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用簡潔明快的文字表達出豐富復雜的思想和情感。一起來閱讀以下的優秀作文范文,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好的寫作技巧和手法。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一
我的家鄉是xx,我愛我的家鄉。這幾年,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憶小時候,許多孩子因為貧窮,到了上學的年齡,卻遲遲不能入學;當時,能住進瓦磚房的人就會讓許多人羨慕還被稱為“有錢人”;家鄉的道路滿是泥濘,凹凸不平,下雨天人們都無法出門,好多特產都不能及時運出去,買不了好價錢。
現在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很富裕,柏油馬路通向四方,許多人都有了私家車,農民伯伯的收成也不錯,我們家鄉的彬州梨、紅富士蘋果、大晉棗引來四方朋友的青睞,家家戶戶都住進了高樓大廈,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空調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去年,家鄉相繼建成了兩個大廣場。一個是城中的廣場,一個是城西的廣場。城中的開元廣場以人們休閑娛樂為主,最中心還建了一個音樂噴泉,這個音樂噴泉和大雁塔的音樂噴泉可以相提并論。城西的廣場主要是園林建設為主,供人們閑余時分游玩。還有xx大廈就建在廣場的旁邊,一共有18層,是我們彬縣的標志性建筑,大樓呈“六”邊形,從下面望去,就像一座美麗的云梯,直插云霄。
道路寬闊了,城市漂亮了,現在人們的素質提高了許多。過去人們出口常常是臟話,甚至斗嘴打架。而現在,人人都講文明、處處講和諧,愛護公共財物,在廣場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志愿者在做好事……,變化可真大呀!
如今,我的家鄉是騰飛的家鄉,正跨著大步,向著更美好明天邁進!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二
我的家鄉在常州,有一天跟媽媽在去超市的路上,看到了我們家鄉的.變化。
“媽媽,這柏油路鋪路時味道也太難聞了!”我看著這才鋪好不久的柏油路,沖媽媽發牢騷。“你也不想想,以前的水泥路,硬邦邦的,上次你在路上摔了一跤,流了好多血呢!現在這路,雖然鋪地的時候味道太難聞了點,但至少摔得沒那么疼了!”媽媽在一旁語重心長地指導我。
是啊,我曾聽班主任老師說過,他們小時候,連家里的地都是泥土,根本沒有地板。一到下雨天,那泥巴,真是……更別說走的地了!現在,政府用柏油鋪路讓我們行走更方便,而我卻還要發牢騷,真是太不應該了!
為了方便常州兒女通行,常州市政府還特地退出了快速公交車—-brt!現在brt站點已經布滿常州城。常州兒女們已經能夠享受用普通公交車一樣的錢,坐上快速公交車—–brt!
這短短幾年,家鄉的變化真大啊,而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報答我們的家鄉。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臨澤,這里素有“塞上江南”之稱,風景秀麗、物產豐富。近幾年,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變越美麗了。
首先說路,以前是泥濘小路,大街上的地面總是坑坑洼洼,晴天弄得人一身灰,雨天弄得人一身泥。現在鋪起了柏油路、水泥路,路面寬闊潔凈。以前只有一條縣府街,現在又增加了健康路、文化路、濱河路等幾條街道。
再說說大沙河。以前,這里很不衛生,人們把垃圾倒在河里,河水發出一陣陣臭味。現在就不同了,這里成了美麗的大沙河公園,是縣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臨澤還生產許多土特產,紅棗、鴨梨、廣杏等。如今也加工成各種商品,銷往全國各地,給家鄉人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我的家鄉越來越美,我愛我的'家鄉。
甘肅張掖臨澤縣五三小學三年級:鄭定東。
點評:小作者緊扣一個“變”字,通過對家鄉的路、家鄉的河以及特產三個方面以前和現在的對比,突出了家鄉越變越美,小作者對家鄉的喜愛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中心明確,條理清楚。如果在對比的過程中,能加入更加細致的描寫,那么文章就更精彩了。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四
xxx,您好:
您好,我是來自江寧實驗小學五(2)中隊的蔣佳妮。今天我想以家鄉的變化為題寫一封信。
我們的家鄉有了很大的變化。有地鐵了,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口更多了,更熱鬧了……其中我最想介紹的就是我的學校。
還記得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一棟棟灰灰的教學樓,舊舊的格致樓。當一年一年過去后,有了很大的變化……灰灰的教學樓變成了一棟棟紅白相間的、整齊的教學樓。操場變得更大了,跑道也變成了塑膠的……而且現在在的西校區教學樓的頂上還有一個鐘,看起來優雅美麗。進了教室第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整齊的小柜子,那是給我們放一些書、工具等的東西,有了柜子,抽屜就不會向以前那樣賽的滿滿的嘍——我們再往前看,是一個大大的黑板,后面還藏著一塊白板。而且每兩棟教學樓之間還有一棵大大的桂樹呢,在上課的時候就能聞到一股股桂花香。學校的變化真大呀!
希望我們的科技能越來越發達!
至此。
敬禮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五
清晨,村民們扛著鋤頭來到田間地頭,初陽的光輝灑落在他們的身上。
平常人家的早餐很簡單,我就著自家腌的咸菜,一碗稀粥就下了肚。
三四歲的我跟著奶奶去田間。奶奶的身體很好,赤著腳拿著鋤頭就開始干活。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赤著小腳在泥土上踩。松松軟軟的泥土讓我踩得格外舒服。我采朵小花,那花便向我點頭;我用土和水,和成泥巴,捏個小灶便可以玩過家家。
正午時分,吃罷午飯,在過堂中鋪上草席,我酣然入睡。涼風習習,小孩子們睡得香甜,知了在樹上唱著歌,屋后的竹林沙沙作響,偶爾還會傳來一兩聲鵝叫,“嘎”、 “嘎”、“嘎”……”
傍晚,村子里升起縷縷炊煙,女人們開始做晚飯了。做工的人們迎著朝陽而去,踏著夕陽而歸。鄉民們在院子里鋪上桌子,用晚霞當背景,有晚風、竹林做伴奏,幾只鳥兒做點綴,好一幅鄉村人家夕照圖!
轉眼間八年過去了……
車到了車站,我出了車站,我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小村莊。
村子的土路已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每家大院里幾乎都停著以前稀罕的摩托車,有些人家的院里甚至停著神氣的小轎車。村民們上山不再需要爬陡峭的山路,只要坐著摩托車,扛把鋤頭即可。
我抬頭望著天空,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六
東營擁有25年的歷史。小時候,聽老一輩講,以前的東營到處都是一片鹽堿地,荒蕪人煙。當時,到處散落著低矮的小平房和窩棚。房子都是泥土壘成的,一到雨季,就打下來一堆碎土片。家鄉的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能頑強的生活下去,正是一個奇跡!那時,彎曲又窄小的路上都是馬車,牛車。人們就是靠著這些簡單的交通工具生活。不過在海灘上可以看到吐著白沫的大螃蟹和大如手掌的海蠣子,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真羨慕以前的家鄉人有那么好口福。這只能回旋在我的夢中,由于過度捕撈現在已沒那么多。
一切都在變化,家鄉也在變化。在東營廣闊的大地上,人們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一棟棟住宅樓,甚至還有豪華的別墅。它們是那么壯觀,氣派。這和以前的房子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如今,無數條柏油路和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各式各樣汽車在上面馳騁。向往已久的東營汽車總站剛落成,它標志家鄉成了重要交通樞紐。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切都變了模樣。奧運期間,大部分的車輛上都插著奧運彩旗,東營人和北京人一樣享受著時尚氣息。
這就是我的家鄉東營,勤勞的家鄉人一直不斷在建設著家鄉,家鄉在揚帆遠航。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七
汽車在家門口停了下來,我不由地大吃一驚:以前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小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平坦的柏油馬路,連平時那窄小的路也變得更寬廣了。
一棟棟小洋樓在街道兩旁挺立著,咦,這以前不是一片瓦房嗎?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人們都有錢了嗎?對,因為人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看,田地里,農民們正在給果樹施肥,人們就是因為這果樹會生金子啊!這金子,就是有名的富川臍橙、雪橙。臍橙你倒是聽說過,可雪橙呢?普通的橙肉是橙色的,雪橙的肉是粉紅色的,水分充足,清甜可口,在市場上,你很難找到雪橙的影子,這可是專用出口的,農民們賺的可是外匯喔!
家鄉的變化使我欣喜萬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建設家鄉更好的明天。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八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梅州,那有百歲山、文化公園、院士廣場······在這許多地點當中,我最喜歡客家公園。
客家公園以前是造紙廠,那里常年傳出刺耳的聲音和難聞的氣味,使經過的路人紛紛換一條路走。造紙廠旁邊的周溪河的水都被污染成五顏六色的了,看起來非常惡心。后來造紙廠改建成了現在的客家公園,公園里有客家博物館、綠茵茵的草坪、清澈的小河······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有許多人在散步、老太太們在跳舞、老爺爺們在下棋、小孩子們在捉迷藏,公園里總是充滿著悅耳的笑聲。不僅客家公園美化好多,就連附近的周溪河也變清澈了呢!刺耳的聲音變成了悅耳的笑聲,難聞的氣味變成了迷人的花香,人人躲的公園都變成了人人愛。看!客家公園的變化多大啊!
在我的家鄉,不止客家公園有著巨大的變化,其他的地方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院士廣場,以前還是鋼鐵廠,而東山中學,以前是染布廠,這樣的對比,可以發現我的家鄉變化很大。
我愛我的家鄉,愛它的平靜,愛它的美麗,更愛它的和諧。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九
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家鄉的變化可大了,現在的家鄉,街道上干干凈凈,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道路多、寬、廣,四通八達,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景色非常壯觀。
除了環境美,景色美,我的家鄉還引進了現在先進的處理垃圾、污水、廢氣的處理器。掃路車、灑水車,天天在街上轉,拉垃圾的車都是箱式的,可環保了。
看到家鄉還是這么干凈,我的'腦海里不禁想起了十年前的家,那時人們不重視環保,也不保護環境,一刮大風,五顏六色的塑料袋也隨風飄舞,綠化也差,道路也窄,和現在的環境差多了。
現在人們終于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一點一滴的開始保護環境。
讓咱們用行動建設家園,保護咱們的家園!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
我的家鄉是合肥,以前這里經濟不發達,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合肥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
過去矮小、破舊的房子已變成了現在嶄新的高樓大廈。人們都有了更加寬敞、明亮的`居住條件。聽爸爸說,最早我們家住在一間平房里,后來搬進了樓房,現在住進了漂亮的小區里,房子變得更大,環境變得更好了。
原先的道路細細窄窄,非常擁擠,經常堵車。現在的道車,現在的道路變得寬闊平坦,道路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行人和車輛各行其道,交通很通暢。比如說公安廳門前的安慶路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道路兩邊的違章建筑都被拆除了,路邊寬了,兩邊鋪上了漂亮的人行地磚,同學們過馬路更加安全了。
雖然我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希望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好。大家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一
說到家鄉的變化,我會滔滔不絕地說:“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敞的馬路,家家都富裕起來了……不過,變化最大的還是我們的學校。聽爸爸講,以前的教室是現在已經拆掉的危房,而且活動場所也很小,操場上沒有水泥,只有泥沙和黃土,教學也不是很好,總是抄一課學一課,不是用真正的粉筆寫,不是用真正的黑板,不是用真正的桌椅坐。而是用黑鍋把墻壁刷黑了,用黃土塊代替粉筆,他們也完全沒有玩的時間,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邊學習邊干農活是他們每天要做的.。
我聽著聽著,覺得以前的學校與現在的學校相比,真的差很遠了。
現在的教學樓共有三層,一間間都很寬敞,一間間都很明亮,一間間都那么新。操場告別了黃土,換成了水泥板,校園里的大樹威武的挺立著,像一個個哨兵。還有新的綜合樓也正在建立……總之,學校變了。
我相信,在黨的關懷下,有一天,鄉村也會奔向小康社會的。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在陜西安康,這樣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它坐落在崇山峻嶺的大巴山中。
十年以前的安康,街道兩側到處都堆放著垃圾,塵土四處飛揚,道路也很狹窄,人們住房條件也不好,到了下午,連賣菜的`商販都沒有,晚上路燈若隱若現,因為年久失修,很多燈都壞了,整個城市顯得破舊不堪。
而如今,安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這樣修建的三座大橋,把漢江兩岸人民緊緊的連在一齊,街道越來越寬敞整潔了,也修建了垃圾處理中心,高層建筑這樣一棟之后一棟,到了晚上,人們逛逛城墻,在望江樓看看夜景,健身器材隨處可見,街道兩側的樹上張燈結彩,做了各種點綴和裝飾,把城市照耀的如同白晝,各個商店都敞開著大門,隨時迎之后客人光臨,透露著一派繁榮景象!
這樣新時代的春風吹走了貧窮落后,吹來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等我長大后,會把家鄉建設的更美,更好,更富強!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三
夢里夢外——兩個世界。
我習慣性的在床頭柜上摸索著眼鏡,咦?怎么感覺不一樣,難道我媽耐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給我換了新床頭柜?想到這,心中不禁一陣竊喜,朦朧地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似乎還有一層油灰。難道是天還沒亮或是我眼睛度數又更新了?不會呀!我生物鐘一向很準時的,而且我睡覺都留燈的,眼鏡也前幾天才配的,難道……我一激靈,一咕嚕地從床上爬起來,我驚愕的發現自己的手變得又黃又小,床是茅草床,黑乎乎的被子,輕微一晃動,床便“嘎吱嘎吱”地響起來,在這狹小的空間里顯得格外的寂寥與詭異。果然,當我的眼睛掃到墻上的日歷,看到的是20x年3月7日。
我真的像小說里穿越了或者重生!我又回到了自己5歲的時候,在我還沒去山西之前那段在我記憶模糊的歲月,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甚至連做飯都要趴在灶洞里吹,低矮昏暗的土坯房,蓋著青石板。下雨時,屋內成了水簾洞,一大半的墻角都濕透,我甚至擔心它們會軟化成泥漿,屋頂的青石板掉下來會把我壓扁。黑乎乎的灶臺做出來的飯自然是黑乎乎的,一點油水也沒有,簡直難以下咽。在這里,整天看到除了山,還是山,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只有稀疏的幾個學生,在冬天都擠在寒風直往進貫的那個狹窄的教室里。我們讀書,天色昏暗的時候連點蠟燭都是奢侈品……大人們整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屋內混含著泥土氣息的汗味令人難以忍受!父母整天關心的只是糧食、地里的收成,連六七十歲的老奶奶和七八歲的小孩子都要下地干活。在媽媽的勒令下,我也不得不背起小背簍去打豬草。這個時候,當我仰頭望著遠處的天空,想起自己長大后想逛寬闊整潔的街道,想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想睡軟軟的席夢思床,還想坐在寬大的多媒體教室,還有那親愛的電腦……我不禁悲從中來,在這偏僻的山區,想過這樣的生活,起碼也得十年二十年吧?天哪,饒了我吧,我正悲憤著,一不留神,腳下一滑,看到腳下的是懸崕峭壁,我大叫著,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突然腦門上一疼,我心想,難道這就是墜崖的感覺,也不怎么的痛苦嘛!接著傳卻聽見媽媽的聲音:“鬼叫什么?”我大驚,難道我還沒死?我疑惑地睜開雙眼,明媚的陽光刺痛了我的眼,好一會兒才適應過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媽媽生氣的臉,她身后的背景讓我激動不已,竟是我最愛的那串風鈴!我“噌”得一下坐起來,古典的梳妝臺,大大的壁櫥,還有想象中的新床頭柜那軟軟的感覺,入耳的聲聲鳴笛,我回來了嗎?不敢相信。
我使勁地掐了自己一下,哎喲,好疼呀!我這才明白,我不是在做夢,天哪!我真的回來啦,我興奮地抱著kilty貓咪親了又親,在床上又蹦又跳的歡呼,差點把媽媽嚇壞了,要送我去醫院。
興奮過后,我靜下來回想著那個夢,發現如今的生活,與夢里的生活簡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這個山坳,讓這“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的小村變成了“落紅鋪徑水平池”的人間天堂!天然的田園與拔地而起的樓房交相輝映,形成了世界潮流的“田園風光”,霓虹燈的夢幻讓我覺得這一切恍如隔世。
這是一個飄渺卻也真實的夢。夢里夢外,兩個世界。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四
記得二十年前首次出車去杭州,即被那迷人的風光、秀麗的山水、高大的建筑為之傾倒,竟使我一待就是月余,留連往返。
有一天,同舍的天津人問我是哪里的同行,初涉世面的我,面對大城市人的問話,顯得有些靦腆,故而低聲答道:江蘇泰州。嘛地方?江蘇泰州,我又重復一遍,對方還是搖搖頭說:不知在哪兒。
是啊,泰州是太小了,當年我猶如一只井底之蛙躍居井口,方知天下之大,大得無法形容,而泰州則是太小了,小得如巴掌相仿,記得民間有一順口溜――一條街,兩座樓,一個公園幾只猴。南來北往行人稀,一個警察管兩頭。用來形容泰州小而落后,這不為之過。
童年時代的印象,泰州也只是海陵南北路,而北路那時叫坡子街,亦叫彩衣街,僅六七米寬的樣子,里把路長,是當時各行各業、商賈小販云集的地方。有磨剪子鏟刀的、鋦碗補鍋的、測字算命的。沿街的居民則依舊是每天生著門前的煤炭爐,芭蕉扇子煽一煽,滿街滿屋都是煙的極其平常的生活。逢節假日倒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算是熱鬧的了,好在當時的交通并不象現在這樣發達,否則,此路天天必塞車無疑。
人們的餐飲、娛樂也只有地處在城門口的人民劇場和西壩口的富春飯店,每逢父親高興,將我騎在肩上,去富春飯店吃個早茶,再去劇場看場電影,在當時已經是相當滿足的一件事情了。
光陰冉冉,日月如梭,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泰州已今非昔比,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泰州的城市建設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春蘭、林海等集團為龍頭的大中型企業帶動著泰州的經濟躍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春蘭空調走進了千家萬戶、走向了世界,同時也提高了我們泰州的知名度。
隨著地級泰州市的誕生,政通人和,百事待興,城市基礎建設迫在眉睫,以人民東路和青年南北路的改造工程為起點拉開了城市建設的帷幕。
新擴建的人民路,依東西城河南岸而建,沿街高樓鱗次櫛比,依路城河風景秀麗,如大都市一般。中心的月城廣場像鑲嵌在東西城河之間的夜明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每當夏日的夜晚,那高桿燈柔和的燈光、那新穎別致的音樂噴泉、那柔和綠色的草坪,無不給納涼的游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
新開辟的青年南北路,歷時十余年,穿城而過,直達江濱重鎮―高港,現已成為泰州的重要交通干道之一,那一排排伸展著雙臂的路燈,像歡迎著四面八方來訪的游客,兩旁的綠島已樹木成蔭,成為省標準的綠化示范一條街。
拓展新城區,不忘改造舊城區,為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先后新建東進、景光、南園、等十幾個住宅小區,特別是建設中的蓮花小區,其規模空前,相當于舊海陵城的面積,住宅人口約十萬。類似這樣的城市建設在我市已不勝枚舉。
人們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不忘精神文明的建設。崇儒祠、梅蘭芳紀念館、市圖書館等相繼落成,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標志著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已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檔次。
以梅蘭芳史料紀念館尤為突出,她座落在美麗的東城河畔,此處史稱鳳凰墩,仿古明清建筑,園內環境幽雅,曲徑通幽,為泰州旅游重要景點之一。古之海陵有一美稱,名曰鳳凰城,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雖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她卻養育了象梅蘭芳、柳敬亭等一大批的愛國仁人志士,梅蘭芳蓄須明志的壯舉為世人所敬仰!梅史館現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來參觀、學習、旅游者絡繹不絕。
家鄉的變化非一時半刻所描繪得清的,像蘇中第一塔、西廣場的城市塑雕、東城河風景區等等,每一項泰州人都引以為豪,她是我們泰州的標志!是海陵人的驕傲!
回想起當年與天津人的對話,如發生在今天,我會響亮地告訴他:我的家鄉是泰州、是梅大師的故鄉、是春蘭的發祥地!
小學家鄉的變化(專業15篇)篇十五
三道嶺是我的家鄉,是生我養我的第二家鄉。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同我一起長大。
在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常帶我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玩。院子里栽的一棵棵小柳樹,而如今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蒼翠欲滴。時光飛逝,歲月蹉跎,家鄉的變化真大啊!
以前,我父母還租住著別人的房子,馬路到處是坑坑洼洼,破爛不堪。現在我們已經住進了新修建的樓房里,感覺既舒服又干凈;柏油馬路又寬闊又平坦,一輛輛汽車奔馳而過。
我上三年級時,八校的教學樓又矮又小,比較落后。我們到七校去上課,經過二年的時間,八校的新教學樓快建好了,我迫不及待了,新教學樓是多么高大雄偉啊,金碧輝煌。好想在那里上課啊!
從前家鄉的熱鬧一下子變成了寧靜、冷清的小鎮,一定會覺得人變少了……街上的樹木長得更加繁茂,許多地方又要開始建設新的樓房,使家鄉更加美麗,再在家鄉周圍的“土地”上栽種小樹,像似給家鄉穿了一件“綠外衣”,讓家鄉瞬間變的美麗許多。
媽媽告訴我,十幾年前,三道嶺到處是平房,看不到幾棟樓房,那時很荒涼。如今很多土房和平房已經換成了一排排整齊、美麗的樓房,人們都興高采烈地住進新“家”。
家鄉有著許多各種各樣的變化,希望我的家鄉以后能變得更美麗、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