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閱讀和思考能力。如果你對如何寫一篇有觀點和深度的讀后感感到困惑,不妨參考一下以下幾篇范文。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一
早就聽哥哥他們說起水滸傳里的一百零八個好漢,我一直期盼著一睹為快。終于寒假來了,在一大堆課外書里我一眼就找到了《水滸傳》,我迫不及待地坐下來立馬看起來了。
開肉綻,但還是沒有招供,保護了其他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我真的很喜歡看。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二
中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西游記》,這四本書堪稱世界文壇上耀眼的明星。就在這次暑假,我閱讀了《水滸傳》這本名著,他讓我了解了108位好漢之間的友情,以及他們的實力。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魯智深。
其實沒有讀過《水滸傳》,也肯定聽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個故事。然而,他的故事遠不如此。他先是三圈打死了鎮關西,然后逃亡到其他的地方,進入了一所寺廟,當上了和尚,可是他屢次喝酒,吃肉,違反和尚的本分。他還在一所打鐵的地方打了。一個62斤的禪杖,打鐵的人還需兩個人一起抬,可是魯智深一個人就拿起。
后來魯智深又行了八九日,終于抵達東京城。他來到大相國寺,求見住持智清長老,拿出了智真長老的書信。智清長老在信中知道了魯智深的過往,擔心魯智深會在寺中攪亂清規,便將他打發到酸棗門外岳廟附近的菜園子做“菜頭”。魯智深成為最低一級的職事僧。
酸棗門外有一群潑皮,常到菜園偷盜菜蔬。他們想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結果反被收拾了一頓。但魯智深對他們只是稍加教訓,便放他們離去。
眾潑皮次日湊錢買來酒肉,向魯智深賠禮。魯智深便與他們一同開懷暢飲,卻被門外綠楊樹上傳來的鴉叫聲攪了興致。他被吵得心煩,便趁著酒興,將那株綠楊樹連根拔起,嚇得眾潑皮皆拜倒磕頭,尊稱其是“真羅漢”。
他追求內心的自由,雖然當了和尚,仍喝酒吃肉,最后圓寂。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三
大家好,我讀完了一本書,名叫《水滸傳》,我想把它推薦給大家,因為它令我著了迷,我相信只要你們一看,你們就會愛不釋手。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白話寫成的長篇回體小說,也是經典之作。還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勇猛利落的武松,隱忍而后爆發的林沖,足智多謀的吳用,這些人在作者的妙筆之下煥發出獨特的個人魅力。
其中,我最喜歡林沖,他原來可是東京威風凜凜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受人尊敬,要不是陰險的高俅陷害入獄,也還安于隱忍態度,可他一忍再忍,終于走上反抗道路。林沖身上還有濟貧扶弱、講義氣的俠義風范。
我為林沖感到可惜,他竟然生長在這樣一個腐敗社會,不過這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我讀完這本書,覺得他的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雖然有夸張成份,但又不失真實,含有個人感情,具有極強藝術感染力,所以我推薦大家讀這本書。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四
天下(事)莫易于說鬼,而莫難于說虎。無他,鬼無倫次,虎有性情也。說鬼到說不來處,可以意為補接;若說虎到說不來時,真是大段著力不得。所以《水滸》一書,斷不肯以一字犯著鬼怪,而寫虎則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蓋亦易能之事薄之不為,而難能之事便樂此不疲也。
寫虎能寫活虎,寫活虎能寫其搏人,寫虎搏人又能寫其三搏不中。此皆是異樣過人筆力。
吾嘗論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計。即如寫虎要寫活虎,寫活虎要寫正搏人時,此即聚千人,運千心,伸千手,執千筆,而無一字是虎,則亦終無一字是虎也。獨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筆,而盈尺之幅,費墨無多,不惟寫一虎,兼又寫一人,不惟雙寫一虎一人,且又夾寫許多風沙樹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風沙樹石是真正虎林。此雖令我讀之,尚猶目眩心亂,安望令我作之耶!
讀打虎一篇,而嘆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說矣。乃其尤妙者,則又如讀廟門榜文后,欲待轉身回來一段:風過虎來時,叫聲“阿呀”,翻下青石來一段;大蟲第一撲,從半空里攛將下來時,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尋思要拖死虎下去,原來使盡氣力,手腳都蘇軟了,正提不動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來,且掙扎下岡子去一段;下岡子走不到半路,枯草叢中鉆出兩只大蟲,叫聲“阿呀,今番罷了”一段。皆是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遂與后來沂嶺殺虎一篇,更無一筆相犯也。
但是我卻和金圣嘆有不同的看法。
金圣嘆的這篇頌揚文字,把施耐庵吹得太響、捧得太高了,不但言過其實,而且邏輯混亂。他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容易說的就是鬼,最難說的就是虎。因為鬼誰也沒見過,可以信口開河,而老虎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有其突出的性格形狀,不能瞎說。所以《水滸傳》中從來不寫鬼,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寫打虎(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捕虎)。而且三次打虎,各有特色,都不雷同。
其實,這是偷換了大前提的詭辯術。你想啊,鬼雖然誰也沒見過,難道老虎就是人人都看見過的么?宋元時代,老百姓還沒有動物園可進,除了獵人和偶然遇見老虎傷人的旁觀者、幸存者,誰又能看見活老虎吃活人呢?那時候,就是做成標本的死老虎,也不是人人都能夠看見的。盡管施耐庵先生曾經在杭州當官,后來終生定居蘇北,我估計他很可能連標本也沒看見過,更不用說是活老虎吃活人了。
我小時候聽老師說:施耐庵寫武松打虎,是先請一個畫家畫一只老虎,掛在墻上,天天琢磨老虎吃人的神態,所以寫得這樣生動。這話我就不相信。畫家如果沒有看見過老虎吃人,能畫得活龍活現么?就算他看見過老虎吃人,也畫出來了,但那既不是動畫,更不是電影,施耐庵看見的,依舊是靜態的死老虎。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五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故事,是因為里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做下啦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好漢們的壯舉轟動啦江湖,晁蓋一伙做下的這樁彌天大案被美其名曰為“劫富濟貧”。他們確實劫富啦,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劫富,他們這種正義行為如果換做現代,肯定會不用經過法庭宣判就被直接賜予槍斃,而且是機關槍掃射,可見他們劫的富是多么的富。至于濟貧嘛,就不得而知啦,因為小說里并沒出現。我們可以想象: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過各種不為人知卻又被人了解的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但是我們如果這樣想是絕對的錯誤,我們不應該有這樣消極的思想,我們是要被否定的,至少會被我們的教科書否定。
我們的理解應該更“官”方一些,應該說是更“校”方一些:英雄們得到錢財后商討著進行一次“大型的捐助活動”,最后定在某某大酒樓,“活動”目的捐助全天下窮苦百姓(前提是全天下一大部分百姓在結束前到達此樓),凡是想要得到捐助的人憑“票”入場。在當天百姓們個個排隊入場,大家手中的禮物、紅包更是拿了不少不少,因為大家覺得不應該白白的拿英雄們的恩惠,隨份子是應該的嘛,因為他們以后還要帶領我們起義,他們就是領導我們的人啊!他們就是領導啊!當天英雄與百姓同樂,百姓與英雄同醉,甚至有不勝酒力者成了桌子底下的爛泥,總之,就是大家都很開心、很歡樂。
再看鴛鴦樓上那場血案,武松連殺十數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揣入懷里帶走;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沒忘進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和幾件釵環,全部帶走,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但這些沾滿了胭脂味的釵環,照拿不誤。
但是換做現在絕對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為縱使窮家蕩產,身上有過案子,我們這個公平的社會也會讓他們得到公平的保障,因為他們可以去做人民教師。
但是他們也有一點點小小的過錯需要改進,因為他們制造了硝煙戰火,同時制造了污染,但這一點也不重要,因為這點污染是虛無的,即使真有,在我們現代社會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很大,也大可不必在意,別人吸毒花錢,我們吸毒免費呢。
他們敢于反抗黑暗,他們正義!他們讓百姓不受當朝政府的迫害!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即使只存在小說里!他們的精神使我感受到啦我國偉大的教育事業異常強大的影響力波及了不同的時空。
最后,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六
這些天,我終于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有了深深的感受。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宋代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又接受招安的故事。書中熱情地歌頌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塑造了李逵、武松、魯智深等108位英雄人物形象。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就是——忠、義。
忠,就是對人民和國家很忠心。宋江不僅對梁山事業很忠心,對國家也是忠心耿耿。他大破遼兵,為國出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記得魯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到欺負時,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雖說有些魯莽,但這種為素不相識的人打抱不平的義氣實在讓人佩服。
《水滸傳》里的108位好漢雖然是虛構的,但他們的忠心和正義將永遠使我念念不忘。我愛《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也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愛他們身上的忠義精神。以后,我也要像故事中的108位好漢一樣,做到忠和義。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七
這一回是《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
上一回說到,在野豬林,薛霸舉起水火棍要劈林沖的腦袋,林沖性命如何,便沒有了下文。可章回上明明寫著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卻不見魯智深在野豬林的身影。這種承接轉合的手法,深山藏古剎的意境,為人們做文章提供了參照,此處不寫勝有寫。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在這一章回呈現。
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的性命,并護送林沖前往倉州。
魯智深護送林沖,快到倉州,見再無危險,便分手了。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勇敢、機智、仗義、無私,其英雄氣概可見一斑。
林沖及二個公人到了倉州,遇到柴進。柴進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孫,因大周讓位于北宋有功而得到朝庭的蔭蔽。
柴進,世家子弟,他有個嗜好,凡到倉州,路過他家的犯人,凡是進了他的家,他都資助。為什么會這樣?張揚,是個性也符合家世,是否也暗唅對宋的不滿?更有一層,社會不公,犯人之中往往是藏龍臥虎的,這是他交接天下豪杰的一個途徑。
有這等好事,也是柴進名聲在外,林沖便到了柴進家,柴進是喜出望外,在他的導演之下,林沖同柴進家的師傅,洪教頭有了一場比武,這場比武堪稱經典。結果是林沖勝了。
敗了的洪教頭離開了柴家。
如果是林沖敗了怎么辦呢?
柴進同史進都是玩家,有一比,二個人的結果一樣,都敗了家。
看看柴進是如何資助到他家的犯人的。一開始,柴家下人將林沖當一般犯人,所資助的是一盤肉,一盤餅,一壺酒,一斗米,十貫銭。當林沖贏了洪教師,不但得了彩頭,計二十五倆銀子,還在柴家住了幾天,臨別時,又得了柴進送的二十五倆銀子。二個公人也得了柴進的銀子,合計十五倆。另外,柴進還修書二封,為林沖提供便利。同是犯人,所得資助有別。
資助犯人,比武,洪教頭出走等,是否看出了柴進是在玩,只是他玩得更夸張些罷了!當然,柴進仗義、豪爽自不必說了。
魯智深的仗義比柴進的仗義是否又多了些純粹呢?
林沖到了倉州,監獄的管營及差撥得了柴進的銀兩和信函,使林沖減少了許多麻煩。加上柴進對林沖的不斷接濟和林沖為人好,林沖在監獄里是暫時相安無事。
這里要看看宋代的司法人員是如何受賄的。
董超,薛霸押送林沖的收入。得林沖的岳父所送銀兩,數量不詳,得魯智深三兩銀,得柴進十五倆銀子。高太尉要送他們的二十兩金子是得不了的,因沒有殺了林沖,如何交差,還是個麻煩。這二人,這一趟,實得銀兩在三十兩左右。
監獄的管營和差撥是如何詐取錢財的呢?宋時,新入監的犯人都要打一百棍,他們借用這一規定,敲詐犯人,給了銀子從輕,不給就往死里打。林沖先給差撥五兩,給管營的十兩銀子,被差撥扣去了五兩。后來,林沖又給差撥三兩銀子。
從林沖這里,差撥得了十三兩銀子,管營得了五兩。
差撥的手法比管營的行為更齷齪。
野豬林、柴進家、監獄這三個場景,構成了這一章回故事的主要內容,主角是林沖,內容豐富。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八
一朝英雄撥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一本厚厚的《水滸傳》,承載著濃濃的英雄情。
更深的思想我不懂,但在我心里的那些疑問,在這里我恍然大悟,英雄好漢是為了忠義、正義而得罪了朝廷之人,被迫逼上梁山,尋求一方自由和平的水土田地,這使我為他們打抱不平。在書中我看到英雄好漢的正義,看到了奸臣們的老奸巨猾,還看到了皇帝的昏庸無能,武松打虎,三敗高俅,這些又讓我看到了他們身上的勇敢與正義。在那時候,英雄好漢們只想要一個平等,他們不想要多么奢侈浮華的生活,哪怕皇帝與他們交流,也不會釀成最后的悲劇。
可與滿朝多數的奸臣匹敵,梁山英雄又怎么能是對手呢?所謂“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子尚依然”。由于時代和社會的限制,起義最終失敗了,但他們身上的機智勇猛、向往自由和保家衛國的理想從來沒有消失,因為那是永恒的。
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關鍵是在于擁有勇于抗拒,敢于反抗,不向惡勢力低頭、追求自由的理想,這樣即便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九
一本書能夠成為經典名著,一定是包含了高超的藝術造詣和透徹的人生道理。青少年們正處在一個認識世界、了解人生的關鍵階段,這些經歷時間考驗的經典文學名著正好充當了導師和朋友的角色。而《水滸傳》就是像這樣,是我國最優秀的古典文學之一,它所描繪的水滸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這是難以為其它形式所取代的。《水滸傳》這本書以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爐火純青的語言描繪了北宋年間一幕幕鮮活的社會歷史畫卷。在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八位好漢先后聚義與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屢敗官軍,鬧得轟轟烈烈。幾百年來,《水滸傳》中的故事在中國可以算是膾炙人口了。梁山英雄們一心為民的可貴形象和曲折傳奇的經歷,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水滸傳》中有《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花和尚大鬧五臺山》和《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等傳奇故事共三十六章,章章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富有無限活力,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意啊!跟其它的故事書、小說書就是不能比!
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景陽岡武松打虎》。這片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天,一位姓武名松的大漢來到離清河縣不愿陽谷縣。當中午的時候,武松走進一家名叫“三碗不過崗”的酒店,坐在一張長椅子上,向店家要了一盆牛肉和三碗酒,有滋有味地品嘗起來。過了一會兒,武松喝完了酒,向店家藥,店家不肯,武松一氣之下,搶過店家手中的酒,大口大口喝了起來。吃飽喝足后,武松付了酒錢,提了哨棒要走,店家連忙說:“小心,這崗上有一只猛虎,只在晚上傷人,已有二、三十個大漢被吃,現在已經是未初時分,不如你明早再同其它人結伴過崗吧。”武松不聽,繼續向前走。大約走了四、五里的路,已是傍晚時分,太陽漸漸落山,武松乘著酒勁,只管往景陽崗上頭走來。又走了一會兒,武松酒力發作,躺在一塊光溜溜的大青石上。突然,林里刮起一陣狂風來,風過后,一只吊睛白額大虎從樹林里跳了出來。武松趕緊站起來,準備“迎戰”,就這樣,一場“人虎大戰”就開始了。武松終于將猛虎打死,為民除了害,并得到了官府的賞賜——做了谷陽縣的都頭,深受縣里老百姓的喜愛。
滸傳》,就能打開古典文學的寶庫,讓廣大青少年讀者朋友們更好地領略到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和很不一般的超凡能力。
讀完《水滸傳》這一本聞揚四海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后,我仿佛回到了古代,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正如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兒,我向全中國13億人提一個建議:多讀一些像《水滸傳》一樣的中國文學名著,多了解一些歷史,多了一些知識。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
水滸一百單八將,有忠心報國的領袖宋江;足智多謀的吳用;粗魯狂大的李逵……我印象最深魯智深。
鏡頭一:事前思考的英雄好漢。
在火燒瓦罐寺,魯智深來菜園,與林沖偶遇,兩人志同道合,便在一起槍法,后好朋友。后其得知林沖被高俅設計誤入白虎堂后被押往服役途中,在野豬林將被殺時,出手救出林沖。從中何以看出智呢?其實在林沖被押途中魯智深就可以救出他,可當時的地點是客棧,人多不好下手,更容易讓別人認出他,一番思考后他決定天在人少的野豬林救林沖。很早時他就在野豬林守候著,在小吏將殺害林沖時救出了他。事前的思考讓他事倍功半。
鏡頭二:見義勇為的仁人志士。
魯智深在桃花村頭時,來到莊園,得知莊主的女兒要被山賊當壓寨夫人時,便穿上新娘的,來到新娘房中,說服賊人。后與強人結識。其實早在他來時,莊中他那強人殺人不眨眼,連官府也不眼中,后還敢以救人,真是見義勇為的仁人志士!
鏡頭三:粗細的勇士典范。
魯智深在初識史進,便帶史進及其師傅李忠來到酒樓吃飯,意外得知金氏父女被殺豬的鄭屠陷害至此,便要為報仇。再此,他先安排好金氏父女,防止店小二去追,還拿了凳子在店門口坐了時辰。大約走遠了,便去找鄭屠的碴,還叫他分別切精的,肥的肉做丁,以理由來打了鄭屠,拳拳有理有據,最后不打死了鄭屠,他怕脫不開身,便假裝說:“你這斯詐死,灑家與你理會。”借機逃跑。在他救人的過程中處處顯出細致。
魯智深救人卻不失機警;見義勇為卻不失自身安全;失粗獷卻不失細致,真是梁山泊的好漢的各的化身啊!
品魯智深,看水滸英雄之典范!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一
《水滸傳》,一本躋身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的絕對經典。
今天,讓我們再次撥開歷史的迷霧,跟隨《水滸傳》,回到宋徽宗時那個精彩紛呈的熱血時代。
那個時代,有多少的好漢與英雄,他們出身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卻因為反抗封建暴政這一出奇相同的目的,而殊途同歸地走向了梁山泊,走向了聚義堂。我仿佛來到了梁山泊之上,看見了直爽的黑旋風李逵,看見了粗中有細的花和尚魯智深,看見了那個黑矮子呼保義宋江,看見了那位文縐縐的軍師吳用……這些人的性格特點是那么鮮明,然而,在昏君的無能統治下,在“亂自上作”的黑暗統治下,在各級官吏狼狽為奸的情況下,這些人終于舉起了大旗,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提出了“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說法,走向了反抗暴政的大道,直到宋江被招安,水滸眾英雄被奸臣迫害致死,表現出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水滸傳》,是一幅氣貫如虹的下層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起義圖,也是一幅統治階級的窮途末日圖它用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生動的文學語言,濃墨重彩地對底層的呼聲進行了放大,對農民的要求抱以深刻地同情,敘述了這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這么多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如此精彩紛呈,讓人熱血沸騰。
《水滸傳》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對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描寫上,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為保金氏婦女,拳打鎮關西,表現出魯智深的行俠仗義;《柴進門招天下客》,表現出小旋風柴進的熱情好客;《吳用智取生辰綱》,表現出了水滸好漢們的有勇有謀……這些故事都為塑造每一位英雄人物作出了貢獻,這也正是它能夠歷經千年而不朽、成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緣故。
《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于從頭到尾所貫穿的忠義情懷,十分符合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的價值觀。“忠”“義”當頭,符合古代統治者的需要,而且也被現代文化所接受、所認可。“忠”,是要忠于祖國,忠于與你一起共事的人;“義”,是要行俠仗義,講義氣,為了真理奉獻自己的一切。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被”忠義“所激勵著,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個人利益,進行著英勇不屈的斗爭,更有一代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提出了”殺身成仁、舍身取義”的革命口號。《水滸傳》,就這樣激勵著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大步向前,開創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英雄傳奇。
由于時代問題,《水滸傳》固然有它自己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然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水滸傳》的精華遠大于糟粕。我們要學習這些好漢身上的英雄主義精神,學會“忠”“義”二字,并把這些運用在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這樣才能“禆補闕漏,有所廣益”。歷史已經遠去,英雄已經作古,但他們的精神,依然存在,存在在《水滸傳》中字里行間,也存在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經典,總歸是經典;不朽,永遠是不朽。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二
《水滸傳》是一本十分經典的書籍,里面出現了許多風云人物,仗義疏財的托塔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本事過人的武松、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青面獸楊志、赤發鬼劉唐、花和尚魯智深、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等人。
這本書大致講了眾好漢為了替天行道,他們高舉義旗,殺富濟窮,反,滅惡霸,捉賊寇。他們從好漢變成了英雄。在征討方臘時,雖然有許多人犧牲了,不過他們的英雄氣概還保留在世上。
這本書寫得很精彩,精彩在人物的性格、武功和遭遇。這本書有無窮的魅力,我很喜歡《水滸傳》。
此外,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忠義,忠,即對上級無二心;義,即對朋友無二新,講義氣。所以我在我的朋友受人欺負時,經常想到忠義二字,于是就拔刀相助。
我相信這本書中的道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理上有極大的幫助。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三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話說得好。
聽說過《水滸傳》嗎?它可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不說這些了。先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水滸傳》講的是啥故事吧!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國運不昌,綱紀盡失,天下人怨沸騰。在邪惡勢力的暴虐a8淫a8威下,一批赤心報國的忠臣良將被逼淪為草莽,眾多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奮起抗爭終有一百單八英雄豪杰同歸水泊,聚義梁山,演繹出一幕除暴安良的大戲。這些好漢們赤心報國,每一戰都要打勝為止。什么初戰祝家莊,再戰祝家莊,里應外合計。
是不是像我講的那樣勇敢呢?后來,有人寫詩稱贊道:
仗義疏財歸水泊,
報仇雪恨上梁山。
留下一卷奇文字,
傳與后人仔細看。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四
《水滸傳》這本書大家很了解吧!她可是四大經典之一。書里有108個好漢,有“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
《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起義的故事而寫成的一部偉大巨作。小說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書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剛列的武松、以及逆來順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沖,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第十八回:怒殺西門慶。原來武松還有個哥哥,是武大。兩兄弟終于相逢,本想享受天倫之樂。可是,武大的妻子潘金蓮與地財主西門慶通奸。二人趁武松出差之機,毒殺了武大。武松一怒之下,殺死了王婆、潘金蓮、西門慶,為哥哥報仇,還去縣里自首。
我想:武松為民除害,殺了老虎做了官;為兄弟報仇,殺了奸人淪為階下囚,多么有英雄本色!而且他做錯了事,敢作敢當,我應該向“行者”武松多多學習,做一個“英雄”。再想想我們,做錯了事,還理直氣壯。對得起我們的英靈嗎?綠林好漢各個替天行道,忠儀雙全。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改變自我,成為一個仗儀的“綠林好漢”。看見老奶奶上車了,沒座位,站起來讓一讓......
我為《水滸傳》里面人物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也為他們那悲慘的命運所悲傷。以后要做個努力踐行的人。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五
最近,我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書中描寫了許多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那些英雄好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武松。武松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在景陽岡前,武松喝了十五碗酒,顯示出他的豪爽。他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只大老虎,但他臨危不亂,先靈活的躲過老虎的進攻,然后瞄準時機反擊,他用空拳就將老虎輕而易舉的打死了,這一壯舉,充分展示了他的機智勇敢和武藝高強。
對于殺害哥哥武大郎的仇人,武松毫不手軟,斬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而對于橫行霸道的蔣門神,武松運用他的智慧和高強的武藝,把蔣門神給打跑了,在殺了陷害他的張督監等人后武松更是將他的名字留下,說明了他敢作敢當,光明磊落。
另外我對魯智深這個人物也很佩服。他慷慨大方,見到落難的金老漢父女,他慷慨解囊,把身上所有的財物都給了他們父女倆,他雖然有時做事有點莽撞,但是也體現他的這種豪爽性格。在打鄭屠的時候,他也說出原因,證明自己打的有理,這些又體現出了魯智深粗中有細,是個有勇有謀的英雄。
《水滸傳》中還有林沖、石秀、花容等非常講義氣的好漢,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認真閱讀。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六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后,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這部書圍繞“官x民反”這一線索,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說中,反應了作者施耐庵對朝廷黑暗和統治者昏庸的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李凌,他們豪爽粗狂卻不失風度;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和盧俊義;勇猛異常的關勝、董平等,幾乎沒人能與之匹敵;吳用和公孫勝的計謀與智識也令人驚嘆,像這樣性格的鮮明人物還有許多。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對花和尚魯智深印象頗深。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為他身上紋了許多紋身,他還特別喜好喝酒,但是這只是表面,實際上他是一位重情義、重義氣、充滿正義感的英雄。雖然性格豪爽粗獷,卻富有智慧,而且膽大心細。在打死鎮關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別人殺了人就跑,而是指著鎮關西罵“你詐死,別以為灑家不知,等會兒灑家再與你理會”,然后從容不迫地離開;放走金老漢時還拿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估摸人走遠了他才走,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大心細;在史進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魯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禪杖就要去殺知府,卻被識破,又被抓了起來,面對審問時,他又充滿正氣地說:“我就是來救人的,既然被抓,無須多問,只殺便是!”
這充滿氣概的言語讓我為之傾倒。他的正義和舍己救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七
當我將《水滸傳》全看完時:
卻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緒,而是迷迷茫茫地了無頭緒。
也許是對最后結局的恍惚,仿佛這不是原本應該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壯的場面又再腦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這原就是結局,心不知怎么地隨淚水傷心——題記。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陸續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斷壯大,漸漸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滅田虎、除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無幾。
《水滸傳》描繪的人物形象極為鮮明:大義凜然的及時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鋒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風李逵、貪圖女色的矮腳虎王英、深明仗義的小旋風柴進、熱情豪爽的花和尚魯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性格各異,卻也為亂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們終究匯聚于梁山泊上開始了他們的對抗當時腐敗黑暗的朝廷的起義。屢戰屢敗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漢們拋出“橄欖枝”———招安。其實這正是梁上好漢們的眾望所歸。尤其是宋江,這更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結果,畢竟為官比為賊要好名聲啊!然而!這卻讓他們走向了“不歸路”。他們幫朝廷掃除了障礙,讓王朝得以鞏固,得到的回報卻是戰死沙場、顛沛流離、慘遭謀害。原本在梁山春風得意的好漢們如今的晚景凄涼。不由得讓人心中唏噓不已———身處亂世的他們,原本可成為亂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錯了。其實是“造化弄人”啊!他們原本為落草為寇,身為“義盜”的他們最令當時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懼。當他們的實力漸漸減弱、分散時,在原本是“敵營”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諸多“仇家”虎視眈眈,這般情況下怎能有好的結果呢?這便是他們的可悲之處———“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全書最令我感傷之處在于“宋江與李逵飲毒酒一事”。當中兄弟們紛紛離世,自己與李逵即將不久于人世時,腦子里浮現出一個又一個昔日的美好時光時,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錯路,投錯主了。當如此悲壯的場面在上演時,我想恐怕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書的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畢竟宋江這等英雄們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實這樣的悲劇也可反襯出當時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亂。我想當作者寫完這本書時,恐怕會感慨萬千。即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為如此亂世唏噓。作者此番也必會想到當世,何謂亂世又何謂安世?自己身處的朝代可否為清明之朝?當世可否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會凄涼?種種疑問油然而生。
其實不然,當我看完此書時,些許茫然后,也概嘆今朝的中國雖不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謂為太平之世,身處之中還算幸福。這不由得想到前陣子重慶打黑除惡專項整治斗爭,想到了前不久被處死的文強。文強等人這般“重臣”也會因貪黑腐敗而“落馬”。可見當今我們的“朝廷”是不會有“爛根基”的,中國的共產黨總體作風清明廉潔,不會有《水滸傳》的悲劇再上演了。同時,作為未來中國的接班人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爭取創建祖國的美好未來。
我只希望《水滸傳》永遠只是傳說,而不是現實!
水滸傳回讀后感(專業18篇)篇十八
在成長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著我,伴我度過漫漫長途。我對書如魚和水,緊緊系在一起不可分開。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住進你的心里,你就會有這種感觸。
小時受爸爸的影響,對書很感興趣。爸爸便買來了幾本名著以陶冶我的情致。但我太小,只是隨便翻翻。
上學后發現小時爸爸買的書竟是四大名著,便來了興致,隨手拿了一本《水滸傳》看看,卻一下被吸引住了。小時的零碎記憶在一頁頁紙中被重現,記憶也隨之深刻起來。當合上最后一頁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靈久久地被那一個個英雄豪杰所震撼著,感動著。
在這昏暗迂腐,官官相護的年代,無數好漢被處處欺壓。但亂世出英雄,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們義聚梁山泊,匯成了一股連朝廷也不敢忽視的勢力。在一次次征戰中,他們為了義,救出兄弟,殺除貪官,卻也沖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戲完結后的慘淡收幕。
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印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急公好義的宋江,智慧多謀的吳用,豪邁大力的魯智生,武藝高強的林沖等等,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他們是天上108位星辰,來到人間替天行道。他們豪氣沖天,為了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宋江的帶領下,他們打倒貪官污吏,濟世救民,顛覆了我們心中所謂的“義”。何為真正的義,誰也說不清。但他們卻說明了一點善、正即義,民心所向即義。他們用自己的義,反對朝廷的腐敗。
但當他們實力達到頂峰時,宋江卻不顧反對要朝廷招安即使有義,卻依然要顧到忠。不是所有義都是大逆不道,也不是所有忠都不能與義并存。也是他們四處征伐,掃滅那些本與他們同道的賊。從那一刻開始,故事就發生了戲劇性的扭轉。即使如此,朝廷依然是朝廷,它永不會為了你一點戰功,而天真地以為你以忠順。所以,當他們得勝歸來時,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
直到現在,我依然為他們的結局而感嘆。但轉念一想,覺得又能怎樣呢?或許那已是最好的結局了。那個時代成就了他們,卻也毀滅了他們。但到最后,他們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吳用、花榮隨宋江自殺,我眼中便盈滿了淚水。
在書的世界中,我忘記了時間,只是為那一個個故事感嘆,在書的世界中,我忘記了空間,任思緒隨那些好漢心神往之。
書,帶著我的靈魂在一點一滴中升華!
很早就聽說《水滸傳》非常好看,張老師也覺得適宜我們初一學生課外閱讀,我便央求媽媽買。正好媽媽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給了我。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把《水滸》的上冊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斗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作者觀察細致入微,雖然在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水滸傳》讀后感7水滸傳》是一部產生于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個部分主要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領袖的隊伍,他們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貪官污吏、反抗壓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惡霸、貪官污吏斗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的故事,但這支隊伍最后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鎮壓另一支農民起義隊伍,結果兩敗俱傷,最大的勝利者反而是朝廷。形象地反映歷史上的一場農民起義的從頭到尾的全過程,總結經驗和教訓,讓人們進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群眾對這些英雄好漢的敬仰,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