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夢想成真教案篇一
在本次活動中,運用線條繪畫跳舞樹的不同形態是活動重點,通過擬人化的方式讓幼兒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會跳舞的樹,大膽運動線條表達樹枝、樹干舞動的不同形態,體驗線條繪畫的樂趣。
通過圖片的導入,激發幼兒對跳舞樹的濃厚興趣,感知跳舞樹的形態,并通過模仿,在示范中引導幼兒對形態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出示四張動畫中跳舞樹的輪廓圖,感知樹枝的造型變換好像是在跳舞一樣。利用學一學跳舞樹的樣子,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舞蹈動作,請一名幼兒到上面來擺造型,教師現場將小朋友變成一棵會跳舞的樹,拋出問題:怎么變?先畫什么?再畫什么?然后再通過回憶的方式塑造第二個跳舞樹的形態。在此基礎上,給會跳舞的樹穿上線描畫的演出服參加樹林舞會。線描畫孩子們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在此環節上提煉線條花紋,要求注意線條的疏密對比、曲直粗細變化。最后以“樹林舞會”這樣一個背景,請已完成作品的幼兒過來參加舞會,粘貼作品。在自評或互評中感受創作的樂趣。
因此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嘗試邊畫邊用好聽的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在用線描畫裝飾會跳舞的樹的環節中:許多花紋寶寶也要來和樹一起跳舞,首先來跳舞的是斜線寶寶,跳到這里,跳到那里,跳舞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創造情境,優美的語言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也是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缺少的,用好聽的,富有情境的語言來表達、總結,為活動增添色彩。
夢想成真教案篇二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表現出成長的自豪感;
3、在討論身體外部特征變化的基礎上嘗試按照格式仿編1到2句兒歌內容。
在進行教學前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的小時候照片還有一條很小的褲子,同時教學前看幼兒用書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長高了》這首兒歌教師用書與幼兒用書不同,有一句兒歌內容不一樣,教師用書是"花褲子,變短了"幼兒用書是"小褲子,變短了",經過考慮我選擇了用幼兒書上的兒歌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幼兒在家復習。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此次教學活動整體氣氛都很好,教學目標1、2兩點幼兒很自然很容易就達到了,就是第3點目標:仿編兒歌內容,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苦腦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的時候總是轉不過來,聯想不到別人的東西也會變小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的引導吧!因為一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的解釋和引導了一下,是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后我便用實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維必須借住具體.
夢想成真教案篇三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煉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并講述,培養幼兒的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大掛圖5幅,(同課本)小圖片每人一套。
(一)開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2、 幼兒自由講述。
3、 請個別幼兒講述。
4、 分圖講述,教師運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提問:
圖一:小蝸牛和烏龜要去干什么?
圖二:(1、)小烏龜為什么要睡懶覺?
(2、)烏龜睡著了,蝸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圖三:
(1、)烏龜醒來沒看到小蝸牛,它會怎么想?怎么做?
(2、)小蝸牛這時正在干什么呢?
5、 幼兒在理解基礎上講述1——3幅圖,教師小結:
圖四:(1、)走著走著發生什么事情了?
(2、)烏龜為什么會上河里去呢?
(3、)掉到河里后,小蝸牛怎么了/它會怎么做呢?
(4、)小烏龜怎么說?怎么做呢?
圖五:小蝸牛怎么樣了?它對烏龜說了什么呢?幼兒講述圖四圖五,教師總結講述。
6、 幼兒自由排圖,進行創造性講述。
(三)延伸活動:搜集有關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天后帶幼兒尋找蝸牛,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并把觀察到的畫下來。
1、從活動的整個流程看,我覺得是比較清楚的,教師始終是在引導的位置上。但從幼兒角度來說,孩子們的發言不積極,思維不活躍,始終是這幾個幼兒在說,其他的孩子不說。當我提醒他們說的時候,也就只會簡單的重復別人說過的。說明孩子對畫面的理解不夠。對活動的專注性不夠。
2、在第一次讓孩子去自由看圖講述時,由于教師前面交代的不清楚,在看圖時,出現了爭搶的現象,而且沒有塑封的圖片容易破,導致個別幼兒撕破后大喊大叫。教師應先出示首張圖片讓幼兒看看、說說,然后再分組說,給幼兒一個有東西說的鋪墊。在每張圖片的下面標上頁碼,引導幼兒給圖片排排隊,再說一說,這樣幼兒更容易注意到情節的變化。對一張或2張圖的講述后要有一個小結。
3、在教師提問后要給幼兒一定的時間,引導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思。應積極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討論中。當幼兒不能回答時,教師應有追問,引導幼兒回答,而不是自己回答。
夢想成真教案篇四
第二周開展了《胖石頭》的教育活動,之前我先給幼兒講述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幼兒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角、配角。活動中,我提出問題后就引導大家邊看幻燈片邊聽故事,幼兒對該故事都很感興趣。帶著問題聽故事有利于幼兒能夠安靜有目的的聽故事,幼兒的'猜測和故事內容形成了鮮明對比。幼兒能夠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特別是通過幼兒親身扮演胖石頭,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能說的親身體驗,能夠較深刻地感受主人公胖胖對角色扮演活動的認真和投入。通過分析故事,自己講故事,熏陶幼兒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投入。該故事和主人公胖胖的精神適合滲透入平時的教育中,教育幼兒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負責,有始有終。
建議:活動中,請幼兒都扮演石頭比較單一化,幼兒可能會覺得枯燥,也感受不到主角與配角的不同。如果能組織延伸活動,將《白雪公主》中關于胖石頭這一段情景進行完整表演,多分配幾個角色,讓幼兒進行表演觀看,相信表演的人和觀看的人都會對胖胖認真、投入、負責的精神有更深切地體會。
夢想成真教案篇五
本次大班年級組繪本活動我選擇了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我是從以下兩點來思考的:
1、這段時間我班有孩子開始進入換牙期,孩子在面對自己從來沒經歷的事情時,都有一種不安甚至恐懼心理,不敢說,幫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不安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真切的成長體驗,結合自身的經歷講述,孩子有話可說,有益于孩子的語言表達。
2、《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是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故事內涵。它用簡單反復的語句刻畫了鱷魚和牙醫每時每刻戲劇性的矛盾的心理變化。畫家非常注重細節的描繪,以鱷魚和牙醫相互害怕卻又故作鎮靜的心理,通過眼角、動作、表情等細部展現透露出來。這對不認識字的幼兒來說,可以有想象的空間。要做到:“用心體驗,用動作表演,用語言講述,用大腦思考,真正理解故事的深層次幽默和作者獨具匠心的創意。”大班的孩子更合適。
從整個活動實施的過程看,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好,幼兒在看看猜猜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孩子能理解鱷魚與牙醫從逃避、害怕到忍耐、面對、克服的心理變化,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在不斷地揣測的過程中,幼兒逐漸懂得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可怕、困難的事,這也是整個活動的價值所在。
在“理解圖書的大概內容和重復的句子表達了鱷魚和牙醫不同角色的想法,體會故事語言的趣味性。”多媒體ppt的運用和教師幼兒的表情地模仿有效互動再現凸顯了整個活動的精彩,對幼兒錯誤的認識“拔牙”結合ppt圖片給予糾正“補牙”,弄清這兩個概念的不同。通過告別感受異域禮儀文化的形式。
教學中對幼兒始終保持接納、理解的態度,并不斷鼓勵幼兒,支持幼兒的不同想法,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尊重,從而讓幼兒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幼兒在活動中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每一環節過渡自然。活動中我感受到這次繪本活動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活動,還是幼兒的健康教育活動,這次繪本活動也是首次嘗試,作為大班年級組的活動,我接受大家提出的:幼兒講述上難度加深,教師講述還需精煉,給幼兒思考的時間再長一點,讓幼兒說的更多點。在以后的活動中加以改進,同時在開課活動中得到老師的指導,在此表示感謝!
夢想成真教案篇六
2月份,春天來了,萬物都有了性的變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樹的葉子綠了,桃花兒紅了,春天還是一個播種的季節,農民伯伯開始播種了。這些都吸引了幼兒的目光。結合本月主題活動《我找到了春天》,我們開展了本節活動《春天的秘密》。
活動目標要求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能了解是個的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秘密。
活動內容是根據班級開展的主題及幼兒熟悉的周邊環境來選擇的。并且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拍了許多相關的照片,并在網上下載了大量的圖片繪制圖片供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欣賞,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內容。
但上完課下來覺得還是用課件的形式會更好,教師將詩歌內容的圖片一課件的形式一張一張展現給幼兒欣賞,勢必會讓幼兒你能更快的'理解詩歌的內容。這樣,幼兒對春天的景象比較了解也很感興趣,所以能大膽地對自己知道知識進行描述。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非常投入,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達到了目標的要求。
夢想成真教案篇七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夢想成真教案篇八
1.通過活動使幼兒理解單數雙數的概念,并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一、請小朋友們聽《好朋友》的歌曲進場,歌曲結束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復習1-10的數字。
二、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這是哪里?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所有的東西,不論大小都是2元,想不想距老師一起去逛2元超市呢7老帀這里準備了一張代幣劵,看看這是多少錢?從那丟地方看出是5元?個圓圓的硬硬的叫什么?(硬幣)那還月一種軟軟的紙的叫什么(紙幣)?一共有5個一元的,所以就是5元錢。那剛剛老師說了,我們要到2元超市去買東西,看看老師昫怎么買東西的。
2元錢買一件商品,再用2元錢再買一件商品,看老師用5元錢在2元超帀買了幾件商品?(兩件)買的什么?那還剩幾元呢?還一元錢在2元趄市能買到什么?(買不到)為什么??2元超市就用2買一件商品,還差一元,所以買不到。
三、圈一圈
老師這里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1到10的代幣劵,要請每個小朋友圈一圈,2元圈一下,并思考一下,看看這些代幣劵中間藏著什么秘密,你能買多少件商品。請小朋友輕輕的起立,到旁邊的桌子上圈圈,2元錢買一樣東西。(放輕音樂)
哪些是沒剩余錢的?
教師小結: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五、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舉起手中的撲克牌,教師如舉起單數卡片,孩子就要舉起單數數字。
五、游戲:《小雞找家》
今天給孩子上的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單、雙數》,讓幼兒感知單、雙數的主要特征。難點是自己操作對比,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環節設置上,我采用了老師先演示,幼兒發現規律,教師總結,幼兒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