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村社殯葬改革工作匯報篇一
加強殯葬管理,推行殯葬改革,抓好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鄉黨委委、鄉政府的直接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今年以來,我鄉認真貫徹《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云南省殯葬管理條例》,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我省殯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我市殯葬改革的通知》、《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殯葬改革工作目標責任書》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攻堅克難,殯葬管理和殯葬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促進了我鄉精神文明的創建工作。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
云龍鄉黨委十分重視殯葬改革工作,及時召開專題黨委會,研究殯葬改革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制訂殯葬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把該項工作例入駐村目標責任制,并把該工作作為“攻堅克難,破解難題”大會戰主要任務來抓,責任明確,按照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分工協同、齊抓共管的原則,加強管理。鄉黨委、政府把殯改工作納入綜合目標管理,鄉村兩級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書,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實行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的三級管理網絡。
二、宣傳到位,群眾支持
切實加強殯葬改革宣傳,召開黨委會、動員會、駐村會、黨員會等各種會議,宣傳貫徹殯葬改革有關政策,發放宣傳材料600余份,置掛固定布標5幅,在11個村委會書寫石灰標語、通告35份。各村召開群眾會議和墳主座談會,說明殯葬改革意義及好處,推行綠色殯葬,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土地資源,凈化人們生活環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廣大群眾理解,自覺參與和支持殯葬改革活動。
三、重點突出,整改徹底
墳墓亂埋亂建,四處零落,"青山掛白",有礙觀瞻,浪費土地。今年以來,按照鄉政府的統一安排,我鄉下大力氣于3至11月集中開展了轄區"三沿五區"范圍內墳墓的清理整治工作。清墳工作堅持見樹不見墓的目標,對老墳地視條件種植速生豐產觀賞闊葉林或鋪種草皮,提高綠化檔次。主要措施有:(1)落實責任制。確定村委會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包宣傳,包做墳主親屬的思想工作。(2)大造輿論。廣播、簡報、板報、傳單、通告等多種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入戶到墳。(3)依靠網絡。組建清墳信息工作網絡,各行政村均配有信息員,全鄉配備殯改信息員11名,逐步建立了動態反饋機制。通過攻堅克難,不斷擴大了殯改工作影響面,表明了政府抓殯改工作的決心,取得了移風易俗的階段性成果。
四、狠下功夫,掌握信息
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逐步規范的原則,組織鄉民政、城建、林業、公安等力量對鄉政府駐地附近現有的墓穴進行清理登記;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臺賬管理,準確掌握老年人底數;設立舉報電話、殯改信息員等,跟蹤監管人口變化和殯改活動動態。
五、加強教育,改革陋俗 把文明節儉辦喪事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內容,與“八榮八恥”教育、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文明單位創建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引導。對殯葬改革工作中黨員、干部帶頭違紀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決不手軟。對喪葬中出現的封建迷信活動、大操大辦現象堅決予以制止;對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亂設靈堂、拋撒冥紙、隨意燃放鞭炮等擾民行為以及喪事違法演出等要嚴肅處置。大力提倡和推廣骨灰撒散和骨灰樹葬、花葬或草坪葬等安葬形式,土葬區公墓倡導以不留墳頭、植樹植草綠化的生態墓葬為主要安葬形式。通過正面宣傳和反面曝光相結合,使廣大群眾自覺樹立移風易俗、文明治喪的新風尚。
六、完善制度,長效管理
全面倡導推行生態文明葬法。將殯葬改革的各項工作納入鄉目標考核責任制中來,做到獎罰分明。總結近年來的殯葬工作經驗,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殯葬活動事前告知、當場制止、事后追究等措施,完善殯葬改革工作制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突出經常性管理。
總之,我鄉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加強殯葬管理的法律法規,創新思維,主動工作,強化管理,嚴格執法,努力使我鄉的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
村社殯葬改革工作匯報篇二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為倡導移風易俗,減少殯葬用地,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2018年3月8日***副市長帶領我局主要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各縣代表在贛州市大余縣進行考察學習,又于3月11日赴浙江衢州進行考察學習。綜合兩次學習經驗我局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3〕23號)、民政部等九部委《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民發〔2016〕21號文件)、省民政廳等九部門《印發關于推進綠色殯葬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民發〔2016〕25號),結合我市實際,草擬了《關于推進綠色殯葬建設的實施意見》。4月2日—3日,市委、市政府在**召開了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暨綠色殯葬現場推進會,并下發了《關于推進綠色殯葬建設的實施意見》(*辦發〔2018〕6號)。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為進一步掌握全市綠色殯葬工作進展情況,現將階段性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1 / 6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1、各縣高度重視,及時貫徹會議精神,提出方案。自4月2日至3日,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暨綠色殯葬現場推進會召開以來。各縣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市綠色殯葬現場推進會議精神,對各自轄區殯葬改革工作做出了部署,均已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殯改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實施,形成了縣級領導包片區、部門領導包單位、單位領導包干部職工、干部職工包家屬、鄉鎮領導包村(居)、村(居)干部包村(居)民的包保責任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且相繼出臺了推進綠色殯葬建設的具體實施意見,堅決依法依規推進殯葬改革,明確了綠色殯葬建設“五個100%”的總目標,即行政村建有公益性墓地達到100%;入葬公墓率達到100%;遺體火化率達到100%;“三沿六區”范圍內亂埋亂葬整治達到100%;村(居)紅白理事會覆蓋率達到100%。
2、規劃引領,加快公益性墓地建設。各縣(市、區)堅持“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科學規劃、服務大局”的原則,以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建設為基準,制定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地確定殯葬基礎設施的布局、規模和數量。截至2018年4月26日全市規劃建設公益性墓地2710個,占地面積24071.2畝,墓穴個數3098499個,其中完成選址的有2497個。全市建成公益性墓地398
2 / 6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個,占地面積2687畝,墓穴個數196400個。全市規劃建設骨灰堂217個,格位數216223個,占地面積34758平方米.3、疏堵結合,鞏固提高火化率,重點整治亂埋亂葬。我局督促各縣(市、區)緊緊抓住清明傳統祭祀節日這一有利時間節點,在全市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祭掃”活動,著力抓好縣域“三沿六區”內亂埋亂葬專項整治。在各縣(市、區)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部署下,協調各轄區鄉鎮黨委、政府開展了“三沿六區”內亂埋亂葬專項整治活動。一方面,對各縣(市、區)縣域“三沿六區”可視范圍內私建活人墓、豪華墓等現象及時予以了制止和拆除,堵住源頭;另一方面,全面摸清了“三沿六區”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內墳墓底數,對各縣(市、區)縣城周邊岑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亂埋亂葬現象較為嚴重等歷史遺留問題重點予以了整治,逐步減少存量。近一個月來,我市已累計遷移墳墓9565座,對遷移墳墓一律要求遷葬到鄉村公益性墓地,且一律采用臥式墓碑,單個墓不得超過0.8平米。同時,并加強喪葬用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生產、銷售棺材等土葬用品、封建迷信用品和銷售大型墓碑等行為,并對現存棺木進行收繳,截止4月26日全市棺木收繳共20551副。
4、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保障。要求各縣(市、區)財政對建設農村公益性墓地按實際情況給予補助,對每個墓穴的補助標準,公益性
3 / 6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墓地建成并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每個墓穴撥付獎補標準,骨灰堂每平方米的補助標準予以規定和鄉鎮“三沿六區”的墳墓搬遷中,有主墳墓每穴的補助標準、無主墳墓每穴的補助標準,在規定時間按要求遷移到位的每座獎勵標準等。截至2018年4月26日全市財政預撥付資金中合計,縣財政預撥付25595.3萬元,鄉鎮預撥付5567萬元,市場運作資金2850萬元。
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資金問題,資金缺口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建設、棺木回收、火化、安葬全免費、殯儀館升級改造執法隊伍建設及其人員設備配套等需大量資金投入,財政壓力非常大。
2、土地問題,公益性公墓征用土地時,有部分鄉鎮山場是公益林,需要幾個部門的協調解決,給公墓選址帶來了一定難度。
3、輿論問題,殯改工作社會影響較大,一些老年人思想僵化對殯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且經常上訪造成不好的影響,社會媒體報道多為負面,為殯改工作的持續推進造成極大阻力。
4 / 6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4、執法權問題,殯葬改革條例法規不夠完善,新形勢下產生的很多新問題處理缺乏執行依據,沒有執法證。下一步殯葬改革的工作重點是“三沿六區”的墳墓整治、棺木市場清理、“零點行動”等工作會遇到執法問題,如何在國家法律法規范圍內掌握執法的力度和分寸,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
三、下步打算
2018年,我市的殯葬改革工作,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建設大美上饒、倡導綠色殯葬”主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繼續為倡導移風易俗,減少殯葬用地,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努力
1、全面加強公益性墓地建設。市、縣(市、區)、鄉(鎮)、村都要將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布局。2018年底,100%的行政村建有公益性墓地(骨灰安放設施),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個有示范效應的公益性節地生態公墓(骨灰堂)。
5 / 6
殯葬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階段性匯報
2、鞏固提高火化率。堅決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劃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的批復》(*府字〔2015〕30號)文件,火化率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提高,2020年以前全市火化率達到100%。
3、整治亂埋亂葬。重點實施“三沿六區”(公路、鐵路沿線兩側可視面、河流主干道兩側可視面,城鎮規劃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內墳墓的整治工作,堅決杜絕耕地上新葬墳墓。到2018年底,上述重點區域視線范圍內無亂埋亂葬墳墓。
4、進一步完善殯葬改革績效評價管理機制。優化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制定指標,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精準落實殯葬改革的政策和資金。
6 / 6
村社殯葬改革工作匯報篇三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按照xx市、xx市各級政府關于開展實施殯葬改革的一系列工作布署要求,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抓好殯葬改革工作列入黨政工作的重要議程,在開展“青山掛白”、亂建墳墓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殯葬改革進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工作匯報
一、抓加強領導,促殯葬改革有
序進展
為切實加強對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我鎮專門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鎮長為副組長,民政、邊防、司法、綜治、國土所、村建站等相關部門人員為成員的“xx鎮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各村也相應成立領導機構,按照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分工協同、齊抓共管的原則,加強管理。同時,全鎮還配備了6名兼職監督員(由各村護林員兼任),鎮、村每月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監督員堅持每天輪流上山巡查,發現偷建、新建墳墓的,及時向鎮、村殯改工作領導小組報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堅決把偷建、新建墳墓行為制止在萌芽狀態。
二、抓宣傳教育,提高干群殯葬改革意識
全市殯葬改革會議后,我鎮及時組織鎮、村干部召開會議傳達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利用墻報、標語、跨街橫幅、宣傳欄、宣傳車等宣傳工具,采取各種形式,在全鎮范圍開展“倡導文明,移風易俗、保護青山,美化家園”為主題的殯葬改革宣傳活動,向群眾宣傳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普遍提高了干部、群眾對殯葬改革工作的認識。同時為使我鎮殯葬改革工作早日實現規范化、制度化,還制訂出臺了《xx鎮殯葬改革工作實施意見》、《xx萬壽山公墓管理辦法》和《骨灰有序流動管理規定》等文件,使殯葬改革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三、抓專項整治,確保殯葬改革措施到位
1、持續開展打擊與防范工作。開展墳墓專項治理,絕大多數群眾贊同和擁護,但也有個別的群眾思想不通,雖經我們多次上門發放書面通知書和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仍拒不執行治理,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果斷采取了強制性治理措施,2005年9月,在時任xx鎮政府xx鎮長親自帶領和指揮下,組織鎮、村干部邊防所干警聘請市執法清理隊,對鎮域內的火焰山,大王山,王厝山等一重山山頭的18座墳墓實施了強制性平毀。同時加大對山頭巡查,對群眾舉報和監督員發現的3起違法偷修建墳墓行為予以及時制止;對修建的墳墓予以平毀,對墓主實行經濟處罰;嚴厲打擊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使群眾看到了政府推行殯葬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每年“清明”、“重陽”前夕組織宣傳車在全鎮主干道繞街宣傳,鎮、村干部在“清明”、“重陽”期間還組織人員,分關把口,在重要路口、山口對上山群眾進行宣傳、勸導,加強防范和監管,嚴禁和防止個別群眾利用“清明”和“重陽”機會,上山違法修改建和偷建墳墓。
2、依法審批合葬手續。按照調整后的《xx市骨灰有序流動管理規定》的有關條件要求,為防止個別群眾利用合葬標準調整的機會,采取各種投機取巧的辦法騙取合法的合葬手續,對此,我們切實負起責任,認真調查合葬情況,嚴格核實合葬審批程序,專門指定民政助理員組織相關村分管殯葬改革工作的干部,在村委會開具合葬證明、監督員現場勘查的基礎上,負責對每一宗合葬對象的墓場進行實地調查、核實、現場拍照,并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在認定情況屬實后,再予以審批。并堅持跟蹤督查,防止事后偷修建永久性墳墓等破壞生態的形為。截止目前,累計審批了35家符合條件的合葬手續。
3、加快殯改服務設施建設。近年來,為解決群眾骨灰安放和寄存問題,我們在鎮域內火焰山南側山頭開辟了一個占地面積約10畝的地塊作為“xx山公墓陵園管理處”,規劃分三個片區對全鎮骨灰實施集中安放。目前,第一期已投資450萬人民幣,建設了三個片區和一幢管理房、一座小規模骨灰寄存樓,建筑面積達4畝。公墓三個片區規劃1200個墓穴。現已安放600多個(其中:外鎮鄉流入安放的約200個),骨灰樓規劃寄存400個,現已寄存50多個。管理處按照公益性公墓管理的標準要求,積極做好各方面服務工作,對本鎮經濟困難戶和“五保戶”對象給予免費安放,對免費對象親屬確需樹立墓碑標志的,僅象征性收取工料費500元,這樣做既方便了群眾,又推進了殯葬改革,得到了群眾和社會的擁護。下一步,我們將幫助和督促公墓管理處做好改進服務質量、優化設施建設、健全規章制度促其調整收費標準,使收費更加合理,在此基礎上繼續幫助管理處向民政、林業、土地等有關部門協調辦理健全有關手續,并籌劃第二期投資方案規劃。
4、抓住機遇,深化殯葬改革。今年2月xx決定在xx路實施國防戰備道路擴建施工,該工程建設將涉及xx、xx路等一重山兩側路旁近300多座墳墓搬遷,鎮黨委、政府將它視為既支持國防建設又深化xx地區殯葬改革的一次良機,在黨政聯席會擴大會議上進行專題研究:(1)
村社殯葬改革工作匯報篇四
xxx殯葬管理所
關于殯葬管理和改革工作匯報
xxx殯葬管理所自2011年成立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縣民政局的悉心指導下,不斷加強殯葬管理,逐步推進殯葬改革,認真貫徹《殯葬管理條例》,按照中省市有關要求,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攻堅克難,使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多措并舉,加強完善殯葬管理。
一是不斷完善殯儀館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所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完善殯儀館基礎設施,先后購置兩臺冰棺、一臺尸體存儲柜和一臺殯葬專用車;完善禮賓房、祭奠廳、禮樂房、餐廳、客房等內部設施;改造院內外水路、電路,綠化院內外及公墓周邊環境,使殯儀館面貌煥然一新,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稱贊。
二是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和行風建設。我所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形象統
一、服務高效、管理精細、公開透明、便民利民”為目標,加強干部員工日常管理和紀律約束。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對內完善了各項內部管理制度、提升了隊伍素質,對外提高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單位形象,有效地推動了內部管理和行風建設。
三是不斷提高喪事活動管理和服務水平。我所緊抓干部員工學習,提高干部員工思想認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尤其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充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認真落實整改任務,完善了殯葬服務流程,提高了工作積極性,改進了工作作風,滿足了社會不同群體和階層的喪葬需求,為喪葬家屬提供了優質的喪葬服務。
二、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殯葬改革步伐。
推行殯葬改革,是破除千年陋習,樹立文明祭祀的新風尚,是促進喪葬文明,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更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縣推進全域旅游、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我所每年在清明、冬至等祭祀活動集中的傳統節日中,積極組織干部上街宣傳,發放宣傳單,同時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連續兩年在清明節期間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在《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意見》的專項宣傳活動中,發放宣傳資料7000余份,全縣黨員干部基本人手一份,真正做到了使殯葬改革的新理念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三、加大殯葬執法力度,提高殯葬執法水平。 我縣屬于土葬改革區,群眾思想觀念較為保守落后,殯葬執法難度較大,我所以全縣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和文明縣城為契機,加大殯葬執法力度,有效治理亂埋亂葬,嚴禁在龍山公園景區、210國道兩側和可耕地內私自建墳建墓,基本杜絕了城區、景區亂埋亂葬行為。同時對殯葬用品市場秩序進行了專項整治,規范了縣城內8家殯葬用品商店,對迷信用品進行了清理,規范了殯葬用品市場,改善了縣城環境,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時注重殯葬執法隊伍建設,目前我所人員不足,大都身兼數職,已有三人辦理了行政執法證,隨后要統一配備執法制服,加強殯葬法律法規學習,提高執法能力和干部素質,使殯葬執法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四年來,我所從無到有,不斷完善,全所上下團結一致,銳意進取,取得了許多成績,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們要繼續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和縣民政局的指導下努力工作,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加大執法力度,不斷滿足群眾治喪需求,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村社殯葬改革工作匯報篇五
。。殯葬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各位領導:
加強殯葬管理,推行殯葬改革,抓好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鄉黨委委、鄉政府的直接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今年以來,我鄉認真貫徹《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云南省殯葬管理條例》,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我省殯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我市殯葬改革的通知》、《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殯葬改革工作目標責任書》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攻堅克難,殯葬管理和殯葬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促進了我鄉精神文明的創建工作。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
云龍鄉黨委十分重視殯葬改革工作,及時召開專題黨委會,研究殯葬改革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制訂殯葬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把該項工作例入駐村目標責任制,并把該工作作為“攻堅克難,破解難題”大會戰主要任務來抓,責任明確,按照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分工協同、齊抓共管的原則,加強管理。鄉黨委、政府把殯改工作納入綜合目標管理,鄉村兩級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書,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實行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的三級管理網絡。
二、宣傳到位,群眾支持
切實加強殯葬改革宣傳,召開黨委會、動員會、駐村會、黨員會等各種會議,宣傳貫徹殯葬改革有關政策,發放宣傳材料600余份,置掛固定布標5幅,在11個村委會書寫石灰標語、通告35份。各村召開群眾會議和墳主座談會,說明殯葬改革意義及好處,推行綠色殯葬,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土地資源,凈化人們生活環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廣大群眾理解,自覺參與和支持殯葬改革活動。
三、重點突出,整改徹底
墳墓亂埋亂建,四處零落,"青山掛白",有礙觀瞻,浪費土地。今年以來,按照鄉政府的統一安排,我鄉下大力氣于3至11月集中開展了轄區"三沿五區"范圍內墳墓的清理整治工作。清墳工作堅持見樹不見墓的目標,對老墳地視條件種植速生豐產觀賞闊葉林或鋪種草皮,提高綠化檔次。主要措施有:(1)落實責任制。確定村委會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包宣傳,包做墳主親屬的思想工作。(2)大造輿論。廣播、簡報、板報、傳單、通告等多種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入戶到墳。(3)依靠網絡。組建清墳信息工作網絡,各行政村均配有信息員,全鄉配備殯改信息員11名,逐步建立了動態反饋機制。通過攻堅克難,不斷擴大了殯改工作影響面,表明了政府抓殯改工作的決心,取得了移風易俗的階段性成果。
四、狠下功夫,掌握信息
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逐步規范的原則,組織鄉民政、城建、林業、公安等力量對鄉政府駐地附近現有的墓穴進行清理登記;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臺賬管理,準確掌握老年人底數;設立舉報電話、殯改信息員等,跟蹤監管人口變化和殯改活動動態。
五、加強教育,改革陋俗
把文明節儉辦喪事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內容,與“八榮八恥”教育、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文明單位創建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引導。對殯葬改革工作中黨員、干部帶頭違紀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決不手軟。對喪葬中出現的封建迷信活動、大操大辦現象堅決予以制止;對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亂設靈堂、拋撒冥紙、隨意燃放鞭炮等擾民行為以及喪事違法演出等要嚴肅處置。大力提倡和推廣骨灰撒散和骨灰樹葬、花葬或草坪葬等安葬形式,土葬區公墓倡導以不留墳頭、植樹植草綠化的生態墓葬為主要安葬形式。通過正面宣傳和反面曝光相結合,使廣大群眾自覺樹立移風易俗、文明治喪的新風尚。
六、完善制度,長效管理
全面倡導推行生態文明葬法。將殯葬改革的各項工作納入鄉目標考核責任制中來,做到獎罰分明。總結近年來的殯葬工作經驗,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殯葬活動事前告知、當場制止、事后追究等措施,完善殯葬改革工作制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突出經常性管理。
總之,我鄉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加強殯葬管理的法律法規,創新思維,主動工作,強化管理,嚴格執法,努力使我鄉的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