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美術可愛的小螞蟻教案反思篇一
活動意圖:
低齡兒童的美術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滲透,是愛的流露。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讓孩子置身其中,萌動情感,引起心靈的共鳴與震動,在情感的驅動下啟動想像,激起靈感,調動潛能,點燃智慧的火花。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體會我們都是小巨人,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
2、關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并樂意大膽表達。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在相同大小的紙張印有藝術家作品:“詩人”(米羅),同一圖像分別為不同的大、中、小三份。
2、鉛畫紙(事先對折,一半再對折)、勾線筆、蠟筆。
3、示范畫。
活動過程:
一、觀察三張畫面,比較大小進行排列。(詩人“米羅”)
會給小人排隊嗎?
小結:紙上的小人就像小朋友一樣,正漸漸長大呢。
二、觀察人物特征,分辨頭、身體和四肢。(教師示范畫)
1、學一學長大的那個孩子,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巨人。
2、怎樣把自己畫成小巨人?
小結:頭頂天,長長的腿站著地,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小巨人。
3、頭部、身體、腳和手臂分別在哪個地方比較合適?(教師邊示范要畫的大小和位置邊問是否合適?為什么?)
小結:畫畫時,要把每個部位的位置、大小都想好,頭占紙的一半,身體和腳占一半,手臂、四肢千萬不能長錯位置。
三、操作表現
畫一個大大的自己。
操作要求:
1、在紙上畫個大大的自己,畫出各部分的特征。
2、在每一部分上再添畫某些細節,比如衣服上的紐扣、口袋等。
3、添上漂亮的背景。
四、觀察交流
誰畫出了小巨人?為什么?
小結:頭、身體、四肢都要有,頭頂天、腳站地的,才是真正的小巨人。
活動延伸:
利用平時游戲時間,畫畫小巨人。
活動反思:
美術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創造表現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表現,其必定是需要一些美術技能支持的,兩者看似矛盾但又互為依托,相輔相成。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當今社會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松、愉悅,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其實不是需要一個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合作伙伴。
中班美術可愛的小螞蟻教案反思篇二
1、在不規則的線條畫里想象出小魚形象,能根據已有經驗畫出魚的特征。
2、能運用自己學過的線條、圖案大膽裝飾小魚,提高表現美的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1、《圓舞曲》;
2、步驟圖、示范畫;
3、彈簧。
一、教師跟著音樂示范畫會跳舞的線,引起幼兒興趣。
師:老師這里有一條神奇的線,這條線會跟著音樂在紙上快樂地跳舞,你們想不想看看啊?
二、教師示范畫線(播放圓舞曲)
師:你們看,它在這兒轉了一個圈,又在那兒轉了一個圈,在每一塊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跡。(教師邊說邊畫)
三、幼兒徒手練習"畫"會跳舞的線。
師:你們也想要一條會跳舞的線嗎?請你把一個手指伸出來,我們一起在紙上快樂地跳舞吧!
我們先在這兒轉一個圈,又在那兒轉一個圈,在每塊空地上都留下了痕跡。
四、請一名幼兒上來跟著音樂畫一畫,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要求。
1、師:有誰愿意到上面來試一試?
2、師:你們覺得他畫得怎么樣?(畫得好及時表揚,不足之處教師及時提出)
3、小結:我們的線在紙上跳圓圈舞時,盡量把圈跳得大一些,每個空地上都去跳一跳。
五、觀察會跳舞的線留下的痕跡,找找小魚藏在哪里。
1、師:你們知道嗎,在這條會跳舞的曲線中還藏著一些小魚呢,你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2、師:陳老師已經找到一條小魚了,想不想看看它躲在哪兒?
(教師示范找一條,添畫出小魚的等)
3、師:剛才老師在這條曲線上添了點什么,就變成了小魚了?(眼睛、嘴巴、鰭等)
4、師:這里還藏著很多小魚呢,誰能學著陳老師也添畫一些東西,把其它的小魚也找出來
5、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試。(請一名幼兒上來添畫眼睛、嘴巴、鰭等)
六、討論:
(引導幼兒可以畫上各種花紋、圖案,并涂上漂亮的顏色)
七、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條連接小魚的線像什么啊?
對了,像彈簧,這些小魚啊就叫彈簧魚,一起說。
八、學畫這些彈簧魚。
1、我們要先畫一條曲線,在畫曲線的時候要把圈圈花大點,這樣等會我們就可以把魚畫大點。
2、小魚有哪幾個部分啊?(眼睛、嘴巴、鰭等)我們可以幫小魚打扮的漂亮點,
在小魚的身上畫上花紋,最后還要用蠟筆圖上顏色,這樣我們的彈簧魚就更漂亮了。
八、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師:你們也想來試試看嗎?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畫中藏的小魚最多,而且打扮得最漂亮。
(鼓勵先畫好的幼兒進行添畫)還可以畫上一點小魚吐出來的泡泡。
九、展示、欣賞、交流作品。
2、集體交流:請畫的作者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畫。你最喜歡這里的哪副畫,為什么?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美術可愛的小螞蟻教案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領,學習看圖示折出啄木鳥。
2、嘗試折成單菱形,能用添畫的方法為啄木鳥添畫眼睛。
3、培養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搜集有關啄木鳥的圖片,掌握一些相關知識。
2、啄木鳥折紙的范例1份,各色彩紙若干,折紙步驟圖每組1份,小蘋果樹請醫生視頻,大樹1棵。
3、《啄木鳥》的歌曲。
【活動過程】
一、播放小蘋果樹請醫生中啄木鳥治病的`一段視頻并出事啄木鳥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領。
二、出示范例,幼兒學習折啄木鳥。
1、出示步驟圖,和幼兒一起說說每一步圖示的意思,提醒幼兒看懂并參照步驟圖進行折紙。
2、出示啄木鳥折紙范例,講解難點部分,啟發幼兒學習掌握折的方法。
教師重點講解在折成單菱形。
師:先看老師是怎樣折的,(教師示范)小朋友們看好了,這個地方很重要要仔細看,只要掌握了這里就會折出來了。
3、幼兒觀察示意圖,學折啄木鳥。
幼兒在優美音樂伴奏下,幼兒嘗試折成單菱形的方法折出啄木鳥,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小朋友,想不想折啄木鳥?(想)請小朋友試一下吧?幼兒折紙
三、作品講評
1、請幼兒將自己折好的啄木鳥展示在大叔樹的展板上。
師:折好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相互講評同伴的作品,并提出建議。
師:你覺得那一只啄木鳥這的最漂亮?為什么?誰有不同意見?
師:小朋友折的都很棒!我們一起出去看看外面有沒有啄木鳥經過我們幼兒園好不好?(好)(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把創作目標作為重點,在幼兒在認知啄木鳥的特征和作用后,用動手創作,幫助樹寶寶來培養幼兒熱愛啄木鳥的情感,特別是在啄木鳥的裝飾中我們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行添畫,裝飾,創作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啄木鳥,這種創作是一種樂趣。情感目標的制定貫穿與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啄木鳥是益鳥、幫助樹寶寶、創作啄木鳥,通過一系列活動讓他們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使整個活動變的積極而有意義。
整個教學活動內容生動有趣,在本節教育活動環節設計中,用動畫導題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樹寶寶”命運的懸念讓幼兒在認知中快樂學習,通過折折畫畫體驗了創作帶來的樂趣,在創作中孩子們揮灑自如,大膽創作和想象,設計出了他們心目中最美的啄木鳥,也加深了孩子愛鳥的情感。
教師的引導不夠全面,幼兒語言組織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成正比。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達也是非常重要。從這一方面讓我意識到在平時教學中的不足,全面發展幼兒各個領域的能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技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指引我們前進,提高自己。讓我們的積極為幼兒營造一個學習樂園,讓幼兒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中班美術可愛的小螞蟻教案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關注演示環節,應讓幼兒充分認識各種材料,并借助已有經驗,創造性的使用這些材料。
2、粘貼裝飾物的方法:橫著粘、豎著粘、分散粘等,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3、幼兒用蠟筆、水彩筆等材料涂色中,不能涂在小雨傘以外的空白處。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準備:
1、給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張畫有小雨傘的紙。
2、準備蠟筆、水彩筆,膠棒以及小紙片等材料。
教學過程:
1、師:小朋友,雨天我們離不開什么?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是什么?
幼:小雨傘----我親愛的朋友。
師:是啊,我們用傘來擋雨,在炎熱的夏天還用它來干什么呢?
幼:我們還用它遮太陽。
師:現在老師有一把小雨傘也想有美麗的花紋,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
2、引導幼兒觀察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并在教師制作的小雨傘上演示使用的方法。
師:看一看,都有什么材料?可以怎樣使用它們裝飾小雨傘?
創作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大膽裝飾小雨傘。
師:試試看,也來裝飾一把漂亮的.小雨傘吧。
教學延伸:
活動后,將制作好的小雨傘展示在活動室的四周,供大家欣賞。
教學反思:
活動建議該活動是綜合性的手工制作活動,活動中所需要的折、搓、剪、貼等技能幼兒已有一定的經驗,因此活動的重點為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創造性的運用這些技能。
中班美術可愛的小螞蟻教案反思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靈活性。
2、通過實踐掌握蘋果的剪法,并會熟練運用對稱方法剪對稱蘋果。
3、培養幼兒對剪紙藝術的喜愛之情。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感受作品蘋果的美感。
二、教學準備:
彩紙、膠水、剪刀、范樣。
三、教學過程:
1、趣味導入,觀察特征。
欣賞兒歌《水果歌》
小朋友們在歌中聽到了什么?
各種水果(蘋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營養,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愛的,誰能向大家介紹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賞范作,激發幼兒剪紙興趣。
欣賞教師范作,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4、教師演示。
教師總結并演示剪蘋果,從蘋果的剪裁上引出對稱剪法,加以強調。
5、幼兒動手實踐,分組比賽。
教師在黑板貼上4個水果籃,分小組比賽哪籃的蘋果又多又漂亮。
6、欣賞作品。
每組討論后派代表分析優劣,談談喜歡那個籃,為什么。
7、結束
小朋友,你們看到這么多蘋果,心里感覺怎么樣?(高興)那我們一起跟著音樂體驗一下喜悅的心情吧!教師和幼兒隨著音樂快樂互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