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小結及反思篇一
核心價值:教師在幼兒游戲出現困難時,適時介入能啟發幼兒將主題情節深入下去,增強同伴間的互動和溝通。
重點難點:
1、百寶箱提供幼兒可操作和替代的材料,如:用飲料瓶替代"洗頭膏”,用積木替代卷發筒,這樣就使游戲的內容更豐富些。
2、在交流中讓大家充分發言,并尋找更多的符合游戲內容的方法,如:"理發店”怎樣來吸引更多的顧客,可以請大家幫忙出點子。
活動目標:如果我們美工區里再新加些材料,如有牙簽和一些塑料小棒和各色的小珠子以及一些彩色卡紙。孩子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自主的取用并摸索常試其用途,有舊的經驗的運用也有一些新的創意在里面。
內容適切:大班孩子雖然運算思維已經發展,但在平時的活動中具體形象思維還是掌控得不好。黃濤捏出了小鴨后,接下來孩子們也加入了捏小動物的行列,是模仿行為,也是孩子自發的行為,是孩子對許多小動物都很熟悉,在討論為什么小兔站不起來,孩子們能認識到大小、輕重、身體與腿的比例關系,并且能自己改正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師行為: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區域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的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將是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課題。
幼兒表現:編織區的可欣小朋友正在用毛線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毛線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毛線,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可欣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活動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編織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引導方法不得當,很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
改進建議:棋類游戲是我們大班孩子非常感興趣的。因為這不僅是在比賽中得到勝利的喜悅,而且鍛煉了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和邏輯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編織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引導方法不得當,很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鼓勵的行為。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小結及反思篇二
阿浩
年齡
性別
位置角
繪畫領域
時間
3.14下午福音14:15
觀察記錄
兒童繪畫的主題是“我要飛翔”。他的臉很滑稽。他看起來像在睡覺,頭抬起來,四肢張開。
評估和分析
這個孩子很有潛力。他的繪畫技巧很好。雖然他看起來很滑稽,但他表現出“飛翔”的樣子。
教師的干預策略
事實上,“飛翔”的外觀是無法修復的。我只是引導孩子們飛到那里,他們所看到的,和他們所看到的基礎上飛行。
改善措施及目標
如何飛翔,如何在兒童繪畫中飛翔,在他的思想中是無法固定的。我想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來引導孩子們畫出飛翔的樣子,并添加更多豐富的信息。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小結及反思篇三
1.幼兒是否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我想畫的人或事物。
2.能否涂涂畫畫,粘粘帖帖并樂在其中。
情景實錄
今日的美工活動是涂色“小花傘”,糖糖小朋友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拿起天藍色的油畫棒就開始涂,沒過一會就聽見糖糖的聲音:“教師,快看,我的傘好看嗎?”看著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馬回應:“好看,糖糖真厲害!”糖糖又繼續和我說道:“我媽媽帶我去海邊玩了,大海就是這種顏色的,我可喜歡了!”說完以后,只見糖糖一臉滿足的樣貌。
分析評價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一樣于成人,他們表達自我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糖糖對色彩也有自我獨特的看法,在她的眼里海洋的顏色就是美麗的,所以他在選擇顏色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天藍色,她還愿意將自我看到的和成人進行交流,糖糖到達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能用簡單的色彩畫出自我想畫的事物,并且在美術活動中樂在其中的目標。
調整策略
1.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
2.和幼兒一齊發現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賞美;
3.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小結及反思篇四
觀察地點:編織區
實地記錄:
編織區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梁慧楠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評析:
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并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應對困難僅有勇于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并且編織的又快又好,基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著孩子們編織的那么投入,拿著自我的作品歡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觀察對象:子墨
性別:男孩
年齡:6周歲
活動資料:生活活動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不打斷別人講話,耐心傾聽的習慣。
觀察實錄
團體活動完畢,孩子們去喝水了,子墨來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說:“教師,我想給小朋友們唱首歌,行嗎?”“能夠啊!”我十分高興地回答他。我組織好孩子們,說了子墨的想法,子墨開始唱了,可剛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會”;“他唱得不對”......活動室亂作一團,子墨的歌聲被淹沒了,只聽見嬉笑聲。子墨難過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時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景,教師話說到一半,孩子們就開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經常插嘴,不等教師把話說完就急于回答,結果答非所問。
分析記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表現欲十分強,可是不知等待、隨意打斷別人說話,話聽一半的壞習慣也凸顯了出來。在大班時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
1.首先讓幼兒換位思考一下,體會子墨的心境。
2.告訴幼兒隨便打擾別人講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也是十分厭惡的。
3.團體講讀相關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
4.組織一些團體游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如“傳話筒”“聽指令做動作”“和我說相反”等等。
5.班內安排一些師幼對答小游戲:如“小嘴巴—沒聲音”“xxx—請注意”“聽我說—請您講”等等。
6.教師自身找原因,要耐心聽幼兒說話以身作則。
觀察地點:自然角
實地記錄:[整理]
在我們自然角里來了一樣東西。當我把它拿出來給小朋友看,然后問他們:“明白這是什么么?”孩子們三三兩兩的搖搖頭,說:不明白。被我料到啦!呵呵~~~~于是我告訴他們:這是干的海帶。干的海帶小朋友一般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就開始了我們的認識過程。
評析:
幼兒對新奇的事物十分感興趣的,所以,我們要抓住幼兒的心里去開展一切的教學活動。
主題:燈
幼兒姓名劉苗性別女出生日期2014、8
探究活動開始日期2019、4月
結束日期2019、6月
區角觀察分析: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表現異常進取,平時有什么新鮮事兒都想動一動、試一試,并還會提出疑問,是個十分好奇好問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團體面前說話的膽子較小,小組之間小朋友之間的交流還是很活躍的。本次的區角活動記錄表,主要記錄了這一孩子在有關燈的探索性主題活動及延伸的相關活動中的一些表現,下頭我對這一孩子的探究行為作如下的分析與思考:
第一、在實錄中我們不難看出淳淳是個天生好奇、喜歡觸摸、把弄、操作與提問題的孩子,有較強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感興趣并且觀察的細致性也較強。如在孩子們自發的與教師交流中,他也進取參與,補充別的小朋友沒有發現和提到的事,還能用自我的語言把自我的疑惑提出來。
第二、淳淳也是一個喜歡探究,善于思考喜愛動手動腦的孩子,發現問題后樂于進取解決,什么事兒都能引起他的探究,并且對于問題能提出問題,并經過自我的探索進行驗證,同時還能進取參與調查,在我們的每次的主題開展中,他調查總是最進取的,燈的主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還是會用記錄來表達自我探究發現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兒的100中語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確實,記錄也是幼兒表達表現的一種方式。實錄中淳淳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電珠通電連接的方法,作為教師應善于觀察聆聽幼兒這種表達方式,關注解讀幼兒的探索行為。
第四、淳淳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團體面前缺乏大膽表達的膽子。其實從平時的觀察中發現,他不是不會表述自我的想法與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孩子很進取的但在大團體中就膽怯。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創設機會讓其在團體面前進行表達。實錄中的調查交流活動教師就是創設了很好的機會,讓淳淳介紹,從而提高了淳淳在團體面前交流的信心。
還有淳淳還是一個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較強,并能改善自我探索行為的孩子。在實錄中電珠通電的活動雖然剛開始時由于幼兒年齡特點的決定,他們探索的初級階段都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就如實錄中的描述一樣,剛開始淳淳是無目的的探索活動,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實還不明白真正的原因,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又進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動,雖然失敗了,可是還是不放棄,在思考與反思中調整自我的行為。
對本次區角觀察的思考:
僅有解決了主要困難,才會有以后的發現和成功,這也說明觀察能幫忙教師思考適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動孩子的探索,增強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惟有經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從而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
第二次探索中提醒他看看里面的東西,然后繼續耐心的等待。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我們很清楚孩子的好勝心理往往讓他們不能虛心的理解教師的好言相勸,倒不如讓他們“頭撞南墻自然回頭”;其次,讓孩子親身體驗失敗的過程也是一種有價值的經驗,并且這種經驗反面更為記憶深刻!選擇等待我正是要留給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等待孩子自然的成熟,同時,我也在進取的尋找一個更恰當、更有意義的教育契機。當然等待并不是無限量的,在孩子們無法用現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再一味的等待很可能挫傷他們的探索興趣。就在孩子趨于放棄時,我及時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這種肯定給了孩子很有力的鼓勵,讓他們的探索欲望從低谷中爬上來,接下來我給了他們一點提示,給他們在前一個活動過程中剛剛獲得的還未曾穩固的新經驗和實際遇到的問題之間架了一座橋,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立刻就把新經驗遷移到所遇到的問題中來。
第三、聆聽幼兒的心聲和觀察幼兒的行為是教師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為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都隱含于其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內在的思維往往在一言一行上表現出來,并且在行動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還往往有新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應供給豐富的探索材料為幼兒科學探究供給物質上的保證,同時還應創設一個寬松、有秩序的、生氣勃勃的、愉快的環境,是容易為幼兒所理解的,讓幼兒喜歡的環境,創設新奇、動態的物質環境。才會使幼兒產生感的興趣。“興趣是個水閘,依靠它,能打開注意的水庫并指引注意留下來”。在實錄中教師為幼兒的調查安排了一次團體交流的活動,孩子們因為有了調查活動作鋪墊,孩子便講的滔滔不絕,可是在這熱鬧的背后,教師還是能關注到全面的孩子,當教師看到淳淳的表情和行為時,教師就利用鼓勵的語言給淳淳供給了這樣一次在團體面前大膽交流的機會,使淳淳增強了在團體面前表達的自信心。
總之,在區角探索活動中,幼兒是主人,是幼兒在活動,而不是教師在主導幼兒。教師的指導應側重于觀察和指導,經過觀察幼兒的言行,推測幼兒的思維方式或過程,分析幼兒的所思所想,預測幼兒正在進行的探索活動可能發展的方向,從而迎合幼兒的需要;基本原則是尊重幼兒的活動意愿,這樣有助于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且有助于幼兒自主性學習;更有助于幼兒初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觀察地點:表演區
實地記錄:
在小劇場表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愿意上臺表演,可是andy有點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媽媽來,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評析:
黃以心是個很靦腆的小孩,可是最近我們班組織的這個活動,他提高了不少,那天爺爺奶奶來接他,他就開始愿意在我們面前表演了。
觀察時間:3月1日
觀察地點: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在區域活動開始后,如果沒有教師跟隨指導的話,昀昀比較喜歡各個區轉悠,由于不太喜歡與別人交流,加上教師常常在一個組指導,昀昀似乎不太喜歡從同伴的交流中了解這一組的要求,所以基本不能定定心心的坐下來玩一樣區域。在教師的陪同下,比較喜歡玩美工區和美術區,因為昀昀在繪畫涂色和美工方面還是不錯的,之前有一次美工區是用各種種子來貼畫,她比較喜歡,區域一開始,自我就坐在位子上,先探索了一下應當怎樣玩,然后望望我,想得到提示,在我告訴她怎樣制作之后,是能夠按照要求來貼畫,貼畫的水平與正常兒童持平,在貼畫的過程中也會努力的進行字節的發音,但講的還是比較的模糊,聽不太懂,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時刻陪在旁邊,貼完一條之后也在嘗試與同伴進行交流,還想教其他小朋友該怎樣貼,邊喊邊指圖“那里”“那里”!這次區域昀昀堅持到了最終,堅持了較長的時間。
分析與措施:
從開學以來這段時間來看,昀昀在玩區域和其他游戲時必須需要有教師在旁邊陪同,并且她有與小朋友共同交流的欲望,可是還講的不太清楚,還是要在日常生活的中請她多講講,每一句話要講清楚,并且,還需要訓練她的常規意識,在活動中集中注意力,美工區和美術區對于她的動手操作是有益的,可是對她的語言與交流并不促進,在教師多同她交流的同時,也要多發揮小朋友和“愛心使者”的作用。
觀察地點:秘密區
實地記錄:
個秘密”社會領域的活動。教師出示傳話筒,告訴幼兒這是神奇的傳話筒,說的話只傳到好朋友的耳朵里,教師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成成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所以,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經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成成小朋友進取、踴躍地舉著小手,急切地要把自我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教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我的好朋友嗎?成成小朋友更是進取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評析:
成成小朋友以前不喜歡與人交往,不能融入群體。顯得比較孤獨。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感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步地能主動表達自我的愿望和溝通,逐步地學會與同伴分享等。
觀察時間:3月30日
觀察地點:晨間區域、日常人際交往
觀察資料:
本月,昀昀的常規意識不太好,常常自我分心,舉手明顯沒有中班上學期那么進取,所以其它小朋友都不太愿意和昀昀一齊玩,從昀昀的角度出發,可能是想和小朋友一齊玩,可是由于表達不清,又不明白用什么方式。經過觀察我發現,昀昀很喜歡當圖書管理員,只是每次都會很兇,小朋友稍微說了一些話就立刻把書收掉了。
在有一次的晨間桌面游戲中,由于下雨,所以能夠多搭一會,還能夠請小朋友介紹,幾個小朋友拿了自我搭的玩具到前面來介紹后,昀昀也舉手了,很難得,我就請她來介紹,她拿著自我的玩具,不太清楚的說是“月餅”,聽了幾次才聽清楚,在我的帶領下,小朋友拍拍手表揚了她,并且請她和其它介紹玩具的小朋友一樣,把玩具放到自然角上展示,那天早上,昀昀開心了好久!
分析與措施:
由于喜歡畫畫,所以昀昀對于美術區很感興趣,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會去漫無目的的畫一畫,如果以后區域中,有意識的引導她去參加一些閱讀區,看圖講述,讓她有機會說,也鍛煉鍛煉她其它的本事。
盡管,昀昀是個表達本事比較差的小朋友,可是從日常觀察中發現昀昀還是很渴望和大家一樣需要交流和鼓勵,只是昀昀在交往的過程中似乎沒有注意到方法,我也將觀察資料及時與昀昀媽媽進行溝通,并達成一致——對于她有提高的地方就應當及時的表揚鼓勵!
觀察地點:美術區
實地記錄:
走進美術區,開始畫畫。卻陳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安靜地在一處畫畫,反而和幾個男孩子一齊相互追逐,直到戶外活動結束。
評析:
陳志信有時很文靜,不夠大膽。有時很活潑,戶外活動時,他跑的最快,說話聲音也很大,教師沒有去制止,目的是讓他能夠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觀察時間:4月25日
觀察地點:教學活動、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相對于2月、3月的‘太兇’行為,在教師的不斷糾正下,家長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這些壞習慣,進取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依照昀昀的一貫興趣愛好,很喜歡去美術區,可是由于一向來的晚,所以美術區的小朋友都滿了,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區域,在《老虎拔牙》活動中,我請她去“拼老虎區”試一試,我先示范拼了老虎,她開始興奮的念“老虎、老虎”還指著圖片下頭的紅色彩紙說“紅色的、紅色的”,我朝昀昀豎起大拇指說“真棒”她也開心的跟著說“真棒!”看到她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順勢給昀昀介紹了拼圖的玩法,告訴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之后我請昀昀自我來試一試,開始時,她很認真的按要求尋找著拼圖,那幅拼圖需要4塊小圖。昀昀找到了3塊,就指著說“老虎、老虎”我提醒她還缺一塊,她又在籃筐里找了一番,沒找到,就自我跑走了。
分析與措施:
根據昀昀的這個情景,我也思考,昀昀經常性的選擇美術區、畫畫區,能在美術區堅持很長的時間,是因為畫畫是昀昀的特長,在畫畫中,她能夠體驗到成就感、提升自我的自信,越畫越好!而很少、不太愿意去選擇其它區域,是因為她不敢嘗試,怕出錯,所以昀昀嘗試其它區本身就是一個提高,可能對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可是對昀昀的要求能夠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說拼了3塊也能夠對她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她下次繼續參加該區域的興趣,以此類推,讓昀昀去進取嘗試各種區域,讓她有全面的發展。另外,也應進取的與家長溝通,請昀昀按時來園,保證游戲時間的充足!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膽子小的小男孩。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只見,馮嘉灝小朋友一個人坐在位置上。我就問他:“馮嘉灝: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看看我,搖搖頭,我明白他是膽子有點小,不敢和小朋友一齊玩。于是我說:“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由于馮嘉灝的父母對他的關注很少,平時就是奶奶帶他。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明白怎樣樣和同伴一齊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我又不敢上去和他們一齊玩。
觀察班級:大二班
觀察對象:編織區的幼兒
觀察時間:2011年3月28日
觀察地點:編織區
觀察背景:
自我園開展《合理配置和利用農村鄉土資源,創設有特色的區域活動》以來,我們便在各個區域投放了很多的鄉土材料,其中編織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那里有玉米皮、茅草、紙繩、麥稈等。今日午時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區域中,可編織區竟然僅有兩個孩子,問起為什么不愿在編織區活動時,孩子的回答是:用玉米皮編辮子時,接頭的地方太難了,接不好,編起來也會斷的,不好玩。經過編織活動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動手操作本事,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是我們當前活動的重點。
觀察實錄:
編織區的雨欣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晨翔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實施措施與效果:
1、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孩子在編織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引導方法不得當,很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但編辮子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接頭的地方確實是個難點。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沒有對幼兒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經過環境創設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方法,我先給孩子欣賞了搜集的用玉米皮編織的圖片,如:小熊貓、小老鼠、娃娃頭等,以再次激發幼兒的興趣,又給孩子供給了范例及圖示進行示范引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對照練習,幼兒經過觀察與自我的探索最終找到并掌握了接頭的正確方法。由于這種編織方法是幼兒自我探索出來的,是經過他們的頭腦建構出來的,我想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忙作用。
2、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并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應對困難僅有勇于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并且編織的又快又好,基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著孩子們編織的那么投入,拿著自我的作品歡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歡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區域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進取性,如何更好的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將是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課題。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馮嘉灝就自我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馮嘉灝: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并不說話。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馮嘉灝之所以不懂得怎樣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我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我又沒信心,不懂得怎樣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齊去玩。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我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十分開心。今日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我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教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依靠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理解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茍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我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資料。這樣的幼兒缺乏必須的自信心,總認為自我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靠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資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具有必須的依靠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我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提議。以直接提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我所喜愛、興趣的活動資料。幫忙幼兒構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靠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靠心強,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進取、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我,并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欲望。
觀察地點:建構區
實地記錄:
陳寧是一個比較好動的小男孩,思維很活躍。今日,又到進區域自由游戲的時間了。今日,陳寧正在搭建積木。別的小朋友也想和他玩,他不愿意。人家一拿積木,他立刻動手打人,嘟著嘴巴,很生氣的樣貌。
評析:
由于,此刻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的玩具都是自我一個人玩,沒有和別人一齊分享玩具的經驗。在幼兒園都是大家一齊玩,當同伴提出要求一齊玩的時候,他就十分不愿意。人家一碰他的玩具,他就會認為這些玩具都是我的,你不能動。結果就動手打人了,還十分的生氣。
觀察實錄
於靜珠小朋友繪畫方面的表現是十分的不錯的,構圖較好,想象力很豐富,於靜珠在涂色的時候,尤其是按要求涂色,他總是我行我素的用自我的色彩,如繪畫我們家鄉的房子,要求白墻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頂。脾氣很倔的。其他操作中這個孩子學的比較認真的。
分析措施
觀察地點:秘密區
實地記錄:走進秘密區,東東對陳可穎說:“我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可穎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所以,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經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穎小朋友進取、踴躍地舉著小手,急切地要把自我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教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我的好朋友嗎?可穎小朋友更是進取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觀察目標
1.幼兒是否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我想畫的人或事物。
2.能否涂涂畫畫,粘粘帖帖并樂在其中。
情景實錄
今日的美工活動是涂色“小花傘”,糖糖小朋友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拿起天藍色的油畫棒就開始涂,沒過一會就聽見糖糖的聲音:“教師,快看,我的傘好看嗎?”看著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馬回應:“好看,糖糖真厲害!”糖糖又繼續和我說道:“我媽媽帶我去海邊玩了,大海就是這種顏色的,我可喜歡了!”說完以后,只見糖糖一臉滿足的樣貌。
分析評價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一樣于成人,他們表達自我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糖糖對色彩也有自我獨特的看法,在她的眼里海洋的顏色就是美麗的,所以他在選擇顏色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天藍色,她還愿意將自我看到的和成人進行交流,糖糖到達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能用簡單的色彩畫出自我想畫的事物,并且在美術活動中樂在其中的目標。
調整策略
1.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
2.和幼兒一齊發現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賞美;
3.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陳灝霖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齊交往。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只見,陳灝霖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陳灝霖: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
評價:由于陳灝霖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明白怎樣樣和同伴一齊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我又不明白怎樣樣去和他們一齊玩。僅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
觀察地點:活動室(美工區)
觀察背景:美工區里,施玥瑤與自我的好朋友晨晨第一次嘗試用扭扭繩裝飾紙筒和絲瓜瓤。
觀察對象:施玥瑤8歲
鏡頭一
你拉著晨晨的小手,來到了美工區,小臉面帶笑容地說:“今日,我們就用紙筒和扭扭繩來變個魔術吧!”你來到玩具柜旁,輕輕端起小盒子,又拿來了三個絲瓜瓤和兩個紙筒,欣欣然地對晨晨說:“我們今日來比賽,比比誰玩得又快又好。”你一邊轉著扭扭繩,一邊說道:“我先來做一個‘人’吧”。你用藍色的扭扭繩放到了紙筒的最上頭,樂呵呵地說:“這是小娃娃的頭發,我再來做一個娃娃的手和腳吧。”一旁的晨晨開始不停地嘆氣:“唉,這個怎樣弄哦!”你轉過頭去望了一眼,說道:“晨晨,你有點兒耐心吧。”可晨晨完全沒有抬頭,也沒有說出自我的想法。你自顧自地念叨:“慢慢來吧。”之后,你拍著小手說道:“我的‘娃娃’腳應當做什么顏色的呢?就用個淡藍吧。”做完“娃娃”的你又自言自語著:“或許我該給他做個椅子和桌子。”說著,你又忙活起來了。
鏡頭二
你做好了“娃娃”、“桌子”、“椅子”,盯著自我的娃娃說:“如果你餓了、渴了該怎樣辦呢?哦,我來給他做點兒‘燒烤’吧。”你拿著絲瓜瓤和扭扭繩,穿過來,穿過去,不一會兒,你的“燒烤、飲料”就完成了。你一只手扶著“娃娃”坐在“小椅子”上,一只小手接過“燒烤”,咧著嘴開心地笑著:“乖,你吃點兒‘燒烤’,渴嗎?我再給你拿點兒‘飲料’吧。”說著,你又拿起“飲料”,將吸管送到“娃娃”的嘴巴里。
孩子,你學會了……
孩子,你語言表達本事實在是太出色了。你能準確表達自我的愿望與想法,與此同時,你還能夠適當地引導自我的小伙伴,鼓勵晨晨與你一齊進行游戲創作活動。
其次,你想象力豐富,總有著與眾不一樣的想法。能夠用最簡單的材料:扭扭繩、紙筒、絲瓜瓤等,開展了一系列的游戲。
再者,教師也發現你是一個有耐心,愿意幫忙別人的孩子。
孩子,我能為你做……
在游戲區域里多供給一些游戲材料,游戲點評時鼓勵你向同伴表達自我的想法,介紹自我的作品。
閱讀活動時,引導你講述故事,大膽發揮自我的想象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園區域活動調整措施記錄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小結及反思篇五
幼兒姓名劉苗性別女出生日期2014、8
探究活動開始日期2019、4月
結束日期2019、6月
區角觀察分析: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表現異常進取,平時有什么新鮮事兒都想動一動、試一試,并還會提出疑問,是個十分好奇好問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團體面前說話的膽子較小,小組之間小朋友之間的交流還是很活躍的。本次的區角活動記錄表,主要記錄了這一孩子在有關燈的探索性主題活動及延伸的相關活動中的一些表現,下頭我對這一孩子的探究行為作如下的分析與思考:
第一、在實錄中我們不難看出淳淳是個天生好奇、喜歡觸摸、把弄、操作與提問題的孩子,有較強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感興趣并且觀察的細致性也較強。如在孩子們自發的與教師交流中,他也進取參與,補充別的小朋友沒有發現和提到的事,還能用自我的語言把自我的疑惑提出來。
第二、淳淳也是一個喜歡探究,善于思考喜愛動手動腦的孩子,發現問題后樂于進取解決,什么事兒都能引起他的探究,并且對于問題能提出問題,并經過自我的探索進行驗證,同時還能進取參與調查,在我們的每次的主題開展中,他調查總是最進取的,燈的主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還是會用記錄來表達自我探究發現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兒的100中語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確實,記錄也是幼兒表達表現的一種方式。實錄中淳淳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電珠通電連接的方法,作為教師應善于觀察聆聽幼兒這種表達方式,關注解讀幼兒的探索行為。
第四、淳淳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團體面前缺乏大膽表達的膽子。其實從平時的觀察中發現,他不是不會表述自我的想法與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孩子很進取的但在大團體中就膽怯。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創設機會讓其在團體面前進行表達。實錄中的調查交流活動教師就是創設了很好的機會,讓淳淳介紹,從而提高了淳淳在團體面前交流的信心。
還有淳淳還是一個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較強,并能改善自我探索行為的孩子。在實錄中電珠通電的活動雖然剛開始時由于幼兒年齡特點的決定,他們探索的初級階段都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就如實錄中的描述一樣,剛開始淳淳是無目的的探索活動,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實還不明白真正的原因,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又進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動,雖然失敗了,可是還是不放棄,在思考與反思中調整自我的行為。
對本次區角觀察的思考:
僅有解決了主要困難,才會有以后的發現和成功,這也說明觀察能幫忙教師思考適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動孩子的探索,增強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惟有經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從而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
第二次探索中提醒他看看里面的東西,然后繼續耐心的等待。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我們很清楚孩子的好勝心理往往讓他們不能虛心的理解教師的好言相勸,倒不如讓他們“頭撞南墻自然回頭”;其次,讓孩子親身體驗失敗的過程也是一種有價值的經驗,并且這種經驗反面更為記憶深刻!選擇等待我正是要留給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等待孩子自然的成熟,同時,我也在進取的尋找一個更恰當、更有意義的教育契機。當然等待并不是無限量的,在孩子們無法用現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再一味的等待很可能挫傷他們的探索興趣。就在孩子趨于放棄時,我及時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這種肯定給了孩子很有力的鼓勵,讓他們的探索欲望從低谷中爬上來,接下來我給了他們一點提示,給他們在前一個活動過程中剛剛獲得的還未曾穩固的新經驗和實際遇到的問題之間架了一座橋,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立刻就把新經驗遷移到所遇到的問題中來。
第三、聆聽幼兒的心聲和觀察幼兒的行為是教師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為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都隱含于其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內在的思維往往在一言一行上表現出來,并且在行動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還往往有新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應供給豐富的探索材料為幼兒科學探究供給物質上的保證,同時還應創設一個寬松、有秩序的、生氣勃勃的、愉快的環境,是容易為幼兒所理解的,讓幼兒喜歡的環境,創設新奇、動態的物質環境。才會使幼兒產生感的興趣。“興趣是個水閘,依靠它,能打開注意的水庫并指引注意留下來”。在實錄中教師為幼兒的調查安排了一次團體交流的活動,孩子們因為有了調查活動作鋪墊,孩子便講的滔滔不絕,可是在這熱鬧的背后,教師還是能關注到全面的孩子,當教師看到淳淳的表情和行為時,教師就利用鼓勵的語言給淳淳供給了這樣一次在團體面前大膽交流的機會,使淳淳增強了在團體面前表達的自信心。
總之,在區角探索活動中,幼兒是主人,是幼兒在活動,而不是教師在主導幼兒。教師的指導應側重于觀察和指導,經過觀察幼兒的言行,推測幼兒的思維方式或過程,分析幼兒的所思所想,預測幼兒正在進行的探索活動可能發展的方向,從而迎合幼兒的需要;基本原則是尊重幼兒的活動意愿,這樣有助于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且有助于幼兒自主性學習;更有助于幼兒初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