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一
《蠶寶寶出生了》是蘇教版四(下)第二單元《養蠶》中的第二課。在發蠶給學生之前,我就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課外書及身邊曾有養蠶經驗的人,收集有關蠶的資料,以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關注。于是,我的身邊,經常會有學生跟著問:“老師,什么時候發蠶呀!我知道了蠶的……”
學生對我國養蠶的歷史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大部分學生知道我國有“絲綢之國”之稱,蠶繭是由蠶吐絲結成的。對于“蠶為什么要蛻皮?”“蠶繭里有什么?”、“飛蛾從哪來?”等等的問題也有一些了解。
在本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將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親自去實踐、親自去觀察、測量、記錄、討論、交流。在飼養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養蠶和蠶變態等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發展研究興趣和能力的過程。以達到《課程標準》中制定的.“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充分體驗養蠶所帶來的樂趣”等目標。
在上課時,我以引領式“問題”的方法,以“學生為科學學習的主體”基本理念。把教學內容分成了三大部分:一、引導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二、蠶卵是什么樣的;三、蟻蠶是什么樣的。教材沒有對這三塊內容進行詳細地描述,而是把養蠶作為學生探究的提綱,空間完全是開放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認識蠶的生活。
我從朋友家帶回蟻蠶,學生得知消息后,更是盼望著上科學課。在課堂上,先引導學生觀察蠶卵和蟻蠶,并歸納出,養蠶必須準備的物品及家長同意書,以備下一節課領養蠶用。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讓學生演“主角”,學生快樂,教師也體會的了,課標的真正目的。
通過課外延伸的養蠶活動,使學生不僅能養好蠶,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做中學”,以達到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身經歷蠶的生長過程,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同時將長時間對蠶的觀察結果以寫或畫、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勇氣、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二
這個小班數學活動《數字寶寶》最初的構思來源是一本用數字畫畫的書,書中是用數字變出的各種圖畫。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特點,就意圖設計一個有關認識數字1~5的活動。但是如果活動本身僅僅是停留在這個層面,有沒有突出的地方,也顯得比較簡單,沒有深層次的價值可以挖掘。緊接著發現一本有趣的科探書《視覺大發現》,其中有一本是關于校園迷宮的,一個大的數字周圍有很多生活中的物品,這些物品的身上都隱藏著和這個數字相關的秘密,例如剪刀有兩個孔,就和數字2在一起。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把從簡單的認識數字,引申到與生活中物品的數量相關的內容。為此,我構思了這個《數字寶寶找朋友》的集體活動。將小班幼兒已經認識數字1~5的原有經驗喚醒,并逐漸建構關于數數的新經驗。
活動的大方向確定好了,那就要確定目標。翻閱了《指南》中的數學認知目標,其中有部分寫道“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能手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并能說出總數。按數取物。”“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為此,本活動的目標定位也就逐漸明確,兩條目標分別為:
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數與量的關系,對數學產生興趣。
發現生活中很多物品都能用數字來表示,嘗試用數詞描述事物。以《指南》作為教學活動的準則,可以很好地把握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并以此來制定明確的教學活動目標,并理清活動的重難點。
構思和目標都明確了,那么活動環節也就很順利的呈現出來。本活動主要有四大環節,分別是:導入環節,藏起來的數字寶寶;感知數與量的對應,理解數字寶寶找朋友的方法;個別操作,幫數字寶寶找到朋友并送回家,發現很多物品都能用數字來表示,嘗試用數詞描述事物;拓展延伸,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從這四個環節可以看出,本活動是有一定層次遞進的,先是結合幼兒對數字的前期經驗,進行一個捉迷藏的小游戲,并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然后在情境找朋友中讓孩子發現數字與物體上某一個數量的對應,從而感知數與量。最后是同一個概念上的難度提升,讓孩子發現生活中更多物品上也藏有和數字相關的特點,激發孩子的興趣。
活動開展下來,仔細思量,多少存在一些優點和不足。
優點:活動價值較好,既可以通過集體活動讓幼兒掌握目標,也可以講本活動的內容延伸到區域游戲中,對幼兒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價值。環節很流暢,目標也明確,對幼兒的經驗分析還算到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回應是有效和及時的。活動中準備的課件和教具比較適合幼兒觀察和操作,提供的材料在難易程度上也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并且準備的都是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
不足:活動前期沒能做好充分的經驗準備工作,活動中缺少一些關鍵經驗的喚醒,如數字寶寶要找什么樣的物品做朋友,缺少一個關鍵環節,讓幼兒更好的理解個別操作的目的。活動中幼兒的反應是層次不齊的,教師在面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時,缺少一些靈活的應對策略。在材料的選擇上還可以更豐富一些,難易程度上也可以再調整,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有更多的接觸點。最后,整個活動是否可以再設計的趣味性濃一點,讓孩子在快樂游戲中感知和理解數與量的關系。
以上是本人對自己設計和執教的小班數學活動《數字寶寶》的一些反思,傾聽過的老師可以給我提點好的建議,謝謝!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三
這節課的重點的是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通過猜一猜藏起來的.數字,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數字畫等這些環節來完成目標。
在第一個猜數字的環節,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濃厚,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別顯眼的數字如0、8、7、4、1等,但數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數字6,因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沒有出現的,所以這兩個數字小朋友難免會猜錯,但在小朋友說出原因后我沒有及時地給予糾正,也沒有將數字5和數字6進行比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們也沒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個環節給數字寶寶排隊,從大到小從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給這些數字排成不同的形狀,可以請小朋友到了黑板面前來操作可能會更好一些。
第三個環節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哪些數字寶寶,小朋友說得很出乎我的意料,小朋友都能積極開動腦筋,說得也很好,門牌、車牌、公交汽車、電話、手表、鬧鐘等。但是老師的回應還不夠,沒有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認同。
最后一個環節讓幼兒欣賞數字畫并找一找這幅畫中有哪些數字,小朋友的操作速度不是很快,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這幅圖畫超出了小朋友現在的認知水平。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四
在大班額集體教學中,幼兒獲得的信息量大,智力碰撞的范圍也較多,有利于教師及時關注和捕捉到大部分孩子的興趣與需求,但在大班額集體教學環境下進行行之有效的互動有很大的難度。作為教師,在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怎樣引發幼兒與教師互動、自己怎樣與幼兒互動、怎樣互動更有效,是我們每個教師值得實踐探究的課題。《指南》中數學目標提出:4—5歲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教師在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自己周圍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所以我為幼兒創設了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
在具體教學中,玩一玩、說一說這個環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教師出示ppt教學卡片(部分被遮擋)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也是復習的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只要能猜出數字即可,切忌用的時間過長,以免占用后面幼兒具體操作的時間。
在讓幼兒動手做一做(給數字寶寶排排隊)這個環節教學中,教師先讓每幼兒說出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的排序,然后再動手操作。教師要會引導提問如:“剛才是小寶寶0當排頭,大家都知道是0123456789這樣排,現在換成大寶寶9當排頭,怎么給這些數字寶寶排隊?”讓幼兒們說出這樣排:9876543210。幼兒教師在課堂教學重的的問題引導相當重要。同時教師讓幼兒動手操作的卡片一定要充足,保證每個幼兒都要有一套(當然大班額教學需要教師提前抽時間要準備大量的教具)。
設置活動延伸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字,且處處留心皆學問!
在大班額集體教學中,幼兒獲得的信息量大,智力碰撞的范圍也較多,有利于教師及時關注和捕捉到大部分孩子的興趣與需求,但在大班額集體教學環境下進行行之有效的互動有很大的難度。作為教師,在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怎樣引發幼兒與教師互動、自己怎樣與幼兒互動、怎樣互動更有效,是我們每個教師值得實踐探究的課題。《指南》中數學目標提出:4—5歲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教師在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自己周圍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所以我為幼兒創設了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
在具體教學中,玩一玩、說一說這個環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教師出示ppt教學卡片(部分被遮擋)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也是復習的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只要能猜出數字即可,切忌用的時間過長,以免占用后面幼兒具體操作的時間。
在讓幼兒動手做一做(給數字寶寶排排隊)這個環節教學中,教師先讓每幼兒說出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的排序,然后再動手操作。教師要會引導提問如:“剛才是小寶寶0當排頭,大家都知道是0123456789這樣排,現在換成大寶寶9當排頭,怎么給這些數字寶寶排隊?”讓幼兒們說出這樣排:9876543210。幼兒教師在課堂教學重的的問題引導相當重要。同時教師讓幼兒動手操作的卡片一定要充足,保證每個幼兒都要有一套(當然大班額教學需要教師提前抽時間要準備大量的教具)。
設置活動延伸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字,且處處留心皆學問!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五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養成正確的睡覺姿勢,知道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利于身體健康。
2.在用三角折紙的基礎上,探索嘗試用正方形(對角折的方式)、長方形等圖形折被子,提高幼兒間的合作意識。
3.能在紙內添畫人物形象,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三角形紙被子步驟圖以及折好的被子范例,課件。
2.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若干、畫筆、剪刀。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重點: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知道正確的睡覺姿勢有利于身體健康。
難點:嘗試用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折出小被子,并在紙內添畫出人物形象。
四、活動流程:
(一)音樂導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睡覺姿勢,了解正確的睡覺姿勢有利于身體健康。
1.欣賞音樂“搖籃曲”你聽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覺?
師:這是一首搖籃曲,歌曲中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寶寶在媽媽的懷里睡的很甜、很香。
2.說說自己是怎么睡覺的?如果你聽到了這首音樂,你會怎么睡覺呢?引導孩子說出手、腿、身子的姿勢。
師:你們說躺著睡,手腿都放在身體的兩側,這樣會很快就入睡。
3.那我們一起看一看圖中的小朋友誰的睡覺姿勢是正確的?為什么?出示課件睡覺的娃娃。
教師小結:所以我們在睡覺時,最好右側身,腿稍微彎曲,不蒙頭睡覺,睡覺時把手放在胸口,不玩玩具、不說話、不吮手指。這樣的睡覺姿勢才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二)看步驟圖,用三角形紙,相互討論折出小被子,并添畫上人物形象。
師:誰來說說看我是怎么折的?
2.那我們一起來試試吧!(投放三角形紙若干、彩筆)然后再添畫上睡覺的娃娃。
3.由折出的`幼兒向同伴講解用三角形折小被子的方法,并將折畫好的被子粘貼在前面的展板上,比比誰用不同的紙折出的被子多。
師:小朋友通過自己努力用三角形的紙,根據圖示折畫出了被子,你們的小手真能干!
(三)增加難度,嘗試用正方形、長方形的紙折出小被子,并添畫上人物形象。
師:誰來大膽的說說你是怎么折出來的?這位小朋友將角和角對折,把正方形變成了兩個三角形,我們把這樣的折法叫對角折。現在再來試試吧!
2.那么,用長方形的紙能不能折畫出小被子,(投放小剪刀)我們再來試試。
師:長方形的紙是怎么折的,用到了什么工具?你是怎么剪的?
(四)展示、欣賞作品
教師總結,一起到前面來看看我們的作品,通過我們的相互合作與動腦,娃娃有了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紙折畫出小被子,看,娃娃睡的真香啊!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
五、活動延伸:
孩子們,來我們一起把這些被子裝飾的再美麗一些!
六、活動反思:
在設計中,通過課件,孩子們認識了正確的睡覺姿勢,層層遞進,出示范例,先讓孩子們用三角形紙折,再動腦、探索用正方形、長方形的紙折疊,在相互合作中折出小被子,用正方形的方法折疊時,了解了對角折,用長方形紙折疊時,孩子們用到了剪刀,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孩子對折紙更加感興趣,活動中的折紙富有了挑戰性和趣味性。
可憐的星寶寶教案反思篇六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教學反思這一課是三年級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的第一課,通過線上線下雙師教學的形式教授,在提前看課之后,我課前發了這一課的導學單,導學單上對本課重點知識進行了梳理,科學學生活動手冊指導學生如何填寫,如何記錄。補充了關于養蠶方面的相關閱讀知識,進行了簡單的題目練習這是新版科學三年級教材,教材的內容安排和老版本有很大的差別,這一單元的學習要建立在學生養蠶的基礎之上,學生在經歷了對蠶一生的觀察之后,才能更好的掌握本單元知識,但是由于疫情原因,讓這一課的學習耽誤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擔心現在孵化不了蠶卵,蠶卵的食物是否能夠找到,我到網上查閱資料,說蠶的孵化時間一般三月底到五月,溫度在20左右,濕度大點就孵出來了。蠶也是估計桑葉發芽了才出來。所以現在養蠶寶寶還是可以的。
因為這一課是本單元的鋪墊,本單元都是與蠶相關的知識,學生只有在自己親自養蠶的過程中,通過對蠶的觀察加上科學學習才能更好的掌握本單元知識,因此我布置了學生在家養蠶的實踐作業,并且提供養蠶相關的知識。三年級的孩子,對大自然和小動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養蠶能夠迎合學生的心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學生也會在養蠶、精心照顧蠶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