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中班孩子的教學計劃和安排的總結。請看小編為您準備的一些中班教案實例,希望對您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一
愿意參加“逛超市”買菜的游戲,認識菜場中常見的菜肴,并能正確地說出名稱。
在游戲中正確點數1-3.
(材料準備)超市圖片、各種玩具菜、小籃子若干、菜肴的卡片若干等
(經驗準備:玩過小超市的游戲
:正確說出卡片上蔬菜的名稱。
點:正確點數1-3
一、出示超市圖片,告訴幼兒今天媽媽帶著寶寶們要去上超市買菜菜,引起活動的興趣。
二、認識常見的菜
看圖片,講講說說自己認識的.菜
幫助幼兒用正確的名稱稱呼菜名:西紅柿、青菜、茄子等
三、游戲:買菜
將各種菜分好,布置成菜場。
告訴幼兒游戲方法:人手一張卡片,看懂圖片上買的菜肴及買的個數(1-3個)。
幼兒操作進行游戲。
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數的概念,能按數找到圖片上的菜。
四、活動延伸:
在角色游戲中完“小超市”的游戲。鞏固名稱和正確點數1-3的數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二
1、培養規則意識,激發對交通標志的興趣。
2、了解幾種常見交通標志,知道交通標志與人們生活的緊密關系。
3、能按照交通標志的指示行走。
重點:了解幾種常見交通標志,知道交通標志與人們生活的緊密關系。
難點:能按照交通標志的指示行走。
1、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在家長的帶領下,認識了一些交通標志。
2、物質材料準備:一個小黃鴨手偶;各種交通標記;鄉下小黃鴨進城的地圖;一輛玩具汽車。
一、用故事導入主題
1、演示手偶,激發興趣。
今天早上,我接到一個電話,你們猜是誰打來的?(出示小黃鴨),原來小黃鴨說碰到了一個難題,想請我們幫個忙。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引起幼兒認識交通標志的興趣。
它昨天開著車去城里找小貓玩,剛進城就發現馬路上有很多交通標志,可它一個都不認識,這可怎么辦啊,它只好硬著頭皮往前開,開著開著被交警叔叔攔下了,說”請你看看這里的交通標志,”這里是不能停車的,你要被罰款啦!小黃鴨聽了嚇得再也不敢進城了。
二、認識交通標志
1、出示交通標志圖片。
2、根據幼兒的回答,詳細講解每個交通標志的名稱和意義。
3、游戲"你指我說"教師點一個交通標志,幼兒說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師說出交通標志,幼兒點出來。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師指你們說,或者是說你們來指好嗎?
4。師幼小結:紅色圓圈代斜杠的標志都表示禁止的意思,藍色都表示指示。黃色的標志表示提醒或警示。
四、游戲"鄉下小黃鴨進城"
1。教師出示鄉下小黃鴨進城的地圖,將小黃鴨進城時所遇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讓幼兒找出正確的路線,幫助鄉下老鼠進城。
現在小黃鴨認識這么多交通標志,它想開車再去城里找小貓玩,可是它還是有點害怕。你們誰可以來幫它開車去呢?但是開車時路上遇見的交通標志一定要在提醒一下哦!
五、游戲《開車》。結束活動
小黃鴨現在安全到達了小貓家,它們玩得可開心了。你們也想去小貓家玩嗎?可是我們去的路線不同,路上也會遇到交通標志哦!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哦!
1、師出示交通標志,幼兒當小司機按交通標志行走。
六、活動延伸
本次活動以故事設置情境來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索認知興趣;接下來以"你說我指"的游戲則把幼兒的興趣點再次激發;然后,又通過交流討論設想"為什么馬路上會有這么多交通標志?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這些交通標志,那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來讓幼兒了解交通標志的作用。接下來模擬"小黃鴨進城"的`情境,出示一張小黃鴨進城的地圖,讓幼兒學以致用,寓教于樂。最后以游戲《開車去小貓家》讓幼兒來當小司機,按照師出示交通標志行走結束活動。整個活動下來發現有很多不足:
1、幼兒實踐的參與程度太少,操作性較小,幼兒的興趣很大卻沒能更好滿足他們的愿望,
2、幼兒積極性沒能很好地激發。
3、社會活動從生活中來,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可在場地上設置簡單的"井"字形馬路,讓一部分幼兒當交通標志牌,一部分幼兒當司機,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這樣幼兒可能更能明白這些交通標志的實際應用。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三
1、了解超市商品的種類、購物環境、相關設備及工作人員的勞動。
2、知道超市購物的基本程序以及要遵守的規則。
3、學習將超市的物品根據用途進行分類。
4、產生玩超市游戲的興趣,積極參與超市游戲的準備活動。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
活動難點。
學習將超市的物品根據用途進行分類。
1、掛圖36號,《小朋友的書*數學》。
2、鉛筆:有關超市的設施、商品的擺放和標識、工作人員工作的照片或圖片。
一、交流超市中商品種類和擺放的經驗。
1、提問:超市里都買哪些物品?商品時怎樣擺放的?
二、交流超市購物的經驗。
三、交流關于超市工作人員的經驗。
討論: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是怎么工作的?
四、整理貨架操作練習。
2、幼兒操作練習:把放錯的東西找出圈起來,再想想它應該放在哪里,為什么。
五、出示幼兒收集的游戲材料,激發玩超市游戲的興趣。
關于超市的討論,這是一節綜合活動,第一課時要求幼兒聯系自身實際經驗,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認知,第二課時則通過操作練習,讓幼兒區分并了解物品的分類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反映出,根據原有的經驗積累,幼兒對超市的商品、擺放、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已有了一定認知,也愿意大膽與同伴、老師交流,在發言的`積極性和語言表述能力上都有了明顯提高,在之后的操作環節上,大多數幼兒還是能掌握商品的分類規律,只有個別幼兒還需一定的指導。
2.中班母親節教案:去超市給媽媽買禮物教案反思。
今年的5月9日是母親節,離母親節的到來還有短短的幾天。我們大班年級組的老師經過討論,決定組織幼兒進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去附近的超市給媽媽買禮物。
去超市的前一天,我們就通過校訊通、班級qq群、班級網站、口頭通知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家長們都非常支持我們的活動。
因為要到超市給媽媽買禮物,所以我們規定每位幼兒帶10元錢,我們還讓幼兒穿著有口袋的衣服,便于放錢,以免錢丟失。還有讓幼兒自帶一個小的袋子,最好是環保袋,讓幼兒養成環保的好習慣,成為一個環保小衛士。
出發之前,我們對幼兒先進行安全教育,然后讓幼兒說一說去超市買東西應注意些什么?還教幼兒學會看商品的標簽。準備工作做好以后,我們就帶領著幼兒來到了超市,孩子們都非常有禮貌,親切地叫營業員阿姨。營業員們都非常高興,當孩子們需要買什么禮物的時候,營業員阿姨會介紹一些特價的商品給孩子。如:餐巾紙、舒膚佳香皂、牙膏……。孩子們在超市里為媽媽精心挑選著禮物。孩子們給媽媽買了香皂、毛巾、梳子、牙膏等,這些都是媽媽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喜歡的禮物。在挑禮物的時候,孩子們也一直在算著自己帶的10元錢夠不夠,或者買了東西后還剩了幾元錢。別看孩子們年紀小,算起來到很精明,大多數的幼兒都沒有超出10元錢。最厲害的幾個幼兒10元錢買了4樣東西(一整條餐巾紙、一塊小毛巾、一包小薯片、一支水筆)收銀員阿姨一算9塊多一點。
教學反思: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親自體驗了在超市里買東西的整個過程,也為媽媽挑選了喜歡的禮物,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愛和感恩之情。同時孩子們還嘗試了連加及減法的練習,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四
1、培養幼兒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服從規則遵守紀的行為。
2、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萌發環保意識。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人物木偶一個。
1、利用木偶描述公園美麗的景色,激發幼兒春游的愿望。
2、師生共同討論出游的特點,春游前應做的準備以及春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大家準備到什么地方去春游呢?
2)春游前我們應準備些什么?
3)春游時應怎樣乘車?
4)游玩時應怎樣和大家一起游戲?
5)吃過食物后,應將裝食品的袋子、垃圾扔在哪里?
小結;春游前應準備好干糧、水、穿適于活動的衣服和鞋子。春游時,乘車應注意安全,不降手、頭伸出車窗;游戲時,應與大家一起活動。不亂扔裝食品的袋子和包裝紙,注意愛護環境。
3、1)小朋友是怎樣春游的?
2)春游中,誰的行為好,誰的行為不好,為什么?
4、角色游戲"春游去"。
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公園管理員、游客等角色,玩"春游去"的游戲,體驗春游的愉快。
1、該活動應在春游前開展。
2、活動適應結合幼兒在春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增強其教育的針對性。
整堂課始終在老師預設的情景中進行活動,始終讓學生興趣帶領學生活動,雖然整個過程緊湊,但學生和老師都沒有很累的感覺,充分體現出了快樂學習,快樂鍛煉的宗旨。同時,能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老師或學生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五
3、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鍛煉孩子的合作交往和動手能力。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幼兒園操場
4月27日(星期二)(如天公不作美時則推遲,時間另行通知)
燒野米飯
全體中班孩子和老師,并邀請各班五位家委會家長參加。
1、幼兒園準備:米1袋、小碗大碗若干、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調羹若干、油1桶、鹽2包、醬油1瓶、醋1瓶、雞精1包、咸肉若干。
2、家長野炊準備:柴火若干、蠶豆若干、春筍若干、土豆若干,大鍋每班一個。
1、8:20開始準備搭灶、拾柴。
2、8:50準時開始,全體師生到戶外,幼兒剝蠶豆、剝春筍,家長老師洗菜、切菜、淘米、煮飯、燒火等,分工進行工作。
3、11:00左右,大家盡情享用野米飯。
1、要注意用火安全,做到人走火滅,還要注意活動安全,小心燙傷刀傷。
2、遇事多商量,提倡環保,人人從我做起,并要教育孩子做到。
3、女性家長不要穿高跟鞋和裙子,提議大家穿運動裝。
4、要做到互相幫助,要有集體榮譽感。
1.活動中基本上都是以聽、說為主,如果有操作,能動靜交替,更顯合理。
2.在第三環節中,經驗遷移稍嫌不夠,怎樣設計讓孩子愿意分享的情緒能得到更深刻的體驗,需要進一步思考。
3.小結語還不夠精煉,最好以兒歌式的語言來進行小結,更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六
1、讓幼兒了解一些有害物品的特點和不安全因素。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使幼兒明白不亂動成人物品的道理。
ppt課件,消毒液,玻璃容器,小塊紅布,口紅。
(一)課前律動。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合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抱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放起來。
(二)激趣導入。
1、教師將一塊紅布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容器里,讓幼兒觀察,并提問紅布在瓶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得出紅布變成白色。
2、出示消毒液。
教師小結:消毒液是一種無色液體,但它有一種很刺鼻的氣味,人們可以用來消滅有害的細菌,它的'腐蝕性很強,所以小朋友們不能隨便亂摸。
3、教師出示口紅并提問。
教師小結:口紅是一種化妝品,它含有汞等有害物質,你們的皮膚很嬌嫩,如果涂口紅的話,容易引起中毒。
4、出示農藥圖片。
教師講解:農藥也是一種液體,它可以用來殺死對莊稼有害的蟲子,如果人類接觸到它的話,用時候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一些有害物品,在生活中我們要遠離這些有毒物品,不去觸摸。
回家之后問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物品對身體有害,我們下次課請小朋友說說。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七
1、了解家鄉的各種有名的工藝品,萌發對家鄉蘇州的熱愛之情。
2、初步培養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
1、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一些關于蘇州的工藝品或其照片。
2、把幼兒收集來的工藝品布置成一個“蘇州工藝品展”。
1、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嗎?對了,蘇州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我們蘇州人很能干,會制作很多漂亮的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請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工藝品,向大家一一介紹其名稱。
3、出示照片了解蘇州工藝品。
(1)蘇繡:
蘇繡按用途分可分為:裝飾類(單面繡、雙面繡)實用類(手帕、荷包)。
蘇繡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繡與雙面繡兩類。
蘇繡針法至近代分為:亂針繡與平繡兩大類。
(2)桃花塢年畫:
a欣賞桃花塢年畫。
b欣賞制作年畫的視頻。
小結:桃花塢年畫采用木版套印,長期以來一直運用比較簡單的手工方式從事生產,色彩上紅黃綠黑藍五種顏色。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水鄉的特產,圖文并解,具有連環畫故事風格。
(3)雕刻:
a木雕是以木材為原料,雕刻各種形象的藝術品。
蘇州木雕品種繁多,大致為:床、榻、箱、桌、椅、柜、臺、幾、案、屏、座、架、籠、盤、罐、筒,以及花轎、馬桶、硯盒、首飾箱、菜盒等生活用具。
b舟山核雕:
欣賞核雕,出示核雕的照片。
主要是在橄欖核上雕刻山水、風景、花鳥、人物、羅漢、菩薩等,然后把雕好的橄欖核制作成單件,串成手鏈、佛珠,寓意吉祥如意。
一件小小的核雕佳品則需要雕刻者幾個月的時間,因而,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預約,來自海外的登門求購者絡繹不絕,為近期海外收藏之熱門。
(4)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質堅硬。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后,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欣賞。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
“琴棋書畫”這把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的檀香扇,是蘇州檀香扇廠顧宗保先生制作的扇中之精品。作者在檀香木扇面上,鑲嵌了十二塊大小不等、造型各異的象牙薄片,分別微刻了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黛玉葬花辭”“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挑花行”,全文七百二十四字的三首詩詞和明唐寅“紈扇仕女圖”“寒山寺”“虎丘”書畫三幅,另有圍棋殘局、碗盞、古琴頭等圖案,穿插于扇面中。
4、萌發幼兒作為蘇州人的自豪感。
我們蘇州人能制作出這么多精美的工藝品,你們覺得他們聰明嗎?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八
通過活動,使寶寶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與朋友交換的好辦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1、多媒體制作。
2、各式玩具若干。
3、錄音機、磁帶。
(一)故事講述 引起興趣。(通過故事,讓寶寶積累交換的方法。)
1、師:寶寶們,今天侯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邊操作多媒體,講述故事。)
2、提問:
(1)小兔籃子里原來只有蘿卜,后來怎么又有青菜和蘑菇了。
(2)小兔是用了什么好辦法換到青菜、蘑菇的?
(二)實踐操作,獲取經驗。(嘗試經驗遷移,在實踐操作中獲取交換法。)
1、小白兔換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真高興。今天帶來了許多禮物送給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要?每個寶寶上來選一份,好嗎?(自由選擇)
2、我們看看,得到了什么禮物?喜歡嗎?讓我們玩一會兒。
3、我們每個寶寶手上都有好玩的玩具,別的寶寶手上也有好玩的玩具。你們有沒有辦法既能玩到自己的玩具,又能玩到別人喜歡的玩具?(分享交換好辦法,提升經驗)
(三)分享交流,體驗快樂。
1、你剛才玩了什么?你是用了什么好辦法和小朋友交換到喜歡的玩具的?
2、剛才誰沒有換到玩具?你是怎么跟他換的?
4、故事:交換。
小兔有三只蘿卜,它看到小山羊有綠綠的青菜,它就笑瞇瞇地對小山羊說:“小山羊,我用蘿卜來換你的青菜,好嗎?”小山羊說:“好吧。”小白兔就用蘿卜換了青菜,對小山羊說:“謝謝,謝謝。”小山羊說:“不用謝!”小白兔又看到小花豬有大大的蘑菇,它就對小花豬說:“小花豬,我的蘿卜又紅又大,又甜又脆,而且不打農藥,是純綠色食品哦,我用蘿卜來換你的蘑菇好嗎?”小花豬說:“好吧,我換給你。”小白兔用蘿卜換了蘑菇,對小花豬說:“謝謝,謝謝。”小花豬說:“不用謝。”小白兔看到自己的籃子里有蘿卜、 有青菜、有蘑菇,高興地笑了。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九
活動目標: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筍、帶葉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3、幼兒用書:《竹子和竹制品》。
4、教學掛圖:《竹林》。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里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
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
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著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
教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么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
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征。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制品或圖片)。
教師:還有什么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
1、尋找和收集竹子、竹制品,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用處。
2、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豐富對竹子的認識。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1、知識準備:事先帶幼兒到竹林里去玩。
2、物質準備:在操場上布置“竹林場景”、“竹子小展館”中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竹子和竹制品的實物或圖片、教育掛圖、音樂磁帶、錄音機。
1、以“到竹林去郊游”引入,參觀竹林。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游好嗎?來到一片竹林,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些竹子長得怎么樣、摸一摸什么感受、聞一聞什么味道?)。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竹子:(集中討論,提問幼兒)。
(1)看一看:竹子長得怎么樣?它由哪些部分組成?
(2)摸一摸:竹子的桿、枝、葉分別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3)聞一聞:竹子有什么氣味?
(4)敲一敲:敲敲竹子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竹子,聽聽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5)說一說:
a、竹子的哪些部位可以用來做成食品?(竹葉和竹筍)。
b、誰最喜歡吃竹葉?(熊貓)。
c、熊貓長什么樣子呢?(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很可愛,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頭上長著一對黑耳朵,還有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大熊貓最喜歡吃新鮮的竹葉和竹筍)。
d、誰喜歡吃竹筍?(人們,可以做成竹筍肉湯、竹筍飯、竹筍炒肉片……)。
3、幼兒自由參觀“竹子小展館”,要求幼兒輕拿輕放。(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竹制品,老師把它布置成“竹子小展館”,請小朋友們去看看這些竹制品有什么用?)。
4、引導幼兒交流與分享:你拿了什么竹制品?它有什么用?(提問個別幼兒)。
5、根據竹制品的用途將竹制品分類擺放。
這么多的竹制品,可以怎么分?(每個幼兒拿一件竹制品,按日常生活用的竹制品、竹樂器、竹玩具、竹工藝品……進行分類)。
6、用竹樂器為熟悉的兒歌、歌曲伴奏,進一步感受竹樂器的音色和表現美。
(1)請個別幼兒快板朗誦《春風吹》。
(2)全班幼兒用竹樂器為歌曲《郊游》伴奏。
1、體育角:提供各種各樣的竹玩具,讓幼兒到操場上玩。
2、表演角:教幼兒學跳竹桿舞。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一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1.筍、帶葉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4.教學掛圖:《竹林》。
1.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里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著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教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么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征。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制品或圖片)教師:還有什么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能用比較清楚的語句表達每幅圖片。
2、知道生活中護欄的用途,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有用的護欄》,電視機,。
2、教師收集一些有護欄的圖片,如:人行道、樓梯、公共馬路維修等出護欄。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交流討論:
教師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分發一張圖片。
各小組幼兒一起觀察、辨別圖中人物動作的危險性:
“他們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全班交流,講述每幅圖片內容。
幼兒了解護攔的`保護作用:
“他們應該怎么做?”(豐富詞語:護攔)。
“為什么陽臺上馬路要有護攔?“。
“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護攔?”
2,拓展認識,交流感想:
“哪些地方有保護?為什么這些地方要有什么護欄?”
小結歸納:護欄可以保護我們,避免危險。
聯想生活:
“我們幼兒園有沒有護欄?”
“小朋友在上下樓梯時應該怎么走?”
3、游戲“開汽車”,體驗規則:
方法:師生用椅子或長條積木當馬路邊的護欄,師生扮演駕駛員,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我們一起來開汽車,注意別開錯車道哦。”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三
1、觀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與同伴分享。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1、各種竹制品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一、謎語引題。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種植物,它在我們贛南地區有很多。請聽謎面“小時破土而出,長出節節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處多而廣泛”。
2、幼兒猜并說出謎面。
二、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種物品,你們看到過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下結: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卻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楊老師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了解竹子的用處。
1、用竹子做房子、籃子有什么好處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為什么?
小結: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種竹制品外,它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這么有用處。我們應該多種竹子,讓竹子多起來。
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于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觀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與同伴分享。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品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題。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種植物,它在我們贛南地區有很多。請聽謎面“小時破土而出,長出節節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處多而廣泛”。
2、幼兒猜并說出謎面。
二、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種物品,你們看到過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下結: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卻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楊老師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了解竹子的用處。
1、用竹子做房子、籃子有什么好處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為什么?
小結: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種竹制品外,它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這么有用處。我們應該多種竹子,讓竹子多起來。
活動反思:
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于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五
設計意圖:我園是所農村幼兒園,地處山區,隨處可見竹子、竹林。同時,湖林還盛產竹涼席,個別小朋友的家里便是從事這一產業。一天,幼兒在室外活動,一個小朋友看到附近的一個阿姨正在穿竹涼席,便跑過去說:“阿姨我幫你拉線吧。”那個阿姨笑著拒絕了,他還不死心,就站在那看。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跑了過去,還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我連忙走過去,一個小朋友看我過來,便拉著我跟我說:“老師,你看,阿姨在穿竹涼席,跟我媽媽一樣。”其他人也跟著喊起來“我媽也是哦。”這時我便提出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做的嗎?”有的小朋友搖搖頭,有的小朋友說:“我知道,我知道,是竹子。”“那你們知道竹子是怎樣變成這樣的嗎?”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搖頭。“老師你來告訴我們吧。”發現他們對竹子、竹制品產生了興趣。《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因此,我開展了主題活動:竹子。
(一)認識竹子。
帶幼兒到對面山上的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探索。教師鋸開竹子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知竹子的形狀特征、結構。并請看管竹林的叔叔向幼兒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教師小結竹子的種類。
(二)認識竹制品。
(三)竹涼席的制作過程。
與竹涼席制作廠聯系,帶幼兒到廠里去看看。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到處亂跑,不到處亂摸。請廠里的叔叔為幼兒介紹竹涼席的制作工具,制作過程。讓幼兒欣賞制作完成的竹涼席。
(四)竹編織。
請一位會編織的阿姨來班上為幼兒表演編織。讓幼兒討論阿姨是怎么編的。提供竹條,讓幼兒學習編織,重點學習一上一下的編織方法。
把這些日子所收集的竹子、竹制品,做一個展覽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并對所收集的竹制品,材料進行分類,形成區角活動。如:竹涼席廠、編織店、樂器坊等。
分析:1、幼兒對竹子的認識活動興趣濃厚,但是由于知識面較窄,詞匯掌握量較貧乏,因此在剛認識竹子的時候,幼兒不能用豐富的詞語表達出竹子的結構特征,對竹子的種類也一無所知。
2、幼兒與老師共同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在竹制品展覽會上,幼兒能認真觀賞各種竹制品,在欣賞的同時,還懂得主動跟伙伴們商討竹制品的用途。竹涼席是我們華安的一種特色工藝品,因此,我把它作為重點來向幼兒介紹。這一活動下來,幼兒的知識面豐富了,對竹子的用途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3、在竹涼席制作廠時,幼兒對那些工具都十分感興趣,這想摸摸,那想摸摸。為了幼兒的安全,我制止了他們的行為,使得有些幼兒在聽廠里的叔叔介紹時,有點心不在焉的。但大部分幼兒對叔叔的介紹還是十分感興趣的,認真地聽和觀察叔叔介紹的工具和過程。
4、在欣賞阿姨編織的時候,幼兒的興趣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躍躍欲試。可是,在動手嘗試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出現了錯誤,他們沒有掌握一上一下的規律,而且整體編織的速度都很慢。
5、本活動主要是立足于對竹子有較深刻的認識后,再進行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的綜合活動。由于它是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此孩子的興趣十分濃厚。本次活動,教師留給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引導、鼓勵幼兒觀察、討論、操作,讓每個幼兒都有看、說、做的機會。在這樣的情境下,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豐富了經驗,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口語表達和操作能力,整個活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所有的知識、經驗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整合、遷移和運用,才能轉化為人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在孩子的探索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調動幼兒原有的各種經驗,讓他們在投身于各種活動的同時整合運用已有經驗,并不斷提升個體的經驗。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要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內化,就需要老師在活動中為其提供一個機會,使幼兒樂于參與,有要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經驗進行整合、遷移與運用。案例中,老師面對孩子們開始的“牛角尖”并沒有失去耐心,而是一步步引導、幫助孩子提升經驗,才使孩子始終保持了探索的興趣。
反思:當孩子們在活動中產生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馬上根據據幼兒現有的經驗或可能性發展以及幼兒發展的大目標,去分析這個活動價值,然后積極的回應孩子們。當然這里的回應,不是給予他們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而是及時捕捉、發現、扶持幼兒生成的新萌芽,并對幼兒的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試探性的問題、暗示性的問題、挑戰性的問題等讓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究思考和選擇,以此推進幼兒進一步探索生成的興趣,擦亮幼兒生成活動新火花。同時,幼兒生成活動是幼兒按意愿行事,帶有極大的興趣性和隨意性,因而在活動過程中生成的東西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往往會使具有發展價值的生成內容流失,幼兒還易遇困難和挫折而半途而廢,因此對于幼兒生成的一些有價值的活動,教師還要給予必要的支持,給予他們時間、空間、環境上的支持,那么孩子們的生成問題真正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熱點,發展的階梯。
孩子的生成是隨時的出現在他們的每一個學習活動中的,其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捕捉到孩子們的這些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能夠激發孩子更多興趣的生成點,并且根據孩子的生成點、興趣、經驗,組織一個新的活動。主題學習活動是一個孩子自主參與,自主學習的開放性活動,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教師不僅是一個活動支持者,更是一個引導者,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捕捉孩子發出的各種信息,抓住新的教育契機,通過適當的點撥、啟發,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使活動深入和擴展。師生之間的這種相互的碰撞,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生成活動,更應該包含著教師對孩子們了解和關注,對他們生成事物的剖析和再推動,只有這樣的才能使孩子在不斷的探索、理解、生成以及在探索、再理解、再生成的軌道上越走越穩。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六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并能按時歸還。
2.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圖片。
2.故事ppt。
(一)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明明買了一本故事書,丁丁想借來看。丁丁該怎么做呢?
(二)看圖書,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向明明借書時是怎么說的?(明明,這本新書借給我看看好嗎?)。
(2)教師示圖1教師:他在干什么?(把借來的書包上封面。)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看書時怎么樣?(丁丁看得很認真,也很小心,不把書弄臟。)。
(4)教師示圖1教師:丁丁還書時會說些什么?(明明,這本書我看完了,現在還給你。謝謝!)明明怎樣說?(不用謝。)。
(二)情境表演,鞏固經驗。
1.自由組合,表演"借書"。
2.個別表演,師生評價。
3.遷徙訓練,可表演借鉛筆、借橡皮等,練習借和還時的言行。
(三)師生總結,提升情感。
1.教師:你喜歡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師生針對班級實際,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3.教師小結:借了東西要愛護,要及時歸還。借和還的時候要使用禮貌用語。
(四)欣賞故事:《宋濂借書》,懂得"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的道理。
教師: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隨時來借書呢?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僅要有禮貌,還要講信用,要及時歸還給別人,今后再問別人借,就不難了。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借別人東西時有禮貌,并且及時歸還。
2023年中班社會竹子教案(精選17篇)篇十七
1、觀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與同伴分享。
1、各種竹制品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種植物,它在我們贛南地區有很多。請聽謎面“小時破土而出,長出節節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處多而廣泛”。
2、幼兒猜并說出謎面。
1、竹子可以做成各種物品,你們看到過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下結: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卻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楊老師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用竹子做房子、籃子有什么好處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為什么?
小結: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種竹制品外,它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這么有用處。我們應該多種竹子,讓竹子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