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一
語文
二年級上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1學時
1.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和書寫規律。
2.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好處。
3.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本次“語文百花園”共安排了五個題目,識字寫字方面主要讓學生掌握上中下構字的書寫規律;語文知識方面主要讓學生初步感知擬人化的句子;結合生活實際(此時正直新春前夕)安排了古詩《元日》的學習和背誦;閱讀古代成語故事;最后安排了“能說會道”,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往應對能力。重點: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難點: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本單元是根據孩子們感興趣的古代詩歌,成語故事,以及為主安排的,另外還有一些有關寫怎么寫好字的指點,和能說會道的安排,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
本次教學設計體現了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旨在讓學生聯系舊知探求新知,拓寬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通過觀察、思考、實踐、體驗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出示“帶、殼、常、茶”四個漢字,指導觀察。
2、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的一般書寫特點。(中間部分與上下部分相呼應,一般是托住上部分,覆蓋下部分,使漢字看起來結構緊湊。)
3、教師示范寫“帶”,引導學生描紅,書寫。
4、依照例子,練習寫“殼、常、茶”。
1、自由地、反復地朗讀句子,看誰能有所發現。
2、指導理解句子。
(1)同學們,這些句子真有意思啊!一邊讀一邊想,看看你們能發現什么?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景,想像句子的意思。(如,想像成熟的石榴長裂了,露出一排排整齊飽滿的顆粒,多像一個可愛的娃娃裂嘴笑著,多可愛,多愉快呀)。
3、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情感。
你感覺到作者喜歡那飽滿的石榴、流動的小溪、飄舞的雪花和歡唱的小鳥嗎?你喜歡它們嗎?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吧。
1、出示掛圖,了解詩人。
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寫的一首詩。
2、朗讀古詩,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3、一邊讀一邊想,想想古詩的意思。把你讀懂的與伙伴交流一下。
4、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
5、誦讀古詩,把古詩背下來。
1、有個成語叫“南轅北轍”,意思是說,心里想往南走,車子卻往北走,行動和目的剛好相反,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呢,這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讀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2、自由讀文申成語故事,不認識的字請教老師或小伙伴。
3、小組互讀故事,互相糾正讀音。
4、你明白了南轅北轍的意思嗎?跟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5、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跟同桌說一說。
1、以闖關的競賽形式,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2、在解決問題時能做到讓孩子們先自己解決問題,再在此基礎上合作探究,能貫徹新課標的自主學習的要求。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二
1、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動物、比一比、猜字謎等形式進行識字訓練。
2、通過猜謎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照樣子說一說來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練習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懂得要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正確的人及交往態度。
1、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發現不同并積累多種識字的方法。
2、通過情景交際,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常識。
1、多媒體課件。
2、一幅“動物園”平面圖。
3、詞語卡片。
4、“了——子”“木——禾”“大——太”“云——會”等幾組字的卡片。
兩課時。
第1課時
本課的內容是完成第一至第六項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百花園中玩一玩,你們想去嗎?這個百花園的名字叫“語文百花園”。(出示課件——一個百花園,拱形門上寫著“語文百花園”。)百花園中的知識可豐富了,相信同學們在里面一定能學到很多知識。
1、出示多媒體課件——“動物園”。(師:瞧!這是百花園中的“動物園”。這里的動物可多了,你認識它們嗎?)
2、看圖:我們一起叫出它們的名字?指名說。(在說的過程中,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音。)
3、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圖下面的詞語,邊讀邊找出圖中對應的動物。
4、同桌合作,一人讀詞語,一個指對應的動物。
5、分別去掉圖及生字上面的拼音,四人小組互讀這些詞語,不會讀的向同學請教。
6、看圖貼字:出示一幅“動物園”圖,讓學生抽認詞語卡片,然后貼到圖上相應的動物身上。
7、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詞語來說一句話。
延伸:動物園里除了這些可愛的動物,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8.老師小結。(出示課件:一只小青蛙一邊跳一邊說:“你們真棒!”)
1、老師引入:參觀完動物園,咱們繼續往前走吧!喲,前面就是識字園了,咱們進去逛逛吧!(出示多媒體畫面——“識字園”。)
2、出示要對比的各組字,自己先讀一讀,比一比。
3、同桌互相說一說各組字有什么不同。
4、指名說說各組字有什么不同。
5、指導學生用“了——子”“人——個”這兩組字分別組詞。
6、學生拿出字卡,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組詞,互相糾正組錯的詞,有不懂的向同學請教。
7、老師檢查學生是否還有不懂組詞的字,然后小結。(出示課件:一只小鳥飛來,落在“識字園”上說:“你們的識字頂呱呱!”)
(一)學習第三項內容。
1、師引入:咦!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體課件——“猜謎宮”。)
2、出示課本第三項內容的圖,并聽錄音,猜出其中的字謎。
3、自由找伙伴說一說自己搜集的字謎,猜一猜。
4、全班交流猜字謎。
5、做猜字謎游戲——摘蘋果。(出示課件:一棵蘋果樹,樹上掛滿了蘋果,蘋果上寫的字謎有“一頭大一頭小”“不上不下”“大一點”“一人”“二人”“兩棵樹”“十撇”“口中口”等。學生每答對一個字謎,鼠標點擊蘋果,蘋果就會下落。)
(二)學習第六項內容。
1、學生自讀謎語。
2、指名讀謎語,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學生說出謎底。
4、教師補充三則謎語讓學生讀一讀,猜一猜。
鼻子像鉤子,水兒見我皺眉,像糖不是糖,
耳朵像扇子,樹兒見我點頭,有圓也有方,
四肢像柱子,花兒見我彎腰,幫你改錯字,
身體像房子。云兒見我逃走。自己不怕臟。
(猜一種動物) (猜一種自然現象) (猜一種文具)]
5、教師小結。
1、教師引入并出示課件——“句子林”,齊讀題目的要求。
2、齊讀例句:爸爸看書,媽媽看書,我也看書。
3、出示課文中要求補充說的句子:
爸爸________,媽媽__________,我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__________。
4.同桌互說句子,互相糾正。
5.指名說。你還和其他什么人干過同樣的事情嗎?
6.補充練習:__________學會了__________學會了__________。
正確、流利地朗讀《人有兩件寶》這首詩,然后把它背下來。
1、自由讀兒歌。同桌讀一讀、指名讀
2、交流:人有哪兩件寶?人的這兩件寶會做什么?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3、賽一賽:看誰先把兒歌背下來。
今天,同學們游覽了“語文百花園”,收獲真不少。只要我們平時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就會有新的發現。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后做“語文百花園”中的小主人,收獲更多的知識。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第七項內容“能說會道”。
2、出示掛圖,板書課題,讀題。提出口語交際要求。
1、一共有多少幅圖?圖上畫的是誰和誰?(華華和客人。)
2、看圖一,誰在干什么?(客人輕輕地敲門。)
3、看圖二,華華聽到后怎樣做?(華華連忙去開門。)
4、把一、二幅圖連起來說一說。
5、看圖三,開門后,華華說些什么?(請進。)
6、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
7、看圖四,客人進屋后,華華干什么?(請客人坐,倒茶,回答客人的問題……)
8、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先小組互相說,再由代表面向全班說。)
1、同學扮演角色,看看怎樣接待客人。
2、找你的好伙伴分角色演一演。
3、面向全體同學分角色演一演,評選優秀演員。
今天我們在百花園玩了玩,又有了新的進步,相信今后我們班的每個人都會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本課的教學以“圖畫”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看圖說出動物的名稱,符合低段學生認知規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識字環節通過比一比、猜字謎等游戲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學生開始留意生活,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禮貌待客的交際活動,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實現聽與說雙向互動,培養了交際能力。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三
童話,深受學生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曲折的情節和優美的`語言,能把學生帶人美好的情境,使他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它通過講述孤獨而自私的巨人與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間的故事,告訴我們快樂需要與人分享的道理。
教學《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時,我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學生們在學習中既領悟童話的寫法,感受語言的優美,又從語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諦,感悟快樂要和他人分享的幸福,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相融,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新局面。我是從以下三方面來做的:
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讀”。通過多種形式、循序漸進的零距離讀,體驗語言文字所滲透的情感,從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價值。使學生進入童話的意境,引領孩子欣賞童話語言的魅力。
1、優化整合美讀,賞花園春冬之美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們認識了這是個美麗的花園。所以在課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為切入點引入課堂。通過美讀,欣賞動畫,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巨人的花園春天景色的詞句,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巨人的花園冬天景色的詞句。因為詞句比較散,我把它們綜合在一起:
春天,花園里百花盛開,草翠花紅,樹木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冬天,花園里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季節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怎么把春天給讀出來,怎么把冬天給讀出來?接著指名讀、齊讀。
2、合作品味演讀,明春去冬來之緣
圍繞一個主題“巨人的任性和自私”,我請學生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找出哪些地方體現了巨人的任性和自私,讀一讀,談談體會。學生都找到了課文中描寫巨人的三次斥責時態度的兇惡,在小組里自由交流、朗讀之后,我讓學生匯報、演讀,讀出巨人斥責孩子的語氣,讓學生明白巨人的任性和自私就是春去冬來之緣。
3、渲染熏陶賞讀,通童話內蘊之意
對比建了圍墻后的冷清和孤獨,再感悟拆除圍墻后花園的和諧,我讓學生齊讀巨人把花園給了孩子們之后的課文,孩子們對照課文的插圖,盡情地陶醉其中,深深感受到了巨人與孩子們相處的快樂與和諧,從而理解了童話的內涵:快樂是要與人分享的。
這節課,我注重挖掘文本想象因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想象進入到童話優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
當教學到巨人把孩子們趕出去,同時也讓寒冬常駐自己的花園之后,我用多媒體課件打出了一座冰天雪地中的房子,同時播放出怒號的北風聲,襯著凄涼的大提琴音樂,用煽情的語言問學生們:“孩子們走了,春天也走了,只有寒冷的冰雪、呼呼的北風與巨人做伴。此時的巨人會有怎么樣的感受?”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紛紛說:“巨人覺得很孤獨,很冷清。”“嗚嗚,我冷死了,春天怎么還沒來啊?”學生們都深深體會到:這時候,巨人多么希望溫暖的春天能來到啊!
接著,我們學到小男孩用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之后就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那么,這會說話的眼睛究竟向巨人說了些什么呢?這時我就安排學生想一想、寫一寫。學生們經過短暫的思考后,就紛紛動筆寫開了。之后,配著舒緩的音樂,孩子們紛紛起來朗讀自己的小練筆:
“巨人,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巨人啊,你實在是太任性、太自私了,你不想跟孩子們分享美麗的花園,所以連春天也離開了你。”
“巨人,你知道嗎?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快把花園還給孩子們吧!”
……
在充滿感情地朗讀這些話語的同時,學生們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表達的能力。學生的思維、情感在教師的啟發、點撥和自己充分的想象、反復的朗讀品味中逐漸清晰、豐富,內心的體驗與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內心的感悟與文本的內涵更吻合。這時再出示重點句:“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本課的難點就不攻自破了。童話的寓意“快樂要學會分享”也就不言而喻了。
課文是在原有的童話基礎上加以精簡和改編的,有許多內容都被刪減了。原著的語言更加優美,有更多的好詞好句,并且把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化,蘊含了西方文化中的信仰核心——耶穌基督的形象。其實,文中的小男孩就是耶穌的化身,最后,就是他帶著巨人上了天堂。隱喻著擁有美好靈魂的人必定要上天堂的含義。這種文化背景是中國的孩子們不曾接觸過的,但是在很多西方童話中都會出現,也就是童話積極宣揚的“真善美”的源頭。如果學習只停留在課文本身,我覺得還意猶未盡。
所以課后,我還在班級博客上貼出了《巨人的花園》原著,引導學生去閱讀,體會原著的魅力,激發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童話的興趣,讓學生們進一步地感受原著童話的魅力。孩子們閱讀了原著后,一方面感嘆原著語言的優美,同時也把自己讀不懂的內容提出來進行交流,通過我的答疑,孩子們進一步接觸到了西方的文化,拓寬了視野,這也對以后他們閱讀和理解西方的童話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四
這是一節語文百花園中字、詞、句的練習課。我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教學開始,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座美麗的語文百花園,隨著課程的進展出現了爭奇斗艷的漢字花花叢,造型別致的詞語小橋,還有清澈的小河和碧綠的草地。情境創設得優美、秀麗。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愿望,同時也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還要注重語言的積累。這一點在帶領大家暢游語文百花園中體現得十分突出。觀賞漢字花孩子們自主地發現了這些字都是上下結構的,進一步發現了漢字偏旁有表意的特點。觀察詞語橋孩子們又自主地發現了這些成語都帶有在觀察草地上的孔雀,小河里的青蛙和鴨子時又扎扎實實地進行了句子先要求學生說清楚“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接著要求學生把“地方”說具體,要說出“什么樣的地方”要把句子說成:“誰,在什么樣的地方,做什么”訓練層次分明,由易到難。其中又區別了同音字“青”與“清”。還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字、詞、句的訓練都設計了拓展環節。通過拓展既鞏固了教材中的內容,又積累了語言。如:詞語訓練中學生又說出了很多帶有數字的成語。句子訓練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花叢上出現了蝴蝶,草地上出現了兔子和公雞。又運用了“誰,在什么樣的地方,做什么‘練習了說句子。
課標中指出:要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每項練習都是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這樣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的主動意識。課上合作學習也有所體現。比如:理解詞語橋上的成語,小組里進行了討論,組內還進行了交流共同積累了很多帶有數字的成語。
總之,按照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孩子們學得輕輕松松又扎扎實實。 本節課所用的教具和課件都是自己動手制作的,如果受條件的限制,制作課件有困難課件也可以用板書代替。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五
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本篇課文是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這篇童話要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具體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
2、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
上完課后,蔡老師和石老師給我提了兩條寶貴的意見,第一,在學習“同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呢?”這個問題的時候,由于我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出示了“當巨人外出,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 );巨人回來后禁止孩子們玩耍,當春天來臨時,花園里( );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又( );當巨人訓斥孩子,孩子紛紛逃竄時( )”這一系列的填空,結果好心辦壞事,這些填空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教學過于死板。兩位老師認為,應該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說說原因,再回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細品味時,總是從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園里玩,心里會怎么想,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學方式太單一。
要上好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六
今天聽了鐘老師的一節課,課題是《巨人的花園》,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一篇童話,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已的花園里玩,很生氣,就筑起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只有冬天,直到一天孩子們從墻洞里爬進來,春天也就來了,后來在孩子的啟發下,巨人拆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教學時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鐘老師是這樣安排教學流程的:用學生了解的童話故事導入,出示課題后介紹作者,初讀課文,解決字詞,用填空“巨人的花園是一個()的花園”幫助學生整體感知,然后找出能體現巨人的花園神奇、變化多端的句子探究,接下來分析巨人的表現態度,最后根據板書總結全文。作業安排了寫話訓練:幫助巨人寫一個告示牌。
1、為了訓練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在整體感知時最好讓學生介紹本課的主要內容,或者總結全文時,讓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教師不要包辦代替。
2、每一篇語文教材都是很美的文章,每一節課作為教師都應該讓學生積累一些什么,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很美: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這句話介紹了巨人花園四季的美麗,有四個四字詞語很重要。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請同學們暢想一下,春天巨人的花園里什么花開了,說說眼睛看到的顏色,聞一聞味道,耳朵能聽到什么?夏天綠樹成蔭,都有哪些樹木,長得怎么樣,陽光從樹葉間穿過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呢?秋天鮮果飄香,請你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談談感受吧,冬天白雪一片,雪有多厚,樹上是什么樣子,雪地上有誰的足跡,想一想雪地下藏著什么?這樣一來,花園的美麗豈不更加豐富了嗎?再來理解: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結合上一環節的積累,讓學生想象:春天,孩子們在這里干什么?夏天在這里做什么?秋天、冬天呢?然后把這兩處的語言合在一起引讀,我想學生的思維一定會被打開,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3、在探究巨人的表現時,教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是什么樣的巨人?你想對巨人說些什么?學生的回答非常口語化,很平淡,如果這時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用一些諺語或者名人名言來總結,比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等等,就會升華了課文的情感,使學生的認知上一層次。
4、課時安排太滿,如果分成兩課時完成的話會更好,對學生的訓練就可以落到實處了。
通過這一節課,我感到每位教師還是應該在教材上下功夫,在課文的留白處深挖掘。
花園果園教學反思篇七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文本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通過讓學生想象巨人發火時的表情、動作、心理等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另外,當巨人看著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時,他心里火辣辣的,那為什么火辣辣的,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說了什么呢?課文中都沒有明確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對于這篇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同學說是“快樂應當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同學說是:“人不能太自私”;有同學說是:“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甚至還有同學說:“要學習巨人知錯能改的精神,而不能學習其自私、冷酷的品質”。
課的最后,我提供給學生幾個重點詞語(如:巨人、花園、孩子、冰天雪地、樂園等等),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詞語,編一則童話故事,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學生思維很活躍,想象力很豐富,學習興趣大增。
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在讀課文時讀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另外內容的銜接也還不夠緊湊。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