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不在于追求物質,而在于感受和珍惜每一天的快樂。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自身經歷和成長的深刻思考。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一
寒假,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以上是我讀了規則以后的幾點的感想,我覺得規則實施以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會更加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為我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我們能更好的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二
中小學懲戒法規是中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法律規定。為了促進中小學校安全、健康的發展,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監管和規范中小學懲戒行為,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的懲戒法規。作為中小學教師和學生,我們應該深入了解這些法規,并在日常教學中嚴格落實和執行。
第二段:背景。
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許多學生開始接觸社會和人際交往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但由于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個性、學習能力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對學校教育管理產生影響。因此,中小學教育懲戒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顯得尤為重要。
中小學懲戒法規的基本原則是“以德為先、懲戒相濟、人本管理、科學協調”,即強調以德育為主、懲戒與教育并重、管理以人為本、寬嚴并濟。這四個原則,構成了中小學懲戒法規的基本框架,為中小學懲戒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
在教育懲戒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把教育與懲戒相結合。在懲戒方面,應根據學生的具體違規情況,采取適當的懲處措施,并注重懲處程度的輕重適宜。同時,在教育方面,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開展情境教育、安排心理輔導、提供生活和學業指導等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法律意識。此外,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并關注學生在校學習和成長的各個方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五段:總結。
中小學懲戒法規的實踐要求我們始終遵循德育為先、懲戒相濟、人本管理、科學協調的原則,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懲戒實踐中堅持合理、平衡、公正、人性化的原則,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懲戒和懲戒過度,確保學生權益得到合理保護,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總之,只有熟悉并嚴格落實中小學懲戒法規,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繁榮。這需要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三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演變和社會的變革發展,市中小學的懲戒規則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作為一名市中小學老師,我深深體會到了懲戒規則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看法和體會,希望能夠為更好地執行懲戒規則提供一些啟示與思考。
首先,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是其有效執行的前提。懲戒規則應當立足于實際,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既要能夠起到約束和教育的作用,又不能讓學生感到過于壓抑和束縛。在實踐中,我們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地進行調整和改善,以確保規則的合理性。同時,懲戒規則應當是可操作的,老師們在執行時能夠準確判斷和操作。只有合理可操作的懲戒規則才能真正發揮效果,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和自律能力。
其次,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執行要堅持公正、公平原則。懲戒規則不僅是對學生行為的懲處,更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執行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給任何學生特殊待遇,不因個人感情或偏見而對學生區別對待。同時,對于不同的問題行為,也應有相應的處理措施,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對待不同的學生,否則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和反感,進而喪失了教育的作用。
再次,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執行需要注重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在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應當積極與家長合作,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執行懲戒規則時,我們要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的行為和處理情況,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共同為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努力。只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合作,才能更好地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最后,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執行要重視教育效果。懲戒規則的目的在于教育,而非單純的處罰。在執行懲戒規則時,我們要注重教育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過自新。我們應該通過探討問題行為的原因和后果,引導學生思考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傷害。只有注重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以懲戒促教,以教育化解問題。
通過對市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實踐體會和思考,我深刻認識到懲戒規則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合理、公正、與家長合作、注重教育效果的原則對于懲戒規則執行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市中小學老師,我將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積極配合和執行學校的懲戒規則,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四
家長和老師通常都認為,教育懲罰權是塑造中小學生行為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正確地行使這個權利并不容易。在本文中,我將談談我在中小學教育懲戒權方面的觀點和心得體會。
第二段:合理運用懲戒權。
第一步是理解教育懲戒權的實際含義。教育懲戒權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我們應該盡力保證懲罰力度適當,不僅不會造成傷害,還應該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改進動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合適的行為準則,準確描述不當行為和與之相對應的懲罰措施。這樣做不僅規范了教師和家長的行為,也讓學生獲知了理所當然的規則,并將其變成規范。
第三段:人性化懲戒方法。
禍不單行,我們不應該把學生的不良行為視為惡劣的表現,而應該揭示導致不當行為的原因。我們應該找到和學生共情的點,針對他們的獨特情境和需求進行人性化的懲戒方法。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有益且有效的懲戒方式包括:表揚鼓勵,公開贊賞,建設正面目標等。
第四段:教育工作者的必需素質。
教育從事者需要具備求知欲、耐心、敏銳和一定的理解等素質,這樣才能發現學生的爭議行為,并在盡快的時間里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以便更好地與家長和學生溝通,建立長期的信任和良好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利地進行懲戒行為,同時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更好地實現。
第五段:結論。
總之,中小學教育懲戒權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理性規范,確保教育懲戒權的正確行使。通過人性化的懲戒方式、耐心的引導和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關注,實現更好的教育成果。我深信,每一個有心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五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對中小學生的懲戒規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學生犯錯時常常受到嚴厲的體罰,而現在,我們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懲戒。在過去的幾年里,我身為一名中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關于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
首先,懲戒的目的應是教育而非報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成長和進步,而不是簡單地懲罰他們。懲戒應該是一種教訓和教育的手段,通過懲戒,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和啟發,而不是單純地施以懲罰。例如,當學生因為上課時玩手機而受到批評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認識到專注聽課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啟發他們主動守紀律。
其次,懲戒應該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中小學生正處于人格形成期,他們對公平和正義的要求非常敏感。如果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們會對教師和學校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我們要確保懲罰的方式和程度與學生的過錯是相稱的,并且要根據事實進行客觀公正的判斷。同時,我們也應該聽取學生的解釋和辯解,給予他們表達自己的機會,以免冤枉了無辜。
第三,懲戒需要與教育目標相結合。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觀念,而懲戒應該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我們不僅要指出他們的錯誤,更要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這樣做是錯誤的,并幫助他們認識到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我們可以促使他們從內心理解和接受正確的行為準則。
第四,懲戒應該與獎勵相結合。在懲戒學生的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肯定和表揚他們的優秀表現。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口頭表揚,甚至是一份簡短的鼓勵信。通過獎勵,我們可以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行為,并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律性。同時,獎勵也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提供榜樣。
最后,懲戒規則應該合理適度。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能力和心理發展水平是有限的,過度嚴厲或過度寬容的懲戒都會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特點確定相應的懲戒方式和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因為個別學生的錯誤行為而對整個班級或學校進行過度懲戒,這樣會導致其他學生不滿和抵制。
總結起來,中小學懲戒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我認為懲戒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具備教育意義。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我們要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與教育目標相結合,與獎勵相輔相成,并合理適度地選擇和執行懲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從錯誤中成長,并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六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月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愿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復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并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范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七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愿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復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并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范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八
班級遲到現象總是屢禁不止,老師不得已采取“無正當理由遲到,遲到一分鐘,在教室內罰站十分鐘”的措施。我認為,這種適當的懲罰是正確且應當的。
教育懲戒指教師依據一定規范,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老師將遲到的學生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形式懲罰學生,這并沒有違反教育懲戒的標準:其一,罰站不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學生的遲到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其二,在教室中罰站是在不損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學生的羞恥心受到一定沖擊,會使學生迫于羞恥而改正自己錯誤。正所謂“不知恥,無以正”,就是如此。
適當的懲罰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但并不是所有的的懲罰都是正確的。當今,有的老師體罰學生,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也許是因為他們曲解了“嚴師出高徒”這種理念,讓學生在超出其體能范圍內跑步,在走廊等學生眾多的地方讓違規學生提著水桶扎馬步。這種教罰已經違背了教育懲戒的理念,甚至會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損害學生的自尊心,雖然達到了維護紀律的目的,但這只是用體罰來使學生畏懼,更準確地說是馴化學生,而不是教化學生,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適當的懲罰應因人而異,孔夫子曾說過“因材施教”,而懲罰學生也應該“因人行罰”。有的學生,不小心犯了錯,不應進行過重的懲罰,否則會打壓到這種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他們“破罐子破摔”,這是不正確的。但有的“頑固分子”,屢教不改,適當地加大懲罰力度也未嘗不可。如果對于一個頑固的學生,不加大力度糾正他,就浪費了教育懲戒的存在。
懲罰,是為防止一個人走向不可糾正錯誤的最后的防線,但不應該將其死死地收縮,而要留足適度的空間,讓被懲罰之人進行自身的救贖,這就是適當的懲罰。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九
1月20日,二年級共同體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學習,雖有些許寒冷但大家聚在起的心卻是暖和的。
由于強調賞識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和教師非常無助,談管色變,懲戒規則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有了準則。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運用呢?大家達成了共識。
1.教育是出自的“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也不能偏離其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應該與說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師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理智處理,把握分寸,不做過激行為,不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3.對學生的懲戒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遵紀守紀,使其知錯能改,教育時尊重孩子,防止產生逆反心理。
4.“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情感教育”與“懲戒教育”相相合,賞識是陽光,可以讓孩子自信而快樂的成長。懲戒是風雨,孩子在懲戒的風雨中才能學會接受磨練承受挫折,從而超越自我。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把尺,一根標桿樹在那里,使得教師能夠真正正地站起管理生教育是循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懲戒權,在于實施懲戒和尺“度”的把握。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十
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教育少不了愛,更少不得懲戒!
愛和懲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戒尺教育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始,懲戒就已經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離不開必要的懲戒,沒有懲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敬畏規則;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若把縱容孩子視作愛,那么,老師其實不愛孩子。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
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吧!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十一
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感想頗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為教育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還進一步規范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根據規則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義務和管理職責,同時也維護了我們學生的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之所以稱為教育懲戒規則,是指學校等教育場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教、訓導等讓學生引以為戒,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規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條款有很多:
規則第七條,如果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中第三條:吸煙、飲酒或者言行失范違反學生守則的。我覺得身為一名學生,不該有違反學生基本守則的行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可能還傷害了別人,百害而無一利。第五條: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既然是一名學生,就不該有打罵學生、老師的行為,這樣不配當一名學生,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學生,還要保護比我們弱小的同學,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生該有的一項基本品德。
規則第十二條,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的行為。其中第一條是“以擊打、刺傷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我想說,雖然學生犯了錯誤,但不能對其造成身體痛苦,這樣不僅會給我們學生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第五條: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我覺得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品德,成績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會是品德第一,成績第二。所以,我贊成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
以上是我讀了規則以后的幾點的感想,我覺得規則實施以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會更加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為我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我們能更好的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十二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范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范圍內,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發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范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并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優質13篇)篇十三
班級遲到現象可謂是一個最常見的班級問題,如何能夠遏制住這一現象,想必很多個班級想了很多個方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的規定:無正當理由遲到需要罰站,且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決定罰站的時間。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針對問題,且弊大于利。
學生的心里成長對學生的進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定里,一分鐘可能換來十分鐘的心里摧殘。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到老師嚴重的懲罰,導致心里受到摧殘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走出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殊留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為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并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只會機械地認為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由于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照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時有教書先生戒尺懲戒,揮鞭教育。當學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規矩的行為時,適當的懲罰是可行的。在中央頒屬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教育懲戒”一詞,是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懲戒”的輕重標注是什么?什么樣的懲戒才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教育機構、學校、班級以及從事教育事業的每一個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頭,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