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記憶篇一
十八歲的我們,用花一樣的年華,渲染著青春的姿態;十八歲的我們,用水一樣的歲月,點滴著青春的過程,十八歲的我們,用火一樣的熱情,燃燒著青春的光彩。十八歲的我們,走向未來。
十八歲,是一個人的轉折點,它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走向成功,同時也有可能走向歪路,走向低谷,但是這不是最壞的結果。難道還有什么比連嘗試都不敢嘗試的更可怕呢?一個人,在十八歲這個花樣年華里,選擇了安逸,再去做連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都會做的事情,那么要十八歲還有什么用呢?這時我們應勇拼搏!
青春的十八歲,熱情瘋狂。人生的路程剛剛開始,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夢想和希望。可走向夢想的對岸,就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分之差,就可以想差上萬人。高考的戰役已早早打響,在高三,沒有假期,沒有愛好,有一絲想玩的念頭都是罪惡的。高考的形勢這么緊張,卻依然不能阻擋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為了學習時間更加充足,他們將一天的學習拉長戰線,每天學習十八個小時,可他們的熱情依然不減,他們為學習瘋狂,為高考瘋狂,為自己美好的未來而瘋狂。
青春的十八歲,責任心強,小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為什么父母每天睡那么晚,還起得那么早,第二天還特別有精力,難道他們都不困嗎?他們在早上那個時間里,不用鬧鐘就能醒來,為什么能那么準時呢?過了這么多年才明白,他們不是不困,而是不敢困。叫他們起床的是責任和生活。十八歲,我們逐漸走向成熟,邁入成人的大門,我們逐漸學會承擔這份責任,讓責任促動我們前行,讓責任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青春的十八歲,奮力拼搏,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在擁擠的人流。這個時候的我們壓力很大,居里夫人說:“我認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們依舊尋找自我的價值,確定自己的價值,完成自己的目標。青春的十八歲,恰如一顆茁壯成長的大樹,這個時期能力最大,發展最強,空間最廣。青春就是該奮斗的時候。
青春的十八歲,是一朵薔薇,清風弗來,便能芳香四溢;青春的十八歲,是一盞透明燈,暮色降臨,便能照亮遠方;青春的十八歲,是一把利劍,困難到來,便能迎刃而解。
愿青春的十八歲,明媚光彩,愿十八歲的我們不懼將來。
記憶篇二
爆竹響,新氣象;貼對聯,求團圓,煙花佳肴度除夕。
題記
年味,是那從遠處升起的炊煙,縈繞在心頭,久久盤旋。
夜幕將至,火焰般的殘云被點點星光吞噬。遠處的炊煙像輕柔的白色的旗幟,呼喚著歸鄉的游子。木椅子上的老人,臉上寫滿了滄桑,充滿著期待。
外婆!那是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回應的是老人那一臉綻放的笑容,笑容里藏著慈愛,藏著溫情。
屋里,一聽到動靜,梳妝整齊的表妹們便紛紛從房間里探出來,見到女孩,她們興奮得像只麻雀,互相擁抱著對方,嘰嘰喳喳地聊起了新年的八卦,時時傳出陣陣笑聲。半年不見,女孩長高了不少,卻依然是他們最愛的大姐姐。
除夕,那笑聲伴著廚房里傳出的鍋鏟起落聲,似乎尾隨著那細長的炊煙,竄出屋子,漸漸遠去。廚房關不住那誘人的香氣,菜香四處彌漫,路過的貓狗也在屋外久久徘徊。
夜幕終究是降了下來,熱鬧的村莊卻是燈火闌珊,點亮了村莊,也染紅了天幕。
等待已久的年夜飯終于開席了,一盤又一盤葷菜、素菜端上了飯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分放著碗筷,父輩們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酒水,頓時屋里彌漫著酒香、菜香。孩子們也不甘落后,找來杯子,倒滿飲料,豪爽起來。
你們看,煙花!在一個孩子的驚訝聲中,遠方的夜空上綻放出一朵朵的美麗的煙花,隨后是一聲聲巨響。孩子們趕忙拿出各自的煙花、炮仗,奔跑出去。或觀賞煙花,或燃放煙花。不放心的大人們,也都走出屋子,久久地望著遠處的星空,還有那朵朵綻放的煙花。很多年以前,也許他們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爭搶著煙花、炮竹。
一樣的除夕夜晚,一樣的煙花炮竹,只是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心情!
記憶篇三
“面條孫”是我的姥姥,其貌不揚,卻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手廚藝卻也鼎鼎有名。她精通十八般面食,“面面”俱到,各具風味。一雙糙手,卻造就了無數絲滑面條;一汪熱泉,便勝卻人間無數珍饈。
坐在窗前,凝望著窗外的風光,思緒萬千,想起了那面,那“面條孫”……
一簞面,一瓢飲,在廚房,我不堪其憂,“面條孫”也不改其樂。
“面條孫”從屋中出來,在廚房的深處,取出一根長約半米有奇的搟面杖,掀起面團的蓋頭,手掌一按,這一招出手極快,力道極強。她一手執面杖,一手持面餅。一根面杖前后翻滾著,一個是如意金箍棒,一個是兵心面餅心。面餅在數秒之中以毫厘必爭之勢向外擴起來,霎時間,面餅已占滿案板,“面條孫”拍拍雙手,四處冒起白煙,“氤氳”中,“面條孫”露出滿意的笑容。
談笑間,“面條孫”已將大圓餅疊成三層,從抽屜中取出一把快刀,刀鋒在烈日下泛起點點銀光,“面條孫”從右至左,駕馭這把刀在這面餅上恣意馳騁,動作一氣呵成,氣勢恢宏,從上望去,面餅似完好無缺,但隨手一撥,紋路又立時顯現出來。
沸騰的開水在鍋中冒著泡,陣陣低吼似是腹中饑餓,我在“面條孫”旁邊,幫著她一條一條往鍋里下,這時,當面條與開水邂逅,發出清脆的叫聲,似是贊嘆不絕。“面條孫”抽出一雙長筷,在鍋中翻攪,晶瑩的面條一根根,染白了湯汁,滋潤了自己。輕輕挑起一根,閃著光,滴著水,似有一層油,雖無甚味道,卻已令人垂涎三尺。
這是最滋潤的時刻,盛一碗面,便是盛一碗美味,盛一碗幸福。捧著碗,放幾條青椒,放幾絲辣角,舀幾勺肉醬,加幾勺佐料。有紅有綠,有香有色,我早已按捺不住狼吞虎咽的“雄心壯志”。翻調幾次,便可開動了。用筷子將面挑得奇高,放一頭在嘴里,一邊吸,一邊走,快活極了。每當美味的面條刺激著我的味蕾,笑容便蕩漾在臉上。
如今,已上初中,與“面條孫”相見次數愈來愈少,一月只見兩三回,回去要吃的便永遠是這面了。
常常回憶起臉上貼著白點的我;常常回憶起氤氳中指點江山的“面條孫”;常常回憶起我嘴中的,美妙絕倫的面條。午飯時,更是“寤寐思服”,睡眠時,便又是“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了。
江畔何人初見月,“面條孫”何時召我還?
記憶篇四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離別的歌謠在耳邊盤旋,終于,終于,我將要離開。
忘不了,忘不了剛來到中學的那一天,我陽光下的羞怯,你樹蔭下的恬靜。我的心是欲進不敢的煎熬,你的懷抱是令人沉溺的溫柔。母校啊,我朋友,從三年前的那一眼相識起,你我之間便有了深深的、難斷的羈絆。
忘不了,忘不了在那三月清風的吹拂下的第一次中學國旗下講話。我的心顫顫巍巍,我的話斷斷續續。是你,我敬愛的老師,是你飽含鼓勵的目光讓我有了堅持的勇氣。后來,我終于念完了稿子,聽著臺下掌聲雷動,老師,是您,給了我信心。
忘不了,忘不了在想家的夜晚,我望著半角的夜空,有幾絲清輝吻上窗臺。我哭了,我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哭走所有想家的念頭,哭走所有的迷茫。可是我不敢。是你,我的同學,你的擁抱帶著美夢未褪的安心,將我那晚逃逸的心事安撫,漸漸沉靜,直至沉睡。
更忘不了的是初三的日子。感謝歲月將我的內心和文字打磨得一樣的堅毅。這才讓我有能力敘述者澎湃難平的情緒。我感恩,每日的忙碌學業你們的陪伴與鼓勵;我感恩,每日的勞累訓練有老師的斥責與加油;我感恩,感恩自己能來到這個校園,陪大家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功一起失敗。我感恩自己在這里經歷的一切,成功讓我自信,淚水讓我堅強,笑容是青春最美的花朵。
一幕幕,一句句,所有的記憶我從不敢忘,只能小心翼翼地珍藏在一個五彩斑斕的銀匣中,鎖上一把叫做美好的銅鎖。
成長的分岔路口上,我們都將揮手告別,在這各奔東西的未來,感謝我的匣子里的記憶始終與我相伴,給我力量。
記憶篇五
60多年的記憶,猶如被河水沖刷過的河流,有深有淺,有的斷斷續續,有的已經模糊,關于我的父親,雖然時常想起,也不過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記憶。父親一生很平淡,可父親的品德卻始終影響著我們成長。
父親對子女的要求非常嚴厲。父親經常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寧愿人辜負我,千萬不能辜負別人。做人要厚道,貪心是禍,吃虧是福,知足者常樂。”。在父親的眼中,做了有損于他人的壞事,就是嚴重地冒犯了“家規”。被“修理”的時候絕不手軟。
記得弟弟9歲那年,曾因為和小伙伴打架吃了虧,為了報復,他找了兩個要好的伙伴,偷偷地溜到打人者家中,趁屋子里沒有人的機會把地下的一籃子豬食菜倒進了熱乎乎的大馇粥鍋里。
當家長領著孩子氣呼呼地找上門時,父親暴跳如雷沒容分說,拽過弟弟就是幾撇子。隨后又抬起腿來用穿著反毛皮鞋的腳猛地向弟弟踢去,弟弟因為躲閃不及,一下子被踢中了臉部,因為用力過猛,左臉上頓時鼓起了大包。至今弟弟的臉上還留有很深的坑,大夫說是軟組織被損傷。
事過之后,父親也很后怕,他一邊心疼給弟弟用熱毛巾敷,一邊沒忘了給弟弟講道理,告訴弟弟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教育他糧食是寶貴的,不能隨便糟蹋。
別看父親急性子,沾火就著,可為人處世相當講究。只要有求于他的時候,他都盡心盡力地幫忙。有一回,同事家的母親患病手頭缺錢,和父親商量借點錢,父親二話沒說,剛開的工資還沒等熱乎,就被同事借走了一半。害得全家一個月沒見到一點肉腥。
父親特別愛較真,他最討厭弄虛作假。父親的所在的工廠對工人的簽到管理實行翻牌制。有月滿勤獎、年終獎,累計遲到三次就沒有評比資格。父親不用擔心,因為他每天上班都提前到,月獎勵、年獎勵都能拿到。還被工廠破例評上過“先進工作者”呢。(因為成分不好)。雖然獎勵的物品只是一個印有“先進工作者”字樣的挎攔背心。可父親卻寶貝似的放在箱子里,一直舍不得穿。
父親心直口快,愛打抱不平。看見有同事代替旁人翻牌就氣不打一處來愛說兩句。嘴是痛快了,可疙瘩也從此結下了。看見有人干活糊弄,他就不舒服。在父親看來,只要拿共產黨的俸祿,就該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父親在木材廠工作,廠里每年都憑票供應職工兩車膠合板,有的柴禾不夠燒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利用上夜班門衛檢查不那么嚴格,就偷偷地把邊角下料揣在懷里,在用寬松的外衣遮擋后一點點地往家倒騰。父親從不那么做。他說,“餓死不劫道,窮死不當賊”。
同在一個廠子,同住一棟房子,當我看到一家家先后都用偷來的木塊鋪上了地板,很是眼熱,埋怨父親膽小怕事,埋怨父親沒能耐。父親不以為然。父親說,只有實實在在的做人做事才感到心里踏實。
父親的一生如同平靜的河水,從未掀過波瀾,也沒給我們留下什么遺產,可父親的誠實、豁達、善良、正義的品格,通過血脈在他的兒女身上慢慢地滲透,成為影響兒女們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