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有利于教師的自我評價和提高,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小編整理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在教學工作中有所幫助。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一
1、認識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3、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談話法、啟發法、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一)課前幸福回憶2分鐘。(學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憶2分鐘由我來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話題為“幸福的課堂”。開學以來,在語文課上你感覺什么是最幸福的?(學生回答),大家說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課堂上,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幫助。
師:帶著美好的心情,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語文學習,好嗎?
(二)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學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學生回答:蘊含一定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是人虛構的……)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再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三)質疑課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這個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亡、牢)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這個字的,我是通過聯系課文的內容理解的`……
3、請你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生:羊丟失了把羊圈修補好。)
(四)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說的真清楚,課前的預習很全面!首先,請大家聽課文的朗讀,邊聽邊注意生字詞的讀音。(課件播放)
2、下面,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檢查字詞:(開火車讀)
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
多音字:圈近義詞:街坊-鄰居
4、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5、指導寫字。
(五)精讀課文,小組學習。
字詞掌握的不錯,把字詞帶入故事中,每組選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5名學生讀課文)
同學們概括的真清楚,講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讀課文,依據自學提示的內容,展開小組討論。
出示自學提示:(課件)
1、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羊丟了之后,街坊和養羊人他們分別是如何表現的: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街坊真誠的勸告,可養羊人什么表現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指名分角色朗讀。)
3、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變換(一、二)
4、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5、討論交流。
6、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六)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七)總結全文。
1、故事我們已經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3、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時,就可以按“理解題意―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這樣的方法學習。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第一次丟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丟羊后悔――修羊圈
結果再也沒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二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吧。
從前,在一座山下有一個平靜的村莊,有一個牧羊人叫秦英,他家的羊是全村最好的,秦英每天把羊趕到山上去吃草,幾個月下來,秦英的羊長的又肥又壯,秦英可高興了!一天晚上,雷雨交加,把羊圈的籬笆劈掉了一根,此時在森林里等了好久的狼正好借這個機會把一只羊叼走了。
第二天,秦英一大早就到羊圈里去看,他走到羊圈一看,“哎呀,不對呀!怎么少了一只羊啊。”秦英在羊圈周圍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他看見地上有幾根散落的羊毛,還有幾個狼的腳印,這時,秦英才悄然大悟,“肯定是惡狼偷走了我的羊,”秦英一屁股坐在地上,絞盡腦汁地想辦法。
這時,秦英的老父親朝這邊走來,他說:“孩子啊,昨天我看見有一只狼鉆進了羊圈把一只羊叼走了,你快把這個洞補上吧。”“哎呀,爹爹沒事的,不就少了只羊嘛,沒事的,不要小題大做作了。”第二天晚上,狼又來了,它到羊圈一看,“啊,原來羊圈的洞還沒補上,我今天又可以飽餐一頓了。”于是狼又叼走了一只羊,第三天早上,秦英到羊圈一看,“啊,怎么又少了一只羊。”這時,秦英一想:不會又是狼把我的羊叼走了吧,此時,秦英才拿起工具將這個洞補上了。
“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羊圈破了及時修補還是來得及,等到一只羊都沒了再補就來不及了。現在告訴我們做任何事不能懶惰,不能“等明天,”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三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的故事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同時,還有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四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系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1、板書“寓言”,學生齊讀,說一說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讀課題《寓言兩則》,怎么理解“則”(篇,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1、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2、生詞過關:羊圈、窟窿、叼走、勸說、街坊、后悔。
(1)小老師領讀,重點關注:窿、坊讀輕聲,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組開火車過關。
(3)全班齊讀。
1、起因:
(1)指生讀第1自然段。
板書關鍵詞:“窟窿”(指導書寫,注意“窿”中間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據“穴”理解,破洞)。
(2)用因為……所以……說話。板書關鍵詞2:“叼走”
(3)概括:一個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經過:
(1)羊叼走了,誰來幫助他了?(街坊,指導朗讀,提醒輕聲)怎么幫助的?(勸說)。
板書關鍵詞:“勸說”是怎樣勸說的?
ppt出示:“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個窟窿吧。”指生朗讀(有一點點著急,你比她更著急)齊讀。
ppt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贊同他的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補充板書“不聽”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關鍵字:“又叼走”
(3)用上因為所以把經過說清楚(因為不聽勸說,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結果:
(1)結果是什么?關鍵詞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你能給他換個說法嗎?
出示: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男女生讀,提問: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
ppt出示紅字提醒“雙重否定句”“肯定句”。
師:把不字去掉,雙重否定句就變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
男女合作讀這兩句話,相同句型練習。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為。
接受勸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關鍵詞:“堵上”關鍵詞:“沒丟”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來“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聯系課文,你知道他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嗎?連起來說一說。
5、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個人有錯并不要緊,只要能及時糾正,就不算晚。
用同樣的方法讀寓言,再講給大人聽。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五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里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么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你怎么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后,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造句:
1、大司馬這次沒考好,要找出原因吸取教訓,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
2、雖然你已經犯下了錯誤,但是亡羊補牢也為時不晚。
3、本期考得不好不要緊,只要你及時亡羊補牢,在假期認真復習,下學期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4、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5、他們單位昨天發生失盜后,領導立即亡羊補牢,果斷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雖然電腦中了病毒,不過現在安殺毒軟件,也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7、雖然損失了一些財物,但是你現在作出決定,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8、雖然你以前做錯了事情,但只要你亡羊補牢,就為時不晚。
9、只要有亡羊補牢的思想,人生的`各種挫折和困難都會被克服的。
10、等到馬兒跑掉才關門,為時已晚。亡羊補牢,后悔已晚。
11、當一些超出我控制地外界因素使我延誤時,我就亡羊補牢,盡快把失去地時間彌補回來。
12、亡羊補牢,尤未為晚,布什和他的國務卿賴斯終于開始著手處理巴以問題,至少這股熱情應該是值得歡迎的。
13、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未能認識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14、從傳統的觀點來看,這是壞事事后亡羊補牢很困難,就象向一個寫得馬馬虎虎的軟件添加一個可靠性模塊來除去錯誤一樣困難。
15、與其把精力消耗在譴責這些害群之馬,不如從根本上全盤思考青年才俊的成就路上,到底出了什么問題,該如何亡羊補牢。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六
美麗富饒的大草原上,有個以放牧為生的村落。村子里有個小牧民,他天天給他的羊兒們吃帶著露珠的青草,把羊兒們養的又肥又嫩,誰見了都會夸他能干,這讓小牧童感到無比自豪,但小牧童只顧著放羊,從來都不去檢修他的羊圈。
一天晚上,失修多年的羊圈被大灰狼搞出了一個洞,并叼走了一只羊。一早,發現了此情況的小牧童坐在了地上,放聲大哭:“該死的狼,為什么要偷我的羊啊!還是最肥的那只!”他的哭聲引來了鄰居家的老爺爺。老爺爺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哭有啥用,還是快把羊圈補起來吧,要不然今晚還會丟羊。”小牧童聽完了爺爺的話,不樂意的嘟囔起來:“丟了一只羊而已,再說,今晚狼也不一定再來,補什么羊圈啊,還是快去放剩下的羊吧,把剩下的養養好才是正事。”小牧童放著壞了的羊圈不管,繼續去放羊。
天黑了又亮了,小牧童早早地又準備去放羊,可他發現羊圈的洞更大了,而且一下子就丟了三只,傷心的小牧童想起了爺爺的話,一下子明白起來,他趕忙找來許多小木棍和一段粗繩,開始認真地修補羊圈,不但補好了洞,還把羊圈加固了,鄰居爺爺路過的時間,小牧童不好意思地對爺爺說:“爺爺,我沒聽您的話及時補羊圈,又丟了幾只羊,我錯了。”爺爺笑了:“知錯就改就行,凡事不能等發生了才去做準備,要提前做準備,這就是那幾只羊換來的教訓啊!”
自那以后,小牧童的工作又多了一項,那就是檢修羊圈。從此,他的羊就再也沒有丟過。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七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會認4個生字,學寫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2、認識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通過句式比較體會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一則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2、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流程: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好,請坐。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那好,我們現在來看圖猜成語。準備好了嗎?誰來猜第一幅圖?(守株待兔)對了,那這一幅呢?(揠苗助長)這一幅?(刻舟求劍)難不倒你們,再給你們幾個難的(畫蛇添足掩耳盜鈴)還有更難的。
2、你們真聰明,都猜對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成語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嗎?是的,它們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小故事里藏著大道理。)。
4、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對,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讀通為止。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桌交流生字學習情況。
2、字詞學習。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點?輕聲。
理解詞意:你們家有街坊嗎?你們家和街坊的關系怎么樣?我們中國有句話說的是“遠親不如近鄰”,如果相處好了,鄰居會比自己家的親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書寫)我們再一齊來讀一遍這些詞語,注意讀好輕聲哦。
第三行:領讀指導書寫:叼悔。
我們再把這些詞語讀兩遍。開小火車讀詞語。
3、(讀得很正確)如果這些詞語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嗎?
誰愿意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正音,齊讀)大家很厲害,這么難讀的段落都讀通順了,2-5自然段每一排讀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讀得最正確,最通順。(點評)。
4、我們又讀了一遍課文,你們能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可以用上上面的詞語來說。
三、理解題意。
師:哦,是聯系課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們還可以通過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課件)選擇正確意思。小結:對于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板書:失去養牲畜的圈)請像老師這樣把這兩個字的意思寫在課題下。
3、現在我們知道了,“亡羊補牢”就是羊——丟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讀課文,體會寓意。
1、課文中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會丟羊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句子。
2、有些同學已經找到了,那你來說說養羊人丟了幾次羊?(兩次)板書:丟羊。
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課件出示)板書:羊圈破了。
哪個詞告訴我們這句話是原因?(原來)齊讀。
3、(課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過渡: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羊圈破了個窟窿,你會怎么做?(把窟窿補上)。
5、他的街坊也發現了,請你當當養羊人的街坊,快來勸勸他。(把窟窿補上吧)還有什么想說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會丟羊。評價:你真是個好心的街坊)。
我們來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勸說的,課件出示,指名讀。
(課件)街坊還會用怎樣的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羊人,你來勸勸我。(擔心、著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羊人的表現呢?誰來做養羊人?(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來讀不同的語氣,還可以加上動作。)這個養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將他的話換個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這個養羊人,自己的羊丟了都不在乎。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我們就來分角色朗讀一下他和街坊的對話。
7、就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讀(出示: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字中讀出來的?(又)。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語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兩次亡羊之后,(課件)養羊人現在心情怎樣?這時,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請自由讀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詞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樣?(后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他又是怎么做的?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來什么來?(知錯就改)。
現在“窟窿”終于被結結實實地堵上了,羊再也沒有丟過了。此時,你想對那個養羊人說些什么呢?(接受勸告,知錯就改)。
9、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告訴我們的道理?(出示寓意)齊讀。
(寓意: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10、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小結: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五、復述故事。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我們學校最近要舉行講故事比賽,讓老師先進行海選,那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吧!講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細聽:首先要把故事熟練地記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變化,這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看看上面老師給你提供的小幫助,自己先練練。(學生準備,課件播放音樂,師巡回指導)。
2、展示前,提示學生自己發言時希望別人怎么聽?
(要安靜,這是有禮貌的表現。聽后能給我指出優缺點。)。
六、總結學法。
寓言是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小花,中國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書是《墨子》,國外適合大家閱讀的還有《伊索寓言》。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希望大家在課外閱讀寓言時,也能采用這種方法。
七、作業設計。
1、將這則寓言故事給爸爸媽媽聽,請家長點評。
3、收集并閱讀寓言故事,下周班隊課舉行講故事比賽。以上作業任選兩項完成。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八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說說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說說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
(二)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亡羊補牢》。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找出第一次發現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指導:讀準多音字“圈”,范寫“窿”提示第11筆,“叼”的最后一筆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發現又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再次書寫“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板書:趕快沒丟過。
4、講故事大意:用上“發現……發現……趕快沒丟過……”
(一)、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說”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勸”指發現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說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圖說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說什么?
(如果……幸虧……)。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可見,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于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現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游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后,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聽了故事,你說楚王丟羊了嗎?那么莊辛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于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三)、順“勸”回歸,學講故事。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1、抄寫生字。
2、講故事。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
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錄象、幻燈圖片、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反復朗讀。
悟出道理。
聯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疑: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
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1、指導造句: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十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通過一個牧羊人兩次丟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這則寓言內容較短,清潔簡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據課程改革的要求和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主,抓住重點字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進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等詞語。
3.理解寓言內容,結合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寓言故事。
未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將采取以下教學法:
1.直觀法:運用課間播放寓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津津有味的觀看中了解寓言內容。
2.比較法:把文中幾個關鍵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語氣的句子與幾個普通的句子相比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學習法:為突破哦這只重難點,我將采用直觀法,比較法來引導學生自學,合作討論,交流寓意。
4、“以讀代講法”: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有幾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合作、交流寓意。
教學過程:將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從疑問開始。首先用多媒體出示課題“亡羊補牢”,看到課題你想問些什么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由于亡羊補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題目是文言,學生不太理解,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從而初步了解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在這里我采用直觀教學法。1.電腦課件播放“亡羊補牢”的動畫,解說詞既是寓言內容。由于小學生還是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所以有趣的動畫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內容。
2.小組用自己的話講講這篇寓言故事,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寓言。
寓言的道理是蘊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間的。因此要緊扣故事內容,讓學生在反復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用“---”劃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聽了街坊鄰居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第二次丟羊后他是怎樣想的,并說說兩次的結果分別是什么?學生通過對比就會發現,這兩次丟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導致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是不聽勸告結果繼續丟羊,一是接受勸告結果不丟羊。養羊人這前后兩次不同態度的'對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關鍵。
2.重點句子理解。因此,在這里我設計了對比法,通過兩個不同句式的對比說一下那一個更好,為什么?進一步理解寓意,體會兩次態度的差別。
3.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的兩次不同態度。
4.小組合作學習,歸納寓意。寓意是本課的難點,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環境,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在遇到學生單獨解決問題比較困難時,小組合作比較有效。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基本可以突破重難點。
5.朗讀課文并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先小組討論發表意見,然后老師總結。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的越快,錯誤造成的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1.熟讀本則寓言。
3.搜集其他寓言,準備下節課交流。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十一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內容淺顯,寓意深刻,教學時應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品讀、實踐等教學活動,理解內容,感悟寓意,從而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并能組詞、擴詞。
2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兩則寓言的意思,并從中受到啟發。
3有主動學習寓言的愿望。
教學重點
會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寓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動物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情景導入
1祖國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有語言精湛、意境優美的唐詩宋詞;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練的成語,還有約定俗成的俗語、諺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叫寓言。
2板書課題:寓言兩則。借助拼音讀課題。
3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本節課我們學習《坐井觀天》。
4媒體出示:(小鳥飛來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師解說圖像。
5青蛙和小鳥見面了,它們說些什么,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聽聽吧。一邊看著書,一邊聽錄音。
二、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
2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
3小組交流: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識記生字。
4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正音、齊讀。
5指導書寫“此”、“渴”(可讓學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詞,并讀幾遍。
三、熟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寓意
1釋題:坐井觀天。質疑:誰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樣?
2齊讀課文,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為什么事而爭論不休?
3小組討論:
(1)青蛙和小鳥為什么事而爭論?
(2)青蛙和小鳥各自認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匯報交流。
5媒體出示青蛙和小鳥爭論的對話。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讀,通過讀、議、評,體會句子的意思。
6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對誰錯,為什么?
7實踐活動:用白紙卷成一個小筒,從筒的一頭看天。交流體會,從而理解青蛙認識事物的局限性。
8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拓展練習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觀天》。
2引導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會怎么想,怎么說?
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學了這則寓言的感受。
五、學法遷移,自主學習《亡羊補牢》
1小組讀課文,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讀不懂?
2全班齊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討論、交流、理解。
3媒體出示句子:“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把反問句變為陳述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感悟句子意思和養羊人的心情。
4鄰居和養羊人的看法誰對誰錯?為什么?
6總結寓言:亡羊補牢。亡:丟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丟失了再修補羊圈。比喻:錯誤發生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為遲。
六、拓展延伸
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說說錯誤發生后,應該怎樣做。
附:板書設計
青蛙坐井觀天(眼界狹小)
天井口般大(所見有限)
亡羊補牢
羊丟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丟了
第二次趕緊修羊圈,羊再沒丟了
比喻:錯誤發生了,及時糾正,還來得及。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十二
1、認識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1、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相機進行偷盜法制教育。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一、溫故揭題,引入新課
1、回憶學過的寓言。
2、說說什么是寓言?
3、揭示課題,齊讀。說說你對“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抽讀字詞,正音
(2)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這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2、 交流、匯報,相機引導。
四、悟理
1、默讀,想一想:養羊人共丟了幾次羊?是在什么情況下丟的?
2、交流:
(2)、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有個窟窿。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3)、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怎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1)、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五、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請你評價評價這位養羊人,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
(1)自由讀課文,動筆畫一畫。
(2)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評價
3、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1)、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2)、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養羊人最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六、明確寓意,指導實際
1、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寓言《亡羊補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相機進行偷盜法制教育,交給學生一些常見的防偷盜方法。)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懂得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猜成語導入,感知寓言
a 、同學們喜歡猜成語嗎?生答。現在請大家看屏幕圖片猜成語。ppt先后出示圖片“狐假虎威”,“刻舟求劍”,“拔苗助長”,“鷸蚌相爭”,“亡羊補牢”。生猜,師評。
b 、請問學生這些成語屬于哪一類?
c 、那寓言有什么特點呢?生答。師總結: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
d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板書課題。請生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朗讀,自由讀文,初步了解課文
a 、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標自然段序號。
b 、讓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找出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c 、請生說。引導生:起因“羊圈破了,丟了羊,在第一段”,經過“沒有聽勸告,沒修羊圈,又丟羊,在2,3,4段”,結果“重新修補羊圈,再也沒有丟羊,在最后一段”。適時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d 、過度語:大家通過聽,了解了故事內容,真的很棒,相信在接下來的“自主學習”
中,也能很出色的完成導學案。現在請各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討論導學案里的題目并做好記錄。
三、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1)、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xx)
(3)、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動起你的金手指,寫下他們可能說的話。
鄰居說
養羊人說
(4)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請舉出一個事例。
過渡語:孩子們,看你們的導學案完成的不錯,現在來交流匯報,碰出咱們的“智慧之花”吧!
四、交流匯報
a 、請小組代表來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后ppt出示答案,生齊讀,加深印象。
由于他不修羊圈,結果怎么樣?生答。板書經過:不聽勸告,再次丟羊
c 、那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修羊圈,此時他很難過,他有什么想法呢?根據生的回答,引導生找到課文最后一段相應的語句品讀,引導生想象他后悔嘆氣的樣子。后悔之余,他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如何?根據生的回答,出示ppt相應的答案,板書結果:修羊圈,不丟羊。
d 、揭示寓意。師指著板書,養羊人雖然丟了羊,但他后來聽取(xx),及時(xx),所以沒有再(xx)。可見他是個(xx)的人。生活中,我們犯了錯誤,也要(xx),也不算晚。板書寓意: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五、拓展延伸
a 、無巧不成書,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把你們想象到他們會說的話語說出來吧。請一學生說,師評。老師也寫了幾句話,ppt出示,請男女生分別讀鄰居和養羊人的話。
b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師先舉出一例子,再請一位學生來說說類似的例子。生說,師引導。師評。
六、課堂小結
優秀亡羊補牢的故事教案(匯總14篇)篇十四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課文的《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根據本文的特點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閱讀教學。三年級是個特殊時期,由低段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閱讀階段的過渡時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字詞的學習?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錯誤。
2、這節課中我認為體現最多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怎樣學習寓言的方法,讓學生以后在自學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詞中,理解“亡”和“牢”中學生是通過查字典理解的,但對于這亡是死的意思卻是錯的。我就讓學生也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義,最終得出這里的亡是丟的意思。還有一點是抓住課文的重點句進行理解課文,抓住課文養羊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來得出寓意。
3、在《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點,我在設計中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體驗。在精讀課文中,設計了一個問題“這個養羊人是個聰明的人還是愚蠢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進行個性化體驗。
在本次課中我還設計了一些習題,進行對傳統文化的熏陶。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因為匆忙估錯了時間就沒有進行練習,我認為這是個不小的損失。這節課中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大家多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