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一
這是我在公開教學周所上的一篇識字課文,這是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識字課,由幾組與冬天(氣候、植物、動物、運動)相關的詞語構成的詞串。詞串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每一組詞串都有相應的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針對這節課,做如下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τ诘湍昙壍膶W生來說,他們對學習的外部刺激更感興趣。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外部動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有趣的多媒體導入新課,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學習“北風”這個詞語時,播放北風呼嘯的聲音給孩子們聽;學習“大雪”時,給孩子們欣賞大雪美景的圖片等)。
教材本身就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找到符合學生生活環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切合點,從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比如有效地利用書上的插圖,帶孩子們一起走進冰天雪地的冬天,認識這個季節的植物和運動項目(如學習運動項目時,先讓孩子看著雪景圖片想象自己在冰天雪地里想干的事情,接著多媒體出示“滑雪、溜冰、跳繩”的圖片,孩子自然而然把自己想象成圖片孩子中的一個,以此感受雪地運動的快樂)等等。
詞串識字的重點是讓孩子們認識生字生詞,我通過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孩子在讀中認識并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讀,比賽讀,師范讀等。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意思,從而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詞串的韻味來。
寫字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本節課我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兩個字“翠、蠟”。我用編兒歌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先記住這兩個字,再進行寫法指導,掌握重點筆畫的寫法。課堂上我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進行寫字練習,并對孩子們的寫字姿勢進行及時指導、糾正。進行展評后,孩子們的寫字興趣更高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發現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關注,尤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有意識為每一位學生創設機會,展示他們的才能,不斷促使他們在心里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整節課我力求給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使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聽課的馮老師也給我指出來了:
1、在進行知識拓展時,對小動物的過冬方式表述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此類知識性的問題要做到精益求精。
2、朗讀訓練不到位。在教學中我只注意到指導學生把詞串讀正確、流利、押韻。這12個詞分開看,是排列整齊的幾個詞串,連起來讀,押韻上口,我盡量多花時間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押韻,培養語感,但是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還沒有讀出臘梅、蒼松、翠竹的生機勃勃和不畏嚴寒的精神。
我想在今后的識字寫字課堂上我還要繼續探討高效、生動的識字教學課堂。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二
“識字3”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的景物,美麗風光有關。教學這篇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識字,激發學生喜歡對子,能有搜集對子的興趣,同時,本組教材側重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因為是識字教學,因此,怎樣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識字方法進行生字師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對于本課中的生字,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比如:“霞、霜、霧”都是雨字頭?!暗⒎洹倍际窍x子旁,“楊、李”都是木字旁。
我又運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這些歸類完的生字進行識記,“霞、霜、霧”都是雨字頭。與大氣有關,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呢?學生說出雨字頭下面的字進行識記,識記效果也比較好。
在識記蝶蜂時,我先引導學生看生字的結構,然后分開識記,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蟲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你還知道哪些蟲子旁的生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在識記“李和楊”這兩個字時,我讓學生把楊和場聯系識記,加強了記憶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引導學生,這兩個字也可以當姓,緊接著,我又聯系實際,我們班誰姓李?誰姓楊?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致,激發了記字的樂趣。接下來讓姓李和姓楊的同學分別領大家讀這兩個字,達到了較好的識記效果。
在對生字進行在識字教學中可主要運用歸類識字的方式,借助圖片、課文引導學生反復認讀,幫助他們逐步發現這幾組漢字的規律:它們都是蟲子旁、雨字頭或木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雨水、植物有關。所以本節課圍繞這一識字主題展開探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體會到漢字的神奇,更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識字方法。
這首對子歌所渋及的自然現象、景物特別多,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生活經驗少,所到地方不多,對一些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并不熟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比如晨霧、朝霞、晚霞、藍天碧野等,學生一目了然,既起到了加強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更利用少量的時間,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尤其是對于文中出現的成語,如“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萬紫千紅、和風細雨”我運用圖片巧妙地讓學生理解了詞語,欣賞了美景,更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風光。也讓學生讀懂了對子歌所蘊含的豐富詞匯。
對對子的課文是學生第一次碰到,因此,朗讀時我注重對子歌的節奏美,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我有節奏的范讀,學生也慢慢讀懂了節奏。接下來兩節的學習,我讓學生進行男女生對讀,同位拍手讀等不同的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讀出對子歌的節奏美。
1.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有些時候,學生回答完老師沒有及時的評價,或者評價語不夠清晰,沒有人讓評價語成為調動學生橋梁。
2.老師的語言還不夠貼近學生,兒童化的語言不夠,下一步需要加強。
3.沒有更多地關注學生,尤其是學生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關注不夠,也就是沒有更好地處理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比如,在學習“霧”時,有的學生提到“霧霾”,這是很好的問題,我沒有充分把握,原因是不夠機制,在下一步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課堂生成的問題,達到真正的教學的精彩。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三
讀的方面,采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體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成功之處
1.借助插圖,聯系實際想象畫面,輕松快樂識字。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美插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
2.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發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不足之處
朗讀教學也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我在落實時略有些匆忙了,以為課文都是短語和字詞組成的,字詞會讀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讀了。其實不然,在讀的時候由于沒有范讀,孩子們讀起來出現了節奏不準確,句末拖音的現象。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范讀然后同構一對一答的方式來合作朗讀之后,朗讀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孩子們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畫面所帶給他們的樂趣。他們才能愛上讀書。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這個重點,把識字和看圖、字詞結合起來,和生活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已有水平,根據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
2.在初讀本課詞語時,允許學生速度稍慢,以認讀漢字為主。但在認識生字后,應按正常速度朗讀詞語,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課詞語排列整齊,具有韻律感。在讀熟之后,可讓學生看著圖聽老師讀,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蛘咦寣W生一邊讀詞語,一邊想象畫面。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四
現在進入二年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識字,大量識字可以為今后的閱讀、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課本上出現了“我會認”、“我會寫”兩種不同的要求,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特點。這有利于學生盡快盡多地識字。
丁丁冬冬學識字(一)這是一個集中識字的單元。滲透有關聲旁的知識,
但是由于比較復雜,學生還不能真正掌握它,用來幫助識字。本單元將對這方面只是做一個概括,從形聲字的聲旁入手,教學生觸類旁通,成批識字,同時學會一種新的識字方法讀半邊字。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在學習19頁第一部分的內容時,我是這樣教學的:教學每一組字詞時,先讓學生查查聲旁的讀音,分析第一個字的字形,指出誰是形旁,誰是聲旁,教師用紅筆描出聲旁,再認讀其他字。體會聲旁表音的功能。接著比較每一行的幾個詞語它們的異同點,然后讓學生試著讀,最后再驗證自己讀的字音是否正確,翻開字典對一對。“廊”、“庭”等字就是學生自己認識的'。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字形來認識生字,使教的過程變為導的過程。并結合本課聲旁表音的特點,讓學生更多的認識生字,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查字典能力。通過此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識字教學又是非常枯燥的,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課堂效率就會非常低,因此,我和孩子們一起玩識字,就是和他們一起給漢字編故事,例如,在教“潔”這個字時,我先給孩子們做示范,這樣給他們編:一個勇士(士)口渴(口),找到了清潔的水(三點水)來喝,這樣既有字形,又有字意,學生非常感興趣,記憶起來也很容易。學生的情緒被我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開始自己編字,一個學生這樣編“突”字:洞穴里(穴寶蓋)一下子竄出一條狗(犬),既有字意,又有字形,非常簡單易記。
識字教學是為后面的閱讀、寫作打基礎的,只有基礎牢,大廈才堅固。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五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識字教學與拼音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而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以前我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重復書寫,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怎樣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在識字教學中如何利用教材的優勢,盡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潛能,讓識字變得輕松,愉悅。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認識簡單的偏旁,不要求全都會認。
歸類識字部分,主要體現漢字本身的規律和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所以采用了多種形式,如象形字、會意字。
隨課文識字所占的識字量最大,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識字仍是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課文教學中,不能忽視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漢字,了解字詞的意思,并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認記漢字。從識字課開始,在認識漢字的同時認識一些偏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并且開始學習按筆順規則寫字。
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識字的難點。評價識字,就要抓認清字形這個關鍵。考查測試學生的主要方式應該是聽寫。讓學生聽寫學過的必寫生字,注重每個字共幾筆,第幾筆是什么。這樣邊學課文邊學生字,學生興趣盎然,一點兒也不感到枯燥,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六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我得出的結論便是: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形、音、義??墒?,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識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孩子自我識字的能力呢?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種方法。
1、開課環節生動有趣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是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我這樣設計教學的開課環節:“同學們,今天有幾個我們不認識的小客人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愿意跟他們交朋友嗎?”“愿意!”在孩子們的大聲回答聲中我打開電腦教學軟件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訴他們:“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歡你們,如果你們能把它們記在腦子里,它們就會很樂意地幫助你,成為你今后學習的好幫手?!?/p>
2、自編順口溜降低難度
在集中的歸類識字中,單純的結構分析是孩子們很難接受的',為了激發孩子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我自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幫助孩子識記。如學生難辨“密”和“蜜”,我這樣編:“密林長在山中,蜂蜜釀自蜂蟲?!蓖ㄟ^順口溜中的下劃線,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區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冰、涼、冷、凍”以及“祝、福、祈、禱”,“襖、袖、褲、襪”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了“三點水旁”、“兩點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兩點水旁”表示與寒冷有關的意義;“衣字旁”表示與衣著有關的意義,“示字旁”表示與禮儀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兩組漢字了。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時間很短暫。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作游戲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漢字中結構比較復雜的合體字分成幾個部件做成小卡片讓孩子們自己拿著,然后我說出一個新學的合體字,讓孩子們找出組成這些字的各個部件。比如我說胳膊的“膊”,孩子們便自覺地拿出“月”、“甫”、“寸”三個部件組成胳膊的“膊”,這就是找朋友的游戲。
如果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信息反復量增大、信息存儲期加長,識字效果就會更好。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了在語言環境中循環記憶的方法。首先,我將新學的漢字放在相應的兒歌或簡單的故事當中,讓孩子們多讀多練,使學生大腦對這些漢字產生反復刺激,達到不斷強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環記憶的方法,讓新學的漢字每間隔一段時間重復出現一次,使學生有規律地反復識記所學過的生字,這樣學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總之,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基礎的基礎,教師要高度重視,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七
一年級起,學生便開始了讀書寫字的漫長時光。在教授一年級識字課時,學生們記不住筆畫順序、注意力不集中、寫的字不夠漂亮等等的現象比比皆是。那么該如何解決此類現象的發生呢?我認為可以借鑒以下幾點:
1、語言有趣味性
這要求老師上課時要字正腔圓,語速放慢,且兒童化,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他們才能很好的和老師互動。
2、適當的放松
四十分鐘一刻都不休息,而且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對低年級學生來是很困難,老師在講課時穿插一些活動,讓學生的大腦休息一下,然后完成該完成的'教學任務。
3、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ppt
制作ppt添加五顏六色的圖片或動畫人物,他們會喜歡。
4、不時的調整
學生的行為也需要老師的提醒,這就要求教師要在上課時多觀察學生,發現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及時糾正。
剛開始寫字時,學生的筆畫順序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沒有老師正確及時的指導和糾正,寫字就像是在畫字一樣,一旦養成了錯誤的習慣,想要改正就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教師的指導很重要,學生寫字時一定要隨時指導,及時糾正,先從熟悉筆畫開始,讓學生清楚“橫”的寫法是從左往右、“豎”的寫法是從上往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漢字的寫字順序———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可以在書法課上加以鞏固練習。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八
低年級識字教學反思上周上了節識字教學課,上課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偨Y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的識字量非常大,每一課都有八個生字。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完全掌握這些生字,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識字,學生積極性不高,遺忘速度快,不會學以致用,單純的憑借開火車,男女生讀,分組讀等檢測方法不能完全肯定在實際生活中再遇到這個字學生是否認識.
2.一年級的學生說話時用詞不夠準確,課堂上回答問題語言表達不完整,聲音不響亮,針對這點,今后還要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要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老師要做一個示范。
對于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如何提升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愛上漢字是需要教師來引導的。課文中有很多字是要求學生認識并且會讀就行了,所以教學這種類型的字我主要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檢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如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法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再根據學生的讀音進行糾正指導,特別是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的讀法區別給予及時的指導。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認準字形并且在讀課文中加強認識,這樣學生就比較輕松地掌握了生字,效果比較好。在教學中注重將一些識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給學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在片段一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能夠熟練地運用已經掌握的各種方法來自主識字了。
如,他們能聯系已有知識、聯系生活經驗識字,“編順口溜、猜字謎、找反義詞、換一換、加一加、減一減”等各種方法都成為了孩子們識字的“良方”。另外,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識字方法,體驗識字過程中的快樂。在識字教學當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愿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法去自主識字,體驗識字過程中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恒。
口語交際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所以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多表揚,多引導,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說,大大方方地說。在朗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要特別注重備“范讀”。因為范讀是朗讀教學中任何指導方法都無法取代的。范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水平。
好的范讀,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美的熏陶。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下識字教學反思篇九
今天,我和孩子們學習了《識字8》,一節課下來收獲頗多。
《識字8》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轉轉盤,顯示基本字“青”換上不同的偏旁可組成“清、晴、睛、請、情、蜻”等字,揭示形聲字的規律;其次是通過插圖和兒歌,為學生理解字詞提供語言環境。
備課時,考慮到是上午第三節課上,學生們的精力有些疲勞,因此,我用卡紙制作了轉轉盤,并且制作了課件。上課時,我用識字4中的謎語引入課題,孩子們一下子就都猜到了,緊接著,我說:“今天,王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們一掃剛才的疲倦,瞪起了眼睛。我把事先準備好的轉轉盤拿了出來,一邊講故事一邊轉動轉盤,“有個小朋友叫青,他在家很寂寞,出來找朋友,走啊走啊,遇到了‘三點水’,青說:‘我們兩個做朋友吧?'’三點水說:‘好啊?!麄儍蓚€手拉手變成了清……”隨著我的講述,把本節課的重點引了出來,接下來又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了“晴”等五個生字,效果比較好。
反思本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處:一是運用了實物教具轉轉盤,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孩子對于直觀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轉轉盤能把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形聲字的特點呈現出來,便于孩子們掌握。二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一邊講故事一邊轉動轉盤,孩子們能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本節課的欠缺之處在于每個字的教學方法都相同,耽誤了時間。如果后四個字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可以節省時間,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