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常常能夠體現作者的獨特觀點和思考,引起讀者的思考和討論。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優秀作文的范例,從中學習借鑒。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一
今天一大早,爸爸帶著我和妹妹去江西省鷹潭市北邊的龍虎山游玩。
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龍虎山。龍虎山的風景可美了,樹木郁郁蔥蔥,山峰此起彼伏。
找到入住的酒店后,我們便上了大巴車。車子發動之后,一位漂亮的導游邊走邊熱情地講解:“大家都知道龍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什么叫龍虎山呢?原來這里有兩座山的外形看上去像一條龐大的龍和一只兇猛的虎,后來人們就叫這里‘龍虎山’。這兒有象鼻山、天師府、升棺表演……晚上我們還可以看《尋夢龍虎山》的表演。”
晚飯后,我們又去看“尋夢龍虎山”的表演了。通過了檢票口,在幾位“神仙”的指引下,我們坐上了1號船,這時候表演開始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龍虎大戰的場景。雖然,我看不懂故事的內容,但是這炫麗的燈光真的是讓人陶醉。
這次旅游雖然時間很短,但是讓我非常難忘。
文檔為doc格式。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二
早上,我那高興勁就甭提了,因為我就要和外婆、媽媽去龍虎山游玩了。一路上汽車在飛馳,只見路兩旁的一些樹拼命向后跑。大約九點半,我們就到了仙水巖。
進了山門,坐上船,順著瀘溪河漂流,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河水清清的,可以看見河底下的鵝卵石,船漿劃過的地方會有小小的漩渦,風兒吹過,河面上便長出皺紋來。兩岸的山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蓮花,有的像老公公,有的像尼姑帽,還有的像猿人,真是千姿百態美極了!有的巖壁上還有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懸棺,那些棺木真不知道是怎么放上去的。
后來,我們又坐竹筏到了“正一觀”,看了鐘樓和鼓樓,媽媽敲了敲那口大鐘,大鐘發出響亮的“當當”聲。出了正一觀,我們又坐竹筏到河中央觀看了懸棺表演:有兩個人從山頂上順著繩子下到半山腰的山洞里,另一個把棺木升高,洞里的人就出來站在棺木上做了一些雜技表演,那驚險的場面讓人心都提到嗓子眼兒啦。最后我們去看了看仙女巖。
天色不早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龍虎山。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三
暑假里,爸爸帶我和我的好朋友去江西“龍虎山”游玩了三日。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景區,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第八大自然遺產。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龍虎山的古棧道。棧道長約三公里,寬約一米,距離地面有二百多米。如果不小心掉下去的話,肯定會粉身碎骨。我們沿途看了很多風景,如,象鼻山等等。下午,我們游玩了天師府和太上清宮,里面的人物造型神態各異,非常有趣。
第三天,我們來到了“龜峰”,龜峰也是5a級風景名勝區。進了龜峰,我們首先看到“老人峰”,“老人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各不相同。從山腳下看,像張天師,是一位老者;從半山腰上看,像威武的戰士,威風凜凜。有一座山,特別像老鷹戲小雞,有趣極了。登山途中,我們還走馬觀花的看了很多景色,有西游記的取景處等。也玩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我和幾個小伙伴去撞了一頂大鐘,聲音好洪亮哦!下山很快就到了龜背巖,龜背巖非常險,就像龜背一樣,中間鼓,兩邊滑,一不留神就會掉下去。
這次龍虎山三日游,讓我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丹霞地貌等一些知識,真是快樂而又有趣啊!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四
龍虎山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道教的發源地,風景十分秀麗,我和爸爸也就在上個星期六來到江西游覽這美麗的龍虎山。
那天早晨,我們早早的在賓館里起了床,前往龍虎山游玩。一來到龍虎山,我們便看到了一座道教博物館和地質博物館。里面展出的`是一些關于道教的資料和一些地形圖、各類巖石等。在往里走,便到了觀光車站,我們就是從這里乘觀光游覽車,來到象鼻山的。登上象鼻山,就會看到一條垂掛下來的石柱,與山相連,就像一條大象的鼻子,非常神奇。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靠近瀘溪河的竹筏碼頭,乘著竹筏渡過瀘溪河。瀘溪河發源于福建省光澤縣北部的武夷山區,全長80公里,也叫上清河,流程15公里,非常得長。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峰巖壁立,山圍著水,水映著山,風景非常美麗。雖然當時天氣悶熱,但瀘溪河上的涼風,猶如秋風送爽,甩去了夏日的悶熱。
后來,我們又觀看了升棺表演,表演者不但將木棺放入高高的山洞中,而且還在高空中做了幾個高難度動作,令觀眾們驚嘆不已。
下午,我們又參觀了道教的發源地——天師府。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是古代天師的起居之所。規模非常宏大,雄偉壯觀,建筑十分華麗。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五
初知龍虎山,緣于文學名著,在《水滸》開篇第一回有對龍虎山的自然景觀的繪聲繪色的描述:“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狼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想像中的龍虎山應與“藏龍臥虎”,“虎踞龍盤”這類霸氣十足的詞語相吻合,這次去了龍虎山才知道那里的丹山碧水、茂林修竹無不體現一個秀麗和柔美。龍虎山位于江西鷹潭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這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巖、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峰、巖都由紅色砂礫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在地質學上稱為“丹霞地貌”。
一絕: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龍虎山原名云錦山,是象山(應天山)的一支脈。傳說云錦山有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的形狀象盤龍,又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而上清溪水從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九十九峰二十四巖,盡取水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山中,煉丹修道。山神知覺后,龍虎現身,取代云錦。從此以后,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
我們看的第一站是大上清宮。一位道師引導我們通過九宮圖進入大門,上清宮明堂中央地下鑲刻一個偌大的陰陽八卦圖,制造一種神秘的道教氛圍。大上清宮,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是張天師做法辦公的地方。大上清宮的前身是天師草堂,后改為上清觀,宋朝徽宗升上清觀為大上清宮。大上清宮有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欞星門)、鐘鼓樓、伏魔殿等許多建筑。其中重點就是伏魔殿,伏魔殿就是水滸傳“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中洪太尉誤走三十六顆天罡星,七十二顆地煞星的鎮妖井所在。其后我們又看了天師府,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因張道陵在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見龍虎而名。為道教最早的發祥地,為天師道祖庭,并尊為第三十二福地。現在的天師府重檐丹楹,古樟蔽日,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天師府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歷史遺存。府第門前一對白玉麒麟,威儀尊貴,董其昌撰寫抱柱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筆力蒼勁雄渾。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嗣漢天師府”、清康熙所書“碧城”和清乾隆所賜“教演宗傳”匾額,元代趙孟手書的“仁靖真人張留孫碑”,以及萬法宗壇(讀后感,轉載請保留。)院中九龍三腳香鼎爐、千年羅漢松等,都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在繡有金黃色龍、虎的大紅帳幔下,天師坐像身披鶴氅,兩眼圓睜,濃眉、高額、束發,黑須美髯,左手拿著寶劍,右手微抬,像是要斬妖除怪,顯得生動而有個性。大自然的億載造化,成就了龍虎山獨特的風光,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賦予了龍虎山很多的靈秀與內涵。
二絕:乘上清竹伐覽瀘溪之勝。
有識之士說,沒有道教就沒有龍虎山,沒有瀘溪河同樣沒有龍虎山。因此,不游瀘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這種地質很容易風化,山體大都圓滑沒有什么棱角,所以山并不高也不陡峭猙獰。沒有險山惡水,沒有深澗老林,肯定也不會藏龍臥虎。我們乘上清竹伐,溯江而上,粉紅色的丹霞山地貌,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像從瀘溪河里長出的生靈:僧尼、蓮花、仙桃、勺石、錦云、道堂、鼓石、試劍、玉梳、羞女,歡迎我們款款而來。滿目是“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云山紫翠堆”的美景,連綿數里的近百個奇峰怪石中,有的似猿猴靜立不動,有的如文豪向天思考,有的像蓮花含苞待放,有的如眷侶脈脈含情……種種奇特的姿態,令人目不暇接,妙不可言。
在碧綠的瀘溪河上漂流著的除游人坐的木船和竹伐外,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只有四根竹子做成的竹筏,像魚兒般穿梭往來,上面安一兩個竹簍,竹簍里裝著燒得熱騰騰的農家雞蛋、栗子粽等,凡游船經過便熱情地上來叫賣,這就是當地人戲稱的“水上超市”。竹筏上的主人熱情而執著的招呼使我們無法抗拒,栗子粽的清香也讓我們久久難忘。丹山,碧水,竹筏,女人,算是盧溪河的代表作吧。我不禁感嘆瀘溪河像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楊家女”!
三絕:訪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
陡峭如切的石壁上的千古懸棺是罕見的一大奇觀,亦是龍虎山三絕之一。懸棺也叫崖墓葬,是我國多種墓葬中最古老也最特別的一種。坐在竹排上順壁仰望,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石洞,里面安放著或一或二的棺木,有的洞口還有泥筑的平臺。據說龍虎山的懸棺大多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遺跡,這里也是中國崖墓葬的發源地。那個時候由于戰爭頻繁,民不聊生,所以選擇了高不可攀的懸崖絕壁作為死后的安身之所,以示后人的“趨吉”和“盡孝”之意。懸棺是怎樣放上去的,這個巨大的問號總是懸在我的心頭?從竹排上看那些懸崖臨水、也就是安放棺木的一面,傾斜度大都接近或者超過90度,上下并沒有可以攀緣的跡象,別說把棺材扛上去,就是想空手爬上去也不太可能。懸棺究竟是怎樣放上去的?眼見為實!
為解讀302017年之古的崖墓葬之謎,看水巖崖墓彷古吊裝成為龍虎山一大奇觀。我們聚集在一個飛云閣前平臺上,在鑼鼓聲聲中心提到了嗓子眼,一號洞穴下一條船上載著一口碩大的棺木。飛云閣前安放著一臺木制的滑輪絞車,繩子一端連著絞車,一端穿過空中滑輪緊緊綁住船上的棺木。滑輪的上端,又有一根粗大的繩子被拉上頂峰,山頂上早已站了幾個人,并把繩子固定在鐵樁上。忽然一陳爆竹響起,只見一根粗大的繩索又沿著崖壁放到了瀘溪河上,一位穿黃馬甲的年青人,身上用繩子保險,從懸崖下來。他拉著繩子,一步一步往下走,到了懸崖之下,他突然懸空,表演絕技,當他與一號洞穴平行時,經過十幾次蕩秋千似的搖晃,借著慣性蕩進洞穴。接著第二位,拉住了一根牽引繩子也進了洞穴。這時又聽到一陳爆竹響起,棺木啟動了,絞車在轉,滑輪在轉,棺木被升到一號洞平行的位置。這時兩位黃馬甲青年,把繩子向里面一拉,棺木進入洞穴,安葬成功。這種吊裝法是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與江西省考古隊研究成功的。
山因水活,水因山媚。龍虎山之美,美在自然,妙在原始,大自然賦予了龍虎山優美的生態環境,生物化的多樣性在龍虎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龍虎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樂園”。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六
下了車,去了龍虎山博物館。在櫥窗的石板上,我看到了一系列早已消失的古代鳥類、活潑的蜥蜴和三葉蟲的腳印。甚至,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木乃伊,骨架上還有幾縷頭發,讓我們都綠了。
一踏上蜿蜒上升的棧道,就覺得神清氣爽,藍天白云更近了。此時已是三月,排崖峰上草木茂盛,花苞叢生,映山紅如火。在懸崖的一邊,千年谷騰放射出一點點新綠,結著紫色的花蕾;而山谷幽深,鳥語婉轉。懸泉的滴水下,我們笑著跑。過了神仙之后,終點是象鼻巖,是一個用魔法雕刻而成的宏偉人物,是滄桑賦予的美麗秀。一個朋友開玩笑說,滑下大象的鼻子就好了。
另一個說:“如果不怕割破褲子,就去滑冰。”然后大家都笑桃花州,河邊有竹筏。竹筏上三三兩兩的有很多鸕鶿,眼神犀利,嘴巴犀利,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讓人敬而遠之。然后是鸕鶿捕魚的表演。漁民們把稻草做的圍裙綁在腰上,用竹筏排成一行。之后,他們圍成一圈,對著竹筏又喊又搖。鸕鶿精力充沛,一頭扎進水里。然后是吊棺表演。山頂上有人拉著繩子,把它甩了下來。棺材從河里被吊起來,拖進了崖洞。鞭炮一響,表演就結束了。我們也愉快地劃船過河,來到仙女巖,登上了觀景臺。但當你看到墻與墻之間的縫隙時,顧楠的圓棺成排躺著,陶器古物散落一地,讓人想到探索古代。下了棧道,臺階陡,怕摔。但是當我看到顏龍老師比我們更害怕的時候,我忘記了恐懼,笑了。回家很難。為了趕公交車,我們已經走了十里,人都要虛脫了,隊伍被拉長了一兩里;然而,當我們到達車站時,人群蜂擁而至,公共汽車來了。人還沒下車就要有人沖上去,后面的人只能擔心尷尬。
老師很著急,只好用手機包車。兩位老師分擔一半費用。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我們只好住在校園里。我的腳累得動不了,但心里還是很開心。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七
上一站我們到了那條瀘溪河上漂竹筏,而這一站我們來到了神秘莫測一年、四季都沒有蚊蟲的無蚊村。
我們坐著游覽車來到了無蚊村,這是我們無意中聽到了一位導游解答為什么無蚊村為什么沒有蚊蟲的秘密,這個答案有很多種,他是這樣說的,一是:無蚊村里種了很多很多的香樟,經過長時間的生長,香樟發出的香味已經足以把蚊蟲驅趕出去了。二是:因為管理員不讓人在這里做房子,蟲子會不會因為這里人數稀少而跑到別的地方去咬人呢?三是:這里有一個傳說,第三十代天師孝母的時候是夏季,因為夏季蚊子很多,張母渾身都癢,所以天師就使用煙驅趕蚊蟲的辦法讓蚊蟲都跑了。無蚊村沒有蚊蟲的解答有很多種,誰也猜不中是哪種。我們走了進去,還真沒有蚊子。
吃午餐的時間到了,我們走進了無蚊村吃午餐,因為不是很餓,所以我就吃了兩塊蛋糕,剩下的時間都用在了玩水和拍照身上,后來我們又買了一個小玩具,這個玩具可以模仿小鳥的叫聲,當然了,也可以模仿其他動物的聲音,只要外表相同就行了。
就這樣無蚊村就被我們給游覽完了。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八
今天,在我們作文班里要來一次“決斗”。前兩排為龍隊,隊長是我。后兩排是虎隊,隊長是小張。決斗的項目是詞語沖關pk。
第一關,含有數字的四字詞語。一看題目我們的斗志立馬燃燒起來了。我們一個、兩個……到了還剩兩分鐘時我們絞盡腦汁的還在想著,沒想到“敵方”卻出動了“間諜”來偷襲我們的答案,我們也用了我們的“機關炮”把他們打了回去。到結束時,我們龍隊的得分是39分,虎隊才29分。
第二關,題目是含有動物的四字詞語。我們的小宇宙瞬間又燒了起來。隊員們你想你的,我想我的,當老師宣布還有兩分鐘時,我才知道什么叫與時間賽跑。這關結果是我們龍隊41分,虎隊32分。我和隊員們個個喜笑顏開。
最后一關,“決斗”的項目是aabb式的詞語誰最多。我認為這關輸了也無所謂,可是,隊員們可不這認為。爭分奪秒和虎隊一決高下,小王怕答案被盜,妙招有了,寫在手背上,“敵方”聽不到了。我們龍隊得48分,虎隊46分。
“決斗”以我們龍隊獲勝而告終。沒想到我龍隊英勇無敵,關關無敵。哈哈,哈哈——。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九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因為山有左右兩峰對峙,左峰昂立如虎,右峰蜿蜒似龍,龍盤虎踞,氣勢非常雄偉,因此得名“龍虎山”。
我們一家人先坐車抵達了游客中心,買了票,坐上了小火車形狀的觀光車。媽媽說“我們到象鼻山去玩吧!”,我說“好的。”我們坐車來到了象鼻山,那座巨象放佛在用那長長的鼻子吸取天地間的精華。
然后我們來到了許家無蚊村。在這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山中小村里,一年四季簡直沒有一只蚊子,我很好奇:當地人是采用什么方法驅蚊的呢?,導游告訴我:“無蚊村的村民有一個傳說:第30代天師張繼先陪伴母親在龍虎山游玩,夜間投宿許家村,正值炎熱的盛夏,蚊蟲甚多,張母被叮咬得難受,張天師利用法術將蚊子驅逐,從此許家村再無蚊子。”
接下來,我們到了龍虎竹筏碼頭。一絲微風吹來,涼快極了。我買了一把竹水槍,那水噴在身上還怪涼爽的。這時竹筏到了,我登上了竹筏,穿好了橙色的救生衣。看見眼前的大山逐漸退去,我愜意極了。不知不覺就到達了終點——仙水巖游覽區。正好趕上了升棺表演。一個身強力壯的叔叔拴著繩子,漸漸從山頂走下來。
我們又吃了些晚飯,買了些特產。一天的行程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龍虎山……。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
歡迎來到江西的國家風景名勝區——龍虎山。龍虎山,中國道教第一山,它原名云錦山,是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就在這兒煉“九天神丹”。
龍虎山的風景,可以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不勝收。群峰綿延數十里,有象鼻山、仙女巖……而且,江西有一句話,到了這兒不游瀘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瀘溪清澈見底,一年四季都是碧青的。在這兒,您還可以坐著竹排觀看兩岸風光,還會感受到“丹峰環碧水,密林藏怪石,蒼山掛飛瀑,候鳥映湖光”的奇異美景。另外,在龍虎山登高,會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可以看到九十九峰龍騰虎躍之雄俊,其樂無窮。
為什么叫龍虎山呢?傳說龍虎山道教創始人張天師在此修煉“九天神丹”,太上老君贈他九龍一虎助他煉丹。一天九龍想逃出去玩,被老虎發現了,便打了起來。張天師用自己的能力卻阻止不了它們的打斗,幸好太上老君趕來助他一臂之力,把他們點化成山,便有了“龍虎山”這個名字。
龍虎山仙水巖美在十景,稱“十不得”。一、夫妻峰,老婆背老公走不得。二、水中蓮,蓮花戴不得。三、仙桃石,仙桃吃不得。四、丹勺巖,丹勺用不得。五、云錦山,云錦披不得。六、道堂巖,道堂坐不得。七、鐘鼓石,石鼓敲不得。八、試劍石,劍石試不得。九、玉梳石,玉梳梳不得。十、華夏唯一的仙女巖:仙女配不得。怎么樣,是不是心動了?呆會兒你們就見識到了。
好了,朋友們,終點站快到了,請把不必要的衣服放在車上,重要物品隨身攜帶,帶好小孩,不要一人獨自亂跑,跟牢隊伍,我會于下午五時在出口等你們的。祝你們旅途愉快,開開心心!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一
聽媽媽說,星期天要帶我去江西的龍虎山游玩,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我迫不及待地上網查閱了有關龍虎山的資料、圖片。看到那里青山綠水的,好美啊!我高興得一晚上睡不著覺,一直想著竹筏,小船......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第二天,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床,快快洗漱完畢,就到指定地點上了旅游大巴找了一個較中間的位置。我一路欣賞著兩邊多姿多彩又多變的美麗景色,在車上度過了幾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龍虎山。
下了車,我看到有好多好多到這里來旅游的人,還有好多工藝品店。我直奔店里,哇!太漂亮了,我東瞧瞧,西摸摸,要不是導游說要抓緊吃午飯,我還著迷在這個店里呢!吃完午飯,我們就馬不停蹄地跟著導游進入龍虎山游覽點,我在眼看到的景象是花兒是多么的紅,草地是多么的綠,真是漂亮。于是我腦海里情不自禁的蹦出兩句詩來,人來山水秀,春來美景多,咋樣,不錯吧。我們稍微轉了一下紀念品店,又直奔碼頭上船,上了船,穿好救生衣,確保安全后,船就緩緩悠悠地向前行駛,導游也開始了講解。隨后,我們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下,我們隨著導游的手指方向望去,峭壁上有一個個山洞,導游介紹說,這些洞里埋的就是文明中外的懸棺。“古人是如何把這些笨重的棺材放進這些山洞的呢?到今還是個謎,如果誰能作出合理的解釋,你就可以贏得四十萬大獎。”導游平靜地指了指山洞平靜的說。這時,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議論開了。
“那四十萬現金放哪里呢?我試探著問。
“呶!就在那兒。”導游用手指了指那些懸棺。開玩笑地說。哈哈。一船的人大笑起來。
我們又順著導游右手方向望去,“那里就是無蚊村,又叫長壽村,那里的老人平均年齡都在95歲以上。”導游興奮地介紹道。
大家異口同聲地發出“哇!”
導游為了活躍氣氛,便叫我們猜一下,無蚊村為什么常年沒有蚊子。“因為——因為有驅蚊草吧,那里還有的買哦。”我用手指了指江邊,大聲地說道。
“鼓掌!大家為她鼓掌!”同船的一位阿姨提議說,大家的掌聲夾著笑聲朝我涌來。
“咦?這有什么好笑的?”我心里納悶。
這時導游發話了,“該村為何沒有蚊子,而其它地方有蚊子呢?至今仍然是個迷。不過民間倒有幾種說法,一說該地理環境特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二說該村周圍種滿了樟樹、桉樹,這兩種樹的氣味有驅蚊功能:三說距該村莊不遠處有個山洞,洞內有成千上萬只蝙蝠,一到晚上便進村捕食蚊蟲;四說和這里流傳的張天師驅蚊孝母有關。“噢!明白了,哈哈!”隨著船的前行,導游又給我們介紹了猿猴石、有蚊村……很快,游船觀光就這樣愉快的結束了。下了船,我們一行又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到了道教鼻祖煉丹的地方——正一觀。還和銅錢樹合了影,又喝了“神水”。
走路久了,腳也累了,也感覺很熱,我們也到了坐竹筏的地方,哇!漂流,這可是龍虎山游的又一道風境噢。我們上了竹筏,穿好救生衣,脫掉鞋子,伸出兩只光腳丫,好舒服呀!竹筏順流而下。下了竹筏,接下來的是升棺表演,就是一個人在上面耍雜技,好刺激!
最后,我參觀了木乃伊展覽館,它是從棺材里面取出來的,在展覽館里還有金剛石、菊花石、還有未打磨過的釉玉,那叫一個漂亮啊,還有水晶、三葉蟲的化石,古代魚的化石,可珍貴了。
大約下午五點多,我們就結束了龍虎山一天游,坐上車,除了游意未盡,還有一絲絲累的感覺。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二
春節的時候,我們全家去龍虎山玩。
早上2點,汽車從家里出發,過了很久,終于到了龍虎山。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這里的空氣真清新。怪石嶙峋的山上長滿了樹,它們像勇敢的戰士一樣聳立在山上。龍虎山玩的項目很多,最好玩的是竹筏了,說是竹筏,其實是用十幾根毛竹拼成的,我們坐在竹筏上,船夫輕輕地撐著長長的竹竿,竹筏就慢慢地飄在水面上了。
龍虎山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龍虎山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有石子。龍虎山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竹筏順流而下,兩岸青山郁郁蔥蔥,千奇百怪。有的像一只大蘑菇,有的像一個老頭,有的正面像猿猴,反面又像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婆婆。
竹筏帶著我們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下,抬頭望去,峭壁上排著一排排整齊的山洞。船夫介紹說,那山洞里面就是聞名中外的懸棺,最早一處,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在那上不著天,下不落地的峭壁上,古人是如何把那笨重的棺木放進去?至今是個謎。我不禁贊嘆起古人的智慧來。
夕陽西下,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龍虎山,龍虎山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三
今天是出來玩的最后一天了。去了龍虎山。
我們還看了鸕鶿表演和升棺表演,這些鸕鶿真可憐,魚抓到不能吃,抓到后還要送回給漁夫。升棺表演看的感覺那些人要掉下來,他們還在空中表演雜技。
看完表演,我們去了象鼻山,象鼻山有“天下第一象”之稱,我用了一小時不到就跑完了象鼻山棧道,走路要用二小時才能到達。
這趟旅程我們還去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濕地鄱陽湖,我們到那時候正好趕上太陽下山,我們看到了落日。
雖然一路上坐了很多時間的車,但看到這么多的美景,非常的值得。一路的風景都很美,奇山異石,鳥語花香!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龍虎山觀光旅游。
據說,在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來這里煉丹,煉丹而成之時,看見了山上的空中出現了一虎和一龍的圖像。此后,人們就把這里叫做龍虎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瀘溪河。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沙石歷歷可見,綠藻在水中頻頻點頭,歡樂的小魚兒在游來游去。請看那遠近的奇峰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迄今已有著名的“十不得”景致,如“云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獻花配不得”······等等。
在瀘溪河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個洞穴,那是古代的崖墓群。崖墓群是怎么來的呢?兩千六百前,這是春秋戰國時古越人葬的墳墓,考古工作者已在這里發掘出幾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玩到此結束,請大家明天繼續。再見!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五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景區內有99峰、24巖、10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20多種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明凈秀美、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條玉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巖等景點串連在一線。沿瀘溪河漂流如在畫中穿行,十分愜意。
位于瀘溪河下游位置的仙水巖,是龍虎山山水風光的精華所在。
仙水巖是仙巖和水巖的總稱,主要在上清河西岸,距鷹潭市區20公里。仙巖在南,水巖在北,沿河分布,秀麗多姿,風光奇絕。
仙巖在龍虎山以西,古代有稱“神仙居住之地”,故名。包括二十四巖和旱仙巖。二十四巖是由二十四座大小、形態各異的山巖及其巖洞所組成的大山崖,造型奇特。有的雄偉壯麗,有的玲瓏纖巧,有的像人,有的似獸,有的如物,因其形象不同而各有名稱。如人的有三教巖、觀水巖、對弈巖等;如獸的有獅子巖、仙犬巖、山羊巖等;如物的有轆轤巖、機杼巖、木屐巖等。綿亙2公里,倒映河中,山水共妍。最高峰為天竺峰,海拔191米,面積1平方公里。
仙巖因唐代詩人顧況寫有“樓臺彩翠遠分明,聞說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里有人聲”。仙巖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猶如一柱擎天。游客如欲登頂覽勝,需經三道山門,攀588級臺階。沿途可觀賞到仙鼠石、仙水井、仙姑庵、龍化池、兜率宮等十多個景點。
仙人城頂上是觀賞仙水巖全景的最佳地方之一。游客可東眺“百鳥朝鳳”、“丹鳳朝陽”、“雄獅回首”,北賞“僧尼情緣”,西觀田野風光,南看“七星拱斗”。
旱仙巖在仙巖北面,面積0.1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43米,山勢陡險,上山僅一條小路,從西北方的仙蚌石、仙鼠石旁盤旋而上,經三道山門,過鳳凰橋,再攀登580級石階,至絕頂處有一巖洞,高10米,面積約60平方米,洞內建一庵堂,向由尼姑主持。庵側有多洞相連,形成洞穿洞、洞套洞,上下多層,直至山腰,長約280米。洞內有盛放尼姑尸體的陶缸多具,洞壁上文人題刻很多。
水巖在旱仙巖北面,靠上清河兩岸,因臨水而名,以碧水丹山而聞名遐邇,主體在西岸。要主景點有古棧道遺址、飛云閣、棋盤石、“仙女獻花”、仙梳石、金鐘峰、仙勺石、雌雄石等。怪石奇巖,滿山紛陳,隨處是景,目不暇接。從龍虎山莊附近乘船行不遠,對岸即是水巖,只見崖壁貼岸,陡立如屏,古樹橫生,藤蔓垂掛,山崖上古棧道遺址依然存在。在崖壁上有許多名人題刻,如“玉壁凌空”、“半天仙跡”、“神仙可接”等。至一峽口上岸,左側即絕壁獨立的“仙女獻花”。沿山徑上山,一路美景不斷。對岸亦是高峰聳立河邊,上清河蜿蜒中間,青山碧水,幽景迷人。
在龍虎山仙水巖景區,還有一處勝景被稱為“華夏之惟一,域外更無雙”的絕世奇觀——男女生殖崇拜景觀,這可謂龍虎山的“鎮山之寶”。在瀘溪河畔,有一座平地拔起百米高的石筍山,名曰金槍峰,不能不令人驚嘆自然造物之絕妙。而更絕妙的是在仙水巖后藏著一個巨大的石洞,有七八層樓那樣高,許多人把這里看成是地母的化身,看做是生命的源泉,認為龍虎山隱藏著人類生命的奧秘。這天造地設的一陰一陽,隔河相望,使龍虎山充滿了神秘色彩,令無數游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六
暑假里我和爸爸去過三清山之后,接著又去了龍虎山。
我們到了龍虎山腳下,乘坐觀光小火車游覽風景,不用爬山,真輕松!
下了觀光車,我們開始乘竹筏漂流。我坐在竹筏上,開始玩水槍,吸滿水,“呼”的一下,把水一下射到了旁邊的石壁上,看見石壁下的巖洞里有人,趕緊停手了。
下了竹筏,導游帶我們去看懸棺升棺表演。只見兩個人綁在繩子上從山上滑下來,進到山洞里后,山下的兩個人再把棺材用繩子拉高到山洞的旁邊,洞里的人再把棺材拉進洞里去。洞里的人再出來,順著繩子像猴子一樣飛快地往山上爬去。
我看得入了迷,一直到結束了,我才離開了那里。
文檔為doc格式。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七
我欣賞過美麗的九寨溝,我漫步過雄偉的西安古城墻,我參觀過神圣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當我欣賞祖國美景時,最想看到的還是家鄉子長的龍虎山。
我最喜歡龍虎山的天上人間。從山腳到山頂到處都是盛開的鮮花,要是你三四月來會更讓你感到吃驚。登上天上人間,低頭向下看,山上種滿了槐樹。每棵樹上都開著白色的槐花,其間又有著幾朵紫色的。那幾朵紫中透紅,那幾朵白中透粉,非常好看。看完這棵,看那棵,讓我們看的應接不暇。
看完槐花再看花叢中的小花,有白色的、粉色的、藍色的。有的只開了幾片葉子,有的還只是花骨朵,還有幾朵已經完全綻放,它們爭奇斗艷,五彩繽紛。它們有的聚在一起,有的獨立成群。看,幾片葉子上還有幾滴水珠。
許多的樹連在一起,許多的花兒擠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這時你看到滿山遍野的花不由得想:這龍虎山就好比我們的國家,它由億萬個勞動人民組成,他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成長,才創造出繁榮富強的祖國。
這些美麗的.花都是無數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是這些美麗的花組成了花團錦簇的龍虎山。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八
今天,去龍虎山玩這件事我已經期待許久了。為了這次龍虎山游玩,我做了許多準備。我們就去瞧一瞧吧!
我們在導游姐姐的帶領下,先到了仙寵樂園。我們一進去,看到的就是猴園。一眼望去,只見一群猴子,蹲在籠子邊緣,和門口的石獅子一樣神氣十足。有的猴子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好像在捉迷藏,可愛極了。有的猴子在籠子里東張西望的,似乎在說:“瞧,他們是誰,長得真好看!”其中兩只猴子長著黃色的光滑整齊的毛毛,就像一位儀態端莊的女士,緊挨著女士的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猴園的左邊,還有一群住在百禽園里的小動物。
我們走進百禽園的大門,看見一只山雞站在小茅屋邊上,它覺得自己是位勇士,一下子從百禽園的這頭飛到那頭,雖然不夠敏捷,但最后一個動作可瀟灑了。這只山雞不小心飛到了孔雀的領地,孔雀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從小木屋里竄出來。這時,孔雀發現是不速之客進來了,于是將山雞圍了起來,可憐山雞變得無處可逃了.....
孔雀屋旁的小池塘里幾只不知名的鴨子在水里游來游去,那雪白的尾羽在池塘里蕩起了層層波紋。仙寵樂園里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動物,還有小丑表演,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朋友們,請你自己去參觀吧。
參觀完仙寵樂園,我還和媽媽去漂流了。剛開始我們都不會劃皮劃艇,急躁的我和媽媽生氣,說不劃了。這時媽媽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想辦法努力做好,遇到困難決不放棄。聽了媽媽的話,我靜下心來,一邊看別人操作,一邊努力自己探索研究,終于我和媽媽也學會劃皮劃艇。
今天真是開心快樂的一天!我既學會一項本領,又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地想辦法,努力做好!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十九
各位游客們:
歡迎諸位來江西龍虎山參觀游覽,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東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時間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龍虎山是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中心推薦的中國丹霞[龍虎山(包括龜峰)等六處風景名勝區組合申報]項目,是2010年中國唯一申遺項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丹霞”(龍虎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虎山已經成為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2012年4月27日,國家旅游局正式授予龍虎山旅游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2009年龍虎山還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游景區”金獎。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云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里,為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巖,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即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于山,煉丹修道。山神知覺,龍虎現身,取代云錦。自后,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臺山西行數十里,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云:“山本名云錦山,第一代天師于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方圓200平方公里,境內峰巒疊嶂,樹木蔥籠,碧水常流,如緞如帶,并以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稱;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布于山巔峰下河旁巖上,據山志所載原有大小道教建筑五十余處,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宮、正一觀、天師府、靜應觀、凝真觀、元禧觀、逍遙觀、天谷觀、靈寶觀、云錦觀、祈真觀、金仙觀、真應觀等等,因屢遭天災兵火,大部分建筑先后被毀廢,今僅存天師府一座,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云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載其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歷代天師及《龍虎山志》稱之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靈都會”、“仙人城”之譽;為張天師后系世居之地,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龍虎山確有龍山和虎山。形似龍與虎。但本志所記述的不僅僅指龍山虎山,也不是歷史上貴溪縣所屬的龍虎山范圍。自20世紀80年代設立景區管理機構、對外開放、發展旅游業以來,龍虎山的境域范圍幾經變更,至本志編纂時,鷹潭市劃定以仙水巖為中心的約200平方公里的范圍歸龍虎山風景旅游區管理委員會所轄,本志所記述的范圍即為龍虎山風景旅游區的規劃范圍。我們的三天旅游線路是這樣的第一天:上午,參觀上清古鎮、上清宮,午餐后或游覽天門山,或乘上清竹筏到正一觀參觀。宿景區賓館或回市區。
第二天:上午,到仙水巖進行船筏聯游下午游覽象鼻山、仙人城;
第三天:上午:游覽應天山,下午:冷水大峽谷漂流;
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里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去游覽這些景觀,但愿今天的龍虎山之游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二十
歡迎來到龍虎山,龍虎山是聞名中外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溯道教之源,攬漓江之勝,探崖墓之奇”被稱為龍虎山三絕。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龍虎山著名景觀——天師府,天師府座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于上清鎮關門口。圓元延六年,遷址長清慶里,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這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已被列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景觀之一。
講完了天師府,我再給你們講講龍虎山的崖墓。龍虎山的崖墓十分詭異,詭異在于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富商,他們在臨死前都會囑咐兒女,一定要把自己的棺材放在龍虎山的懸崖上。你們一定不知道為什么吧,因為這些富商覺得如果把棺材放在懸崖上,就會離天堂近一些,離地獄遠一些。
剛剛介紹的兩個景點神奇嗎?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天師孝母。相傳天師的母親喜歡游山玩水,而他的兒子張天師格外孝敬母親,這天張天師陪伴母親到仙水巖來玩。沿路之上,看不盡的山清水秀。不知不覺日暮西沉,于是借宿許家村,時值初夏,蚊子特別多,母親被咬得全身紅腫,天師見了拿寶扇,念咒語,蚊子就消失了。
為了使大家度過一個輕松,快樂,安全的旅途,大家一定要聽從指揮,遵守旅游規定,祝你們玩的開心。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二十一
今天下午,我隨爸爸媽媽到龍虎山觀猴。
龍虎山其實分為龍山和虎山,因為他們的形狀而得,猴子們主要分布在龍山。
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來大到龍山。龍山景色優美,藤蘿搖曳。路上不時有會蹦出幾只小猴,他們活蹦亂跳的,實在討人喜!來到規定喂猴點,我們就可以喂猴了!導游說:“猴子是溫順的動物,不會主動攻擊人的。我們可以拿著花生和玉米來喂它們”我膽小地抓了幾顆花生,放在手心里,然后伸到猴子面前。它們可機靈了,伸出小小的爪子,迅速的抓走了我手上的花生,跑開了。漸漸地,我膽子大了起來,敢喂一些大猴子了,但有些大猴子卻不吃,我直納悶,是不是它們已經吃飽了呢?導游說:“有些大猴子很挑食品,只吃玉米或香蕉類的‘好東西’像一般的花生它是不會吃的。”哦,怪不得它們都對著我的花生不理不睬的。這時,我看到有一只大猴子,眼睛有一邊受傷了。導游解釋說:“這只是這群猴子的猴王,叫‘獨眼龍’他的另一只眼睛是因為爭奪亡位而受傷的。每年都會有一次選舉,由想當王的猴子向猴王挑戰,如果新猴子贏了,老猴王就退休;如果老猴王贏了,那只新猴子就要退出猴群,獨立一個人生活。所以我們看到的猴王,都是傷痕累累的”
繼續朝山上走去,路上的野猴特別多。它們有的悠閑地躺在樹上睡覺;有的膽小地躲在草叢里,怯怯地望著我們;有時還會攔路‘搶劫,’坐在路邊不走,眼睛盯著我們手中的零食袋,好像在說:“想要過此路,留下花生再說!”
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再見,美麗的龍虎山!再見,活潑可愛的猴子們!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二十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龍虎山觀光旅游。
據說,在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來這里煉丹,煉丹而成之時,看見了山上的空中出現了一虎和一龍的圖像。此后,人們就把這里叫做龍虎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瀘溪河。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沙石歷歷可見,綠藻在水中頻頻點頭,歡樂的小魚兒在游來游去。請看那遠近的奇峰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迄今已有著名的“十不得”景致,如“云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獻花配不得”······等等。
在瀘溪河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個洞穴,那是古代的崖墓群。崖墓群是怎么來的呢?兩千六百前,這是春秋戰國時古越人葬的墳墓,考古工作者已在這里發掘出幾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玩到此結束,請大家明天繼續。再見!
文檔為doc格式。
龍虎山游記(匯總23篇)篇二十三
桂花開了,瓜果熟了,收獲的季節到了。我,媽媽,爸爸,奶奶,姑媽和表弟一起開車來到一個美麗又偏遠的地方,那里就是——龍虎山莊。
經過了一個鐘頭的行程,我們來到了一個山里山彎里彎的地方——龍虎山莊。這里周群山環抱,樹木茂盛,環境幽雅。左側一條蜿蜒起伏的山峰仿佛一條巨龍撲向山莊,右側高聳的山頭像一只張牙舞爪的猛虎從空中躍下,似乎要與巨龍格斗一翻。龍虎山莊就因此而得名。山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古樸、靜謐,純粹而原始的農家本色。山下院內設有一條寬敞的長廊,掛著大紅燈籠和玉米、蒜頭、花生之類的。前面還有一個如同足球場一般大的湖,湖內碧波蕩漾,周圍設有供游人休息的涼棚、凳子,營造出濃郁而貼心的農家氛圍。愛好釣魚的老爸一下車就拿起漁具,帶上我在湖邊垂釣起來,我坐在凳子上靜靜地等待,盼望魚兒早一點上鉤。周圍不斷傳來魚兒跳躍水面地拍擊聲。坐在湖邊,怎么有陣陣香氣,在我身旁縈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