幼兒園大班的課程也包括身體素質的培養,幫助孩子們發展良好的身體協調和運動能力。幼兒園大班的家長們分享的育兒經驗和教育心得,希望能給其他家長們提供借鑒。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一
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親情也需要友情。大班幼兒在幼兒園里有許多好朋友,他們一起學習、游戲、生活,體驗著與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通過欣賞活動,幼兒對歌詞與旋律已很熟悉。為此,我嘗試將親情版的《兩只烏龜》改編為友情版的`《兩個好朋友》,讓幼兒尋找生活中點滴的情景作為創作的源泉,以幼兒熟悉的旋律《兩只蝴蝶》編唱屬于自己的流行歌曲《兩個好朋友》,體驗分享同伴間的友情,感受藝術創造的快樂。
1、嘗試用繪畫及口頭表述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并大膽演唱。
2、學習按我們一起x x x x | x — || 節奏型創編歌詞。
3、喜歡創編歌曲《兩個好朋友》活動,體驗分享同伴間的友情。
1、幼兒熟悉兩只蝴蝶旋律,故事繪畫圖片四幅;2、若干呼啦圈(做烏龜的烏龜殼);勾線筆、畫紙人手一份。
一、以音樂游戲《兩只烏龜》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1、我們一起來玩兩只烏龜的游戲。(音樂旋律《兩只蝴蝶》,陪伴教師講述故事《兩只烏龜》。
3、師:一首歌的旋律換上新詞就是一首新歌,今天我們把《兩只烏龜》改編成新歌《兩個好朋友》,把你和好朋友一起做的開心的事情編唱到新歌里。
二、創編歌詞1、幼兒根據旋律畫出自己創編的歌詞。
教師巡視并指導:了解幼兒繪畫內容;幫助幼兒按節奏規范、整理歌詞。
2、幼兒展示畫面,交流整理歌詞。
個別幼兒表述畫面的內容,師引導幼兒觀察節奏型,(親愛的,x x x (好朋友) ,我們一起x x x x | x — || ,嘗試填歌詞。
三、集體演唱1、看圖完整演唱個別幼兒創編的歌詞。
2、師幼共同表演歌曲內容。
附:創編歌曲:兩個好朋友(兩只蝴蝶旋律)
我和你慢慢慢慢地追隨,來到了幼兒園做游戲。
大家一起玩,小手拉小手,我們一起游戲真快樂。
四、延伸活動
1、表演角:兩個好朋友(指導:嘗試四人手拉手創編唱歌曲,一人輪流唱一句親愛的,x x x (好朋友),我們一起x x x x | x — || ,后合唱"我和你慢慢慢慢地追隨,來到了幼兒園做游戲。大家一起玩,小手拉小手,我們一起游戲真快樂。)2、美工角:好朋友的禮物(利用區域提供的材料制作禮物,并相互贈送,增進友誼。)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二
教學目標:
1、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異同(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賞琵琶、二胡所演奏的樂曲,對民樂產生興趣。
教學準備:
琵琶、二胡各一把,樂器展示架兩個,民樂演奏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學樂器?”(鋼琴是外國人發明的,是西洋樂器,而古箏、二胡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制作出來的,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二、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這是什么樂器?(它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個切開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請幼兒上來摸一摸)。
4、介紹琴弦,摸了一下這幾根像細繩一樣的東西就會發出響聲,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幾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軸)猜猜琴軸有什么用?
6、介紹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兒耳邊撥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師彈琵琶,讓幼兒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賞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問:
1、你們覺得叔叔彈得好不好?為什么會彈得這么好?
2、這首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節奏怎么樣?好象聽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們知道它叫什么樂器?(它也是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2、它長得什么樣?和琵琶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兩個琴軸;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請幼兒上來嘗試)。
4、欣賞二胡曲“賽馬”,并請幼兒說說二胡的聲音及聽了曲子后的感覺。
小結:琵琶、二胡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用指甲彈叫彈撥樂,二胡用弓拉叫拉弦樂,它們的聲音都很優美、動聽,能演奏各種曲子。
三、辨聽琵琶與二胡的音色。
(老師放幾段音樂,幼兒認真傾聽后分辨出是琵琶還是二胡的聲音。并模仿它們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教學:
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嗎?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內容。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學唱歌曲,激發幼兒對音樂教學的興趣。
4、嘗試根據歌曲創編歌詞。
教學準備:
1、媒體課件。課件中設置歌曲錄音。
2、電腦、大電視機,錄音磁帶《小魚的夢》,空白磁帶,錄音機,話筒,歌曲伴奏帶。
3、小魚頭飾若干,魚媽媽頭飾一個,星星寶寶頭飾若干,風娃娃裝飾物等。
4、布置一個美麗的池塘。
教學過程:
一)幼兒兩人手牽手隨著音樂《小魚的夢》做交替步進入教學場地。
二)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
1、聽錄音感知音樂性質。
提問:這首曲子是幾拍子?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課件,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邊操作課件邊將故事:
圖1、在一個美麗的池塘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魚。
圖2、到了晚上小魚玩累了,就在池塘媽媽的懷抱里睡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看著他們,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給小魚蓋上了一床珍珠被。
圖3、風兒輕輕地吹,就好像在為小魚唱搖籃曲。
圖4、小魚甜甜的睡著了,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吻他。
2)請幼兒完整欣賞動畫及歌曲。
告訴幼兒歌曲的名字并提問:小魚夢見了什么?它為什么會做這么美的夢?
3、學唱歌曲,表達感情。
2)幼兒進入池塘,自選頭飾及裝飾物,扮小魚、魚媽媽、風娃娃、星星寶寶等,聽音樂在美麗的池塘里自由表演,進一步表達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3)幼兒跟唱歌曲1―2遍。
三)進一步感受歌曲,大膽仿編歌詞。
1、提問:在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魚會做夢,還有誰會做夢?
2、將個別幼兒的想象講述進行仿編。并請大家學唱。
3、將幼兒仿編成功的歌曲,伴著旋律用話筒演唱并進行錄音。
4、讓大家共同欣賞仿編歌曲,體驗成功的喜悅。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四
1、欣賞歌曲,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并唱準曲調。
2借助圖譜學唱歌曲,并嘗試創編歌詞。
3、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看圖譜學唱歌的有趣和快樂。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高興嗎?讓我們踏著音樂的'節拍一起去尋找春天吧!(隨《春天在哪里》音樂,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2、師: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就藏在我們小朋友眼睛里,有紅花、有綠草,到處充滿著鳥語花香,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帶給你什么感覺呢?(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2、教師第一次范唱。
師: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同時帶領幼兒按歌曲節奏來說歌詞。
3、教師第二次范唱。
師:你又聽到了什么?(記憶歌詞)。
4、帶領幼兒跟著伴奏完整的按歌曲節奏說歌詞,難點部分可出示節奏圖譜。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1、師: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面讓我們看著圖譜一起來唱春天吧。(學唱歌曲2-3遍)。
2、師:小朋友真棒,把春天唱的多么美呀!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將幼兒說的畫下來。
3、幼兒看結構圖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師: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讓我們聽著音樂到外面再去找一找春天吧。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五
幼兒扮演小魚,教師扮演漁夫,音樂響起時小魚在海中自由游動,當歌曲唱至"看我釣到一條x魚時",被釣上的魚兒跟在教師身后有節奏的游動,直至歌曲結束句"看我釣到一條大白鯊"全體幼兒蹲下,游戲結束。
一、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二、通過語言節奏幫助幼兒感受并學習前八后十六分音符。
三、喻快的參與游戲,享受歌唱帶來的快樂。
1、物質準備:《釣魚歌》多媒體課件、cd碟、投影設備、音響設備、釣魚竿、魚兒頭飾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角色扮演的游戲經驗。
1、聽音樂做律動,初步感知歌曲釣魚歌》
教師:寶貝們!看我們來到了海灘,這兒有好多好多的寶貝,讓我們去看看吧!
2、通過語言節奏,幫助幼兒感受并學習后十六分音符(難點前置)釣魚釣魚釣到什么魚7看我釣到一條xx魚。
3、學習歌曲a段1借助多媒體課件完整范唱歌曲,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歌曲名稱及歌詞大意。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臺灣童謠《釣魚歌》,歌曲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你仔細的聽一聽。
2)借助多媒體課件范唱歌曲a段,幫助幼兒提煉a段歌詞。
3)師幼共同演唱歌曲a段,引導幼兒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歌唱。
4、學習歌曲b段。
l)借助多媒體課件范唱歌曲bf,幫助幼兒鞏固前八后十六分音符。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多媒體課件,清晰釣魚的次序及魚兒越來越大的規律。
3)師幼共同演唱b段,引導幼兒用不同力度的聲音及動作,有節奏的表現魚兒越來越重(大)的情境。
5、師幼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幾用歡快、跳躍的聲音表現釣魚時快樂的情緒。
6、音樂游戲《釣魚》,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體驗表演的樂趣。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2)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聽音樂分角色邊唱歌邊做游戲。
教師:寶貝們!帶上你喜歡的魚兒頭飾,跟隨著歡快的音樂游向大海吧!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六
1、欣賞并感受歌曲《魚兒的夢》優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對歌曲的理解。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樂意參加音樂教學,體驗音樂教學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難點: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鋼琴伴奏。
3、頭飾。
教學過程。
二、基本環節:欣賞并理解歌曲。
1、理解:魚兒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媽媽懷里睡。
3、理解:xxxx風兒唱著搖籃曲,輕輕吹呀慢慢吹。
風兒唱了一首什么歌?教師哼唱,引導幼兒一同哼唱。
為什么風兒要輕輕吹、慢慢吹?請你來學著風兒輕輕吹、慢慢吹,哄小魚入睡。
4、理解:魚兒夢中,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它的嘴。在夢里,小魚好像夢見魚媽媽回來了,它在干什么呢?我是魚媽媽,你們都來做做魚寶寶。(背景音樂,教師與幼兒互動)。
5、你們覺得魚兒的夢美不美?哪里最美?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魚兒的夢》。
三、結束環節: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優美的歌曲吧,再次欣賞鋼琴伴奏,哼唱時要輕輕的、柔柔的。
四、延伸環節:我們變成一條條小魚,聽著優美的音樂,做做魚兒的夢吧。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很優美的歌曲,講述的是:在一個美麗的池塘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魚。到了晚上小魚玩累了,就在池塘媽媽的懷抱里睡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看著他們,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給小魚蓋上了一床珍珠被。風兒輕輕地吹,就好像在為小魚唱搖籃曲。小魚甜甜的睡著了,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吻他。
本節課的重點是: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出歌曲的情感。我通過講述故事――提問理解――學唱歌曲――自由創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最后創編環節,幼兒都很能干,分別創編了:小魚游泳、小魚睡覺、星星眨眼睛、小魚蓋被、風兒唱歌、小魚做夢等。
在上課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幼兒對于這種很優美的歌曲,唱的時候不是把握的很好,他們往往不是唱得太大聲,就是唱得太小聲,找不到一個平衡的點。
針對這個問題,在以后的課程中,我要多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讓他們能不知不覺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唱出來。而且要讓他們感受不同曲風的歌曲。
幼兒的肢體語言發展的不錯,能用不同的好看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七
在《河豚冒險記》這一活動中,我采用了游戲化的情境教學,根據樂曲aba的三段體結構設計了一個關于河豚逃生的故事貫穿活動始終,利用故事和道具創設情境,并在情境中運用游戲引導幼兒感知音樂,進行游戲。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樂段理解能力不強,在音樂活動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加強幼兒的學習和理解,同時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游戲能帶給幼兒以快樂,并讓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教育。
大班幼兒能分辨對比較為明顯的樂段,他們喜歡節奏歡快熱烈的樂曲,根據這一年齡特點,我選擇了讓幼兒欣賞《挪威舞曲》,它采用“aba”的曲式,樂段間形成鮮明的對比,節奏歡快熱烈,適宜大班幼兒欣賞。a段節奏歡快,旋律跳躍,合著從容連貫的旋律線,形成了輕松安詳的氛圍;b段突然加快速度,較強的音響使得段落之間對比明顯,粗獷而富有激情,形成了熱烈的高潮,伴隨著戛然而止的休止最后又回歸到a段,最后在寧靜安詳中結束。大班幼兒在輕易聽辨區分aba三段體結構的的基礎上,還能更為細致地欣賞音樂的元素,因此我將感受欣賞的重點聚焦在各段最具特征的.細節上,感受a段旋律的斷頓與連貫,用三段“線條舞”和吸-浮-躺三個動作來表示,為了更好地感受b段的節奏型和休止,我采用角色游戲,輔以語言提示來讓幼兒更好地體驗,感受其緊張熱烈的氛圍。
河豚是一種很特殊的魚類,它遇到危險會吸入空氣浮上水面,河豚吸氣上浮的現象正體現了物體質量不變,體積變大,密度變小這一物理原理。在活動中,我通過創設游戲性的情境,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自主發現這一物理現象。
1.在初步感知舞曲的結構和特性中認識河豚并知道其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2.在游戲中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a段旋律的斷頓與連貫以及b段的節奏型與休止符。
3.在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中萌發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經驗準備:幼兒有繪畫各種線條的經驗。
音樂、視頻、河豚標本、鯊魚頭像,黑板、場景(水草叢-石頭山-貝殼屋)。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標本,觀看視頻。
師:你們認識河豚嗎?在這條河豚身上發生了一個可喜可悲的故事,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哦!
2.回憶視頻,梳理故事。
師:在動畫片里你看到了什么?河豚為什么會飛起來?為什么肚子變大了?為什么吸氣?
師小結:是的,一條即將被煮的河豚看到廚師又是磨刀,又是切菜,把它嚇得肚子都鼓了起來,就像一個氣球一樣,大得不得了。然后,它的肚子里裝滿了氣,就像氣球一樣飛上天啦,當它正得意的時候,災難又一次降臨“bong”,它撞到了一把刺刀上,然后就開始漏氣了,到處亂竄,最后還是落到了地上。
3.故事后續。
師:善良的廚師看見河豚這么想逃生,于是便把它放回了海里。
二、分段感受音樂,進行角色游戲。
a段:順利逃生的河豚心里高興極了,它心想:天吶!我真是太幸運了,我要跳支舞蹈慶祝一下。
師:今天,你覺得小河豚會跳一支什么舞呢?如果讓你的舞蹈用一根線條來表示的話,你準備跳的是什么線條的舞?(個別提問,教師提煉幼兒的回答并將其線條畫出來)你想跳什么線條舞,你來跳給大家看一看,老師把你的舞蹈畫了下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它柔柔的,就像波浪一樣,我們就叫它波浪舞吧!
1.嘗試隨樂動作,教師語言幫助。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來試一試新編的舞蹈吧!
2.自主隨樂動作,教師角色介入。
師:哇!你們的舞蹈真是太美了,老師也忍不住想參加了,你們愿意嗎?讓我們一起來跳舞吧!
師小結:哇!你們的舞蹈真是太優美了,跳累了吧,小魚們請回座位上休息一會兒了。
b段:跳完了美妙的舞蹈,小河豚在慶幸自己的同時它又在想:要是下次再遇上敵人,我能不能還像上次一樣幸運地得救呢?河豚游啊游,突然,它看見一個龐然大物,“它的牙齒好尖,一顆、兩顆、三顆…媽呀!是鯊魚!”鯊魚看見了河豚,快速的又追了上來,小河豚連忙藏在一片水草中,可是水草動來動去,鯊魚一下就發現了它;它趕緊趴到石頭下面,沒想到它的尾巴露出來了,鯊魚一口就咬碎了大石頭;最后,河豚只好鉆進了貝殼里,誰知河豚太胖了,根本就鉆不進去,鯊魚一個尾巴就拍碎了貝殼,小河豚被嚇得四處逃竄。
1.教師提問,梳理故事情節。
師:河豚躲在了哪些地方呀?
2.理解故事,感受音樂節奏。
師:鯊魚拼命地追著河豚魚,小河豚趕緊藏在水草中。
3.角色分配,第一次嘗試游戲,教師語言幫助。
師:接下來老師來當大鯊魚,你們就是小河豚。
4.第二次角色游戲,教師適當語言引導。
師:小河豚們,剛剛的游戲好玩嗎?想不想再玩一次?
5.教師小結,通過游戲感受音樂緊張的旋律。
師:剛剛逃生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c段:河豚拼命地往前游,可是鯊魚游得太快了,他一個猛沖,差點就咬到了河豚的尾巴,小河豚被嚇得猛吸一口氣,這個時候,你猜猜它的肚子會有什么變化?是的,他的肚子變得和氣球一樣了,然后它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呀?小河豚肚子變大之后便開始快速地往上浮,鯊魚怎么也追不上它,小河豚再一次幸運地得救了,它浮上了海面,一陣風吹來,浪花把它卷到了岸邊。(吸-浮躺,動作暗示)。
1.教師提問,梳理故事情節。
師:河豚有沒有被鯊魚抓到呀?
2.欣賞音樂,進行游戲。
師:它真是一條幸運地河豚,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玩一玩。
師:玩得累嗎?我們回座位休息一會吧?幸運的河豚再一次順。
利逃生了,你覺得它現在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1.結合圖譜,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河豚的經歷真是有驚無險,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吧!
2.融入情境,完整游戲。
師:小河豚逃生的故事有趣嗎?讓我們再來玩一玩吧!
四、活動延伸。
師:小河豚終于順利逃生了,現在它感覺有點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們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充分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我創設了海藻、石頭、貝殼這三個場景,增添了游戲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我們。大興的孩子對于河豚的認識大多僅限于電視、書本和網絡,缺乏直觀經驗,所以我準備了河豚的標本,讓幼兒與河豚親密接觸,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獲得豐富的感官經驗。隨后播放動畫片,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知識,讓他們明白河豚受到刺激會吸氣,吸氣之后會浮起來,漏氣了又會沉下去。最后,通過提問:猜猜河豚回到海里之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巧妙地設下懸念,為“線條舞”埋下伏筆。導入環節中幼兒通過多角度、多感官、多渠道地認識河豚,為后面解決活動重難點做鋪墊。但縱觀整個活動,沉浮的原理滲透得不夠明顯,我還需要改進。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八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火車進站》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加強對生活與藝術之間聯系的關注,培養藝術表現的自信心,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舞曲的熱烈、歡快情緒,學習用打擊樂器為3/4拍舞曲伴奏,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舞曲的熱烈、歡快情緒,學習用打擊樂器為3/4拍舞曲伴奏。
加強學生對生活與藝術之間聯系的關注,培養藝術表現的自信心。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活動準備:
《火車帶我去遠方》課件、《火車波爾卡》欣賞曲、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
二、師生問好。
三、新課教學。
(一)。
1、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出示2、聽,快樂的火車就要出發了。(音樂聲起,邊聽音樂,教師邊打拍子節奏)。
3、小朋友,你們聽這這首樂曲,想到了什么?
(二)。
1、快樂的小火車開來了,一節節小車廂,就像小伙伴們手拉著手,聽,汽笛長鳴,火車帶我去遠方。(第二次音樂響起,邊聽音樂邊隨老師做動作,熟悉樂曲,課件演示。)。
2、看,小朋友,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打擊樂器,讓我們隨著活潑歡快的樂曲,來做一名小樂手,為樂曲伴奏,看誰的節奏拍得好,表情好,還能把坐火車時的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教師介紹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的打擊方法和節奏。(課件展示)。
3、聽第三遍音樂:用正確的打擊方法為樂曲伴奏。
(三)。
1、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風景優美,你們都去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2、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旅游好嗎?請一位同學來當火車小司機,老師是你們的報站員和導游,音樂一響,咱們就出發,音樂一停,我們的小司機就得停車。
3、長治到北京、北京到西安、西安到江蘇、江蘇到西藏。(課件展示)。
四、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火車、又稱鐵路列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為人類的現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混運車。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九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對幼兒園生活的依戀及爭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強弱特點,唱準附點音符。
二、教學準備:
1、有回憶、討論并學習畢業獻詞的基礎。
2、配套磁帶或cd。
三、教學過程:
1、引發孩子學歌的愿望。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老師有感情地彈奏歌曲曲調1x2遍,讓幼兒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勵幼兒用拍手表現歌曲節奏。
(2)老師范唱,幼兒理解并朗誦歌詞。
師: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學唱歌曲2x3遍。
3、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隨著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節拍重音。
(2)啟發幼兒有感情的演唱。
4、幼兒自由結伴,隨著歌曲的旋律,邊唱邊用優美的動作表現。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
教學名稱:
小貓去釣魚。
教學目標:
在游戲情境中學唱歌曲“小貓去釣魚”2.樂意參與教學,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小貓的胸卡、釣魚竿、小魚、水桶、ppt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看看、說說小貓去干嘛(觀看ppt)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來了?(出示小貓拿魚竿ppt)是小貓,我們一起來跟小貓打聲招呼。
仔細看看,小貓手里拿著什么呀?它要去干什么呀,誰來猜一猜?
二、欣賞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詞內容。
1.教師邊唱邊表演“小貓去釣魚”師表演一遍。(小幅度做動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啊,原來小貓去釣魚了,小貓呀一邊釣魚一邊唱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貓唱了什么。
2.幫助幼兒回憶理解歌詞。
那它釣到的魚多嗎?歌曲是怎么唱的?(唱:釣呀,釣呀,釣了許多魚!)我們再來聽一聽!(師唱:小貓去釣魚、小貓去釣魚、釣呀,釣呀,釣了許多魚)。
3、教師再次邊唱邊表演。
小貓釣了真么多的'魚,真開心!我們一起來唱唱,好不好?
唱的真不錯!小貓釣了許多魚,那到底釣了多少呢……。
三、欣賞歌曲后半段,學習說唱部分。
師完整演唱歌曲。
小貓釣了許多魚,到底釣了幾條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哦,小貓有一次釣上來了兩條魚呢!我們一起來念一念!(指著課件一起念“三條四條釣上來”)。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師幼一同表演唱)小貓們唱的真好,釣了這么多魚,我們回家吧!(請幼兒回座位)。
五、音樂游戲。(鞏固歌曲,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1.講解游戲玩法。
老師來當小貓,誰來做小魚呢?哦,你們都來做小魚。
等會兒我要來釣魚的,我的釣魚竿掉到哪條魚,你就跑到我的后面來,拉著我的衣服,跟著我回家。我來釣第一條魚,試試看!三條四條釣上來,哦,你們都喜歡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條魚釣上來。
2.第一遍游戲。
我要出發羅!小魚們一起唱歌哦!聲音要甜甜的。
小魚釣上來了,我們站站好!
我們看看是不是釣上來了5條魚。第一條是哪條魚,第二條?(請幼兒按順序排好隊)一起來數數是不是5條魚!下面的小魚誰幫忙數得好一會也請他來做游戲。(數數)是不是5條魚都釣上來了?(是)好,小魚小魚快快回家,和你們的好朋友在一起。
3.第二遍游戲。
小貓的肚子又餓了,我要出發釣魚了,這一次,我要釣的唱歌好聽的魚寶寶,哪條小魚嘴巴張得圓圓的,聲音甜甜的我就去找他做朋友。準備好了啊。
4.第三遍游戲:再請名幼兒做小貓。
還有誰想來試試?(請一名幼兒)這一次,我們把所有的小魚都釣上來行不行?
我們一起去釣魚啦!(釣至五條魚時,所有的小魚釣上來)都釣到魚啦!小魚們跟著小貓回家去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一
1、在熟悉歌曲《龍船調》的基礎上,嘗試用合乎情景的動作來創編和表現。
2、大膽地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并進行合作表演。
3、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體驗音樂表演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龍船調音樂、地面點位、幼兒座位擺成“八”字形。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大膽表演。
2、難點:創編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動作。
【活動過程】。
(一)練習歌曲中有趣的對白。
1、復習歌曲《龍船調》。
2、練習《龍船調》中的對白。
(1)妹娃來到河邊看見遠處有一個艄公,她會喊什么呢?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離得很遠,他們怎樣喊才能讓對方聽見呢?
(練習用拖長音喊話、創編動作)。
3、分角色練習。
(二)創編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動作。
1、創編妹娃動作。
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
創編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邊的動作:妹娃是怎樣開開心心來到河邊的,聽著音樂學學妹娃做一做。
教師指導重點: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2、創編艄公動作。
妹娃高高興興出門的時候,艄公是怎么劃船的?
指導重點同前。
3、分角色表演。
(三)創編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動作。
1、討論妹娃上船的情景。
2、創編妹娃上船、艄公攙扶、推船過河的動作。
3、集體表演。
4、個別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結束。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二
1、讓幼兒感受和體驗京劇的魅力,并對我國傳統曲藝產生喜愛之情。
2、培養幼兒檢驗美、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
3、通過做做、玩玩、聽聽等各種活動,使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學習亮相的動作,能初步創編亮相動作。
材料準備:課件,音樂(開始、鼓點、操作音樂及《說唱臉譜》),幼兒操作材料,各種京劇臉譜、頭飾。
經驗準備:幼兒已充分感受與欣賞過京劇。
1、教師與幼兒一起在歡快的舞曲中入場,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播放音樂)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2、欣賞京劇片段,傾聽亮相鼓點。
師幼欣賞京劇片段。
師:“小朋友們跳得真棒!金老師從吉林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精彩的京劇片段。先讓我們一起來觀看。”(師播放京劇片段)。
師:“剛才,孫悟空做了這樣幾個動作(師演示),棒不棒呀?(棒)對了,太棒了!再讓我們堅起小耳朵,欣賞一下有趣的京劇鼓點。”
(師播放京劇鼓點)。
師:“聽完這段鼓點你有什么感覺?”(好像小鹿在快速跑似的)。
師:“小朋友說得太好了,鼓點前面的節奏很快,就像我們快步走一樣。
現在,再讓我們仔細聽聽,鼓點的最后是什么樂器發出的聲音,聲音怎么樣?”(師播放京劇鼓點)。
師:(小結)“對了,是鑼發出的聲音,聲音很大,嗆!而且一下子就停止了,在這個時候,京劇演員們要馬上做一個最美、最帥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亮相’。”(“亮相”,幼兒學說)。
3、演示課件。
師:“咦?小朋友們,你們看,聽到亮相鼓點,京劇里的臉譜寶寶們也來了。”(師播放課件)。
師:“這個寶寶,它有著一張什么顏色的臉呢?(黑色)那好,我們叫它黑臉。(啟發幼兒說出)我們再仔細看看,黑臉寶寶做了一個什么樣子的亮相動作?(請個別幼兒模仿)”
師:“黑臉寶寶還有好朋友呢!它的好朋友是誰?”
(師演示課件:老虎出現)“這會是一只怎樣的老虎呢?(勇敢的、兇猛的、厲害的)黑臉寶寶非常愿意和勇敢的小老虎交朋友,原來黑臉寶寶就是一個勇敢的寶寶。我們要記住它——勇敢的黑臉。”
師:“那好,誰來做一下勇敢的黑臉,它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教師請一幼兒到前面來,并夸獎道:“好神氣,真是一個勇敢的寶寶,做一個亮相動作!”
“還有一個臉譜寶寶呢!它怎么還不出來呢?請小朋友們說一個亮相鼓點,我們把它請出來,好嗎?誰想好了?(幼兒發言)你們覺得他的想法怎樣?(爭取小朋友們的意見,好)那我們就一起敲著鼓點,把另外一個臉譜寶寶請出來。”(師演示課件)。
師:“這是一個什么顏色的寶寶?(白色)那我們應該叫它什么呢?什么臉?(師積極啟發幼兒說出)對了,這是白臉寶寶,白臉寶寶的亮相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師演示課件:集體幼兒模仿)。
師:“黑臉寶寶有好朋友,白臉寶寶也有好朋友,金老師告訴你們,白臉寶寶非常狡猾,那你們猜猜,白臉寶寶的好朋友會是誰?(幼兒思考后說出:狐貍)對,狡猾的狐貍就是白臉寶寶的好朋友。”
(師演示課件:狐貍出現)“因為,白臉寶寶也是一個十分狡猾的人。你們太棒了!”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狡猾的白臉走起路是什么樣子的?(請二位幼兒到前面來,教師說鼓點,并表揚兩住小朋友!
師:(小結)“今天有兩位京劇寶寶。一位是勇敢的`黑臉(做動作),一位是狡猾的白臉(做動作),而且我們還發現它們的亮相動作都很帥!告訴我,你們喜歡臉譜寶寶嗎?(喜歡)金老師也非常喜歡臉譜寶寶,(師出示臉譜并說明)這個臉譜是金老師用我們平時用的小積塑玩具,還有橡皮泥模具拼粘成的,漂亮嗎?小朋友們快動手試一試。”
在制作的過程中,讓制作得又快又好的幼兒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思想。
4、操作活動。
(播放音樂,師巡回指導)。
“臉譜寶寶變變變(師打開塑料袋),是什么?原來這是京劇服裝,怎么穿呢?先把頭套進去,然后再把兩只手伸出來,你們也快來試一試,讓所有的老師們也來看看我們吧!讓我們神氣地走過去!”
5、游戲活動“聽一聽,演一演”
師:“謝謝老師們,京劇寶寶們,我們玩一個游戲,名字叫聽一聽,演一演’金老師把許多不同的曲子連在一起了,小朋友們可要仔細地聽,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用動作表現出來,比一比,誰做得最棒!”
教師在游戲中間評價幼兒的表現。
6、小fans跳京劇。
師:“我的京劇寶寶們,你們表現得太棒了!你們喜歡京劇嗎?你喜歡嗎?你喜歡嗎?(喜歡)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好,小朋友們,你們看!(師出示各色臉譜)啊!(一起拍手)原來,臉譜除了黑臉和白臉之外,還有這么多種顏色的呢!好,讓我們帶上臉譜變成京劇小fans吧!”(組織幼兒戴好各種顏色的臉譜)。
“京劇寶寶們,讓我們用京劇的方式向大家問好,用京劇的方式笑起來、笑起來!”
(師播放音樂《說唱臉譜》,教師與幼兒一起跳起來,將活動推向高潮)。
7、活動延伸。
幼兒學敲京劇鼓點。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三
1、能用肢體動作、律動感應節奏。
2、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鞋匠之舞音樂。
一、談話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師:你見過鞋匠嗎?鞋匠是做什么工作的?
鞋子壞了,鞋匠會幫助我們修理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于鞋匠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小鞋匠是怎么幫我們修鞋的吧!
二、初步感受欣賞樂曲,了解作品主題。
1、傾聽音樂《鞋匠之舞》。
師:你聽到音樂里面有哪些聲音像修鞋子發出的聲音?(請個別幼兒回答)。
2、師幼再次邊欣賞邊模仿錘子、針發出的聲音。
師:老師也從小鞋匠那學來了一些修鞋子的本領,看看老師是怎么樣來修鞋子的。(教師示范修鞋子的動作)。
3、師:老師扮演的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誰來學一學?(請幼兒演示)。
我們一起來跟小鞋匠學習修鞋的樣子吧。(集體練習)。
師:鞋匠修完了鞋子是不是很開心呢?(帶幼兒做快樂的動作。)。
三、音樂游戲《鞋匠之舞》。
1、幼兒集體游戲。
2、幼兒兩人一組,做修鞋游戲。
3、三人修鞋游戲。
四、聽音樂進行放松。
師:今天小鞋匠修了這么多鞋,好開心啊。讓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休息會吧。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并唱準曲調。
2借助圖譜學唱歌曲,并嘗試創編歌詞。
3.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看圖譜學唱歌的有趣和快樂。
活動流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活動記錄。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高興嗎?讓我們踏著音樂的節拍一起去尋找春天吧!(隨《春天在哪里》音樂,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2.師: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就藏在我們小朋友眼睛里,有紅花、有綠草,到處充滿著鳥語花香,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帶給你什么感覺呢?(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2.教師第一次范唱。
師: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同時帶領幼兒按歌曲節奏來說歌詞。
3.教師第二次范唱。
師:你又聽到了什么?(記憶歌詞)。
4.帶領幼兒跟著伴奏完整的按歌曲節奏說歌詞,難點部分可出示節奏圖譜。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1.師: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面讓我們看著圖譜一起來唱春天吧。(學唱歌曲2-3遍)。
2.師:小朋友真棒,把春天唱的多么美呀!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將幼兒說的畫下來。
3.幼兒看結構圖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師: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讓我們聽著音樂到外面再去找一找春天吧。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五
師領幼兒隨音樂入場,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引出歌曲《小籬笆》。
一、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師用畫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1、師唱第一遍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
師唱第二遍,幫助幼兒逐句分析、理解歌詞內容,并畫出相對應的圖畫。
2、師幼一起看圖,完整地說出歌詞。
二、簡單向幼兒介紹3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樂,師幼共同看圖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引導幼兒了解3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打著節奏,再欣賞一遍歌曲。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師彈琴,請幼兒看著畫好的歌詞,跟唱歌曲。
2、師彈琴,請幼兒完整地合唱歌曲。
3、放音樂,師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動結束,師領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六
設計意圖:
音樂造型活動是幼兒自由表達、大膽表現的'有效途徑,特別適合在幼兒園大班開展。活動的組織,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奧爾夫原本性教育原則的結合,在動作造型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運用音樂教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讓幼兒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大膽表現各種角色的不同動作造型。
2、培養幼兒創編動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碼相機、大鏡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生一起玩“木頭人”的游戲(復習已有經驗,木頭人的不同造型)。
二、男孩“奧特曼”造型活動。
1、自由造型(女孩評議)。
2、觀看課件,拓展動作造型。
三、女孩“照相”造型活動(男孩評議)。
四、2-3人合作造型活動。
1、運用大鏡子,各組合自行設計造型。
2、幼兒評議造型的設計。
五、觀看課件,感受不同造型的美及了解造型在生活中的運用。
六、即興舞蹈造型活動。
1、觀看教師拉丁健身操的開場片斷。
2、請現場聽課教師隨音樂表演開場造型。
3、幼兒分組,隨音樂進行造型表演活動。
活動延伸:
師生共同欣賞課堂上的造型照片(數碼相機導出照片,運用多媒體觀看)。
活動反思:
活動的開展,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造型能由淺入深,從獨立造型――合作造型――分組造型,幼兒的表現很大膽,有創意。教師的造型活動讓幼兒很直觀的了解到了造型的美。幼兒在評議造型的設計時,教師給的時間太少,引導還不夠。分組造型活動對于第一次接觸造型活動的幼兒來講,有點難度。這樣的活動幼兒比較有興趣,可以經常開展。
文檔為doc格式。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七
1、通過欣賞樂曲,知道樂曲的名稱,初步理解樂曲的內容和性質。
2、對中國民族樂器二胡有所認識。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創設內蒙古大草原環境(包括草原背景圖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馬)。
2、錄音磁帶:開飛機音樂、《賽馬》樂曲。
3、民族樂器:二胡。
一、開飛機進活動室。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內蒙古大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們開著飛機去吧。
2、指導幼兒看圖。
二、初步欣賞樂曲《賽馬》。
1、欣賞第一遍樂曲《賽馬》后提問。
師:小朋友,聽出來是一場什么比賽?(幼:是騎馬比賽)對了,是蒙古人民在舉行賽馬比賽,你們是從哪里聽出來是在賽馬?(幼:有馬跑的聲音、有馬叫的聲音)
2、聽故事、看圖片欣賞樂曲《賽馬》。
教師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各位觀眾,賽馬比賽開始了。現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棗紅馬,馬背上的小伙子很得意。后面一匹大黃馬追上來了,騎馬的還是個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后面又有一匹大馬追上來了,比賽越來越激烈。觀眾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賽繼續進行著,快到終點,馬兒都不愿落在后面,使勁跑,看,棗紅馬一大跨步過了終點,它高興地叫起來,向大家報喜!
3、由“馬叫”引起幼兒對二胡的興趣。
三、介紹二胡,分段欣賞,感受樂曲的內容及性質。
1、教師介紹二胡的構造、特點。
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它是用木頭制成的,有兩根細細長長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會發出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教師用二胡模仿馬叫的聲音)聽,這又是什么聲音?(教師通過撥弦模仿馬跑的聲音,讓幼兒了解“撥弦”。)
2、教師用二胡現場演奏《賽馬》。
3、分段欣賞樂曲《賽馬》,了解各樂段的不同內容及性質。
a教師演奏第一段。
提問:這一段音樂的速度怎么樣?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討論)
小結:第一段音樂的速度很快聲音越來越響,好象比賽開始了,很多馬從遠處跑來。
師:小朋友,你們會騎馬嗎?現在老師來演奏第一段音樂,你們來賽馬,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讓草原上的馬也跑起來,比一比哪匹馬跑得快。(要求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b教師演奏第二樂段。
提問:第二段音樂和第一段音樂有什么不同?你好象看見了什么?(討論)
小結:第二段音樂速度比第一段音樂慢,很優美、抒情,好象看賽馬的觀眾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師演奏第三段。
提問:第三段音樂的速度怎么樣?這段音樂好象講了些什么?(討論)
小結:第三段音樂的速度更快,比賽更激烈,快到終點了,馬兒飛快地向終點跑去,最后,取得勝利的大馬高興地叫起來。
四、區別三段音樂,鞏固感受音樂的結構性質。
師:聽,這是第幾段?為什么?(放錄音)
五、通過身體動作的表演進一步感受樂曲。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舉行賽馬比賽?好,我們一起騎上馬,比賽馬上開始。
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是很活躍的。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個環節上并沒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單響和散響還是有很多的幼兒沒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選樂曲的時候他們就選自己最熟悉的樂器而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樂曲。在一段音樂結束后并沒有用適合的話給予幼兒肯定,也并沒有讓幼兒感受賽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課就會說“你們有信心嗎”我覺得真的不是很合適,原本想好的話全部都沒有說,臨場應變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還需多鍛煉,對音樂進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導幼兒更好的詮釋音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專研多請教,爭取在音樂領域有所進步和提高,讓幼兒在充滿音樂和享受音樂的環境氛圍中學習成長。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八
1、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聲的在集體中講述。
2、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教學掛圖四幅,又大又紅的桃子圖片一張。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桃子?什么動物最喜歡吃桃子呢?
1、圖上有幾只猴子?他們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桃樹?小猴子看到桃樹動作是怎么樣的?心里怎么想的?(豐富詞匯:又大又紅)
3、幼兒學先利用看圖標的提示觀察事件的發展,完整地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1、河上有什么?小猴子是怎樣過河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在搶著過河,可以用什么詞說說他們的動作呢?(豐富詞匯:又推又擠)
2、幼兒大膽猜想故事的發展。
提問:它們會聽同伴的話嗎?請你們猜猜故事會怎樣發展。
1、它們聽了同伴的話了嗎?現在怎樣過河的?同伴又說了什么呢?
這個方法好不好?為什么(豐富詞匯:又快又穩)
2、幼兒仔細觀察事件發展完整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3、出示圖四:小猴子是怎樣爬上樹的?它們吃到了什么樣的桃子、心里怎么想?(豐富詞匯:又香又甜)
4、教師小結。
1、運用接龍的方式講述故事。
2、為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十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熟練的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旋律。(重難點)。
2、引導幼兒用連貫抒情的聲音分聲部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通過演唱歌曲,體驗表達歌曲中風兒思念媽媽的情感。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休止符和弱起旋律圖示xx0xx︱xxx︱。
活動過程: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吧。”(《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哪些地方對我們好?媽媽那么愛我們我們可以為媽媽做些什么?我們也可以為媽媽唱歌用歌聲來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感激和關心。”(提出要求再次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1)風兒也找不到媽媽了,它非常思念他的.媽媽,來聽聽風兒找媽媽的故事:
春天到了,風兒和媽媽一起去玩,大自然的美景一下子吸引到了風兒,它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可是當它想回家的時候卻找不到媽媽了,風兒很著急也很傷心。它到處找媽媽,太陽回家了,月亮也回家了,可風兒還在刮著,它在找媽媽。它問過小樹,問過小花,媽媽你在哪?別把我丟下。
風兒現在的心情怎么樣?(幼答)風兒想著媽媽傷心的唱起了歌。
(2)學唱第一段(師范唱第一段)風兒唱了什么?他問過誰?它找不到媽媽它都說了什么?我們把風兒唱的連起來說一說(有節奏的說歌詞)。配上音樂我們來聽一聽。
你覺得那句話最能說明風兒想媽媽?我們來唱唱試試用聲音來表現一下風兒很想媽媽。
我們一起來把這段唱一唱。
(3)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聽一聽“問過小樹問過小花”這句老師是怎么唱的?(出示xx0xx︱xxx︱)你也來試試。
(4)學唱第二段。
風兒找不到媽媽它會想什么辦法?(幼答)這時小朋友幫風兒想的辦法,那風兒到底想了什么辦法呢,來聽(師范唱第二段)風兒想了什么辦法?我們一起唱一唱。
風兒找到媽媽沒有?(沒有)所以風兒想告訴所有的人它想媽媽,于是它非常著急的對所有的人大聲唱著:“捎給媽媽一句話,風兒好想他。”我們也幫風兒唱一唱。
我們把第二段連起來唱一唱。
3、鞏固歌曲。
(1)這首歌曲的名字叫《風兒找媽媽》它一共有兩段,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和風兒找媽媽好嗎?可以加上動作。
(2)分聲部演唱歌曲。
(3)放松活動:請幼兒到前與老師一起隨音樂做動作。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二十
1、通過欣賞民歌“花兒”,感受“花兒”曲調熱忱、奔放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和演唱“花兒”。
3、嘗試用自制樂器――葫蘆為“花兒”伴奏,進一步體會“花兒”旋律的特點。
4、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愛好,激起對故鄉和少數民族的酷愛。
【教學預備】。
1、教學前,讓幼兒觀看“花兒演唱會”、故鄉風景及特產等圖片,了解圖片內容并相互交換。通過在自制葫蘆樂器上繪畫,為學唱“花兒”奠定基礎。
2、自制小葫蘆樂器7個、回族小白帽若干個、民族服裝1套。多媒體教學裝備dvd碟機一臺、投影裝備一套。鋼琴伴奏教師一位。
【教學過程】。
教學一:欣賞民歌“花兒”《左面是黃河右側是山》。
1、教師穿民族服裝進進教學室,引進課題。
師:我今天穿這么漂亮的衣服是為了給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兒”,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2、教師演唱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時播放黃河及羊皮筏子的dv畫面。
發問: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甚么?想到了甚么?(幼兒講感受,教師可引出歌詞。)。
3、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襯腔詞:普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嗆啷啷啷啷啷。
4、幼兒聽伴奏再次學唱襯腔詞,并與教師合作演唱(教師唱前面三句歌詞,到襯腔“普嚕嚕……”請幼兒幫唱)。
5、請助理教師演唱《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幼兒與教師一起唱幫腔“噢喲”。
6、小結:我們今天聽的這類歌曲演唱叫“花兒”。“花兒”是少年的意思。“花兒”是一種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獨特的一種民歌,有對唱、領唱、齊唱等情勢。“花兒”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7、播放mtv,完全欣賞歌曲。
教學二:引導幼兒為“花兒”填詞并演唱。
1、播放mtv讓幼兒再次欣賞“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
師:我們上一次唱了故鄉的黃河和山,故鄉還有很多的特產、小吃,讓我們都來夸一夸。
2、出示牛肉面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并結合圖片從色彩、味道、品種、外形幾方面講一講牛肉面。
3、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進手創編,如辣椒紅,蒜苗、香菜綠,蘿卜、牛肉面白等。
4、教師做填詞范唱:紅紅的辣椒(嘛)噢喲。
5、與l導幼兒嘗試填詞并演唱。
如:綠綠的香菜(嘛)噢喲;白白呀蘿卜(者)香呀;牛肉面(者)好吃(嘛)噢喲。
6、教師整理歌詞與幼兒一起演唱。(請一名老師伴奏)。
7、小結:小朋友們剛才編的詞很有特點,用歌聲唱出了我們故鄉蘭州的美麗。
教學三:表演“花兒”并嘗試用自制樂器伴奏。
1、出示故鄉的特產葫蘆,教師簡單示范演奏方法。
讓小朋友用葫蘆當樂器為“花兒”伴奏。
2、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4組進行表演。3個小組幼兒演唱花兒(其中一組唱詞、一組幫腔、一組襯腔),1個小組幼兒伴奏。給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兒分小組練習,教師指導后,幼兒按角色整體表演唱2遍。
4、幼兒分男女情勢進行對唱,部份幼兒繼續伴奏。
【教學延伸】。
在音樂天地投放演唱“花兒”的服裝及道具,如:頭巾、扇子等,讓幼兒自己學習合作表演。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二十一
1、培養孩子對音樂的熱愛之情,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
2、知道"mi"在五線譜上的位置,并能準確唱出"mi"。
3、準確打出二分音符的節拍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對"do,re"有一個固定的音高,能準確判斷出它的位置(五線譜、鋼琴)。
(2)、準確打出四分音符的節奏,認識高音譜表。
2、材料準備:
(1)、高音譜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若干。
(2)、兒歌《搖啊搖》五線譜活動過程:
1、唱"la"出示高音譜表"小朋友,你們看看我是誰?""高音譜表"在高音譜表上貼上"la""請你看看我身上的音符是誰?""la""然我們一起跟著鋼琴唱唱我的名字?"(跟著鋼琴唱"la")。
2、復習"do、re"教師手里拿著帶有"la"的高音譜表"你們還記得我的兩個好朋友嗎?看看他們是誰?""do、re""我們一起來唱唱他們的名字吧"(跟著鋼琴唱幾遍"do、re")"你們太棒了,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我的新朋友吧"。
3、引出"mi""我的新朋友就住在"re"的樓上"(教師在高音譜表上貼上"re")"請你說說"mi"在高音譜表的什么位置?""第一線""我們一起來唱一下它的.名字吧"(幼兒跟著鋼琴唱幾遍,然后以排火車的形式每個幼兒唱一遍。隨時改正)。
4、節奏練習"請小朋友看一下這個"mi"是幾分音符""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唱幾拍?""一拍"(引導幼兒用手打出節拍)"我給小朋友介紹一下四分音符的好朋友"(出示二分音符)"請你看一下二分音符與四分音樂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幼兒自由回答)"它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唱兩拍,拍兩下小手就是它了,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吧!"(幼兒打出二分音符的節拍)出示《搖啊搖》五線譜"你們的小手真巧,你能打出這條旋律的節奏嗎?一起來試一下吧!"(引導幼兒打出歌曲節奏)"上面的這些音的音高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認一下"(引導幼兒認音高)"我們一起跟著鋼琴唱出來吧!"(跟著鋼琴唱出譜子)。
延伸活動:
"你們知道"mi"在鋼琴上的位置嗎?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吧!"。
妹娃要過河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匯總22篇)篇二十二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發現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漢字認識有限,導致他們在學習一些歌詞較長、段落較多的歌曲時,經常會出現記不住歌詞、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現歌曲內容等問題,從而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我便試圖尋找能幫助孩子們快速記憶歌詞的辦法。經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圖畫很敏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體甚至準確地描述圖畫內容,我便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用圖畫來記錄歌詞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呢?我決定嘗試一下,于是,就設計了《小籬笆》這節音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