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制定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的培養。這些小班教案范文中的教學評價和反思部分,可以幫助你總結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一
一、設計思路:
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節奏明快,歌詞形象、簡單,是孩子們喜愛的歌曲之一,老師們也經常在幼兒熟悉之后拿它作為發音練習。因此,讓幼兒熟悉、掌握歌曲的節奏是學習這首歌的`重點。加之這首歌在小班計劃之中,為使幼兒熟悉、掌握歌曲的內容與節奏,我設計了這次的教學活動。希望通過各個環節的游戲活動能讓幼兒感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提高音樂的感受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所學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1、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2、學會唱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3、嘗試用×××|×××|××××|×—||節奏來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三、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內容,能大膽演唱。
四、活動難點:
掌握×××|×××|××××|×—||的節奏。并能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再編歌曲唱。
五、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布偶、四種小動物的頭飾和圖片。
六、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感知節奏:
1、孩子們,今天有這么多客人老師來看我們學本領,我們說什么呀?(帶領幼兒說“客人老師好”)。
2、我們拍拍小手表示歡迎。(帶領幼兒隨意拍手)。
3、孩子們,老師還會這樣拍手表示歡迎,你們聽——教師示范用×××|×××|××××|×—||的節奏拍手。
4、你們也來試試。(帶引幼兒用節奏型拍手)。
5、客人老師,你們高興嗎?跟我們一起拍拍手吧!(大家一起拍,使幼兒在濃濃的氛圍中充分感知)。
(二)聲音引入課程:
1、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呀?
2、今天呀!我們班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植樹它是誰呀?(拿出布偶來和小朋友們打招呼)。
3、教師分別用ppt播放四只小動物的叫聲,讓幼兒猜猜是誰來了小班教室。
4、它們今天來是給小朋友表演一首歌的,你們想不想聽呀?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愛我的小動物》(播放音樂)。
5、提問:
(1)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歌曲中都有什么小動物呀?(熟悉歌曲)。
(3)小羊怎樣叫的?小貓怎樣叫的?小雞小鴨呢?(加深對節奏的感知)。
(4)集體再次復習演唱歌曲。
(5)分組請幼兒表演唱。
(6)和老師對唱。(師:我唱到誰你們就來學誰的叫聲)。
(三)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1、讓幼兒上來帶自己喜歡動物的頭飾,教師唱前半部分,幼兒接下半部分。
2、全部幼兒找自己喜歡的動物掛飾,戴上扮演動物表演。
七、延伸活動。
1、學習了這首歌,引導幼兒換成自己喜歡的其它動物,再唱歌。
2、回家以后,我們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好伙伴聽,好嗎?
附歌曲: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怎樣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的不同動作及貓與老鼠角色的變化。
2.借助觀察的經驗及老師的動作提示,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老鼠不同的動作造型,有節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動作。
3.在教師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戲規則,知道扮演老鼠時蹲下后不隨便移動,等大貓唱完最后一句時才能跑回座位。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的不同動作及貓與老鼠角色的變化。
活動難點:
能隨著音樂邊唱邊有節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動作。
活動準備:
1.老鼠和貓的頭飾各一個。
2.幼兒用書:《貓捉老鼠》。
3.歌曲:《貓捉老鼠》。
活動過程:
一、教師戴上老鼠頭飾扮演鼠媽媽。
師:寶寶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鼠媽媽,你們就是鼠寶寶。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出去活動活動身體吧。
二、創設游戲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模仿老鼠跑、吃米、睡覺的動作。
2.教師歌唱第一段歌曲,并引導幼兒隨音樂節拍一下一下地用腳尖跑。
4.教師歌唱第二段歌曲,并引導幼兒隨音樂節拍一下一下地吃東西。
5.師:媽媽來摸一摸,呀,小肚子都撐得圓滾滾的,吃飽了我們休息一會兒吧。(教師歌唱第三段歌曲)。
三、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跟隨教師邊唱歌曲邊表演。
1.師:趕緊跟媽媽回家吧。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剛剛我們出去干什么了呢?(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并逐一出示相應圖片)。
2.教師播放歌曲,幼兒完整傾聽。
師:媽媽還把剛才的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貓捉老鼠》。
3.教師引導幼兒看圖歌唱,并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第四段歌詞,即“一只大貓跑上來了”唱得稍慢,“來捉老鼠了”唱得快一點響一點。
4.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
師:來,我們一起一邊歌唱一邊用動作把剛剛干得事表演出來吧。
5.教師彈琴,幼兒歌唱。
四、游戲:貓捉老鼠。
1.場地布置:幼兒圍坐在教室旁邊,中間空出場地。
2.向幼兒明確游戲規則。
3.教師播放音樂帶領幼兒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4.請個別幼兒扮演大貓,再次共同游戲。
教學反思: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于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游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復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三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歌曲《找朋友》,能準確的按旋律唱出歌詞。
2.能根據歌曲內容節拍做出相應的律動。
3.體驗音樂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相關背景音樂,教學音樂,各種動物頭飾各2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活動。
1.張老師:“哇!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變成了可愛的動物寶寶,我們一起做游戲號不好?”
2.幼兒:“好。”(背景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響起,師幼一起做游戲。)。
3.張老師:“剛才歌里問你們的朋友在哪里,我們學過一首歌曲叫《找朋友》,我們一起唱一次好嗎?”
4.幼兒:“好。”
5.張老師:“現在我們唱著這《找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好不好?”
6.幼兒:“好。”
二.律動《找朋友》。
1.張老師:“我們的動物寶寶有紅色的,有藍色的,找朋友的時候請紅色的動物寶寶走到紅色的桌子邊一起游戲,藍色的動物寶寶走到藍色的桌子邊一起游戲。”(教學音樂《找朋友》響起,教師引導幼兒做律動。)。
2.張老師:“寶寶們看,你們對面的動物寶寶里是不是有和自己長的一樣的動物寶寶?“。
3.幼兒:“是。”
4.張老師:“我們現在唱著《找朋友》的歌,小苗找小貓拉著小手做游戲,小狗找小狗拉著小手做游戲,小豬找小豬拉著小手做游戲好不好?”
5.幼兒:“好。”(教學音樂《找朋友》響起,教師引導幼兒做律動。)。
三.總結收尾。
張老師:“寶寶們一起游戲真開心,今天我們找到了衣服一樣顏色的好朋友,還找到了和自己長的一樣的好朋友,在家里爸爸媽媽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現在一起唱著歌去找寶寶媽媽做朋友吧!”(教學音樂《找朋友》響起,幼兒邊做律動邊走到周圍的家長身邊。)。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四
教學。
目標:
1.大膽續編歌曲,感受歌曲的規律性與變化性。
2.愿意參與互動音樂游戲,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1.動物圖片若干(小象、企鵝等)。
2.蛋糕卷操作材料若干。
3.幼兒已經學會歌曲第一段。
4.歌曲mp3和電腦。
三、
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復習歌曲。
(1)出示圖片,簡述故事。
(2)邊操作圖片,邊帶動幼兒復習歌曲。
(3)提出要求再次練唱。
2.情節推進,仿編歌曲。
(1)出示圖片,推進故事情節。
(2)提問:小兔子來了,你們覺得企鵝會怎么做?怎么唱呢?
(3)個別幼兒嘗試講述與演唱。
(4)集體練唱。
3.學唱歌曲最后一段。
(1)出示圖片,推進故事情節。
(2)提問:現在又來了小老鼠和小青蛙,現在蛋糕卷該怎么分呢?
(3)個別幼兒嘗試簡述與演唱。
(3)欣賞歌曲最后一部分,鼓勵幼兒跟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1)小組表演。
(2)全體幼兒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6.分享糖果,結束活動。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五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洗澡的方法,愿意經常洗澡,保持干凈。
2.愿意跟隨音樂律動,體驗舞蹈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視頻、沐浴露瓶,毛巾,沐浴球、布娃娃。
三、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生:小寶寶,你為什么哭了?
2.教師表演。師:(布娃娃傷心地說)":小朋友們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臟。現在我是個臟娃娃了,沒有人和我玩了!":
3.師:原來啊你娃娃臟了,所以啊它哭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幫它嗎?請幼兒回答問題。
4.引出洗澡。
師:老師呀,也想到洗澡這個好辦法。我今天大家帶來了一些洗澡會用到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依次出示物品。
毛巾(解釋:這是用來擦身體的),請小朋友上來展示毛巾怎么使用。
沐浴露(解釋:讓我們變的香噴噴的),給小朋友聞聞。
浴球(可以變出好多泡泡),提問:有誰用過它洗澡的?請你上來給我們看看浴球怎么洗身體。
(三)教師請幼兒創編動作,并引導幼兒美化動作。
1.師:既然大家都認識這樣東西,你們在家一定也是愛洗澡的好寶寶。
你們是怎么洗澡的,請朋友上來做一下洗澡的動作。
2.師:奧,他洗了肚子,我們一起站起來跟著學一學,洗一洗肚子。
(四)看視頻一起律動。
1.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洗澡歌”(播放視頻)。
2.師“好看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跳,那今天我們就來跳這段舞蹈吧。
3.教師喊節奏放慢速度教幼兒基本動作。
師:小朋友們大家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好了,認真的和老師學動作,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五)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的做舞蹈動作。
在前奏部分教師邊喊:":寶寶們,洗澡啦-":,邊做擰水龍頭的動作,然后給每個幼兒":抹香皂":,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扭動。
(六)總結。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真能干,這么快就把動作學會了,今天回家啊我們自己在洗澡的時候就去練習一下這些有趣的動作!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六
1 、讓幼兒感受兩段不同的音樂,并能跟著音樂做出各種動物的動作。
2、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感受活動的樂趣。
教師布置場景,音樂,小白兔和大灰狼的頭飾。
一、帶幼兒進入場地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學小鳥飛到森林里吧
二、聽第一段音樂
1、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音樂)
2、 教師提問:聽了這個音樂你感覺怎么樣?
3、 教師提問:那你們來說說看,森林里有什么動物?(請個別幼兒說,并請幼兒做出動作)
4、 讓幼兒跟著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播放音樂)
教師:小朋友那我們跟著音樂做自己說出來的小動物的動作吧!但是等會音樂停的時候,請小朋友們蹲下來不動。
三、聽第二段音樂
1、 教師:老師還給小朋友來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也一起來聽聽看。(播放音樂)
2、 教師提問:聽了這個音樂你感覺怎么樣?
3、 教師提問:那你們來說說看,森林里又來了什么小動物?(請個別幼兒說,并請幼兒做出動作)
4、 讓幼兒跟著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播放音樂)
教師:小朋友那我們跟著音樂做自己說出來的小動物的動作吧!但是等會音樂停的時候,請小朋友們蹲下來不動。
四、完整的欣賞音樂。(播放音樂)
今天小兔子和大灰狼也想出來玩,那我們就跟著音樂坐在椅子上做動作,好嗎?
五、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玩的真開心,我們今天都來當小兔子,一起來玩《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戲。
六、游戲
教師講述游戲規則:小白兔們,你們看外面草地上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草地上玩吧,但是等會要是大灰狼出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蹲在那里,那樣子大灰狼就找不到我們,他自己就會走掉的!
1、 教師帶領幼兒當小白兔,請一位老師當大灰狼。(提醒幼兒做各種小白兔的動作,大灰狼出來的時候要蹲在那里不動)播放音樂。
2、 請一位幼兒當大灰狼,教師和幼兒當小白兔。播放音樂。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怎樣讓幼兒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正是 《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幼兒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選擇《毛毛蟲與蝴蝶》的音樂,為了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ab段樂曲的不同曲風(緩慢歡快),體驗傷心和快樂的兩種情緒。在欣賞和感受的同時,讓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和紗巾表現毛毛蟲一伸一縮的動作和蝴蝶飛舞的動作。通過玩游戲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因此,我還采用引導幼兒用手指、腳、身體的某部位在空間上的移動來表現毛毛蟲爬的形態,蝴蝶飛舞的動作。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經驗儲備,教師只需要幫助幼兒梳理已知經驗,引導幼兒主動表現,鼓勵幼兒探索創造,讓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使他們的音樂素養有進一步的提升。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七
1.學習歌曲,能夠輕松自然地演唱。
2.能跟隨音樂模仿幾種覺小動物的動作,體驗表演的樂趣。
1.《我愛我的小動物》音樂cd。
2.各種動物頭飾。
1.出示各種動物頭飾,激發幼兒的興趣,學習歌曲。
(1)出示頭飾:“今天來了許多新朋友和大家一起玩,你們猜猜是誰?”
(2)教師示范唱一遍歌曲,請幼兒逐句學習演唱。
2.熟悉歌曲,嘗試輕松自然地演唱歌曲。
(1)引導幼兒練習聽音樂輕松自然地演唱歌曲。
(2)帶領幼兒反復演唱歌曲,嘗試每一遍歌曲換一種動物名稱。
3.幼兒嘗試做不同小動物的模仿動作,體驗表演的樂趣。
(1)教師給幼兒戴上不同的小動物頭飾,唱到哪種小動物,戴著相應頭飾的幼兒就要走到場地中間,表演小動物的動作。
(2)根據幼兒的興趣可再次進行游戲,提醒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動物,體驗表演的樂趣。
(3)教師及時肯定并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并選擇部公動作請全體幼兒模仿。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八
活動目標:
1、復習歌曲,能分角色有表情的演唱。
2、感受情景游戲帶來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投影儀、背景圖(大樹和草)、活動教具(毛毛蟲)。
幼兒已學會歌曲《撓癢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撓癢癢。
1、教師操作教具,講述故事。
2、師:這個有趣的故事里有一首好玩的歌《撓癢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二、啟發幼兒創編毛毛蟲和大樹的動作。
1、創編毛毛蟲的動作師:毛毛蟲是怎樣給大樹撓癢癢的?
2、創編大樹的.動作師:大樹又會怎樣呢?
三、游戲:撓癢癢。
1、幼兒分角色扮演“毛毛蟲”和“大樹”。
2、提醒毛毛蟲從“樹根”開始依次向上給大樹撓癢癢。
3、交換游戲角色。
四、結束活動。
全班幼兒變成一條長長的毛毛蟲,找大樹撓癢癢。
活動反思:
撓癢癢是一首歡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蟲和大樹的故事為切入口,表現了撓癢癢時那種快樂的情感。幼兒好動,好模仿,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而樂曲中可愛的毛毛蟲,快樂的大樹更是幼兒模仿的對象,通過情景游戲鼓勵幼兒大膽夸張的進行表現,同時,也促進了同伴間的交流,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九
1、幼兒能積極的參與在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2、感應曲式,并聽辯音樂中的特定音效。
重點:特定音效的聽辯與摸索。
難點:角色扮演活動。
重點:通過各個環節的摸索及律動,在游戲中讓幼兒聽辯特定音效。
難點:首先讓幼兒理解各個鐘的聲音,在讓幼兒扮演。
隊形:幼兒成半圓形坐在老師周圍。
樂器:將所用樂器放在托盤內擺放在小椅子下方。
道具:cd機、各種鐘的圖片、伸縮布偶。
樂器:第一課時不需要任何樂器。
“咕咕、咕咕”,另一種時鐘有裝置鬧鈴……還有一種老爺鐘……
a段:老爺鐘及咕咕鐘、鬧鐘。
b段:感應兩個樂句。
coda:感應4拍。
1、老師操作伸縮布偶,配合音樂于“咕咕”聲時伸出布偶和學生打招呼。
2、音樂律動
a段:伸|縮——雙手、頭或肢體各部位。
b段:雙手左右伸懶腰|展翅左右飛。
coda:拍手四次。
3、兩人一組面對面活動同2,coda兩人互拍。
1、音樂律動
a段:抖動手腳感應“鬧鐘”聲。
b段:上發條一左/右轉一轉。
coda:拍手四次。
2、兩人一組面對面
a段:抖動手腳感應“鬧鐘”聲。
b段:互轉發條一左/右轉一轉。
coda:互拍手四次。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十
1.聽辨小兔和狼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在愉快和緊張兩種不同的游戲氣氛中,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逐步發現躲藏的規則,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識。
1.狼頭飾一個;樹、石頭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隨音樂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1.聽音樂進活動室,引導幼兒熟悉“森林”場景。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去樹林里玩,快跟上吧!”
2.復習歌曲《兔子和狼》,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們快來找一個小椅子休息一下。”請幼兒坐好。
“兔寶寶們,樹林里漂亮嗎?你們玩得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唱唱歌吧!”
了解游戲規則。
(1)小朋友呀都還記得這首歌,真棒,下面張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游戲,我請小朋友站起來跟我學小白兔,跳呀跳,但是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狼來了,可怎么辦呀?(啟發幼兒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到森林里玩了。等一會兒,大灰狼來了可怎么辦呀?躲哪里?”(啟發幼兒想出躲到大石頭、大樹、后面。)”
“那什么時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來了”時)
“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一起唱“哎呀,狼來了”,做躲的動作。)
4.完整游戲,進一步了解規則,
(1)“那我們一起邊唱歌邊到樹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戲時,請一名老師當大灰狼。
重點關注孩子們是否能分辨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時候是否有聲音或動的。
圍到教師身邊討論:剛才***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說話了、動了)
“那狼來了應該怎么辦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靈,眼睛也很尖。那我們怎樣才不會被大灰狼發現呢?”
(2)幼兒休息,說說游戲規則。
“天黑啦,兔寶寶們,我們快回家吧!”
“剛才我們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兒回椅子隨舒緩的音樂休息。
“剛才兔寶寶們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沒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發現的呀?”(不發出聲音,不動)
“聰明的兔寶寶們,你們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嗎?那我們又要去森林里玩嘍!”
游戲一次。“你剛才躲在哪里啦?”
“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過,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險的地方。”
5.游戲結束,體驗游戲快樂。
“兔寶寶們,你們可真棒,都沒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餓死啦!我們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隨音樂邊跳邊退場。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游戲中學習音樂 , 能夠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 , 并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通過讓幼兒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讓幼兒愉快的參與角色表演,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十一
1、體驗仿編歌曲的快樂。
2、能在教師的啟發下,大膽用自己喜歡的造型表現各種水果。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一棵樹;紅蘋果、紅櫻桃、紅草莓、桃子、黃橘子、梨、廣柑、香蕉、紫葡萄、大西瓜等水果圖片或實物。
一、活動導入:教師出示蘋果樹引發活動的主題
教師:好多的蘋果啊,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好嗎?
在“蘋果園”音樂聲中,幼兒做“摘蘋果”的基本動作進教室。
教師:好香的蘋果啊,我們一起聞一聞好嗎?幼兒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呼吸練習。
二、復習歌曲:“紅蘋果”。科學內容滲透其中。
教師:剛才小朋友唱了“紅蘋果”,你們每人摘了多少蘋果呢?一個一個合起來是多少呢?
幼兒:
(1)我吃過紅蘋果,蘋果是紅色的。蘋果長在大樹上。
(2)我吃過櫻桃,櫻桃是紅色的。櫻桃長在大樹上。
(3)我吃過桃子,桃子上面是紅色的。桃子長在大樹上。
(4)我吃過橘子,橘子上面是黃色的。橘子長在大樹上。
(5)我吃過梨,梨是黃色的。梨長在大樹上。
(6)我吃過廣柑,廣柑是黃色的。廣柑長在大樹上。
(7)我吃過香蕉,香蕉是黃色的。香蕉長在大樹上。
三、仿編歌曲:
幼兒:
(1)樹上許多紅櫻桃,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櫻桃,多吃櫻桃身體好。
(2)樹上許多紅桃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桃子,多吃桃子身體好。
(3)樹上許多黃橘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橘子,多吃橘子身體好。
(4)樹上許多黃梨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梨子,多吃梨子身體好。
(5)樹上許多黃廣柑,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廣柑,多吃廣柑身體好。
(6)樹上許多黃香蕉,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香蕉,多吃香蕉身體好。
教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將幼兒的歌詞加入歌曲中演唱。引導幼兒感受仿編歌曲的快樂。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唱了樹上的水果,還有哪些水果是長在地上的呢?
幼兒:……
(1)我吃過西瓜,西瓜是綠色的。西瓜長在地下。
(2)我吃過草莓,草莓是紅色的。它長在地下。
教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些水果好嗎?
幼兒:……
(1)藤上許多綠西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西瓜,多吃西瓜身體好。
(2)藤上許多紅草莓,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草莓,多吃草莓身體好。
教師:出示掛有各種水果的樹子藤上的草莓大西瓜等。
請小朋友用自己不同的動作表現各種水果寶寶,并做游戲“摘水果”結束活動。
如何以音樂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其它各領域的教育因素,是我們在音樂創新活動中一直探索的一種模式。這一活動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教師以歌曲《蘋果》為線索,啟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仿編歌詞、用肢體造型創造性的表現水果的外型特征這三個方面的音樂創新活動,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的選擇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以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為主題,以歌曲《蘋果》為線索,啟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仿編歌詞、用肢體造型創造性的表現水果的外型特征這三個方面的音樂創新活動,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其中,有個別幼兒在動作表現上缺乏自信,不能完全放開自己去盡情表現。應當多觀察這些孩子的表現,及時的肯定并鼓勵他,幫助他,逐步樹立他的自信心。
小百科:蘋果(malus pumila mill.):是落葉喬木,通常樹木可高至15米,但栽培樹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樹干呈灰褐色,樹皮有一定程度的脫落。蘋果樹開花期是基于各地氣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成果實。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十二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并能會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2、能在動作的提示下,較準確地唱出親吻的象聲詞“咂”。
3、能根據歌詞大膽的模仿動作,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黃、藍兩色鴨子頭飾人手一個,鴨子木偶兩只,墊子,錄音機,磁帶。
1、音樂導入活動。
今天天氣真好!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做游戲吧。[放錄音,做韻律活動]玩了一會,有點累了,讓我們坐在草地上休息吧。
2、出示木偶,玩“悄悄話”的游戲,引起幼兒對歌曲的興趣。
(1)聽!嘎嘎嘎,誰來了?(小鴨子)小鴨子來干什么呢?[玩“悄悄話”的游戲]小鴨子剛才在干什么?(說話,說悄悄話)什么是悄悄話呢?[那小鴨子說話,你們能聽見嗎?]悄悄哈就是用很輕的聲音說別人聽不見的話。
(2)師幼互動說悄悄話,體驗說悄悄話的樂趣。
誰想和我說悄悄話呢?
3、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兩只小小鴨》。
(1)教師用木偶邊演示邊引起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你們猜猜剛才小鴨子和我說什么悄悄話呢?小鴨子想請你們去它家做客,你們開心嗎?可是,小鴨子還說,去它家做客要先學會它的一個節目。看。它們的節目開始了。
(2)學唱歌曲。
放第一遍音樂,好聽嗎?小鴨子的節目是什么?你聽見了什么?教師幫助幼兒學記歌詞]兩只小小鴨在親親小嘴巴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呢?我們一起學一學。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放第二遍音樂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和小鴨子一起唱一唱。
4、能根據歌詞做模仿動作,并隨音樂進行歌表演。
(2)出示木偶,小朋友們,你們學會我們的節目了嗎?請小朋友表演給我們看,好嗎?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表演得比我們還好,你們真棒!小朋友們,到我們家做客吧!放錄音,邊唱邊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下場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孩子理解“悄悄話”的含義,我請了一位幼兒到前面來,和他咬著耳朵說了一些話,其余的幼兒好奇極了,伸長耳朵也想聽,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理解了“悄悄話”就是不能讓別人聽到的話語。
《兩只小小鴨》節奏輕松明快,歌詞幽默詼諧,很適合小班幼兒演唱。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孩子理解“悄悄話”的含義,我請了一位幼兒到前面來,和他咬著耳朵說了一些話,其余的幼兒好奇極了,伸長耳朵也想聽,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理解了“悄悄話”就是不能讓別人聽到的話語。而后,我邊操作兩個手偶邊示范演唱歌曲,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礎,幼兒很快就聽明白了歌詞的內容,同時也被歌詞中蘊涵的趣味所感染,都哈哈大笑起來,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然后我又用提問法及夸張的口型突出“親親小嘴巴”的節奏,解決了難點所在。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十三
1、愿意自由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2、樂意向同伴學習新編的動作。
3、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4、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1、幼兒已學會了歌曲《大公雞》。
2、大公雞頭飾若干。
一、復習部分。
1、復習歌曲《大公雞》。
2、要求把默唱部分唱清楚、唱準。
二、進行韻律活動《大公雞》。
1、啟發幼兒根據歌詞內容自己創編歌詞。
2、教師出示公雞頭飾,問:大公雞是什么樣?它們在干什么?請你用動作做出來?
1)幼兒邊唱邊做動作,教師可指導幼兒用左手和右手結合做大公雞的動作。
2)教師找出表演有特色的幼兒,為他帶上大公雞的頭飾,并帶領大家一起做。
3)引導幼兒在“撲棱”“撲棱”出擺動四次手避(公雞扇動翅膀),動作要合上音樂節奏。
4)鼓勵幼兒自己結伴(面對面)進行韻律活動。
大公雞是小班幼兒生活中常見和喜歡的動物。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換洗衣服是誰洗的,接著我出示大公雞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讓孩子們總結出它的羽毛五顏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優秀14篇)篇十四
1、積極、愉快的參與游戲活動,并創編各種瓶子的動作。
2、能音樂及歌詞的變化玩游戲。
課前玩過打保齡球的游戲;瓶子圖片、實物、電子琴。
一、聽“瓶子瓶子倒下了”音樂進場。
二、引導幼兒創編各種瓶子的動作。
1、觀察瓶子。
師:這里有一些飲料瓶子,看看它們長的什么樣?
2、欣賞歌曲,并引導幼兒創編瓶子的動作。
(1)歌里面有些什么瓶子呢?
(2)你能變成這些瓶子有趣的瓶子嗎?怎么變呢?
3、引導幼兒創編
(1)師:這是個什么瓶子?還有那個×瓶子和他的有不一樣的動作?
(2)創編瓶子倒下的動作。
三、肢體表演游戲:瓶子瓶子倒下了。
幼兒合著音樂進行游戲2-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