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xiàn)以下目標: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yōu)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yōu)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yōu)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并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著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文章既有對昆蟲形象地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這種寫作形式在以前的課文中從未有過,如何讓學生正確的感悟呢?唯有讓他們走進書中,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因此,在執(zhí)教《綠色蟈蟈》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一上課,我就引導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親密接觸,使學生充分了解蟈蟈習性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充分感受其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然后再次研讀課文。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并在交流中體現(xiàn)了語文的表達特點,不是片言只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敘述,從而實現(xiàn)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在語文學習中關注學生的感悟的這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語感,又培養(yǎng)了語文素養(yǎng)。
《綠色的歌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二
教學中,教師運用“學科綜合”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通過民歌曲——自然——節(jié)奏——舞蹈——民俗——欣賞塊狀進行音樂、自然、社會學科的綜合教學。前半節(jié)課學生說春雨,想春雨,深深沉醉在春雨沙沙的美景中,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層次、興趣愛好分別用伴奏、舞蹈、配樂朗誦等形式進行集體表演。后半節(jié)課在春雨澆灌、滋潤下茶葉豐收,采茶姑娘喜摘茶葉的情境中學生饒有興趣地學唱《采茶舞曲》,表演舞蹈,為舞曲配打擊樂伴奏,感受、表現(xiàn)舞曲的歡快情境。最后請家長一起參與,達到了課堂學習的高潮,體現(xiàn)了教學新理念。
集體反思:“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教學。”本課應以學生對歌曲《春雨》和欣賞《采茶舞曲》的感受學習為主線,進行多媒體制作讓學生通過感性的畫面進行學習。聽課教師更指出:如果有多媒體介入,使學生受到感性教育,那課堂教學就會更精彩,使音樂課的審美教育更完整。
反思:本課例通過教師個人——集體——其他教師三個階梯式層次的協(xié)作,充分體現(xiàn)“提倡學科綜合”的教學理念,從學科綜合的簡單組合設計到隨機教學設計最后到個性化隨機教學設計,層層遞進,激發(fā)主體興趣,通過學科綜合實現(xiàn)音樂教育的協(xié)同效應,達到美育的整體效果,并且以藝術化的方式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對相關學科的學習。
體會: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fā),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xié)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chuàng)意?”等等,從中總結規(guī)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yōu)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xù)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觀察、猜測、討論等方法閱讀繪本,理解繪本中蚯蚓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情。
2.從閱讀繪本中了解日記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嘗試運用繪畫形式來續(xù)寫日記,并能大膽而連貫地講述所續(xù)寫日記的內容。
3.體驗閱讀和續(xù)寫日記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蚯蚓的日記》繪本。
2.有選擇地將繪本圖拍攝成照片,并設置ppt放映形式。
3.音效:孩子的尖叫聲、舞曲。
4.白紙、蠟筆提供給每組幼兒。
活動過程:
一、直接出示繪本封面《蚯蚓的日記》,激發(fā)興趣:
1.出示封面圖片,了解書名。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看書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呢?這個蚯蚓有什么特點?(幼兒觀察封面講述,了解故事的名字《蚯蚓的日記》。)
2.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是日記?
師:那日記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尋找答案吧。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繪本故事內容和日記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
1.第一遍閱讀,啟發(fā)幼兒看看、想想、說說,初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閱讀第一頁。
師: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記,你們知道這篇日記是蚯蚓什么時候寫的嗎?(3月1日)原來記日記的時候是要先寫上幾月幾日的。在這一天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觀察畫面講述。)
(2)引導幼兒閱讀第二頁。
師:第二天了,日記上的日期該怎么記錄?對了,3月2號,這一天蚯蚓學會倒立了嗎?為什么沒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沒有腳的特點,不能吸附在樹枝上。)
(3)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三頁。
(播放孩子的尖叫聲)師:你聽到了什么?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他們碰到了什么事情?這跟蚯蚓有什么關系啊?幼兒大膽想象猜測。師講述故事。
(4)引導幼兒閱讀第四頁。
師:昨天是3月3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調皮的事情。今天是(3月4日),蚯蚓不再調皮了,它變得非常講禮貌。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呢?(從蚯蚓的日記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記里寫了什么。
(5)引導幼兒閱讀第五頁。
師: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為什么他只能這樣跳?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吧!
(6)引導幼兒閱讀第六頁。
師講述故事提問:為什么蚯蚓要這樣說它姐姐呢?事實是這樣的嗎?
(7)閱讀完后與幼兒共同得出日記的簡單含義。
師:看了蚯蚓的日記,我們知道了原來日記是用文字或者圖案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可以是你開心,難過,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記都標有時間。
2.第二遍用放映ppt的形式完整閱讀繪本,引導幼兒進行續(xù)寫日記。
師幼完整閱讀3月1日到3月6日蚯蚓的日記。
師:那3月7日,蚯蚓還會去什么地方呢?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三、拓展幼兒思維,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并嘗試續(xù)寫日記。
1.教師提出記日記的想法,啟發(fā)幼兒的想象。
(1)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2)請你來幫助蚯蚓把3月7日這天的日記記下來。
2.引導幼兒思考日記怎么記?梳理幼兒經驗。
師:記日記的時候我們首先在日記的最上方標上日期(3月7日),寫完日期后,再想想會發(fā)生什么特別的事情呢?想好了就把它畫在紙上。
3.幼兒自由嘗試記錄日記,師巡回觀察指導。
4.展示個別幼兒日記,并簡單點評。
5.把作品貼在書的后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日記記了幾天的事情,其實,3月1日是星期一,那3月2日呢?……原來,在寫日記的時候還可以寫上星期幾,這就是蚯蚓一周的日記。
6.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寫寫自己的一周日記。
活動反思:
原繪本故事畫面比較多,放在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中故事量太大,因此在活動設計中我作了精選,截取了其中6幅畫面作為本次語言活動的內容,并將日期作了修改,使日記呈現(xiàn)出從3月1日到3月6日的連續(xù)性記錄,從而更易于幼兒對日記的把握。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配合音效讓幼兒聯(lián)想畫面等多種方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畫面的理解更深刻、透徹,并能從情感的層次去了解蚯蚓的內心世界,感受到蚯蚓在日記中的開心、難過、害怕等情緒的變化,使孩子與蚯蚓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最后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續(xù)寫日記的興致也特別高,孩子們把自己的想像都化成了畫表現(xiàn)在日記中。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四
我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唱歌曲《綠色歌謠》的歌譜。教學重點:1、感受八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型。2、復習f調音階位置。3、有表情的熟練演唱歌譜。教學難點:認識八分休止符并體會有八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
第一課時,在教學重點地把握上不是很準確,把重點偏到了f調音階的鞏固練習和八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認知上。由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是很好,所以在唱譜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間太少,學得很倉促,顯得整個課堂完整性不強。雖然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還是比較緊,但教學語言比較生硬,使原本應該活潑的音樂課堂氣氛一直比較低。過多地注重了音樂知識的學習忽略了音樂可感受音樂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得比較被動。
第二課時,針對以上問題作了及時地調整,從環(huán)節(jié)設計和教學內容上都有了新的變化。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上比第一課時好。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節(jié)奏,我將f調音階的復習鞏固調整到了后面,把生硬的教學生打節(jié)奏變成了讓學生聽節(jié)奏型,自己找出節(jié)奏并敲擊出節(jié)奏,這樣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自己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打擊樂的加入世音樂課堂注入了活力,學生隨著音樂敲擊節(jié)奏不僅掌握了節(jié)奏而且對歌曲的整個情緒有了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刻的理解。但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1、樂器如何合理的有秩序的發(fā)放。
2、板書應該再嚴謹一些。
3、節(jié)奏處理上有些粗,應該再細一些。
整堂課還算完整,學生能夠邊用樂器敲擊節(jié)奏邊有表情地唱譜。但是從形式上還是有些單調。
第三課時,在前兩節(jié)課的基礎上吸取經驗,及時總結并注給課堂入了新的內容來完善整堂課。首先從發(fā)聲時間上的把握控制得比前兩次好一些,節(jié)奏的認知上更加明確并且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也比較好,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也更緊密了。學生使用樂器的積極性高,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表情的唱譜,更重要的是唱譜游戲和律動的加入使整個課堂活躍了起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在節(jié)奏律動和音樂活動中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通過此次教學展示,我收獲很多,能夠一課比一課上的好這離不開各位老師們對我教學上的幫助,提出的很多寶貴意見我都及時收錄下來并且用到了下一課的準備中。專家的意見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對新課標的學習還要繼續(xù),怎樣搞好音樂教育好要繼續(xù)探索。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五
新學期第七周了,孩子們的生活行為習慣還算過得去,但有一件事處理起來總是讓我有點頭疼,那就是午睡。
每天飯后在組織孩子午睡時,我班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著自己的小手,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竊竊私語。每次我都“命令”孩子們趕快睡覺,孩子們有的調皮地扮鬼臉,有的嘻嘻咯咯地笑,好長時間也不能安靜下來,真是讓我頭疼。
周二午休時間又到了,小朋友們又和往常一樣,看到孩子們即使躺在了床上也不想睡覺的情狀,我正皺著眉頭琢磨著應對的辦法,忽然,我看到宋晨心小朋友正趴在床上抱著一本故事書看得津津有味,看著她安靜乖順的樣子,我忽然靈機一動:“我何不讓孩子們聽故事?”既能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又能以此來要求他們學會遵守紀律。
想到這,我趕緊地問道:“小朋友們想聽故事嗎?”“想!”孩子們齊聲答道,眼里放出了光彩。
“那好,老師就給大家講個故事,不過,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躺下來,安靜下來,才會講故事呢。”
一個小朋友馬上對還沒有躺下來的小朋友說:“你們還不快點,老師要講故事啦!”那些還沒躺下來的小朋友一聽,馬上躺下,安靜下來。
于是,我就講了一個故事。講完了,有的小朋友央求說:“老師再講一個吧!”我問道:“還想聽?”“嗯嗯!”孩子們點頭應答到。“可以,可是,老師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以后每天午睡前老師都給大家講兩個故事,講完后,小朋友們都要乖乖地睡覺,否則,我是不會給大家講故事的,好嗎?”
孩子們聽了都紛紛答道:“好!”我點點頭:“好,老師再給大家講一個……”
我講完了故事,果然,小朋友們都很聽話,不一會兒,都安安靜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第二天起,小朋友們果真又快又安靜地躺到了床上,等著我去給他們講故事呢!而且,等我講完了,孩子們也很遵守我們的約定,很快安靜地入睡了!
看到孩子們乖順的模樣,我暗暗地高興,同時也深深地感悟到:對幼兒的教育需要愛心、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們的動機,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實施教育的一點智慧,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