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節約用水教學反思大班篇一
《節約用水》一課,從以下幾個環節逐步入手:第一環節,結合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浪費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經歷等事例,布置學生做課前調查,同時結合調查情況,制定出各種適合家庭生活實際的節約用水措施,這樣做,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而且使學生擴大了知識視野,將最新最真的信息帶進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由于調查的內容都來源于他們的真實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說服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前調查,學生深入觸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類環境正遭到各種污染,缺水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活。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直接的情感體驗,得到各種能力的鍛煉。可以說,自我教育已伴隨著實踐活動先于課堂教學產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情的基礎上,認識得到了一個飛躍。這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課前調查實踐中,有許多學生已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如果說在調查實踐中,學生只局限于對自己的調查項目感到難以置信外,那么課堂上學生共享了這次的所有資料后,對學生的心靈是一次極大的震撼,從而激發了學生節約用水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第二個環節,重點在課堂上注重宣傳教育,組織學生觀看一段公益性廣告片等,而后,讓學生設計一段“宣傳節約用水的廣告語”,以此深化教學效果,并在知行之間搭起一座可行的橋梁,通過良好的課中實踐,使之成為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的`催化劑,也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二是養成性的實踐踐行。養成性實踐活動就是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宗旨的實踐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深化。
《節約用水》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后的行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加強實踐,以不斷強化后續教學目標。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我認為,品德課上教師不應是與學生對立的道德權威者和道德完善者的形象,學生也不再是道德無知的代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多地表現為一群平等的個性在平等地探討有關道德話題,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在具體的實踐情景中相互影響,以實現師生角色的相互轉化。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自我之間的心靈對話、真誠溝通,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再以《節約用水》一課,其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能真正稱之為教學。真正的師生交往應該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并在課堂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人道的師生關系。從教育內容來說,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過程是開放的,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不斷創設教育的情境,發現教育的內容。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作為一個具有道德主體性的個體不斷探索解決道德問題。他們從生活中的用水經驗談起,到逐步認識到淡水的嚴重缺乏,再到制訂節約用水的措施。這里沒有老師的說教,沒有規范的灌輸,有的只是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學生要節約用水則是發自對水資源缺乏的深層認識,節約用水也不再是一條抽象的規范,它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具體化,成為切實引導他們道德踐行的心中的道德標準。
節約用水教學反思大班篇二
上周,在學校舉行的賽課活動中,我大膽嘗試,講了一節數學課外實踐活動課——《節約用水》,現對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數學實踐活動,應重視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去。這是我設計本節課的指導思想。回憶整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早準備,早動手。對學生的調查實踐活動進行了充分的指導。我提前2周的時間對《節約用水》中需要學生調查實踐的部分進行指導,對于學生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的調查逐步走行正規。例如:如何在家庭中節約用水?許多學生只知道把洗菜水用來沖馬桶等,卻不知道能節約多少水。我就指導:測量菜盆的.各項數據,然后用數據求出圓柱的體積,再統計每天大約要用多少盆水等。通過細致的指導,學生得出了準確的數據,并把調查的過程以照片的形式保留資料,為課堂上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2、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節約用水》是每個人,每天都面臨的問題,通過調查學校的水龍頭、在家中的實踐活動等拉近了數學與學活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利用身邊的事例,激發學生的節約用水的動力。我從網絡上搜集中國西南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用事實感染學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4、注重統計與生活的聯系。課前指導學生根據調查的數據填寫統計表;課上指導學生根據統計表制成統計圖。
當然,本節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由于課堂時間的制約,可以讓學生把制條形統計圖,改成畫折線統計圖,這樣可以省出一部分時間。
2、由于計算數據時,用時間較多,所以課堂上計算的數據相對少。所以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加大計算量,例如:計算每個水龍頭每天的漏水量;1年的漏水量;全學校的1年漏水量等。如果筆算很費時的話,可能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節約用水教學反思大班篇三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計算的算理和簡便規范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體驗試商過程。
教法與學法:分析類比、點撥引導;探究體驗、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件展示
1、()里最大能填幾
7×5429×()7319×2506×()708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說說商大約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節約”--不夠商1怎么辦
1、課件出示問題情境:三年級3個班買廢舊共收入612元。()?
1)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平均每班收入多少元?
2)根據題意你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612÷32、指導計算:
1)先說說,你估計商是幾位數?
2)怎樣計算,說說你的算法:
口算:600÷3=20012÷3=4200+4=204;用豎示計算。
3)指導用豎示計算:遇到什么困難--不夠商1
怎么解決--同桌討論后集體交流
20420436123612
66
1120---簡便方法12
120120
簡便方法:求出商的百位后,把被除數十位上的1對齊移下來,1比3小,不夠商1個十,要在被除數十位上面商0,然后移下被除數個位上的2,繼續除。
612÷3=204(元
答:平均每班收入204元。
4)小結:不夠商1怎么辦?
哪一位上的數不夠商1時,就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
5)引導學生看書,完成書中填空。
3、“試一試”--個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
1)計算522÷42)學生嘗試計算:商是幾位數?大約是多少?
你在豎式計算中遇到什么困難?(個位不夠商13)全班交流
4)指導(課件演示
522÷4=130--213045224驗算130×4+2=52212122
三、指導練習:豎式計算并驗算(課件展示)
624÷6816÷4252÷2704÷5846÷7584÷5
、指名六位學生上臺演算,其他在草稿本上計算;
、抽六位同學判斷;
3)、點撥與糾正。
四、總結全課: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
節約用水教學反思大班篇四
《節約用水》是一節數學活動課,在這節課上,我盡量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展示和發展,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首先,我在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本節內容的有關資料,如:水的重要作用的表現、水浪費的事例、家庭用水調查和生活中節水知識等等。全班分成12個小組,每組6人自由選擇項目進行搜集、調查工作。上課前由小組長組織整理各組員所收集的資料,由于是幾個同學共同努力來做這件事,雖然所花時間不多,但他們收集的資料還是挺全面的。學生搜集到的有:各個家庭每月用水量、每噸水的水費,學校一共有多少個水龍頭;有的小組還測量洗一次手大約要用多少水,洗一次澡大約要用多少水,模擬一個損壞的水龍頭10分鐘滴了多少水,以及附近地區的水浪費情況等等。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測量的過程中,既培養了他們的歸納、動手操作能力,團隊精神,又讓他們在與人合作中發展了交往與交流能力。
節約用水教學反思大班篇五
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我從學生實際出發,從三方面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課前:為了解決節約用水問題,我把教學內容滲透至課前,給學生提出導向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水資源的寶貴。先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選出組長,再指導制定相應的活動計劃,提出針對性問題,主要是資料查詢和實地調查,然后分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展開活動。首先是通過上網、查閱圖書或請教家長等途徑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數據(如:地球總水量、淡水資源占總水量的百分之幾等),了解地球水資源和我國缺水現狀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分組實施調查,了解各自家中、學校的生活用水情況,并商討設計出合理的調查表,把收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分析,從中選擇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各組還組織到社會上實地考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并提出相應的節水措施。
課中: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開始,努力創設一個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令學生感悟到節約用水的現實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礎上介紹有關地球及我國水資源現狀相關的資料與數據,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觸動:水資源實在太匱乏了!然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我們的用水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統計的家庭生活、社區用水情況,觀察統計圖表,對比分析人均日用水量的多與少,引導發現浪費水的現象。最后,看看算算,體會一滴水的重要性。提出一滴水究竟有多大的用處?你準備怎樣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研究?的問題,讓學生小組自主探索,通過說一說、看一看、議一議、猜一猜、算一算,來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參考部分數據,借助計算器算出一些驚人的數據后,學生不僅從積少成多、滴水成河的道理中體會了一滴水的重要性,明白了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同時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整個探索過程把數學問題和生活問題有機地融合,體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
課后:課后,讓學生成為小小監督員,從我做起,節約用水。這是全課總結階段,是學生理性認識上的一次新收獲。著重引導學生從身邊發現問題,體驗本節課的活動內容就是掘取生活中的一個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片斷,從而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中,學會用環保的眼光關注社會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要求學生課外做好節約用水的宣傳活動,把課內活動向課外延伸出去,使整個活動首尾呼應,聯系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