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引導我們學習優秀的寫作范例,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客服專員崗位要求負責公司客戶服務工作,包括接聽電話、解答客戶咨詢、處理投訴等。
讀擺渡人有感篇一
許久沒有讀到一本讓我如此震撼,心情久久無法平復的書了。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我仿佛有種親身經歷般地感覺。它讓我激奮、恐懼,不免還有些心悸,但卻是個溫暖有愛的故事,它治愈心靈,引人深思。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5歲的小女孩—迪倫,她為了逃離當前一片狼藉的世界而選擇獨自一人踏上開往另一個城市的火車,去看望久未曾謀面的父親。然而,突發交通事故。周圍一片死寂,無人回應她的呼喊聲,恐懼、無助感越來越強,她別無選擇,只能忍受疼痛和恐懼,拼命爬出去,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隧道口竟是一片荒原,沒有期待的警車和救護車。就在此時,她看到了他—靈魂的引路人崔斯坦。他帶著迪倫,準確來說,是迪倫的靈魂,穿越漫無邊際的荒原,戰勝各種磨難,送她回到了“家”。沒有崔斯塔的地方迪倫一刻也不想留,重返險象環生的荒原尋找崔斯坦,并且順利帶他返回人間。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的答案是自己。書里說,荒原是內心鏡面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時而風景秀麗、時而烏云密布,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有蜿蜒的巖壁。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們的內心,我們永遠無法猜測自己所投射的荒原最隱秘的一層是什么。
同樣地,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顯露悲傷、無助、甚至絕望。遇到困境時,總想有個指路人引領自己,但往往事如愿違,唯一能將自己拖離泥濘的也只有自己,一輩子這么長,沒有誰能庇護誰。其實,擺渡人也正是自我投射,我們要學會做自己的擺渡者,不怯懦,敢于迎接挑戰。生活不饒人,未知與磨難滿滿皆是,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跨過重重障礙,越過荒原,去迎接自己的幸福。
讀擺渡人有感篇二
今天,我和爸爸在電影院看了一個電影,叫《擺渡人》。開場我一直在想擺渡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看了之后,我知道了,擺渡人的意思就是心理醫生,講了一個人叫陳末,開了一個酒吧,那里的副店長管春喜歡上了一個賣餅的老板娘,她叫——毛毛。于是就教他打游戲機。
終于,她學會了。管春有個對手,他經常輸給管春,于是想:在游戲里打不過他,但在現實中,他一定慘敗!他們遇見在了一個電影院,把管春打的滿地找牙。最后陳末和他的兄弟幫了他,最后把他們那幫人給打的屁滾尿流。過了幾天,陳末和幾個酒吧店的老板搞了一個小小的演唱會,就是為了幫一個人重返大咖。
然后過來了他的前女友,和一個暗戀他的一個女的進行了酒吧高爾夫。最后前女友輸,那個暗戀的那個女的贏了。他們倆就天天聯系。陳末在生活中找到了一個女的,他們擺渡了失戀的嘉玲,擺渡了離家出走的李宇春。最后成功保持了世界的和平。
讀擺渡人有感篇三
讀完《擺渡人》后,我感觸頗深,想想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個需要罷渡人的旅程呢?當我們剛剛出生,來到這個陌生的人世間時,父母就是我們的擺渡人,家就是我們永遠的安全屋。我們在懵懵懂懂的年紀,遇到過許多困惑和磨難,是父母引領著我們,給我們幫助和安全,讓我們勇敢的長大。
當我們自以為長大,自己可以面對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之所以你能再這個世界走下去,你其實遇到過許多其它擺渡人。老師就是你通向知識世界的擺渡人。他們用智慧為你在無知的沙漠里,給你打造你的安全屋,讓你一站站的,闖過困惑的黑暗,走向成功的光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苦難的惡魔時,朋友就是你的擺渡人,他們無私的幫助你,使你從擺脫困苦。
可是你也許更需要像崔斯坦一樣的擺渡人,他不但會盡職盡責的履行義務,還會根據不同的擺渡對象,而用不同的方法。尤其是,當你對他依賴付出真成時,他會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你,愛護你。成為你心靈上的擺渡人,你會永遠的把他放在心里,不管任何磨難都難以讓你忘記的心靈上的擺渡人,情感依托的擺渡人,可以與他一起闖過這繁雜人世的擺渡人。我們每個人都像迪倫,都不顧一切的尋找崔斯坦似的擺渡人。可是這條路又是何其艱難。
讀擺渡人有感篇四
“三年籌備,118稿修訂,70萬字劇本,十個月拍攝,二十多位明星集體搞事情。這一切,源自于王家衛導演跟我說的一句話,張嘉佳,你要拼。所以想創造一個嘉年華,就是玩命。要讓大家在漫天煙火中跨年,就是要讓眼淚和歡笑同時出發,山呼海嘯。現在,擺渡人終于來了。”
這是電影擺渡人正式發布前張嘉佳在自己的微博主頁寫的一段話,從2021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影業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啟動首部電影《擺渡人》到7月9日,電影宣布開機,再到2021年5月11日,擺渡人正式殺青,12月23日《擺渡人》正式上映。三年時間的沉淀,這部如山風般夾雜著磅礴氣勢的影片終于呼嘯而來,給觀眾講述了城市中由酒吧老板陳末和管春組成的“金牌擺渡人”團隊,將陷入“苦海”中的人們擺渡上岸,卻他們擺渡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無意間被別人擺渡的故事。影片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給觀眾帶來感動,帶來感同身受,更是帶來一碗愛情上的心靈雞湯。
梁朝偉飾演的酒吧老板陳末和金城武飾演的合伙人管春擁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特殊職位:“金牌擺渡人”,他們如同超級英雄解救人們于萬般痛苦之中,他們的職責是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幫助人們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因為他們也曾經經歷過相似的事情,他們也有過驚天動地的愛情,有過終生難忘的心上人,所以他們會感同身受,會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會去真心實意的擺渡他人。他們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卻從不對每位需要幫助的人說拒絕,只要你“預約擺渡”,刀山火海都會“使命必達”。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或許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愛而對方不自知,楊穎飾演的鄰居女孩小玉為了幫助自己暗戀已久的偶像馬力走出低谷,成為陳末擺渡路上的小徒弟,還預約了“擺渡人”的服務預約了擺渡人的服務,在幫助小玉的過程中,陳末和管春也逐漸發現了自己躲不過的問題。從歡天喜地的生活,到驚天動地的瘋狂,我愛的那個人,即時自己遍體鱗傷也要你過得快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每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談一場無關金錢無關物質的愛情,于是他們奮不顧身,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勇往無前。“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影片中的小玉就是這樣一個為愛癡狂的女子,“我不是備胎。我想了想,我是個擺渡人,他在岸這邊落水了,我就把他送到河岸那邊去,河岸那邊有別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擺渡人。”小玉的這句話道出了愛而不得的心酸,讓人不僅心疼這么美好的女子卻沒能得到愛的人的心。“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當小玉趁馬力睡著了,用影子跟他親吻的那一剎那,相信誰都會恨那個不懂感情、不懂女人、只會唱歌的馬力,但過了之后就會覺得,不是他冷血而是從始至終,他愛的并不是她而已。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人們總說要學會放下,可是道理誰都懂,真正放下的又有幾個呢。陳末擺渡了那么多人,到頭來,他卻發現自己依舊走不出對何木子的懷念。“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十年太長,什么都可能會變,可是一輩子又太短,一件事都可能做不完,陳末用一瞬間愛上一個人,卻用了一輩子來念念不忘她。陳末在酒吧里,連續三天連喝三杯“明天見”,認識了那個性感冷艷卻又目光清冷何木子,從此“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極一生來篆刻胸口的“朱砂痣”,不得不說,杜鵑這枚“朱砂痣”演繹的深入人心。
劇中最暖心的屬毛毛和管春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他們本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一對,但是毛毛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記憶,醒來后看見陌生的男子管春很是意外,此時的管春決定找回她的記憶,一心一意為了她改變所有,也因此毛毛與管春再次走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擺渡人》用周星馳的方式講述王家衛的故事,讓你笑過之后深受感動,流著淚大笑莫過于此。人生是條河,每一個人都會落入水中,包括影片中的“金牌擺渡人”,這時就需要我們人生中出現擺渡人將我們救起送到對岸。我們的心里都有一塊冰,一顆朱砂痣。冰是緣分,朱砂痣是執念。擺渡人教我們在無法得到的時候,要學會放下。希望每一位“落入河中“的你都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渡你到對岸,放下過去。
讀擺渡人有感篇五
我說我是個理性人,因為學經濟學學成了腦殘。開口閉口都是這句話,然后在生活中點滴滲透。結果卻發現在工作中得到的成就,在生活中卻失去了許多。我總是說,人活著是為了開心。賺的少與多,終究要回歸到生活。如果生活不開心,那工作也將失去很多意義。那么,理性工作和理性生活就變成了矛盾的事情。
我懂音樂,所以我不懂女人。因為我熬夜成癮,卻換不來你一句晚安。我夜里情感豐富,所以我看起來像個身邊不缺女孩的男生,即便我長的丑,即便也許因為我自認為有內涵。我喜歡說冷暖自知,是因為太多人不懂我。而我不是太難懂,而是朋友把我想的太復雜。
我喜歡看電影,然后喜歡自己一個人看電影。或是因為我認為按部就班是工作需要做的事情。結果我就以工作的習慣為借口,說著我不知道哪一個當下會有怎樣的心情為理由,做著一些由著性子來的故事。或是因為我想靜靜欣賞每一個被評價的作品,不想被同行者所打擾,甚至被分享一些莫名的心情。這會讓我的情緒更加純粹。
擺渡人,不到8分的影評,強大的明星陣容,不乏跨界歌手。那些被描述出的心聲和貫穿全戲的雞湯,不知道會被不愛的噴子說成啥樣。我發現我在生活中也充當這一角色,因為我習慣感同身受,然后我也有大碗雞湯。擺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但彼岸煙波流轉,可有人尋我?對岸繁華三千,可有人渡我?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我們終會上岸,陽光萬里,到哪里都是鮮花開放。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擺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上岸的人各奔東西,完結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系。
有人說,十年太長,什么都有可能會變。一輩子卻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從開始到現在到未來,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應該被留下。所以我說我不會做太長遠的規劃,我會先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把一個禮拜或者一個月的事情做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也不能不做計劃,因為這樣的生活會變得盲目,然后沒有計劃的活在當下,最終會變得迷茫。
也許是缺一個歸宿,也許是少一個方向,也許是冬日里的陽光不知道會溫暖多久。我期待一個合適的緣分,可以是愛情或親情。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合適和理解。除此之外,就是虛榮和需求更多一點了。緣為冰,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才發現緣沒了。然而真正適合你的不是一個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溫暖的熱茶。人生呢,就是不斷的送死,不斷的重生的游戲,你得不到的是因為不屬于你,放不下,是因為你不甘心,失去所愛雖然傷心,但失去不愛你的人,又有什么可惜,你還可以愛上別人的。
無論我做過什么,遇到什么,迷路了,悲傷了,困惑了,痛苦了,其實一切問題都不必糾纏在答案上。我們喜歡計算,又算不清楚,那就不要算了,而有條路一定是對的,那就是努力變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做自己,然后面對整片海洋的時候,你就可以創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
讀擺渡人有感篇六
金黃色的陽光穿透層層厚重的烏云,蕩漾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湖面上,一葉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頂著箬笠,手中一支船槳在湖面投下細細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洶涌波濤。
這便是《擺渡人》一書的封面,初次見到,只覺得這本書將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等到把書讀完,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主人公迪倫決意返回荒原尋找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獨自經過的那個湖面嗎,那個幾近吞噬掉她的靈魂的湖面。而令人詫異的是,湖底深不可測般的湖面、藏身于烏黑湖水深處的惡魔、以及頭頂揮之不去的夢魘般的烏云,他們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在主人公迪倫的思想中存在著因童年各種不幸而造成的陰霾。她的思想控制著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著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話,更增添了這個故事的耐人尋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這句話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開啟了這趟《擺渡人》之旅。
單親家庭里無話可說的母親,陌生而充滿敵意的校園,唯一好友的離開,這一切讓迪倫15歲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變,便決定坐上火車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車脫軌,迪倫更不幸地成為了火車上唯一的遇難者。
在知道自己已經不幸遇難后,迪倫并沒有萬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堅強地跟著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歷經種種艱險一路跋涉。崔斯坦,這個由迪倫腦海中對愛人的朦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點冷漠有點淡定的年輕男孩,他的使命,是負責護送世間所有靈魂安全到達他們的結界點,讓他們在不幸離開人世后還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
一如文章開頭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迪倫內心長期缺乏愛意滋潤而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蕪感、無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嶇的山路和各種可怕的沼澤,還有破爛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時而出現的如同潑倒了的墨汁的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這些皆由迪倫的思想控制著。縱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認,縱然這些因素讓她的靈魂之旅變得更加坎坷,她也沒有辦法改變。因為這些都是她內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內心如何,都會一一投射出來,成為她的路,成為她路上的所有。有時候在想,如果迪倫的生活是幸福快樂的,那這趟擺渡之旅也定能陽光明媚些、鮮花燦爛些了。
在故事接下來的旅途里,他們之間的感情隨著共同經歷越來越多的艱難險阻而發展得百轉千回。他們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識,漸漸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愛,這是著著實實打破了擺渡人和靈魂之間的界限。但他們決定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以后太多的事情,畢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許就像郭靜的《心墻》里面說的:不去計劃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險。
我很佩服他們兩個這種敢于冒險的思想,他們勇敢沖破界限的束縛,努力地為對方著想,努力保護著對方、珍惜著對方。這種思想,讓他們及時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不會在以后的日子為當初的墨守成規懊悔。
所以也是因為有著這種思想,到故事發展到后面的時候,迪倫的靈魂被成功護送到結界點后,一對戀人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分隔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時候,迪倫也沒有安安分分守著那本來鐵板釘釘的規矩——靈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過結界,返回原來的原來的地方,而是拼盡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靈魂擺渡人。本以為擺渡成功后他們會從此生死兩茫茫,但迪倫那顆不肯向現實屈服的心卻讓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個處處皆是嗜血惡魔的萬劫不復之地,那個稍有差池便是魂飛魄散、灰飛煙滅的荒蕪之地。
心之所向,便無所披靡。不管不顧,只為奔赴心中的那個念頭——她不能就此放棄這段戀情,不能就此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得來的收獲,在自己原來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東西,怎能輕易讓它得而復失。所有的規則在迪倫腦海里都留不下一絲痕跡,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盡全力帶他返回人世,她想讓他擺脫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擺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20xx年里還沒來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她不怕。她覺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為之拼盡全力。試問我們當中的人,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樣拼盡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艱險重重自是不必多說,看到他們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覺得過程中經歷的任何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車殘骸處崔斯坦找到迪倫說的那句“原來你在這里”,真真催人淚下。平平淡淡的語氣,是歷經無數大劫大難后塵埃落定的平靜心緒。還好是等到了一個圓圓滿滿的結局,也不枉我這一路下來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部描寫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過描寫主人公迪倫以及她在荒原中經歷的一切而娓娓道來,而迪倫后來通過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兩個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愛情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是一份給讀者的驚喜,同時也是更深刻地告訴我們思想的力量有多強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決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導你應該從哪個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學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個目標去努力,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到最后的時候,你想要的東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創造。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讀擺渡人有感篇七
小說寫得是一個擺渡人引導一個已故的靈魂往生超度
但結局卻是靈魂帶著擺渡人回到了現實重生
故事很簡單,但里面飽含的復雜情感卻讓人心里難以平靜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負責引領她的靈魂穿越荒原,
可相處期間卻互生情愫,讓他這個擺渡人在千萬次的引導后終于有了不同的感覺,
不再機械重復,不再冷漠無情
從這點來講,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吧
故事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是迪倫,這個原本在荒原里脆弱而茫然的靈魂,
在愛上崔斯坦之后,寧愿放棄超度的機會,毅然決然地重返那個危險恐怖的荒原,
只為和愛的人在一起,哪怕死,不獨活
這種孤注一擲的勇敢,讓這顆原本普通的靈魂真的有種說不出的美好
故事的大部分都是崔斯坦跟迪倫強調我只能保護你穿過荒原
后面的路不管是什么樣你得自己走
讀這一大段的時候,心里真的很難受
就像你知道你擁有的美好總會在某一時間點終止
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坦然地去接受這個結果
擁有過再失去總比沒有擁有過殘忍
以前看過一段話
生命中所出現的每個人,都有他出現的原因
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
其實,這些人的出現,不正是我們遇見自己的擺渡人的過程
父母,老師,同學,朋友,戀人...
他們直接教會我們一些事又或間接讓我們懂得一些事,
陪伴我們走過一段又一段的時光
最后,有的留在生命里直到生命的終點,有的則在某一時刻轉身離去
真的很感恩每一段相遇,不論結局是否美好
畢竟每一段經歷都是你在這破落浮生中不可復制的一抹回憶
有了這些才讓我們的生命更加飽滿而真實
崔斯坦和迪倫在沒有相遇時,都只是這茫茫世界中的一個小小的存在
而在命運交叉的那一刻,激撞出的感情火花卻點亮了彼此的宇宙
從此他不再是那個冷漠沒有溫度的擺渡人
她也不再是那個怯懦遲疑的小女孩
本來殘缺單調的世界因為彼此變得完滿美好
看吧遇見對的人就是會有這么美好的化學反應
但愿你我都能找到彼此正確的那個擺渡人
讓我們在這復雜的世界溫暖相依
p.s.致迪倫:
每個人都會死
為了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人生就要不斷前進
眼前一切的不好都會過去
勇敢面對
做一個敢愛敢恨
內心善良且溫柔的人
讀擺渡人有感篇八
寒冬深居,閑來沒事,偶得一本《擺渡人》,陪我一個寒冬,安靜而充盈,美好且震撼。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正如簡介所說,這本書整體看完后,第一感覺就是通俗易懂,很有哲理性或者引人深思的話并不多。但是其中的一些情節設定,人物刻畫或環境描寫等等,這些又都讓你覺得是環環相扣的,感覺再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又不行。或許,這正是作者寫書的意圖之一吧,希望每個看這本書的人都能輕易讀懂。第二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不過,這本書的寫法很奇特,并沒有傳統式地敘述一個愛情故事,而是以一種“擺渡人”的奇幻背景寫作出來。
15歲的迪倫,在一團糟的氛圍中,滿懷期待的去見素未謀面的爸爸,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死了,靈魂的引導人崔斯坦帶著迪倫,應該說,是迪倫的靈魂,行走在荒原,最終又返回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僅僅有迪倫和崔斯坦,這一段長達十幾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們兩人相伴。書里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書本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還隱藏著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會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心緒到現在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里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特別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終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后,“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松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在愛情這場博弈中,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恐懼,對黑暗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女主角一開始恐懼于黑暗的隧道,恐懼于自己身處在荒涼陌生的地方,恐懼于沿途的那些魔鬼。崔斯特也是,恐懼于沿途出現的危險,恐懼于死亡,不管是自己還是迪倫。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強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臨都意味著死神惡魔的呼喚,迪倫說,她不再害怕看到惡魔了,那是因為,心里有了堅定的愛,就有了無畏一切的膽量。終于再次見到崔斯坦,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15歲的迪倫再沒有了是不是帶小熊的猶豫不決,再沒有了面對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環境而在心底產生的怨懟,她有的只有對愛的向往和堅守!果然,愛帶來了奇跡!“她看著他出現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癡如醉。”緊張的我怎么都不肯放下手里的書,一直在讀到這句話時,才放心的合上書,抬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綠樹,深深的吸入一口滿含桂花香的空氣,來平復一下自己緊張的思緒,終于一起回到這個世界里,心才可以放下,為迪倫和崔斯坦而放下。
上帝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每個行走在荒原中的人們,都將天堂視為自己靈魂的終點站,他們拼盡全力地向著自己的理想與幸福奔跑,卻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風景。對迪倫和無數孤苦無依的靈魂而言,荒原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內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風大作,陰雨密布;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暖陽,靜謐湖水。你用什么樣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回報給你加倍的體驗。
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時時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多不堪一擊。當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我對生命悲觀,相反的,某種程度上來說,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靈魂超脫。
書中的崔斯坦是沒有自我的,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身份,他完全是由身邊的人界定,不知道自己原本的面貌,這是悲哀的。他的存在是因為別人的需要。迪倫得知后,慶幸并欣慰于自己還是自己。所以,生活在現實的我們,也要記得:無論什么時候不要失去自我,我們的存在不能僅僅是為了別人的需要。另外,寫完這篇感想后,才在網上看到說這本書并不像其宣傳的那么好,但是不管怎么說,存在即是合理,有的時候好書的界定因人而異,如果某個正打算放棄愛情或是為情所困的人,看完這本書后能夠為愛而勇敢,或是不僅僅為愛而生,那本這本書又豈會不是好書。表面的東西是明白無誤的謊言,下面卻是神秘莫測的真理。望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