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看電視有節制教案篇一
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謎語讓同學猜。師:“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每天變花樣。——打一家用電器”(謎底:電視)接著問:你最喜愛看什么電視節目?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愛看什么電視節目?然后出示課文插圖,設問:這家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你知道他們在看什么節目嗎?最終師過渡引入課題。用謎語引出電視,意在激發同學的學習愛好。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同學看圖和“我們今日學習的課文《看電視》,講的就是這家人看電視的事。他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異。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調動了同學學習課文的愛好。
這課的生字許多,所以我把它分成兩組。難易分開。對于簡潔的一組,里面的字同學們大多數都熟悉,個別人記不住。我就讓記住的同學教教他們。然后重點處理下一組較難的字。這樣避開了鋪張時間,又突出了識字的重點。
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這節課比前幾節課強一些,但是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在識字的最終遺忘檢查生字這個環節了。低班級的課是以讀代講,但是這節課同學明顯讀的少。再設計說話的時候較難,以至于孩子們照著例子也說不話。
同學的習慣不好。孩子們那書的姿態不對,在老師強調后,仍是意識不到。傾聽的力量不夠,在這方面要加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努力整改,盼望以后的課越上越好。
看電視有節制教案篇二
在課文的開始,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著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于是氣氛也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年齡小,應該結合看圖,我卻忘了。可是由于昨天在課堂上領著同學們讀課文和標生字了,預習效果好,所以學習起來很愉快,孩子們不吃力。
教學過程中我用了加分減分的方式實施獎懲,孩子們的聽課效果比較好。比較滿意的是讓大家每讀一次課文,就有一個提問:1、課文講了什么事?2、奇妙在哪里?3、秘密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結構合理,思路清晰。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對于一年級,我采用兩人一組的形式,通過兩種形式,一個是單認字,一個是組詞認,并借助筆把彼此不會的字圈起來,便于針對難點學習,減輕老師負擔,效果較好。
整個教學自我感覺還不錯,下節課進行朗讀訓練和寫字訓練,并對二類字進行一字多組詞的訓練。第二課時,生字教學放手還是不夠,教師應只對難字指導,那樣留給孩子更多的寫字時間。
看電視有節制教案篇三
電視在每個家庭中是非常常見的家用電器,幾乎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看電視。今天教學的課文《看電視》很有必要,它讓孩子們學會了謙讓的美德。
在教學設計中,我立足于體現基礎改革的新理念,緊緊圍繞“奇妙”,運用看、讀、演、議等方式,通過品詞品句、以讀代講、演中拓展,把詞語理解、朗讀與感知、理解課文有機地融為一體,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達到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積累知識之目的。上完這一課后,頗有感觸。
本課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識字任務:預習中主動識字;閱讀中分散識字;作業中鞏固識字。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教學效果好。
“課堂應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教學生識字時沒有按以往一個固定的套路讀拼音、數筆畫、說部件、連詞語,而是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筋記字、辨字。當小老師寫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得到增強。
1、把“讀”作為教學主線,陪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復—重復—再重復。在螺旋遞進的重復中,學生對于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閱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自己,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么?”“‘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為什么?”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本課教學中,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疲勞”這個詞語,我請學生先聯系生活經驗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媽媽“疲勞”的樣子,并用幾句話說一說。像這樣,對一些聚集著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挖掘,不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內涵有較深的理解,還有效地滲透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立足于體現基礎改革的新理念,即緊緊圍繞“奇妙”,運用看、讀、演、議等方式,通過品詞品句、以讀代講、演中拓展,把詞語理解、朗讀與感知、理解課文有機地融為一體,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以達到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積累知識之目的。上完這一課后,頗有感觸。
總之,教學這一課文,學生受益匪淺,自己也覺得很成功。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么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回上一個新的臺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看電視有節制教案篇四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讀出“秘密”、感受“奇妙”。
課堂上我由題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在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后,再聽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完后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再自由讀課文,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這時,孩子們便爭先恐后地紛紛舉手,提出了許多不懂的難詞。如:老師,什么是“咿咿呀呀”,什么是“打盹”,什么是“疲勞”,什么是“京戲”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干脆放開讓孩子們發散思維,自覺地質疑解疑。當一位學生提出“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是什么秘密呢?”這一問題時我才引導他們再次讀書“是啊,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有什么奇妙的呢?”“這個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呀就在課文中,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然后再進行朗讀指導,感受我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后便很快說出“關愛”“謙讓”“幸福”“和睦”“快樂”等與“奇妙”有關的詞,找出了大家心中的“秘密”。最后,我采用了自編的一首感動小詩結束本節課,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了小結和深化,在孩子們都為之動情的同時,也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筆。
二、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教師正確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由扶到放的閱讀訓練。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也為將來的有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是一個教師應該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學目標。
三、動態課堂,方現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我本節課中,有一教學片斷就完全體現了這一特點。當孩子們發散思維達到非常活躍的境界時,我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學情的變化,抓住孩子們精彩的辯博來個順水推舟。當提到“京戲”一詞時,我就應該從這一詞入手讓孩子們更深地理解“京戲”,并體會“京戲”與奶奶之間的聯系,進而引導讀文,體會爸爸換“京戲”的“奇妙”所在,而不需再死搬硬套的回到精心準備的教案中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善于給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以后,這將是我邁步的方向,不求完美,只求突破。
看電視有節制教案篇五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主要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
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基本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課堂上由題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引入題目后,我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小組討論采用何種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找出能夠采用同一種方式記住的生字。學生積極討論,積極發現,展示自己。然后我讓學生把生字詞放入課文中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家人看電視,到底奇妙在哪里?”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部分能夠找到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整體把握,只能說出一個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讓學生讀、思。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家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學習最后一小節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來思考“秘密是什么?”在理解課文的接觸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個秘密,那就是“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學生還小,把課堂都放給學生還不是很合適,部分學生能夠很好的自我控制,參與小組合作,積極展現自己,但是仍有些學生不能控制住自己,不知道該學什么,所以對全班的掌控還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抓放適當,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