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一
《丑小鴨》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課文,也是安徒生非常有代表的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可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是無論無何也不會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寫這篇童話的真正用意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理解課文內容,指導他們讀好這篇童話才是教學的真正難點和重點。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和空間。例: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得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默讀課文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指名讀,男女分角色讀,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讓孩子在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發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鴨的朋友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丑小鴨你會想些什么?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并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課文中的很多詞語課后我也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這樣會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打好基礎。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二
老師在設計《丑小鴨》這課的教學過程時,緊扣教材特點,正確把握教與學的關系,“因學定教”、“順學而導”,強調自主閱讀、自主感悟,注重語文活動環境的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大膽實踐,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課文描寫了丑小鴨出生后,歷經種種磨難,最后發現自己是一只漂亮的天鵝的非凡經歷。戴老師為了引導學生領悟丑小鴨身處逆境,卻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用心在“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兩方面下工夫。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戴老師分三步設計教學環節:第一步,自由讀,邊讀邊想:丑小鴨離開家后,它又遇到哪些事情?第二步,認真讀,你讀懂了什么?想象小鳥可能譏笑它什么?第三步,再讀句子,感受丑小鴨孤獨可憐的心情。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沒有多余的講解,短短兩句話的自然段,安排了三次讀課文的機會,讓學生在讀文中領悟丑小鴨孤獨可憐的處境。又如教學第七自然段“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這個教學環節,教師設計了“看課件讀”——直觀感受天鵝的美麗;“反復讀”——領悟丑小鴨驚喜的心情;“比賽讀”——互相評價讀得好不好等教學環節,既達到了“以讀悟語”的目的,又升華到“以讀激情”的效果。
丑小鴨的“丑”與變成白天鵝的“美”,是課文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如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開頭丑小鴨那極度可憐孤單的境地以及后面變成白天鵝那驚喜的心情,是教學的關鍵之處。戴老師為此巧借課件,創設情境。一是在授課前,播放動畫片,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二是在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后,教師借課件讓學生觀察丑小鴨的美,在看一看,說一說當中,體驗丑小鴨由“丑”變“美”那驚喜的心情。
同時在復習生字這個教學環節,為了化枯燥的練習為有趣的語文活動,戴老師巧妙地設計了“鴨媽媽帶著詞語寶寶來了”的課件,這樣做符合了低年級學生在游戲中學,在直觀中認知的規律,學生學得興趣十足,課堂充滿了活力。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節課,戴老師在設計時深深把握這一點,既緊扣教材,圍繞課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不滿足于“解說教材”,而是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內心感受結合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學第四自然段,為了讓學生體驗丑小鴨的不幸遭遇,戴老師設計了“讓學生想象小鳥怎樣譏笑丑小鴨”,對課文的環節進行了再加工,再創造。又如教學“羨慕”這個詞時,在學生知道“羨慕”的意思后,戴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什么情況下羨慕別人”,拓展了信息空間。在學生了解了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之后,戴老師又創造性地設計了“讓學生用不同說法,夸夸這只美麗的天鵝”。最后在學生學完全文后,戴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的教學環節。可以說整個教學設計不斷展開對相關知識、情感、價值觀的構建,從而實現了對教材的超越和重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之,《丑小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把握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師以讀為本,激情引趣,較好地詮釋了課改理念,體現了求真務實的課改精神。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三
《丑小鴨》是安徒生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丑小鴨身世曲折,一出生就因樣貌與眾不同,被公認為樣子十分丑陋。但他善良、向往美好;經歷了多重艱難困苦之后,終于發現,自己其實并不丑,因為自己本來就不是鴨子,而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篇童話的主要寓意就是:在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只有勇敢堅強地面對艱難困苦,才有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勉勵人們明白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另外,《丑小鴨》里還滲透著愛的教育,例如告誡我們不能欺辱弱小、不能饑笑有缺陷的人、要熱心救助有困難的人等等。
課文《丑小鴨》是世界聞名的一篇童話,可能很多孩子在還沒上幼兒園時,就已看過或者聽過這個故事。故事本身就十分感人,童話又是低年段孩子最喜歡閱讀的文種之一,因此孩子們都會很樂意、很有興致地學習這篇課文。
另外,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動畫是比較感興趣的,他們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現欲強。因此,用帶有動畫效果及故事表演形式的設計進行課堂教育,能引發孩子們豐富的聯想與感悟,孩子們更容易也更樂于主動地學習課文。
但低年段的孩子們在閱讀比較長的課本文字時,往往不夠仔細,讀起課文來往往流于形式,只能大概明白課文表面的一些相對淺顯的道理,深入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一定的困難。 童話如何對孩子們進行思想教育?我個人認為,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童話,除了要教給孩子們詞句表達等語文知識以外,還要考驗我們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上發揮語文科“文以載道”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是要我們通過童話教學,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
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語言優美,富有情感,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設計中嘗試了多種教學渠道,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找出了描寫丑小鴨很可憐的句子“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后,丑小鴨何時何地被咬、被啄、被討厭?我又引導孩子們創設了很多不同的情境:丑小鴨和大家一起吃飯時、一起散步時、一起游泳時……這些時刻,丑小鴨都受到了身邊動物的排擠。這種孤單、難受的心情,學生們很快就體會到了!然后,再讓學生們在這種情感體會下再讀句子,在豐富了故事感受的同時,以讀代講,又達到了感情朗讀的訓練目的。
在句子“丑小鴨來到樹林里,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小鳥是怎么譏笑他的?肯定還有其他動物也不喜歡他吧,他們還說了哪些讓丑小鴨傷心難過的話?”同學們紛紛都爭著來饑笑丑小鴨。我又說:“聽到這些話丑小鴨的心里是怎樣的難過呢?來讀一讀你此時的心情吧。”就這樣,在這種創設的情境中,我力求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丑小鴨當時的不幸、孤單與難過心情,在此感悟基礎上,再進行對比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力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朗讀感悟為主線的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說、讀、的方法學習。注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讓孩子們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入情品讀,讓他們有聲情并茂的朗讀,自主體會出該篇童話中所蘊藏的一些道理,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到童話世界帶給我們的各種真善美的體驗。
當然,由于我個人的教學水平還極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當初設想的一些教學步驟、教學要點,在真正落實的地方力度可能還不是很夠、不很到位。
此外,教學童話不應該只是教學一篇童話,而應該以點帶面,讓孩子們在一篇童話的學習中,引發對其他童話的閱讀興趣與學習興趣。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四
《丑小鴨》全課,有如下亮點凸現: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能高中國地進入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的.意趣、情感、學習成果都有重大影響。
劉教師以書中、電視中、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小鴨子憨態可掬的形象,反襯出了丑小鴨的“嘴大大的,腿細細的,身子瘦瘦的。”這一丑象,利用兩者強烈的比較和反差,給學生以強刺激,勾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心靈有了震撼和啟迪。然后,很自然地在課件中點擊出重點詞“怪模怪樣”,讓學生自析,既解決了生字詞的學習,又使得到的第一印象深刻起來。
整個導課流水般自然、生動、富有情趣。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徹底改變學生以往“拉著教師的衣角過河”的學習方式,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人,并學有所成。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五
《丑小鴨》是一篇童話。童話講的雖然是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卻能給我們成長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啟迪。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丑小鴨對生活的執著追求和渴望,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從一個被岐視、飽受嘲弄的丑小鴨最終變成了一只令人羨慕的美麗的白天鵝。
成長是個永恒的說不盡的話題。每一個人都從成長中走過來,但是每人的經歷并不相同。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可能是陽光灑滿心田,一路順風;也可能是風雨不期而至,充滿坎坷。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長中的挫折,勇于面對生活,面對挑戰。
知識目標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理解丑小鴨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寫照。
能力目標
1.認識《丑小鴨》這一部童話作品的自傳色彩。理解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
2.揣摩語言,體味童話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學習運用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來塑造形象的寫法。
情感目標
1.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2.丑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并向著夢想飛翔,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于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引導學生理解丑小鴨形象的現實意義,激勵他們堅韌不拔,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1.理解丑小鴨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把握丑小鴨思想內涵,品味童話語言藝術魅力。
2.揣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體味文章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四、設計思路
1、導新課2、知內容3、悟主題4、入現實5、留作業
教學課時:1課時
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1、深入挖掘教材。 課文知內容和悟主題教學環節,結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課文中出現的難以理解的問題。例如文章為何用許多篇幅寫丑小鴨遭受的歧視和打擊?他受到贊美后為何難為情?“一顆好的心”是指什么樣的心?等等。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地向問題的深度、廣度挖掘。每一個問題的答案依據力求在課文里找到,還原課堂真和活的一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融入音樂畫面語言。語言是完成教學中必要的工具,語文課中情境的創設,情感的體驗、意境的感受光靠教師的講授未免顯得生硬,而音樂與畫面在表達人類情感方面更細膩、深刻、生動。音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能讓學生思維超越時空,能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在講到課文的高潮:丑小鴨迎來了生命的春天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誦,文字意境與音樂渲染的氛圍相互融合,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感受丑小鴨的內心世界。例如用畫面回顧課文內容時對音樂進行了選擇,丑小鴨被迫流浪遭人嘲笑打擊的部分用的是低沉憂傷的樂曲,丑小鴨在主動追求美變成白天鵝的時候,選用的是喜悅輕松高昂的音樂,使音樂很好的表達了丑小鴨的內心。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面給同學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第一印象,清晰了課文內容,和音樂與文字很好的配合在一起。
3、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著想象和童趣。課堂上,在講到“只要你是一只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自由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這種讓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就是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在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的獨特感受。
4、由結束回到開始。導新課的部分讓學生談了自己對作者的理解,我在沒有補充,而是導入新課。在入現實部分,我給同學們也舉了個例子,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其實丑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于是我向學生詳細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并把他真實的故事和丑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里贊嘆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
失敗之處是:
1、在落實課文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說說“丑小鴨給你的啟示”時,由于時間關系,啟發不夠,同學們沒有展開從多個角度去總結 。
2、 在入現實拓展部分,同學們在說現實生活中的丑小鴨時,沒有深入的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沒有板書。板書會使課文的主題更鮮明直觀。
通過這堂課教學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自己還是欠缺實踐經驗,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以后應當多上公開課,經 常和 老師們一起交流評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小鴨跳水教案活動反思篇六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過分理性的分析,只會有損于文章的整體美感,兒童也難以接受。教學中應關注生本生成,讓學生充分朗讀和吸收。因此,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人生的真諦。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及語言的能力。
3、通過丑小鴨的故事,培養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確面對困難的思想行為。
目標確定后,教學過程該如何實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于是,我以“整合文本,走進文本,凸顯生本對話”為目標,對教學作了細致的設計,在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三位一體中,努力探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視界融合。
接著,我確定了如下教學思路,自我感覺達到了教學目標。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在教學前,我搜索了一些與課文內容配套的圖片,刺激了學生感官,激發了學習興趣。
描寫丑小鴨生活得很不好的句子有四處,如果單一的一種形式進行學習,必然會導致學生厭學,學而無味。于是,我運用了看圖、表演、想象、對比句子、設置情境等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學生一步步體會丑小鴨的悲慘遭遇,讓他們的心靈與丑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觸發學生的同情心,激發學習興趣。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如個別讀、范讀、男女生讀、帶動作讀,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交流匯報,這是課堂上主要的教學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做到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以最大限度體現生本。在品讀感悟丑小鴨的可憐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到6 自然段,畫出自己認為丑小鴨生活得不好的句子。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學習,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第七自然段的學習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第七段。劃出你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喜歡?很快學生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在老師的點撥下,并能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使有感情地朗讀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發揮出來,不可能按照教師的思路一步到位地提高。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在表演養鴨的小姑娘時,學生遇到一定的難度。第一個學生雖然語言到位,可語氣太溫柔,不能體現養鴨的小姑娘的討厭之情。通過評一評,第二個學生有進步,語氣、語言都能做到兇狠,但卻嬉皮笑臉。經過同學們的評論及老師的點撥后,第三個同學終于不負眾望,表現出了養鴨小姑娘的兇狠。我的理解,這就是生成。
在學生學習第七自然段時,畢國鍵很快找出了第一句,可是讓他說說為什么喜歡,他有些困難。在老師的鼓勵下,他說出了因為丑小鴨變成了天鵝。很明顯,喜歡這一句的原因并不是真正因為這一點。如何讓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我順勢點撥:“你很喜歡天鵝。對嗎?”然后追問:“為什么喜歡天鵝?”果然,畢國鍵回答說:“因為天鵝很美麗。”恰好正中我的下懷。緊接著,找出描寫天鵝美的詞句,及有感情地朗讀就不在話下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在這里,我也把他理解為生成。不知這種理解是否正確。請大家一會兒幫我批評指正。
教學時,盡量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丑小鴨的心靈,產生心靈的震撼。
在指導朗讀教學時,有一定的側重點。我把重點定在第一處上,通過看圖觀察、說話,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丑小鴨的可憐;接著通過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奠定感情基調,為后面的三處朗讀奠定基礎。
想象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著想象和童趣。教學時,我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如,小鳥會怎樣譏笑丑小鴨?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什么危險?你見到故事中的角色會說些什么?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
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通過學生想象,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著重體會“羨慕、凍僵”等詞,并用“羨慕”說話。學生在積累這些詞語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也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為課文的感情朗讀,為今后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學習“丑小鴨來到樹林里,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時,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丑小鴨的可憐。為了更好地體會這一點,我隨后追問:“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說:“看不見路,會摔跤。”有的說:“會被獵人抓去。”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丑小鴨的可憐。
板書醒目、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系。我設計的這個板書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另外,旁邊的輔助板書,也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課堂上孩子們表現很好,但也有個別同學未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能是公開課,有些害怕,心理承受能力還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