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會走路的樹教案反思篇一
蜈蚣走路教學反思分享給大家,蜈蚣走路教學反思是對教學做一個總結,那么,關于蜈蚣走路教學反思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學習了《蜈蚣走路》。
活動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缺少合作意識。為此設計此次活動,在發展幼兒動作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并通過游戲是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做韻律操;以“蜈蚣學走路”為情節,練習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動作;提高難度,練習腳受束縛向前走的動作。
通過活動,幼兒對角色扮演很有興趣,在練習合作走的`過程中,幼兒由“失敗”到“成功”,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總結了經驗。通過情景設置,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集體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分組比賽的時候,老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只想比賽取得好成績而忽略了動作的一致性,發生失去平衡摔倒的現象。
總之,這節課孩子們很活躍,真正做到了在游戲中學知識。
附:蜈蚣走路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多人合作運動走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不怕困難,互相協作的品質。
活動準備
1、音樂:一起走
2、長松緊帶墊子,拱形門,椅子。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韻律操。二、學習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動作。
1、小蜈蚣學走路
兩人為一只小蜈蚣,練習向前走,并能配上口令:
“左右左”、“一二一”。
2、蜈蚣長大
練習三人、四人、五人走,要求動作協調,步伐一致。
告訴他們,小蜈蚣可以站著走,還可以蹲著走,大家試一試。
3、幼兒連在一起,沿場地走一圈,并配上兒歌
小蜈蚣,學走路,
許多只腳不打架,
喊聲口令齊步走,
一二一,向前走”。
三、練習腳受束縛向前走的動作。
1、出示腳環,講解戴法。
2、幼兒五人一組,戴上腳環,練習走路。
要求步伐一致,注意安全。
四、蜈蚣練本領
1、設計三個情景:草地(軟墊)、山洞(拱形門)、樹林(椅子)。
2、幼兒依次練習,教師給予指導。、
五、蜈蚣走路比賽
五人一組,分成四組,過草地,鉆山洞,繞樹林,
比賽哪組走得最快,最穩。
六、做放松動作。
坐在墊上,解下腳環。
七、活動評價
會走路的樹教案反思篇二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深厚的友誼。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課文的內容,作為這個故事的開始。動畫的出示、音樂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語,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
讀,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小樹與小鳥之間那美好的交往時,我讓學生通過讀、體會,找出重點詞語來朗讀,學生通過讀課文,從“好一會兒、送、天天”等詞語中體會出小樹對小鳥的熱情、喜愛、關心。我引導學生從“當然可以。來吧!”這句話中體會小樹答應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熱情。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時的驚喜與激動,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叫、激動、”來體會、朗讀之外,我還抓住了小鹿說的話,加上了語氣詞,并讓學生也試著加語氣詞來來指導學生朗讀,產生了不錯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認出小鳥時的驚喜、開心與激動。
這節課中,我還安排了好幾處說話訓練,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看到。”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說一說,來感受小樹和小鳥之間相處得十分快樂、融洽。從而讀出這種感覺。又如“小鳥和小樹告別了,會說些什么呢?”通過角色對話,讓學生體會到小鳥和小樹之間那戀戀不舍的告別之情和深厚的友誼,為理解全文,朗讀全文,打下感情基調。課文最后“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引導學生想象他門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讓學生續編下去。不僅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學生在對話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還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出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說小樹和小鹿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出示的句式把學生的思維框死了,學生不能充分展開想象,只是停留在了膚淺的表面,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自由去想象,可以把有趣的地方說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打開,說出來的內容,相信會更有深度。
會走路的樹教案反思篇三
我設計的是中班音樂活動歌曲《走路》,《走路》描繪出四種小動物走路姿態的幼兒歌曲,曲調簡短、精練、形象,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運用“蹦蹦跳”、“搖啊搖”、“慢吞吞”、“靜悄悄”生動的表現出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四種小動物走路的姿態,對這首歌曲進行感情處理,歌唱的時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現出小兔的活潑好動,“搖啊搖啊搖”要用連音的方法歌唱來表現小鴨一步一步穩穩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來表現小烏龜的慢性格。“靜悄悄”則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現小花貓走路的特點。我先創設出濃厚的森林音樂會的情景,用引導、鼓勵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幼兒特別喜歡這首歌,因此活動中很積極,情緒愉悅,活動氣氛特別好。
活動的目標定位恰當:1、知識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把握好節奏。2、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跳音、連音、漸慢、漸弱演唱歌曲。學會演唱歌曲并能聽指揮團結協作的分角色進行歌表演。3、情感目標: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為達到目標我活動之前給幼兒看了直觀形象的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走路姿態的視頻資料,并帶領幼兒學會了歌詞及動作。本節活動我準備了節奏卡圖片,開始及結束走路的鋼琴伴奏,幫助幼兒很快的熟悉節奏、學會演唱歌曲。
個別幼兒在歌表演時表情不是很好,動作不太標準。
多鼓勵幼兒進行韻律活動或歌表演,教師多示范多強調表演時的表情運用,動作進行分解慢練,練習時提醒幼兒動作要規范。
會走路的樹教案反思篇四
《會走路的樹》這篇文字清新美麗的文章,很容易造成脫離工具性來追求人文性的教學傾向,泛泛地講友情以及進行愛的教育,那樣的教學就失去了語文本身的魅力。教學時,課前的復習鞏固部分,可謂一石多鳥,既檢查了學生上節課對字詞的掌握,落實學生寫字的指導評價,對文本主要內容的再認,又激趣存疑(小樹和小鳥相識了,他們是怎么相處的呢),喚起閱讀期待。繼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穿越語言文字,感知小鳥和小樹相處的點滴之后,再細細揣摩細節,咀嚼文字的魅力。學習課文小樹與小鳥之間那段美好的交往時,我讓學生通過讀書來體會,找出重點詞語“天天、許多、有趣”等詞語中感悟出小樹對小鳥的熱情、喜愛、關心和友好。借助多媒體再現情境,啟發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他們交往的快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看到了......”,學生通過補白就把小鳥與“會走路的樹”之間的愉快相處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小鳥要飛往南方去了,這對朝夕相處的老朋友要分手了。這時,我又抓住“告別”一詞,喚醒學生與親人告別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想象成小鳥與“會走路的樹”進行道別。課堂上學生的真切的感觸、深藏的意蘊已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小鳥與“會走路的樹”之間的深厚友誼和難分難舍之情。
在自讀自悟重點段落小鳥和小馴鹿相遇的5——9自然段中,我采用多層次朗讀指導進行對話教學,以“你最有把握讀好哪一句”來促進學生讀書交流,牢牢地抓住“把書讀好,把字寫好”的語文目標。課堂上我努力變單純的“師教生學”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補”,變僵硬的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學生通過自主感悟讀、提示語讀、分角色讀、配音讀,一次又一次的角色體驗中,感受到的小鳥和小鹿一家之間的那種特別的情感。整個教學中演繹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主旋律。孩子們既跟著作者的言語世界走了一趟,也跟著教者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情感得到陶冶,語文素養也得到提升,在這里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結合,彰顯了語文教學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的理念。
《會走路的樹》這篇課文的情感基調、語言基調是溫暖的。溫暖帶來的教學語言是舒緩的,課堂上的節奏也是舒緩的。課堂上我用委婉可親的語言、巧妙自然的理答、無處不在的關愛將孩子們帶進童話的殿堂,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教育的幸福,在閱讀中領略童話的神奇。教學設計中,我以“友好”為教學線索,巧妙地把整個文章拎起來,這是照亮全篇的詞眼。我知道任何情感的東西的描寫都要有生根的東西,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怎樣寫,還要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寫。所以課堂上引導學生的體悟也很細。比如師生圍繞小鳥和小馴鹿的四句對話,開掘得很深刻,詞語的揣摩很成功。特別是抓住了一些細節,扣住標點、扣住提示語,感悟心情的變化,反復閱讀、體會小鳥為什么問?后來為什么叫?小馴鹿又怎么會激動起來,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很聰明,有些體會十分準確。你聽,一個“也”字,學生也能讀出到小鳥對馴鹿的思念;一個“常常提起”,孩子們帶著生活的經驗想象到好朋友的牽掛;就連感嘆號中蘊含的小鳥的激動心情學生也能體驗到了。孩子們在讀書中對小鳥和馴鹿一家的情感得以明晰。學生與課文的內容產生共鳴,真正地融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來,看來貼近了學生,也就貼近了文本。
多年的低年級教學實踐讓我明白如果對二年級的孩子做情節的分析,那一定是不智慧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做到把目標落實到語言文字本身上來,和孩子一起去品悟文字的“有意思”。知識不等于智慧,知識是外在的,而智慧則是個體內在生成的。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引導學生熟讀深思,浮想聯翩,思接千載。在課堂上,處處閃現出學生細讀文本的智慧。課堂的魅力來自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辭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思考起來,聰明起來,智慧起來,就做到了讓孩子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發展智慧,豐富智慧。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話卻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繹著,有起有伏地延伸著,如一出戲劇張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斕、熠熠奪目,更如一本連環畫,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顯了人世間的友善和和諧。文學本是有情物。童話的字里行間永遠充溢著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們注目,想讀,愛讀,讀中追根求源,讀后掩卷靜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內涵、深遠的寄托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感動他們,激勵他們。
課堂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中,雖說我力求在課堂上引領學生讀出了他自己讀不出的東西,理解了他讀不出的東西,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課堂時間沒有做好有效的調控,以至于后面的配音朗讀部分,沒有能夠讓更多的孩子得以展示他們這節課的讀書成果。
會走路的樹教案反思篇五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在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小學教學是門藝術,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必須虛心學習,不斷探索,既要讀好“理論書”,又要讀好“實踐書”。除了自學,我更不放棄一次次難得的不同級別的賽課和外出培訓聽課學習的機會。記得,我參加工作剛三年,學校要求我上一次縣級低年級識字教學公開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機遇與挑戰。當時,我的心里像沉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多虧了有王靜老師和我們同年級組老師從旁指導,從教案的編寫,到試教上課,都是她們手把手的教我,甚至在講臺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都是她們為我示范,我模仿,從那時,我才慢慢發覺,上好一堂課真不簡單。為了能不辜負希望,我一遍遍的試教,看到試教不滿意,我灰心過,沮喪過,可心里仍然不愿意放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不管結果怎樣,只要自己努力地做就好。終于在最后的幾天里,老師們看到了我的進步,我心喜萬分,就像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對自己樹立了信心,展示出了一堂精彩的識字課,得到了研修領導的贊賞并在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保定市教育局評為二等獎。從此,這便成為我教學成長的奠基石。
我不是我們學校最優秀的老師,也不是最吃苦耐勞的那一個,但毫無疑問我是幸運的。幸運的進入了一所優秀的小學,幸運的遇到了一批優秀并且愿意手把手教我的好老師、好同事、好姐妹。
教學中的困惑;邢改軍老師告訴我,不要光顧著低頭趕路,要給自己時間靜心思考;是張妍組長在每次試完課,都會帶著年級組的老師們為我一一分析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他年級組的老師也總是對我有問必答,比如經常受我騷擾的王建敏老師,不管我多晚給她打電話,她總會耐心的為我解惑。問慧珍老師、王榮巧老師、陳麗老師也經常被我找上門,閆秀琴老師更是我的“賢內助”,當然幫助我成長起來的老師還有很多,感謝各位前輩不吝賜教。
雖然被學生稱做“老師”,但我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名學生,是教育戰線上的新兵,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通過學習與實踐,我深深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艱難,做一名合格的優秀老師就更難了。但每每聽到學生們一句句“老師好”的真誠問候,我便在心底更加堅定了那份最初的信念。
冰心老人說過“愛在左,智慧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撒,隨時開花,將我們的教育之旅點綴得馨香彌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育人更是老師的首要天職,這其中“愛”便是根本。只有全身心的熱愛學生,時時刻刻地眷戀學生,學生才會被愛的深切、真誠,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正確的去面對挫折,對生活學習充滿了信心。愛孩子就要做到:
一、全面了解學生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教育工作、避免教育盲點以及實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初接新班,我了解學生從了解學生家庭開始。父母的年齡、職業、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做到了如指掌。接著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點,他們有沒有什么缺點,再了解孩子以前的教育情況,以便因材施教。了解了學生的一切,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關懷他們。
二、關懷體貼學生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
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里有一點特別要強調,老師關懷體貼學生要全面、公平,這是新課程的一個核心理念和要求。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更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
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
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賞識,激勵他們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點燃他們內心上的火花,在工作中,千方百計地挖掘和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啟迪學生潛在的動力,通過學校各項團體活動展示自己,從自尊感中汲取力量,讓每個學生宣告“我”的存在。
在我的努力下,孩子們懂事了,懂得了如何去愛,懂得了怎樣做人;孩子們進步了,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在眾人的面前展現自己的風采。當我班朗誦節目在全縣比賽中獲得陣陣掌聲時;當孩子們在班中活動課上盡情歌唱跳舞時;當孩子們捧回一次次獎狀時……我欣慰的笑了。孩子們在成長,我也在進步。
平凡的生命、流逝的生活,能夠支撐起生命中永恒的,永遠是最質樸的最原始的堅強斗志和愛的動力。捧一抔泥土,只有它最芬芳,可以開出一切美麗的花朵——僅僅需要的是,一份用心的耕耘。我知道我不是救世主,但我想盡我所能,多給孩子們一點愛。我愿做好孩子們的領路人,護送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讓孩子們在我愛的掌心里芬香四溢,快樂的成長!
《走路》教學課件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