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一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正因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正因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主角,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二)《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視頻《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完美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用心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忙學生明白文本資料,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能夠展示的機會,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透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刻和必要的指導,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并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匯報交流,不僅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煉了語言潛質,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春天的完美,借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美姿態,并把想象的資料,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從而到達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有待于改善的方面:
一、鏈接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積累。教學中,出示了燕子的相關資料和與燕子相關的文學作品,也讓學生匯報了自己對燕子的了解,與生活實際巧妙的建立聯系。但課后感到在教學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還能夠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會將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不僅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二、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的凝練,精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個更高的目標。
(三)激發興趣學以致用平等對話激發聯想
小學語文第六冊《燕子》教學反思
這天新學期的第二天,我上了《燕子》一課。我認為本課透過掌握教學目標,巧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說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有實效。
一、激發興趣,引導說話,學以致用。
開始我出現了一幅春天的圖畫,先問學生畫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學生說是春天。畫上畫著才長出嫩葉的垂柳,柳樹隨風飄著。地上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小草也綠了。之后我出示一只正在飛行的小燕子。問學生畫面還有什么?學生說小燕子。我請學生來描繪一下小燕子。有學生就唱起了《小燕子》的歌,其它學生也跟著唱起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那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那里的春天最美麗。看著孩子們唱著兒歌,我十分欣喜,正因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之后,我請學生們描繪一下畫上的燕子。學生說:“燕子披著一身黑色的羽毛。”有的說:“燕子的嘴巴尖尖的。”有的說:“燕子的爪子細細的。”還有的說:“燕子的肚皮白白的。”我讓學生打開書本讀讀第一自然段資料,同時提醒學生思考書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寫事物必須要抓住特點。我透過適當的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之后,我讓學生繼續觀察,發現作者寫燕子還是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寫法。我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來說一種動物。結果學生說了兔子、鱷魚、烏龜等。有學生說,“一身白白的毛,一雙紅紅的眼睛,一對長長的耳朵,再加上一條短短的尾巴,湊成了可愛的兔子。
”立刻有學生補充“兔子還有一個特點,三瓣嘴。”有學生說,“一身又厚又硬的皮,一個又長又大的嘴巴,一口鋒利的牙齒,加上一條硬而有力的尾巴,就是兇猛的鱷魚。”有學生說:“三角形的頭,一個能伸能縮的脖子,四只腳,加上背上背著厚厚的殼,就是慢吞吞的烏龜。”我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激發聯想。
在學習飛行中的小燕子的各種姿態這一自然段時,我說:“同學們,你們就是春天里活潑可愛的燕子,請你們盡情地飛翔吧!”之后,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微風中,在陽光中……”讀完第三自然段,我說:“我想采訪一下小燕子們。”我對一個學生說:“小燕子,你在空中飛行快樂嗎?”學生高興地說:“我很快樂!”之后我問:“你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說:“青青的禾苗,高高的柳樹,紅紅的花。”另一個學生說:“我看到了桃花漲紅臉,迎春花笑彎了腰。”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農民伯伯在播種呢!”“我看到小朋友在放風箏。”聽著學生們的充滿豐富想象的回答,我心里充滿了感動。之后我又問:“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想說什么?”一個學生說:“我想說春天真美啊!”我問另一個學生說:“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唱了些什么?”一個學生立刻唱:“小燕子,穿黑衣……”
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用心營造良好氛圍,創設情境,給予學生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想飛多高,就飛多高。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二
《狼王夢》作為一部富有啟發意義的影片,引起了人們對于教育的關注,也引起了不少教師和家長的思考。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我也看過了《狼王夢》并以此作為反思教學的切入點,總結了下面的體會和心得。
第二段: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影片中的狼主角——格雷是一個出生在野外的無家可歸的狼,經過多年的生存錘煉,最終成為了狼群的王者。這啟示我,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教育過程過于“溫室”,沒有讓學生去真正地接觸和體驗。而格雷之所以成為狼王,正是因為他童年時多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自由地在荒野上狩獵和探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能力。因此,我們今后要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勇氣,讓他們在嘗試中探索,成長和發現自己的潛力。
第三段:借鑒狼族的團隊協作精神
影片中,狼族內部的精神、協作和等級制度等令人敬佩。在狼群內部,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職責和分工,同時也要緊密配合整個群體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在狼族內都有自己的地位和尊嚴。這啟示我,我們要在教育中倡導協作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到工作效率、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同時,我們要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尊嚴和獨特性,沒有人天生強勢或者弱勢。
第四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同樣,狼母對于每一只狼的撫養和培育也很令人感動。無論是小狼還是大狼,狼母總是盡全力保護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這啟示我,我們作為教師也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節奏,耐心地引導和培育他們的個性和特長。同時,也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提升自我認知和自信心。
第五段:結語
《狼王夢》這部電影,雖然是一部關于狼的故事,但其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生命智慧卻是跨越時空和文化的。從影片中汲取建設性的教育啟示,我們可以更好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倡導合作精神,讓他們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和生命價值。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三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狼王夢教學。狼王夢教學是由華彬老師主導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建立互信、互相尊重、協同合作的團隊合作模式,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造力。第一次聽到這種教學模式時,我感到非常驚訝,但在實際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
主體一:教學思路
采用狼王夢教學模式的課堂環境溫馨、和諧,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人翁精神,并加強他們的主動意志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更像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這種緊密的互動讓我體會到教育的美好和意義。老師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像指揮官一樣,教導學生們如何理解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將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
主體二:共創高效
狼王夢教學模式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所強調的團隊合作和互助精神,讓我真正體會到學生之間的緊密密切的聯系,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并增強了自己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學生們通過懷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一起分析問題、探討方案、協同完成任務。這種協作精神是在其他教學模式中很難體現的,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班級的鮮明特色。
主體三:領導與被領導
在狼王夢模式下,老師們不單單是傳授知識的機器,而是真正成為了學生的領袖,通過榜樣的力量,教育和引導學生發揮最大的潛能。同時,學生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可以為團隊發揮更大的作用,并提供給其他同學和借鑒和幫助。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每一個學生都是既有可能成為被領導者,也有可能成為領導者。這樣的團隊領導模式讓我們班級之間能夠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和諧和成就。
主體四:自我思考
狼王夢教學模式喚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思考,讓我開始認識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也學會了很多自我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我在團隊中逐漸積累了學習、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面臨困難時,我也學會了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方法。現在,我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是一種吸收和靈活的思考,我們需要不斷地擺正自己的角度,學習不同的習慣,與截然不同傾向的同學進行合作,尋求新的思想和創新的思路。
結論
總之,狼王夢教學模式實際上已經顛覆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強調保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在這種模式下,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鍛煉自己,學習和思考。該模式也逐漸擴展到了更多的領域中,明確了其與傳統的教育體系之間的重要差異。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呼吁我們更為自然的挖掘人的潛能,開發人類的內在精神。我們也應積極地探索類似的途徑,去使有想法的人在一個相互信任、協作和理解的環境中開展他們的工作,共同推動我們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四
在狼王夢教學后,有必要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反思,總結出自己在這場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以便下一步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現。本篇文章將從幾個方面入手,探討狼王夢教學反思所獲得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狼王夢教學的不足
在狼王夢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在限定時間內無法完成規定的任務。同時,也沒有很好地進行溝通和合作,導致很多的任務不能夠順利完成。還有就是在面對一些困難的時候,往往沒有很好地分析問題,以致后續的步驟無法進行。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的表現。
第三段:對狼王夢教學的反思與認識
在狼王夢教學反思中,我們發現,在一些關鍵場合,我們并沒有很好地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是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另外,在處理困難的時候,往往不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這其實反映了我們在思考和分析問題上的缺陷。在反思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在合作上的問題也比較明顯,沒有很好地利用每個人的優點和特長進行分工合作,這導致任務不能夠順利完成。
第四段:對狼王夢教學的體驗與理解
通過狼王夢教學,我們體驗到了如何在團隊中發揮所長,解決困難、提升協作能力的過程,以及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游戲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更好地理解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如何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退縮。另外,我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時間的把握和精簡做事的重要性,這可以幫我們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第五段:對下一步的啟示
總體而言,在狼王夢教學反思中,我們有了很多的啟示和收獲。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我們要學會在溝通和合作方面更好地協同,了解如何處理困難、適應變化,努力提高自己的表現。另外,我們還應該更加注重時間的把握,利用精簡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務。這些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五
《春》是人教版美術八年級“欣賞?評述”課。本課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表現手法,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認真備課,上課。做到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課堂情境精心設計。課后,我對這一課作了總結和歸納,找出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后加以改進。
一、以人文為切入點,用人文的知識,人文的態度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因此,欣賞《春》時,我設計了問題,引導學生要把它放到它賴以產生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狀況,文藝復興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長經歷,用人文知識帶動學生進一步解讀《春》這件美術作品。
同時,在人文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認識美術對生活的特殊貢獻,形成學生對待祖國優秀美術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確的人文態度、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采用自主學習型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啟發和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討論法是自主學習型教學的代表,學生在集體學習和討論中,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節課提出的問題有:
1畫面內容表現的主題是什么?
2題材是什么?
4透過人物神態能體會出什么樣的更深層的含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5我們如何來欣賞一件美術作品呢?
6聯系當今社會,你想說些什么嗎?
通過上述問題,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啟動學生思維,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活化學習。同時也強化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三、以學生發展為本,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隨著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發展。
不足之處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評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只作探究狀,人云亦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對這一小部分同學要進一步給與關注,找出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肯定,充分在興趣上做文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爭取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節課采用了自主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張弛有度。要適時做好引導,以控制好課堂節奏。
三、教師自身也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發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四、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也有基本的欣賞美術作品的常識,即使隨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確的評論常識。
奇妙的泡泡教案反思篇六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 ——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 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著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愿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里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后抓住重點進行細致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 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獲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后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