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一
色彩教學中到了畫花卉的時候,校園里又開滿了菊花,想起這段時間在畫花卉,畫室里是有幾盆塑料花,雖然做得很精致,總是一種沒有生命的東西,想著就去學校的花圃,向花老板要了一盆開得正燦爛的菊花,一盆是白色的,確切地說是白中帶綠的。一盆是明黃色的,我把它從盆中剪了下來,變成了一大束。
提前去畫室擺了臺,白色菊花下放一塊藍綠色的襯布,這藍綠跟葉的顏色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相近的話學生很難調色處理,臺面的方正顯得不夠有意味,于是去辦公室把自己坐的黃色椅子拿來作了臺面,襯布從椅背垂下,露出椅子背和椅面的一角,放上兩個的梨,一個紅色的蘋果,簡單而生動的一組花卉景物擺好了。黃菊花就放得絢麗點,灰紅色與條布紋色白組合,黃菊花插在大透明玻璃瓶中,周圍青蘋果和橘子,紅蘋果疏密有致地散放。原來想搭配一個果盤,考慮學生在畫時,無法處理好主體物,于是舍棄。
接下來是備課,色彩的構圖,色彩的表現,色塊,明度,純度,固有色,環境色,色調及花朵的塑造,花瓶的質感的表現等。這些都在每節課中都有實施講了多遍學生可能也有點麻木了。如果換一種講法,用來喚醒學生對美的感受,似乎比畫一朵逼真的'花重要多。
上課時間,學生走進畫室都說今天要畫真花了,顯得很興奮。看著學生高興的樣子,決定放棄對色彩繪畫技法的講解。和學生一起感受鮮活的生命帶給我們的喜悅與美麗。
上課了,引導學生觀察面前的靜物,“看”到什么?跟我意料中一樣,學生看到了顏色,形狀。他們看到了,似乎這還不夠。接下來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感受。“看,這盆花給你的整體感覺是什么。”這盆白色菊花給人一種清新,雅麗的感覺,花朵朝著向陽方向開放,象一群顧盼的少女,看白色里滲透著些綠,這綠飽含著水份,象一點嫩綠滴入水瞬間化了一樣。看逆光下的花瓣晶瑩剔透如很薄很薄的瓷器,細膩而光潔,又似孩童的臉,溫潤而甜美。在逆向天光的照射下,參差的花瓣高高低低露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很是動人。再看枝葉,可以是濃綠的森林,也不妨看成人的肢體,它向四周伸展著,前后左右,俯仰屈伸,婀娜搖曳。同學們很安靜地聽著,或許在體會著我的體會。或許在感受著自己的感受。同樣我用語言表達了那盆黃菊花帶給我們的絢麗,燦爛,熱情,奔放。
當我講完后,同學們比平時速度更快地進入了作畫狀態。幾節課后,精美的習作出來了,同樣給人驚喜。學生們不管技能水平如何,都畫出好畫了。
這次課的反思:
1、重視靜物的擺放,具有美感的靜物直接激發學生美的感受。
2、在藝術教學中需要感動,它是具有穿透心靈的力量,教師要善于抒發感動,去贊美和喜歡生活,把點滴的幸福傳遞給身邊的人。
3、在技巧的傳授中注入更多的情感,更有利于學生藝術能力的提高。
4、美術教師要有精湛的技藝,也要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恰當的語言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感受美。深感自己語言表達的蒼白,俗話說“功夫在畫外”,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使教學本身成為一門藝術。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二
《色彩》本課內容并不復雜,但授課難度較大。色彩漸變在創作畫面時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幅畫面的主旋律。如果不能很好的運用色彩漸變來組織畫面,一幅色彩作品的創作就會產生一種色彩的混亂,讓人感覺畫面脈絡不清。如果平時很少看到靜物作品,完成這個任務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課前我準備了很多靜物的圖片,用教室里的電腦播放,一幅冷色調的畫面或暖色調的.畫面里主要都運用的色彩漸變就是鄰近色的對比,這樣畫面才會顯得舒適和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三
1、課堂上應給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課堂應該讓學生有興趣、有好奇心,有心理自由,讓心靈開放,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才會敢想,敢說、敢做。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技能才會被激活,才會燃起創造思維的火花。
2、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留一些時間、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使他們在適當的引導下發揮創造性、盡情展示自己,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靈動的、稚嫩的、多彩的語文世界。
3、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才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4、精心設計教案,找到引與發的必然聯系,并在點撥之后,使學生有聯想,有垂直思考與平面思考的交叉點。然后以“發問”、“激疑”等方式激起學生的思維,從而使之上下聯系,左右貫通,新舊融合,用所思、所慮、所獲填補思維空間,獲取預期的效果。
5、相信學生的潛能,只要教師引導的好,就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生一定會給你一個驚喜。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四
低年級學生從繪畫入手開始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可以很好的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特點,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創造性的想象能力。作為教師,就應該努力使學生自由翱翔于想象的天空中,盡力打開他們思維的閘門,使他們由一片樹葉想到一片森林;由一條小溪想到茫茫大海,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依賴于教師創造性設計教學過程。如果教師經常合理地設計一些創造想象的作業,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并讓學生把自己的創作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匯報。學生在興趣的參與,在積極性的刺激下,創造性地完成了這些作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本課我是從一些看不見光明的人身上,創設出感人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幸福,感受到色彩的重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助人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必要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涌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當然,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一定能完全正確,有時甚至會扯到別的問題上,這時候應該肯定他的回答,為大家解答了某個呆會兒將要解決的問題。不應該把學生的回答拽回來,感覺學生有點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味道,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真正教育,它絕不是簡單的物質傳遞,遵循守恒定律:你給什么,我就有什么;你給多少,我就擁有多少。真正的教育在質上一定是化學反應,經過教師到學生之后,必定會產生新物質;在量上不是簡單的累加,也不是乘法,甚至不是指數運算,而是無法計算的,它高于一切想象。而這一切,需要教師用“心”去追求。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五
兒童對美的發現往往是從色彩開始的,當他們對物體的形狀還不具備分辨能力的時候,對色彩就已經具有感知力了。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通過色彩游戲的引入,激發學生表現色彩的欲望。
本課內容豐富翔實,圖例生動有趣,再現了大自然色彩繽紛的世界,有利于學生深入欣賞并理解美術作品中的色彩意味。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創設美好情境,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由紅、黃、藍三種基本色彩引入,調配橙、綠、紫三種間色,在充滿童趣的白色畫板上根據提示涂色,讓學生始終處于好奇的興奮狀態,并真正感受到色彩的影響力。帶著濃厚的興趣,加上精美的圖片和適當的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運用水粉色和油畫棒享受調色的樂趣。
教育的任務已經不是向學生灌輸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必須讓學生能夠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地找到適合自己“水”,即學會學習。在這節課中,給學生提供了多次欣賞、討論、交流的機會,如:紅加黃可以調配什么顏色?學生通過調配練習得出的結論很多:紅色加的多,就是桔紅色,黃色加的多,就是橘黃色,而在調配過程中,兩種顏色還在不斷的變化。這樣,學生們在交流與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以后的美術色彩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六
通過文本的學習,孩子需要從中汲取些什么這是作為教材使用者的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回顧過往,一直以來我們重視語言的積累,注重文字的品味,關注句段的咀嚼。
將重點放在了文本細微處,放在了文字的積累上。隨著教學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而應該讓文本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讓閱讀和寫作為學生騰飛插上雙翼。有了這樣的思考,這樣的.認知,我在進行備課時開始關注讀寫結合點,本著一課一得的原則,在執教《北京的色彩》時,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品讀色彩,學習表達,遷移仿寫上。
上課伊始,我們一起研讀課題,抓關鍵字眼――色彩入手整體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從秋林與建筑兩個方面來描寫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進而研讀描寫秋林的段落,發現在描寫北京樹葉時,作者按照地點轉換的方式。在作者的帶領下,我們“從機場進入市區”,感受著“千百種色彩紛繁而又和諧”帶來的“又驚又喜”,隨后“漫游天壇”欣賞了銀杏樹葉的曼妙,最后“攀登香山”探訪黃櫨樹的紅葉。且行且欣賞。滿目的色彩令人嘆為觀止!“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幾乎沒有兩片樹葉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葉子,也往往是柑黃中滲透著桃紅,丹紅中凝結著玫瑰紫??”抓住省略號,在理解的基礎上,放飛想象。“在那殘留枝頭和鋪滿地上的紅葉中,還有哪些我所想象不到的層次?”“同一片葉子,還會有什么樣的色彩?”此處的補白是對自己想象的描摹,是對北京輝煌色彩的補充。
孩子們在補白中,觀察詞語的構成,在補白中尋找詞匯,調動多種感官,架起文本與生活的聯系。學習關注點不僅在于發現它“寫了什么”,還嘗試體驗“怎么去寫”,“省略號”成為學生放飛想象的練兵場。有了對“秋林”部分的幫扶,在學習“建筑”這一部分時放手孩子自學。孩子們有了更多的發現,領略了“歷史建筑”與“現代建筑”迥然不同的風格,同時找到了貫穿其中的過渡句――“它們畢竟都已成為歷史,我更喜歡的是近年來拔地而起的新樓宇和那些縱橫飛揚的立交橋”,轉而將目光投向新樓宇,和作者一起“不斷從街道兩旁飛馳的樓群中尋找”北京的色彩。最后回歸整體,發現課文開頭和結尾的特點,領略其前后照應寫法的妙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孩子“刪繁就簡”,力求達到“以讀促寫”。或許是孩子們剛剛進入六年級感覺很陌生,或許是孩子們還沒有習慣放飛想象,或許是孩子們還沒有適應這樣的學習方式,今天的課堂沒有達到我想象的效果。但是,我不氣餒。我會努力尋找契合點,讓我的教學更貼近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無論怎樣的嘗試,都有一個出發點,就是讓我們的閱讀教學為寫作服務,讓孩子不懼表達,自由表達,暢快表達。
天空色彩教學反思篇七
通過前一段的賽課活動,使我受益良多,有很多的優缺點也凸顯出來,更能清晰的了解今后的課應該怎么上,在此做以下反思。
1、因為是網絡直播課,還是以老師的講為主,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講解透徹。
2、范作錄制了20多分鐘的視頻,時間原因加速為3分多鐘,播放講解,讓學生以最直觀、清晰的形式學習本節課內容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3、連連看小游戲互動性強,問題簡單且針對性強,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在于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情況不是很理想,拖延時間較長。
1、每個學生的作業總有某些不足或值得進步的地方,需要老師指出引導;評價要以肯定、表揚為主導,評價不光是比較,更重要的應該是激勵,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評價要有針對性,要有利于學生鞏固當堂課學生所講的內容;評價不能空泛,以好壞或漂亮與否來評價,而是要具體;如果條件允許,評價形式盡量豐富,自評、互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范作的選擇要起到讓學生掌握方法、步驟,激發、引導學生的思路,而不應難度過于大,僅是起到欣賞作用。
3、發揮學生主體性在學習方式上就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討論等形式自主解決問題,老師多引導和激發,而網絡直播課會有所限制,多以老師講述為主,時間允許的話可多互動,讓學生多思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