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夠提高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反思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創作靈感。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一
1.分腿騰躍屬于跳躍教材是一項發展學生腿部和上肢爆發力的運動項目,對增強肩臂、腰腹和下肢肌肉及關節韌帶的力量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它具有很強的挑戰性頗受中學生喜愛,但必須使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和學生相互保護幫助,從而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品質。
1.八年級學生曾經在七年級學過體操支撐跳躍教材,感覺并不難但跳好不容易。
2.由于學生上下肢力量不足,而且部分同學膽小,心里上易產生畏難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以正確引導采用多種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使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動作。
3.注重個體差異,加強保護幫助。
1.認知與技能:學生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身體,理解這是空間感和前庭器官的刺激,80%的同學掌握推手技術、75%的學生能應用此技術、40%的學生能掌握保護與幫助技術。
2.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在練習中相互模仿并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在不斷實踐----嘗試----練習中,在同學合作、相互幫助、相互評價中不斷改進技術動作,相互之間溝通、信任、交流。學會保護自我和保護幫助技能,培養安全意識增強責任感。
1.教學重點:快速推手。
2.教學難點:騰躍器械時兩腿制動挺身。
體育教學常規-----單人活動-----雙人活動-----專項準備活動----教師示范----教師保護----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合作、改進----選優展示---學生細觀----技術指導、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補充。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二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義。
(二)教具。
彈簧秤、鉤碼、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鉤碼。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課引入。
秋天到了,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面上。跳高運動員也要落到地面上、飛機投下救援物資從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體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這是為什么呢?原本支撐好的玩具,當把木板拿開,最終也會落到地面上,物體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產生。
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體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體。例如,蘋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蘋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種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懸著重垂線,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來測定儀器是否水平。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采用這類方法檢查家中的電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三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計算重力.。
能力目標。
1.通過上節力的三要素的學習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由于物體重心的位置跟形狀、質量分布情況有關,教材關于重心的問題只做了簡單介紹.。
有關“重力的方向”的教學建議。
有關“重力的概念”的教學建議。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四
1.實驗:兩個鉤碼的大小、形狀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們的質量都是50克。我們用彈簧秤測量它們的重力。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當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演示)。
這兩個砝碼的重力都是0.5牛頓。質量相等的物體,它們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學生實驗:用彈簧秤測量質量分別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體的重力,將測量結果填在課本的表格內。
(學生操作)。
3.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教師:從實驗數據可知,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4.g的值。
實驗數據中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
約是10牛/千克。精確的測量結果表明,重力和質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這個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計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體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物體的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1千克=9.8牛頓?
這是錯誤的,千克是質量單位,牛頓是重力單位,是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g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減小;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增大.
6.例題:一個集裝箱的質量是4噸,計算它所受重力。并畫出重力的圖示。已知:m=4噸=4000千克,g=10牛/千克。
求:g。
解:g=mg=4000千克×10牛/千克=40000牛。
答:集裝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圖示時,要畫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裝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點畫在它的中心。方向豎直向下。結合標度線段的長度,重力線段長度應是標度線段長的4倍。
六、重心。
物體的重心是隨著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給出一個不規則形狀的薄木板,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標出這塊木板的重心所在.給出用懸掛法確定薄板的重心的參考。得出這樣實驗的原理。隨后給出關于重心的課堂訓練,鞏固重心的知識點。
七、總結。
1、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種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八、作業。
1.完成節后練習。
2.章后習題4、6。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五
1.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影響重力的因素;。
通過“實驗分析”強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物理規律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學難點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用直尺、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6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六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生活實際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激發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養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培養創新意識。
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2、教學難點:重力的方向,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鉤碼、彈簧測力計、重垂線、粗細均勻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儀。
(一)導入。
教師進行如下演示:
(1)將一只木球舉到一定的高度讓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拋出,觀察其運動路線。
(3)讓一只木球在講臺上沿直線運動,滾到講臺邊后落向地面,觀察其運動路線。
在演示的幾種情況中,球的運動有什么共同之處呢?不論小球的運動狀態如何。它最終都落回了地面。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運動過程中運動狀態的改變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識。
(二)新課講授。
1、重力的概念。
a.請同學們用一根細線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書中圖所示的實驗,說說你的感受。
[投影]蘋果落地和萬有引力。
引出萬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萬有引力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他是看到蘋果落地受到啟發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體也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還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還看到過什么現像是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產生的。比如現在流行的蹦極、美麗的瀑布、蕩秋千等,還有課前的實驗,木球無論怎樣運動都最終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b.思考并實驗:同學們可以先大膽猜想一下物體的重力和什么有關?然后可以參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實驗的情況。
誰知道重力用什么測量?怎樣測量?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先觀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標沒有指零還要先進行調零,然后將被測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物體靜止時,根據指針的位置讀出指示的值即為被測物體的重力。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活動。
根據測量數據做出的重力與質量關系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知道每一次測出的重力與其對應質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個不變的值,這個比值大約是9.8。實驗結果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我們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同學們實驗的結論就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請大家自己表示出來,并想一想單位是什么。
g的單位可根據重力g(n)和質量m(kg)的單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計算時,質量(m)的單位必須用kg。重力(g)的單位必須用n。粗略計算時,g的值可取10n/kg。
(三)鞏固練習。
1、一塊鋼錠的品質是4t,計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x1000kgx9.8n/kg=39200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2、質量是50g的雞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50÷1000kgx10n/kg=0.5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3、根據自己的體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質量稱為重量,同學們應注意區別。
(四)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到底是什么關系,我們可以實驗來研究一下。重力和質量的關系曲線圖做出來。
我們研究發現,重力和質量成正比,用來計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五)作業:
找出身邊的重力現象,并使用所學知識嘗試出三道題。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七
1.恐龍的質量可達50t,則它的體重為______________n,相當于__________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的體重.(題型二)。
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題型二)。
4.從大壩流下的水能沖擊水輪機發電,正在工作的打樁機能將樁打人地下。表明被舉高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種能叫做__________.它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關。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統稱為___________.
5.下列物體的質量和重力估計正確的是()(題型二)。
a.一個中學生的體重大約是50n。
6.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題型一)。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量b.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d.重力的單位是kg。
7.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題型一)。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面。
8.12月,我國發射了神舟四號宇宙飛船,為載人飛行進行了仿真人實驗。飛船在軌道上正常飛行時處于“失重”狀態,在這種環境中,以下哪個實驗不能在地面一樣正常進行()(題型一)。
a.用刻度尺測長度b.用放大鏡看物體。
c.用平面鏡改變光路d.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重。
9.一容器質量為1kg,內盛10dm液體.現將該容器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得其重力為88.2n.求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題型二)。
1.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9.4n,若改用天平測該物體的質量,其示數應為________kg.若把它帶到月球上,用天平稱它的示數為____kg,用彈簧測力計稱它的示數與地球相比將________(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題型二)。
2.一座限重為4.9x10n的橋,一輛自身質量為1.1t的卡車要能安全過橋,所能裝載的貨物不能超過___________kg.(題型二)。
3.如圖8-7所示的水平儀檢驗是否水平,當它在東西方向放置時,人在水平儀南邊看,重垂線錐體偏在水平儀刻度線下端的左方,當把它南北放置時,人在水平儀東邊觀看,錐體偏在右方,此時桌面的________高。(題型一)。
4.我國首位叩訪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在地球上重637n,則他乘坐“神舟5號”載人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時,他的質量為________kg.北京時間10月16日6時23分,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后,楊利偉安全返回,降落在預定的著陸場——內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場上.則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他的重力勢能將________(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題型二)。
5.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題型一)。
a.在斜面上向下滾動的物體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投出的籃球上升過程中不受重力,下落過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物體的重心一定是在物體上。
d.地面附近的物體在失去支持時,要向地面降落,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
為()。
a.一定等于8n。
c.一定大于8n。
b.一定小于8nd.以上情況部有可能圖8-8圖。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八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計算重力。
1。通過上節力的三要素的學習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講解重垂線和重心,培養學生尊重物理事實,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前三節內容的基礎上,研究最常見的力——重力。教材通過“蘋果落地”和“拋出去的石塊向地面下落”兩個例子使學生認識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方法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質量成倍數關系的鉤碼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質量成正比,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增大幾倍。并由此關系,得出重力的計算公式。
關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說明用一根線把物體懸掛起來,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種講法比直接告訴學生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更符合邏輯。
由于物體重心的位置跟形狀、質量分布情況有關,教材關于重心的問題只做了簡單介紹。
本節后面的“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目的在于讓學生正確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可讓學生通過觀察并認識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懸掛物體的線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們把這個方向叫做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為了讓學生了解重垂線在建筑中的作用,課后可以讓學生利用重垂線校準墻壁是否豎直(看重垂線是否與墻壁平行),窗臺、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線是否與窗臺、桌面垂直)。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觀察思考能力,建議教學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實驗:手中的小球離開手以后,豎直下落;杯中的水從高處流往低處;小球在桌面上滾到桌邊后要落地……等等,讓學生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通過討論,學生不難得出,物體都是由高處落到低處,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它們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這時再總結出: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讓學生列舉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物體受到重力的種種現象。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重力的理解,又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九
識記:
1.法律的涵義。
2.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統治階級、階級意志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教學建議。
1、關于“法律的涵義”的分析。
因為第一課主要通過講述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聯系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我國法律的具體內容前,對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有一個初步了解。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則是依法律己、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習法律常識的基礎。
法律的概念是整個法律常識課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詞是整個法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確理解這一概念,是我們學習法律知識的出發點。重點從五個方面掌握: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體來說,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是奴隸主階級意志的體現,封建制國家的法律是地主階級意志的體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資產階級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可見,法律不是一切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它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愿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法律的實施方式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同其他行為規范最顯著的區別。保證法律實施的強制力主要指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
(4)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即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5)法律的內容是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并且這些權利與義務是由國家確認和加以保障的。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
總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它是統治階級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實現階級統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為什么說*國家強制為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從法律實施的角度看,*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只有弄懂這一問題,才能認識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才能使人們從根本上做到自覺守法和護法。
首先,統治階級只有依*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服從法律;其次,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關系,制裁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再次,只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們享有的法定權利得以充分實現,才能使人們應盡的義務得以切實履行。由此可見,國家強制力作后盾也是確保法律其它特征得以落實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統治階級”、“階級意志”、“國家強制力”、“法律”等,對這些概念,教師講課時不涉及,學生難以理解,要講講到什么程度,怎樣把握,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題。學生抱著極大的興趣學習一門新課程,但一開頭就碰到這樣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一定困難,因此,怎樣才能既講清一些抽象的內容,又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也是教學上的難點。
“統治階級”,教師要作解釋,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
“立法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此外還有國務院、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立法程序”根據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和立法實踐,一般經過:法律議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審議、草案的通過、法律的公布四個環節。一些重要的法律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如《憲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1、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
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要抓住以下8點:
(1)定義: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2)階級本質: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
(3)創制形式:國家制定法律或國家認可法律。
(4)最主要特征:*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顯著特征: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6)重要特點:規定權利和義務。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令、法規、條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類: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法與特別法、根本法與普通法。
2、關于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內容。
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法律的形式有多種分類,從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教師講課按教材講法即可,不必出現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概念。從內容來說,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人們相互間的權利與義務,這是法律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講課時,教師可以某部法律為例,列一個表或用投影打出,便于學生理解。
3、關于小欄目的使用。
教材第10頁:列寧的語錄。列寧強調的是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他所說的法權,可以理解為法律權力或法律。
教材11頁“議一議”,也是要求學生理解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教材列舉了一個案例,教師可再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加以說明。
教材12頁“議一議”的小欄目,教師可根據下面的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議論:(1)法律依*國家強制力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2)需要用法律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制裁統治階級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關于基本概念的教法建議:表解重點。
教師可通過比較列表的方法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個基本屬性)。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個基本屬性)。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
1,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2,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課件,圖片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一
(第1課時)
教學內容: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制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2、說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
這是表達的什么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生
3、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
么,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里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
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二
1、 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 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3、 嘗試制定探究計劃,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并控制變量。
4、 參與問題討論,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5、 參加探究活動,培養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
重點: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并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態度的引導和強化;探究實驗的實施。
難點:探究材料的準備。
教師:動物行為相關資料;果蠅的相關資料;寵物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以及果蠅的采集和飼養的布置。
學生:寵物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果蠅的采集和飼養。
兩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判斷并說出資料1―――5中是動物的哪一類行為?
小組觀察討論。
直接觀察教材的資料。
引導學性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
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的形成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有局限性。能說出資料1、3的行為不是學來的。
小組代表閱讀相關資料。
閱讀教材資料。
組織其他同學認真聽取匯報,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激勵學生,并進行積極的評價。
知道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學習行為越復雜,動物的適應能力就越強。
觀察討論,對比資料1與2、資料3與4、資料1與5,能說出越高等的動物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形成的時間就越短。
提示對資料2、4、5的對比觀察。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并進行積極的評價。
知道動物的學習行為是為了適應環境,在長期的進化中形成的。人類或自身的學習也應是長期的和不斷發展的。
討論“資料分析”中討論題4,能說出人類或自身學習的意義。
提示對題4的討論,在討論中作為積極“旁觀者”參與,在問答中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給予積極的評價。
根據探究的資料背景,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能作出假設。
閱讀探究的資料背景,能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
認可教材提出的問題,填寫相應的假設答案內容。
提示閱讀。在學生探究活動開始時,注意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的態度來面對科學問題;在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嘗試制定探究計劃,能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并控制變量。
議論教科書及教師的提示,能說出探究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說出實驗對照和所控制的變量。
巡視,并旁聽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討論,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注意引導的技巧,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三
本節課對于建立清晰的力的概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主要內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圖示、重力、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中較好的地方:
教學過程安排合理,知識脈絡清晰,重要知識點有強調。講課語言清晰,較有親和力。
教學中還需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中有時候語言不精簡,或欠科學性。講課過程中有些緊張,不能按照備課的內容講下來。時間安排有些不合理。在學生所學知識的銜接上,比如: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其中的一個分力等暫時講不清楚的內容的解釋和過渡不是很好。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不能一下講清楚,我應該鼓勵學生進一步自學,也可以培養其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四
1、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感情。
2、 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旨。
1、 品味語言。
2、 理解文章主旨。
一課時
同學們,你們想體驗這“愛的感動”嗎?請打開課本22課《散步》。
1、 朗讀要求:流暢、有感情。
2、 讀后解決生字新詞。
3、 初步感知課文。
這篇課文寫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幸福和諧的主題思想。
1、“我們在田野散步”。這一句中的“我們”指誰呀?
(指“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請大家反復讀一讀,你能讀出什么感情?
(自豪感、幸福感)
(是我的母親)
(這個“本”字意思是說原先有想法,后來又改變了。)
5、母親改變主意,是因為誰?
(“我”)
6、那“我”的意見被母親接受了嗎?從哪一句可以看出問題的答案?
(“母親信服地點點頭”。這一句,表明母親認可兒子的規勸,接受了兒子的建議。)
7、當兒子的不勸也罷,反正母親也不想散步,可兒子為什么要勸呢?
(兒子希望母親多走走,對身體有好處。)
(“這南方初春的 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9、這都是景物描寫呀,沒看到有高興的心情呀。
(一切境語皆情語。這么優美的新綠,春天里這么動聽的水聲,渲染出來的就是歡欣,就是高興,這是寓高興之情于美景之中。)
10、“我”的母親是幸運的,能和兒孫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為什么說是“幸運”的呢?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有熬過了一個嚴冬。”這說明母親身體不好,活過來很不容易。)
11、老師再想提幾個問題,你從那幾個字看到母親活過來很不容易?
(“熬”這個字有艱難地撐著的意思。“太遲”的“太”字和“春天總算來了”一句的“總”字寫出了環境的惡劣。)
(“我”考慮問題周到。)
15、總結。這篇文章寫的事令人感動,在“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這個行動中,老師看到了一個詞,那就是“尊老愛幼”,在兒子背母親這個行動上,老師看到了一個大大的“孝”字。從“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我們感受到了老人對孫兒的慈愛。尊老愛幼這傳統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詮釋,令世人感動!
八年級重力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五
通過搜集、欣賞、分折、評述美術作品,促進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形式、創作的表現等,使學生初步學習和體驗創作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拓寬學生對畫展的理解。
2.拓寬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3.鍛煉學生策劃的意識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4.初步體會組織、策劃畫展的過程。
1.如何策劃畫展的主題和內容。
2.如何搜集、整理、辨別作品。
3.對畫展中作品類型的安排。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思想。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二、講述新課。
(結合課件)教師介紹辦畫展的知識。學生思考并回答創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小組討論:舉辦畫展的內容、形式、場地等策劃。
教師總結策劃的過程:
(1)確立畫展的主題和內容(規模、參展范圍、作品類型)。
(2)搜集作品(發展覽公告、征集、邀請、尋找等)。
(3)整理作品(挑選、評價、作品分類等)。
(4)籌劃、裝飾作品、布展(作品裝幀、場地設計、宣傳品設計)。
三、策劃練習作業: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研究、策劃畫展的主題,完成畫展的策劃方案,并搜集、整理畫展作品。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搜集的途徑:通過征集、募集、尋找、邀請等方式,盡量多的搜集作品。
學生討論并思考.
(利用課件介紹,供學生參考)學生看課件演示、思考延伸知識。
1.分小組展示并講解策劃方案。
(畫展的主題、內容、場地、宣傳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紹。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繪畫的分類知識。
感受策劃的過程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