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隨后,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吧。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一
我的家鄉在重慶,那里最聞名中外的就要算火鍋了。
不論你走到繁榮的大街,還是走到僻靜的小巷都會聞到火鍋的香味,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走進火鍋店。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人們都那樣熱愛吃火鍋。
冬天人們穿著羽絨服走進火鍋店,先把火鍋調料燒開,再把菜用筷子夾起來放進鍋里,過一會,大家把煮好的菜夾起來,放進嘴里吃下去感覺渾身熱乎乎的,舒服極了!夏天人們還是那么熱愛火鍋,有的人脫了上衣吃火鍋,有的搭著毛巾一邊擦汗一邊吃,還有的邊喝啤酒邊吃火鍋。
不光大人喜歡吃,我也喜歡吃火鍋。冬天我走進火鍋店,點了香腸、毛肚、鴨腸、豆芽、海帶、紹皮、豆皮……我用筷子夾了一塊香腸,把香腸放進鍋里,過了一會兒,我見香腸變了一種顏色,就連忙把它夾進嘴里,啊!又燙又辣又香,身上的寒冷蕩然無存,真爽啊!
我愛吃火鍋,我更愛我美麗的家鄉!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二
又見家鄉炊煙,那縷“沉甸甸”的炊煙。
站在村口,清風夾雜著青藍色的炊煙,聞不出其中的花香或草味,只是輕輕撩動額前的頭發。這如約而至的氣息,樸素而談雅,久違的沐浴,驅除了我身上的風塵,一股棉花糖般的甘甜由然而生。
藍藍的天似一面幕布,別著幾朵雪的云彩,涼風掠起,激起樹葉的竊竊笑語。多么喜歡的家鄉那縷炊煙,托起歲月的痕跡。
又見家鄉的炊煙,是奶奶在燒水的那縷炊煙,是大伯娘在做點心的那縷炊煙,是媽媽在煮飯的那縷炊煙。遠遠望去,看見田埂上荷鋤歸來的大伯朝著熟悉的那縷炊煙走去,疲憊的腳步顯得格外輕快。而那些貪玩的孩子們卻仍沒有回家的意思,似乎在等待那一聲長、一聲短的響徹整個村莊的呼喚。
這幅溫馨的畫卷,足以同陶淵明的“桃花源”相媲美。可如今炊煙在我那所城市已經滅絕了。
清晨,東升的旭日,方丈的光芒,波光粼粼的河面,像一條金色蜿蜒的龍橫臥在大地上;黃昏,西沉的落日,在河流的源頭掛上一抹紅暈,唱晚的漁舟蕩在河上,滿載快樂和幸福,似一幅完美的繪畫藝術品;深夜,深藍的天空,綴滿星辰,無限遐想隨流水奔向東方,仿佛是一條掛滿寶石的玉帶。一切都一如既往,只是那縷炊煙如風般悄然而去。或許吧,人們認為炊煙帶來的更多的是危害。
—最容易被人遺忘的是炊煙,最不該被人遺忘的還是炊煙。
炊煙是寧靜而淡泊,它總能準時地在大山里顫悠悠地升走;它總能安詳地從村莊的每個草茅屋里飄過;它總能隨著風的足跡,悄悄掠過前方那片松樹林。自然的影子,在那縷炊煙下也顯得漫不經心,也了無痕跡,但這綠意般的幸福卻從山腳延伸到山頂,流光溢彩,沁人心脾。
炊煙,只有炊煙,一生以這種姿態生長,因為它深深地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它走了,它什么也沒帶走。當一陣清脆的鳥鳴聲穿破黎明的晨霧,當一縷朝陽射破萬丈濃云,它緩緩升起。奶奶曾說過:“這炊煙啊,才是人真正成長的速度。”默默地望著炊煙飛起來,上升,上升……直達過去的天空,那便是童年的高度。
可如今,花朵凋零,小草枯敗,大地變得頹廢,山壁變得只剩下光禿禿的巖石……一切的一切都變得頹廢,凄涼,就連那縷炊煙也一去不復返。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勾起我回憶,響起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臨澤,那里盛產水果:草莓、杏子、桃子、還有我最喜歡的梨。清明節后,梨樹上長出了許多花骨朵。幾天后,花骨朵變成了美麗的花非常漂亮,這時的梨園像變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春風一吹,花香飄出數里,不但招來了成群結隊的蜜蜂來采蜜,而且引來了蝴蝶。勞動節左右,梨樹上的花凋謝了,樹葉下長出了許許多多小梨像一顆顆綠寶石,這時,摘一個,咬一口,它的果皮較厚,果肉有點澀。綠油油的葉子和鮮嫩的果實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給家鄉增加了美的景色。六一兒童節左右,小梨開始漸漸的長大了,叫人越看越想看,做夢都想吃梨.中秋節后,顏色不一、大小不同的梨掛滿了枝頭。在微風的吹拂下,樹上的梨一會兒從葉片中露出臉蛋,一會兒又藏在葉片后面,像一個個小燈籠,讓人看了都眼饞。
我愛家鄉的梨樹,更愛家鄉的梨。
文檔為doc格式。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四
坐著車,即將要回到可愛的家鄉,心里不由得激動萬分。
看向窗外,一排排樹隨著風極速地向后退著,淡淡的.在玻璃上映出我的摸樣,不由得思緒萬千。
我的家鄉,是一個再小不過的地方。那里是佛教圣地,是山的歸屬地,那就是五臺山。那里空氣新鮮,天的蔚藍襯托云的潔白,鳥也時不時成群結隊的經過。土地暗顯花草的多彩,蜂蝶也定期光臨。色彩絢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里屬于海拔較高地帶,所以天氣較為寒冷,但那些風景卻不為此妥協。
小時候,經常因為聽《阿彌陀佛》這首歌而被洗了腦,一直唱個不停。經常有人雙手合十,嘴里嘟囔著什么,慢慢向前走著。對于那里,是最尋常不過的。那里和尚很多,自然寺也很多,古色古香。我并不感乏味,那紅黃相間的袍子,令我好奇不已。我曾經走過的道路,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還小的時候,結伴與朋友上山去玩耍,這些山個個直插云霄。我們帶著百倍的信心和激動的心情,想爬上山頂,看看云是什么樣的,但這也不可能,因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想著想著,便回來了,看看自己離開已久的家鄉,山還是那樣的高,水還是那樣的清,樹還是那樣茂,草還是那樣盛,人還是那樣樂,你們依然未變,永遠是那樣優美的景色。有佛的信仰,有山的巍峨,加上我對你的思念之情,我就越對你戀戀不舍。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五
在我的家鄉廣東陽江,有一個美麗的海邊小鎮——東平鎮。那里有玉豚山公園、珍珠灣、葛洲帆影等美麗的景點。
玉豚山公園位于玉豚山的山頂,公園里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在山頂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漁女像。傳說她是海龍王的三女兒,她是在大海漲潮的時候,為了救被海水淹沒的漁民而失去生命。人們為了永遠記住她,才建造了這一個雕像。在玉豚山西面的山腳下有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巖石,海浪不時地拍的著巖石發出一陣陣的響聲,就像是美妙的音。濺起一朵朵的浪花,像是美麗雪白的鮮花。
在玉豚山公園東面的山腳下,是風景秀麗的珍珠灣。一條長大2公里的沙灘環抱著一灣碧水,珍珠灣岸邊林海蒼翠。猶如一塊黃金和翡翠鑲邊的巨型藍寶石。那里沙灘、海灣開闊、沙質潔凈。每到了夏天,總會有許許多多的游人在那里戲水,海浪不斷地涌向沙灘,引起一陣陣歡呼。
葛洲帆影位于珍珠灣的對面,是陽江八景之一。因其形狀像一架帆船,因此又叫它為帆島。它四周環海,林木郁蔥。遠看碧波帆影、銀鷗嬉浪水天一色;近處漁船成排、驚濤拍浪。美得如詩如畫,讓游人陶醉,流連忘返。
東平鎮還有鴛鴦石、萬人墳、娘媽廟等美麗的景點,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如果你有空也可以去那里玩一下,我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喜歡上這美麗的東平鎮。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六
我的家鄉被大山所圍繞,它像一個眾星捧月的大舞臺,再加上那點點繁星和燈光的襯托更讓浮想聯翩,流連忘返。廣場便是大舞臺上的主角,不管是白天黑夜,它都是那么美麗妖嬈。
白天的廣場似活動室,聚集了許許多多的“武林高手”
看!兩位老年人正在打羽毛球,他們那一招一式多專業呀!活像那國際知名運動員在比賽,他們雖然頭發花白,可身體卻比年輕人都靈活!那雪白的羽毛球不時地在老人之間來回飛轉。更讓我欽佩的是老人打羽毛球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處,羽毛球就像是子彈一般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進入了他人“營地”。
聽!那美妙的音樂!在廣場另一側還有許多老年人在演奏古箏,拉二胡,只聽那如水的音樂從“演奏家”的手間溢出,那聲音忽而似高山流水一般傾瀉而下,忽而又剛勁有力,忽而激昂,忽而低沉,忽而……這真是一種聽覺的享受,再加上風兒、小鳥、瑯瑯上學孩子笑聲的伴奏,匯成了一首美妙的晨歌!
廣場的白天是那樣的美麗,那么黑夜呢?
黑夜的廣場是間娛樂室,累了一天的人們都來這兒放松身心。
看!傍晚時分,廣場上音樂響起,老人們,工作后休息的年輕人都來跳舞,大家自覺的排成一個方陣,和著廣場音樂的節拍跳起了輕快的舞步,看上去一個個人跳得那么好,不知道的人還會以為是舞蹈學院的人在訓練呢!
小孩子們呢?當然是拿起自己心愛的滑板,在廣場上與同伴一起玩鬧!那滑板上的輪子一閃一閃,從遠處看去,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跳下家鄉的廣場來參觀了似的,一個個,可愛極了!
聽!街頭小販們在叫賣了!“羊肉串嘞!新疆羊肉串嘞!”“好吃的麻辣燙!”……。
在這個恬靜而美好的夜晚,小販們的叫賣聲與廣場音樂交融在一起,又譜寫出了一首夜歌!
美麗的大山舞臺啊!美麗的大山主角!哦!你的晨歌與你的夜歌將融合為一首不朽的家鄉之歌!它將永遠銘刻我心!
我愛家鄉的廣場!更愛它奏出的家鄉之歌!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七
夏哥哥來到人間時,一切又是另一番景象。一陣烏云之后,緊接著電閃雷鳴,黃豆大的雨滴從天而降,風聲,雨聲,雷聲,交織在一起,像在演奏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大地被雨水淹沒,分不清哪里田地,哪是道路。雨越下越大,仿佛一切都在接受洗禮。然而雨水過后,一切又歷歷在目,這時的天更藍,山更青,空氣更清新宜人。莊稼和綠樹更加蔥郁,小山村又露出了她豐腴的肌膚。
淅瀝瀝,淅瀝瀝,不知不覺,秋雨帶著幾絲涼意,伴隨陣陣秋風,翩然而至。這時的秋雨,像一位魔術師,舞動著魔棒,給莊稼披上金燦燦的外衣,讓果樹結滿金黃的果實。稻穗和果子在秋雨中輕輕地點著腦袋,仿佛表白著自己:“我一定會用豐收的喜悅回報勤勞的鄉親!”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八
我的家鄉在廣西,那里一年四季風景迷人。
夏天,在農田里干活的農民伯伯感覺到累了、熱了,就躺在大樹底下乘涼,綠樹成陰,一股清風,使人剛到舒坦。
池邊的的孩子們在那了戲水、玩耍。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搗衣,還有的在游泳,給地球帶來了樂趣。在清澈見底的潭水中,魚兒快快樂樂的在水中戲耍。夜晚的鄉下,老人們在大樹下聚在一起聊天,小孩在捉迷藏。在這個季節里,人們、動物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秋天是個好季節,秋姑娘帶著涼爽的秋風來到人間,撒過田野。田野里,金燦燦的稻谷,給地球母親披上一身的金裝。果園里,果實累累,樹木都結出又大又甜的果子。紅色的蘋果,黃色的芒果,紫色的葡萄······掛在樹枝上,如同一盞盞燈籠。
冬天,雖然是一個光禿禿的,但是,只要你仔細查,就會發現,你好在一副畫中。在一個陰天里,萬物的顏色不像夏天那么深,那么強烈,如同一副水墨畫。
啊!我美麗的家鄉,你是多么令我陶醉。我永遠愛你,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九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小鄉鎮里,但在我的眼里,它卻是不平凡的,因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鄉。
在我還沒有上幼兒園之前,我特別喜歡坐著小木凳在灶頭前面玩,我拿著一把黑乎乎的大火鉗,時不時夾幾片干樹葉進去,看著它燃燒、翻騰,覺得很好玩,有時候甚至把紙巾夾進去,不一會兒,紙巾就灰飛煙滅了,我就“哈哈哈”地笑幾聲。我一般不會把干柴夾進去,因為我不知道要夾多少干柴進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把干柴夾進去,我害怕會把火壓滅,奶奶會生氣的。
我喜歡我們家鄉各種各樣的特產,比如說板栗,把它煮熟了,剝開殼,里面金黃金黃的肉冒著熱氣,放進嘴里,滿口的香,而且很粉;還有柚子,里面的果實飽滿,水分充足,甜得沒有一點酸味。
家鄉的清水秀山更是讓我動心,清澈見底的小河里,游著許多小蝦米,蔥郁的竹林里,小竹筍鉆里出來,挺拔的高山上,樹木整整齊齊地排著隊。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里的每一寸草地,每一朵花,愛那里的每一滴河水,每一片葉,因為它們都陪伴過我成長,它們讓我感到無比親切。
現在“三連一陽”又掀起了“綠色生態環保”的熱潮,家鄉的親人們都積極參加到保護環境,美化家鄉的行列當中來了,相信未來的家鄉將更加美麗,更加原生態。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十
我的家鄉在長江下游,黃河的入海口,南臨上海,西接南通。它美麗富饒,我愛我的家鄉。
以前在海門這個地方時一片汪洋,外地人在這捕食魚蝦,后來由于地殼的運動,海門變成了地面人們在這兒生活繁衍下去。
每到春天海門被花香所環繞,百鳥爭鳴,百花爭艷,鳥語花香有百合花,廣玉蘭……但花朵中的佼佼者還是要數油菜花了,因為油菜花的花朵雖然小小的,但它金黃金黃,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美麗的衣裳,是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以深受家鄉人的人的喜愛,因此它成了海門市市花。
海門夏天的晚上熱鬧非凡勞累了一天的人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出來散散心。晚上的海門燈火輝煌,汽車的“嘟嘟”聲摩托車的“突突”聲合成了一曲美妙的樂曲,入夜華燈齊放海門一片輝煌,霓虹燈不停地閃爍著,好像五彩繽紛的火焰濺落人間,照亮了行人,也照亮了海門。大街上車水馬龍,在燈光的照耀下大街活像一條金色的龍,伸向遠方。
海門的冬天有時是白雪皚皚的,人們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忙得不亦樂乎,冰冷的世界開始洋溢著快樂的氣息。
當然海門山羊肉也是很有名的,它鮮嫩潤滑,美味可口。讓人百吃不厭。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十一
到了攸縣,感覺這里的空氣新鮮得難受,但很快就適應了。可我仍然不愿出門,坐在飯店里,繼續城市式的生活。
就在飯店里自己獨自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媽媽硬生生地要拖著我出門,讓我體驗鄉下生活。我像一個流浪者,一個可憐蟲,不情愿地走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幾顆久違的星星瞪大著眼睛,眨眨巴巴地看著我這個陌生人。
我閃著趔趄在曠野里走著,看見孩子們在一輛拖拉機上玩耍,他們看見了我,盡管不相識,卻一見如故,他們盛情地招待我,我在他們的簇擁下,來到了一個人的家中。
大人們看到了我,對我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真是奇了怪了,他們都認識我?但這個問題很快得到答案:“我聽你媽說過你…”,面對我這個稀客,他們是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全拿出來,我婉言謝絕了,卻開始感嘆于他們的熱情純真。躺在床上,回味著鄉下人的純樸、思索著城里與鄉下的區別,漸漸睡著了。
當我醒來時,飯店里巳經坐滿了顧客。我迷迷糊糊地走過飯店,半閉的眼睛瞬時瞪得滴溜圓:昨天的那幾個大人也在飯店里幫忙端菜盤,臉上快樂而知足,我甚至開始羨慕這種守望相助的生活。在城里,雖然也有很多熱心人,可迷宮般的房子使人們的熱情打了折扣。而在鄉下,平坦的曠野下幾座普通的矮房子,張家有難李家幫,你家有難我家幫,人們的心是純潔的,沒有私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仿佛這些小房子連在了一起,人們都是一家人。
鄉情悠悠,雖然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舉手之勞,但有誰不為之感動呢?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十二
暖風習習,花香縷縷,青青,遙望那青青的草兒,碧藍,遙望那碧藍的天空……拉我到家鄉的,正是那對家鄉五彩的回憶。
深綠,淺綠,翠綠,嫩綠,變化著,交錯著,波動著。你們可曾見過這樣的綠***?
清澈而透明的河水緩緩流淌,旁邊的石頭,旁邊的花兒,旁邊的小樹,都紛紛和河水挨得更近了!和河水談笑風生,小朋友來了!問候小河水,問候小石頭,問候小花兒,問候小樹,再問候自己好久不見的婆婆爺爺,老人家臉上不由得出現了笑容。在一起玩捉謎藏,直到找不到人了,只好投降說:“我認輸了,你們都出來吧!”一片歡笑接著一片歡笑,在整個家鄉回蕩,飄溢。
“吃飯了!”這是婆婆的聲音,跑進小屋里,全是豐富的菜,要狂飲,要把整個兒吃光,早已把其他事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想著“我要吃!”紅的是番茄,綠的是黃瓜,還有很多好吃的,坐上小板凳,聽婆婆爺爺講我過去的事情,我禁不住哈哈大笑,鳥也忍不住了,加入到我們“隊伍”,趕牛的人更是精神抖擻。一切都是那樣熱鬧異常。
天黑了,牛不發出哞哞聲,雞也不發出“唧唧喳喳”的聲音,小鴨子也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鳥也只能默默無言,誰都不想打破這樣的景象,真是萬籟俱寂!只有青蛙在“呱呱”地叫著。
我的家鄉抒情(優質13篇)篇十三
南通,這堪比天堂的近代第一城,在歷史的長河里積淀著濃厚的古韻,給人一種溫暖、恬適的感覺。
走在桃塢路上,沿著那粉墻黛瓦,踏著斑駁的青石,望著路兩邊繁華的商店,其中汽車站、更俗劇院分別建在路的東、西兩側。
走進裝飾樸素的更俗劇院,就讓我想起了他—張謇。張謇是海門常樂鎮人年考中狀元,當上了翰林院修撰,鑒于甲午戰敗,張謇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張謇提倡實業救國、棉鐵主義、村落主義,而馳名中外。張謇創辦了大生紗廠、資生鐵冶廠、通州師范學院、南通博物院等工業、教育、文化、科普等事業。而更俗劇院就是張謇、歐陽予倩和梅蘭芳所一同修建的。張謇也創辦了南通師范學校、女子師范學校等,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南大街現指自段家壩至十字街段,長1170米,寬14米。兩邊有民國19年間建造的樓房、酒樓、商店、飯館,為城區南北向主要商業通道。
當我站在了城樓上,俯視著,看著小路上稀稀疏疏的人。覺得自己仿佛也會到了民國時期,看著路上行色匆匆的居民,心里倍感溫暖,我在遠望一看,在天際就是浩瀚的江水,幾艘貨船行駛著,漸漸地在我的視線里遠去。
南通這座古城,經歷了多少歷史的磨練,歲月的滄桑使這座城市更加美麗,漫步在南通的老城區,看著人來人往,心里涌上了一份愜意、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