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一
最近幾天是陳文鷹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飯菜不是說“我不餓”,就是說“我不想吃”,為了能讓她把飯吃進去,我們兩位老師一到吃飯的時間就想方設法耐心地勸導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飯。但是,盡管我們給予了特殊照顧,卻仍不見成效。通過分析,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是我們過分的關心,強化了她的厭食情緒,使吃飯成為她沉重的心理負擔。在負擔的重壓下,孩子厭食加劇。另外,造成是文鷹吃飯困難也同我們進餐護理過程中的方法不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進餐護理中,我們關注的是讓孩子把飯吃下去,吃夠量,卻沒有細心地體察孩子是怎么吃進去的',缺乏對吃不進去飯的孩子情緒情感上的認同與理解。所以,為了能使本班幼兒都能達到量而不剩飯菜,我們常采用多種方法勸飯、添飯,甚至是喂飯,有時孩子們面對老師的恪盡職守,常是一臉無奈。
對孩子的行為理解了,引導也就更有效了。首先,我們在做好家長工作的同時注意改善幼兒的進餐環境,盡管是帶量食譜,但在護理過程中,也力求尊重每一孩子的需要和特點,不讓孩子感到緊張為難。
其次,為了淡化是文鷹小朋友對吃飯的緊張與焦慮,我們注意多讓她做幾次值日生。在第一次請她做值日生時,她認真地將筷子逐一地發到小朋友的碗上,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什么也沒有說就吃了起來,雖然吃的不多但已有了一定的進步。我們并未在當時當眾表揚她自己吃飯了,而是在離園時,獎給她一枚五角星夸獎她值日生做得好。家長第二天反映,是文鷹回家后非常高興,說很愿意做值日生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后來,我們又不斷利用餐前的環節,在班上談論“我最愛吃的東西”。大家吃得非常開心,是文鷹也很高興地告訴我們她喜歡吃湯圓了......漸漸地,她的進餐情緒好轉了,有時我們問她是否添飯,她也很痛快地點點頭,并能把飯菜都吃完。沒有了心理負擔與緊張情緒的是文鷹現在活潑了許多,臉上也有了笑容。
看到是文鷹的進步,我想了很多:面對兒童成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障礙或問題,作為教師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急于施教于人,而是要耐心細致地觀察孩子,客觀、冷靜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且為了孩子去調整、改進教育策略。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二
《我的夢想》一課時,讓大家盡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里的大膽想象最為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上本課《我的夢》時,教師僅展示出一種正確的構圖范畫還不夠,必須再展示出有錯誤的幾種構圖,兩種構圖范畫相互比較,使學生通過對比,明確認識到畫面從構圖到顏色對比,有個明確的比較。這樣學習起來更方便。
面對特殊的'學生,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教師啟發學生展開聯想不夠深入,學生的運用線條的能力弱、對事物觀察得不仔細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反思、改進的地方。在教學時,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松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活動。
如果安排我上這節課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通過這次的國培培訓增加我們在幼兒有的應變能力的提高。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三
在干燥的天氣,小朋友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擊了一下,還有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還伴有亮光。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以往經驗時,小朋友們對這些現象都充滿了好奇心,很有興趣隨老師一起去探索。
首先我以魔術導入,用塑料管摩擦纖維衣服,讓紙屑飛舞。幼兒都看呆了,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繼而歡呼起來,一個個躍躍欲試。所以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嘗試,用小棒棒去吸小紙屑。通過與自己身體或衣服摩擦產生靜電,大部分幼兒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著我便讓幼兒繼續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紙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電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電物品。最后我還讓幼兒了解電對人類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靜電。
通過此次科學活動的展開,讓我認識到科學活動要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要多引導幼兒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熱愛生活。其次科學活動中要準備充足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老師單純的說教。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四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為導入,首先用謎語導入,讓學生了解蜻蜓的形狀和特征,然后在演唱過程中讓學生模仿小蜻蜓的動作來表演小蜻蜓,讓學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審美為核心,給學生營造視覺美、聽覺美、肢體美,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用富有童趣的親切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
第三,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產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對于本課的難點學生掌握較好,開始有個別同學會把“不吃菜”這句中的“不”唱兩拍,把“吃”唱一拍,但到后來基本上都能唱對了,學生對于今天的歌曲不僅學得快,而且在表演唱的時候學生也很投入,只是因時間不夠沒能讓更多的孩子上臺展示。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我們的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審美的愉悅,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動。讓音樂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五
《美麗的梅花》我采用的繪畫方式是吹點畫,利用顏料,灑在畫紙上,用吹的方法,吹出梅花的枝干,自然的造型給畫作增添了不少的生動。接著用手指點出梅花的形象,簡單又有趣味性。
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吹點畫,他們都覺得很新奇,都能夠積極參與,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例如:梅花樹長得怎樣?有的幼兒回答:歪歪扭扭的,下面粗,上面細。孩子們在細致的觀察下,回答的很好,我給予了表揚。
1、由于幼兒第一次嘗試吹點畫的作畫方式,在滴顏料的時候不能掌握量,有的太少,吹不開,有的太多,變得一團黑。
2、幼兒手點梅花時,由于紅色顏料調的太稀,導致幼兒點完梅花以后都化開在了一起,看不出梅花的形狀了。
雖然,這節課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幼兒對于本次的活動充滿了興趣,我將會把這些材料投放到美工區,供幼兒多次感受吹點畫的魅力。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六
最近聽到一位媽媽說:“孩子太爭強好勝,不知道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案例分享:聰明、漂亮的彤彤在幼兒園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她的個性太敏感好強了,什么都想表現得最好。如果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她,她就會記得特別牢,非要下次爭個表揚;還有做游戲、參加活動等,她都要搶在前面。雖然有好勝心很好,可以讓孩子學會競爭,但是當她得不到第一時,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哭鬧。
孩子“爭強好勝”,這事得兩說:它能讓孩子積極進取,力爭把事情做好;也能讓孩子缺乏寬容心,不能包容別人,形成自我封閉、孤僻、的人格。
專家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和父母的贊揚。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看問題容易鉆牛角尖,比較極端和情緒化,所以好勝心表現得特別強烈。
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
1、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失敗,會采取回避、逃避的態度。比如,媽媽批評孩子畫畫不認真,不如隔壁的優優畫的好,聽到這話孩子干脆就不畫了。
2、另外一種孩子一旦在游戲中輸了,或是做什么事情比不過別人了,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以示宣泄。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避免極端思想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要對孩子一時的成敗斤斤計較,贏了就把孩子大加夸獎,輸了就罵孩子“笨”,責怪、嫌棄孩子。
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么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tips:可以用故事、生活實例和成功榜樣作為范本,讓孩子懂得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吃一塹長一智。
不壓抑孩子的好勝發現孩子特別爭強好勝后,成人不要壓抑這個小小的“好勝者”。
tips:1、把孩子的競爭心引到值得競爭的方面來,而不是事事拔尖、處處要強。2、教孩子學會不以“大哭大鬧”來取勝。防止孩子通過好斗等不合理甚至是偏激的手段來爭輸贏。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于努力。
了解原因,講清道理
有的孩子異常好強、自信,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有時孩子對大人的話不肯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成人要了解孩子不愿接受的原因。
tips:這種原因可能來自各方面,如所提要求的內容是恰當的,但不合時機,孩子缺乏情緒準備;孩子對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或成人引導不夠等。
這時,家長應進行曉之以理的教育。講道理時,不能太抽象和過于深奧,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時要特別注意反饋,允許孩子爭辯和反駁。
放手讓孩子多去磨練在日常生活中不溺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是很重要的。因此應更多地給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培養堅強的內心。
小鏈接:現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如日本的家長送孩子到中國參加草原夏令營,嘗嘗吃苦的滋味;美國的家長把孩子放在荒島上,讓他們懂得什么叫饑餓,學會生存;英國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長距離徒步行走,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韌勁。
所以,我們的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經歷些困苦,盡量讓孩子在克服日常種種困難中磨練承受能力和戰勝困難與挫折的良好心態,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七
新學期第七周了,孩子們的生活行為習慣還算過得去,但有一件事處理起來總是讓我有點頭疼,那就是午睡。
每天飯后在組織孩子午睡時,我班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著自己的小手,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竊竊私語。每次我都“命令”孩子們趕快睡覺,孩子們有的調皮地扮鬼臉,有的嘻嘻咯咯地笑,好長時間也不能安靜下來,真是讓我頭疼。
周二午休時間又到了,小朋友們又和往常一樣,看到孩子們即使躺在了床上也不想睡覺的情狀,我正皺著眉頭琢磨著應對的辦法,忽然,我看到宋晨心小朋友正趴在床上抱著一本故事書看得津津有味,看著她安靜乖順的樣子,我忽然靈機一動:“我何不讓孩子們聽故事?”既能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又能以此來要求他們學會遵守紀律。
想到這,我趕緊地問道:“小朋友們想聽故事嗎?”“想!”孩子們齊聲答道,眼里放出了光彩。
“那好,老師就給大家講個故事,不過,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躺下來,安靜下來,才會講故事呢。”
一個小朋友馬上對還沒有躺下來的小朋友說:“你們還不快點,老師要講故事啦!”那些還沒躺下來的小朋友一聽,馬上躺下,安靜下來。
于是,我就講了一個故事。講完了,有的小朋友央求說:“老師再講一個吧!”我問道:“還想聽?”“嗯嗯!”孩子們點頭應答到。“可以,可是,老師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以后每天午睡前老師都給大家講兩個故事,講完后,小朋友們都要乖乖地睡覺,否則,我是不會給大家講故事的,好嗎?”
孩子們聽了都紛紛答道:“好!”我點點頭:“好,老師再給大家講一個……”
我講完了故事,果然,小朋友們都很聽話,不一會兒,都安安靜靜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起,小朋友們果真又快又安靜地躺到了床上,等著我去給他們講故事呢!而且,等我講完了,孩子們也很遵守我們的約定,很快安靜地入睡了!
看到孩子們乖順的模樣,我暗暗地高興,同時也深深地感悟到:對幼兒的教育需要愛心、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們的動機,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實施教育的一點智慧,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大班小羊和狼教案反思篇八
沙包是孩子們熟悉并且經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沙包來貫穿在整個游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能夠得到鍛煉。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沙包游戲,通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貫穿游戲情境,以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以愉悅地心情投入到整個活動中,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本次活動目標首先是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等綜合能力。其次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我在設計活動時,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幼兒聽音樂自由進場,然后進行熱身運動,抖抖手,抖抖腳,在放松的音樂節奏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樂趣,為后面的活動做好準備。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們好奇、愛探索,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讓幼兒說說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讓幼兒找一個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種玩法,在活動過程中,我不斷根據游戲情景的發展和活動的進程,啟發幼兒創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通過提醒、示范的方式,讓孩子們練習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的能力。這樣既讓讓孩子們學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為后面的比賽做了鋪墊。在比賽運沙包的游戲中,我創設了有趣的情境,讓幼兒先學小烏龜背著沙包(鉆過山洞),頭頂沙包走過(小橋)。再學小兔雙腳夾沙包,再把沙包扔進倉庫(呼啦圈),幼兒表現的非常活躍,都很投入,幼兒很喜歡玩。第三部分是放松活動。總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讓幼兒自主進行的,使幼兒感到高興和快樂。
但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覺得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孩子們探索沙包的玩法時,沒有引導他們合作玩同一個沙包。
2、在給孩子們分組進行比賽時,可以讓幼兒自由進行組合,而不是教師進行分配,活動后應及時進行小結,讓孩子們知道活動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
3、比賽優勝者要及時給與獎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們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