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一
波西杰克遜這個人物相信在六(6)班里應該無人不曉。提起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五年級下學期初,《波西杰克遜》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風靡全班,人人都被它吸引。當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或許,自從拿起這一本書后,我就開始滿腦子的波西杰克遜。下課第一件事就是看書,上課了還念念不忘。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寫作業,想要多擠出一些時間來看書,甚至連睡覺做夢夢見的都是自己幻想的情節。現在再回想起那段時光,都覺得自己中毒不淺。
那天晚上,到了睡覺的時間了,我腦袋時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為何不利用9點至10點的睡眠時間來看書呢?想到這兒,我的嘴色不由的微微上揚。
我躺在床上,從枕頭下拿出那本早就藏好的《波西杰克遜》,打開書如餓狼一般貪婪地看著。有時,一個情節要看上兩三遍才覺得過癮。待我稍稍緩過神來,已經是十點半了,可我卻絲毫沒有困意,繼續興致勃勃地讀起書來。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在我的全神貫注中流失,等我意識到真的要睡覺的時候,已經差不多十一點半了。我心里一驚,自己已經看了兩個多小時了啊,都這么晚了,我戀戀不舍地看完這章,躡手躡腳地把它放回書柜,心里暗自慶幸沒有被發現。
第二天早上,頭腦沉沉的,想起昨晚竊讀的經歷,心情莫名的大好起來,腦海里浮現出林海音文章里出現過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二
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動力是人們對于金錢的渴望與追逐,這個價值觀與原有社會的重視人情、友誼、正義、公平等,常常構成沖突。日本在維新帶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之后,也致使社會文明的原有體系崩潰了。東方文化的基礎是道德的,現實社會不是道德的了。你想,日本人,在那個時代是不是接受?夏目漱石,以他的發言,在《我是貓》里的冷嘲熱諷,將一個處身社會巨變下的日本人,他心里的失衡與糾結,以及憤怒都暴露出來。
他以貓眼看世界,這本身就表達了,對于人的世界當時日本社會的陌生感。在藝術手法的選擇上潛在意思是,對于現實社會不滿,不接受,表達鄙夷,以及對于人類行為的保持距離。
我們以為夏目漱石是資本主義作家,可是他也是資本主義金權社會的批判者。正如馬克思在現實社會,對于這個新鮮出爐的.資本主義不喜歡一樣,夏目漱石也對于資本主義的先天弊端做了無情的揭露。
他看到歐洲資本主義可憎的面目,以為日本不應該再走歐洲的路。可是限于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知,他也看不到還有另外的出路。他可以做到的,便是不容納,批判,以及絕望一般的嘲諷。
作者本身,在他的思想里,也雜糅了很多東西方的東西。他是個人主義者,這是西方的,可是他又反對資產階級文明。他的社會理想是具有宗教情懷的,以為需要則天去私。這無疑是東方文化里,天下為公的思想。若把這個思想矛盾的特征,放諸當時社會發展中,各樣思想和觀點沖突與融合的背景,一切就好理解了。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三
我是只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這樣親切的一句話為我們打開了一只貓的心靈大門。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是日本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作品。這部作品是以一只生活在窮家的貓為主人公的。全書以貓的角度來描寫看到的聽到的,甚至視察人的心理活動。這只貓是一只善思索,有見識,富于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不會捉老鼠的貓。
夏目漱石在描寫貓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場面時,一方面夸張地刻畫了貓兒拼死掙扎的各種滑稽動作,一方面又述說貓兒在這過程中三次發現的真理。“真理嘛,倒是發現了兩個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詼諧的語句讀來讓讀者忍俊不禁。這只貓甚至還能搬出牛頓第一運動律和第二運動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師家中的貓!
在它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的呢?主人苦沙彌現實、遇事不爽快、心情陰晴不定。他像牡蠣一般把自己藏在殼里。這只貓嘲笑了主人的虛榮心、自負心、及知識分子的種種怪僻。另外一位常來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個玩世不恭的人。每次來都要大大地吹噓一番。還有寒月,講究情趣,卻不善于處事,研究些無聊的“知識”。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知識,厭惡小市民所追求的榮利。因此,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往往以詼諧的語言表達所愛所憎,從中反映出知識分子的種種復雜心態。
有些人天生自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殊不知在貓的嚴重人類其實只是一種有些可笑的生物,人也不過如此,沒有絕頂智慧,沒有高尚品質,有時甚至連它們都不如。
整本書的結尾是個精彩之處,貓兒掉進了水缸。起先它還在掙扎,可漸漸地就放棄了,因為它覺得這樣很舒服,遠離了世界的喧囂,進入了奇妙的、寧靜的世界之中。“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呀感謝。”這竟是那只貓的最后思想,可見它有多厭惡這個丑陋的世界了。整本書的批判思想引領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了這個社會。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四
這幾天我看了一套書,叫“雞皮疙瘩?驚恐樂園系列”,一共有四本:《攝魂怪偶?骷髏海盜》、《網購魔血?面具驚叫》、《瘋子博士?木乃伊保鮮法》、《別吃炒蛋?當心相機》。
這幾天我看了一套書,叫“雞皮疙瘩?驚恐樂園系列”,一共有四本:《攝魂怪偶?骷髏海盜》、《網購魔血?面具驚叫》、《瘋子博士?木乃伊保鮮法》、《別吃炒蛋?當心相機》。
在“雞皮疙瘩?驚恐樂園系列”中,每部小說都由三部分組成:一個獨立的驚險故事,一組貫穿四本書的連續故事,一部妙趣橫生的驚恐檔案。
在這8個故事中,沒有最驚險,只有更驚險,我個個故事都很喜愛。這些“驚恐”是名副其實的,有時看得我心驚膽戰,身上真起了“雞皮疙瘩”。
可是越恐怖我就越想看,一看就停不下來,一本厚厚的書不到兩個小時我就可以看完。
這套書是顧天怡介紹給我的,她說很好看。我就向她借了前兩本來看,還真是“驚恐”,我就又去買了后兩本。我很感謝顧天怡。
這套書是美國人r.l.斯坦的代表作,聽說這位美國作家已經寫了137本“雞皮疙瘩”系列書了呢,可真了不起呀!
這確實是一套好看的書,建議大家也去看看。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五
歲月流逝,我已經在書海中遨游多年。在這幾年中,從本來的休閑一刻,變成了現在與生活密不可分;從本來的隨便翻閱,到現在有意識的記下故事情節、好詞好句;從原來的看完書亂丟亂扔,變成了看完后都要妥善保管;從原來的在書上亂涂亂畫,變成了現在視書比自己的臉還要重要。
經常放學回家以后,爸爸讓我自己學習,他去做晚飯,我通常都會暗自高興:此機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遇。于是,我便偷偷摸摸,從柜子里翻出一本《小牛頓科學館》,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突然“雷聲”響了起來:楊亮亮,快來吃晚飯了。這時,爸爸向我的書桌走來,我心里著急:怎么辦?怎么辦?看著“危險”降臨,我只能束手無策。這時,“雷聲”再次響起:“你的作業完成了嗎?”于是,我只能“老實交待”:”我剛才看書了,一個字都沒有寫。“爸爸怒氣沖沖地問到:“真的?”我說:“是的。“爸爸再也按捺不住脾氣,嘴巴像”機關槍“一樣開始”掃射“。高分貝的聲音在我耳邊回響,我只好”投降“。
多次屢教不改之后,等待我的可就是一場痛揍。只聽我的哀嚎在家里回響———別打了!哎,提起來都是一把傷心淚。因為不做作業只看書,我沒有少挨打。
這就是我,一個嗜書如命的”讀書控“。以后我可要安排好學習和讀書的時間,不能因為只讀書而耽誤了學習,那可就把好事變成了壞事,把好習慣變成了惡習。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六
我叫謝昊天,就讀于莞城實驗小學五(1)班,今年10歲,別看我年齡小,我可是《南方都市報》、《東莞時報》、《米老鼠》的忠實讀者,曾獲得莞城區實驗小學第四屆讀書活動“閱讀之星”和莞城第五屆讀書活動“閱讀之星”以及學校“讀書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從小我就是一個喜歡讀書的男孩,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媽媽講的故事陪伴我長大,《龜兔賽跑》、《狼來了》、《小貓釣魚》、《烏鴉喝水》……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可愛的主人公每天陪我進入甜美的夢鄉;當我自己可以看書時,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有趣的色彩鮮明的圖畫書,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認識那些可愛的小白兔、大灰狼、小紅帽,第一次和他們成為好朋友;上學了,媽媽特意給我買了書架,她還說這就是我的“藏書閣”,于是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天地”。教語文的老師們都告訴我要多看書,這樣才會積累很多知識,當我能認清那上面變化多端的文字時,我才真正領略到讀書的樂趣,《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勇斗妖魔鬼怪教會我要勇敢面對困難,《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的高大形象讓我記憶猶新,《少兒百科全書》解答了我的無數為什么……每當我打開書,津津有味地讀書時,我仿佛進入書的世界,與高尚的人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交談,在書的海洋中遨游。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最喜歡看《奧運福娃漫游記》,現在有20本的珍藏版,里面關于運動的知識可多啦,這也成了我和同學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我也向他們推薦這些書籍看。現在的我又迷上了看報紙,媽媽特意給我訂了《東莞時報》,在我的帶動下,媽媽也會每天抽空關注一下新聞,我們倆一有時間,就會分享自己看到的新聞,讀書看報,讓我的詞匯量積累得越來越多,同時也成為我最大的樂趣。
我還看了很多名人名著,例如曹文軒的《草房子》、《青銅葵花》、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等等,它讓我認識了愛搗蛋的桑桑、童真童趣的小豆豆、具有冒險精神的魯濱遜。
在看書的同時,媽媽還告訴我,會讀還要學著寫寫,利用寒暑假,我完成了好幾篇習作,雖然文筆還是很稚嫩,但老師和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和鍛煉的機會,同時也讓我不再懼怕動筆。其中《2010年,我的新年愿望》、《3·12,我們去植樹》、《我愛您,親愛的母校》、《讀〈弟子規〉,做有德人》、《“釘子精神”永放光芒》、《讀少年周恩有感》刊登在《向日葵》校刊上。參加學校的現場作文比賽獲“一、二等獎”。我還是《小主人報》的小記者,平時積極撰寫稿件,其中《難忘的一天》一文發表在《小主人報》網站上,《平凡的驕傲》等文章刊登在小主人報上。我還利用課余的時間,開通了屬于我自己的博客,把平時的一些練筆放上去,同時也便于自己積累和與別人分享我讀書的喜和樂。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七
在《我是貓》這部作品中,最讓人覺得構思巧妙精細的地方是以貓為敘述者,把貓擬人化,讓貓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講故事。文中不乏有一些借用貓的視角托出的看似平平無奇卻很有哲理的句子,全篇故事幾乎都是通過聊天這個方式表現出來的,我(貓)只是作為旁觀者把這些對話以及思考一一羅列出來。小說以“貓”(我)為敘述方式,以“貓”的見聞和評論構成內容。“貓”的出生為開頭;“貓”因喝了啤酒掉進水缸淹死,小說隨即結束。
這是一篇借著貓的視角來披露(批判)社會現實的文章,全文圍繞著一個主線,貓主人的朋友寒月和金田小姐的婚事展開。貓主人和他的朋友們作為自命清高的知識分子一派和傲慢自大的資本家金田一家的碰撞,寒月和金田小姐的“緣分”起始于一場鬧劇。可笑的是,直到文章結束,這倆人都始終無意于對方,卻被金田小姐的媽媽金田夫人強牽紅線,無所不用其極的騷擾貓主人及他的朋友們,用金錢收買各個階層的人給自己當密探方面打聽寒月。為了裝點門面,要求寒月早日考上博士,才把女兒嫁給他。這當然導致了貓主子的朋友們的反感,不僅當場回絕,還勸阻寒月同意這門婚事。
那么,自命清高,看不上富裕的資本家金田一家、似乎超然于世外的貓主人和朋友們真的那么清高嗎?貓(我)給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思考。
主人也好寒月也好迷亭也好,都是一介平民,表面看起來超然世外,就像一根藤上結的絲瓜,只會單純地隨風搖擺。實際上,他們身上也充斥著功利之心,填塞著各種欲望。從他們日常聊天上就能看出,彼此之間的競爭之心無比強烈,滿心都是如何蓋過對方的風頭。說白了,他們跟自己最看不上的凡夫俗子是一丘之貉,在本貓看來,真是可憐至極。
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很多富有哲思的話語,正是因為現在做不到,才更需要像貓學習的東西。
后來混熟了就不那么在意其他人的目光了,早晨駐守盛熱飯的木桶之上,晚上不離暖爐旁邊,晴天的時候嘛,當然是趴在走廊上曬著太陽打盹,愛自己才最舒坦。
當人們對自己絕望、情緒低落的時候,最好的治愈方式就是照鏡子。因為一眼就能看出美丑。想想自己這樣一張丑陋的臉居然能好好活到今天,實在幸運。人生最感恩的時刻莫過于此。最寶貴的便是知道自己有多愚蠢。
……
諸如此類,我還摘錄了很多,結合著故事發展來看別有一番韻味。作為知識分子家里一只貓,本文的我(貓)很難講不是作者在借著貓的嘴,表達出他想說的話。《我是貓》完成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當時的日本正在進行改革,全面學習西方文化,但同時也有一些守舊派堅守著傳統,有像貓主人一樣即享受著文明的到來,又對文明大加鞭撻,自命清高的人。有像作者的朋友寒月欣然接受一些新事物的人,有像獨仙一樣灑脫非凡看破紅塵的人。有像金田一家在資本里兜兜轉戰,做資本的代言人的人。這些人仿佛都是時代的縮影,每個人都在時代的巨變之下感應著,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應有的表態,證明著自己的存在。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八
讀漱石的《我是貓》,使我對日本文學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讀青少納言的《枕草子》,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都是因為《我是貓》的影響。可以說,夏目漱石,是我對于日本文學認識的開始。而《我是貓》一書,則是我對漱石認識的開始。
夏目漱石,我不想說這個人在日本文壇的名氣之高,聲譽之重;也不想說他的作品之多,篇篇精彩;單憑日本貨幣的一千元上印的都是他的畫像這一點,就足以見得他的文學地位頗重。《我是貓》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使其贏得不朽聲名的作品之一。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笑,而笑必然帶有各式各樣的感情。而《我是貓》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那種種含有復雜意義的笑。如果說《雪國》是憂傷的、迷離的,《枕草子》是淡雅的、閑適的,那么,《我是貓》就是嘲諷的、調笑的。
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漱石筆下那群知識分子的談話與事情。而漱石換種方法,以貓的視角與看法去看待形形色色的人。而另一個巧妙的地方就在于,貓除了擔當敘述者、評論者以外,漱石還刻畫了貓自身演出的很多事情。
當然,在這部作品中,我還看到了漱石的另外一種描寫。漱石通過另外一種似褒實貶的方式,體現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
“問題就在這嘛,說什么不對金錢磕頭,實業家算老幾,說的全是這種傲慢不遜的話!所以我想,你不服氣就讓你嘗嘗實業家的厲害。這一陣子我已經稍微懲治了他一下,不過,他是硬挺著呢,真是一個頑固透頂的東西,哎,真想不到啊!”金田說。
這些話語可以從側面表示出來漱石對于金錢與地位的不屑。從反面可以看出,在當時那個社會里,有錢就是萬能的,這一點,也從反面可以襯托出漱石對于當時社會的不滿與不屑。
而《我是貓》除了構思新奇以外,還巧妙的運用了夸張與對話的技術,而它的文風也是飄逸而又輕快的。漱石采用漫畫式的夸張手法,以敏銳的觀察力,成就了《我是貓》這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后世以深刻的啟示。
時至今日,這部作品讀來,依舊是蘊含深意,令人深省。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九
我家有一個小小讀書迷,小讀書迷有一張櫻桃小嘴,兩顆黑黑發亮的眼睛,兩個樹葉般大小的耳朵,讀書迷是誰呀?你們知道嗎?她就是我呀!
我才二年級就讀過了不少書,里面的內容可豐富、可精彩了,我一旦下了課,或者在家有空的時候,隨時就鉆進了我的`“百寶箱”里。
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一有空的時候就看書,知道了什么是地球,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動物,什么是植物;知道了我的祖國,知道了中國共產黨;而且還知道不少的科學知識,它讓我的童年即豐富又多彩。
指導教師:黎明峰。
投稿:-7-2023:16:03。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一看就入了迷。
在我的`房間里,有一個小書架,里面放滿了各種書,有故事書、作文書、科幻書……這些書就是我的“長生果”。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看《成語故事》這本書,看著看著,就入了迷。突然,一個好朋友對我說:“小楠,你今天出不出去玩?”當時我太入迷了,根本就沒聽見他說的話。他見我沒反應,就跑開了。
還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在房間里看一本叫《查理九世之外星怪客》的書,我就像一匹饑餓的狼,貪婪地讀著。我看得津津有味,絲毫沒有察覺媽媽走進來。突然,耳邊響起了媽媽說的話:“已經10點了,還不快睡覺!”聽到這樣的聲音,仿佛聽到了恐龍在吼叫。我沒有辦法,只能乖乖地上床睡覺。
可是,我翻來覆去怎么都睡不著,因為心中老想著:最后外星人會不會來?它們會不會抓人類……各種幻想接二連三地在我腦海里出現。最后我決定,等爸爸媽媽他們睡著了,我再行動。
終于,他們睡著了,我拿著那本書輕輕地走進衛生間,心想:呵呵,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覺啊!
我坐在馬桶上,捧起那本書,一行又一行地看著,看得如癡如醉。不知不覺中,我看完了整本書。
之后,我躡手躡腳地回到房間,看了一眼床頭的鬧鐘,呀,都半夜了!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一
“控”源于英文單詞“情結”。你對某種事物有情結,現在網絡上有一種流行句式“——控”。這個句式是用來形容對某一方面十分癡迷的群體。像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讀書”控。
我有一個習慣,確切地說是遺傳爸爸的一個半好半壞的習慣——廁所文化。這是我們一家給這個習慣的一個名稱。廁所文化,顧名思義,就是一邊上廁所,一邊看書或報。這聽著的確有些惡心和怪異,但不知怎的,在媽媽一直反對的情況下我們父女也沒法改掉這個“壞毛病”。雖說在媽媽眼里是個壞毛病,但在我看來,它卻讓我在廁所的時間更充實了。話雖這么說,但爸爸、媽媽、卻極力想改掉我這個毛病。于是每次,只要見我往衛生間走,都會囑咐一句:“不許看書!”一開始,我乖乖地,既不看書也不看報,但過了沒幾天,上廁所對我來說已經無聊到極點了,于是我開始行動了。
我的第一招就是把書藏到衣服里上廁所時偷偷帶進去,這樣很快被發現,第二招事先藏到馬桶的水箱蓋上爸爸媽媽上完廁所后“遺留”下來的一大堆書報中間“濫竽充數”。但沒過多久,就被機智的媽媽發現了。眼見計劃失敗,只能采取第三招換小書藏衣服口袋,最終還是失敗。第四招談判,如果給我上廁所看書我寫作業時間不拖拉在廁所所暫用看已收的時間全部補回來,這次談判剛開始雖然沒得到爸媽的同意,但在我后面幾天的完成作業時間的情況下,每天幾乎快到爭吵的地步之時爸媽最終同意上面的第四招。
隨后的數月我的廁所文化“生涯”似乎平靜了許多,馬桶水箱蓋上書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我依然把握著每分每秒,當著一個“敬業”的“讀書”控。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二
在這個電子產品滿天飛的時代,“手機控”、“電視控”、“電腦控”比比皆是,而我呢,是個不折不扣的“讀書控”。不管是小說、童話,還是報紙、繪本,甚至是舅舅大學時的醫學書,我都照單全收,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在我完成了讓我腦細胞“全軍覆沒”的`數學作業后,媽媽讓我休息一小會兒,我立刻抓起一本《魔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貪婪地讀起來。突然我看到了一個特別搞笑的片斷,便不由自主的“咯咯咯”笑起來,媽媽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怒氣沖天”地站在了我的背后,我卻渾然不知,繼續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見我無動于衷,便一把“奪”過我的寶貝書,使出了“獅吼功”大聲嚷道“你還要不要眼睛啦!”我只好跟我的《魔戒》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雖然我心里知道媽媽是因為我已經近視了,才不讓我看課外書的,可是那么好看的書就不能讓我多看一會嘛,這個媽媽呀!
還有一次過新年,我去揚州的姨婆家玩。那里有我的三個表姐,我們在院子里一邊聊天,一邊跳長繩,玩得不亦樂乎。正在我們玩得樂此不疲的時候,姨婆拿出了幾本姐姐們小時候看的課外書,笑咪咪地對我說:“希寶,這幾本書你帶回南京看吧。”哈哈,看來就連揚州的親戚都知道我愛看書呢。我立刻扔下長繩,拿過姨婆手上的書,站在院子里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三個姐姐都好掃興,對著姨婆嘟囔:“希希難得過年才回來一次,你一把書拿出來,她都不跟我們玩了。下次希希回來,你要把家里所有帶文字的東西全都收好!”姨婆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在我讀過眾多的書中,有一本叫《青鳥》的書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仙女在平安夜,來到一個貧窮的伐木工的家里,帶著他的兩個孩子們經歷了一場神奇的旅行。他們去了回憶國看到了他們死去的爺爺奶奶,到未來王國看到了未出生的孩子們……經歷了這場神奇的旅行后兩個孩子終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那就是只要我們都有一顆無私的心去關愛別人,那么在別人得到幸福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幸福。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我們身邊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發現幸福的一顆心。
課外書給我帶來了很多知識和樂趣,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開拓了我的視野,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但同時也給我帶來了煩惱,那就是近視。以后讀書我要掌握好分寸,既要保護好眼睛,也要多讀好書。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三
五年級課本中有一篇課文,講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進行過竊讀。她愛書如命,書中的情節令她浮想聯翩。我也一樣,我也背著媽媽“竊讀”過。
曾經,我們家的大書架上擺滿了書,如今,我的眉頭卻緊緊地皺了起來,不是因為數減少了,而是因為書太多了,書架沒處放,媽媽便只讓我讀沙發上擺的書。我可不喜歡沙發上的書,那些“菜”還不夠我塞牙縫呢!我向往的是書桌邊的《熱血羊娃》啊!
一天下午,我躡手躡腳地向書房走去,目的可不是叫醒熟睡中的媽媽,而是為了書桌旁的《熱血羊娃》。我躲在門后,探著頭,瞇著眼,朝房間里小心翼翼地瞄了一眼,閃電般的縮回了頭。我在房門邊靜音模式地手舞足蹈,臉夸張地扭曲著,《熱血羊娃》就在里面!我又瞧了一眼,暗喜媽媽沒注意,但又擔心媽媽會不會聽見我的腳步聲,干脆爬到了地上匍匐前進。
呼,總算爬到書桌邊了!我緩緩地抬起手,五根手指像五只小爬蟲,一步步挪向那本書。終于拿到了,我慢慢地抽回手,將書夾在腋下回到了臥室。我貪婪地翻閱著書,仿佛一只老鼠,貪婪地啃著乳酪。我很興奮,也很緊張――這種竊讀的滋味!
最令我高興的是臨睡前,照例我要先看上幾頁書再睡,我白天就想好了要看什么書,但是晚上還得裝著很厭煩的樣子,打著哈欠看著鐘表好像在說:時間怎么這么慢啊?其實,我心里正高興地喊著慢些,再慢些!
這就是看書如知如醉的我。
我看書就是這么津津有味。
我就是這么愛書如命。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四
1871年,日本開始史上最大刀闊斧的改革,明治維新,經濟大步發展的同時,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矛盾日益尖銳,36年后的1905年,時年38歲的夏目漱石以《我是貓》一舉成名,獲得廣厚贊譽,更是被認為豎起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在日本,享有“國民作家”的美譽。
在明治維新100年后,中國也進行了被譽為“世界史上最大規模減貧行動”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開始至今,剛剛好是第三十年,正如鳳凰衛視“騰飛中國”的廣告宣傳語所說,激蕩三十年。一個事實是肯定的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同樣是社會問題此起彼伏如一只怎么斬也斬不完的九頭怪,在這時候,重讀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貓》,尤其是最后一章,無異于一劑強心針。
小說的前面十章,無論結構或者所講的道理均類似于雜文,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描摹得都異常鮮活,讀來嬉笑怒罵自成一體,文字品格妙趣橫生。唯獨最后的第十一章,老先生幾乎是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說得神乎其神,專講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且讓我們看看先生都寫了哪些玄妙之語。
首先是兩個討論的前提:
1.人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進入絕對的境界,這兩條道路就是藝術和戀愛。夫妻之愛就體現著其中之一。(上海譯文新版p343)。
2.如果你做別人不承認的事兒,不管那件事兒多么好,也是罪人嘛,所以說,人世間,罪人問題是最不可靠的了。(上海譯文新版p353)。
進入正題,小說中貓的主人跟他的知識分子朋友們討論的是“密探”的問題。
1.東方的忘我與西方的自我。
主人說:“在無意中摸人家的想法這就是密探...在不知不覺之中引出人家的話來,揣摩人家的想法,這就是密探...使用一大堆恐嚇的語言,強迫人家聽從,這就是密探。”應該說,這個程度上,“密探”代表了現代人之間的疏離與隔膜。
接著主人說了他認為的密探產生的原因:“現代人的密探傾向,原因全在于個人的自覺心過分的強烈。”(上海譯文新版p368)并且,他進一步解釋了他所說的“自覺心”:“現今人的所謂自覺心,可以書哦是過分懂得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一條截然的利害鴻溝。而這種自覺心,隨著文明的進展,一天比一天變得敏銳,從而到了最后,連舉手投足都變得不能按自然行事...走進有鏡子的房間,每次在鏡子前通過都要照一下鏡子,每一個瞬間都不能忘掉自己...睡夢中想的是我,醒來想的還是我,這個我到處不離身,結果人的言行只能是小里小氣,只能把自己舒服得緊緊的,只能感覺人世是痛苦的。.....在這點上,當代人都成了密探式的人,竊賊式的人。密探干的是不讓人發覺,偷偷摸摸盡量給自己找便宜的勾當,自然非有強烈的自覺心不可。竊賊也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發現,所以也勢必非有強烈的自覺心不可。現今的人,睡覺也好醒來也好,總在盤算怎么樣對自己有利,自覺心和密探、竊賊一樣強烈。在二十四小時中總是心神不寧,總在偷偷摸摸地行動,在走向墳墓之前一刻也不得安寧,這就是現代人的心態。”(上海譯文新版p369)且不談他說的現代人的狀態是不是完全正確,起碼有一點先生說對了,這種源自西方的個體的思想哲學,的確是消極、悲觀的。(這里的消極、悲觀,應該遵從哲學語境,與價值判斷無關,僅表明一種趨向。)。
主人的朋友獨仙就說:“以往的人教人們忘掉自己,現在的人教人不要忘了自己,這完全不同。二十四小時中充滿了自我意識。正因為如此,二十四小時中沒有一刻是太平的。...一般人認為隨著文明的發達,殺伐之氣沒有了,人與人的交際也穩當得多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自覺心這樣強烈怎么會穩當呢。這和相撲的力士,在比賽場地中互相揪住對方擺出不同的架勢沒什么兩樣嘛。在旁人看來以為這是極平穩的,而角力雙方的本人不正是暗中使用極大的力量嗎?”(上海譯文新版p370)。
當然,這都是在生時產生的意識形態分野,寒月對此提出了一個與東方忘我哲學相悖的觀點:“生下來的時刻,誰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生下來了,可死的時候,看起來誰都感到難受。”連西方的學者都不諱言,西方的哲學是以滿足低級的人類物欲需求為中心,而東方的哲學是“我們能想見的更加高等的哲學”(只是當今東方哲學系統化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但我們也都會面對這個悖論,再高等,也有面對低等的時候。孰是孰非,就留給大家自己判斷了。
2.結婚將成為不可能?藝術將被絕對埋葬?
這一次,是叫迷亭的家伙發言了:“所有的生存者都主張其個性來,不管由誰來看,形成了一種好像都在主張你是你,我是我的風氣。如果有兩個人在途中相遇,則彼此都在想你既然是人,那么俺也是人,在彼此的內心里不服氣地暗斗著,擦肩而過,個人就這樣強大起來。也就是說,個人都對等地強大起來,個人也都對等地變得軟弱。人在別人很難損害自己這點上,的確是強大了。但在不能輕易向別人動手這一點上,又明顯地較過去軟弱得多了。.....所以一方面固守著不需別人侵犯我的一根毫毛,同時有想哪怕能侵犯別人的半根好貓也好,硬是想要加強自己原本軟弱的地方。人與人的空間就沒有了.....總想盡量擴充自己,將自己膨脹到幾乎炸裂的程度,使自己在無限痛苦中生存著。由于太痛苦,所以用各種方法尋找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余裕。.....即便在父母與子女之家能彼此也要盡量使對方聽從自己,否則要吃虧,所以為了維持雙方的安全,勢必要分局。歐洲的文明史走在前面的,正由于父母承認兒子的個性,并給予尊重,所以這種良好的風俗才得以成立。.....勉強被抑制著的個性發展和伴隨個性發展對它產生的尊重只念將要無限制地增加下去。...父子兄弟分開了,作為最后的方案,自然是夫妻分開。”(上海譯文新版p379)。
“藝術也和夫妻一樣,歸于同一命運。所謂個性的發展,就意味著個性的自由吧?所謂個性的自由,就意味著我市我,他人是他人吧?難道這種藝術果真能夠存在嗎?藝術之所以能夠繁榮,是因為藝術家與享受著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個性。....看看喬伊斯吧,看看梅瑞狄斯吧,他們的讀者不是都很少嗎?這當然要少,因為那種作品,如果不是具有那樣個性的人,讀起來肯定不會感到有趣,這又有什么辦法呢。這種傾向漸漸發展下去,到了婚姻成為不到的的那種時候,藝術也就整個滅亡了。一旦到了你寫的作品我完全不懂,我寫的作品你完全不懂的時候,你和我之間,不是連什么藝術都不存在了嗎?”(上海譯文新版p382)。
最后,先生還借獨仙之口訴說了總結性的發言:“人的個性越自由,生活就越不自在。尼采之所以打出超人的旗號,完全是由于這種不自在感沒有辦法解決,才扭曲成那樣的一種哲學的啊。......所以荷馬也好,十五世紀的應該uominyao也好,雖然同樣寫超人的性格,但感覺卻完全不一樣,很樂天的嘛。寫得很愉快嘛。——在古代只要有個了不起的人物,天下人就會集聚到他的傘下,這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我們要求自由,獲得了自由,獲得自由的結果又痛感不自由。在東方,從古以來就講求心得修養,這種做法是對的。個性發展的`解雇哦是大家都得了神經衰弱癥,當大家苦于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才開始發現‘王者之民蕩蕩然’這句話的價值,從而領悟了‘無為而化’這句絕不能小看的話。”(上海譯文新版p383)。
當然,這些也都是先生的一家之言,摘錄下來,供大家共同鑒賞評論之。
論及東西方文化激蕩下產生的不同的小說家,我認為,就大家比較熟識的,可以談一談村上春樹與夏目漱石,當然,他們二人是否可以比較不是我所能妄言的,不過一個事實是,西方學界對這兩人的研究不論是學者人數還是專著數量,都有得一拼,一方面,他們代表了幾乎同一文化形態下成長起來的對立面的兩種文化人,另一方面,他們也都是暢銷書作者(笑)。
這么說,村上春樹無疑是西方化的,無論從他描寫的事物,還是從他所反應出的哲學思辨性,都是個體的,獨立的,是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這樣的作家,一旦讀者與他心有戚戚焉,很快就能以“我喜歡的作家”身份勝任愉快;而夏目漱石先生則更顯充滿了東方古典韻味,對日本群像眾生的描繪,包括后來的《夢十夜》,幾乎可以稱得上“悲天憫人”了,這樣的作家,也許不能讓人迅速的喜歡上,但的確配得上“我最敬佩的作家”這樣的身份。
一個比較有趣的題外話是,日本作家的創作路線總有相似之處,僅從我列比的村上春樹和夏目漱石先生來看,他們前期的作品都是從實際出發,最后仍然都要走一個虛的套路出來,于村上,是那本《東京奇談錄》,于夏目漱石先生,則是那本后來為他贏得更廣泛贊譽的《夢十夜》。
最后,要提一提上海譯文新版的翻譯者劉振瀛老先生,老先生風骨翻譯界共。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五
讀書有兩層意思,一種是大聲朗讀出來,另一種則是在心里默默讀,不發出一點兒聲響,我的題目中”讀書”是在心里默默讀。
我一讀書,任何人都喊不動我。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了圖書館我報了一大摞書要看完看不完就借回家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媽媽叫我走了,我只好很不情愿地,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圖書館。
也有人問我,你為什么不看電子書呢?電子書方便攜帶~~~可我覺得電子書傷眼睛,而且電子書沒有墨水書對我有吸引力。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想不想和我這個“小書控“交朋友呢?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六
今日讀了《我是貓》,貓在偷吃人的年糕之過程中悟出了三條真理:
一、機緣難得,必須要抓住;。
二、必須要直覺地確定吉兇禍福;。
三、臨危之時,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可能的。想一想,還就是這么回事。
機會太少了,80后上小學時,大學不要錢,上大學時,小學不要錢;該工作了國家不分配了,機會錯過了;機會沒有趕上,所以,此刻自我找工作,難免辛苦點兒。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機會。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七
手里面的這本《我是貓》,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新版,譯者是尤炳圻和胡雪,對于外國文學,我知道譯者是很重要的,一直也很少看日本的文學,沒什么原因,就是沒有太大想看的沖動,不過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卻有耳聞,知道是比較另類的一部作品,正趕上日語系的表妹買了幾本日本的文學,就拿來看了。
說實話,讀前兩章的時候,是有些累心的,一方面當然源于夏目漱石本身對文字的游刃有余及過于學究氣息的風格,使整部作品讀起來有些晦澀艱拗,據說在日本,雖然《我是貓》很有名,但是讀的人也并不多,換句話說,夏目瀨石雖然在日本文壇上的地位顯赫,但顯然他的作品不如川端康成那樣普及。另一方面,我一度認為是譯者的問題,我不知道兩位譯者的分工是分章節翻譯,還是共同合作,總之前面的章節翻譯的讓人有一些矯情的感覺,而后面卻是漸入佳境,我試圖猜想,譯者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對夏目漱石的風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總之,到后面,我是越來越喜歡上了這部作品了。
首先《我是貓》的特別之處在于,作品的第一主人公是貓,作者讓貓自說自話,以它的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其實整個作品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貓的思想,它總是在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說著自己對人類的感想,其實說穿了,這部分就是作者思想的一個切面,作者借貓抒發自己的感想,就像很多文學名著的說教成份難免讓人心煩一樣,這一部分雖然換了主人公,但是如此大段冗長的描述,也略顯沉悶,對于多數人來說可能不太接受這種枯燥的說教,但是好在表現手法比較新穎,再加上作者的語言文字功底極其深厚,所以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是貓眼中人的行為,主要集中在言談上,這一段是極有趣的,也是我的最愛。對話的地點,當然主要集中在主人的家里,貓對主人是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的,在它的眼里,主人是一個迂腐的,思想守舊,而且有很多陋習的家伙,但是并不是說,主人就一無是處,隨著作品的展開,貓也承認了主人身上的那種不為金錢所屈服的某種孤高的個性,這也必然直接導致了他與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的種種不融合,但是這一點在貓看來還是很欣賞的。主人有兩個很不錯的朋友,一個是迷亭先生,一個是寒月先生,在這里面,讓人尤其印象深刻的,顯然是迷亭先生,迷亭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家伙,說話從來不靠譜,謊話大話連篇,而且最絕的是,即便被人揭穿了,他也可以大義凜然的繼續糊弄下去,好像胡說八道就是他人生最終極追求的目標,就像抽煙的人離不開煙一樣,捉弄人成為了他生活的必需品,而這樣玩世不恭的迷亭和一本正經的主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做個比喻,就像相聲一樣,一個是捧哏的,一個逗哏的,在相聲當中,捧哏的是假裝裝傻,而主人是真的很傻,據說這本書的寫法,也有點日本落語的風格,落語就是日本人的相聲,不過是一個人說的,聽過一些,沒感到很好笑,想來和民族語言文化不無關系,不過,這部作品的幽默卻有某種共通之處,而迷亭的風格,一度讓我想到郭德綱,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他們兩個重合,當然是舞臺上的郭德綱,生活中他什么樣,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只要迷亭出場,你就會充滿期待,這一段是足夠引人入勝的。另一個人物是寒月,這個人物,只有在看完全書,才能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他不是很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說他的語言不太能展示他這個人物的性格,但是其實他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但不同于主人的迂腐,他是比較單純的那種人,所以在最后才會產生磨玻璃球的可笑事件,通觀全文,再去回憶寒月的種種,才能在心中構建成寒月這個人物。而書中還涉及了充滿文學追求的東風,說一套做一套的三平,拜金的金田夫人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一個小小庭院,為著一些瑣事,上演著一出又一出的人生喜劇,也充滿著諷刺的意味,如果說魯迅在《阿q正傳》中的諷刺過于辛辣,那么夏目瀨石在《我是貓》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嘲弄,寫出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種種不滿與對現實弊端的種種認知。
總的來說,是比較喜歡這本書的,雖然是作者假借貓的口發了一番牢騷,揭露了社會的一些現狀,但是并不枯燥乏味,表達的相當的巧妙,引人入勝,能讓你在笑聲中,體會一些很深刻的感悟,想來就是這本書獨特的魅力,說來又是一種巧合,正在看《我的名字叫紅》,看過前十章,感覺這部作品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寫作的手法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確實是一種新的突破,一種新的嘗試,不過,從中也看出了一些《我是貓》的痕跡,比如我是樹,我是狗,我是什么的時候,很多時候說話的語氣與姿態,是跟《我是貓》有很大相似之處的,只不過,帕慕克的作品是在不斷的轉換主人公,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是不同的,關于《我的名字叫紅》看過后再繼續說吧,關于《我是貓》,不錯的一部文學作品,有空的話,就找來看看吧。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八
我貓世界之事,畢竟只有貓才能理解。不管人類社會怎樣發達,僅就這一點來說,是萬般無奈的。何況,人類并不像自己所認為得那么了不起,就更難上加難了。一只無名的貓竟膽大說出此等話。
魯迅先生如是評價《我是貓》:“輕快灑脫,富于機智。”在小說里,夏目漱石不僅描寫了貓的世界,還通過貓的視角描寫了人類的世界。一只孤獨睿智的貓,是書中敘述者和評論者的擔當。無論是對政治黑暗斗爭的嘲笑,“金權社會”的諷刺,還是對知識分子無病呻吟的輕蔑,都辛辣無情,卻又表露出機智幽默,筆鋒里暗藏著凄苦悲涼。
縱觀整部小說,我最喜歡的就是接近尾聲時,苦沙彌、迷亭、東風、獨仙和寒月等人具有哲理性的一番的談話,他們談藝術,談哲學,談愛情,談生活。讓我頗受感動的是東風所講的一句話:“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愛和美更應該受人尊重的了。”是啊,多虧了愛和美,我們內心的幸福可以滿到溢出來;多虧了愛和美,我們才能繼續抬頭往前進。全文所講的道理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一例外都描寫得鮮活有力,引人入勝,不禁令人產生發自內心的反省:所謂人類,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生而為人,所得的一切安樂,到底從何處來?也許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但只要朝著正確的道路一步步走下去,我們便會逐漸領會到這種無形又凄美的東西究竟是什么了。
其實生著胃病的苦沙彌,就是夏目先生自己的影子。他們自甘寂寞,在書中我仿佛看到快被現實逼瘋、內心垂死掙扎的夏目先生,對世事如此洞悉的他,到底為什么要把自己和苦沙彌相比呢?總而言之,先生嘗盡人間甘辛,所出之言冷暖自知。
書中那雙深邃而犀利的貓眼睛,即使跨越百年,似乎依舊打量著今天的日本社會。這就是《我是貓》經久不衰的原因吧。我們也許忘了有些曾經讀過的書,但我肯定,這本書和跟這本書一樣的經典會伴隨著我們成長,默默影響我們。
無名的貓雖然在水缸中淡然死去,但它化作一道犀利的目光,拷問著塵間蕓蕓眾生的靈魂。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十九
初讀這本書,一時半會兒會找不到感覺,會認為這本書是索然無味的。其實不然,這里的每一篇章,都有無盡的笑意。這里的笑,并不是單純的快樂的笑,種種復雜的笑的要素都滲入其中:有對自己人的調笑和嘲謔,也有對厭惡對象發出的冷笑和譏諷。
我鐘愛這本書,是在于這部作品的藝術構想——以窮教師家里的貓為整個情節的敘述者。我喜歡這只貓,這是一只被巧妙擬人化了的“靈貓”,也是一只善思索、有見識、喜議論、好調侃并且賦予正義感的貓——雖然他不能講話。
從貓的眼中看這些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會有不同的感覺。這些人在對待現實的態度上各有不同:苦彌殺對現實十分執著,遇到事情就打動肝火;迷亭玩世不恭;寒月講究情趣,遇到事情無所沾滯;獨仙十分消極;東風喜歡粉紅色的唯美世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讓他們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視知識,熱愛學問,厭惡榮華利祿。
對于貓的世界,說不上有多了解。但是,自從看了這本小說,我每次看到奶奶家的那只貓蹲坐在我面前,就會覺得它正在用它那雙閃亮亮的眼睛看著我。我看不懂那種那種眼神,或是鄙夷,或是嘲諷,或是不屑……驀然發現,自己的一切都早已暴露在這只貓的面前。我在猜測,眼前的這只貓會不會也有話對我講。
親身的感受,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我是貓》的意義所在,那種以第三者來看透人心的敘述,更加能走進人心。
最后那只聰慧的貓因為好奇而死去,但它那活靈活現的形象依舊在我心中。
讀了此文,或許收獲的并不多,但給我的感觸卻有許多許多。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二十
按照中國人的認識,明治維新是把日本從一個具有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分化出去,為亞洲第一個近代工業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度,中國文人所期待的就是,也在中國復制一次維新運動。事實上,中國歷史上真有一個“百日維新”。
我們對于日本的明治維新,給予了正面的進取評價。可是本身在這個歷史時期生活的夏目漱石,他以《我是貓》,表達了與我們的一貫認識不一樣的意見。
在社會巨變時期,人們的思想與認識需要有一個從不適應到緩慢順應,同時實現新文化構建的發展過程。并且,最初社會輿論會嚴重對抗,以為這種演變是不為本國文化相容的;說重話的人,以為這是離棄祖宗文化。
夏目漱石,以往在英國留學,他對于發生在歐洲與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兩者的不一樣有所認識。他以為,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是內化的產物;而日本引進來這個資本主義,是外來的,自然與原有的文化根底有所沖突。
這個確定,不簡單。大家閱讀《我是貓》,以為這是名著,作者極有才華,卻不能看到那只貓的智慧,都是作者賦予的。它是作者的代言而已。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二十一
小巧的眼睛、直挺的小鼻子、小小的個子,還架著一副小眼鏡,這就是我。我的'名字叫李禹江,我想可以用一個“小巧玲瓏”來形容自己。我是個內向的小女孩,害怕和老師談話。但我非常喜歡看書,一看起書來就廢寢忘食。
每天回到家,我都會盡快把作業完成,迫不及待地從書柜里拿出許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直到媽媽來打斷我,我才依依不舍地和我的“好朋友”說再見。
但我總覺得,我能自由自在地讀書的時間太少了。于是,我常常會把廁所、床改成讀書“基地”。媽媽偶爾抱怨:“讀書的時間太多了,連復習題都沒法做了。”我覺得并不是這樣,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如果不讓我讀書,那我的生活就沒有陽光了。
這就是我,一個內心敏感卻喜歡與書結伴而行的我。你喜歡這樣的我嗎?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二十二
xx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丑,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后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教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貓》中的這只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仆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著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說:“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意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說過:‘余作畫者,莫過于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樣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于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說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于這只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于許多人,這貓很富于哲理,善于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說:“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齊,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并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的結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當屬于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xx譯者所說,“他們應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我是貓》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象,應當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只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可是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只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么多的了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看完《我是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像一只貓,有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新的,完美的東西。
我是讀書控(通用23篇)篇二十三
我一直是一個小書蟲,整天沉浸在故事中,有時喜,有時悲,我在哪兒,書就在哪兒。
有一次,活動課時,大家都像被放飛的小鳥一樣盡情地在外面玩耍。而我和幾個同學卻在教室里看書。
外面很吵,但我依然很認真地看著書,我已經被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
這時,我的好朋友跑來找我玩了:“陳陳!我們一起去外面玩吧!教室里悶死了!”這時的我已經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了,此時,主人公正在上一個壞蛋的當,那個壞蛋竟然想把主人公主抓利用!
我不禁為主人公擔憂起來,我緊皺著眉頭:“小心啊!千萬不能上他的當啊!!!”我的好朋友感到非常奇怪,以為自己聽錯,兩眼圓瞪:“你剛才在說什么?”
這時,我的目光移到了另一頁,不好!壞蛋竟然誘惑住了主人公!我非常生氣,仿佛我就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哼!”我發起火來“你這個大壞蛋!你要利用芳芳,你好壞,天天害人!”我緊皺著眉頭。
“什么?”我的好朋友一陣怒火涌上心頭“你竟然說我是大壞蛋,天天害人!?嗯?誰是芳芳?我干嘛要利用她?”她有些想去找別人玩了,但是她發現我正聚精會神地看書,又忍不住笑出了聲,她眼珠子一轉想出了個“壞”點子。
我正沉浸在緊張的情節中呢!主人公逃出去了嗎?突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一雙涼冰冰的手遮住了我的眼睛,我一把抓住遮住我眼睛的手指,向前一拉,哇!重見光明啦!
此時的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找到這個打擾我看書的家伙!我轉過身去,怒氣沖天:“你為什么打擾我!!”“我們一起去玩吧!!”“哦,好吧,等我把這章看完!”我說著,又回頭沉浸在了故事中。
而我的好朋友一直在我旁邊等著我。
這就是我,名副其實的讀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