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遵循教學計劃的指導,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重點,確保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一
二、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
三、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二、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教學思路: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一是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教學內容主要是借助課題理解全文,采用“讀―議―創―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無效成分,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二是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一、課前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晚上,老師備課的時候有一組圖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1——3)。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達10萬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談各自的感想。)師小結:是啊,這是一串令人寒心的數字啊,這是一組讓人心痛的照片啊!這是什么?這是無視規則的人犯下的罪行啊!規則應該在我們心中,所以讓我們大聲地對這些人說:“誰說沒有規則”,義正嚴辭地說;“誰說沒有規則”齊讀課題(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師:孩子們,課前你們都有預習了,對吧?為了把課文讀得更有把握,給我們大家包括聽課的老師一個驚喜,我們還是自己練習再一遍吧!自己讀,開始。
2、檢查個別讀1——4小節。
師:字正腔圓;讀得很有把握;從你朗讀的表情和聲音中我感受到你預習得很充分;讀得太好了,確實給了我驚喜。
三、再讀課文感悟學法。
師:讀得真好,讓老師感受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真棒!
交流第一小節(出示:第一小節)。
師:誰先來試試?(生個別讀)。
師:有人說,讀書給人以智慧,給人以靈氣,更給人以啟發。誰還想讀一讀?
師:其實事事都有規則,這里的規則是什么?他違反了什么?
板書:(不喂食動物)。
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回頭一笑)為什么這樣?(只是為了效仿別人)。
師: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會讀書,而且會領悟方法,我相信你們也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出示1、2小節)。
誰再讀第1、2小節,你會發現什么?
師:結構相似,被你發現了,真了起!
句式一樣,你有一雙慧眼!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善于觀察,而且善于學習,同時在讀第一、二小節時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這里的規則是什么?板書:(翻越界欄)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板書:(滿不在乎)。
師:第三、四小節的板書誰來完成?
師:孩子們,這些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結合板書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因為人人心知肚明,正因為人們都不自覺效仿別人,圖方便,甚至于自以為是,用不著別人管,所以不遵守規則。
四、調動情感,續寫詩歌。
1、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好嗎?師:我們都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師也記錄下了這樣幾個畫面,你們瞧——師出示課件(幾組其它違*規則的現象)。
師:你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說一說。
2、師:此時此刻,我相信讓同學們自己來創編生活中發現的違*規則的現象寫成詩歌,相信已是水到渠成了。現在就請你把它寫出來,待會兒我們來開個賽詩會。
3、全班交流自編的詩歌。
五、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生說)林林總總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太多了,所以我建議:讓我們向全社會發起倡議:(板書:遵守社會公德,建設美好家園)生讀。讓我們向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說,指板書;讓我們對自己說我要,指板書;讓我們帶領我們身邊的人,指板書。(突出中心)。
師: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都會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規則,祖國會更加美好!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生1:聽完這個故事,我非常氣憤,那個大學生太可恨了。
生2:我覺得這個人真缺德,一點愛心也沒有。
生3:黑熊真無辜。
師: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悲劇?
生:那個大學生沒有遵守公園的規則。
師:是啊,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電視節目和一些數據,想知道是什么嗎?那就仔細的看看吧。
(出示多媒體課件)。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師:聽到這些情況,你們有什么感想。
生1:如果沒有規則社會就亂了。
生2:生活中有規則其實很重要。
生3: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二、借助課題 初讀課文。
師:是啊!如果我們不遵守規則,后果是的多么可怕。今天的課文給大家帶來了幾個生活當中常見的“規則”,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你們認為“規則”是什么?并做好標注。
生自讀課文。
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生:規定、要求、大家必須做的。
師:剛才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知道課文里告訴我們的規則是什么?
三、再讀詩歌,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大屏幕出示生詞:投喂、狗熊、餅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滿不在乎、瞪眼。
師:哪位同學能勇敢地站到前面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讀字詞?
(一名學生當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
師:老師這有這樣幾個字說說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識記。
大屏幕出示:“餅”“喂”“瞪”
生1:我用換偏旁的方法來記“餅”,把“拼”的提手旁換成食字旁。
生2: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喂”,“畏”字加口字旁。
生3:“瞪”是形聲字,與眼睛有關“目”加“登”。
師:說得真好,你知道“垃圾”這個詞是什么詞嗎?
生:表示事物名稱的詞。
生1:鸚鵡。
生2:叨嘮。
生3:玻璃。
師:還有一個詞它的構詞方式我們很常見。
讓學生觀察“明明白白”一詞說說它的構詞方式。(aabb)。
師:請同學們照樣子寫詞語,看誰寫得又多又好。(學生寫在積累本上)。
全班匯報交流。(穩穩當當、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四、書寫生字。
生:這幾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重點指導“喂”的寫法。學生獨立觀察、練寫其他的生字,老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訂正后,學生再練寫,同桌檢查、互評。
五、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生1:這首詩歌有4個小節。
生2:亂給小動物喂食物。
生3: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
生4:隨地亂扔垃圾。
生5:不按順序排隊。
師:哪位同學來讀第一小節。思考: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生讀第一小節)。
生:設問。
師:設問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引起讀者的注意。
師: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哪幾種形式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生1: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反問句子,反問句的特點是答案就在其中。
生2:我們以前還學習過疑問句。
師:如果這些句子放在一起,你能準確地判斷出它是哪地種問句嗎?
大屏幕出示: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1、我們是小學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學生守則》呢?(??)。
2、你為什么沒有提前告訴我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3、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師:同學們的反應真快,一下子就能判斷這么準確。我們掌握這幾種問句的特點,為我們今后準確地判斷不同的問句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讀了這小節誰來說說:規則是什么???板書:規則。
有哪些違規的行為??????板書:違反規則的現象。
違規者是怎么想的?????板書:違反規則的心理。
4、“明明白白”“回頭一笑”說明了什么?
5、指導誦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師:同學們真聰明,都能自己總結學習方法了。請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閱讀提示:
a、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b、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c、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生齊讀閱讀提示)。
師:請四人學習小組,用學習第一小節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二、三、四小節。
(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教師相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師: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生1:動物無辜死亡。
生2:發生車禍造成傷亡。
生3: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污染。
生4: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公德。
師: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生: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必須自覺遵守呢?
生1:在公共場所不準吸煙。
生2: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生3;為要青蛙捕捉青蛙。
生4:不要拐賣婦女兒童。
……。
六、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大屏出示:
明明白白寫著:
問他為什么?
師:你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特點了嗎?
生1: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
生2: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
生3: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
師:我們學著作者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想不想試一試?每人仿寫一節詩。寫好后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為一首詩。
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附學生的作品)。
明明白白寫著:
“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可他卻在樓梯上串下跳。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地說:“我愿意你管得著嗎!”
明明白白寫著:
“要保護青蛙。”
可他家的餐桌上卻有紅燒蛙肉。
問他為什么?
他大言不慚地說:“這難得的美味不吃白不吃。”
明明白白寫著:
“要愛護公物。”
可大街上的下水道井蓋卻賣到了廢品站。
問他為什么?
他得意洋洋地說:“這無本萬利不賺白不賺!”
七、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生1:我懂得了要自覺規則,不遵守規則既害人又害己。
生2:這節課我認識了連綿詞。
生3:我學會了如何判斷不同形式的問句。
生4:這節課我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們班從今天開始開展“爭當行為規范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自覺遵守行為規范的好學生,每周末評出班中“行為規范的小標兵”。
板書設計:
(設問)。
(答句)明明白白寫著:“??”(規則)。
(動作)??(違反規則的現象)。
(神態、語言)???(違反規則的心理)。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三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努力使我的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實有效。
2、教與學的方法——靈活有創新。
3、課堂教學的氛圍——充滿語言的魅力。
4、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潤物細無聲。
為努力實現這幾個目標,我在這堂課中是這樣做的:
1、語言文字的訓練。
設計了勾畫重點語句,抓關鍵詞的方法,通過品味詞語,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探究人物不遵守規則的原因,從而對文中的詞語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學會運用這些詞語。
這首詩四個小節結構相同,簡單明了,是進行仿寫的好范文,我引導學生在一次次讀文中,體會其結構特點,仿寫時就能較自如地運用這種結構,而且能學習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特點刻畫人物。
2、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抓了一條主線引領全文的學習,即“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通過讀、議、創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議中明理,通過創作詩歌深化認識,而且讓學生明白,在仿的基礎上要會創造,在學的基礎上應該有創新,所以我不僅讓學生仿寫不守規則的現象,還讓他們用詩的語言勸阻他人。
3、營造課堂氛圍:我們學習的是一首詩歌,我力爭創設詩一般美妙的語言氛圍,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語言美的熏陶,沉浸在語言的魅力當中。
四個小結的總結,我采用了不同的句式,有層層遞進的追問,也有倒裝句式的運用,在勸說時,也教學生試著用詩歌的語言,在表達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教給學生運用語言的方法。
4、思想教育:我采用讀詩歌、評議人物言行,用自創的詩歌反映生活中不守規則的現象,用發自內心的話語來勸導、制止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這樣一步一步在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較令人滿意,但仍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探索與改進。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仿寫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認識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明白了無論遇到再大的x,也應該遵守規則。可是在生活中卻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規則”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句是個什么?再讀課題,這句什么意思?帶著理解再讀。這些人在規則面前怎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先看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
二、檢測。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詞:
喂養翻越界欄橫穿快捷擱下順序搶座。
滿不在乎瞪起眼睛。
(強調喂、橫、序、擱、搶的寫法,聽寫生字)。
3、指名讀文。
(四名同學,每人一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有什么優點值得學習,有什么建議需要給他們提出來。)。
三、交流釋疑。
課文大家讀的準確、流利了,相信課文的內容大家一定會理解的更好。
自學提示。
2、組內交流,準備在班級展示。
小組在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規則寫得“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在規則面前只為自己著想,不自覺,缺乏公德意識。)。
4、想想你從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和同桌說一說。
6、補充資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動物死亡。
看完這些資料,你最想說什么,(遵守規則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四、快樂習作,
結合生活,仿寫詩歌: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積累規則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園。——(孟子)。
2、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
——(x)列夫.托爾斯泰。
同學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六、老師寄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制定規則是為大家,
遵守規則才是美德。
我們人人遵守規則,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七、閱讀。
《讓規則看世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業:
必做: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語句,寫摘錄筆記上。
選做:閱讀課外拓展書上《讓規則看守世界》。
板書。
不準喂動物食品。
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遵守規則,
不準亂扔垃圾共建美好生活。
請按順序排隊。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五
今天的語文課我教學的是《誰說沒有規則》。因為這篇課文是一首比較短小,通俗易懂的兒童詩歌,我覺得沒什么可多講的,所以課前沒有像平時那樣去深挖,仔細揣摩,只是弄清了詩的結構以及幾個重點詞語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和瞪起眼睛,并從網上找來了幾幅有關規則的圖片,便覺得差不多了。
課上,還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小節為切入點,讓學生結合朗讀說感受,可是結果還是學生說得多,讀得少。而且每節詩都面面俱到,沒有側重點,學生只是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未能抓住現象后面的危害來體會。我覺得作為教師我引得還不夠。所以總體來說,這節課的效果沒有預想的好。
這節課后,我比較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我想不論是什么課型,課文難易如何,也不論教師對這篇課文是否感興趣,我們都要深鉆教材,做到了解全體學生。課堂上既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還要適時地站出來加以引導。盡量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最有效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于這種淺顯易懂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重點拿出一段,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或組內自學,這樣對學生才真的是授之以漁,而不只是授之以魚。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六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對于本課的設計我采用“整體切入,重點理解,舉一反三,扶放結合”的辦法,同時關注了課后兩題:其中第一題“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重在閱讀,我讓學生在開頭的學習中通過讀詩歌,明詩意,懂得規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總有不遵守規則的人的表現。第二題“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節”重在寫作。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備課中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用以補充寫作資源。課上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寫作寶典”,讓學生有規律可循。同時我采用了給出材料,全班合作,小組合作,個人仿寫的三步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會說,愛說。學生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
但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感覺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還應該對課堂做更有效的調控,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后半部分仿寫時給學生出示的“寫作寶典”在順序上還該調整:把第一步格式和第二部材料做調換,讓學生先感知了豐富的材料學會了選材后再思考格式和語言的問題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七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場景:“往狗熊嘴里扔餅干、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都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就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本課的前兩天,我讓學生到生活中搜集相關的規則,調查人們遵守規則的情況。經過兩天的調查,學生們知道了社會生活中的許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節約用水;嚴禁下河游泳;請勿吸煙等,也發現了許多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如“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不準踩草坪”,卻有許多人在草坪上悠閑自在地走著……同時也發現了不守規則帶來的許多危害,如交通事故的增加,生活環境的臟、亂、差,河水的嚴重污染等。進而認識到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收獲到了知識,收獲到了應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人。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八
規則這個詞用得很好,到底什么是規則?規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規則的小詩?誰說沒有規則?板書,齊讀課題。
這是個什么句子?你能把它變成陳述句嗎?當你的一次看到課題,你的感受是什么?反問句當課題有什么好處?引起讀者注意和好奇。
究竟有沒有規則呢,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在讀時找到生詞,注意讀課文時的語氣,想想應該怎樣讀?生讀課文。我知道大家在課下都做了預習,讓我來考考你。出示生詞,讓學生讀時說出應注意哪些問題。講解喂字寫法和明明白白的意思。
大家掌握得不錯,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4件。哪四件?用幾個詞概括。
誰能把你喜歡的段落給大家讀讀?生讀。有規則嗎?是什么規則?再讀,其他同學覺得他讀得怎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來讀讀!生讀互評。如果我們想把課文讀好應該怎么辦?找出重點詞句還要體會人物的心理。好,你來找一找。生找。如果你是他,你在做這些事時是怎么想的?生談感受。在讀課文。
下次我們千萬別忘了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心理讀文章,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學習這段話的?1.初度段落。找規則2.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3.帶著想法讀課文。出示幻燈。既然你學會了這個方法,現在就請你用這種方法小組自學剩下的幾段。我要求根據黑板上的方式匯報,你可以小組分工。讀黑板上的內容:1.讀課文,這段的規則是2.我抓住這幾個詞讀課文的,我通過這個詞認為他是個的人,如果我是他,我是想的。有感情的再讀課文。根據幻燈的順序匯報。
總結:規則是我們大家制定出來共同遵守的,它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與安全、和諧而產生的,我們不能為了一點小方便打破他,也不能為了別人的夸獎虛假的模仿他,而應該發自內心維護它。就讓我們從學校的各項規則比一比,看誰是遵守規則的好學生。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九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匯報收集到的規則。)原來規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則,學校生活有規則,家庭生活也有規則,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則》。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1)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2)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3)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這些素材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讓學生學習詩歌,明白遵守規則的意義,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后,開展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鋪開對生活中相關規則的搜集活動。經過一周的實踐,學生們感慨萬分:生活中規則數不勝數,違反規則的人屢見不鮮。就貴定這一個小縣城來看,每個角落,各個部門都有規則,但這些規則只是作為招牌掛著,真正嚴格遵守的人寥寥無幾。如:“醫院禁止大聲喧嘩”,卻有人在醫院內吵架;“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嚴禁在公路上擺攤”,卻有人在公路上賣水果、賣蔬菜、賣衣服等,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違反規則的例子太多太多。調查這些違反規則的人,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每個人振振有詞:”“公共場所,人人有權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錯打電話,鬧著玩”;“不扔垃圾,環保工人沒事干”;“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
教學目標:
2、結合生活實際,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會讀會寫課后6個生字。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弄清違反規則的原因;
2、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有關規則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誰來說說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這樣?
2、看來,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受到無法想象的災難。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規則的詩歌《誰說沒有規則》。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把課文自由讀兩遍,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節讀。
師評價:初讀課文時能讀到正確、流利就已經很好了。如果再能讀出感情我們就應該給他鼓掌了。
三、發現規則。
1、這首詩跟規則有關,那課文給我們講了哪幾條規則呢?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線畫出來。
2、你找到了哪條規則?生交流。
3、出示課件(四條規則):這些規則大家都能看得見嗎?都能看得懂嗎?所以課文說它們是怎樣寫著——生接明明白白。
4、我們一齊明明白白地把這些句子讀出來。
5、指導發現:這些句子后都是什么號?這些句子我們怎么讀才能把它讀好呢?
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6、我們已經發現了這4個規則,在生活、學習中你還發現了哪些規則呢?生交流。
6、在你們學校附近我也發現了一些規則,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展現6個生活中的規則。
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處處都有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了規則,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四、探討為何不遵守規則。
2、具體學習第一節。
a、(播放課件)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b、他為什么這樣做?
c、他說這句時還帶著自己的表情,是哪個詞?
d、你能帶著表情來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e、你們能帶語氣、帶著表情來齊讀這一整節嗎?
師評價:讀得很好,你們讀出了那種不準做的語氣,還帶上了自己的表情,這就是有感情的朗讀。
3、方法遷移學習第二節。
a、這次他又帶著什么表情說的?
b、“滿不在乎”是什么表情?你能帶著的表情來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c、指名讀第二節,提醒:爭取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4、學習第三節、四節方法同上。
師:大家設想一下:他不遵守這些規則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呢?生交流。
5、(播放課件)補充材料。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6、上了這節課,你們打算怎么去做呢?相機板書:自覺遵守規則。
師小結:是啊,我們要樹立社會公德,自覺遵守規則,我們要拒絕不遵守規則的各種理由。請大家再來齊聲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四、發現規律,續寫詩歌。
1、這首詩有四節,我們先分組來讀第一節。
指導發現:第一行、第二行……寫了什么?相機出示課件。
2、指名說出二、三、四節的內容。
3、今天我們也當回小詩人仿照課文這樣來續寫一節,把你平時觀察到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寫下來。
生寫詩。
4、展示交流:哪位小詩人愿意把自己的佳作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一聽。師生評價。
五、總結延伸。
1、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獲?(生說)。
2、課后延伸。
希望同學們真的能說到做到,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一
出處aoue.om
明明白白地寫著:
“禁止闖紅燈!”
可紅燈亮著,他還跑,
問他為什么,
他氣喘吁吁地說:“我有急事”。
明明白白地寫著:
“不許在湖中游泳!”
可他在水中游泳,
問他為什么,
他冷冷地笑著:“我愿意!”
明明地寫著:
“不準踩踏草坪!”
可他卻一屁股坐在草坪上,
問他為什么,
他懶洋洋地說:“這比椅子舒服”。
(短詩是我的習作,主要寫“規則”這方面的內容。)。
出處aoue.om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二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對于本課的設計我采用“整體切入,重點理解,舉一反三,扶放結合”的辦法,同時關注了課后兩題:其中第一題“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重在閱讀,我讓學生在開頭的學習中通過讀詩歌,明詩意,懂得規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總有不遵守規則的人的表現。第二題“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節”重在寫作。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備課中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用以補充寫作資源。課上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寫作寶典”,讓學生有規律可循。同時我采用了給出材料,全班合作,小組合作,個人仿寫的三步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會說,愛說。學生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
但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感覺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還應該對課堂做更有效的調控,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后半部分仿寫時給學生出示的“寫作寶典”在順序上還該調整:把第一步格式和第二部材料做調換,讓學生先感知了豐富的材料學會了選材后再思考格式和語言的問題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三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喂、欄、橫、擱、序、搶”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仿寫練習,續寫詩歌。
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小學生的感情。
小組合作交流法。
小黑板重點字詞。
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出示生詞:投喂、界欄、橫穿、擱下、順序、搶座、滿不在乎、明明白白。
請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
讓學生觀察“明明白白”一詞,說說它的構詞方式。(aabb)。
讓我們看一看這首詩具體通過那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
指名讀第1小節。
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設問)。
a.設問的句子有什么特點?(自問自答)。
b.我們以前還學過哪幾種形式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c.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大屏幕出示)。
我們是小學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學生守則》呢?
你為什么沒有提前告訴我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讀了這小節誰來說說:規則是什么?有哪些違規的行為?違規者是怎么想的?(教師相機板書)。
(3)“明明白白”“回頭一笑”說明了什么?
(4)指導誦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2、用學習第1小節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2、3、4小節。
課下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
師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師: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們一定會遵守這些規則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好嗎?(生說自己在生活中認識到的一些規則)。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續寫。(生續寫)。
全班交流自編的詩歌。圍繞“如何遵守規則”展開評論。(把語文課生活化,把課本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同學們很棒,課后我們把這些詩歌搜集起來,在我們的園地辦一個小小的詩歌展。
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如果大家為了貪圖方便和一時痛快而不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將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遵守規則的好學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小學生”。
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節。
(問句)?
(設問)(答句)明明白白寫著:“”(規則)。
(動作)(違反規則的現象)。
(神態、語言)(違反規則的心理)。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四
一、《誰說沒有規則》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很快能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采用“讀—議—創—評”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作。在指導學生朗讀、評議后如果趁熱打鐵把學生引入創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就會被激發。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在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時把握得不好,浪費了大部份時間,致使續寫詩歌沒能在課堂上完成。心想下節課再繼續吧!可剛一下課學生就問我:“老師,你為什么不讓我們寫詩歌呢?真沒勁!我們還想表演給客人老師看呢!都沒機會了。”聽了,我啞口無言,心更是為之一震:是啊,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就這么被我給‘剝奪’了,他們的滿懷熱情就這么被我給“澆熄”了!即使下節課我還讓他們寫,他們的興致還會那么高嗎?想想看,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和他那強烈的表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肯定和發揮,結果是令人擔憂的呀!
二、在諸多不足中,我也為學生的敢說敢評感到高興。在讓學生談談身邊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時,一位學生說:“老師,我發現你也沒有遵守規則,因為剛才上課的時候,你進來沒向同學們問好呀!”“哦,剛才老師還真是忘了呢!謝謝你的提醒!”我看到那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
我不知道這可不可以算是“因前節課的‘失’而收獲這節課的‘得’”呢?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五
四一班?孔維旭??指導老師(高碩)。
明明白白寫著:
“不準亂伐樹木”,
可他卻砍了一棵。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你管那么多!”
明明白白寫著:
“不要浪費要節約”,
可他亂倒飯菜。
問他為什么?
他漫不經心:“你別管我!”
明明白白寫著:
“不許闖紅燈”,
可他偏要闖。
問他為什么?
他理直氣壯:“用不著你管我。”
明明白白寫著:
“不準打架”,
可他大打出手。
問他為什么?
他強詞奪理:“哼,是他先打我!”
明明白白寫著:
“不在圖書館吃東西”,
可他還在圖書館吃餅干。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我吃東西,跟你沒關系!”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設計(模板16篇)篇十六
《》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對于本課的設計我采用“整體切入,重點理解,舉一反三,扶放結合”的辦法,同時關注了課后兩題:其中第一題“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重在閱讀,我讓學生在開頭的學習中通過讀詩歌,明詩意,懂得規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總有不遵守規則的人的表現。第二題“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節”重在寫作。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備課中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用以補充寫作資源。課上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寫作寶典”,讓學生有規律可循。同時我采用了給出材料,全班合作,小組合作,個人仿寫的三步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會說,愛說。學生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
但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感覺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還應該對課堂做更有效的調控,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后半部分仿寫時給學生出示的“寫作寶典”在順序上還該調整:把第一步格式和第二部材料做調換,讓學生先感知了豐富的材料學會了選材后再思考格式和語言的問題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