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表達了作者獨特的思想和情感,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這是一篇經(jīng)過多次修改和潤飾的優(yōu)秀作文范例,大家可以參考其中的寫作技巧和結(jié)構(gòu)安排。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一
大年,在我的印象中,是熱鬧的、團圓的、美好的。
除夕前,大人們都在忙著買年貨。人頭攢動的集市上,賣菜賣肉的小販們早早擺好攤位,通過擴音器播放著預(yù)先錄制好的喊聲:“賣菜,賣菜,便宜賣!”大孩子們被大人叫了出來,跟在大人的身后,晃來晃去,手里拿著大大小小的年貨,一臉不情愿,有時嘴巴半開半閉,像是在喃喃自語某物。
街道兩旁,賣煙花和春聯(lián)的小販在向人們介紹東西。我去了煙花攤,打算買幾盒煙花。現(xiàn)在條件有所改善,煙花也以大盒、大包裝的形式出售。攤主找了個袋子給我裝煙花,熱情地問我要不要買春聯(lián),上面寫著“福”字。剛好缺這些,就去附近的攤位買了。后來才知道這兩個攤位是一伙的。
三十個孩子的晚上,全家人在房間里點燃蠟燭,準(zhǔn)備通宵守夜。這就是我們家的規(guī)矩——點蠟燭守歲,這叫“浪費消費”。你為什么點蠟燭?因為,啊,按照奶奶的說法,點蠟燭趕走那些瘟神,明年就不會生病了。如果你問為什么,奶奶沒有解釋清楚,所以她跳過了。總而言之,也許瘟神是怕光的。但我想,電燈不是更亮嗎?鬼神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半夜12點,槍聲不斷響亮,吵醒了已經(jīng)睡著的弟弟,天上的煙花發(fā)出巨響,然后它開花又落下,總是閃爍著光芒。有些孩子躲得很遠(yuǎn),可能是怕被墜落的物體擊中。其實小時候很怕煙花掉下來,總覺得會引燃我的頭發(fā),每次都躲在屋檐下。有一次,我敢站在煙花下,抬頭,砰的一聲,接著是閃閃發(fā)光的火花,看到它落下,我下意識的閉上了眼睛,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頭,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有。空氣中飄著淡淡的火藥味和旁邊人的笑聲。
換上新衣服,女孩子最謹(jǐn)慎,男孩子什么都不是,每個人拿一箱槍出去玩。有大人約女孩出去玩,都不好意思。外面全是男孩子,只好拖著大人或者幾個女孩子一起。男孩們在外面玩的很開心,看到女孩出來,他們一手拿著煙花,又從另一只手往女孩腳邊扔了一點香,嚇得他們都跑回家了。有的女生沒那么生氣,轉(zhuǎn)身追男生打架,男生跑了還不忘轉(zhuǎn)身做個鬼臉,成了過年的有趣場景。
團圓飯后,全家人一起即興表演,有說有笑,鍋里冒著蒸汽,餃子泡在“溫泉”里,來回翻滾。
拜年了,大人們都精心準(zhǔn)備了一個小紅包,不用猜,是干什么用的就知道了。一家人過年,孩子們都想直呼其名,以示尊重,但大多都目瞪口呆,不知道該叫什么,只好求助于大人。是你阿姨,快叫人!”孩子們抓起救命稻草,急忙喊道:“阿姨新年快樂!”阿姨也笑著夸了孩子,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大紅包,孩子們說他說沒有,但他的身體很老實。他偷偷拿了紅包藏在一邊,生怕別人搶走。
說到大人,男人要磕頭,女人不能磕頭,因為老爺子說女人磕頭就嫁不出去。拜完年了,簡單聊聊就走了。拜完年,整個村子都快完了。所有孩子的口袋都鼓起來了。他們一定是收獲了很多。
除夕總是一個快樂的新年,眼看著就要離開了,心里很難過,總在想為什么新年這么短?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二
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會勾起你的回憶,這件東西很平常,也有可能很貴重,但卻都是你最珍貴的回憶,那是一支很不起眼的鉛筆是我小學(xué)老師給的。它伴隨我度過了一個小學(xué)的時光。這里有很多小學(xué)時候的回憶。有痛苦的有開心的,也有難過的。
小學(xué)的時光算是很快樂的。有好老師,也有好朋友。其中對我?guī)椭艽蟮哪^于王老師,王老師是三年級的時候來的她教我們數(shù)學(xué),同時也是班主任。
她上課時風(fēng)趣幽默下課認(rèn)真工作,空閑的時候還和我們一起玩,我們在一起相處的很融洽王老師還經(jīng)常幫助我。
記得有一次下大雨,我一來到學(xué)校地上全是水,都快淹到樓梯口了,我來到教室里教室里的人鞋子全濕了,鞋子濕到了一半,我在教室里做了一會兒,王老師進來了,問我有沒有事,我們回答道沒事。當(dāng)時看到王老師的褲子也濕了,但她沒有關(guān)心自己,卻關(guān)心我們,我太感動了。
還有一次我們校集體參加畢業(yè)典禮,那次是我在校的最后一天,我十分懷念我在小學(xué)的時光,總覺得在小學(xué)的時候過的好快,在畢業(yè)典禮上我們互換禮物,那一天我們在教室玩的很開心,但是快樂的時候過的好快,遲早都要結(jié)束。
小學(xué)的生活就這樣過去了,有太多的懷念與不舍,不知道小學(xué)時候的同學(xué)是否還能相見,希望朋友們快樂。
是什么嗎?是一種懷念,是一種回憶的味道,是一種酸甜苦辣的味道,是一種讓人永遠(yuǎn)埋藏在心底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三
每個人都有回憶,而每段回憶都是一種不同的味道。
兩周前的某個清晨,天空微微泛白,街道上一片寂靜。我們一家正去往醫(yī)院的途中,看著大人們緊張的樣子,我不以為然:“去個醫(yī)院而已,有必要那么緊張嘛?醫(yī)院我都駕輕就熟了!”
沒想到事情遠(yuǎn)沒有我想得那么順利,因為我有點發(fā)燒,所以必須先做核酸檢測。剛進大門,一股醫(yī)院特有的、刺鼻的消毒藥水味撲面而來。“這味道可真難聞啊!”我一邊嘀咕著,一邊把口罩向上提了提,希望可以遮擋住一點氣味。和外面的昏暗不同,大堂里燈火通明,每個醫(yī)護人員都全副武裝、如臨大敵,空氣中彌漫著戰(zhàn)火的味道。我也莫名開始緊張起來,一位穿著防護服的醫(yī)務(wù)人員來到我的身旁,核對完我的身份信息,給我一張寫著名字的小紙條。另一位醫(yī)務(wù)人員用消毒液在我身上噴了幾下,那酒精味更重了,我不由皺起了眉頭。
馬上要輪到我檢測了,我開始緊張起來,如坐針氈,心也砰砰直跳。不一會醫(yī)生喊到了我的名字,我忐忑地坐下,按照指示仰起頭,只見那位醫(yī)生姐姐拿出一根透明的細(xì)管,直向我鼻子沖去,深入鼻子的那一刻,一股酸爽直沖腦門,酸得我瞬時閉上了眼睛。醫(yī)生姐姐看我難受的樣子,溫柔地說道:“馬上好了,再堅持一下。”也許是她的溫柔感染了我吧,我放松了許多,這時也開始慢慢聞到她身上特有的消毒水味,同樣是消毒水的味道,卻沒有剛剛那么刺鼻了。“一秒、兩秒”我在心里默默數(shù)著,當(dāng)那根又細(xì)又長的管子拿出來時,啊!我長吁一口氣,終于結(jié)束“戰(zhàn)斗”了,醫(yī)生姐姐也如釋重負(fù)。我這才注意到她,雖然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但我依然看到了她那布滿血絲的雙眼,眼神里透露出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堅定。
檢測做完后,是漫長的等待報告時間。看著身邊來來往往、匆匆忙忙的白衣天使們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安安靜靜地等待,不要給他們添亂。我吸了一口氣,那原本濃烈的消毒水味,此刻卻讓人聞著莫名的安心。
順利拿到報告,我們終于可以回家了!走出大廳,初冬鮮冷的空氣把我包圍起來,我貪婪地吸著這新鮮的空氣,身上卻似乎還彌漫著那股熟悉的消毒水味。我想,這種讓人安心、放心的味道,會一直在我的記憶之中,揮之不去!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四
中午,回到家便聞到一陣濃烈的咖喱的香氣,夾雜著陳皮味,蒸鍋里冒著香氣,我一下子得知又是美味而百吃不厭的咖喱牛肉飯。牛腩、土地豆——等等時令菜,用蒸鍋慢燉文米40—60分鐘,一盤咖喱牛肉就這樣誕生了。爸爸也聞到了這熟悉而濃郁的香氣。媽媽開口:“你們回來了,快來嘗嘗。”
于是,我們迫不及待的洗過手后,坐在餐桌上,吸了一口口水。精美的咖喱汁澆在米飯,撒下一抹桂花,旁邊是富有飽滿陳皮汁的牛楠、土豆、洋蔥。拿起勺子,輕輕吃一口牛肉,一咬開就是陳皮與肉汁的混合,使牛肉雨具發(fā)筋道,米飯也有了嚼勁。一下子,一盤咖喱牛肉飯被我狼吞虎咽吃完了。媽媽笑著說:“好吃嗎?”我喝了口水對她說:“好吃……太好吃啦!”
望著媽媽滿身的汗水,我咽下的飯也意味深長。她臉上掛著笑空,望著吃的香的我和爸爸。這似乎就是媽媽忙碌的最好的回報,這似乎就是愛的味道吧!其實最幸福的時候,也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光。時光!你慢些走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五
味道,即酸、甜、苦、辣、咸這五味。在我的記憶當(dāng)中,雖然沒吃過多少山珍海味,但卻沒少吃鄉(xiāng)間佳肴。
記得小時候,外婆常常給我做各種好吃的:炸三鮮、炸藕丸、辣油肉丸、糍粑、臘肉餅……最令我懷念的,就是那酥香辣脆的鍋巴了。
那時外婆還在老屋,一直用柴禾燒火。土灶上放著一口大鍋,所有的美味都出自外婆的這口鍋。每次燒飯,縷縷炊煙從煙囪里緩緩飄出。伴著輕煙的,還有一絲絲飯香。飯燒好后,我所在意的并不是那一鍋晶瑩剔透的香稻米,而是一塊塊緊緊貼著鍋壁的脆鍋巴。用鍋鏟鏟出一碗鍋巴——剩下的是要留在鍋里,等著用來做鍋巴粥吃的。特別是在冬天,等鍋巴盛出來了,用手拿住這正在冒著熱氣的鍋巴。千萬別嫌燙嘴,你把鍋巴放在嘴里,輕輕一咬,只聽“咔”的一聲,一塊酥脆的鍋巴就蹦到你嘴里去了。
以往每年從老家回來,母親總會帶一大包鍋巴,在這邊廚房里燒一鍋熱油,把鍋巴放熱油里“滾”幾下,再把鍋巴撈出來,接著撒點兒南德調(diào)味料就好了。如今,外婆搬到城里住了,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吃過外婆做的鍋巴了。后來,母親也從商店里買過鍋巴,但外面買的怎么能比得過外婆做的鍋巴呢?商店里的鍋巴,縱使再好看,再好吃,但畢竟都沒有外婆的愛。超市里的鍋巴,即使有千百種味道,也比不過我。是純天然的,是質(zhì)樸的,充滿家鄉(xiāng)味道的!
啊,這,我何時才能再品到啊!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六
我的家鄉(xiāng)在溧陽,這里是個文化悠久、風(fēng)景如畫的地方,不僅如此,這里還有許多特產(chǎn)美食,比如扎肝、白芹、板栗每次想到這些味道都讓我垂涎三尺。但有那么一種味道被我珍藏在我的記憶寶庫之中,這個味道就是“雁來蕈”。
雁來蕈又稱松乳菇,一年只生長兩次,而在九月初大雁南飛的季節(jié)生長的蕈子就叫“燕來蕈”,此時每當(dāng)雨后,家鄉(xiāng)的平橋山里在松樹下板栗樹下就會長出一叢叢褐色的小傘狀的雁來蕈,它們一個個其貌不揚,可味道卻是奇鮮無比。在鄉(xiāng)間更是有“山珍”一稱。在20xx年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呢!
從我記事開始,每到這個季節(jié)奶奶就會做一些雁來蕈醬給我們嘗嘗鮮,即使現(xiàn)在她在鄉(xiāng)下生活但到了有雁來蕈的季節(jié),還是會做好用瓶罐子裝好等著我們回家看她的時候給我們,現(xiàn)在媽媽也學(xué)會了熬雁來蕈醬就是清洗起來比較麻煩,買回來的雁來蕈需要用鹽水泡,在鹽水中偶爾還有些小蟲子爬出來,清洗干凈以后倒入油鍋,嫩姜、老抽、生抽、蕈子薈聚一堂,文火慢燉10分鐘,鮮香無比的雁來蕈醬就做好了,任何菜都可以加上一勺作為輔菜來提鮮,看著一盆鮮美多汁熱氣騰騰的雁來蕈醬,我總是迫不及待的把筷子伸向那一個個如黑色小傘般的雁來蕈,送進嘴里,鮮香、松樹的清香和醬汁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快樂地穿梭在嘴中,真令我回味無窮啊!
雁來蕈只能生長在野外,因為生長條件的特殊也因為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變化現(xiàn)在雁來蕈越來越少了,每次吃到它,不僅讓我感受到家人的愛更讓我倍感珍惜這獨有的家鄉(xiāng)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七
記憶中那份油果的滋味,是怎么也忘不了的。
往年春節(jié),婆婆都會做好一大份油果托人送家里。放鍋里一熱,極好的美味就出鍋了,油果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香。但這幾年,婆婆越來越蒼老,做不了香噴噴的油果給我們吃了,母親便自吿奮勇,說做來嘗一嘗。
我在母親身旁,滿心期待地看她做的油果。所謂油果,就是一道家鄉(xiāng)小吃,用糯米粉和紅糖水渾和,再提成餅狀,丟進鍋里煎至金黃色,便可出鍋。只見母親往一個大盆里倒好白花花的糯米粉,倒入已經(jīng)調(diào)好了的紅糖水。紅糖水是姜糖一樣的棕色,聞起來有股純樸的濃香。母親一點點地倒進糯米粉,不停倒,不停搓,這個度要把握好,不能多,糯米粉會稀,不能少,糯米粉會干。搓粉也要講究方法,把上方的面粉按下來,推上去,再一直重復(fù),順時針方向,這樣搓出來的糯米粉才夠均勻,才夠筋道。
一頓搓之后,糯米粉團已變?yōu)榧t棕色,軟軟的。接下來就是油炸了,用手右粉團上擰一個圓球出來,用手掌按壓成圓圓的餅,輕輕地放進油鍋里炸,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就跟鞭炮響起來的聲音差不多,年味兒十足。母親說,油炸的過程中,要不斷用筷子翻面,不能燒焦。所以要聚精會神地呆在鍋旁,幾秒鐘就翻一次,即使是母親這樣嫻熟的人,也常常會烤焦。但正所謂,不精致的怎么能叫美味?所以這一切的細(xì)致,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年味。
等兩面都炸至金黃色,表皮微脆,便可以用筷子夾出鍋了。剛炸出來的油果熱乎乎的,這時候不著急下嘴,吃了容易上火。等放至微溫的狀態(tài),最軟最糯。若是想吃硬一些有嚼勁的油果,就要再耐心地等。我最喜歡的就是放硬了的油果,粉粉的感覺,不會特別粘牙,也能保持油果本身醇厚的香,吃了就停不下嘴。而軟綿綿的油果也有另一番風(fēng)味,一口咬下去,紅糖的香甜和面團的軟糯融合在一起,味道是極美的。
母親做的沒有婆婆做的好吃,而且似乎是不一樣的油果。婆婆做出的油果土黃土黃的,粉粉的,感覺更好;而母親的油果是紅粽色的,紅糖水原本的顏色,沒有那么粉,但軟著吃就像麥芽糖一樣,香甜香甜的,好像甜進了心里去。
整個春節(jié),家里都是滿滿的油果香。
記憶中的味道雖不能重現(xiàn),但母親已經(jīng)極好地還原從前的記憶了。味道雖然在變,但那熟悉的年的滋味是永遠(yuǎn)沒變的。
忘不了記憶中的油果香,忘不了年的滋味,它把我的暖暖的年,填得很滿,很滿。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八
甜甜的,糯糯的,咬一下,再配上一口米茶,是記憶中的味道。這是糍粑,是老家湖北襄陽特有的小吃,我已經(jīng)好久沒有吃過糍粑了,但糍粑獨有的風(fēng)味,卻使我念念不忘。不禁地,就開始懷念起從前可以每天吃到糍粑的日子。
那是一個冬日,我正在姥姥姥爺家里過年,剛起床,一股甜香味就飄進了我的鼻子。我鉆進廚房問姥爺:“這是什么呀,怎么聞著那么香?”姥爺一邊忙著鍋里的食物,一邊回頭答道:“這是糍粑。”“什么是糍粑啊?”我繼續(xù)追問。“好了,別打擾你姥爺了,小心糊鍋,待會兒嘗一嘗不就知道了。”姥姥摸著我的頭,邊給我盛了碗米茶。
只聽“刺啦”一聲響,又把我吸引進了廚房,姥爺噴的糖水在糍粑周圍冒著泡泡,很快變成了濃稠的糖汁,糖汁包裹著糍粑的香味,把我饞得口水直流。很快糍粑被端上了桌,外層煎得焦焦的,一口咬下去,先是脆脆的,緊接著又是糯糯的,蘸著濃稠的糖水,甜而不膩的味道很快便抓住了我的味蕾。從那天開始,糍粑便成為了我每天必吃的一道小食。
我最后一次吃到糍粑,是在上海,糍粑是姥姥姥爺從老家寄回來的,我看那一袋袋經(jīng)歷長途跋涉的糍粑,仿佛看到了姥姥姥爺在廚房忙活的情景。我輕輕咬了一口,品嘗著舌上甜甜糯糯的糍粑,算著,這與糍粑一別已有一年了,這期間,我也吃過不少糍粑,但都吃不出以前那種感覺。老家糍粑的味道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記憶中的味道,逐漸塵封在我味蕾的一角,成為永久的記憶。偶爾想起,便會多咽幾口口水。
日子逐漸轉(zhuǎn)寒,我們蓋上了厚被子。日光爬上枝頭我又在一個冬日醒來。突然,屬于糍粑的那個小角落,像是被人打開了,所有關(guān)于糍粑的記憶涌上心頭。我拔通了姥爺?shù)囊曨l電話,姥爺接了電話,跟我說早上好,說他們正在吃早飯,忽地鏡頭一偏,我看到了他們早餐桌上的糍粑。驀地,心中所有的難過、渴望在這一刻像被填滿了我感覺我又回到了第一次吃了糍粑的冬日。
記憶中的味道再次浮現(xiàn),遠(yuǎn)方吃著糍粑的姥姥姥爺,你們有沒有聽到我的呼喊?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九
每個人都有很多記憶中的味道,雖各不相同,但每一種味道的背后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有的甜美,有的苦澀,有的酸楚,有的則是傷感我也同樣有許許多多記憶中的味道,但記憶中,羊肉湯的味道卻是我永遠(yuǎn)難忘的。
小時候,我很喜歡喝羊肉湯,所以羊肉湯也逐漸成為了我每周六必吃的早飯。每逢周六,我便早早地起床,然后蹦蹦跳跳地纏著老爸帶我去喝湯。我們時而騎車,時而步行。在路上,我總是那樣地興高采烈,像只小麻雀,嘰嘰喳喳地對著老爸說個不停。到了湯店,我用眼神分好了工:老爸買單我拿餅,老爸取湯我找座。店內(nèi)熱氣彌漫,肉香與蔥香交織在一起,你只需深吸一口,便饑餓感全無!白如牛奶的湯汁配上香菜與小蔥,再鋪上幾片香噴噴的羊肉片,泡上我最愛的餅絲真是天上珍品、人間美味啊!這是我一周最幸福的時光。
后來,學(xué)業(yè)漸漸增多了,課外班也開始填滿了我的生活,老爸的白發(fā)也顯露出來,零星撒在黑發(fā)間,我們?nèi)ズ妊蛉鉁拇螖?shù)也越來越少,更多的則是我一個人悄悄地吃完簡餐,然后悄悄地出去上課,而偶爾自己一個人去喝的羊肉湯帶給我的快樂也顯得有些若有若無。
突然到來的疫情打亂了我的生活,早已厭倦了泡面的我央求老爸給我點一份外賣。盼望著,盼望著,電話響了,老爸點的外賣到了。嗯?這個味道我在疑惑中找到了一絲熟悉,急忙打開包裝哇,我最愛的羊肉湯!也許是在路上長久顛簸的緣故,它好像沒有以前好看了,顏色暗淡,但是味道卻更好吃了!
就這樣,我便經(jīng)常纏著老爸給我點外賣,用這種方式來滿足我對羊肉湯的欲望。老爸看出了我對羊肉湯的鐘愛,開始買各種材料,訓(xùn)練廚藝,給我做羊肉湯。雖然不如飯店里的味道,但我卻嘗到了那個曾經(jīng)同樣的“味道”,令我感到幸福與快樂。也許我以前愛喝羊肉湯,只是想要得到爸爸更多的關(guān)愛而已。這種不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的味道,也許是那父愛的味道吧!
記憶中的味道有時并非真實的原味,只是被記憶與愛美化了。我們懷念的并不僅僅是記憶中的味道,還有那些珍貴的回憶,那些曾經(jīng)的心境。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
小時候,每逢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我最期盼的不是春節(jié),而是端午節(jié)。因為在我家每年端午節(jié)時,都會吃到太奶奶親手包的紹興粽子。我的太奶奶是地地道道的紹興人,包出來的粽子也是地地道道的紹興鮮肉粽。
每當(dāng)臨近端午節(jié)的時候,太奶奶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做粽子的第一步當(dāng)然就是選粽葉了!太奶奶挑選粽葉時非常仔細(xì),幾乎一模一樣的粽葉在她手中都能甄別出好與壞。太奶奶不僅要選出好粽葉,連豬肉糯米和醬油都是選上等的。這是很關(guān)鍵的一步,因為紹興粽好吃就在于豬肉和糯米都是用醬油浸泡過的。
太奶奶先將粽葉浸泡在水里,一片一片地仔細(xì)清洗,每一片粽葉在她手中像柔軟的小嬰兒一樣,和著水仔細(xì)撫摸。然后將粽葉放在高壓鍋里煮,高壓鍋里飄出陣陣清香。每當(dāng)此時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接著,太奶奶把冒著熱氣兒的粽葉從鍋中取出冷卻,緊接著就是給糯米和豬肉洗“醬油澡”澡了!
終于到了端午節(jié)的這一天,一大早太奶奶就開工了!她將洗過醬油澡的鮮肉和糯米拿出來,一勺一勺地讓它們住進粽葉小房子,再用準(zhǔn)備好的白線一圈一圈地纏繞在粽葉上,將鮮肉和糯米牢牢地固定在粽葉小房子里。有時白線會打結(jié),太奶奶不得不瞇著眼、戴上老花鏡一點點地分開。我也會在她旁邊搭把手,幫她添上幾勺糯米。
粽子包好了!太奶奶來不及休息就將剛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粽子的香氣飄滿了整個屋子,洋溢著整個樓棟。“叮”香噴噴的粽子出鍋嘍!小粽子們一個接一個地跳上桌子,我迫不及待的剝開一個,輕輕咬上一口,那滿嘴的肉香沁人心脾。看著我吃的那么香,奶奶欣慰地笑著,那笑容一直留在我心間。
雖然現(xiàn)在太奶奶離開了我們,但是那兒時的記憶中的味道依然流淌在我的心中,也流淌在家人的心中。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一
重陽意境唯思情,縱有干般遺憾,不如化作菊香靄靄,溫灑點點,和一曲人生吉祥。
——題記。
那天,我一個人乘公交車去看望奶奶。我倚靠在窗邊,許久未見到奶奶,不知她是否安好?而院子里的那朵朵菊花,是否依舊盛開?汽車到站,我走下車,踏上那條熟悉又陌生的小路,兩邊的綠意猝不及防地闖進我的眼簾,澄澈的陽光從茂盛的樹葉間傾灑下來,將葉片打磨出幾道耀眼的光輝。
終于到了,我佇立在路邊,靜靜地凝望著,看見奶奶正坐在斑駁低矮的門檻上淘米,還時不時向遠(yuǎn)方眺望。她看見我時,臉上立刻露出了驚喜的微笑,連忙站起來在身上胡亂撩了撩濕淋淋的雙手,迫不及待地大喊著:“乖孫女,快來快來!”我跑過去,奶奶一把握住我的手,慈祥地望著我。我望著奶奶,她終究沒能抵得過歲月的侵蝕,發(fā)絲已染銀霜,眼神卻似舊時清亮,面頰飛著紅霞,依稀可以瞧見當(dāng)年風(fēng)姿綽約的模樣。看到那雙握著我的枯瘦的手,心中不由漾起陣陣心酸。“最近怎么樣?你爸媽都還好吧?’奶奶跟我寒暄著,臉上掛著陽光般的笑容。
走出門,石階上已然有了斑斑點點的青苔,門前菊花燦爛地開放著。落日的余暉不均勻地撒在菊花上,就像畫家潑了濃烈厚重的顏料一般。“怎么,又想吃我做的菊花糕啦?”我點點頭。
夕陽灑下大片金黃,給周圍的一切都披上金裝。門前的樹葉,在夕陽下也透著點點金黃,顯著那么柔美。“來來來,菊花糕新鮮出爐嘍!我這次放了點米酒,快嘗嘗!”奶奶臉上掛著孩子般的笑容,我趕緊擦擦眼淚,拿起一個放在嘴里,沁人心脾的芳香頓時充滿了整個口腔。“奶奶手藝真好!”“好吃你就多吃點,回家的時候給你爸媽帶些回去!”
緋紅的夕陽,揮舞著燦爛溫柔的光芒,樹葉搖曳成了華麗的斑駁,點點菊花悄然盛開。
“菊花糕嘍!熱乎的菊花糕!”一陣悠揚的吆喝聲把我拉回現(xiàn)實。“我買菊花糕。”
嘴里滿滿都是菊花特有的清香,那矮小瘦弱的身影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仿佛一切都靜止了,只剩下我眼淚婆娑。
“奶奶……”我不禁呢喃了一聲。
此時此刻,記憶中的味道再次涌上心頭,我知道,那是愛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二
一壺酒能醉倒光陰,一支歌能唱老歲月,一盞茶也可在記憶中十里飄香。
年滿八旬的爺爺在幼時的我眼中是個傳奇人物。他在曉光初照時到茶田里忙碌,在夕陽西下時騎上銹跡斑斑的單車,叼著紙煙四處溜達,在夜深人靜時戴上老花鏡,暖黃燈光下提筆揮毫……最讓我難忘的是爺爺泡的茶。
老宅子的天井下,陽光輕輕探進,我好奇地趴在茶幾邊,看著爺爺在那“施法變魔術(shù)”。“丫頭瞧好嘍,別眨眼哦。”爺爺神秘而安詳?shù)男κ刮倚睦锇W癢,眼睛瞪大似銅鈴。只見爺爺把壺中的沸水倒入一個小茶杯中,用茶夾夾住其他茶杯在水里轉(zhuǎn)呀轉(zhuǎn),碰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洗好茶杯后,從罐中倒出些許干茶葉在茶碗中,沸水“嘩啦啦”盛滿,我也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茶葉從簇?fù)碓谝黄鸬囊粓F一下分散化開,飄飄柔柔,略有清香。爺爺蓋上碗蓋,過一會卻把茶倒了!“爺爺別倒呀!”“傻丫頭,這是洗茶,把茶葉上的臟東西倒掉。”二三次后,爺爺熟練地拿起茶蓋靠近鼻子嗅嗅,判斷味道的濃淡程度。青銅色的茶葉在水中漫開,水逐漸變黃個,頓時芳香四溢,我貪婪地在空氣中嗅著。爺爺迅速把茶水倒入茶海中,戴上茶濾,倒入小杯,用茶托遞給我,動作渾然天成,我連忙雙手去接。
茶很燙,白煙裊裊,縹緲纏綿,恰似仙人的衣袖拂過。我忍不住嘗了嘗,卻只感到舌頭觸電般縮回,麻木,無味。爺爺慢悠悠地說:“茶是有些苦的,但是聞起來香,反而喝上癮了,丫頭能不能吃苦啊?”我一聽,一口干盡茶,正如爺爺所說味道是苦澀,盡是醇香讓人沉醉。即便早已入口,卻仍有絲絲余香流于唇齒之間,苦盡甘來,甜味縈繞。爺爺又將沸水倒入,不厭其煩,嫻熟干練,茶葉一會沉一會浮,干癟的葉子卷曲蜷縮著,幽香醇厚,絲毫不減反而入味更深。一杯接一杯,我們?nèi)顼嬀频淖頋h,不醉不歸,一醉方休……愜意的午后,與爺爺共享最原始的清茶,喝茶品茗,頗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之感。
鄉(xiāng)間人總是熱情淳樸,主客鄰里之間遞上一盞清茶,便能談笑風(fēng)生。倘若無茶,總像是缺少了什么,尷尬不安,氣氛也許不能那樣和諧悠遠(yuǎn)了。茶,在數(shù)個春秋中經(jīng)風(fēng)雨洗禮,青葉炒過,風(fēng)干,又經(jīng)數(shù)道工序才有一盞來之不易的茶水。如今的繁忙瑣碎,極少有閑暇去探望爺爺,去品他的茶,而商場中的茶葉也無初味可言了。
在耳濡目染中,我對茶別有一番情思。總留戀于爺爺茶的味道,那味道芬芳了鄰里友人的情誼,也如氤氳的水汽彌蒙我在記憶的長河里。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三
在我不深的記憶中,有一種味道似乎永遠(yuǎn)抹不去。它在我的成長歷程里,一點一點地刻入我的心頭,再一點一點地深入血液與骨髓。每當(dāng)我回味起那味道,一副溫馨的畫面就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
在兒時,我常住農(nóng)村的姥姥家,但是我最喜歡的卻是舅媽。舅媽是個很溫柔的人,她經(jīng)常推著一輛自行車,上面載著我,帶著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去花壇、去游樂園。但我最喜歡的,是她帶著我去集市。可能是因為生性活潑吧,我喜歡那兒的熱鬧,喜歡那兒的小玩意,但其實更喜歡的,是那里的一種味道。
用媽媽的話來說“真是奇怪”,因為平時不愛吃肉的我竟然特別饞集市上的烤鴨!
集市的一角,一個老爺爺,帶著油膩的圍裙,擺弄著一個舊爐子,底下點著炭火,看著裊裊升起的青煙,集市的喧囂仿佛也歸于平靜,眼前有種田園、炊煙、飯香的感覺。那兒真排隊,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煎熬。因為烤鴨的香味雖然讓人愉悅,但是看著烤鴨一份份被買走,那種眼饞和焦慮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令人煎熬。終于買到了!剛烤出來的鴨子是最鮮嫩的,唇齒間那么一碰,香味便溢滿口中,剛出爐的,自然是燙。我小心地用小手去撕,嘖,真香、真脆,看著燙人的、香氣四溢、我卻不能大快朵頤的烤鴨,真是要“口水飛流三千尺”,那一層亮晶晶的油真是勾人的魂。我己等得不耐煩了,便忍著燙,趕快撕下一小塊,放入口中,“啊!”沒錯,我被燙著了,那熱流一直從我的口中流向四肢。
雖然嘴被燙得生疼,但我還不善罷甘休,不到一刻鐘,我己搞定了一個大鴨腿。“嗝”,我己經(jīng)飽了。舅媽慈愛地看著我,笑著說“哦,又要省下一頓晚飯了。”我天真地說:“要是天天吃就好啦!”我笑了,舅媽也笑了,自行車載著我吱悠吱悠地向著緩緩移動,口中還有著剛才烤鴨的香,在口中不斷地,不斷地回味,真香!
后來,姥姥搬到了城里,周圍不再有集市了,只有普通的市場和超市,沒有了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了小販們喧鬧的叫賣,更沒有了曾經(jīng)讓我回味無窮的烤鴨了,市場和超市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擺放齊整,卻沒有了從前的那種親切感,我每天忙碌著我的作業(yè),連去超市也都是來去匆匆的了。
兒時的集市也許現(xiàn)在己變成了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來到城里,烤鴨我也不止一次吃到過,但是已經(jīng)吃不出曾經(jīng)的滋味,因為我明白:記憶里的味道承載的是我難忘的童年、承載的是我難忘的故鄉(xiāng)。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四
品嘗佳肴乃人生的一大快事!這里的佳肴并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只要心感美味,普通的食物也令人難忘。
說起來,兒時吃過的豆腐花也算得人間一味。
在街上,每到下午,便有人挑著擔(dān)子來吆喝:“豆腐花嘍!新鮮的豆腐花!”我總會捏著一枚硬幣遞給賣豆腐花的老伯,說:“老爺爺,多放點蝦仁,好嗎?”“好,好!”老伯微笑著,打開蓋子舀出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花,嫻熟地撒上鹽、味精,倒入醬油和香油,最后加入紫菜、蝦仁、蔥花,一碗美味的豆腐花就完成了。我小心翼翼地端在手中,開始品嘗。啊,紫菜和蝦仁增添了豆腐花的鮮味,爽爽嫩嫩的豆腐花滑入口中,真是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不過,街上的烘山芋還是散發(fā)著香氣,這也是最近才發(fā)現(xiàn)的,記得以前是一個包著花頭巾的大嬸賣山芋的,只要買到里頭是金黃色的就肯定是甜的。
捧著熱烘烘的山芋,剝皮,咬一口,又香又甜,真是雙重享受啊!現(xiàn)在來賣的是一個老頭,看上去挺可愛的老頭,靠著電線桿,雙手插在口袋里,縮著肩——每次我走過,他幾乎都是這個動作。第一次見到這個小攤時,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滿心歡喜的隔著衣袖捧回家里,剝開皮,呀!是金黃的,一口咬下去,心里涼了一半:沒有記憶中的甜!
沒想到,自己找了幾年的烘山芋,竟給我這樣一個答案,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對了,還有玉米!一次在媽媽的朋友家吃到的玉米,天哪,真是好吃得沒話說,現(xiàn)在想起來還直流口水。那玉米,首先很香,一口咬上去,滿嘴的香糯,又出奇的甜——我永遠(yuǎn)也忘不了那味道。上次,媽媽說一家蛋糕店的玉米很好吃,我特意尋了去,買了一根,結(jié)果,言過其實,只不過是煮得爛了點而已。
我真是不知道,是那時候的我年紀(jì)小,要求不高,還是現(xiàn)在的食物真的不如記憶中的味道,反正,我總是尋不到像從前般好吃的東西了。
哎,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五
記憶中的味道,可能是媽媽做的美味佳肴的味道,也可能是我第一次做的飯的味道,還有可能是童年時代故鄉(xiāng)里的一株香草的味道。在我的記憶中,記憶中的味道就是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春風(fēng)吻著嫩綠的柳芽,我們在草地上放風(fēng)箏;是綠綠的小草,充滿生機與希望;是早晨的朝陽,充滿活力和歡樂;也是七彩的四季,它無時無刻不蕩漾著童年的歡聲笑語。我覺得,童年的味道,是一個“五味瓶”,有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
酸
剛上小學(xué)一年級,媽媽就為我報了一個民族舞蹈班,我喜歡跳舞,就開開心心地去上課了,沒想到才去上第一節(jié)課,就有人說:“你是中間來的,跟不上我們的進度,會把我們班的水平拉低的!”這句話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它還是對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那就是,接下來的兩年,其他的舞我都跳,就是不跳民族舞。直到三年級下學(xué)期,因為民族舞老師的鼓勵,我才終于鼓起勇氣學(xué)習(xí)民族舞蹈,也重新喜歡上了民族舞。
童年時,對舞蹈的熱情差點兒被一句玩笑話澆滅,現(xiàn)在想起來不免有些心酸。
甜
每當(dāng)周末,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出去玩兒,我們?nèi)ミ^很多地方,如秀峰山、烈士公園……當(dāng)別的同學(xué)辛苦地上補習(xí)班時,我卻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所以,童年時的我很開心。我喜歡吃棉花糖,所以每次出去玩,爸爸媽媽總會給我買很多棉花糖,雖然每次吃得滿臉都是糖,但我依然很開心,因為棉花糖甜,可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愛更甜,甜到我心里去了。
苦
自從上了三年級,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悠閑了,因為我和別人一樣,也上了補習(xí)班。補習(xí)班的作業(yè)和學(xué)校的作業(yè)加在一起,真是“比天還多”啊!我都沒有了玩耍的時間,而且我還要上舞蹈課和古箏課,雖然沒有作業(yè),但我每天要彈一個小時的古箏!就這樣,周末也得不到休息,我需要一直“埋頭苦干”整整兩天,作業(yè)才能被我打敗。現(xiàn)在的我,真是“苦不堪言”啊!
辣
說心里話,我真的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了。不過,在這里,我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那是我上補習(xí)班的時候,我忘記寫作業(yè)了,白老師偏偏最“恨”不寫作業(yè)的學(xué)生了。白老師生氣地問我:“為什么不寫作業(yè)?”我紅著臉,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回答:“忘記了。”“什么?忘記了?你平時那么聽話、優(yōu)秀,怎么突然忘記寫作業(yè)了?”白老師大怒。站在白老師面前,我很想挖個地洞,鉆進去。但是,沒寫作業(yè)就是我的不對,我真誠地對白老師說:“白老師,您別生氣了。沒寫作業(yè)是我的不對,我以后一定記得寫作業(yè)。”白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寫作業(yè)是為你自己好,老師給你們布置作業(yè),是想讓你們回家之后通過做作業(yè)來鞏固今天上課的內(nèi)容。”
這件事就像辣椒一樣存放在我的心里,它時刻提醒我:一定要按時完成作業(yè),不辜負(fù)老師的良苦用心。
咸
上次,我被老媽大罵了一頓,你們猜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為我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時候,偷吃糖了,老媽大發(fā)脾氣。因為我長了蟲牙,醫(yī)生囑咐說不能吃糖,特別是晚上。可我就是沒忍住,偷偷地把糖吃了,我以為媽媽不會發(fā)現(xiàn),結(jié)果什么事都瞞不了媽媽。被媽媽罵完了以后,我可是哭得“梨花帶雨”,淚水流進了我的嘴里,咸咸的。
如果我是音樂家,我會把童年的味道譜成一首歌,唱出童年的快樂;如果我是畫家,我會把童年的味道畫成一幅畫,繪出童年的美好;如果我是詩人,我會把童年的味道寫成一首詩,吟出童年的故事。
記憶中的味道(精選16篇)篇十六
千家萬戶的菜,固然有千萬種味,但人們所惦念的,或許不是味道的好壞,而是味道中所包含的情。
紅燒肉,是一道家常菜,卻絕不是平常菜。
常記得小時候,同兄弟姐妹寄居在奶奶家,那時,大家吃得最多,也最愛的,便是紅燒肉。為了叫我們這些小家伙吃得盡興,作為一家之主的奶奶可謂費盡心思——幾乎每日都是天亮便起,推著老自行車去城中的菜市場,買最鮮的肉,挑最好的蔥,拿最上乘的素雞。她對配菜的要求簡直是苛刻:肉是五花肉,要帶軟骨,要鮮紅的、帶汁兒的;香料、醬油要干凈,只要店中有一絲受潮或油污,哪怕單有這一家,也絕不買;梅干菜,則是家中自備,日日拿去曬。奶奶為孩子們的那般細(xì)心,以致那時年紀(jì)最小的我,也記住了她在天色朦朧中推車的背影。
菜買回了,便要馬上燒。鮮紅的肉、發(fā)亮的梅干菜、碧綠的蔥、濃香的桂皮,引得孩子們競相觀看。在我眼中,奶奶的烹飪就好似一場音樂劇!斬肉了,只聽“篤、篤、篤”,熱油了,只聽一聲長而緩的“嘶——”,緊連著,便是一陣“呲——嚓——呲——”,不時倒醬油,撒香料,“嘡啷嘡啷”地翻炒,仿佛是一瞬間,混雜著肉香的空氣便沸騰了!孩子們更加爭先恐后地往廚房擠,一陣嘈雜后,大家不約而同地靜了——瞧呀!上菜了!只見廚房窗子一開,白茫茫的煙霧“奔涌”了出來,翻騰著,擁擠著,就好像一場表演。這時,奶奶便端著滿滿一碗紅艷閃亮的肉出來了!幼兒們直奔奶奶,圍著她唱呀跳呀,年紀(jì)稍大的孩子則緊隨著奶奶,不動聲色地望著那溢滿香氣的肉。
開始吃飯了,我們一坐下,便爭相夾取紅燒肉。熱鬧,卻不無奶奶所教的規(guī)矩。奶奶坐在一旁看著大家,織著毛衣。瞧!她的笑是何其燦爛呀!令小孩不懂的是——奶奶自始至終,一塊肉也沒吃。
我記憶中的味道,遠(yuǎn)不止這紅燒肉,可紅燒肉卻是我常憶起的食物,或許那其中不單是紅燒肉的味道,還有那不可磨滅的愛的味道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