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帶反思篇一
“實踐出真知”,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的好。對于學生的學習,我覺得也是這樣。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感悟特深刻。推導公式時,我沒有代替學生的操作,始終只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起來,在這種形式下,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了探索。
另外,為了突出“等底、等高”這個條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還特意安排了一組等底不等高,一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結果學生的實驗結論和其他組的不一致,這時候就出現了爭論,這時,我時機引導學生與上次演示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么基礎上建立的?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相信今天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動手體驗,對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牢牢記住!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帶反思篇二
這節課我所教學的內容是對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整理,有幾個同學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學把知識點都寫上了,但沒有條理。所以,課上我通過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總結圖形的特征和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有條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因為是復習課,我沒有設計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操作等環節。課上我出了兩道具有代表性的題。通過巡視我發現同學們列算式基本沒問題,因為我們在講新課時,同學們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歸納出了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這類題基本沒什么問題。另外,我每天還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兩、三題在早晨或中午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覺得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上不敢放手,練習題少。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帶反思篇三
在以住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概念建立地非常快,而又容易忘記。我想,概念的建立重點應該放在學生自主地探究概念的本質屬性,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自由地對提供的實例進行觀察、比較,去發現,去揭示。這樣著眼于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主動地建構概念,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探究精神。在認識圓柱的特征時,讓學生拿出圓柱體形的實物,同桌合作,觀察討論,再反饋。學習側面積時,讓學生卷一張長方形的紙片,發現原來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得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又如,在推導側面積公式時,教師要求學生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并把這張紙卷成一個圓柱。打開,又卷一次。思考:原來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現在卷成圓柱的什么?生:原來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師:真好,那如果要計算你卷成圓柱的側面積,該怎樣算呢?生:長乘以寬。師:也就是圓柱的什么乘什么呢?生: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師:好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思考,認識了圓柱,還知道了它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教師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帶反思篇四
前幾天我配合學校教研活動講了一節公開課。這節課是在整理和復習圓柱圓錐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基礎的習題后,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圓柱圓錐體積關系的變式習題進行的一節練習課。
?我作為教師我很清楚我們班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討論也好,合作也好,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跟著走了一個過場而已。看似熱鬧,實際效果不一定好。還不如老師和一部分學生講,其他人聽效果好。他們并不是陪襯。因為我覺得聽會也是一種學習。我們不是一直都在講教學的實效性嗎?難道老師們節節課都有討論有合作嗎?講授講授有講有授。有些課是沒有必要合作的。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我們的教研活動越搞越成功,能有更多的老師參與。但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必竟給別人評課和自己講課是不一樣的。給教師一個上進的機會。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帶反思篇五
參加工作已經兩年了,每一次聽課都有新的收獲。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聽課,是提升自己最快的途徑。對于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更是一種迫切的需求,所以我十分重視每一次聽課。以前的聽課大多數是新授課,自己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模式,可對于六年級數學老師的我是遠遠不夠的。葉主任的“圓柱與圓錐整理與復習”讓我耳目一新。以前的我認為“整理與復習”就是多領著學生做練習題,根據學生出現的錯誤講一講就可以了,在習題的設計上我并沒有下多大的'功夫更別提什么特別的計劃了,就是找來一組題給學生們出、練、講,何來精彩而言呢?今天聽了示范課,感觸頗深!
復習課首先要整理單元知識點及其中的重難點,我想在葉主任的心里,這早已熟記于心,否則怎么會如此流暢與自然呢?其次,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提出要注意的地方,這樣不就把課堂還給學生了么?學生的主觀意識強,學習效率自然就高。除此之外,還要把應掌握的知識點重新整理,這樣學生就能做到條理清晰,也為整節數學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以上環節落實好再進入練習,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將這些環節落于實處!我不由低下頭深深反思!然而反思過后,我也明確了我以后的教學方向――精心備課,深入淺出,立足學生!
除了教學設計外,在教學模式上我也有了一定的啟發。自從去年,教育局提出“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模式以來,我校就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自主探究學習,葉主任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讓我反思自己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存在的問題:1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2.沒有將小組長培養好。3.在小組學習時,我沒有達到很好的指導效果。
正是這節精彩的示范課“一舉點醒夢中人”不禁讓我深深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改正我說話不夠嚴謹、課上廢話多、備課不夠認真等缺點。我更相信,有這樣的優質示范課、熱心的同事及關心我的領導,我一定會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