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是經(jīng)過精心思考和反復修改的,結(jié)構(gòu)合理,內(nèi)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一
我們洛陽,是一座千年古都。聞名天下的古跡是一定少不了的,像龍門石窟、天津橋、白馬寺等等等等,很多。我最喜歡的就是白馬寺了。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曾有幸去過一回白馬寺。我完全被這座歷經(jīng)兩千年風雨的中國第一古剎吸引住了。
這座古剎始建于公元68年。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白馬寺內(nèi)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很多壯觀的建筑物。而且,白馬寺還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還被尊稱為“祖庭”和“釋源”。
據(jù)說: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huán)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并詢問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于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皇帝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漢明帝派使者秦景、王遵等13人去西域,求佛道。三年后,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jīng)書和佛像,并開始翻譯了其中一部分佛經(jīng),相傳《四十二章經(jīng)》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jīng)像等物品,此寺今天的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古寺,還是一個有許多生動傳神的佛像和宏偉建筑的地方。
我到白馬寺旅游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佛像。不僅有形象生動有趣“歡喜佛”彌勒佛,還有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還有一個景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齊云塔。這座佛塔雖然不是十分壯麗,但有弧度的塔身,給人以玲瓏、小巧的感覺。
白馬寺,是一座歷經(jīng)千年風雨的古剎,是我們洛陽人的心中的驕傲!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二
我們來到白馬寺的門前,我看見大門的兩側(cè)有兩尊用石頭做的白馬;雕刻得特別精細。
進了門,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在燒香,心想:我不如也燒幾支香,讓菩薩保佑。
我!就說:“媽媽,我們買幾支香吧!”“好呀!去那兒買吧!”媽媽說。
我拿了幾支香,用火點燃,閉上眼,把香舉在胸前,許了一個愿,然后,把香插在香爐里,這時,我看見香爐上刻了幾個字:香不在多,心誠就靈。我見了這幾個字,心里想:“只有誠實的人才可以被菩薩侃侃!”
我來到了第二個地方,見到了彌勒佛。彌勒佛周圍有很多拜佛的人,手上都拿著餅干和錢。我環(huán)顧四周,不僅看見了如來佛祖,還看見了觀音菩薩。
原來,我聽說如果硬幣浮起來,就可以增福,如果硬幣沉下去,就可以增壽。最后,我拍了一張相片做紀念。
白馬寺真好玩,它不僅給了我一些知識,還讓我玩了個痛快!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三
吃完午飯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小譚叔叔家,又蹦又跳。
到了兩點多,終于出發(fā)了。
一路上雖然無聊的沒什么事干,但是還是止不住我的興奮之情。
終于,我們到了。剛下車,就看見一匹石馬佇立在大紅色門的一側(cè),給人一種滄桑而又莊重的感覺。
我們一個一個景點的逛著,看見了池塘,里面還有小魚,看見了佛堂,上面擺的.就是在西游記里曾看過的佛祖,爸爸叫我磕頭,說是佛祖會保佑我們,我就真誠的磕了一個頭,希望他能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
之后我們又看過很多的佛堂、佛像。
今天過得很充實!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四
洛陽白馬寺的景觀是被我們早已列入“十一”黃金周必游之地。早晨,我們離開古都開封,向另一個古都洛陽開去,路上車量川流不息。在高速路上我們遇到了兩次堵車,都是因為五六量小車追尾。外婆和大姨都在不停的提醒:“慢點,安全第一!”兩位舅舅開車都特別專心,直到中午我們才安全的到達洛陽的白馬寺。
在歷史悠久,負有盛名的白馬寺景區(qū)門口我們排隊等候,也見到不少外國游客,都想一睹為快!此時,我真的體會到了游人如織的感覺了。
隨著人流進了入票口,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右邊的放生池。放生池上有一座三石拱橋跨池南北,池子周圍有雕刻的石欄環(huán)繞,池水清澈見底,水中的游魚自由自在,往來翕忽;池子左右兩側(cè),綠草茵茵,中心設花壇,形成一種風格自然的人間凈土。
往左拐就是白馬寺山門了,只見“白馬寺”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像磁石一樣吸引了眾人的眼球。白馬寺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上以灰色筒瓦覆蓋,有三個門洞;三門洞皆以灰磚、青石券石砌成。我們輪流在這里駐足留影。
寺門前有兩尊石馬,相傳這是宋代時候的石馬。它們身材粗壯、高大,眼睛炯炯有神,看得出這是兩匹威武英俊的良馬,當年為了紀念白馬馱經(jīng)的功勞就在寺門前精雕細刻了這兩尊石馬。雖然經(jīng)歷了多年的風雨,卻仍然露著那股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仿佛在思念著當時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日月。看到它們,我心中贊嘆道:洛陽白馬寺真是名不虛傳。
進入白馬寺山門,在寺院東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座方形角樓,東樓懸鐘,西樓架鼓;這就是白馬寺的“晨鐘暮鼓”之處,這“晨鐘”這“暮鼓”之聲,敲醒了人世間一些人的迷夢,也給人門帶來了吉祥如意。據(jù)說: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鐘聲”,用108下鐘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院子正中間還有一個九層鼎,游人到此都會用一元的硬幣往鼎里投,只要投中,代表一言九鼎,你說的話是很有分量的。我聽導游這么一說,趕緊從兜里摸出一元硬幣往里投,第一次沒投中,落到對面的地上了,我趕緊跑過去撿起來重新又投,這一次投的那個真叫準呀,正好投到最上邊的一層,此時,我滿懷喜悅,似乎感到自身價值在徐徐上升。
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了天王殿。入門就看到殿正中的彌勒佛像,他笑容可掬、赤腳打坐、右手手持念珠,左手手握布袋。我不由得想到:平時人們一看到滿臉笑容,慈眉善目的人就會說,看某某多像一個彌勒佛,整天笑呵呵的!原來彌勒佛這么平易近人,深受人們的愛戴和敬仰,我敬畏的舉了三個躬。然后,環(huán)顧四周,殿內(nèi)兩側(cè)供奉著四大天王像,分別為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東方持國天王。他們各自所持法器,分別表示:風、調(diào)、雨、順。其造像栩栩如生。
接著,我們又一一的參觀了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白馬寺的主要建筑。
出了寺門,我們向各個展廳走去,我們參觀了印度館、泰國館……風格各異的雄偉建筑,金碧輝煌的宮殿,讓我們大飽了眼福。
這次白馬寺之旅,不但使我了解了中國宗教燦爛的歷史文化,還知道了西方宗教文化融入和傳播的淵源。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五
偶然一個機會,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洛陽的“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nèi)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中外佛教譽為“釋源”、“祖庭”。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馬馱載佛像到了洛陽。第二年,漢明帝勒令在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jīng)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白馬寺坐北朝南,總面積二百余畝。
來到大門前,門前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白馬寺”三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煜煜生輝。只見走進寺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的草坪:濃郁,開闊。蜿蜒的小徑在其間延伸,亭臺軒榭,潺潺流水,錯落有致。各種膚色的游人,不同語言的旅客,絡繹不絕。
走進“白馬寺”大門,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膚閣等殿堂緊緊相連,巧奪天工的各種雕塑引人注目。殿內(nèi)殿外,香煙繚繞,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門,沿著漢白玉潔凈的小徑東走,便來到“狄人杰之墓”。他秉公辦案的一樁樁事跡,令人肅然起敬。走過亭臺軒榭,跨過小橋流水,便來到“釋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氣氛肅穆清幽。
對了,白馬寺還是我國的一個4a級景點呢!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六
我門下車后首先去登山,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登山開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節(jié)一節(jié)的爬樓梯。時而歡快,時而蹦跳;時而快步追姐姐,時而坐在亭子里欣賞著田園小憩,這兒真美,數(shù)不清的綠色森林,數(shù)不清的銀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時見到那一只只的螞蟻,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生怕傷害了他們;遇到野兔時,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嚇跑他;遇到飛禽時我不去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時才會快樂。數(shù)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樓梯,多少步;數(shù)不清我見到了多少樹,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白馬拖韁”這個歷史典故,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jié)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這就是馬鈴石的來歷及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白馬拖韁”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據(jù)圖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說我背下來了,但我敢說大致意思我絕對理解的差不多,因為我知道這是令我受益終身的故事。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不正是對白馬寺的最真實寫照嗎?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白馬寺游玩,也不會忘記“白馬拖韁”的故事。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七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huán)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nèi)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nèi)。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jù)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jù)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nèi)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shù)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xù)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mào)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文化大革命”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yǎng)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八
7月9日,我參觀了白馬寺森林公園。
我門下車后首先去登山,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登山開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節(jié)一節(jié)的爬樓梯。時而歡快,時而蹦跳;時而快步追姐姐,時而坐在亭子里欣賞著田園小憩,這兒真美,數(shù)不清的綠色森林,數(shù)不清的銀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時見到那一只只的螞蟻,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生怕傷害了他們;遇到野兔時,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嚇跑他;遇到飛禽時我不去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時才會快樂。數(shù)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樓梯,多少步;數(shù)不清我見到了多少樹,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白馬拖韁這個歷史典故,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jié)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這就是馬鈴石的來歷及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白馬拖韁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據(jù)圖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說我背下來了,但我敢說大致意思我絕對理解的差不多,因為我知道這是令我受益終身的故事。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不正是對白馬寺的真實寫照嗎?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次白馬寺游玩,不會忘記白馬拖韁。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九
青海白馬寺藏語原稱“扎西切浪濤”,意為“吉祥佛法州”(不同于中原佛教的河南白馬寺)。她位于青海省貴德縣,距省會城市西寧約74公里。由第一世尼隆**創(chuàng)建于1596年,初建于加毛山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二世關嘉智巴嘉措**將白馬寺重建后又遷址于此。從此歷任轉(zhuǎn)世的“關嘉**”在此傳經(jīng)布施,惠澤四方百里。
青海白馬寺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在于她歷史悠久和重要的寺院地位,是周圍漢,藏,土等各民族群眾求吉祥保平安的圣地,同時還特別在于它精美奇特的建筑,令人觀嘆。
遠望該寺,依山而建,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走進她的身邊,玲瓏精巧的門樓使你眼前一亮。門樓為三層橫木方斗拱歇山頂式閣樓,每層四周皆以斗拱托起屋頂,簡瓦鋪面,四角高挑,橫脊豎脊以鏤空雕花青磚砌成,上飾龍頭磚雕。最高層橫脊上塑有鎦金雙鹿靈芝,光彩奪目。門樓木結(jié)構(gòu)以礦物顏料繪以金龍金鳳,浮云花卉,色彩艷麗,經(jīng)久不褪。門樓整體巍峨險峻,雍容華貴。據(jù)說像這種建筑的門樓在青海再無第二。不僅如此,其門樓尚有玄妙之處,大風刮來,整個樓體顫顫悠悠,左右搖擺,但自建成已有200多年結(jié)構(gòu)還完好如初。
經(jīng)過門樓走進寺院,便是平整寬大的經(jīng)堂院。東,西,南三面建有兩層回廊式樓房,中間是跳“官經(jīng)”的場所。踏上正北十多層青磚臺階寺院建筑的第二層大經(jīng)堂。大經(jīng)堂坐北朝南,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歇山頂式二層空心樓。面闊九間,進深九間,屋頂重檐疊堆,雕花磚砌。大經(jīng)堂正門兩側(cè)為彩色壁畫,上繪《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打開經(jīng)堂正門,里面幽暗深造,朦朦朧朧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百根方形紅漆大柱,縱向望去,一排排走向深處,真不知經(jīng)堂深有幾許。正中數(shù)根通天屋柱,真有頂天立地之勢。大經(jīng)堂中,共有各種珍貴佛像及兩部《甘珠爾》,勝樂金剛佛像,**大法臺,吉祥天女,乃穹護法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大經(jīng)堂后是大佛殿,為白馬寺的第三層,內(nèi)塑大佛一座,高約10米。走進大殿須仰視才能見到佛面。大佛堂西側(cè)有一尊石雕大佛像,藏語稱“彌勒望河”。古樸渾厚,線條粗獷,佛像背依險峰,面臨潢水,左手托缽,右手前伸,似推擋潢水沖擊,以保山寺安然。石雕佛像背后有一石窟,窟內(nèi)有宋代壁畫,約有8平方米,依稀可辨,為佛本身故事。
相傳九世**從西藏回青海塔爾寺傳經(jīng)說法,白馬寺**曾派遣使者牽白馬去塔爾寺邀請**。白馬寺距塔爾寺約百十里路程,途中還要穿過亂石堆積的峽谷,翻越白雪皚皚海拔3400米的拉雞山,但這白馬往返只用了一天時間,因此被視為神馬,白馬寺也因此而得名。
白馬寺在藏傳給佛教格魯派的寺院中,由于一世至五世的“關嘉**”均任塔爾寺密宗學院的堪布,大發(fā)臺,并在塔爾寺建有自己的府邸,所以白馬寺很早就是塔爾寺的屬寺。現(xiàn)任七世關嘉洛桑協(xié)主彭措尖**是白馬寺管委會主任,為塔爾寺的四大排位**。目前寺里仍設有顯宗學院,僧侶經(jīng)40余人。每年正月十五,端午節(jié)及佛教紀念日,方圓幾百里,甚至西藏,甘肅等地的各民族佛教徒都來此頂禮膜拜。該寺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是影響卻遠及國內(nèi)藏區(qū),沐澤青藏高原。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
走在白馬寺外面長長的路上,池塘里的荷花的顏色是那么的明亮,還有金魚,看,一些金魚都跳了出來。水淹到了石階,魚都跳出跑到石階上了,我真想抓一條放到袋子里。
走進白馬寺,一股濃濃的燒香的味道朝我撲鼻而來。一進門就是“天王殿”。爸爸非得讓我跪在那兒朝那些“天王”們磕個頭,但是我太害羞了,不敢跪。我就避著爸爸媽媽,在他們吃毛栗子的時候,我就自己跑到那兒,朝“天王們”鄭重的許下愿,又行了禮數(shù),出來后,媽媽說她看見我給那兒跪著了,我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就老說媽媽看錯人了。
咦!這兒怎么這么多人?噢,原來他們都在看這個池塘啊。這個池塘有什么好看的?好奇心使我走到了池塘邊。哇,好多錢啊!不,是池塘里好多錢啊(都是真錢哦)!怎么回事?池塘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硬幣呢?原來這些都是給佛的,聽說要是扔進了中間的蓮花中,所許的愿望還能實現(xiàn)呢!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一
2月22號,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游玩。
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fā)現(xiàn)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筑“景公塔”。據(jù)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nèi)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nèi)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nèi)罕見的工程。大殿于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二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huán)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nèi)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nèi)。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jù)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jù)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nèi)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shù)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xù)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mào)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文革”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yǎng)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三
若談起洛陽,白馬寺也是著名景點之一。這白馬寺究竟好在哪里?請隨我這個小“導游”一同游覽。
一進入售票處,便是有名的放生池。在這里,人們可以放生一條魚。往池中一看,不少金魚游來游去,生機勃勃、神情各異。你看那條魚,擺動著尾巴,游來游去,不時濺出幾滴水花。它還把臉對著游客們,仿佛在說:“嗨,大家好啊。”說完了,好像有些害羞,便吐出一個氣泡,又鉆到了碧綠的荷葉中,真是引人發(fā)笑。暖風拂面,陣陣花香也隨之飄來,讓人陶醉在其中。不少游人紛紛駐足觀賞起這些可愛的魚兒們。
再往前走,就是山門了。這里有兩匹宋代時候的馬匹,它們可是大有來歷。白馬寺是天竺式的建筑物,用來紀念白馬馱經(jīng)的功勞。這兩匹高大的石馬,粗壯的身材,眼睛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兩道光芒,顯得炯炯有神。從遠處看,真是有百步的威風,且透漏著慈祥。近了看,這匹馬身上有著韁繩,眼睛堅定地盯著前方,雖然經(jīng)歷了多年的風雨,卻仍然露著那股不屈的精神,仿佛在思念著當時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日月,仍想奔跑一樣。你看了這兩座石雕,一定會稱贊洛陽白馬寺名不虛傳。
前方就是傳說中的天王殿。天王殿還真是名副其實,里面有四大天王守護著。你看這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一副慈善面,腦袋上還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看起來真是慈眉善目。可是,在那慈善眉中,卻有著無比的銳氣,蕓蕓眾生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在他面前,眾人都恭恭敬敬的,敬畏這位神靈,祈求神靈保佑。只見它嘴角微動,仿佛還在說些什么。我盯著它看,心說:“傳說中的持國天王就在我們洛陽,我還真是自豪啊。”
白馬寺里還有一個特殊的池子,那池子在清涼臺。據(jù)說投進去硬幣可以實現(xiàn)人的心愿,我馬上問媽媽要了一塊錢硬幣,要知道,我可是八月的石榴——滿腦袋點子,可不會傻乎乎地扔出去。我首先瞄準了水底的一朵花,經(jīng)過多次比對,這才扔了過去。“嗖”的一聲,硬幣在空中飛速射了過去,如同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沖進了水池里。這時的硬幣,表現(xiàn)如同一顆水雷,徐徐落下,真的落到了荷花(石雕)花心里,我真是開心極了,看來咱的技術就是好啊,估計運氣也會很好。
哪想到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時,這枚硬幣不知怎的,竟然又落到了水池底下,莫非是我心不誠?真是奇怪,我看了一眼池子,心里想:“如果我會潛水就好了,趁沒人的時候,就下去撈幾枚。”突然,我腦袋一疼,心里一緊:“神靈顯靈了!”抬頭一看,哪里是什么神靈,原來是老媽跟我開玩笑,真是半夜里做惡夢——虛驚一場。
寺內(nèi)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筑物,比如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而且,寺中還有不少石榴樹,那些石榴據(jù)說都是八月的蓮藕——又鮮又嫩。不是有這樣一句話么:白馬甜榴,一實值牛,可惜我沒這口福啊。大家如果在石榴成熟的季節(jié)來,可要多買一些,它可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這就是我們洛陽的白馬寺,我為洛陽有這樣的風景勝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四
我,姓哇名噻,雖然這個名字有點怪,但是這也是我媽媽爸爸給我的“代號”,所以我只能聽著別人叫我哇噻了。
今天,媽媽要和我一起去旅游,我“哇噻!”的答應了。
我回到了家,打開電視,發(fā)現(xiàn)新聞臺正在播我:“一位名叫‘哇噻’的`十一歲小孩找到了打開時光隧道的密碼,地球正回到白堊紀時代!”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五
旅行是令人愉悅的,放松的。前不久,我剛剛?cè)チ藘?nèi)蒙古,9天的游學給我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永生難忘!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的便是那遼闊的大草原了。
內(nèi)蒙古的早上天氣炎熱,萬里無云。許多同學都口渴難耐。經(jīng)過大巴車的“長途跋涉”,大家終于到達目的.地——希拉穆仁大草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著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就像一張綠色波點的地毯。我們心生喜悅,甚至想在上面打滾。
下午的時候,吃過午飯,我們便朝著小小的牧民營地走去。一路上喂牛羊,撿牛糞,射箭,喝奶茶……不亦樂乎!
夜幕降臨之時,草原上的篝火晚會也開始了。主持人點起了火堆,唱起了歌謠,大家手拉著手,圍著火堆一邊唱一邊跳。一時間的歡呼聲和吶喊聲響徹云霄。夜晚的草原顯得格外寧靜祥和,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聲:“草原,你真美,就像一名妙齡少女!”
那一夜,在蒙古包中,我睡得很甜蜜,很安穩(wěn)。
此時,我的腦海里依然回蕩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六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huán)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nèi)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nèi)。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jù)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jù)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nèi)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shù)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xù)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mào)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___”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yǎng)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七
我原來以為上學就是為了學習、讀書、做作業(yè),但我現(xiàn)在越來越感受到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絢麗多姿的活動在陪伴著我們的成長,例如:秋游。還記得2017年11月5日的最后一節(jié)課時,蒙老師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同學們,明天我們組織大家去‘新津田園牧歌’秋游,大家高興嗎?只聽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答道:高興!
第二天早晨,我們便乘車前往目的地,一路上同學們心花怒放,就像抹了蜜似的,同時又一直在想:田園牧歌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呀?直到下車后,眼前的景象讓我們都為之一震,原來這是一個種植蔬菜、培育花草的農(nóng)莊,清新的空氣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心情頓時感覺輕快起來。這時,帶領我們的導游走過來對我們說:大家好,我姓謝,大家可以叫我‘謝老師’。下面,由我?guī)Т蠹蚁热ネ妗∝i賽跑’的游戲。接著謝老師讓我們先選好小豬,再由每班推選出一位同學參加比賽。大家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最后,老師決定讓蘇照菡同學代表我們班出戰(zhàn)。比賽開始后,蘇照菡竭盡全力趕著我們選的一號小豬健步如飛地往前跑,我們在賽道兩旁為他加油鼓勁,隨著他們一起往前飛奔的步伐,大家的加油聲似乎把喉嚨都要喊破了。經(jīng)過激烈又緊張的比賽后,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下,最終我們班獲得了第二名,同學們都興奮極了,有些同學甚至把手里的東西都拋了起來。
比賽結(jié)束后,謝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一個菜園,每人分發(fā)了幾個口袋,進行摘菜活動。看著滿園的蔬菜,我們大家不禁犯了難,這些都是些什么菜啊,該怎么摘呢?正當大家不知該從何著手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叔叔向我們走了過來,于是大家紛紛上前詢問,聽了大家的疑問,叔叔笑著說:來吧,我告訴大家都有些什么菜,該怎樣采摘。于是,我們跟著叔叔認識了空心菜、小白菜、紅苕尖、菠菜等。而且還知道了空心菜、紅苕尖要采摘最尖上的部分,食用起來口感才舒適。同學們都非常認真地聽著叔叔的講解,一邊聽一邊學,很快大家就掌握了要領,沒過多久,只見大家手里的口袋就都裝滿了蔬菜。我心里想著今天把這些菜拿回家讓爸爸媽媽都嘗嘗,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還有外公外婆,常常說我五谷不分,我要告訴他們我今天可長了不少見識了,真是開心啊!
后來,我們又玩了磨豆?jié){和憤怒的小鳥游戲,這兩個游戲讓我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天的游玩在不知不覺中就結(jié)束了。在石筍的四年,這樣的活動還有不少,它們都是我美好記憶的一部分,有汗水、有收獲、更多的是開心!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八
今天,我們一家來到了向往已久白馬寺,到了山腳下,進入平安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白馬寺山生態(tài)區(qū)建設是晉城市“6688”城市構(gòu)架中60平方公里城市生態(tài)功能區(qū)建設的核心區(qū)域,也是晉城市北出口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全面鋪開了白馬寺山沉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計劃投入15億元建成以白馬寺山生態(tài)區(qū)為城市綠心,主城區(qū)、北石店區(qū)、巴公區(qū)、金村區(qū)四周環(huán)繞、眾星捧月、環(huán)狀向心的生態(tài)園林城市;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是白馬寺山生態(tài)區(qū)建設的主體,位于晉城市區(qū)北部4公里處,總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54。8米,最低海拔728米,相對高差326。8米,森林覆蓋率65%,綠化覆蓋率82%,是晉城市北部的一道綠色屏障。
邁著輕盈的腳步,走到半山腰,看到昂首闊立的白馬,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白馬脫韁的傳說: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jié)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
登上山頂,廣場中央有一座九龍壁,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
這就是白馬寺,一個藏于繁華的隱者,一個使人安寧的地方,從白馬寺山上往下看,晉城市到處高樓聳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的家鄉(xiāng)---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繁榮昌盛!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十九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東側(cè),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所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走進白馬寺的大門,我們便看到一匹用石頭雕刻的石馬。石馬的前方,就是白馬寺的正門了。我們一直往前走,去了很多的地方,有石碑坊,放生池,石拱橋,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景點。可我最難忘的就是那個特殊的池子——清涼池。來到清涼池前,哇!里面全都是金幣。據(jù)說,如果在這個池子中間的荷花上投一枚硬幣,再許一個愿望,那么,這個愿望就會實現(xiàn)。我們就拿了四個硬幣來投,每人一次,我先投,“撲通”一聲,哇!居然給投中了!這是,我的心里十分高興。接下來是姐姐來投,“撲通”一聲,也投中了!媽媽、爸爸也投中了,唉!看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我們又玩了一會兒,媽媽說:“天色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于是,我們就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白馬寺,真好玩兒!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二十
今天,我們跟著東方作文的苗老師和秦老師來到了大槐樹尋根。到了大門口,老師先給我們分了三隊,紅隊,黃隊,和綠隊,然后我們照了張大合影。
第一站,我們來到老鸛窩觀看大槐樹移民情景劇。接著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大槐樹的由來,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的真正含義。
第二站,我們還來到大槐樹移民村,了解到凡是小腳趾上有裂痕,或趾甲分瓣的都是山西移民。這個傳說流傳至今。
多,我們都搶著吃呢。
第四站,觀看完表演,我們就來到思鄉(xiāng)閣寫作,還有茶水讓我們喝,真開心啊!
今天,我不但增長了見識,而且寫了一篇好文章,東方作文的活動真好!
小學白馬寺游記(專業(yè)21篇)篇二十一
一天,爸爸問我:“你去不去洛陽的白馬寺玩?”“白馬寺?我要去!”“今天下午和你小譚叔叔一起去。”“好啊”。
吃完午飯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小譚叔叔家,又蹦又跳。
到了兩點多,終于出發(fā)了。
一路上雖然無聊的沒什么事干,但是還是止不住我的興奮之情。
終于,我們到了。剛下車,就看見一匹石馬佇立在大紅色門的一側(cè),給人一種滄桑而又莊重的感覺。
我們一個一個景點的逛著,看見了池塘,里面還有小魚,看見了佛堂,上面擺的就是在西游記里曾看過的佛祖,爸爸叫我磕頭,說是佛祖會保佑我們,我就真誠的磕了一個頭,希望他能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
之后我們又看過很多的佛堂、佛像。
今天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