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優秀作文,我們可以學習到各種寫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并學習。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一
不必說現今四川文化繁榮,文人輩出;也不必說古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單是我們岳池安東這一代就已經有無限趣味。
春天來啦,正是農忙時節,看桃花、李花、櫻花在枝頭笑得爛漫,我們總愛隨著大人一起,下田插秧。與其說是插秧,還不如說我們是來找樂子的。挽了褲腿,脫了鞋襪,慢慢第把腳放進田里。任腳深深地陷進去,被泥水包圍,我深深的呼吸了一口屬于鄉間的馨香,開始了我的“捉蝌蚪之旅”。當黃燦燦的油菜花爬滿山崗的時候,稻田里幾乎就是一片碧綠了。
炎熱的夏天,我們幾個小伙伴相邀著要一起摘桑椹,抓天牛,下河捉魚蝦。那時候奶奶就不叫我摘桑葚吃,說是被螞蟻爬過的不衛生。我那會聽呀!放學路過了總要摘幾顆往嘴里噻,吃到滿口腥甜才放棄滿樹誘人的紫紅色的果子回家。奶奶問起了還張開烏黑色的嘴唇狡辯說著自己沒偷吃。抓天牛也是我們閑暇時必做的事情。我們抓來了,比比誰的多,誰的大,再拿去嚇隔壁的小姐姐,那便是最開心的時候了。夏天最愜意的,就是去河里抓小魚、螃蟹了。記憶中的小河總是明澈的,干凈的,不帶一絲雜質。就像我們兒時的心一搬。
枯萎的黃葉不帶走一絲情感地離開枝頭,急著要落葉歸根。秋天到了,大人們忙著收稻子,田地里變成了蝗蟲和我們互相追逐的樂園。隨著人們收割的稻子增多,蝗蟲們能活動的范圍就越小,對我們來說是相宜的。我們抓了蝗蟲喂螞蟻,看它們一個個排著隊,井然有序地將蝗蟲搬回洞穴。只是我們不知道,蝗蟲這樣大的身子,是如何被螞蟻塞進那小小的蟻穴的。每當能看到了,不是母親叫了我去廚房幫忙,就是父親叫我遞去汗巾。
冬天的時候,大多會翠吹風下雨,偶爾也會痛快地下幾天小雪,終究是堆不起大雪的。那時候,我們總會窩在各自的小家,或吃餃子,或吃元宵,把肚子喂得飽飽的。最快樂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任窗外風雪如何呼嘯,窗內仍是一片溫暖祥和,好像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歲月悠悠,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已經在這里待了十多個春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家鄉容貌漸漸變得繁華,泥濘小路已是寬闊的馬路,破磚瓦房已成自砌高樓。只是我們的心,還一直走在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鄉間小路上......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二
夢里我拉著姥姥的手歡快的向前跑,一不小心我摔倒了,但我沒哭,仍舊“咯咯”的笑。道路兩旁的柳樹也翩翩起舞,和我一起快樂著。
故鄉最多的就是柳樹,道路兩旁,院子里,池塘邊,隨處可見,它們陪伴我走過了童年。我們的院子一邊挨著池塘,一邊靠著公路,池塘也和公路挨著,公路的那邊有一條河。
院子里有十幾戶人家,青一色的平房圍繞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各家各戶的孩子就是這小院里的精靈,有了我們,才使得這個小院充滿了活力與歡笑。每天我們三五成九的飛向學校,又三五成群的奔回家。晚飯后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我們相互追逐著,笑著,鬧著,歡樂充滿了整個小院,飛向夜空,感染了星星和月亮,它們也一閃一閃的,又好像更亮,更美了。
柳樹、池塘、河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
小時候我對風很好奇,有一次我問姥姥:“風是從哪來的呀?”姥姥笑著抱起我,用手指著柳樹說:“風的家在柳樹里,你看,柳條一動,風就出來了。”我信以為真,從那以后,只要一見柳條擺動,我就大喊:“風來了,風來了!”長大后知道了風的原理,但我仍相信姥姥的話。
我是很喜歡雪的`,但春天一到,雪就和我們告別了。但我不會悲傷,因為這里的春天還有“雪”。因為柳樹多,柳絮也就不會少。柳枝一擺動,柳絮漫天飛,好似天降大雪。這時,我們這些小精靈便會在風中奔跑起來,去追逐飛舞的柳絮。柳絮飄過,我們就快要迎接夏天了。夏天沒有雪,但有了春天似雪柳絮的過渡,我已能夠接受無雪的季節了。
夏季到了,柳樹成蔭,小精靈們便會穿梭于柳樹之間。用柳葉吹哨響,將柳枝加鮮花做成的花環頂在頭上,更有甚者,將一大縷柳枝與另一縷綁在一起,坐在上面蕩秋千。現在想想,這樣的事都可以被環境保護主義者拿來當反面教材了。夏季的池塘也和我們一樣熱鬧。魚蝦追逐,青蛙歌唱,一片歡樂景象。一次我和哥哥去池塘的魚,結果魚沒有多少,倒網了不少的蝦。當天我們又魚又蝦的美餐了一頓,味道現在已經忘記了,只記得盤中的蝦一個個紅通通的,叫人不想吃都不行。
有時我們會在池塘里“劃船”,“船”即父母用來洗衣的大盆,有幾個不幸的人還落入水中,不過他們都會游泳。說到游泳,池塘里不比在河里游的暢快,這是哥哥說的。但家長不允許他們去河里游,怕河水流的太急有危險。可我們會在河邊捉螞蚱,用毛毛草串起來,帶回家去喂雞。
家長們還在河邊的空地上開墾出一塊,種了一些菜,秋天時果實累累,我們就幫著往家里運。我記憶中最深的是一種叫洋姜的東西,媽媽會把它淹制成一種咸菜,吃的時候把它切成片,滴幾滴香油,嚼起來咯拉崩脆,香滑爽口,至今還是回味無窮。
冬天時池塘會結成一大片冰,但一般沒人敢上去走,因為它總不能凍的很結實,可我們會敲一些冰塊下來玩。冬天總是少不了雪的,大雪紛飛,又教人想起了柳絮,而此時的柳樹,早已化身白發姑娘了。雪后我們堆雪人,打雪仗,雖凍的耳鼻通紅,小手冰涼,仍舊玩的不亦樂乎。哥哥還會將一塊木板放在地上,用繩子牽著,我坐在木板上,讓哥哥拉著跑,可惜我拉不動哥哥,只有他拉我的份。
回想起故鄉的種種,好似昨天才發生過,依舊那么清晰。離開故鄉已有幾載,聽說池塘被填平了,我們原先住的小院也被重建,蓋起了高樓,只有柳樹還立在那兒,也許只有它們和那條河還記得我們曾經的點點滴滴。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三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離開故鄉二十年了。今天正好是國慶節放假,我開著超音速飛機回到了我魂牽夢縈的家鄉——長沙。
我走到馬路邊,看見了一個機器人保鏢,聽說這個機器人有很多用處,當你在外游玩時,突然發現有一個小偷想偷你的東西,這時,機器人保鏢就會立馬到那個小偷面前,打一下它的背,并把東西拿回來,還給失主,如果那個小偷有第二次的話,這個機器人就會把他的手鎖起來,然后就會被帶入公安局,接受法律的審判,或是直接關入大牢。
在馬路上會有一位位“清潔工人”,你猜猜它們都是些以,它們全是機器人。它們會把垃圾扔入自己的嘴里,當自己收滿了以后,便會走到垃圾箱邊,把垃圾全部分類放入垃圾箱,然后再回去回收垃圾。在這種機器人走后,便會有一個運垃圾的機器人出現,把垃圾運走,送到垃圾站。
在大馬路上,全是電車,這是給人們坐公共汽車的。私家車全變變成了三棲汽車,可以在天上飛,所以,現在的汽車就不在馬路上走了,全都在天上飛行,這個車子里裝著高性能導行,上面可以顯示你所在的位置,還可以顯示出你前面有沒有車。
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我愛我的家鄉。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四
我的故鄉在美麗富饒的瀾滄,啊,故鄉,你多美麗啊!
啊,瀾滄!萬畝古茶園是你悠久歷史的體現。當年,人們發現這個年齡在100以上的高齡的古茶樹王時,便證實了你的悠久歷史。此樹的樹干地徑180厘米,離地40厘米處的樹干直徑156厘米,樹高12米,樹冠幅度7.8米,樹冠挺拔,枝葉茂密,生機盎然。經鑒定,樹齡在900~1000年左右,被學術界普遍譽為茶樹原產地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棵具有過渡型特征的古茶樹,也就是既保留部分野生特征,又新增了部分人工種植的特征,介于野生到人工栽培品種之間,由此確認了思茅是茶葉原產地的歷史地位。
啊,瀾滄!拉祜風情園和水庫大操場是你的驕傲。拉祜風情園湖水清澈,風光秀麗,設施完備,它不僅是縣城居民休閑度假、娛樂健身的良好場所,更是瀾滄旅游的精美景點。水庫大操場(又名大草壩)則是城區居民節日集會游玩的好地方,每年春節、中秋節、國慶節,都有幾萬人在這里歡度節日,平時則是城區居民打陀螺、放風箏、散步的理想之地。這塊廣場還可以充當臨時飛機場,1988年瀾滄“116”大地震發生后,國務院總理李鵬等國家領導人乘坐的直升飛機就是在這里起降,把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災區人民的關懷帶到瀾滄的。
啊,瀾滄!你有多少美味的特產啊!木耳、筍絲、菠蘿蜜、薏仁、多依片、魔芋片、竹筍干、竹制品、核桃,水酒、姬松茸,甜麻竹等等,說也說不盡,數也數不完。
啊,瀾滄!南山佛寺是你的圣潔之地。明末清初以來盛行佛教的拉祜族地區,迄今或多或少地珍藏著傳教寶物、法器和僧人用具。其中以南柵佛寺(今瀾滄縣境內)的傳世寶物為甚。今藏有厄莎佛祖親制印璽一枚,印質為檀梨木,上刻有“福祿寶印”四個漢文篆字;有大銅鈸一對;鑄鐵禮炮三門;古磨一盤;鐵三角一個;黑寶石二枚;白玉一塊;金屬質寶谷殼一枚。還有佛祖樹(柏樹)和佛祖茶等,對研究清代拉祜族地區的佛教傳播史具有重要價值。
啊,瀾滄!對你贊美的話是說也說不完了,但是,我為你自豪與驕傲!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五
我的家鄉在二酉苗族鄉還要過去的棋坪附近的大山之中,幾十座山圍在一起,其中便有養育了我的十五嶺村。那里空氣清新,高山林立,一條條清澈的小溪從山縫隙中潺潺流淌出來,匯成酉水,嘩嘩奔向遠方的大河。
去我們的村子必須得爬山,不過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在快要到村子時,一座巍峨的大山猶如一只攔路的老虎擋住了去路,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但是除了這條路卻沒有其他的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山高。在這些山中,我想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海拔過千。任意爬上一座從山頂往下看,都能看到一條條羊腸小道如穿針引線般縱橫交錯。
山險。很多山坡度達七十度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九十度,比如,在去我們村的那條必經之路上,上山的路都是鑿在光禿禿的石壁之上,成“之”字型延伸到山頂。在我每次爬山累得氣喘吁吁的同時,也忘不了贊嘆一番,感嘆修建此路的先輩們,不知耗費了多少汗水才能修出這條路,這些雖然遠遠比不上長城的工程,卻讓我覺得更偉大。
群山腳下,一條條不知名的小溪不知疲倦的歡快奔流著,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不絕于耳。到處都充滿了綠色,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與如今喧囂的都市相比,更多了一份難得的寧靜。
此時此景,如果山間有打柴或是放牛回家的人兒,走在幽幽小徑上,真不啻是一副徹徹底底的古典山水畫。
從小到大,描寫家鄉的文章我寫過很多,但那多數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表達不了我內心的情感,或許只有在遠離了故鄉數年之后的現在,我的眼中,才真正發現:原來故鄉是最美!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六
想起故鄉,如將漂浮的茶葉輕輕吹開,熱氣撲騰而來濕了眼眶;想起故鄉,好似小斟被時光發酵的往事,甘醇且留有余味;想起故鄉,是誰在暗處操縱記憶的列車穿過時光的隧道順著那長長、長長的鐵軌……回到那片土地。
故鄉在重慶,一個平凡的小鎮上,沒有大城市的喧鬧繁華,她是位安祥的老婦人,靜守著,這一顰一蹙都那么從容。
我愛故鄉的那條鐵軌。在屋里做作業,時而能聽到陣陣轟鳴聲。黃昏時分,隨著外婆、外公、爸爸、媽媽,我便欣喜撲向那條條縱橫交錯的“玩具”,沒有什么能比得上在鐵軌上行走了。黃昏把余暉化作粉未,涂沫在每個人的面龐,涂沫在遠處的屋場,鐵軌閃著光,一亮一亮的。調皮的我張開雙臂,毫無顧忌地向前走,火車來時,便機靈地跳下來,躲到外公懷里去,外公時常是一臉驚恐后眉頭又舒展開來。這份家庭間的溫馨,鐵軌是最好的目擊證人。
我愛家鄉的酒家。郵亭以鯽魚出名,好吃得是沒話說,雖說裝潢沒都市酒店精致,但一家人團聚著和氣地吃頓飯,那氣氛是無論如何在別處體會不到的,重慶人豪放,不拘小節的性格在飯桌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劃著拳,罰酒喝,吁寒問暖,各種聲音接連不斷,火熱的火鍋入肚,暖了胃更暖了心,眾人臉上映紅了,都洋溢著滿足的笑,我被一種溫暖的氣氛包圍著,沉溺不可自拔。
走在長沙街道,聽到的是嗽叭陣陣,看到的是香樟梧桐,品到的是湘菜,便時不時撥動心底的那根弦,想到久未回去的那片土地。火車鳴笛,留下了我的兒時,把我帶離故鄉,讓我在他鄉生長。今日飛機展翅,載著我回到故鄉。仍是不能忘懷那長長、長長的鐵軌,一頭連著我,一頭連著她,一頭承載著未來,一頭連接著過去。
“轟隆轟隆……”可否又開始一場新的旅行?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七
記憶中的故鄉,有淡淡的云朵,悠然地在天空中閑游;記憶中的故鄉,有薄薄的炊煙,聘聘裊裊地隨風而去;記憶中的故鄉,有清清的小河,波瀾不驚地向東流去;故鄉是藏在我心中的凈土,同時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因學業繁忙,很少回老家的我,終于在我小學畢業后的那個暑假,回到了我的故鄉,讓我重溫了一把故鄉夢。
清晨的故鄉是恬淡的。當我被晨鳴的雄雞叫醒。伸伸懶腰,睜開眼便是那喜人的綠色。那可愛又醉人的綠呀,流入我的眼睛,滋潤著我的心扉。我輕輕推大門,呼吸到第一口清鮮空氣,又是多么的愜意。此時你再仔細聽,微風搖著樹枝,樹葉窸窸窣窣,就仿佛是大自然在彈奏的一首美妙的樂曲,輕輕地喚醒那睡夢中人們。
晨風輕輕地吹,小鳥在歌唱。我閉上眼睛,盡情的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讓一切不愉快的煩惱統統離開。
正午的故鄉,熱烈而又奔放。火辣辣的太陽照在翠綠的樹葉上,就像一顆顆閃爍著孔雀綠的藍寶石。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投在我身上,斑斑駁駁的,微風輕輕的搖呀,我仿佛在駕馭著一葉扁舟,在碧波之中蕩漾。我閉上眼睛,躺在一張吊床上,吊床晃來晃去,我好像長出了翅膀,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鳥,在天空中飛翔。
傍晚的故鄉靜謐又美好!天是火燒一般的顏色,夕陽放射出橘紅色的余暉,染紅了大半個天空,晚霞又好似胭脂,為遠處的山丘涂上了一層淡淡的紅。
一縷炊煙在遠處的青磚碧瓦的鄉村農舍間裊裊升起,漸漸地融入進了山后邊的青云之中。遠處牧羊人驅趕著羊群,像白云一樣緩緩地沿著山間小路飄落下來,漸漸地消失在村邊的樹林之中。
這就是我的故鄉,我曾經和小伙伴們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我再次來到這里,情景依然舊,可我不再是原來的我。此時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兒時的小伙伴們,仿佛他們就在我的眼前,我要喚他們的乳名,和他們一起捉迷藏。
淚眼朦朧,我揉揉眼睛,情景依舊,可眼前沒有了那些天真的小伙伴!
啊,故鄉,你何時才能讓我回到那從前的時光。
啊,故鄉,故鄉……。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八
阡陌間的野草跳動著生命之舞,五彩的野花們調皮地躲藏在草叢之下,潔白的云朵拼成了一塊塊圖案,朦朧的春雨帶來新的希望。我與故鄉的夢啊,美得不像樣。
故鄉的春天,最早從沉睡中蘇醒的,莫過于那阡陌間的野草了。
當春天的腳步近了,他們啊,便偷偷地從地里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于是那嫩綠的顏色,便在這天地間醞釀。倘若是幸運,在田間漫步時,你便會看見這樣的美景;柔軟的野草在春風的輕撫之下悠然起舞,一會兒熱烈,一會兒深情,一會兒激昂。于是滿世界便成了跳動的綠,倔強地跳著一支生命之舞。
故鄉的春天,最調皮可愛的,莫過于那些盛開的野花了。
他們啊,總愛悄悄地躲藏在茂密的草叢下,若是撥開那已極其繁茂的草兒,映入眼簾的滿是一片微小而可愛的五彩繽紛,幾乎都是野花兒們。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每一朵都極盡秀美,精致,仿佛是上蒼專門雕琢的美玉一般,風輕輕一吹,空氣中便彌漫著各種花的香,有名字的,沒名字的,都盛開其間。閉了眼,仿佛這兒已滿是花的天堂。
故鄉的春天,最美麗有趣的,莫過于碧藍天空中的白云。
這時候的天空啊,碧藍藍的,像是一片柔軟的藍汪汪的湖水,這時候的白云,也是最有趣的。不信,你去瞧,那些潔白的云朵,如一塊塊拼圖,在天空中拼出一個又一個奇形怪狀的圖案,什么綿羊啦,飛馬啦,什么七星連珠啦,九曲連環啦……那些云朵兒都能拼出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拼不出的。
故鄉的春天,最尋常的,莫過于那淅淅瀝瀝的春雨了。
春雨是故鄉春天的主旋律,隔幾天總會下上那么一場。可別惱,看,遠處碧油油的樹林在春雨中漸漸有些朦朧了,那綠色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再沒有了什么高低,這時,一切都籠罩在一層綠色的霧氣中,如夢如幻。漸漸的,春雨停了,被洗刷過的天地清凈澄澈,就像純凈清明的心靈,永遠滋長著希望和力量。
阡陌間的野草是春天的頑強堅韌,草野下的野花是春天的調皮可愛,天空中的白云是春天的千奇百態,朦朧的春雨是春天的優雅美麗。
我的故鄉比畫還夢幻!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九
夕陽,在宿遷古中運河撒下一片金光。
我傻傻地仰望著這一團火紅,注視著她施展魔法般給大運河鋪上了一片碎金,一陣微風拂過,湖面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偶爾有幾只活潑潑的小魚兒躍出水面,也算給古老的大運河增添了些許生機。此時的太陽一改以往高高在上的威嚴,慢慢退去烈焰,多么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啊,她溫柔地親吻著這片古老神奇的大地,用她那橘紅色的光暈,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為她的孩子們著上靚妝。一切都是那么溫馨,那么從容。
我沉醉在眼前的這片瑰麗的景色中了,思緒也不知不覺地飄回了記憶中的那段時光。
記得前幾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夏天地到來,夏天一到,暑假就來了。那時我就可以去宿遷的姑姑家了,自然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大運河畔乘涼、賞景了。呵,也許天底下再也沒有比這更舒服的事情了吧!
在我的記憶中,大運河就是一個天然的空調器。站在大運河的拱橋上,涼風習習,竟然沒有一只蚊子!涼席鋪在水泥橋面上,太陽的余熱從席底傳到身上,麻酥酥的,那種感覺特別的爽!當然,還有更爽的呢,那就是看過往的船舶,聽姑姑講有關大運河的故事。
啊,我就是那個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孩子,我也是一個喜歡做夢的孩子,我的夢境里似乎永遠都會出現那條奔騰不息的大運河和它那永遠也聽不夠的水聲。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
每個人的故鄉都不一樣,對故鄉的記憶也不一樣,在我的記憶中,家鄉是世界上任何著名景點都比不上的。
家鄉有許多的山,山上綠樹成蔭,一條公路盤旋著,上到山頂,像極了一條絲帶,把山給纏繞起來了,給山增添了幾分仙氣,讓它變得不同凡響。
走近了看,一座座農家小院被包裹在了樹林之中不對,不是包在了樹林之中,而是被茶樹給包住了。沒結果的果樹與茶樹只分變得出矮矮的,帶著清香的是茶樹,高高的,沒有果實,沒有香味的不是。在春天之時,郁郁蔥蔥的山,綠的透徹,綠的清爽。一條條小河鑲嵌在山林之中,站在另一座山上也可以看到河底。水很清澈,水中有一些小魚苗游來游去,十分快活。
夏天到了,山上山花爛漫,一股幽香填滿了空隙。玉米也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香,玉米的甜味與山花的幽香,組成了一幅不可言傳的畫。每戶人家都在自家田地中忙碌著。黃瓜爬上了架,不聽話的絲瓜與藤蔓,偷偷爬上了房。整面墻也被他們弄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那段時間,餐桌上的食物全都與收獲的玉米有關了,弄得大家“苦不堪言”。
秋姑娘來了,山又換了一件符合主題的黃色風衣。還“畫”上了各種豐收的水果蔬菜與人們笑盈盈的臉。好一幅秋收圖!原來山上有梨樹、花生、黃瓜等各種水果蔬菜的種植啊。紅艷艷的蘋果,黃橙橙的梨,又大又軟的柿子。咧嘴的石榴好像替農民表達了他們的欣喜。
集市上五顏六色的水果蔬菜讓大家激動極了,各種水果蔬菜被搶購一空。
冬天來了,山上的落雪為山織好了一件白色的毛衣,讓她在冬天可以踏實入睡。人們在家中烤著火爐,臉被映得紅彤彤的。
到了晚上,沉寂的山又熱鬧了起來,大家生起柴火,坐在那里烤東西吃,一股香味彌漫在山中大,人們在火邊聊著家常。憋在家一天的孩子們興奮極了,玩起了捉迷藏。那白色的積雪太過顯眼,黑壓壓的草叢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等到出來時,滿臉都是灰,一笑,白的牙齒與小臉成了鮮明對比。一兩個小時過后,大家才回到家中,孩子們和小伙伴依依不舍的道別。
故鄉一年四季都是美的,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樂趣。所以,任何著名景點都比不上它。四季的輪回,讓它以不同的姿態展示在故鄉人們的面前,每一種風格都有不同韻味,讓人看得清清楚楚,又帶著幾分疑惑。我和故鄉是無可分割的,中間有一條無形的線把我們連在一起。我的記憶中,他已經永駐了。故鄉的美貌只有我們能維持。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一
那是我回憶中最美好的回憶,那兒就是我的故鄉。
吃完晚飯,我們去了小溪邊,聽著流水流動的聲音,孩子立刻在小溪邊玩耍,只見她一會兒在溪邊捉魚,一會兒又在溪邊撿塊鵝卵石,朝溪水扔去,一會兒又用力在溪水邊踏步,測起的水花全都弄到了她的衣服上,孩子見了,咯咯咯地笑了。我和妻子看著這一幕,心里開心極了。接著,我和妻子一直在聊天,開漸漸地黑了,我和妻子,還有孩子離開溪邊。
這個記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二
前些年坐綠皮火車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位性格堅強的阿姨。
她上來時,便在車廂過道的擁擠人群中引起了一陣騷動,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
出于好奇,我也從座位上望了過去,可惜視線被走道里那些身材魁梧的男人給擋住了。
“你個女人背這么多行李回家過年,我真是頭一回見!”
“兩個大尼龍袋,還加個綁滿了東西的小推車。”
“這得要怎么拿啊!說實話,我一個男的都自嘆不如!”
“辛苦——辛苦!”
……。
人們紛紛表示驚訝和佩服。
“把尼龍袋給我!”這時,一個熱心的男人說道,“真沉……”
后面的人都加入其中,不一會兒,兩個行李箱大小的紅白相間的尼龍袋被傳了過來,并由最后一個年輕小伙穩妥地放上了行李架。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仿佛憑借一個人的手順利地完成這一連串的動作。
“謝謝——謝謝!”一個充滿感激的女性聲音在走道間響了起來,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瞬間使車廂彌漫著一種輕松、友好而親切的氛圍。
人們立即讓開道。
終于,那位阿姨拖著小推車擠了出來,面帶真誠而感謝的笑容。
她在我對面的空位上落座,并安頓好推車。
看上去四十多歲,那副模樣和穿著透露出一種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淳樸。
她很健談,很快便與我攀談起來。
從她的話里,我的知她是在南方一個城市的大學餐廳里打工。
她抱怨車票難買,差點不能回家過年;她提及兒子,眼神里流露出無比的驕傲和幸福,她的孩子今年剛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我問她怎么能一個人拿這么多行李,不累嗎?她笑笑說,還丟下來不少東西咧。
她詳細地列出公司過年發的物品,像巧克力、餅干、飲料等等。
她說自己不喜歡吃零食,全給帶回來了,準備給兒子。
她一個也在南方的親戚怕她拿不動,特意開車送她到了車站。
她談的眉飛色舞;我從她的臉上看不到一絲覺得辛苦的痕跡,有的只是回家的愿望,見家人孩子的心切以及一種使人感動的莫大幸福。
窗外的雪飛速地向后延伸。
我們雖來自五湖四海,但此刻卻只有一個共同的終點,它叫——故鄉!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三
2038年的夏天我所供職的cem公司放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杭州。
由于求學和工作,我已經近十年都沒有回過杭州了。家鄉的情景一直印在我腦海里,這么些年來,家鄉應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吧!坐在飛機上,我內心既忐忑又興奮,一走出機場,頓時令我耳目一新。啊!家鄉的天空變藍了。印象中渾濁的天色消失了,蔚藍的天空像深邃的大海,幾朵潔白的云朵浮在天空,堪比內蒙大草原的天空了。空氣也新鮮了許多,記憶里那些夾雜著各種氣味的空氣也沒有了,“呼吸”是如此的愜意。
坐上弟弟的汽車,一路非常順暢。馬路加寬了許多,增加了幾條高架,路旁綠化做的非常貼心,參插擺滿了各種盆景。司機們的素質都非常高,再也沒看見別車插道的現象。弟弟說:杭州精神文明建設做的非常好,公民素質得到很大提高。準備申請中國最美麗,最文明城市。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我的老家---良渚。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寬闊無比的人民廣場,那根粗壯的玉琮雕塑還矗立在老位子街道也加寬了許多,兩旁的店面整齊有序,再也不像以往那樣雜亂無章。
回到村里,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爭奇斗艷,空氣里彌漫著陣陣清香。一排路燈筆直的立在路邊,像訓練已久的老兵,藍天白云下,正描繪著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映入眼簾的翠綠。似這般蔥蘢和,不淺薄不稚嫩,濃濃的把生命的層次及盡展現。它充滿激情地吸納著炫目的陽光,悠悠的呼吐著純純的氣息。讓你在翠綠的庇護中,盡情愜意,我行走在這美景中,真像生活在夢里,不禁張開雙手,擁抱我這美麗的家鄉。
一幢幢別墅錯落有致,弟弟介紹說,村里對建房做的統一規劃,村民們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他們還是那么年輕,一點都沒變。一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回到家,爺爺奶奶也跑出來迎接我。我家的房子也變成了我最喜歡的歐式造型,棕色的琉璃瓦,土黃色的墻上鑲嵌著幾塊棕色的玻璃,看上去是那么舒心。院子里栽上了許多花草,小黑狗在里面穿來穿去的奔跑,多么和諧的生活!
故鄉日新月異,變得更美更輕!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四
我的家鄉是山東田莊鎮,這里有煙臺美麗的大海、幽靜的文廟和巍峨的泰山。泰山北臨滔滔黃河;曲阜,中國南嶺山脈的圣地;西臨水泊涼山;濟南,東方“春城”,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古城。
第二次來到家鄉時,才真正發現家鄉不再那么荒涼落后,而是繁榮富饒;街道不再堆滿垃圾;甚至在破舊的村莊都安裝了電梯或監控攝像頭!
我去參觀了泰山。泰山是五圣山之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泰山海拔1500多米。山腳下是傣廟,歷代帝王將領祭祀天空。沿著蛇形蜿蜒的小路上山,依次是:太后池、斗母宮、湖天閣等。景區到達中天門后,山泉潺潺,柏樹成排,海松樹,都歡迎我們。
泰山很高。眺望山腳下的泰安城,整座山都流連忘返,主峰巍峨,直沖云霄。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石碑,都是古代書法家的真跡。
一路上的風景自然不用多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泰山十八道菜了。當我們走到他面前抬頭仰望時,它就像一架面向藍天的窄梯。我知道,只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我一定能順利、艱難地征服十八盤,征服雄偉的泰山。于是,我和幾個同學走在了前列,向著險峻的十八盤爬去。第十八盤的臺階又窄又陡,有時甚至容不下一只腳,而且他一直很陡峭,幾乎沒有光滑的路段。
連續爬山之后,幾乎每個人的腿都酸得坐下不想走。
我們終于登上了第十八盤,迎著微風,往山下看,果然是“小山一景”,剛才還高的山就在我們腳下。藍天白云離我們如此之近,我想只要他的手輕輕一伸,我就可以觸摸到他。
有奇山,必有奇池:如泰山西溪百丈崖,有一瀑直飛而下,聲如雷霆,猶如千尺銀鏈懸垂。瀑布終年傾瀉而下,撞崖成池。相傳此池與東海相連,龍出自如。又稱“黑龍潭”。詩人說:“真源無窮,飛下至峰。千丈深潭,可有龍。”“龍潭瀑布”是泰山風景區之一,令人嘆為觀止。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五
夕陽從窗外照過來,望著那由還裝著半瓶可樂的可樂瓶映襯出的光暈,漸漸地,陷入了沉思。
家,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故鄉,也只能由記憶拼湊,暫得安慰。那不是我居住的地方,那是我靈魂得到認可的地方。
那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那片天幕總是青灰色的色彩,偶爾泄下一抹金黃,而又顯得如此自然。炊煙總是在暮色下緩緩地升起;池塘旁邊的老柳,也沉靜了下來;還有那幾顆數人合抱粗的老樟樹,暮色下,顯得如此厚重,如果說,柳樹是一位安祥的老者,那這幾顆樟樹便是那擎天的巨人了…斑駁的肌膚,數道深深的溝壑,撫摸著,那便是歲月了。
最喜的便是秋收后背靠著老樟樹望著田野,視野里一片空曠,偶爾傳來幾聲大人們的笑聲與幾聲犬吠,如斯,卻或最工山水的畫師,也是無法描模的吧。
飯后時光,總是人們最悠閑的時候,男人們總是會聚在小店里,或是乘涼,或是吹個牛,或是攀比一下今年的收成…偶爾來個葷段子,惹來一陣大笑,鄰家的大姑娘,總是嬌羞地跑開了。
女人們則是出來嘮嘮家常,無非是家里的雞又生了幾個蛋,今年又要養幾頭豬之類的話題。
小孩子還是那樣無憂無慮,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嗯!今天被小虎第一個找到了,下次躲到他找不著的地方去。”
夜色漸漸地濃了,大人們帶著一天的疲憊沉沉地入睡了,小孩子的嘴角微揚,或許是在為他最后一個被小虎找出來而喜悅吧。
此刻,夜重歸平靜,只有寥寥的燈火依舊亮著,偶爾隱隱傳來幾聲犬吠。
我,深深地迷戀,不愿轉醒。只是,思緒已被拉了回來,抬頭,望著天邊最后的一抹晚霞,我靜靜地駐足窗臺邊,此刻,或許只有艾青的那首詩能表明我的心跡。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六
有十年沒回家鄉了,每次母親探家回來后興奮地和我說起家鄉的變化,什么房子都改成三層小樓啦,村莊的道路已經改成水泥路啦,汽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啦,家家戶戶不用土灶了,都用液化氣做飯啦——我聽了也由衷的對家鄉的變化感到高興。但是,內心也有一種仿佛丟失了珍寶般的失落感,那就是我可能已經不在了。
故鄉位于會稷山余脈,兩山夾峙,中間一條小溪,臨溪緩坡地上,散落著一些民居,稍高一些,是大片的茶園,近山頂,則是灌木,樹林,竹林間雜,站在家門口放眼望去,茶園墨綠,遠山含翠,鑒湖不遠,紹酒飄香,蘭亭左近,綠水清波,那就是我的故鄉。
故鄉村莊中間是一條小溪,那可是孩子們的福地。麥收季節,是螃蟹最肥的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就逆著溪流而上,光著雙腳,挽起褲腿,翻動著溪流中的每一塊石塊,或大或小的螃蟹就藏在石塊下面。動作必須敏捷,要正確無誤的一下抓住螃蟹的背,然后放到罐子里,蓋上蓋子,防止它逃跑。有時候不小心,手指被螃蟹的大鉗子夾到,就齜牙咧嘴的大叫一聲。摸到溪流的盡頭,往往收獲頗豐,能裝滿一罐子,然后順便在瀑布下面的水潭洗個澡。回家后,把螃蟹洗凈,母親會用滾油來煎,看那青色的蟹殼慢慢變黃,變紅,香味就出來了,是父親上好的下酒菜。
我家的后面,有一處百米高的崖壁,接近崖壁最高處有幾個小小的巖洞,其中一個是鷹巢,里面住著幾只鷹,我想應該是一家子,因為在附近幾個村子,都沒有這種鳥,屬于我們村獨有,村人很以此為驕傲。夏秋之交吃了晚飯以后,大伙搬一把椅子坐到房前院子里,天邊是一團團的火燒云,絢爛多彩,翻滾變幻。這時候可以看見老鷹帶著小鷹在天空盤旋,伴著那清亮的鳴叫,時而組成各種隊形,一會遠去,一會又俯沖下來,常常讓幼小的我看得出神。我想那時的我,一定是慕其高遠吧!
對于故鄉吃的記憶,印象最深的是竹筍。清明以后天氣轉暖,山里的竹筍也開始從泥土里冒出來了,長到一尺左右的竹筍最為鮮嫩,剝去外殼后其色如玉,我最喜歡母親做的蔥炒嫩筍,出鍋以后,芳香撲鼻,蔥綠筍白,煞是好看。吃起來脆嫩甘鮮、爽口清新、味道鮮美,現在想來,那滋味猶在舌尖。后來看清朝名士李漁的《閑情偶寄》中,蔬食中的第一,他給了竹筍。不禁引為知己。
年關將近,是孩子們最盼望,大人們卻忙碌的日子。春節前幾天,記得要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大掃除和年夜飯的準備,要自制豆腐和殺雞宰鴨。打掃房間時,母親會說,“把你一年讀的書整一整”,我的書往往放在床頭和父親幫我做的簡易書架上,那就是兩個三角支撐釘在墻面,上面擱一塊木板。我那時學習成績不錯,對書是十分愛惜的,于是先把書架擦干凈,要把課本邊角抹平,一本本放好碼齊,仿佛和好朋友告別,這時邊整理邊看書,或翻看以前寫的作文,竟然驚異于自己寫作時的“高超技巧”,倒敘插敘設問排比全用上了,不由得自己對自己大為折服!看著老師批的一個個“優”,心中很是快活。母親是制作豆腐的'能手,這時候我最樂意幫忙了,讒的是那一碗豆腐花,豆漿點上鹵汁以后,剛凝起豆腐花,母親就拿一只大瓷碗,給我裝上滿滿一碗豆腐花,放一勺醬油,撒一小把蔥花,真是人間美味!
我的頭腦中關于鬼神狐妖,英雄壯士等等最初的記憶,都是在故鄉夏天大樹下納涼,或者冬天火爐旁得來。夏天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鄉親們吃完晚飯,三三兩兩的聚攏在村口的大樹底下納涼,老人們在躺椅上搖著蒲扇,孩子們在空地上戲耍玩鬧,此刻圓月初升,晚風徐來,此起彼伏的蛙鼓蟬鳴和著小蟲的低吟淺唱,從老人們口中知道了蟾宮砍桂的吳剛,月宮曼舞的嫦娥,吃人的山魈,媚惑的狐仙,詼諧的徐文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現在則回家就躲在空調下,上網、看電視,樓上樓下互不相識。
故鄉已經不是我,我也每天穿梭于城市的森林,回不去了!
最新故鄉字柳絮中的記憶(優質17篇)篇十七
坐上汽車,沿著長常高速一路向北,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南洞庭湖畔的魚米之鄉——美麗的沅江。
沅江其實就是我的故鄉,那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美景如畫。當然,那里最吸引人的還是豐富的物產,好多美味誘惑著我這個小吃貨呢。
每到秋天的時候,我最愛去的就是爺爺家屋后的桔園。茂密的桔樹整齊地排列著,一眼望過去綠油油的中間點綴著黃澄澄的桔子,看上去可舒服了。一個一個的的金黃的桔子掛在樹上,像一個一個的小燈籠,好看得很。走近了,湊到跟前聞一聞,它們散發出濃濃的香氣,真誘人啊!我忍不住伸手摘了一個下來,把皮剝開,只見里面黃色的果肉,一瓣一瓣排列得很均勻,每一片果肉都是汁水飽滿香氣四溢。放一片在嘴里,感覺入口即化,那味道,酸酸甜甜的,真是讓人口水直流。
品嘗完桔子之后,我來到了南洞庭湖,一眼望過去,白茫茫的水面上有一片一片的蘆葦隨風舞動。一艘艘漁船在水面上穿梭往來,不時鳴響著汽笛。水底下魚蝦成群、螃蟹耀武揚威。人們愛吃的洞庭湖大閘蟹就是從這里運出去的。我最喜歡吃大閘蟹了,清蒸、紅燒都可以,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你看那一盆剛上桌的香辣蟹,每只都是通紅的,油光滑亮,在火鍋里騰騰地冒著熱氣,香氣向四周蔓延開來,弄得嘴饞的人們個個把筷子伸長了。吃蟹的人們吃得那叫一個興致勃勃,熱汗淋漓,不停地說:爽呢,真爽!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