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我們生活的見證,記錄了我們成長的點滴瞬間,是永恒的記憶。通過日記,我們可以細細品味生活的滋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日記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科學觀察日記600字5篇,以供大家參考!
今天曾老師給我們說雞蛋能在鹽水里飄起來,我不信回來做了個實驗。
我先拿出一個塑料杯和生雞蛋。開始了,我把杯子里裝滿水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放進杯子里,只見雞蛋一下沉到了杯底。然后,我往杯子里慢慢加鹽。
我加著加著發現雞蛋就像沉入河里的大石頭一樣,一動不動的躺在杯底。而鹽呢,他已經在杯底鋪了一層厚厚的雪了。于是我問爸爸:“爸爸曾老師說的會不會是假的呀,我加了很多的鹽,雞蛋一點兒也沒有飄起來啊?”“你傻呀”,爸爸又用他那口頭禪來對付我,“你要把它攪一攪,把鹽化開啊”。原來是這樣,我拿幾筷子開始慢慢的攪動,瞬間杯底的雪花,就像遇到了龍卷風飄到了空中漫天飛舞著,慢慢的水變得有點兒渾濁了,雪花和水已經完全的融為一體了。突然我發現雞蛋好像往上升了點。可是一眨眼又沉到了杯底。我又往杯里加了幾勺鹽攪了攪,這時雞蛋就像沉入海底的潛水艇緩慢的往上升。
這時我想,我如果繼續加水加鹽又會怎樣呢?我往杯子里又加了些水,雞蛋立馬又像石頭一樣沉到了杯底。我又繼續加鹽,這時雞蛋又像潛水艇一樣往上升,我不停地加,潛水艇不斷的往上升,終于浮出了水面。
但是我的問題來了,為什么雞蛋能在鹽水里漂呢?我在網上找到了答案,因為水是由比重的,我們在水中加鹽時增大了水的比重。當增大到一定值時,水的比重等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學浮在水中。水的比重大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出水面。難怪要一直加鹽呢。
今天做了這個實驗證明,曾老師說的是真的。科學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媽媽的'辦公室窗戶上有一盆刺梅,媽媽十分喜愛這盆刺梅。
這盆刺梅高約十五厘米,寬約七厘米。刺梅長的郁郁蔥蔥,綠綠的枝丫下藏著幾朵紅紅的小花,仿佛在和誰捉迷藏一樣。
刺梅的葉子是橢圓形,在每根枝條的頭頂上,緊貼著葉子長出一根細細的嫩枝條,嫩嫩的枝條上冒出兩個至四個比綠豆還要小的花苞,花苞從內向外逐漸變大,待伸展開來就裂成了兩邊的四個花瓣,兩邊的花瓣由青黃色逐漸過渡到粉紅到最后的大紅,而中間琥珀色的花蕊就顯現出來了。盛開的刺梅花遠遠望去既像一粒粒的紅寶石,又像一簇簇小火苗,走近一看確更像是小姑娘不高興時嘟囔著的小嘴唇,當枝頭上所有花苞都張開的時候,屬于她們的紅雨傘就更加漂亮了!
你們可不要因為她的美麗可愛就伸伸手,往往越漂亮的東西越危險,刺梅也不例外,刺梅的枝干上藏有秘密武器——尖刺,當你想要去摘花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她下面的刺扎傷。
刺梅也有“弱點”那就是她的花莖,他的花莖十分脆弱,你只要稍微用力下,花莖就會被掰斷,露出肉肉的截面,因此刺梅又準備了保護自己的另外一件武器——粘液,只要花莖被掰斷,截面端口就會分泌出粘液,有小蟲落在她的截面上準備吃的時候,就會被粘液牢牢地粘住,成為刺梅花的“肉盾”。
說了這么多你們一定認為刺梅一定很嬌貴吧,其實她一點也不嬌貴。媽媽告訴我,刺梅栽種很簡單,只要剪下一段刺梅的枝干,扦插在花盆里,過段時間就她就會自己長出根來,你就可以得到另外一盆刺梅花了。同時,刺梅在平時不需要多的養分和水,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也可以能夠生長。我也要學習刺梅這種剛強的精神。
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觀察的人才能體會,才能發現他對你無盡的愛憐。
上學時,母親監督著我的學習;調皮時,是母親抓著戒尺打我的手;放假時,是母親拉著我一起去逛商場……不經意的一回首,猛然發現,我忘卻了他。
小時候,總喜歡像個跟屁蟲似的屁顛屁顛地跟在父親身后,肥嫩嫩的小手拽著他的衣角,聽他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常常笑到聲音都發不出來了。
秋高氣爽,無比的愜意舒適。他把我帶到村前的梧桐樹下,枯黃的葉子落了一地,踩在上面軟軟的,樹上光禿禿的,只剩下干枯的枝丫。但我驚奇地發現上面還掛著兩根繩子,下面吊著一個大大的輪胎。他神秘地對我笑了一下,把我抱了上去,抓起我的小手,握好繩子,搖晃起來,漸漸升高,仿佛一松手就能像只小鳥,飛上廣闊的天空。我笑著,從未有過的開心,和他一同吶喊著。
不知什么時候,那美好的回憶,那微妙的感受化作了一縷青煙,漸漸變淡,若隱若無。慢慢的,疏遠了。
現在想來,那時我是多么的幼稚無知,沒有用心來觀察、來體驗父親寓于無形之中的愛。這樣可以扣題,從反面來找出不能體會父愛的原因。他的心也許都傷透了吧!
其實,父愛,它要用心來觀察,它要用心來只能放在更要放在心中用一生慢慢咂摸品味的,不是隨便言談的,也是不能輕易就摧毀的。
媽媽買了一包青菜籽,說是要自己種青菜。第二天,我和媽媽便忙得不亦樂乎,松土、選花盆、撒種、澆水。看著兩盆勞動成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兩天后,媽媽種的小青菜苗破土而出,而我種的沒有動靜。
又是一天,媽媽的小青菜苗長出了兩小片對稱的真葉,嫩嫩的、綠綠的,可愛極了。我的沒有動靜。
又是一天,媽媽的小青菜苗略長大了一點,我的仍沒有動靜。
過了一天,媽媽的小青菜苗又高了點,還準備長出第三片真葉來。我的還是沒有動靜,我急死了,翻開土一看,濕濕的,肯定全被淹死了。我真后悔,每晚溺愛它們,給它們澆水,導致它們被淹死。后悔歸后悔,還是行動重要。我馬上重新撒種,希望還能長出青菜來。
三天后,媽媽的十幾棵小青菜苗基本都有了四片對稱著的真葉。我的盆里長出了七顆由著一對對稱真葉的小苗。我的心中暗自高興。
又過了兩天,媽媽的小花盆內的青菜苗的葉子又大了些。我的小花盆內的小青菜苗的兩片真葉之間長出兩個葉子小頭頭,這預示著兩片新真葉的到來。
又過了一兩天,媽媽的小青菜苗的第五、六片真葉長成了小葉,我的花盆內的六顆都有了第三、四片真葉,只有最小的那一棵仍只有兩片真葉。
又過了一天,媽媽的青菜長得約有七、八厘米了,花盆內太擁擠了,有幾棵進行了移植;我的青菜苗都有了四片真葉。
又過了一天,媽媽盆內的青菜葉子長大了,沒有出新真葉,只是長個不長數量;我盆內的青菜長出了兩個微小的嫩芽,面對面,真是一對兒。
又過了一天,媽媽的青菜苗長到了九、十厘米左右了,媽媽說,過幾天就可以吃了。我的青菜苗長出了第五、六片小真葉。
等我的小青菜長出第四對真葉時;媽媽的青菜長到了十三、四厘米,成為了我們的美味,我的觀察至此結束。
在我快樂的童年里,有許多發現,盡管不是驚天動地,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興奮,畢竟我自己發現的嘛!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秘密”,那就是:我發現了螞蟻為什么要搬東西回家了,為什么要搬家了。
一天,我和弟弟到公園來玩時,發現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走向螞蟻洞口。我看了看,這群螞蟻從外面搬了很多家具、工具回家。我想了想,說:“朱寶琦,這些螞蟻這么小,為什么還能搬那么重的東西呢?”“看你這個豬腦袋,是想不出來的。還是趕緊回家上網搜搜吧!”
說完,我和弟弟馬上跑回家。打開了電腦,查了查。哦!找到了,找到了。螞蟻是動物界的小動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氣。如果你稱一下螞蟻的體重和它所搬運物體的重量,你就會感到十分驚訝!它所舉起的重量,竟超過它的體重差不多有100倍。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舉起超過他本身體重3倍的重量,從這個意義上說,螞蟻的力氣比人的力氣大得多了。
后來,我又找了螞蟻為什么要搬家的相關資料。由此看來,螞蟻搬家不一定是螞蟻擔心自己的家是否會被水淹沒采取的行動,完全有可能是另有原因。比如,由于蟻群數量增加造成在螞蟻窩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尋找新的食物來源,由于在螞蟻窩附近出現別的蟻群造成一種威脅,需要回避危險,或者是每群螞蟻本身就有一種建立多個蟻窩的習慣等等。至于螞蟻選擇在陰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為了防止太陽的暴曬對蟻卵可能造成的傷害,由于在夜晚人們不注意螞蟻的行動,但常常能夠在陰天看見螞蟻搬家,于是,就將螞蟻搬家與下雨聯系了起來。
我們要感謝大自然,也要尊重大自然。感謝大自然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人類一定要尊重大自然,不要破壞大自然的規律,否則定會受到懲罰。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二
今天,科學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科學作業——做一個動物或植物的生態瓶。
放學回家后,看著家里陽臺上一個個長滿花草的花盆,就想:我最喜歡種花種草、觀察植物的變化,那就做一個植物的生態盆吧!我挑了個沒種東西的小花盆。首先,把適當的水倒入花盆中松松土,讓它變得柔軟些;然后,用鏟子鏟一點點土出來,把種子撒在泥土里,把鏟出來的土覆蓋上去,最后,再淋一點水就大功告成了!我種的是小白菜心和紅豆,我非常的著急,期待我的寶貝們快點發芽、長大。
過了一個晚上,我發現小菜心種子發了一點點芽,我欣喜若狂,又蹦又跳的,小芽兒斑點似的,非常可愛。
兩天后,紅豆種子也發芽了,尖尖的小芽白白的,活像一個個小蝌蚪,有趣極了!
每天我都精心的護理它們,按時的給它們澆水。在這個時間里,我發現紅豆芽竄得高高的,而小白菜心仍在緩慢的生長。小芽兒們長到了一定程度時,我就把它們放在有光照的地方了。
每個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過程,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這次的生態瓶作業我得到了老師的好評,我也收獲了不少的知識與快樂。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三
今天在科學課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回家后就到花園里去尋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最后,在爺爺的幫助下,終于在一個潮濕的墻角里找到了兩只小蝸牛。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里。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開始觀察。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里,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里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并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的很神奇,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四
今天,科學老師叫我們做個實驗:怎么的情況下,鐵釘生銹最快。于是,我找了五根鐵釘,放到5種不同的環境,分別是:油里,一半空氣一半鹽水中,全在水里,空氣中,潮濕的環境。第一天,放在菜油里的,沒有一點生銹的痕跡,依舊是銀灰色的皮膚;放在一半空氣一半鹽水中的,早已苦不堪言,銹跡多如繁星;沉沒在水里的,沒有一點一點的銹斑凸出來,而是成片成片的變黃,水也隨著變黃;放在空氣中的,原封不動,沒有任何變化;放在潮濕處的,在像別人炫耀自己,還沒有銹斑。
第二天,放在菜油里的,依然沒有變化,靜靜的躺在那里,輕松自在;放在一半空氣一半鹽水中的,分成上下2部分,下半部分已經死無全尸,上半部分有些銹斑;沉沒在水里的,全身都銹了,摸一下,還有臟銹斑黏在手上;放在空氣中的,悠然自得,好像自己命中注定,不會生銹;放在潮濕處的還是完好無損,大概是因為不夠潮濕吧!第三天,放在菜油里的,和新的一樣,安然無事的度過3天;放在一半空氣一半鹽水中的,完全生銹,不能全身而退;沉沒在水里的,身上傷痕累累,銹跡斑斑;放在空氣中的,一聲不響,得意洋洋;放在潮濕處的,也出現了成片的銹斑,只不過慢了些,黃色的銹跡粘在地上。
紙上得來的知識,終歸不夠,只有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才能取得真理,理解深刻。也證明了老師常說的一句古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五
我的外公是一位老農民。春天到了,我愛種西瓜,我向外公要了一些西瓜的種子。
我把種一子埋在土里,經常去看望它,還學著外公的種一子澆澆水,施點肥,給西瓜種一子增加營養。每次去看,我都會說:“小西瓜,快快發芽吧。”下了一場小雨,西瓜苗探出了小腦袋,綠油油的,可愛極了,我高興壞了。
西瓜苗一天比一天高,慢慢地長出了葉子,西瓜藤爬滿了地,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綠衣裳。夏天快到了,西瓜花開了,花謝了,結了小西瓜。我和爸爸數了數,一共有五十幾個。不久,小西瓜變成了大西瓜。
望著我的勞動成果,我真開心。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六
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因為有你,花兒開得芬芳;因為有你,地球這樣才美麗。大家知道這首小詩贊美了誰嗎?沒錯,就是水。
在科學課上,老師教我們通過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方法認識了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透明的液體。
俗話說“水往地處流”而在科學課上我們還觀察到水還會往上“爬”呢。原來水會沿著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的想象,叫做毛細現象。而且,把水滴在1元硬幣上可以滴30多滴呢,水面鼓得跟小饅頭似的。
你看,通過認真觀察,發現水是多么神奇啊!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七
經過幾周的飼養,我的蠶寶寶終于起了大變化:黑黑的衣服早已褪去,不但個子長了不少,最大的都有2厘米長了,它們的身材也圓潤了起來,由干癟的“小老頭”返老還童成了“小寶寶”。
蠶寶寶起變化的原因,自然使它們經歷了幾次蛻皮。第一次是褪去小黑衣,換上了小灰衣,第二次是頭上出現了小小的黃點,靠近頭部的三對頭足和靠近尾部的四對腹足已經能有力地吸附了,身體也明顯地成為節狀的,往前爬動的時候,慢慢地一節節蠕動,像一輛向前推進的小火車。接下來它們會變怎樣,我只能拭目以待了。
蠶寶寶們長大了,桑葉的消耗量也上去了,加上飼養它們的“小屋”也越來越顯得擁擠了。盡管精心飼養了幾周的小蠶讓我有些依依不舍,但經過幾番糾結,我還是打算送些給班里同學,一來可以讓沒有養蠶的同學也能每天觀察蠶的生長,二來我也可以更加細致地照顧好剩下的蠶寶寶們。于是我用小盒子先后裝了兩批蠶送給同學,并且千叮嚀萬囑咐他們要好好照料這些寶寶,最終,我只給自己留下了30條蠶寶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八
我養了兩只蝌蚪,那是我同學給我的。我帶回家時還很小,就像小螺絲一樣。
我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喂它們吃東西。過了兩三天,我看見他們的腿都長出來了,就連原來長長的尾巴也變得很短了。它們的腦袋也變得更大了。看著他們慢慢的長大,我心花怒放,眼前總會浮現他們變成青蛙的樣子。前天下午,我放學回家,看見一只蝌蚪的肚子朝上,以為他死了,便用筷子撥弄了它一下,誰知道它又游了起來,原來他是在裝死。真想不到蝌蚪也會捉弄人。人,我真希望他們快點長大,看看他們長大到底是什么樣子。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九
穿著雨鞋,伴著雨滴,踏著水洼,走在奶奶家的田埂上。我希望捉只蚱蜢。走著走著,我們在一片草叢里捉到了一只枯葉色的小東西。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蚱蜢嗎?我把它裝進一只罐子里,帶了回家。
車停了,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樓梯,打開家門,跑上露臺,把蚱蜢放出來。爸爸找來了五個高度不一的罐子,說是要看一看蚱蜢能不能跳出這些罐子。我一聽,覺得這個想法很妙,便同意了。
試驗開始了,爸爸先將蚱蜢放進了第一只罐子里。這個罐子才5厘米,蚱蜢后腿一蹬,就輕易地跳出了這只罐子。第二只罐子高10厘米,蚱蜢先是在罐子里走來走去,好像在恢復體力。可就趁我不注意時,這只蚱蜢“撲通”一跳,跳出罐子,然后跳到了離起跳點相差60厘米的地方,真實出乎意料!第三只罐子高15厘米,蚱蜢也輕易地跳出了。第四只罐子高20厘米,蚱蜢后腿一蹬,馬上就跳出了。第五只罐子是最高的,高30厘米,蚱蜢第一次沒跳出,第二次也沒跳出,第三次它鼓起勇氣,跳出了這只罐子。
一只蚱蜢竟然能跳出比自己的身長高15倍的罐子,真實動物世界里的“彈跳冠軍”!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
我們身邊有許多科學現象,平時只要留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它們。
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我熱得口干舌燥,心想:”要是有杯冰水喝就好了,廚房里應該有水。“走進廚房,果然不出我所料,桌子上放著滿滿一壺水。我高興極了,馬上把水倒進杯子。一股熱氣冒出杯口,原來,這是壺開水!怎樣才能讓開水迅速涼下來呢?于是我把水放進了冰箱,過了幾秒鐘,只聽”砰“地一聲,水沿著冰箱縫徐徐流出。我嚇了一大跳,迅速打開冰箱門,我頓時愣住了,好好的杯子怎么會破呢?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杯子爆炸的原因,是熱脹冷縮的原理:因為杯子里裝的開水使杯子內部受熱膨脹,冰箱里的溫度又使杯子外部受冷收縮,就這樣,杯子內部不斷膨脹,外部還是涼的,遲遲不膨脹,杯子就爆了。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科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能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發現許多我們許多不知道的東西。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一
星期二那天,科學老師王老師說:“明天帶蝸牛。”于是,我到朋友家的花園里抓了一些野生的蝸牛。
那些蝸牛殼扁扁的,圓圓的,整體看上去灰蒙蒙的,像一團灰塵。抓好了蝸牛,我和媽媽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剛好要經過花鳥市場,于是,我們仔細觀察了一下,居然發現了一只大“螺螄”!我問了店主,店主說:“這是蝸牛,是人工飼養的。”這只人工飼養的蝸牛的殼是螺旋形的,還有點尖,整體看上去很白很大。回到家里,我把兩種蝸牛放到一起比較。我發現,那些野生的蝸牛顏色雜亂,而那只人工飼養昷牛顏色是雪白的。兩種同樣是蝸牛,為什么差異就這么大呢?原來,那些野生蝸牛什么都吃,所以顏色雜亂。而那只人工飼養的蝸牛,只吃干凈的菜葉,不吃別的東西,所以它的顏色那么白。
我對著這兩種蝸牛,越看越有興趣,我還想要繼續觀察它們!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二
昆蟲——這類小生命之前我從不去關注,每每見到,便伴隨著一聲尖叫:“啊,一只蟲子,嚇死啦!”唯恐避之不及。假期里,隨手翻閱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很快就被作者那清新詼諧的語言,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給吸引了。
昆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出現了大轉折,原來昆蟲世界跟我們人類世界一樣有生與死,有勞動與掠奪……它們跟我們人類一樣,有著諸多可圈可點的閃光處:團結,執著,愛心……昆蟲世界真是奇妙無比!管蟲會穿“衣服”,松蛾蟲會預測天氣,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這些小昆蟲的思維方式有時比人還高,赤條蜂給后代預留食物時,會用麻醉毒液使得毛毛蟲不能動彈,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舍腰蜂給后代捕捉蜘蛛時,只捕小的,這樣一頓就吃完,幼蜂們每頓都吃到新鮮的……怎么樣,這些昆蟲聰明吧!
《昆蟲記》真讓人感嘆昆蟲世界的奇妙無比,更感嘆法布爾一生執著于研究這些蟲子。正因為法布爾堅持不懈地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才讓我們能真正了解昆蟲世界。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三
發現了嗎?綠豆發芽了,兩瓣綠油油的小葉撐開了,白胖胖的綠豆枝一天比一天長了……學會觀察,我能找到生活中一種另類的樂趣。
我們每天匆忙的走在上學上班的路上,不知可否停下來細細觀察一番,就在我們上下學、上下班的路邊上,也存在著很多的美麗。觀察能夠讓我們緊繃生活狀態得到緩解,觀察還能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學會觀察,能讓我們獲得一份愜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起來,也會讓我們找到一些重大的發現。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的樂趣在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發現。觀察,能夠讓我們找到這些奧秘的大門,還能獲得不少的知識。我們人類生活中很多的發明,都是從大自然中尋找的靈感。向我們的雷達是從蝙蝠的身上獲取的靈感,這也是需要在觀察蝙蝠的生活習性后才能得到定論。由此可見,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尋找中學會觀察,然后在觀察中去發現,接著在發現中去突破,最后成就我們的發明。
學會觀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當我們開始觀察一個物體、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堅持。觀察是一個時間段,只有當我們付出了時間后,我們從觀察中獲取的知識才是有效的。付出與獲取永遠都是正比的關系。
學會觀察,我們要專一,要學會記錄。觀察也是我們對奧秘、對知識的一種追求。永遠不要小看了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物體,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觀察就會發現它們的精妙之處。學會觀察的人,在生活中也是不可小覷的。他們對事物的專注,對發生在自身身邊一些事情的敏銳都是他們的優勢。
觀察,發現我們世界的美好,探尋那些未知的奧秘。學會觀察,找到不一樣的人生!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四
洋蔥的外表皮呈玫瑰紅,濕濕的、滑滑的,像剛出生嬰兒的臉蛋;頭上有一簇“表皮”,如同小姑娘頭頂的朝天辮;下面有四五十條白色的根須,似我爺爺的白胡子;整個身體近似球形,圓圓的,可愛極了!如果你用刀水平切開,你就能看到洋蔥內部的神奇,從外到里,一圈一圈,都是同心圓,“畫”圓功夫不差于圓規;要是你是從上往下縱向切開,美麗的圓環消失了,頓時成了一朵粉紅色的荷花,花瓣一片包著一片,含苞欲放!
可愛的洋蔥,神奇吧!要是你覺得這樣就算得上神奇,你就錯了!還有能讓你口瞪目呆,更為神奇的呢!
我想我喜歡上了可愛神奇的洋蔥,喜歡上了充滿神奇的科學!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五
天剛剛蒙蒙亮。
我被鬧鐘“叮鈴鈴”的響聲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
冬天的被窩非常暖和,我想起床都起不了,因為被子像一雙大手緊緊的抱住我,不肯松手。終于,在鬧鐘一聲聲的催促下,起床了,拿著一件衣服,穿好拖鞋,一邊穿著衣服,一邊慢悠悠走到窗邊,拉開窗簾,看見窗戶上有一層霧氣,我順手畫了一幅畫,寫了一個字,默了一個很簡單的單詞,不一會兒,畫呀,字呀,單詞呀,都融化了,水珠聚在一起,像一條長長的小溪。左右的鄰居家的小孩兒都在讀課文,好像在召喚太陽公公,快點起床呢!
一切都收拾好,我背著我的小書包出門啦!小區里的噴泉都結凍了,如果可以噴出一些水的話,那樣就可以看到超級美麗的冰花呢!小區門口的銀杏樹上還有幾片葉子,不過一陣寒風吹來,那幾片葉子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等我快走到了學校,冬日的太陽才露出了一半,好像才剛起床。
冬天的早晨真是又美麗又讓人喜歡啊!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六
同學送給了我五只小蠶,我精心地照顧它們,希望它們早早長大!
蠶寶寶開始吐絲了,它們一個個昂著頭,挺著胸,慢慢悠悠地晃來晃去,吐啊,吐啊,沒玩沒了,像蠶肚子里有團絲線似的永遠也抽不完,扯不斷似的。它們有的吐金色,有的吐白色,大概是品種不同吧!我扯了扯它們吐的絲,啊,好結實哦!然后蠶就慢慢把自己裹進去了!
蠶寶寶的嘴老是一拱一拱的,吃起桑葉來,嘴巴就像個耙子。兩只黑眼睛長在頭的兩側。它的頭上有皺皮,身上還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一個小黑點。蠶寶寶一共有14只腳,它頭上有6只,身上有8只。有時候邊吃就邊拉大便,樣子好可愛哦!
早上起來一看,蠶寶寶消失了,它們變成了飛蛾。它們和蠶寶寶完全不同。它們的身體變短了,變胖了。身體的環節變得突出來了。蠶寶寶有14條腿,蠶蛾卻只有6條腿,可它多了一條一條的細線(我也不太清楚那是什么)組成的觸角,長出了兩只翅膀,可惜它們不會飛。蠶寶寶是靠環節爬動的,蠶蛾是靠6條腿走動的。
希望蠶蛾早日產卵,變成小蠶。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七
我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吧。拿一個小盆,里面盛滿水,水面要剛剛鼓出盆沿而又不至于流出來,然后拿小鈕扣放在水面上。放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沿著盆沿輕輕地推到水面上,而不要直接放水里,這樣扣子就會浮在水面上而不會掉進水里。
小朋友,你是不是很納悶兒,這是為什么呢?告訴你吧,這是表面張力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表面張力呢?就是當液體與氣體接觸時,會形成一個表面層,這個表面層內的液體分子間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就是表面張力。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層好像一張橡皮膜。我剛才給大家表演的小魔術:鈕扣能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到水里,就是水面和空氣接觸,水面的分子間有相互吸引力,使水面收縮,就會看到水面鼓出盆沿,而它的張力使鈕扣能浮在水面上。
表面張力使液體盡可能地縮小它的表面面積,而球形是具有最小的表面積的幾何形體,因此,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滴總是力圖保持球形,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樹葉上的水滴象球形、吹出來的泡泡也是球形的原因。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八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師要了一瓶培養過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顯微鏡觀察起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觀察,目標總算出現了。
變形蟲跟草履蟲一樣,都是單細胞生物。變形蟲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它可以變形,所以在觀察時不能準確無誤的找到它,以至于對它不甚了解。
變形蟲在顯微鏡下就似一攤水在緩緩地“流動”。
其實,變形蟲也沒有“天大”本事,不能擺脫它的.基本形狀。也就是說,不能從變形蟲變化到草履蟲。變形蟲就似一攤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偽足,而偽足的方向也就是變形蟲所要前進的方向。
變形蟲和草履蟲一樣,都對環境很敏感。愛到刺激后,也會形成一個膜殼,和草履蟲一樣不食不動。
在我猜想,變形蟲在遇到“食物”時,可能會舉起偽足,向“食物”噴射一種不明液體,從而把“食物”迷惑在原地,而自己則緩緩地前進,直到把“食物”吞進“肚子”里。而那不明液體,可能只有一會兒的時間可以迷惑住“食物”吧!但這些只是我的猜測。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十九
今天,是我把生態瓶帶回家的第一天。我把它放在餐桌上。弟弟看見了,異常開心,拿起魚食飛奔上餐桌,一邊跑還一邊叫:“小金魚,吃個飽!”
我連忙跑過去搶救小金魚,還邊叫:“我剛喂過!”可已經來不及了,弟弟的魔爪已經“抓住”了可憐的金魚——他倒了小半袋魚食!我朝他大吼:“我剛喂過它,你還喂,還喂這么多,你想撐死它。”弟弟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屑一顧地說:“沒事,不會死的。”我想給金魚換水,可自來水里有漂白粉,需要沉淀后才能放魚,不然魚會死的,這可怎么辦好?沒辦法,只好先把水沉淀在那兒,再說了。
說時遲,那時快,無知的金魚正大口大口地吞食著它的美味佳肴——魚食。看著它貪心的樣子,想到它也許會被撐死,覺得慘不忍睹,好可憐哦!
一分鐘、二分鐘……時間飛逝而過,一小時了,我看那水沉淀的也差不多了,便給金魚換了水,可是,魚食早已被金魚吃得所剩無幾了!金魚在水里游得跌跌撞撞,明顯是吃多了撐的。我心里想,求求你了,可愛的金魚喲!千萬別死,這可是金瑋康的,你死了,我怎么向他交代?他肯定會怪我的,這里還剩兩條了。可惡的俞晨昕!都是你害的。
晚上,魚已經趴在瓶底了,眼看就快死了!它的肚子大大的,活像懷了小金魚,要是在平時,我早已哈哈大笑,可在今天,我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但心里仍抱著一絲希望,希望金魚不要死。
夜深了,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心。
里都在想怎么和金瑋康交代了,魚啊!別死!我此時最大的心愿。
4月30日星期日。
今天一早,我穿著睡裙就出來了,看金魚唄!
啊,我的愿望實現了!金魚沒死!真的沒死,謝謝蒼天!不用向金瑋康交代了!
這樣,我昨晚準備了一夜的《道歉稿》豈不白準備了?還好,是在心里準備的!這時,弟弟也從房間走了出來,仰起頭,驕傲地說:“怎么樣?沒死吧!”“托你的鴻福,我的小祖宗喂。”我說。弟弟更加得意洋洋了。我也不高興再去理他,顧自己慶幸。“大難不死,必要后福”,但愿這句話沒錯!金魚怎么說也算是逃過了大難了吧?但愿也能有“后福”。
5月5日星期五。
阿姨旅游回來了!給我帶了禮物——石頭。可別小瞧這些石頭!它們可漂亮了!有大的、有小的、有圓的、有扁的、有瘦的、有胖的……形狀各異。上面還刻著花紋,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有一小袋哩!我愛不釋手。中午,我在金魚面前發呆,看著里面那幾塊俗俗的石頭,突發奇想:把那些漂亮石頭放進來,跟金魚做伴多好啊!說干就干,我趁給金魚換水時把石頭都拿了出來,又放進去了,一些那種五顏六色的石頭,換好水,再看去,好漂亮哦!金魚的尾巴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金魚游過石頭,像一層輕紗拂過石頭,顯得好幽靜,好美麗!
晚上,我睡得特別香,還做了一個夢,夢見金魚和石頭成了好朋友!
5月6日星期六。
第二天、我起得格外早,心情也特別好,可有件事,讓我一天的心情都像蒙上了陰影,灰蒙蒙的,沒有樂趣。
原來,是那昨天晚上還神氣活現的兩條金魚全死了!為什么會死?我腦袋里充滿了疑問,可以說是滿腹狐疑。我開始像“大偵探西門”那樣慢慢推理起來。
了聞,有股味道,但說不出是什么味兒。我突然想起老師曾經說過,有些漂亮的石頭是經過加工、人工處理的,里面可能有有害物,會使魚無法生存。我突然明白了,那些石頭里有使魚不能生存的物質的。于是,我一氣之下把那一小袋石頭全扔了,心里才痛快些。
我此時才明白,自然的是最好的,也是最適合動物生長的。
5月7日星期日。
今天,我的生態瓶又請進了新客人——龍蝦和田螺。希望它們在那兒能快樂的生活。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二十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師要了一瓶培養過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顯微鏡觀察起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觀察,目標總算出現了。
變形蟲跟草履蟲一樣,都是單細胞生物。變形蟲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它可以變形,所以在觀察時不能準確無誤的找到它,以至于對它不甚了解。
變形蟲在顯微鏡下就似一攤水在緩緩地“流動”。
其實,變形蟲也沒有“天大”本事,不能擺脫它的基本形狀。也就是說,不能從變形蟲變化到草履蟲。變形蟲就似一攤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偽足,而偽足的方向也就是變形蟲所要前進的方向。
變形蟲和草履蟲一樣,都對環境很敏感。愛到刺激后,也會形成一個膜殼,和草履蟲一樣不食不動。
在我猜想,變形蟲在遇到“食物”時,可能會舉起偽足,向“食物”噴射一種不明液體,從而把“食物”迷惑在原地,而自己則緩緩地前進,直到把“食物”吞進“肚子”里。而那不明液體,可能只有一會兒的時間可以迷惑住“食物”吧!但這些只是我的猜測。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或許大家都吃過,可是你們觀察過嗎?
洋蔥的外表皮呈玫瑰紅,濕濕的、滑滑的,像剛出生嬰兒的臉蛋;頭上有一簇“表皮”,如同小姑娘頭頂的朝天辮;下面有四五十條白色的根須,似我爺爺的白胡子;整個身體近似球形,圓圓的,可愛極了!如果你用刀水平切開,你就能看到洋蔥內部的神奇,從外到里,一圈一圈,都是同心圓,“畫”圓功夫不差于圓規;要是你是從上往下縱向切開,美麗的圓環消失了,頓時成了一朵粉紅色的荷花,花瓣一片包著一片,含苞欲放!
可愛的洋蔥,神奇吧!要是你覺得這樣就算得上神奇,你就錯了!還有能讓你口瞪目呆,更為神奇的呢!
我想我喜歡上了可愛神奇的洋蔥,喜歡上了充滿神奇的科學!
今天又是一個下雨天,我正好可以在家觀察那瓶池塘水。不一會兒,我就發現了草履蟲。
草履蟲,微生物的一種。因為長得像草鞋,所以叫做草履蟲。草履蟲生活在不流動的淡水中,身體表面有許多能擺動的細毛,草履蟲就是用這么細毛來感覺周圍的環境,并且自由運動。草履蟲是一個單細胞,可它卻能完成消化、呼吸、繁殖、排泄等所有的生命活動。
放大后的草履蟲,身上有一些小“水泡”似的東西。雖然是微生物,但它卻能對外界的刺激、影響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例如:把草履蟲作成玻片后,過一個晚上,它的身上便不再是透明的了,變得有些黃,有些黑。那便是它的膜。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后,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草履蟲的“頭部”是有些圓的那頭,“尾部”是有些尖的那頭,草履蟲吃東西時,是用“嘴巴”周圍的纖毛來“運送”的。(相當于我們人類用筷子往嘴里夾菜的那個過程)草履蟲呼吸的地方是一些圍在一起的小圓孔。(它們一張一合,類似于人膠呼吸時的鼻子一樣)。
在培養草履蟲的瓶子里,我發現,草履蟲一般只在瓶子底部,大約在瓶子中水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外活動。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底部比較暖和吧!也可能是因為那些干草都沉淀于瓶子底部吧。這些草履蟲,只有在察覺到水面有東西時,(如湯啊等小水滴)才上去吃。
草履蟲的繁殖方法可真是“老套”:每一次都是一只草履蟲拉長后,一分為二,成為二只幼小的草履蟲。
我并不知道草履蟲分不分公母,是不是每一只都可以繁衍后代。但我知道草履蟲每到一個時候,“身體”會開始“膨脹”,然后變長,中間開始變細,從而變成兩只草履蟲。你應該扭過香腸吧!雙手在香腸兩邊反方面用力,中間會被扭得越來越細,最后拉斷成二根香腸。
我們家有一盆君子蘭,已經種了十多年了。聽爸爸媽媽說,君子蘭只在我出生那年開過花,后來就再也沒開過了。
去年,爸爸買回來一個新盆,里面裝上了營養泥,給君子蘭換了一個新家。君子蘭住進新家后,葉子長得碧綠碧綠的,又大又寬,像小兔子的耳朵。爸爸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定期給君子蘭澆水。
有一天,我去給君子蘭澆水,發現葉子中抽出了一個嫩綠的小芽,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呀?”媽媽驚喜地說:“呀!這是君子蘭的莖,可能君子蘭要開花了”。我聽了很高興,每天放學回家都去看君子蘭開花了沒。可是,君子蘭除了莖長高了,其它卻一點變化也沒有。一連兩個星期它都沒什么動靜。我有點失望了,心想:媽媽是不是看錯了?不過,我還是堅持定期給君子蘭澆水、松土。
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君子蘭的莖上長著許多嫩嫩的小花苞。我欣喜若狂,趕緊拉著媽媽的手過來看。媽媽說:“君子蘭要開花了,你可要多關心它呀!”
又過了一個星期,小花苞長成了橢圓形的黃綠色的大花苞,我數了數一共有十九個,真多呀!
過了沒幾天,花就開了!花朵像一個個小喇叭,一半紅,一半黃,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羞答答……似乎宣告著春來的消息,特別惹人喜歡!
看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也要有恒心呀!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大家都吃過,有的可能還仔細觀察和研究過。現在,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用不同的儀器觀察到的洋蔥吧!
首先,我是用眼睛觀察的。用肉眼看去,洋蔥是個近似球形的物體。切開一半,便可直接觀察到它的內部結構。取其中的一片,就可直接看到洋蔥那清晰的“紋路”。用手摸,感覺是濕濕的、光滑的。用鼻子嗅,嗅嗅的是一股刺鼻的、難聞的味道。
其次,是用放大鏡觀察。通過放大鏡,可看出在“紋路”間的,那些一點一點的小點兒。小點兒有的是黑的,有的是半透明的,還有的是黃色的。
最后,用的是光學顯微鏡。但光學顯微鏡也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光學顯微鏡,一種是高倍光學顯微鏡。兩種差別甚大!
普通顯微鏡: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洋蔥的表皮細胞。在那些長方形的細胞間,都有紫色的經脈相隔。剛才在放大鏡下的半透明的小點兒,在顯微鏡下看得異常清楚,我這才發現它原來是一個小氣泡。而那些黑色、黃色的小點兒,則是被蟲子“糟蹋”過后留下的印記。
高倍顯微鏡:洋蔥在高倍顯微鏡下把缺點、優點完全“暴露”了。在高倍顯微鏡下,我還發現了,在普通顯微鏡下的長方形的細胞中,還含有一些或大或小長方形的“小細胞”。
科學觀察日記(優質21篇)篇二十一
我的家里養了一株搖籃草。
搖籃草中心的葉子是嫰白色的,外面的葉子是半綠半黃的,后來,搖籃草的葉子逐漸長大,就伸出一根莖來,然后,莖的角尖上就長出五六片葉子,然后,莖上的葉子慢慢有長出一根莖,但是,長地太長,葉子就枯地越快,我外婆就用剪刀剪掉多余莖,每天我都要喂它一碗淘米水,這樣就有維生素了。每天一早它就“吱吱吱吱”地響,就像鬧鐘一樣,慢慢的它變老了就不響了,就像我們人一樣。
搖籃草最高可以長到十厘米,最寬可以長到一指寬,它的莖有五厘米長,它的新葉有兩厘米長。搖籃草大多可以活十年,少數可以活九年。
搖籃草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它莖葉上的.葉子,和為什么它的莖是垂下來的?有一天,我上網去察了一下,看見莖的里面的養分不夠,所以它的莖立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