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一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并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三、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后面數,得到不同。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二
1.上節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
=100×45+2×45=102×40+102×5
=4500+90=4080+510
=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
=32×100=3200=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三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小組里的學習用品,寓知于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于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今天學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選一項內容進行統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計的巧妙結合,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四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說)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創設情境,復習分類統計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看看,并告訴大家盒子里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圖形,說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里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節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并啟發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匯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計表
看著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組織練習,統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五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文書。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寫小學數學教案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預設充分意圖明顯行文嚴謹回顧全面
要寫明所教學的內容是哪個版本第幾單元(第幾信息窗)第幾頁。
要寫明本節教材的來龍去脈,即本節的知識基礎和為哪些后續知識做準備(即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現的素材意圖。
三維目標都要兼顧,不僅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難點要找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
1.教學環節要清楚明白。每一個大環節、每一個大環節中的每一個小環節都要層次清楚,目標明確。
2.重要知識不要遺漏,尤其要注意練習環節。以前老師們往往不注重練習環節的設計,只是呈現練習題的內容,而對于練習過程的預設、練習題的處理沒有一一寫明。現在要求要把練習的的每一個環節呈現出來,要充分預設。
3.要注意和教學實錄的區別。教學實錄的形式一般是師:生:,教案撰寫則要運用諸如談話、引導、提問、小結等用語。
4.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設計意圖,即這一環節你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設計意圖不是教學環節。
5.預設要充分。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這個環節會出現什么情況,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教師分別應采取什么措施,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這樣就會達到心中有學生的境界。(教案右側,有專門寫預設與設計意圖的地方,寫的時候請注明預設:設計意圖:幾個字)
6.回顧要全面。課堂“總結回顧”時,不能走過場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預設,要引導學生對全課的所學知識點、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進行梳理歸納,在交流時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以前的知識進行前后的聯系,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提升。
7.撰寫教案時行文要嚴謹。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號、大小標題的序號寫法、標點符號等等都要非常規范。
教案撰寫的水平,體現了老師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靈活調控課堂的能力,從而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篇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