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記憶篇一
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感覺是那么親切。
星光打在臉上,多了一份安詳。
看著上學的日子一天天近,心里只有對過往美好的惋惜,夢里努力地幻想著未來日子也許會有更多的新奇與希冀,可是我真的做不到。真的。
依稀記得那年夏天,日記本上落下的那幾篇短短的文字,或許,那時我真的'很有自知之明,那時說的一點都沒有錯。那年夏天過后,我真的失去了太多太多。真的無法比擬。
記憶中,我們總是那么無憂無慮,那么自由自在,那么蓬勃美好。而現在它只是記憶,甚至是記憶中的記憶。記憶中,幾個好朋友手牽著手,騎上腳踏車,奔著那被夕陽染過的澄澈的已不是藍色的天,但卻無限美好。我們彼此踏著黃昏,憧憬著未來。一起暢談理想,回憶曾經,一起說笑逗樂,關懷體貼。那些曾經真的不能忘。一起約定著一起長大,一起工作,一起度過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那些記憶真的該隨身攜帶一輩子。
太多太多,可現在只能是背上行囊各自奔赴自己的一個人的戰斗前沿。或許,只要經歷過這段,以后我們會美美地幸福。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樣去度過,該怎樣去好好把握。一個人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一直以來我就害怕一個人,哪怕一個人在校園里攛掇一會兒,我都會覺著不自在。真的。那次,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被朋友丟下,我真的恐懼的差點哭了。一個人的滋味真的不好受。記憶中的記憶,太過于精彩,不過,這些記憶會給我帶去心靈的慰藉吧。希望這以后一個人的日子真的學會慢慢適應。
要學會習慣一個人了,要學著慢慢長大了。
--我咬著牙對自己說
記憶中的記憶只能是記憶了,而未來也將成為以后的記憶,努力創造美美的記憶,什么時候都是美好的記憶。
還是再咬著牙對自己說:試著學會一個人,試著學會去習慣一個人,試著學會一個人去長大,勇敢追逐,努力奮斗!
記憶篇二
一個不知所措截然而止的記憶橫亙在我的面前,我無法跨越,卻驀然間窺見已昔的20xx年和20xx年。時光縱橫,走得咄咄逼人,又殘忍的從我身上掠去了一年。20xx年和20xx年我沒有用筆寫下讓人為之痛心,不堪動容的記憶。20xx年卻又成記憶,記憶中埋葬了我年少懵懂的沖動和青春無敵的浪漫情懷太多太多。雖有太多曼妙的不可訴說的情感,被厚重的傷情別離壓在下面,但是還是有懷念的感動。記憶中太多的事和人煩瑣不息,我不知道從何說起,卻知道它在色彩里翻騰,在色彩的照映下繽紛得櫻花般斑斕。
記憶中黑色似乎事最霸道的顏色,我一直這般固執的認為:它占據了我所有的空間,吞噬了我的一切。然而,在我躍入人生低谷之后,我一直仰望的白色,卻消失了。帶著無盡的慰藉將我埋葬,原來黑色才是最純凈的,什么都沒有,什么也不張揚,給人一種壓抑的同時也給人帶來安慰。
在白色消失之前,它一直都被我認為是最純凈的。然而,在它消失的一剎那,卻幻化出已條彩虹——紅,橙,黃,綠,青,藍,紫,原來是那么復雜,那么高深莫測,那么令人膽寒。在它復雜的背后,我看到了事情的真面目,給人一種決裂的心靈之痛。因為它是蒙蔽,可悲。
在黑與白的交界處,共衍生出另一種沉重——灰色。它似乎是夢境的顏色,記憶的顏色——灰蒙蒙的,陰深深的。如同一些見過的人和一些遇過的事,又如同和曾經的誰和誰邂逅之后的隱隱作痛。我知道灰色得難以呼吸,卻還要無可救藥的愛。
在記憶中,我哭到疲憊的時候,總是望著窗外,一曲琵琶破開如墨的蒼穹,靈魂便不斷的渙散。在沉默的空間爆發,在令人驚悸的爆發中死去。然后就這樣那一束深邃的幻想的藍色,夢境的中風的顏色就是這樣的顏色,黎明前的思念,也是這種顏色。神秘又讓人生畏。
現在是20xx年的12月31日的12點。
我躺在床上,想著現在是20xx年的最后一刻,我想著過去種種的人和事,將它終結在斑斑駁駁的色彩里。我望著表,秒針在過一刻便是20xx年,劃過了我和20xx年的交點,劃過了19個春秋,劃過了整個世紀。
記憶篇三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在詩人的眼里總有一條小路能通往心境,通向那記憶的遠方,勾起一段段,一節節,一絲絲,如同段藕般斷斷續續的回憶。
而在我心中也有那么一條小路直達記憶的深淵。
現在學業的繁忙,使我許久不能再回到鄉下外婆居住的地方。距離產生思念,那思念的巨浪沖破心里的防塔時,我也邁出那沉重的腳步,奔向那回家的路上。
外婆得知我要回家的消息,高興的在電話那頭說不出話來,然而也正是這樣我也知道我有多久沒有回家,沒有好好的陪伴她。
我坐上了那擠得讓人喘不過氣的大巴車,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長長的嘆口氣,放上一段舒緩的音樂,避開了人群的嘈雜。回外婆家還有一段小路是泥路,大巴車沒有辦法,那我只好帶上我的行李步行回家,此時的天色已經暗了,深藍的天空還隱隱約約露出月亮的輪廓。
我抬頭突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背影,她就像木頭一樣站在那,時不時的搓搓手,跺跺腳。她那雪白的銀絲隨風在空中飛舞著,外婆,我在這呢。她激動的猛地回頭,我看見你了,她急匆匆的奔來,立馬脫下她的外套給我,她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細細打量我全身:“哎又瘦了,快把衣服穿上”。其實分開以后我胖了不少,但在外婆眼里我總是莫名的消瘦了。
在你推我搶之后,她幫我拿了我所有的行李。我們走在這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一路上外婆向我介紹,那是你李婆婆的核桃樹,那是張爺爺種的菜,這顆是你小時候種的琵琶樹,來年春天開花,夏天許多鄰居都來摘果子,人們都夸獎你,說你種的樹結的果子最甜,那時外婆的臉上有著藏不住的驕傲,可我望著這而是還是幼苗如今都結果的樹,心中泛起點點的憂傷。我回家的路上,驚擾了許多鄰居,張爺爺,李婆婆,吳婆婆......許多人都出來看看,他們熱切的問候讓我回想到了兒時。
我小時候就和外婆居就住在這個不大但滿是快樂的村子里。我和張爺爺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他家的果樹最多,每個季節結果的樹都有,每次到張爺爺家,都會被塞上許多可口的果子。李婆婆家的飯最好,小時候每每問道到勾魂的香味,都會悄悄的跑道婆婆家吃的好飽才回家,而路上的那個空舊的小屋,是兒時和小伙伴的秘密基地,我們常常在那里玩的天昏地暗,然后再家人的呼喚聲中不舍得散場。這條小路有太多的記憶,有太多的快樂,可現在小伙伴都已經離開了,再見時會不會是那:“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尷尬。
走著走著淚水已經止不住的涌出。我怕被人看見變悄悄帶上帽子,望著四周熟悉不過的一切,感慨萬千。我知道是自己太久的冷漠,才讓他們的生活如此的寂寞。你是否也已經忘記了那冒著寒風在街上等你回家父母,那常常拿著手機不放就為等你一個電話的外婆。常回家看看吧,讓他們的臉上再現出兒時你看到的幸福笑容,就像來年春天的琵琶花一樣開的那樣燦爛。
記憶篇四
它曾用身軀繞成一圈圈油綠的盎然匍匐在你的周身,它曾用青蔥的葉輕撫你斑駁的痕,它曾清晰地在你的鼻尖留下生長的疼痛,它曾用莖脈上細柔的須在你的心里寫下誓言。
它曾用寬大的身軀溫柔地承接著你的每一片莖葉,笨拙,但細膩。它曾用厚實的脊背擋住寒夜,讓鬼魅經過得悄無聲息。
記憶就是這樣伏在時光的脊背上,絲絲縷縷,它漸漸變得陳舊,破敗,直到無力,直到蒼白。
葉
清晰地看到那些頹敗的葉在風里瑟瑟的,那些繾綣在風里的夢踏著風經過的步子,憂傷,亦無畏起來。綠意在經脈里凝固著,葉尖泛起淡薄的明黃,這大地最后的余溫像是足以讓它燃燒,可是它只是一片被時光拋棄的葉子,被記憶拋棄的葉子,所以,它只是生活在最底層的精靈,它的燃燒,無法照亮什么,又或許它,連精靈都不是。
蘋果
最簡潔的是記憶里拔絲的蘋果,甜膩得沒了蘋果的清新,然而它,卻屬于童年。
記憶里的蘋果是塊完整的水晶,有無數分明的棱角,陽光在沒一個精致的弧度里轉彎,每一處干凈與透明都浸透在青春的容顏里,知識它永遠都不會被爬上皺紋,它不會隨時光變老。知道嗎?攜一抹溫暖的余暉安坐在夕陽里的老人,也有水晶的蘋果,也曾用青春,銘記了記憶。
雪花
看到江南的雪花,如同棉絮的溫柔腳丫在每一寸冰寒的空氣里降落,抖擻起無數延伸起的薄霧,就好象霧氣蒙了干凈的鏡片,朦朧的溫和輕輕蔓延在眼角,那里曾經渦起的關于雪花的淚水漸漸冰釋了記憶,在朦朧里開始想起童話,溫馨得讓人感動的童話。
想起書里北國的雪花,應該是那種抹在窗玻璃上都不會輕易地被指間細微的溫暖融化的精靈吧,是那種堅定地順著手指劃過的痕跡仍粉著黃土的細碎雪粒,干得可以嵌在掌心,順著紋路攀緣起晶瑩的背影——它利索地留給時光的背影。
生在江南,便總是輕易地想起江南。想起那個被雪花挽起手的江南,厚云層里太陽被遮擋住的那一抹霞光,宛如冬日里留給江南的記憶,這些,都已足夠。
聽到夢里記憶在呢喃,孩子,要醒過來,面對未來。
記憶篇五
可能是從小電視劇看的太多,我認識的第一個城市不是首都北京,而是上海。上海在我兒童時代的記憶一直是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灘的樣子——破舊的老房子、人力車、人潮擁擠的大街、斑駁的古墻壁以及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動蕩之前的上海,歌舞升平,浪漫的一塌糊涂。
長大了,漸漸地知悉上海這個城市。我對上海的記憶是國際大都市、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自由貿易實驗區、魔都。今年暑假我終于來到了心心念念的上海。
我從小到大就呆在家鄉巴掌大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縱橫交錯的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眼前的這一切都顯得如此夢幻,甚至有些不真實。腦子里蹦出一個詞:繁華。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地鐵線像一張蜘蛛網網住了浦東新區和浦西的人們、公交車、四個火車站、以及兩個大的機場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一家家大商店匯聚了全球的國際品牌、豐富多彩的商品。全球各地的人口在這里匯聚,你隨意地走在上海的街邊也許就能碰見很多外國帥哥。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閃耀,夜上海粉墨登場,流光溢彩。白天的上海像一個快節奏的跑步者,而夜晚的上海則像一杯濃郁濃郁的美酒,望一眼就醉了,待你慢慢地品嘗它便能知道其中的滋味。
外灘是我去的第一個地方。外灘是上海的標志,是這座大都市的著名景觀,一面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江上巨輪穿梭,江對岸則矗立著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等摩天建筑;一面是風格各異的大樓,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一幢幢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大樓佇立在這里似乎很統一很協調。我徜徉在這擁擠的人潮里,吹著陣陣江風,十分享受。
“沒到城隍廟,枉稱來上海。”上海城隍廟聽說很久很久以前便建成了,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沒去那里之前我以為那僅僅是座寺廟,到了那里才發現那里的商業已經蓬勃發展。上海特產、上海雪花膏、上海絲巾……走在這人潮涌動的街道上,我似乎還能嗅到記憶里老上海的氣息。這里堪稱上海的小吃王國,南翔包子、大排面、蟹殼黃、酒釀圓子等,美味得讓人流連忘返。城隍廟的建筑古色古香,層樓疊翠、飛檐斗拱的壯麗建筑,中間環水亭臺更加增添了一份柔情,處處彰顯著漢族文化。
短短的.三天時間里,上海帶給我了太多新鮮的記憶,它走在時尚的最前端,永遠在快馬加鞭不停地向前;它是“有錢人的天堂,沒錢人的地獄”;它像一朵清幽的蘭花,兀自開放;它是東方的一顆明珠,璀璨無比。它會提供有夢的年輕人無窮的機會,亦會讓許多人愛上這座城市。
張愛玲曾在《半生緣》中寫道:上海像一個重新出發的戰士,充滿了雄心壯志,隨時等候收編每一個靠近它的陌生人。它永遠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使每一個過客都不得不跟上它的腳步。與上海短短三天的相遇,在我的人生海洋里劃過一道不可磨滅的美麗的痕。魔都,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記憶篇六
一直認為音樂是一個可以承載記憶的東西。
當那些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畔響起的時候,那些熟悉的記憶好像也瞬間鋪滿在腦海里。
以前吃過的早飯,經歷過的人和事物,那些人們熟悉的笑容,那些言語,還有那些無法忘記的記憶片段,好像視覺和聽覺早就已經變成了記憶的感官輔助。
我知道,也許當我們活著回憶從前的時候,那些永遠都數不清楚的回憶才是最勇敢最有趣的經歷。可是有的人活著一生卻不敢去回憶什么,因為他覺得那些回憶不能夠使他快樂。
有的人生活一生果敢堅強,但是有的人卻始終唯唯諾諾畏畏縮縮,他們不知道怎樣才是最符合自己的選擇,更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夠聽從內心,該怎樣才能完整的走完這一程路。
也許在人生的過程當中沒有什么是有可比性的,你看著那些人聰明的,他們繼續從明那些愚笨的人,他們頂多抱怨和感慨兩句,也繼續愚笨下去,他們早就已經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可是卻不愿意去改,寧愿忍受著這些問題帶來的弊端,寧愿在這個過程當中自怨自艾,也不愿意去嘗試新的東西,因為他們害怕失敗。
有時候想一想這種現實和真相是很讓人哭笑不得的。
但是這也正是存在于現實生活當中的真正情況。
記憶篇七
四周一片漆黑,伸出手來,觸不到邊際。原來這就是死亡嗎?我的記憶只停留在我死亡的那一瞬間。我不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知道這里是哪里,同樣我也不知道該做什么。
這時在漫無天際的黑暗中,出現了一點光亮。雖然只有米粒般到小,但在這虛無到幾乎不存在的空間里卻顯得異常突出。此刻,耳邊響起悠邈的呼喚。這呼仿佛帶有魔力。吸引著我的步伐不由得邁向它。
剎那間,一切光亮了起來,與此同時那亙古悠遠的呼喚聲消失了。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華麗的殿堂,充滿了圣潔的氣息。中央凌空而立著一個人,不,應該說是一個長著翅膀的人。恩,天使,我瞬間的記憶告訴我這個人是天使,上帝的使者。
“慈悲而又偉大的主,給你一次機會,讓你選擇。永生還是前世的記憶。如果你選擇前世的記憶,你會受到懲罰的。”如春風般的聲音沁入我的心田,但話語的內容卻像利劍一般刺入心扉。
但我能夠體會到沒有記憶的痛苦,一切仿佛與我無關,而自己又覺得自己是一無關緊要的存在者。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世的記憶。
“我選擇前世的記憶。”我堅定地回答道。
“可以,但你要用你相應的代價來換取。”它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和。
“我不會改變我的選擇的。”
“主,會知道你的選擇的。”一股似有似無的憐憫在他的話語中。
“代價是什么?”我問道。
“當你獲得記憶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殿堂消失了,又恢復了剛剛才的漆黑。布過此刻我已經沒有心思去顧及了。記憶如雪花般紛飛涌進我的腦海。劇烈的疼痛過后,生前的遭遇一點點泛現,也一點點的剝去我理智。憤怒,不甘,怨恨沖刺著我的心靈。
在我的眼前只有仇恨的時候,一扇門,悄無聲息的打開了,也悄無聲息伸出許多烏黑的泛著亮光的絲線纏滿我的全身,一點點的將我拉向門內。透著陰慘的風習過,吹醒了我。
我不應該后悔,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應付出的代價。
我也注意到了身邊的變化,一切都是灰白的。前方懸有一塊匾,在門邊昏暗的燈光的映照下,依稀可以辨認出匾上的字。
冥界。沒錯,那是冥界,我確定我自己沒有看錯。
天堂到冥界的過程----墮落。
記憶篇八
一條鋪有石子的蜿蜒小路,近處是一片濃密的樹林,遠處是略遜于茫茫的——田地,更遠處有裊裊的炊煙,嬉戲的孩子,在那目力所及的地方是鋪天蓋地的綠色……我再次回憶著我那飽經風霜卻依然生機盎然的家鄉,那個給予我童年最大快樂,至今讓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回憶家鄉——家鄉膠泥至今念而不忘。
家鄉的孩子對快樂似乎從來不會感到不足,這是我最羨慕的。在城里,什么都不能給予我最大的快樂。而在家鄉,一塊膠泥,就是使我快樂的最好玩意兒!那時,我與小伙伴們拿著……哦,不,是拉著!拉著比我們高上好幾倍的鐵锨(土話),屁顛屁顛地挖出正宗的膠泥,又屁顛屁顛地拉回去。騎在一塊大石頭上,大石頭是加工的,面十分平滑,要是石頭的主人嘟囔著來揍我們,我們就攜住膠泥一溜煙——跑了!我們有好多膠泥的玩法。可以把它們通通捏成窩頭狀,只不過底部要薄薄的,我常在底部吐上許多唾沫,然后也不嫌惡心地用大拇指照著底部滑一遍、再滑一遍……最后,伙伴們在紛紛亮出各自的寶貝,照著大石塊上猛地一摔,只聽“啪”的一聲!它的底部就炸開了,而且炸得聲音很響亮,窟窿很大!但有時……如果是沒有捏好或手型不對,那就吃大虧了——不但是最笨的,而且還要把自己的膠泥白白送給第一名……我幾乎每次都是啊!現在想起來,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回憶家鄉——池塘柳樹可真令人緬想。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池塘,它的周圍是一棵棵翠**流的花草樹木。尤其是那一棵至今都讓我對它有幾分敬畏的大柳樹。那棵柳樹因靠墻而生,雖然高大萬分、生長旺盛,但顯得十分平淡,不引人注目。但我與小伙伴們卻從來沒有忘記過它,不光如此,我與小伙伴還在那里鑒證過一份友誼呢。在一次與一個伙伴打架之后,再碰面了,就誰也不理誰。別那豆包不當干糧!小孩的事也是大事!一星期后,我又回到老家,決定向我的伙伴道歉。那天,我正找不到伙伴們,突然看見伙伴們在池塘邊的大柳樹旁,我跑過去道歉,那個跟我“交戰”過的正要走,我連忙說:“對不起,我不該跟你爭糖吃!”“切,現在才說!晚了!”伙伴說完正要走,我又忙說:“要不,我只要爬上這棵柳樹,咱就和好”“也行!”可我根本不會爬樹,在樹下蹭來蹭去,雖嘲笑聲聲若巨雷,但我堅持向上爬,好不容易爬上了一丁點,雖并不高,但我與伙伴的友情卻加深了許許。每當想到這兒,我的心里就恨不得馬上再見到那棵大柳樹——多么讓人懷想的柳樹與往事啊!
回憶家鄉——家鄉田野瓜果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