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一
今天聽了二年四班倪老師執教的一節語文課《媽媽的愛》,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生學習生字,掌握字音,了解字義,把課文讀通順。圍繞這個教學目標老師能依據課標,從孩子對媽媽的愛體驗出發,遵循“情境和朗讀”這一語文教學規律,設計了以人為本體驗真情的教學策略,設計了真唱激情---整體感知---隨文識字等教學流程。教師的引課通過真唱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渲染了課堂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進入學習的緊張狀態之中,符合低段學生特點。在這樣的氛圍里,教師用聲情并茂的,有感情的范讀課文,再一次烘托氣氛,更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課堂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就很想馬上深入到課文中去,所以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感受一下,媽媽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在我們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愛,我們在父母的愛護關心下一天天長大。接下來老師讓三名學生感情讀課文,用她們的讀熏陶學生,以讀悟情。學生讀的非常好,特別是吳睿,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安排了學生對朗讀同學的評價,這個過程合理,因為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別人讀的時候自己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再是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中來。
低段的識字方式很多,倪老師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使學生即學會了字音、了解字義、也掌握了在文中的意義,并且,在教學中對于重點字筆畫和字音的處理,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都落實的非常好。
1、在老師引入新課范讀課文之后,應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說說聽了課文之后,你們想說點什么嗎?這樣會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2、識字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再次整體讀課文—自由抒情,深深體會媽媽的愛是偉大的,達到升華頌情。
3、學生的回答不要局限個別學生,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4、個別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一點通,應該及時制止。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想法,不對之處,共同研究,共同進步。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二
《媽媽的歌》由以下歌樂曲組成。學唱歌曲:傳唱不衰的舒伯特的《搖籃曲》和新創編歌曲《搖籃曲》。聆聽歌曲:朝鮮電影《血海》插曲《只要媽媽露笑臉》;賀綠汀的《搖籃曲》以及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這幾首歌樂曲都以搖籃曲為主題,唱出了媽媽對孩子的愛。通過學唱本課,能夠讓孩子們懂得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無以倫比的。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本課的含義,進一步感受不同情緒的搖籃曲風格,除了讓他們能夠有感情地演唱必唱歌曲外,還讓他們學唱了《只要媽媽露笑臉》。為了增強他們記憶曲調的能力,還要求孩子們背唱舒伯特的《搖籃曲》的曲調。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學會了用輕柔的`聲音,表達搖籃曲的情緒,并能夠充滿感情地演唱歌曲。
另外,為了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引起家長對音樂課的重視,并了解自己孩子在音樂課上的表現,我以“簽名”的形式,讓孩子們把學會的歌曲唱給家長聽,聽后仔細地簽字,然后回收。通過這一活動,也讓我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程度,便于以后的教學。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三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從情感體驗開始,并貫徹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媽媽的心》是一首充滿童稚、樸實無華的贊美祖**親的歌。步入三年級的學生,在一定氛圍的感受下,表現欲望依然旺盛,樂于與他人合作溝通是三年級學生的一個鮮明特點。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特點設計并組織了這堂歌唱課。下面我根據一下幾點對我的這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在引入部分,我用一段閱兵式的片段做引子,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這樣的情緒培養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一直都不斷的提出來。同時,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把有效地聆聽、感知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加入律動。只有對歌曲有了整體認識,在后面的教學過程才能有效、積極地進行。
小學的欣賞教學要適合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我采用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結合《媽媽的心》這一主題,采用歌唱、身體動作等方式,使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去。
在歌曲教學《媽媽的'心》一課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演唱歌曲,我把歌曲分成了三個部分教學,并讓學生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先跟著鋼琴唱譜再加入歌詞演唱。在課后,教研員周老師在對我的課進行點評的過程中指出,歌曲教學中把歌曲分的太細了,而讓學生忽略了整體感知。我也感覺到,三年級音樂課的學唱歌曲篇幅本身就不是很大,太過細致的劃分反而破換了曲子的整體感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有唱到后面注意力就不夠把歌曲分成兩部分,第一、二、三、四樂句整體教學,后一部分再一起教學,這樣的效果可以更好。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四
太平鎮長山小學:銀海鳳《媽媽的愛》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選取了生活細節,細膩地刻畫了母愛的平凡而偉大。家長開放課我講的是這節課。反思這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現談幾點教后體會。一、關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課堂是大課堂,語文教學是大教學。
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原則;增長的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情感、體驗。所以,在備課、教學時,我們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更應該關注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教學完這節課之后,讓我深有體會。我和孩子們是哭著上完這節課的。孩子們晶瑩的淚花、真誠的表白都是真心流露。情感在課堂上升華,能有這樣的效果,源于備課時我更關注于學生的情感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所以備課時,每一個環節,我都注重情感的渲染,盡力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用真誠的話語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我所預定的效果。
由這節課,讓我不斷地問自己,語文課究竟要教給孩子們什么。我想不僅僅是知識,只學會知識的學生不會在情感上有受到多大教育。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做一只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用意并非諷刺人,而是提醒我們,不要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想方設法透過知識來體驗到情感和智慧。
二、關注大語文觀。大語文觀這個概念,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特別加以重視。教師應該站在高處看待語文教學,你的視野才能更廣闊,你的語文教學才能高瞻遠矚。引用竇桂梅老師的兩句話,作為語文教師要“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這樣的語文教學之下的學生,在知識、智慧、情感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這樣的語文教學下的學生將來才會有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地。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五
一個月的時間,我覺得我成長了很多,說明有計劃才能有進步。回顧這一個月在提高及格率上,我認為效果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兩點:
1、平時上課期間遇到基礎知識,多提問及格率以下的同學。每周一個單元的知識點,加兩套題,通過微信一對一講解。
我找了13個有希望及格的同學,每周五發一篇填空的基礎知識點,周六他們做完發給我,我檢查完,把答案發過去,讓他們對完答案,錯的拿紅筆改正,再把錯的背會,然后做題。做完題發微信一對一講解,或者周一回到學校利用課余時間來辦公室問,基礎加練習,成績提高的很快。
2、課余期間把上課要講的'個別習題提前給這些學生講,然后上課讓這些同學來講,提高自信心。
我會在上課前,提前叫差幾分及格的同學來辦公室,把個別她作業或小考錯的題提前給她講了,然后上課讓她來講,這樣既提高了她的自信,學習化學的熱情,又能使得,在我給她講題的時候,她能更認真的聽,能真正的學會。成績自然而然提高的很快。
辛苦著,累著,快樂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六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從情感體驗開始,并貫徹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媽媽的心》是一首充滿童稚、樸實無華的贊美祖**親的歌。步入三年級的學生,在一定氛圍的感受下,表現欲望依然旺盛,樂于與他人合作溝通是三年級學生的一個鮮明特點。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特點設計并組織了這堂歌唱課。
本課雖然是放到了三年級的教學中,但是這首歌曲的難度與知識點不亞于五年級的水平。本課的知識重點與難點有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附點八分音符與跨小節的連線等,但因為這首歌曲的寓意在于讓同學們學會關愛媽媽和熱愛祖國,所以放到了三年級的教學中。由于歌曲非常有難度,故在教學中學生只需要徹底理解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即可,其他的難點在教唱中融入并不當作知識點來講解。
講解知識時不能點到為止,要讓學生徹底的.掌握,這一點的反思是上一點的延伸。要讓學生做到理論來很好的指導實踐。比如:在講解四分休止符時,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但是在演唱時他們還是沒有把四分休止符的空拍唱出來,這時就需要我來慢慢地、細細地來范唱,讓學生們徹底了解四分休止符在音樂中的作用。
本課除學會歌曲的演唱以外還需要學生學會為歌曲配打擊樂器。本課的打擊樂器的伴奏節奏以在課本上給出,學生只需要照的做就行,但本課仍然有難度那就是打擊樂的伴奏是個雙聲部,這樣就加大了伴奏的難度。在分聲部練習伴奏后,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放開音樂直接給歌曲伴奏時就出現了問題。同學們頓時就失去了剛才伴奏的節奏感,有的同學試圖回憶剛才我教授的內容,有的同學干脆就在隨便的敲擊。出現這種問題我覺得就是平時的訓練太少了。在教學中要積極地運用這些教學手段,讓我的音樂課的課堂教學氣氛更濃,讓我的音樂教學更加地有意義,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更多的音樂知識與音樂的表現。
《媽媽的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七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中達到教學的最大效果呢?那就是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換句話說就是把學生在學習中容易誤解的,難以理解的`,不會操作的清清楚楚地教給他們,無論是傳授新知,還是培養能力,都應該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但要圍繞教學目標,更要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中完成教學任務是必須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絕對不是完成教學設計(教案),而是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和培養。
如果說我們在區教研活動中看的一堂公開課是一篇經過反復修改而成的美文,那么我們的日常課堂教學就應該是組成這篇文章的一句話、一個小節、一個段落。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來自于每一節課的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如同一滴滴泉水,滴滴清澈,每一滴都要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細水長流,持之以恒,這樣的課堂教學,相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所收益。
充分關注表達,提高學生言語能力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八
本次語文教研活動的主題——閱讀教學,我設計本預案的理念為:“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主體閱讀實踐中進行自讀、自疑、自悟。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本次公開課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a:本堂課,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在導入新課時,我以算式060問題質疑,引起學生興趣。抓住以下三個問題(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媽媽的付出這么多,卻只索取“0芬尼”,為什么?3、媽媽收到賬單后有什么表示?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進行學習。
b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兩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我第一次讓孩子們默讀這兩份帳單,讓學生比較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是什么(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為精彩,課后我問他是否參考輔導書,他說沒有。課堂的精彩來自于學生),第二次通過齊讀賬單并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無聲)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
本次公開課的最大不足之處:
a:進行兩次自主學習兩份賬單時我沒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感受出來。
b: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自己又對學生要求過高,總想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答案回答。
c: 板書060,最后總結大于“60”的不是數字“0” ,而是媽媽那無私奉獻的愛,最后把“愛”取代“0”,主題不分明,應該在算式后面加入媽媽無私的愛。
d:在進行課文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之情時,我讓學生齊讀、個別比賽讀,在比賽讀時沒有讓學生進行點評,沒能指導學生學生朗讀。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上,以及教學設計上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期待各位老師給我指出與指導。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九
這節課前面的部分孩子們表現得不好,我批評了幾個學生,而且有些生氣,我又重新的叫了一次上課,讓我們都重新開始。
我設計的時候先出示了媽媽的賬單,并請孩子們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馬上就看出了媽媽的賬單都是零芬尼,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馬上就能體會到媽媽對彼得的愛了,而且媽媽對彼得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哪怕是十年的辛勞啊!我接著讓孩子們對比彼得的賬單,你又發現了什么?細心的孩子們馬上說出了媽媽對彼得的愛這么無私。我又讓孩子們補充好媽媽的賬單,媽媽可能還為彼得做些什么呢?孩子們的反應也很熱烈。
非常高興的是:馬上茗佳就提出了疑問:媽媽為什么要寫這份賬單給彼得呢?多好的問題,是啊,為什么媽媽不親自跟彼得說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四段,媽媽的表現,再讀一讀,第七段,小彼得的表現,你發現賬單有什么作用?孩子立刻體會到了這份賬單包含著媽媽對彼得的教育?(這里還可以再深入:為什么媽媽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彼得?更是一種無聲的保護。)
接著徐杰又提出了:為什么文章用“媽媽的賬單”來做題目,而不用“兩分帳單”或者其他的來做題目?太好的問題了,呵呵,孩子們此時也能體會了,說來全部費功夫。
媽媽的笑臉美術教案篇十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因為該篇屬于自讀課文,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讀體會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并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賬單和小彼得的賬單這一內容上。我只是簡略地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媽媽的賬單,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并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本次課上,我著重課文中幾個關鍵詞語(賬單、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小心翼翼),先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它們,并運用它們來歸納大意,接著教會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它們,并運用它們來說句子,最后通過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在這些詞語中選擇自己能夠把握的,加以運用進行造段訓練,以此強化學生對這些詞語的掌握。下面我就課堂的幾個方面進行反思和總結:
本節課的課堂的氣氛比較沉悶,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選擇了家長開放日上這一節課,本來是創造機會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希望學生能夠在父母面前敞開胸懷,流露自己對父母的深刻感情。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在父母面前反而顯得拘謹,不敢大膽發言。就這一問題,我在緊接這節課后的家長交流會上,與在座的學生和家長進行了溝通,了解到的情況有兩方面,一是學生面對幾十位聽課的家長,尤其是想到在場的自己的父母,心中不可避免帶有緊張的情緒;二是學生在情感的流露中,確實帶有中國人典型的不擅表達情感的特點,覺得當著父母的面,說出感激之類的話語,很是不好意思。于是,雖然課上我努力地調節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等情緒,當我提出問題時,很多平常活躍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保持沉默,既不大膽參與小組討論,也不踴躍舉手回答問題。如果在預設中我能夠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心態,在問題的設置上稍作調整,或者轉變形式轉移學生對家長的過分關注,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教學目標是我們達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預定效果。我本來打算用三言兩語讓學生在默讀課文及抓住關鍵詞語之后,清楚課文講了什么故事,體會了的思想感情,隨即將重點轉移到詞語的訓練方面。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吃透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但是情感沒有投入,感情的流露僅限于表面。雖然后來的詞語訓練較為成功和有效,但沒能把握這篇課文,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更多的領悟,是我一個不小的遺憾。
本次課的重點圍繞我的課題研究內容展開,整節課是我所研究的“串詞成句”作文教學方法在常規課堂的使用展示。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之前的串詞訓練,我都為學生預留十分鐘時間,本次課的預設也不例外。而教學實際中,我觀察到不少學生在五分鐘里面已經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小作文,字數達到100個的學生有好幾個。于是我果斷地停止了這個環節,進入交流階段。在不少家長眼中,花費這么長時間在課堂進行練筆可能是時間的浪費,而我通過對學生一年來寫話能力的跟蹤調查之后,發現了學生詞語運用能力在不斷地提高,速度一天天加快,這個環節中學生的出色表現,卻讓我非常欣慰。
這是一節課極為常規的、真實的語文課,學生在沒有預習課文的情況下參與其中,課堂基本展示了我一學年來帶領學生進行的“串詞成句”訓練的模式,并且體現了這種訓練方法下學生寫話水平的提高。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在課堂調控和教學安排各方面還存在不少缺陷,但我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足跡,并且堅定了繼續努力的決心。我會通過更多地學習和歷練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課堂更精彩、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