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不僅僅是語言流暢,更需要有深度和獨到的見解。感謝以下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這些精彩絕倫的優秀作文,讓我們收獲了很多啟發和思考。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一
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的,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么出名,想必大家對于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于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于嘉興府。解放以后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并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于“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里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么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么呢?無外乎是吃,穿,游。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系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秘方世代相傳規定秘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里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于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里。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么會不一樣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么餅的味道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這么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秘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嘗嘗。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制作。因為以白米,白面,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嘗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么人愿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游,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游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游覽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墻黛瓦”是水鄉建筑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里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覽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游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里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宏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文檔為doc格式。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二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烏鎮游玩。要知道,烏鎮也是杭州的一大景點呢!在還未到達烏鎮時,我以為烏鎮和以前的古鎮一樣呢,有著古時候的氣息,一股令人作嘔的、發霉的味道。
到烏鎮了,我們下了車,聽導游說:“烏鎮不是像普通的古鎮一樣,靜靜的,連呼吸聲都聽的很清楚,可烏鎮卻是一個活著的古鎮!”活著的.古鎮?什么意思?只能先進去找答案啦。哇!不是吧?已經有了幾千年歷史的古鎮竟然還有人住!確實,我們看見許多老年人還住在古鎮里面。
到了下午,開始自由活動了,我們參觀了木雕館、修真觀、茅盾故居、皮影戲和百床館。令我印象最深的木雕館。進入木雕館,我第一眼就看見了一根木柱子,上面雕刻著一個女孩,舉著一頭大象,大象上騎著一個男孩。導游說那表示著以前女子遭受冷落,白娘子被壓在雷鋒塔下也證實了這一點,之后雷鋒塔倒了,女性因此才沒有被永久的壓下去。
參觀完了烏鎮,我感嘆道:真是,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三
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踏上了江南水鄉———烏鎮之旅。
夕陽在天際間灑下最后的燦爛光輝,隨即,烏鎮便沉入了夢鄉。烏鎮的夜晚是一個無邊的絢麗的夢,在那古道深巷中,在那石橋流水畔,別有一番與世無爭的寧靜與風韻。
隨即,我們又領略了當地的民俗民風,流連在江南水鄉的醉人風光中。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座古樸的民宅前,原來這里是大文豪茅盾的故居。流連其間,細細體味著茅盾先生的人生經歷與仕途風雨,令人感慨萬千———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呀!
天色漸晚,懷著無限的眷戀,與烏鎮揮手告別。緩緩遠去,我知道,永駐心田的不只是這滿園春色,還有那令人心醉的純真歲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四
今年春節,我游賞了被世人譽為“水鄉之鎮”的烏鎮。“烏鎮到了――”隨著游客的喊聲,我急忙擠出車門直奔第一個景點――百床館。
隨著人流,我又來到了茅盾故居。呵!茅盾故居游人如織,一進茅盾家門,我仿佛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里面有兩尊茅盾雕像,一座是茅盾先生手中拿著一本書,一動不動地注視著前方。我彷佛能感受到他正慢步向前,還不時翻動手中那本書的樣子。我自言自語道:先生真是個愛看書的人,不愧是大作家。另一座雕像先生手中握著一支筆,眉頭緊鎖著。那傳神的眼睛里滿是學問。我暗暗地想:大作家原來是這樣的。再往里走,看到院子里還保留著當年茅盾先生親手栽種的南天竹。
走出茅盾故居,我想:來烏鎮坐烏篷船是我最大的愿望,于是我大聲喊:“導游阿姨,我們坐船去吧――”
遠遠望去,一只只烏篷船不緊不慢地蕩著碧波,穿過小橋,緩緩而去……。
指導老師:王秀環。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五
走進烏鎮,江南水鄉的獨特風貌立刻展現在我的眼前。狹長的水道里有往返不斷的烏蓬船。我安逸地坐在船中哼著小曲,欣賞兩岸的風景。順著狹長的河道,小船慢慢前行,船夫一邊劃船一邊介紹著古鎮的景物。只見河的一面是建在水邊的木料民居老屋;另一面則是臨水的長長窄窄的石板路。河面上時隔不遠就會有一座座小橋橫跨兩岸。有的是兩座橋連在一起,叫洞里洞橋;有的橋像如意,橋兩頭各有一座亭子,叫如意橋;還有的叫雙孔橋、蠶圣橋站在建筑造型各異的小橋上向四周眺望,別致的水鄉風貌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看見飄動著“酒坊”大字的幌子,我新鮮而好奇地踏進“高公生酒坊”。原來烏鎮的名酒――“三白酒”是在這里制作而成的。只見大大小小的酒壇滿地遍布,還有各種各樣的制作設施一應俱全,一陣陣酒香撲鼻而來。酒坊的員工耐心地向我們講解三白酒的制作工藝,聽完介紹,我才知道三白酒的制作過程這么復雜,是由白米、白面、白水和地下深井水經過二次發酵、二次蒸餾釀制而成的。
烏鎮還有許多特色,如:藍印花布染坊、蠟人館、百床館、茅盾故居,都是讓人留連忘返的地方。有機會,你一定要去那兒走走。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六
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有幸跟著媽媽來到了著名水鄉——烏鎮。雖然天有些陰陰的,卻絲毫沒有影響我喜悅的心情。
一進烏鎮的大門,我就來到了一個寬闊的碼頭,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感嘆:烏鎮真不愧是水鄉啊,居然連進鎮都要坐船!我上了船,趴在船窗上看窗外的風景,只見對岸桃紅柳綠,游人如梭。岸上的房子白墻黑瓦,古色古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啊!
上了岸,我們沿著街道往鎮子里走。我發現,房子和街道都是沿著河兩岸臨水而建的。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橋連著兩岸。河上不時會有一艘船劃過,船槳拍打著水面,發出“嘩嘩”的聲音,顯得十分有趣。
到了晚上,烏鎮就成了“不夜鎮”,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河邊的燈光映在水里,河水泛起光輝,站在橋上,遠遠望去,一片燈光璀璨,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燈,哪里是河。屋頂的燈光勾畫出房屋的輪廓,感覺就像童話王國里輝煌的城堡。綠化帶上也裝滿了燈,火樹銀花,十分壯觀!
我愛水鄉烏鎮,一個流水潺潺,風景秀麗的地方!
文檔為doc格式。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七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位于供奉的為東岳大帝東岳廟。相傳東岳大帝是主管人間生死的,人們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東岳廟,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其誕辰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奠和廟會。兩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現在,在左右配殿內供奉的是城隍菩薩和瘟都元帥,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烏鎮都有迎瘟元帥、城隍菩薩的活動。
第三進玉皇閣分兩層。下層供有觀音,其左右兩邊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無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兩邊有程長庚研究室創作的壁畫。這兩幅壁畫均高3米,長8米,分別是太乙諸神上朝圖和西王母出游圖。
看完修真觀,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我們烏鎮曾有兩處翰林第,一為北柵的嚴辰,一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們當地稱之為肖家廳。肖家廳大門里的門檻很高,中間一節可卸下來,稱為“德檻”。跨過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廳,在正廳匾額兩旁供奉著的大紅鏤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廳又怎么會變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來肖家廳是夏同善繼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歲時就已過世了,他的父親續娶了烏鎮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歲時,因家道中落,其父欲棄儒經商,夏同善隨繼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儀斌藏書頗豐,夏同善又酷愛讀書,每日手不釋卷而懶于酒醬鋪的事務。肖老太公非旦不責怪,反而認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館請老師教授。由此夏同善學問大進,科舉連連告捷,在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次年被欽點為翰林,夏同善為報答肖家對他的.養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額掛于肖家廳。
在一八七六年時,夏同善會同二十七名官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烏鎮的鄉紳非常敬重他,出資在肖家廳隔壁造了一間翰林第。現在我們就穿過這個假山到隔壁看一下。這個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園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顯得小巧而雅致,花園北邊的是“轎廳”,又稱“接官廳”,里邊停放的是兩頂轎子,一頂為冬轎,一頂為夏轎。在看南邊,這就是翰林第的正廳了,里面的一切擺設都是按當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廳的墻上高掛著“翰林第”的匾額。這幅題有“高風亮節”的竹子圖則象征了夏公的為官清廉和為人正直。走過正廳后面的天井就是樓廳,樓下安放著夏同善的塑像,當時夏同善與翁同和同為光緒皇帝侍讀,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這個翰林第中還有一間小白菜曾住過的房子,被稱之為“白菜樓”,
那么小白菜怎么會住在這里呢?據說,當年“楊葛”冤案昭雪以后,裕親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員近百名被革去頂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帶那小白菜來面察,那小白菜雖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麗質,裕親王頓起同情之心,便問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見裕親王問就說了:她曾在獄中許下一個愿,誰幫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誰一輩子。裕親王一聽就為難了,因為慈禧已經下了諭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卻余生,可自己剛才話已出口又很難收回,這可怎么辦才好呢?思慮片刻之后,倒也想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讓小白菜到烏鎮去伺候夏同善的母親夏老夫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后再進庵堂,以還其心愿。但這段時間必須是不見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據說這里的后門與長廊就是為了使小白菜“不見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來我們要去看的是一種快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也就是古代的動畫片了!
看過了精彩的皮影戲,下面將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號的典當行“匯源當鋪”。
匯源當是烏鎮首富徐東號的第九代徐渙藻所設,它創建于清朝光緒年間(1875―19),舊時烏鎮是一個兩省三府七縣交接之地,經濟繁榮,故而典當行也特別多,最多時達十三家,后經時代的變遷,典當行也曾消失了幾十年。現因旅游的開發,使這家古老的典當行又恢復了往年的面貌。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墻上特別醒目的“當”字,這墻稱之為照墻,它有兩種含義,其一它是一個玄關;其二是因為進入當鋪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認識的人看到,所以設墻擋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見當年的商家已經考慮到了顧客的心理。
當鋪的柜臺特別高,有1.8米,在古代的時候有些當鋪的柜臺比這還要高,可達2.0米呢。那么您可能會奇怪為什么建這么高?其實呢這是為了使當鋪的朝奉先生居高臨下,讓他氣勢凜人面對顧客,可以更好地壓底價格,而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毆。這邊請,我們去里面看一下。
一進門,我們便看見在西墻邊有一張特別的床,這便是卷當床,它是用來整理一些典當衣服和物品的。在卷當床的兩邊我們看到了兩股麻繩,這麻繩便是用以包扎典當物品的。
在這邊有一塊特別的木牌,被稱之為望牌,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日歷表。望牌一、三兩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個字,這些字是可以移動的,為什么采用十八個字呢?那是因為舊時典當物品最長的時間就是十八個月,每個字代表一個月,物品存放了一個月后對應的字移過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贖回,店主即可自行處理。
烏鎮景美人更美,希望通過一天的瀏覽給大家留下美好印象,也希望下次再來。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八
今天,烈日當空,我們一家子還有爸爸在深圳的一群朋友來到了浙江省的桐鄉烏鎮參觀。
我們到達了烏鎮后,吃了一些當地的特色菜,十分的可口。我們適當的休息一會兒后,就已經瀕臨晚上了,于是大家立即出發去景區參觀。烏鎮的兩個特色景點是西柵和東柵,西柵和東柵的區別就是:西柵是早開發的,而東柵是最近才開發的。我們因為要趕時間,所以只游覽了西柵。
我們先坐擺渡到了景點,我們先參觀了染布坊,看到了染布的過程和用染好的布做成的藝術品,那些藝術品不僅十分精美,而且各種各樣的都有,有儲錢罐、小鳥、老虎、龍……甚至連旗袍都有。我們接下來走遍了西柵的小道,十分幽靜,仿佛就到了仙境一般。在小道上,兩旁的花朵襯托著參天大樹,還有一旁平靜的小河,偶爾有村名的船只流過,給人帶來的感覺只有悠閑。我們接下來逛了街上的小店,走過許許多多做的橋,包了兩艘小船,回到了出口。
烏鎮的西柵,正式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妙的仙境啊!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九
來到烏鎮這水鄉怎能不坐船在小河上游覽一番呢?我乘上小船隨著船夫手中的槳上下起伏,愜意地開始了水鄉之旅。我一眼望去,靜謐的小河泛著清澈而又有點發綠的河水,一大群白色的鴨子悠閑地在水面游著,不禁讓我想起一句古詩: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河兩邊建滿錯落有致、白墻黑瓦的古老房子,很多房子的一邊都用石柱架空在水面上,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石階通向河水。隔幾戶人家就有一座石拱橋通向對岸。石拱橋都用大小不一、斑駁的石頭堆砌而成,橋底下長滿了厚厚的青苔。隨著船的前進,許多楊柳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有的像是長在水中,柳枝低垂入河,微風吹過,輕輕拂過,水面不時泛起一圈圈漣漪。我從船尾向后望去整個烏鎮籠罩在一片薄霧中,多像一幅水墨山水畫。
到了一個小碼頭,我們下了小船,沿著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向前走,突然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把我們帶進了一個銅鍋制造工坊,迎面看到的是一只巨大的銅鍋,號稱天下第一鍋。再進去就看到了冶煉鐵鍋的現場。只見師傅們先把生銅溶化成液體,然后用勺子把銅水拿出來倒入做銅鍋的模具。一眨眼,銅鍋就做成了。我們繼續向前走來到了烏鎮著名的染布坊,一匹匹藍白相間的蠟染布懸掛在竹制高架上隨風飄動,一個個藍花布猶如一幅水彩畫,精湛的設計,精美的圖案讓人不得不贊嘆烏鎮人民的心靈手巧。。
烏鎮景美、文化美、人更美,游烏鎮的這兩天我們借宿在一座民宿里,房東是一對烏鎮土生土長的中年夫婦,早上我們吃著他們自家養的土雞生的蛋,當我們想付錢時他們卻說值不了多少錢,就不用了。中午我們在那兒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房東夫婦照樣不收錢,媽媽堅持要付錢,最后他們才勉為其難地收了一點成本費。
烏鎮一座流淌美麗的古老水鄉,不但景美,人民心靈手巧,而最美的是烏鎮人的質樸心靈,讓我這個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久久難以忘懷!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
各位尊敬的游客們,現在來到的是我們的烏鎮。
烏鎮是地處浙江北端,與江蘇省相鄰,曾經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處。春秋時期,烏鎮是吳疆越界,吳國曾駐兵于此以防越國,當時稱烏戌。“烏鎮”的稱呼,首次出現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河東為青鎮,解放后,統稱烏鎮。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
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
關于“烏鎮”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贊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扎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于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贊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表現,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烏鎮”。
唐咸通十三年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一
今天,媽媽要帶我到烏鎮游玩,外面的太陽火辣辣,也抵擋不住我們游玩的腳步。到了烏鎮已經是下午5點半了,聽別人說傍晚西柵的景色特別美,于是我們也坐車來到了西柵,這里的.游客川流不息,我們買了票,排著隊進去,登上了一艘大木船,坐著船我們渡過了元寶湖,來到了古鎮。媽媽說晚上我們要住在這里面,于是我們就找了一家民宿,把行李放在住的地方,我們就開始游玩了,我們先到了染坊,一條條花布掛在高高的木桿上,隨風飄揚,古鎮的街長長的,地上鋪著青石板,小路的旁邊是房子,房子的旁邊是小河,小河和房子交錯相間,長長的石板路幾乎望不到頭,路的旁邊有好多店鋪,有賣麥芽糖的,有賣姑嫂餅的,有賣白酒的等等。走啊走,夜色也慢慢的暗了下來,有些景點關門了,但是有些景點也是開門的,我們來到了烏鎮郵局,在那里我投了一張明信片,把它寄到外婆家,這是我第一次郵寄東西,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我們還在露天電影院看了會電影,繼續往前走,前面就更加熱鬧了,有好多人排著隊在等著坐小木船,還有幾個外國人拿著吉他唱著歌,我也湊過去聽了起來。夜光下的烏鎮西柵真的是好漂亮啊。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二
今天我們來到了具有最美江南水鄉的烏鎮。這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的特征,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的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陳運和的詩《烏鎮剪影》中這樣贊美烏鎮:一個現代文明影響不大的世界,一張古老色彩依然濃重的史頁。這里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以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矛盾故居等獨居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
到了這里,仿佛到了一個世外桃源,我都不敢大聲說一句話,仿佛怕打擾了這小鎮的幽靜。這里的絲綢也是歷史悠久,質地輕軟,色彩綺麗。導游說早在漢代,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遠銷國外。現代絲綢已經發展到綢、緞、綾、羅、錦、紡、絨、絹等十幾個大類,二百多個品種,二千余個花色,圖景新穎,富麗華貴。這樣的絲綢制作的旗袍,美不勝收。
江南水鄉,真是名不虛傳。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三
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踏上了江南水鄉———烏鎮之旅。
夕陽在天際間灑下最后的燦爛光輝,隨即,烏鎮便沉入了夢鄉。烏鎮的夜晚是一個無邊的絢麗的夢,在那古道深巷中,在那石橋流水畔,別有一番與世無爭的寧靜與風韻。
隨即,我們又領略了當地的民俗民風,流連在江南水鄉的醉人風光中。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座古樸的民宅前,原來這里是大文豪茅盾的故居。流連其間,細細體味著茅盾先生的人生經歷與仕途風雨,令人感慨萬千———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呀!
天色漸晚,懷著無限的眷戀,與烏鎮揮手告別。緩緩遠去,我知道,永駐心田的不只是這滿園春色,還有那令人心醉的純真歲月。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四
在我眼里,烏鎮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只是在吃的方面有所了解。比如烏鎮醬鴨、白水魚、紅燒羊肉,還有粽香烏米飯,以及不是主食的三白酒。
都說這個三白酒是天然原料純手工釀成。俗話說“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聽別人說此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入口綿甜,回味爽盡,余香不絕,可是我還未成年,沒有機會品嘗這酒了,不過在游覽過程中我與黃福倫,黃林杰,偷了兩小杯55°的酒嘗嘗。那辣從嘴延伸到喉,再一路延伸下去竄到胃里,真不明白為什么老人喜歡喝這么辣的玩意兒。不過還有一種酒,就是米釀的甜酒,喝起來還蠻好喝的,我還多買了兩碗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嘗嘗。
真是奇了怪了,雖說我們組是四女三男。但接到的一個有關三白酒的任務,更奇怪,我們的組長既帶我們喝酒,又帶我們買煙,這要讓齊老師知道了。不氣死,不過這煙確實很棒,聞起來很香,有一股巧克力的味道,回家我爺爺說這煙雖說是手工的,沒經過加工的純天然,可就是味道太嗆了,他也沒抽第二根。
我們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江南百床館”。那里面擺放了許多古老的床,有近代的“鏤空天長地久雙喜床”和“雙錢花罩拔步床”,光聽這名,就夠讓人穿越一次。清代的“小姐床”真是雕工精湛,風格獨特啊!
在游覽過程中,有點可惜,沒有看到定勝糕。都說定勝糕的諧音,“定升高”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愿!看到有些同學買到了,自己沒買到心里還是有點遺憾的。
中午也沒有吃到什么,因為買東西把錢花光了,看到別的同學吃了豐盛的中飯,心里有點羨慕。不過沒關系,下次還有機會,而且我的大伯伯就在烏鎮那做老師,他常給我帶羊肉、醬鴨。
下午我們去了烏村,老實說烏村就像一個度假村一樣,啥都有。小動物樂園最有趣,里面有幾頭豬,正在睡午覺,還有一頭大牛,大,非常大,超級大。白羊和黑羊趴在樹底下,許多小兔子歡天喜地地跑,真可愛。然而,就在那幾頭睡覺的豬旁邊。嗯,黃福倫叫我給他錄視頻。結果我開了視頻之后。他大聲地對豬喊道“段佳男起床,段佳男起床,段佳男起床。”真的笑死我了。
愉快的上午就這么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去了烏村。
我覺得,這一天非常有趣,沒完沒了的有趣。比如啊,我們組的宗旨是什么?就是速度與激情,享受……我們一直在閑逛,并沒有把任務放在心上刻意尋找,然而我們卻一個個偶遇,很好地完成了,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老實說,我還遇到了一件很意外的事。在村委會里的商店內看到程老師在那里笑著拍同學,于是我付了錢,迅速走出商店,在商店外偷拍到正在喝水的程老師。嗯,真有趣。
下午我們還去了互聯網大會會址,參觀了互聯網大會國際會展中心。還在會旗下拍了集體照。在會展中心里面有一千多張椅子,仿佛看到當時開會的場景。真的好美,好壯觀呀!
回家后感覺這一天過得好開心。好滿足!希望還有下一次旅行。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五
江南水鄉烏鎮我一直很想知道,一個到處都是水的小鎮會是一幅什么樣子的畫卷。這不,我就來到了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進入烏鎮的東柵景區,我不禁被眼前這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色給深深吸引住了,一條條小河交叉在一起,通向景區的各個地方,水上時不時會有一位船夫搖著烏鎮特有的烏蓬船從我們面前飄過,船尾處,蕩漾起幾圈微微的漣漪。那景色,是我從未見過的一種美。那里的一座座小房子傍水而居,看上去,那房子十分古老,但又十分精致,房子到處都雕刻著各式各樣、與眾不同的花紋,讓歷盡滄桑的房子透露出一絲神秘的美。
最引人注目的,該屬于那些極具欣賞性的景點了。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江南百床館了。在江南百床館里,擺放著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床,有的是雙人床,有的是單人床,但相同的是,每一張床到處都是鏤空的花紋,而且每一張床還都像是一個小房間。在這么多的床里,我覺得,最有趣的該是那一對姐妹床了,為什么叫它們姐妹床呢?原來,這兩張床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只不過床的高矮不同,上面雕刻的字也不同,一張床是兩人年輕時睡的,另一張床是年老時睡的。
在百床館里,我看著這么多的床,心想:古代的人是不是有些太浪費了呢?光就這么一個睡覺用的床,竟然還要做這么漂亮,花費這么長時間!除了江南百床館,還有木雕館、茅盾故居、香山堂、財神灣等好多好多有趣但也別具風味的景點。看著這么秀麗的景色,我似乎忘了時間,只沉醉于景色之中了,久久不愿離去。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六
五月二日,天氣晴朗,艷陽高照,我們全家來到了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浙江省桐鄉市烏鎮鎮。
烏鎮是一個好地方。那里楊柳依依,流水潺潺,小船彎彎,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河上有一座座小石橋,橋下有活蹦亂的小魚、小蝦,我還捉了幾條呢!
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認識了茅盾這位大作家,聽說他寫了好多作品,有《春蠶》、《秋收》、《殘冬》等,我想有機會我要看。這里有一個小小的搞笑插曲我是怎樣認識茅盾的,爸爸說:“我們到了茅盾的故居。”我不假思索地問:“矛和盾不是兵器嗎?”媽媽哈哈大笑地說:“茅盾是一個人名,他是中國的大作家,烏鎮是他少年時代的家,快瞧!以前他就坐在這間房屋里看書寫字……”
我們順著這古老的街道,走了好多地方:有茅盾的故居、木雕陳列館、江南百床館、余榴梁錢幣館、藍盧花布染坊等。
烏鎮確實是一個好地方。我居然知道并認識了茅盾這位大作家。小朋友們有機會去看吧!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七
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江南水鄉烏鎮,“古樸”是最好不過的詮釋了。
冬日里的烏鎮說個耐人尋味的地方。自駕游來到烏鎮,映入眼簾的是那一棟東白墻黑瓦的房子。
來到烏鎮就仿佛來到了游人如織卻又黑白的世界。久久凝望,你會感覺眼前就如一幅壯麗的水墨畫,而你像畫中的游人又似乎身臨其境。
漫步于烏鎮街頭,熱鬧非凡。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沈家門晚上六七點時的街頭弄堂。路雖小,卻一直那么喧鬧。
可比起烏鎮,又似乎少了一分意境,少了一分古色古香。
亭臺樓閣總是讓人想入非非,置身于其,仿佛穿越回古,濃濃的古風氣息,烈烈發人家風味。
在烏鎮,我記得有一座拱形石橋,下面是清澈見底的湖泊,似明鏡,如夢如幻。更加襯托出了烏鎮獨有的氣質。素,也是烏鎮的一大特點,樂于吆喝的人們,特色的小店,裝綴于此,現在和古代相融結合,讓人流連忘返。 城鄉,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意境。烏鎮,把它們展現得淋漓盡致。
環游烏鎮,領略不一樣的風采,感受不一樣的韻調,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好!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八
我們家鄉烏鎮河流密布,有如魚網,所以人們稱為江南水鄉。
烏鎮的河雖然沒有長江那么長,也沒有黃河那么鬧事,更沒有西湖那么美麗。但是,從我的目光中看出來我們烏鎮的河卻比它們都美好。我想理由非常多,現在只說那么一兩點,黃河總是泛濫成災,為害人間,民間怨聲四起。長江雖然比黃河要好,只是近來也經常鬧水災,禍害沿江兩岸人民。西湖也要進行清理整頓,否則也就會臭氣熏天。只有我們烏鎮的河最好,它不但清澈見底,而且為我們烏鎮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它只會載舟不會覆舟,給人民帶來了不少好處。所以,我喜歡烏鎮的河。
夏天,烏鎮的河更加迷人。早上,你來到那河邊,就會看到那一些船只來來往往,給河流增添了不少色彩。綠色的河面做成了背景,再加上河中魚兒在游來游去,不時還會跳出水面來湊上一份熱鬧。船上的人一邊在劃船,一邊還哼著自己編的民歌小調,好不悠閑。中午的河面更加熱鬧了。大鐵船發出“啪啪”的響聲,好像在唱著一首歡快的`歌。河中的魚,一會兒浮上水面,一會兒游到水下。有的魚眼球鼓起,好像在偵察情況。有的小魚小嘴一張一張,似乎在說:“這里怎么這么熱鬧?鎮上的變化真大呀!”
烏鎮的河是多么美麗,再加上許多游人前來參觀欣賞,你一定會更加喜歡我們烏鎮的河了!
游烏鎮的小學(優秀19篇)篇十九
今天早上,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就去了,老爸開車。到了烏鎮,我們買了票先到了東柵。看到了百床館,里面有古代的好多床,各式各樣的非常漂亮。那里面旅游的人多得像螞蟻一樣,我們走了老半天才走出來。
到了中午,去吃了飯就坐船了。西柵比東柵大多了。我們去了茅盾紀念堂,看到了在水中茅盾爺爺,是茅盾爺爺的石膏像。而且我還看見了他寫的書,還聽見了他說話的聲音,可惜我一句也聽不懂。我們又來到了三寸金蓮館,那里的鞋子都很小,而且是大人穿的。那種鞋子我一個大腳趾穿穿就夠了。后來聽媽媽說像我們這么點大就要用布把腳纏起來不讓腳長大。我又看到一個婆婆在用布給一個像我這么點大的小女孩包腳的蠟像呢,真可憐。再后來我們到了刀館、鍋館、醬館、藥館、酒館,太多觀了我們都玩不過來。快五點鐘了,我們買了特產、禮物就回家了。今天真是有高興又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