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鄉鎮精準扶貧計劃篇一
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確保20xx年全面同步實現小康,根據我鄉實際,制定如下精準扶貧規劃。
全鄉轄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8876人,幅員面積近30平方公里。全鄉屬深丘地形,海拔差約350米。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0余元。
(一)產業情況。全鄉以傳統農業為主,未形成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為油菜。本鄉盛產大豆,全鄉種植大豆面積3000余畝。近年來,新培育生豬養殖大戶2戶,肉羊養殖大戶1戶,流轉土地規模種植獼猴桃500畝。
(二)基礎設施情況。
1、鄉村公路。全鄉村社公路里程共81.5公里,村道22公里,已硬化22公里,社道59.5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21公里。
2、水利設施。全鄉有山坪塘xx0余口,蓄水池265口,小(二)型水庫6座。
3、新村建設。全鄉已規劃聚居點16個,大梁山村甘子埡聚居點正在建設之中,已建成農房10套,完成了小區管網配套、路面硬化、環境打造等工作。
(三)黨建情況。全鄉共有黨員438名,鄉黨委下轄10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動陣地老舊、破敗不堪,居委會支部活動陣地為臨時租用。楊家河支部被市上評為落后支部,支部戰斗力不強,黨員作用發揮不好。
(四)精準扶貧工作。全鄉有省定貧困村兩個(青河村、楊家河村),分別于20xx、20xx年實施精準扶貧。一個一般貧困村(松林塘村),兩個返貧村(周公寨村、大梁山村)。全鄉已脫貧60戶,226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9戶,848人。20xx年計劃脫貧56戶,220人。目前,已上報易地搬遷扶貧71戶,223人。
20xx年,鄉黨委、政府將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幫扶單位的指導下,以產業開發、基礎改善、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為工作重點,打好精準扶貧工作攻堅戰。
(一)產業開發。繼續做好兩個省定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工作。進一步支持業主做大青河村獼猴桃種植產業,積極爭取業主開展農村特色旅游項目,規劃建立星級農家樂,逐步把青河村打造成市郊生態養身旅游度假區。加強楊家河村產業發展步伐,確定一至兩個特色優勢產業集中連片發展,開辟一條群眾長期穩定增收的門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小微園區,依托興鑫羊場建立肉羊養殖小區;依托楊正明、何春軍等生豬養殖大戶建立生豬養殖小區;依托場鎮市場建立兩至三個蔬菜種植小微園區。
(二)基礎改善。
1、公路建設。積極爭取立項楊家河村黃蓮嘴村道(約4公里),松林塘村柏埡梁(2公里)、松林塘村道(1.7公里),松林塘村母家灣鄉道(3.6公里),打通制約困難群眾發展的瓶頸。
2、水利設施。在癌癥病多發的重點村社,楊家河村胡家嘴、周公寨村伏家莊子開展一次人蓄飲水普查。爭取立項解決青河村原九社,松林塘胡家壩,大梁山甘子埡、周公寨五房嘴等部分村社飲水難的問題。組織整治一批山坪塘,圍繞青河村獼猴桃種植產業、周公寨肉羊養殖產業配套一批蓄水池。爭取立項對松林塘村松林潭水庫升級改造、何家灣小(二)型水庫維修整治。
(三)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建設場鎮污水處理站一座,解決場鎮近3000人的飲水排污處理問題。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健全鄉村環境衛生清掃保潔隊伍,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鄉村保潔隊伍,增加貧困戶收入。
(四)推進民主協商議事會制度。按照村民協商議事會規程,將村、社公共事務全部納入村民協商議事會,嚴格按照“五道程序”選舉產生協商議事會成員,確保議事會成員結構合理。認真執行“八步工作法”,確保協商議事會健康、規范、有序運行。
(五)加強黨的建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突出基層組織的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利用好上級幫扶政策和措施,確保落后村支部盡快摘掉落后的帽子。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學員示范戶創建工作,每個支部確定1-2戶黨員示范戶,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爭取立項解決周公寨村支部、居委會支部活動陣地問題,規范支部“三會一課”制度,積極開展黨員教育活動,組織無職黨員積極參與村、社事務,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鄉鎮精準扶貧計劃篇二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新時期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原則,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找準致貧原因,區分貧困類型,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進行扶持,切實改變貧困村面貌,增加貧困家庭收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對象同步實現小康。
通過實施造血式扶貧和提高五保戶、低保戶保障標準,使全鄉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國家扶貧標準以上,通過實施貧困移民搬遷和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扶持小額信貸等系列幫扶措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昌溪村36戶80人雙源村22戶60人萬二村18戶62人實現脫貧目標,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8萬元以上;通過扶貧整村推進、產業發展等項目,使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觀,農村公共服務基本完善,各項主要指標接近全鄉平均水平。
1、根據對口幫扶任務分配表及聯系人員名單,計劃安排走訪對口幫扶貧困戶,及時與村委會聯系、溝通,做好新一年扶貧調研工作,掌握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責任制,為切實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困難提供保障。
2、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堅持因地制宜、補缺補差,通過實施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社會公共事業、提高勞動素質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3、創新扶貧小額信貸,為貧困戶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認真落實縣小額信貸實施辦法,協助縣扶貧辦、農商行等部門通過建立風險補償金、完善扶貧小額貸款貼息等措施,有效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難題。
4、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穩步增加貧困戶收入。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在雙源村興建260畝綠梅養植基地,以產業帶動輻射周邊群眾發展,借助美麗鄉村建設契機,改善萬二村容村貌,為加快龍王尖旅游開發增添動力,增加村民收入來源。對有發展意愿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按各自需求采取相應扶持措施,為貧困戶增加收入拓寬渠道。
5、開展教育扶貧,增加貧困戶的就業機會。在確保貧困戶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按照“雨露計劃”的要求,對貧困戶子女在中、高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的實施資金補貼,進一步營造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幫助貧困戶子女完成學業的良好氛圍,增加貧困戶子女的就業機會。鼓勵貧困戶的勞動力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至少掌握一門生產技術,為實現就業提供保障。根據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實際需求,開展各類實用技術的勉強培訓,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6、積極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作,確保貧困群眾有基本住房。加強對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兩項政策的銜接,繼續向貧困人口傾斜。
7、加強民政兜低,確保所有無勞動能力及收入的貧困群眾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大五保、低保戶的保障能力。對因病返貧的農戶通過大病救助、大病保險等方式予以扶持。
8、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救助。計劃今年“七一”前夕、國慶前夕、春節前夕合理安排幫扶物資,分別用于幫助貧困戶購買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1、落實扶貧的主體責任,扶貧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抓落實;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扶貧工作隊長對本村扶貧工作負主體責任。
2、加大資金投入,整合扶貧資源。整合扶貧、農業、水利、土地、交通、財政、文化、發改委、移委等多部門資金,在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支持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個人認領扶貧項目或捐資,積極開展幫扶濟困活動。
鄉鎮精準扶貧計劃篇三
20xx我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工作隊得的帶領下,使我村在近年來精準扶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全村精準扶貧對象共涉6個組142戶1047人,其中五保戶2戶2人,純低保戶50戶63人,扶貧戶43戶134人。
1、反復審核,精準識別。按照縣精準扶貧工作“三嚴禁、十不許”要求,我村采取包片組干部初選,駐村領導、村干部開會評議后張榜公示的形式,認真對各組扶貧對象進行了精準識別。(期間共核減不符合條件對象8戶33人。)
2、產業帶動,推動脫貧。一是結合現有水稻種植合作社、油桃、黃牛等產業基礎,鼓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社,按照種養結合的方法,引導扶貧戶發展農業產業,上半年又增加一個養羊專業戶,一個養豬專業戶,增加務工收入;同時鼓勵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經營性收入。
3、解決村內實際問題,對三組、四組道路進行改善,解決群眾出行難得問題,整個路基基本已搞好,計劃在9月份前把這些路水泥硬化好。
1、加大扶貧力度,繼續向上級爭取基本公共工程建設等資金,解善村內水利設施。成立幫扶基金組織,緩解貧困戶家庭子女就學費用壓力等困難。
2、發動社會慈善力量結對幫扶。成立村賢會,發動全村賢捐資捐物,援助或結對幫扶扶貧戶脫貧致富。
3、繼續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大農業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扶持產業大戶范圍發展,讓專業種、養業合作社,輻射帶動扶貧對象發展產業。
鄉鎮精準扶貧計劃篇四
通過實施造血式扶貧和提高五保戶、低保戶保障標準,使全鎮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國家扶貧標準以上,通過實施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和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扶持小額信貸等系列幫扶措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全鎮1593人實現脫貧目標,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4萬元以上;通過扶貧整村推進、產業發展等項目,使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觀,農村公共服務基本完善。
1、根據對口幫扶任務分配表及幫扶隊員名單,計劃安排走訪對口幫扶貧困戶,及時與村委會聯系、溝通,做好新一年扶貧調研工作,掌握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責任制,為切實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困難提供保障。
2、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堅持因地制宜、補缺補差,通過實施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社會公共事業、提高勞動素質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鄉鎮精準扶貧計劃篇五
20xx我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工作隊得的'帶領下,使我村在近年來精準扶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全村精準扶貧對象共涉6個組142戶1047人,其中五保戶2戶2人,純低保戶50戶63人,扶貧戶43戶134人。
1、反復審核,精準識別。按照縣精準扶貧工作“三嚴禁、十不許”要求,我村采取包片組干部初選,駐村領導、村干部開會評議后張榜公示的形式,認真對各組扶貧對象進行了精準識別。(期間共核減不符合條件對象8戶33人。)
2、產業帶動,推動脫貧。一是結合現有水稻種植合作社、油桃、黃牛等產業基礎,鼓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社,按照種養結合的方法,引導扶貧戶發展農業產業,上半年又增加一個養羊專業戶,一個養豬專業戶,增加務工收入;同時鼓勵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經營性收入。
3、解決村內實際問題,對三組、四組道路進行改善,解決群眾出行難得問題,整個路基基本已搞好,計劃在9月份前把這些路水泥硬化好。
1、加大扶貧力度,繼續向上級爭取基本公共工程建設等資金,解善村內水利設施。成立幫扶基金組織,緩解貧困戶家庭子女就學費用壓力等困難。
2、發動社會慈善力量結對幫扶。成立村賢會,發動全村賢捐資捐物,援助或結對幫扶扶貧戶脫貧致富。
3、繼續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大農業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扶持產業大戶范圍發展,讓專業種、養業合作社,輻射帶動扶貧對象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