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備課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接下來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成功實踐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一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識字的興趣。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及環境創設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飯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二、感知認讀。
1、表演吃飯。
提問:我在干什么?
想不想和“謎語大師”一起來表演?(師: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邊表演邊跟說)出示漢字,共同認讀“吃”。
除了吃飯還可以吃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鞏固認識“吃”)。
2、表演唱歌。
提問:聽到我在干什么?
幼兒共同表演并認讀漢字“唱”。
3、表演喝水。
提問: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幼兒共同表演,認讀漢字“喝”。
小嘴還能喝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其余幼兒跟學,鞏固認識“喝”)。
4、表演吹泡泡。
提問:剛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幼兒學習表演,認讀漢字“吹”。
誰能和我表演不一樣的動作給大家猜?(幼兒表演,鞏固認識“吹”)逐一跟讀漢字“吃、唱、喝、吹”。過渡:“謎語大師”的謎語猜完了,可還有一些難題呢。
三、游戲。找字寶寶。
幼兒拿出字卡,師說:“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找出“吃”字。
請個別幼兒說短句,幼兒找出相應的'漢字。
師提要求,如:“'謎語大師'口好渴呀,請你們給我喝喝水”,幼兒找出相關漢字。
捉迷藏方法:師逐一藏掉漢字,幼兒分別找找哪個漢字不見了,并從字卡中找出。
四、遷移小結。
1、請你們找找這四個字里的小秘密。(引導幼兒發現“口”字旁)。
2、為什么這些字寶寶都有一個“口”呢?
3、師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都與嘴巴有關,所以這幾個字寶寶旁邊都有一個“口”。
(結束)評析:
在當前,幼兒識字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識字活動《有趣的嘴巴》,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輕松活潑,讓孩子在教師創設的愉悅環境中輕松學習、自然習得。
活動反思:
特別是在討論如何保護嘴巴的環節中孩子們不但能與同伴積極交流,還能大膽地與聽課的老師們互動,思維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
1、沒能放手讓孩子大膽地表達,過于包辦限制了孩子語言的發展。
2、識字的游戲的方式也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活動中得加以改進,真正為幼兒提供一個敢于大膽表達的環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二
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一起探究如何“疊高”,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積木、多種材質小棍棒、紙制隔板、懸掛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人,引發好奇。
1、介紹故事名稱《月亮的味道》。
2、談談說說動物們猜想月亮是什么味道。
二、觀察畫面,發現疊高的方法。
1、有一天,一只小海龜決心去摸摸月亮、嘗嘗月亮的味道。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著。于是海龜叫來了許多動物朋友,它們用什么辦法去嘗月亮的味道呢?(發現疊高。)。
2、討論:
(1)小海龜為什么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竅門是什么?(四條腿縮進身子里,就像一塊大石頭,可以讓大象站穩)。
(2)大象是怎樣在海龜背上站穩的?(四條腿并攏)。
(3)長頸鹿怎么低下頭,它的好辦法是什么?(可以讓斑馬把兩條腿站在它的脖子上)。
(4)獅子和斑馬為什么要換方向站?(使兩邊重量差不多)。
(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么竅門?(站立起來)。
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涼涼的,就像雪月餅一樣。它把這片月亮分給朋友們一起品嘗,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值了!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
(1)設置模擬月亮的高度。
(2)兩人一組,合作運用積木進行“疊高嘗月亮”的游戲。
(3)可適當選用紙板小棒等輔助物。
(4)在規定的時間內疊高,以夠到月亮為勝。
交流各組疊高的方法:有沒有用到動物朋友的辦法?還用到哪些新方法?談談各自的體會(例如:小心輕放,輪換搭建,共同商議判斷擺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談論:怎樣才能利用現有的材料夠到月亮?(啟發學習他人的好辦法繼續嘗試)。
(2)想一想:還能不能找到別的竅門?
(3)在操作過程發生問題時思考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四、交流體驗。
1、疊羅漢能疊那么高,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后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
3、過程中是怎么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為夠到月亮而高興,體會大家一起搭建時必須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活動反思:
一、要注重引導,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教學從讓孩子觀察現實中月亮圖片開始,引出孩子對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從現實帶人到想象的天地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第一個孩子的回答很讓人驚喜“是月餅味道的。”而面對接二連三“草莓月餅味道”“檸檬月餅味道”,我給予肯定的同時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導致對月亮味道的想象由驚喜變成了單調。在對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想象過程中,孩子的回答都顯得那么理性,“水里的月亮是沒有味道的。”“它是月亮的影子,是假的。”“水里的月亮是白開水味道的。”“是冰冰的、涼涼的。”,我提問了很多學生,試圖從他們中間找到富有童趣的聲音,但一個個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現實。這又一次讓我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這個充斥著電視、電腦等畫面感十足的信息時代,孩子見得多了,想得少了,過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沒有童趣的回答,我應該要抓住這次的機會去激發、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但可惜沒有及時抓住這次機會。
二、要注重想象,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做的就是盡量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機會。每一本繪本都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封面上的圓月怎么變成了封底上的彎月?”“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后,在小魚和月亮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在設計教學時,整節課我為孩子創設的最大的想象空間是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小魚和月亮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畫一畫。我考慮到了故事的延續性,覺得這樣順著故事的發展繼續往下想象是比較合理的,但忽視了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想象的余地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受水的局限,在他們的認知里水就是沒有味道的,水里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魚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孩子的想象空間就變小了。正如課后研討時老師們提到了,如果改成你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想象的空間會更大。
三、要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學時就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時,我就重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把話說完整,要注意觀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繪本《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數繪本一樣,故事的發展中情節都是相似的,文字表達上只存在個別差異,這就成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好素材。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適合從模仿開始,因此在教學《月亮的味道》時,我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聽我緩緩講述故事中小海龜和大象的情節,學生在兩次聽到小動物相似的話和月亮相同的反應后,就能自發的模仿繪本中的語言,然后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就漸漸變成了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用繪本語言進行講述。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后是怎樣做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把“分享”的美好播種到了大家的心里,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心里會甜甜的。體會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讓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有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動物們的團結,團結合作堅持不放棄,努力過后品嘗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擠在一起美美睡覺的溫馨一幕。希望這次的繪本課后能將“分享”和“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里,在今后的行動中發芽開花。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三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在日常活動中發現,幼兒特別喜歡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夢。而夢是非常美妙、神秘的,有許多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有可能在夢中都一一實現,夢對于小朋們來說,總是充滿了幻想與向往。所以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大班語言活動《夢》,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環境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能根據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詩歌錄音。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幼兒初步感受夢的意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張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師:你們的夢真有趣呀!那肯定想知道這個小女孩夢到了什么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朗誦詩歌,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詩歌。
2、教師提問:小朋友你聽到了什么?詩歌里的小女孩都變成了誰?
三、分段學習詩歌。
我們一邊聽著詩歌,一邊把夢中的花朵、太陽它們都請出來好嗎?
1、師:在夢里,我變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誰?太陽為我披上了什么?
2、師:在夢里,我開心嗎?你們怎么知道的?
四、播放錄音,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完整播放錄音。
2、師:聽完詩歌《夢》,你們的`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
3、師: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你們覺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導幼兒用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夢的溫柔)。
4、幼兒跟讀。
延伸: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們,小女孩的夢美不美?你們喜歡嗎?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夢也變成好聽的句子,用溫柔、甜美的聲音說一說。
附詩歌:
夢在夢里,我是多么甜蜜。
我夢見自己變成一朵小花,柔柔的太陽給我披上金色的衣裳。
我夢見自己變成一朵白云,輕輕的風教會我跳舞。
我夢見自己變成一縷青煙,細細的雨給我撓癢癢。
在夢里,我咯咯地笑啊,笑個不停。
不,這不是夢,這是真的!
我們的生活就像像夢一樣溫暖甜蜜……。
活動反思:
《夢》這首詩歌為讀者創設了一種幽美、溫柔的意境。所以在選擇語言課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它。我想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意境上都是一個非常好契機。再者因為這首詩歌想象奇妙,能讓孩子從想象中獲得一些幻想的美感,通過想象,讓孩子的思維不斷的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雖然這次的語言活動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詩歌,但是真正要好好的把握這種意境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和困難。
通過今天對詩歌《夢》的開展,再加上老師們的評課,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新的覺悟和反思,以下是我的幾點感觸:
一、可將活動的重點內容定位到目標里。
在活動中的三個目標都能基本完成,可能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說,整首詩歌在學習過程中有點難度,但是幼兒能初步感受到詩歌中的語言和意境美。通過欣賞圖片、傾聽音樂,幼兒能在一種舒緩的氣氛中表現出整首詩歌,并能夠根據詩歌的句式再來進行創編,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從中看出,幼兒的想象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至此,三個目標都能很好的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著重是讓幼兒學會說三個“夢見……”所以可以嘗試將這一重點內容加入到目標中,讓目標更加具體一點。
二、活動的導入部分需更加切合實際一點。
在活動中,我用音樂將幼兒帶入一種甜甜的夢鄉,但是最后發現在進入這個狀態時幼兒沒有很好的配合,幼兒也做不到馬上進入夢這樣的情景中,所以在馬上提問“你夢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時幼兒有點不知所措了。所以根據老師們的意見,可以將導入改為用回憶來引入孩子對夢的記憶,在音樂中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曾經美麗的夢,相比較幼兒可能會比較有話可說,對于最后環節的創編可能也更有幫助。
三、詩歌的意境還表現的不夠。
精讀這首詩歌,不僅會為它優美的意境索感嘆:小花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了舞蹈,輕煙有了被撓癢癢的感覺,這些擬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也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這些美麗的比喻也是這首優美詩歌的重點部分,所以需要在朗誦詩歌的時候更要抑揚頓挫一點,將孩子也帶入這種優美的意境,這樣孩子的興趣也更加高昂。
在磨練中成長,慢慢克服緊張的心態,用最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每一次的挑戰,希望能夠在以后的機遇中更加充實自己。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四
水果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既熟悉又喜歡,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大綱》要求,本次活動設計都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在樂中學,學中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兒童化,通過編兒歌、游戲等教學方法,增強孩子對水果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識、觀察梨子、蘋果、香蕉等水果。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重點難點。
1、引導孩子認識水果名稱、吃法等。
2、培養學生在大膽積極發言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香蕉、蘋果、橘子、西瓜、梨子等水果實物。
2、準備香蕉、蘋果、橘子、西瓜、梨子等水果的圖片,每個孩子一份(沒有顏色的)。
3、準備一些水果掛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師: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神秘的小客人,她們都藏在玉老師的這個盒子里,孩子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可我們一個一個把他們猜出來好嗎?(請個別孩子伸手到盒子里觸摸水果,猜猜是什么,或者是摸到是什么樣的,其他孩子猜。)。
二、認識水果。
激發孩子大膽發言發展孩子語言能力。
請一個孩子上來摸盒子里的水果,師生對話,強調其他孩子注意聽(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形狀?表面光滑嗎?你猜是什么?)把他拿出來。認識這種水果,從顏色、生長環境、吃法方面讓生認識,強調水果的營養價值。如摸出的是蘋果,可以這樣對話:師:什么水果紅紅的,引導生說: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孩子我們可以這樣通過水果的顏色給他們編兒歌。)。
(此環節可以請孩子上來觸摸,師生對話猜,全體認識,可以師觸摸,說特征,其他孩子猜。猜出來認識,編兒歌。在學生認識水果的基礎上,在師生的對話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
三、拓展延伸。
1、整理練習兒歌。(什么水果…的,…紅紅的。)。
2、游戲。發水果掛飾。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3、鼓勵孩子把其他認識的水果也把它編進兒歌。
四、鼓勵幼兒把自己編的兒歌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并把沒有涂上顏色的水果圖涂上顏色。
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動手能力、孩子有說的機會,有想象的空間會)。
2、教學設計兒童化,游戲貫穿課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3、由于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偏重于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在第二環節花的時間較多,因此在涂色的環節沒有在課堂上完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五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
2、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嘴巴(不吃不衛生的東西,不把堅硬的東西放進嘴里)。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有吸管的飲料、牛奶等。
一、猜猜哪里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mouth樂園”。
1、教師:“今天是天線寶寶的mouth樂園第一天開張,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
1、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嘴巴?”
2、教師提問: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呢?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堅硬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3、小結: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六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孩子們的游戲《花店》中生存的,在一次游戲分享中,我們在討論花店沒生意的原因中,有的孩子說花店老板不會做生意、有的孩子說可以把花送到幼兒園,上次我在門口就看見有人送花來我們幼兒園、有孩子說花店里花的品種太少了,有的孩子說上次我喝酒看見新娘手里拿得花可漂亮了……孩子們的話使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就問幼兒:“這些花代表什么意思呢?每個地方送的花都一樣嗎?”孩子們聽了都搖搖頭,他們互相竊竊私語起來“你知道嗎?玫瑰表示什么?送給媽媽什么花等,他們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看到孩子們對這話題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就預設了今天這個活動《花的語言》。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了解花語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學問。
2、鼓勵幼兒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花的知識、鮮花、包裝紙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交流:
1、大家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花?
2、你喜歡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選花:
1、請幼兒打開信封看看信上說什么?
2、給他們選什么花?為什么?
3、幼兒按照信上的任務去選花。
三、送花:
1、這樣可以送了嗎?
2、幼兒包裝花兒。
四、設問:
你們再幫我想想還有什么時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七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數量的多少。
2、初步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了解其含義,并學習用大于號和小于號表示兩個數字的大小。
3、積極參與游戲,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配合游戲戲使用的音樂。
2、不同顏色的粉筆或呼中間環啦圈。
3、不等式題卡若干(正面寫不等式,背面寫答案)。
4、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游戲:大嘴巴吃是,學習數量多少的比較。
2、
(1)小朋友,老師今天想帶領你們玩個大嘴巴魚吃蝦子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2)游戲玩法。
※11個人一組,選擇一個人當大嘴巴魚,其他10人當蝦子。
※我們在地上畫兩個顏色不同的方框當是子的家;兩個方框之間畫一個圓圈當大嘴巴魚的家。
規則:間樂響起,蝦子們邊游泳邊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水面透透氣吧”。這時大嘴巴魚在呼呼大睡。音樂停止,大嘴巴魚伸個懶腰,張大嘴巴做吃蝦子的動作,這時蝦子們邊游邊說:“大嘴巴魚來了,快回家啊!”(蝦子分開跑回兩個家里。)大嘴巴魚跑進圓圈里說:“哈哈,讓我來數一數,哪邊蝦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對著哪邊,就吃哪邊的.是蝦子”。大嘴巴魚點數后,張大嘴巴對著蝦子較多的一邊,若比較正確,就做:“阿嗚真好吃”的動作,若比較不正確,就罰下場。一輪游戲結束后,換另一位幼兒當大嘴巴魚,繼續游戲。
(3)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小結并表揚在游戲中表現較好的幼兒或其他方面有進步的幼兒。
3、操作練習冊,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并了解其含義。
(1)通過計數的方式比多少。
(2)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3)經營活動習大于號和小于號的用法。
教師小結:開口向左邊的叫大于號,開口向右邊的叫小于號。口子喜歡對數字的大的一邊,所以哪邊數大它的開口就朝哪。
4、游戲:搶答賽,鞏固10以內數量大小的比較。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八
1、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識字的興趣。
1、材料及環境創設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2、飯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一、引起興趣。(師扮演"謎語大師"出場)。
教師:大家好,今天"謎語大師"又要給大家猜謎語了。
請你們仔細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二、感知認讀。
1、表演吃飯。
提問:我在干什么?想不想和"謎語大師"一起來表演?
教師: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邊表演邊跟說)。
出示漢字,共同認讀"吃"。
除了吃飯還可以吃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鞏固認識"吃")。
2、表演唱歌。
提問:聽到我在干什么?
幼兒共同表演并認讀漢字"唱"。
3、表演喝水。
提問: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幼兒共同表演,認讀漢字"喝"。
小嘴還能喝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其余幼兒跟學,鞏固認識"喝")。
4、表演吹泡泡。
提問:剛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幼兒學習表演,認讀漢字"吹"。
誰能和我表演不一樣的動作給大家猜?(幼兒表演,鞏固認識"吹")逐一跟讀漢字"吃、唱、喝、吹"。
過渡:"謎語大師"的謎語猜完了,可還有一些難題呢。
三、游戲:找字寶寶。
1、幼兒拿出字卡,教師說:"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找出"吃"字。
2、請個別幼兒說短句,幼兒找出相應的漢字。
3、教師提要求,如:"'謎語大師'口好渴呀,請你們給我喝喝水",幼兒找出相關漢字。
4、捉迷藏。
方法:師逐一藏掉漢字,幼兒分別找找哪個漢字不見了,并從字卡中找出。
四、遷移小結。
1、請你們找找這四個字里的小秘密。(引導幼兒發現"口"字旁)。
2、為什么這些字寶寶都有一個"口"呢?
3、教師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都與嘴巴有關,所以這幾個字寶寶旁邊都有一個"口"。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九
1、通過比比、嘗嘗、數數等活動,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工功能。
2、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了解換牙的一般常識。
3、發蔚縣幼兒的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1、鏡子人的手一個、食品若干。
2、牙齒模型一個,有關牙齒三兄弟(門牙、犬齒、臼齒)形狀、功能的圖片。
(一)導入,引出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寶寶。"(二)運用感官進行探索,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功能。
1、數一數(知道牙齒的數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寶寶?讓我們請鏡子幫忙,照一照、數一數。"(幼兒自己數,同伴之意相互數)(2)"你們嘴巴里上面有幾顆牙?下面呢?一共有幾顆牙?"2、比一比(知道牙齒的名稱)(1)"你們嘴巴里的牙寶寶模樣長得一樣嗎?張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門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頭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3、嘗一嘗(知道牙齒的功能)"牙寶寶模樣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本領也不一樣,讓我們來嘗一嘗,看看它們的本領到底有什么?"給舍圖片、模型小結:現在我們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齒有差不多有20顆,每天你開口笑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是門牙,它負責將食物咬斷,門牙旁邊有尖尖的頭是犬齒,它負責將食物撕碎,最里邊肥肥胖胖的叫臼齒,它負責食物過口腔的最后一關將它們完全磨碎后吞進肚子里。
(三)了解的換牙的一般常識。
1、剛出生的嬰兒有牙齒嗎?你有沒有的換過牙?
教師小結: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這樣,吃奶時就不會咬痛媽媽的乳頭了。大約長到七個月大小時,小寶寶就開始要吃些主食了,這時,也開始長牙了。我們稱它為"乳齒",到六歲開始換牙,新長成的稱為"恒齒",全部長成有32顆呢。
2、人會的是牙,那動物會不會的換牙呢?
豐富知識:動物也會的換牙,馬和獅子一生的換一次牙,蛇和鱷魚則一生的是好幾次牙。
(四)了解護牙的一般常識1、假如人沒有牙齒會怎么樣?
2、牙齒會生病嗎?我們怎么樣保護牙齒?
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牙齒痛、有蛀牙時就必須去找牙醫治療。不過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保健,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會蛀牙喔!
1、回家找資料查查還有哪些動物也要的換牙,它們一生換幾次虎?
2、看看老爺爺、老奶奶的牙,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又要掉牙了?掉了還會再長嗎?
通過學習,幼兒了解了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對人身體的危害,幼兒還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利于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整個教學活動層層遞進,從材料、形成到組織的各個環節,教師的語言以及幼兒的表現等,都是個性化濃郁的不斷激發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發現知識的一次活動。總之,是把枯燥的科學活動與語言活動、健康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了整合的目的。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
1、學習用簡單的畫人方法畫出孩子的基本外形并能大膽涂色。
2、在教師引導下,感知不同類型的甜嘴巴。
3、激發幼兒爭做甜嘴巴娃娃的欲望。
1、油畫棒。
2、小朋友美工用書。
3、記號筆。
4、甜嘴巴娃娃手偶造型。
(一)、出示“甜嘴巴娃娃”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請來了兩位甜嘴巴娃娃,我們一起跟甜嘴巴娃娃打個招呼吧。
2、提問:“你們猜猜我為什么叫“甜嘴巴娃娃”?
3、這兩個甜嘴巴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4、教師小結。(甜嘴巴娃娃會說很多很多有禮貌的話,還會唱歌、講故事。)
(二)、教師示范畫“甜嘴巴娃娃”。
1、畫有禮貌地甜嘴巴娃娃,讓幼兒說畫人的步驟,教師畫。
2、師:甜嘴巴娃娃不僅說話好聽,唱歌、講故事也好聽。
(出示唱歌的甜嘴巴娃娃)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用記號筆畫出甜嘴巴娃娃,再用漂亮的蠟筆進行涂色。
2、畫出自己喜歡的甜嘴巴娃娃。
1、你畫的是什么樣的甜嘴巴娃娃?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一
1、激發幼兒樂于參與活動的愿望,知道嘴巴的作用并知道保護嘴巴。
2、嘗試學習相應的動詞:吹、唱、哭、笑等。
3、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的嘗試水果。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1、各種水果塊放在盤中,牙簽若干,
2、泡泡、小喇叭、口琴、氣球、糖果等。
3、吹、唱、哭、笑等圖片
一、 出示玩具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玩具,我們一起玩一玩吧!”請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玩具進行游戲。(小喇叭、口琴、氣球、吹泡泡玩具)
師:“誰能來說一說,剛才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幼兒一邊講述一邊演示。
二、幼兒品嘗水果
1、師: “剛才小朋友的小嘴巴做了這么多事情,老師想獎勵一下小朋友的小嘴巴,請小朋友吃水果,小朋友高不高興呀?”
2、幼兒吃水果
教師提問:你吃的什么水果,什么味道的?
三、識字游戲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認字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用什么唱歌、吹氣球的?
3、出示相應的字卡引導幼兒進行識字游戲
(1)幼兒看圖片做動作
(2)幼兒看圖片猜字
(3)請幼兒上來做動作,其他幼兒找出相應的字卡。
四、引導幼兒保護嘴巴
師:我們的小嘴巴會做這么多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保護它,應該怎么保護呢?
1、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嘴巴?”
2、教師: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呢?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堅硬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3、小結: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吃完飯以后還要漱口,早晚要刷牙,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小嘴巴,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特別是在討論如何保護嘴巴的環節中孩子們不但能與同伴積極交流,還能大膽地與聽課的老師們互動,思維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沒能放手讓孩子大膽地表達,過于包辦限制了孩子語言的發展。
2、識字的游戲的方式也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活動中得加以改進,真正為幼兒提供一個敢于大膽表達的環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二
1、學習看懂圖示,制作信封玩偶。
2、通過撕、貼、畫等裝飾技能,表現蛇、鱷魚等大嘴巴動物的形象。
記號筆、信封、廣告紙、固體膠、圖示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一封信。(信放凳子上)
師:看看你的信里寫了什么?
1、出示大圖示,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其順序。
2、教師邊講解圖示邊互動示范。
師:看看你手中的圖示要做什么?我們一起做一下信封玩偶吧。
師:記得多余的紙屑要放進筐子里面。
師:做完的小朋友去找找和你一樣的好朋友。
師:在我們做手工上許多地方都有圖示,我們學會看圖示之后,總結可以做手工。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三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嘴巴》,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懂得愛護自己的嘴巴,并學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可以做。什么東西不可以做。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圖片、記錄表人手一張。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1、請幼兒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四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幼兒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五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懂得愛護自己的嘴巴,并學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可以做,什么東西不可以做。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圖片、記錄表人手一張。
一、猜猜哪里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幼兒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六
1.音樂磁帶、錄音機(教師準備好一段律動)。
2.背景圖一幅(里面藏有小雞、小鴨、小魚圖片各一張);各種動物的圖片若干。
3.字卡:小雞、小鴨、小魚、尖、扁、圓。
1.以律動的形式,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做做動作。(幼兒跟著老師做小雞捉蟲、小鴨游泳、小魚游游的動作)。
(評析: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這一環節中,小朋友跟著老師做各種動物的模仿動作,興趣極高,提高了幼兒的模仿智力。)。
2.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找出小動物在哪里?
師:今天三只可愛的動物要跟小朋友來玩游戲,先請小朋友找出這三只動物藏在哪里?找到一只動物就模仿它做動作并學它的叫聲。
(評析:帶著疑問去尋找答案,好象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孩子們找得非常仔細,也很認真,此環節發展了幼兒的觀察智力及模仿智力。)。
3.給小動物找嘴巴,學說短句:“xx的嘴巴x”。
師:這些小動物都缺了一樣東西,想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找出合適的小嘴巴。送嘴巴是要說:“xx的嘴巴x”要能找出它的特點。如:小雞的嘴巴尖、小鴨的嘴巴扁、小魚的嘴巴圓。教師及時出示字卡。
(評析:采用游戲的方式給小雞、小鴨、小魚送嘴巴,幼兒能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沒有枯燥感,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4.擴展已有經驗,充分發展幼兒的運用智力。
(評析:讓幼兒感受到各種動物的嘴巴都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動物的嘴巴是相似的,給孩子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提高分析智力,發展運用智力。)。
1.在語言區中給孩子提供各種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說它的嘴巴是怎樣的。
2.請家長利用空余時間帶孩子去觀察各種動物的嘴巴,發展幼兒的延展智力。
有趣的嘴巴教案及反思(優質17篇)篇十七
1、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教案:有趣的嘴巴。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識字的興趣。
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
1、教師扮演成“謎語大師”。
2、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3、飯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二)感知認讀。
1、表演吃飯。
1)提問:我在干什么?
2)想不想和“謎語大師”一起來表演?(師: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邊表演邊跟說)。
3)出示漢字,共同認讀“吃”。
4)除了吃飯還可以吃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鞏固認識“吃”)。
2、表演唱歌。
1)提問:聽到我在干什么?
2)幼兒共同表演并認讀漢字“唱”
3、表演喝水。
1)提問: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2)幼兒共同表演,認讀漢字“喝”。
3)小嘴還能喝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其余幼兒跟學,鞏固認識“喝”)。
4、表演吹泡泡。
1)提問:剛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2)幼兒學習表演,認讀漢字“吹”。
3)誰能和我表演不一樣的動作給大家猜(幼兒表演,鞏固認識“吹”)。
4、逐一跟讀漢字“吃、唱、喝、吹”。過渡:“謎語大師”的謎語猜完了,可還有一些難題呢。
(三)游戲。
1、找字寶寶。
1)幼兒拿出字卡,師說:“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找出“吃”字。
2)請個別幼兒說短句,幼兒找出相應的漢字。
3)師提要求,如:“‘謎語大師’口好渴呀,請你們給我喝喝水”,幼兒找出相關漢字。
2、捉迷藏方法:師逐一藏掉漢字,幼兒分別找找哪個漢字不見了,并從字卡中找出。
(四)遷移小結。
1、請你們找找這四個字里的小秘密。(引導幼兒發現“口”字旁)。
2、為什么這些字寶寶都有一個“口”呢?
3、師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都與嘴巴有關,所以這幾個字寶寶旁邊都有一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