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金屬化合物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鈉”是《金屬及化合物》這一章的第一堂課內容,也是高中化學教材中《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第一節,處理好此課的內容,對整個《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學有著深遠影響。
過去我對這節課的處理都是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教學模式。實現從教學到學教的轉變。我在這節課中做出了以下嘗試:
1、采用多樣化的情境創設手法,用化學小魔術、對以往新聞報道的分析和實驗展示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處于帶有懸念和疑問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探究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能了解以科學探究為手段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預習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去搜集和整理資料,既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又能在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更直接的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間的密切聯系。
(一) 本課的成功之處:
新穎的情境創設,深入其中的探究過程,貼近生活的資料示例。都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突顯,真正體現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引導、鼓舞的理念。
在這種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的課堂氛圍中,本節課能很好的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金屬鈉是一種非?;顫娗規в形kU性的金屬,為了保證學生安全采用的演示實驗而非學生實驗的方式來進行實驗,無疑會造成學生不能親自動手實驗,不能鍛煉學生實驗能力,不能獲得實驗樂趣的遺憾。這也是一個不得已的遺憾。
由于新聞報道中反映的化學問題往往是負面作用居多,在教學中要經過處理后加以引用,才能有效合理的配合我們進行教學。
由于授課過程中對教學環節的時間控制還不夠,導致后半節內容倉促,導致本節課不能盡善盡美。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鍛煉自己的教學技能,積累教學經驗,升級教育思想,成為一名新課改形式下的合格教師。
金屬化合物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主體性逐步得到發展”。因此,本節課我精心設計,注意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力求把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把學生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并設計了分組實驗、探究實驗,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我在開展教學活動當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注意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例如首先通過“情境材料”使學生對鈉的化學性質的活潑性有進一步的直觀認識,從而產生探究鈉與水反應的欲望。然后通過“當鈉遇到水”的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問題,使學生明朗“原來如此”,進而設疑是否所有金屬都可與水反應?鐵可以嗎?學生積極發言,老師引導出鐵不與冷水、熱水反應,再提高反應條件呢?引用“新聞鏈接”使學生產生了解fe與水反應條件,并探究合作設計實驗裝置。
2、注重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方法,激發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探求知識,真正地做到“樂學,會學,學會”。這樣,學生不但能較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學習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具有自學課外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要由重知識向學生能力方向發展,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及時鼓勵表揚。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學生更是如此,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注意聆聽學生的發言,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讓學生在老師的肯定下“樂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我對本節課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時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
1.鈉與水的分組實驗,很直觀、很有趣、很刺激,學生做的很興奮的大呼小叫。氣氛活躍了但課堂有的過火了。
2.我講得過多,占用了較多時間。
我總怕學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講越多,而且重復觀點,不敢把時間交給學生,例如在師生總結鈉與水反應現象時,因這是本節課重點,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時間,我在學生代表發言后與學生一起總結正確觀點后再一次展示每觀點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時間過多,可以改為學生代表發言后老師一邊指導學生正確總結觀點一邊展示正確總結觀點并直接分析原因。
3、實驗準備不充分。在上本節課時,鐵與水的探究實驗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在加熱時試管裂了。實驗效果不明顯。下課后我反復進行實驗,發現試管試管裂的原因有多種:一是試管易受熱不均炸裂,二是試管的選用要注意,應該選用大號試管,小試管易受熱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試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團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為避免水粘在試管中在,最好先在試管底部加人一小團棉花再用膠頭滴管向棉花團小心滴入適量水。而不應該直接往試管底部加濕棉花,否則試管在加熱過程中,會因含水過多易受熱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點:
1、加強課堂駕馭能力。
2、教師精講,把時間留給學生。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與新的教學觀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講精析,把時間留給學生。由于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又是組織者,教師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講的做法。如果教師以“講”為中心,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學生的潛能和身心的發展。因此,教師要以探究—研討為主的多項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共同做實驗,鼓勵學生想說就說,呵護學生的奇思妙想,使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師生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地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體信息網絡。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是積極,活潑,主動的狀態,使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動,活潑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3、充分準備實驗。課前多考慮幾種情況,多做幾種方法,認真觀察現象,總結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
以上是我針對本節課進行的反思,通過這節公開課和所做的實驗,讓我感到教學中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小的細節,如果你不經意都會出現漏洞,實際上在我們很多實驗中都是如此。我們應領會新課改的指示精神,不要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單向“填鴨式”教學上。利用實驗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形式。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了學生學習思維,開發了智力,又顯示了本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從而達到“課堂有效教學”的效果。
金屬化合物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本課題教學內容比較簡單,貼近生活,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多的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盡量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使學生在一種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掌握知識。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金屬化合物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化學家在研究有機化合物的過程中,為了區分有機化合物使其名稱與結構相對應,所以就必須給有機化合物命名。在學習有機化合物命名的過程中,重點是烷烴的命名。烷烴的系統命名是有機物系統命名的基礎,也是本節教材學習的核心內容,但教材中所舉例子偏少,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烷烴系統命名的規則。所以建議根據命名的三個步驟(選母體、編序號、寫名稱)增加相應的例子使學生熟悉系統命名的基本原則,為遷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烴的衍生物的系統命名打好基礎。
在本堂課之前,學生剛學習完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并且高一必修2學過有機物的習慣命名法。因此,在講課前,預先在上周的周末作業中出了幾題命名的題目。
在本節教學過程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式,從一開始的題目出發,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解為若干小題,再將問題分配到各組,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或自主學習。由學生討論交流后,每組推選代表講解,發現并總結規律。再者由我結合動畫展示、講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自行歸納命名原則。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在教學都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動手練習。練習的方式也有多種,如給出結構簡式寫名稱,給出名稱寫結構簡式,同時給出結構簡式和系統命名,判斷名稱是否正確,指出出錯的原因等。在教學時,學生在判斷稍微復雜點的烷烴的主鏈時,容易出錯,表現為為未能準確找出最長的碳鏈,究其原因是因為不熟悉具有空間結構的碳鏈的平面書寫方式,所以以后再講類似的內容時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組裝碳架,增強教學直觀性,減少學生的錯誤認識。同時,為后續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烴的衍生物的系統命名打好結實的基礎。
一節課下來,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
這堂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運用不充分,導致課件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內容略有過量,導致整堂課顯得有些趕,練習停頓時間較少,一部分學生思考還跟不上。
隨堂練習題目設置難易度控制不當,沒有很好突出烷烴的命名原則。有一部分探究設計難度過高,學生不能很好的達到預設目標,且課前輔導不夠,學生總結粗糙不規范。
金屬化合物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過程,所以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習慣。他們對化學現象、化學實驗興趣濃厚,有探求欲,表現欲和成就欲。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痹趯W生的學習基礎上,本節內容以金屬知識的學習為線索,通過閱讀、查閱資料、討論和概括等,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以及通過比較歸納等,學生逐步掌握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同時,實驗探究在本節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在廣泛參與并積極探求中一步步揭開金屬有關性質的面紗。不僅使重點變為學生主動探求的知識得以落實,并把難點通過實驗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做到了深入淺出。
總之,對幾種金屬采用橫向比較的教學內容設計是第一次嘗試,從實踐來看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編排方案。教學效果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