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課前對教材進行了認真分析,《葉子》這首詩歌的意境很美,表現了四季變化和葉子的關系,兒歌中的比喻幼兒是否理解?我想如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是教學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幼兒才能用自己的`經驗想象并仿編出新的詩句。
在課堂上我通過朗誦兒歌《葉子》,先讓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然后逐句的提問,先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再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詩句,如春天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為什么說毛毛蟲用嘴巴寫日記?為什么說夏天的葉子像樂譜?為什么說秋天的葉子是卡片?冬天的葉子是棉被嗎?除了小草,還會有誰在葉子底下睡覺呢?我自然地過度到引導幼兒仿編詩歌最后一句環節,幼兒積極舉手發言,調動了幼兒對詩歌的興趣。最后,我教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以不同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如男孩、女孩朗誦;將幼兒分成四組,分別朗誦春、夏、秋、冬的詩句,合作朗誦等。
課后,我會將圖書投放到語言區,繼續引導幼兒想象并仿編出新的詩句,老師加以記錄,讓小朋友相互交流學習。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本周我執教了一個語言活動《新奇的世界》,此活動是主題《亮眼看世界》中的一個語言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老師的引導,仔細地觀察圖片,能大膽地通過自己的想象,生動而富有情節的講述故事的內容。在以后的觀察類活動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繼續以新奇的眼光去認識的一切,在熟悉的場景中發現新奇之處。以新奇的眼光進行觀察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有意識地轉換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視覺來感知、體驗;二是靜心寂慮,調動各種感覺貫注于觀察對象。本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對于能力弱或難以安靜想象的幼兒,就讓他們根據老師講述中的一個細節進行描述。
整堂課進行的還算比較順利,基本上實現了預定的計劃。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最明顯的問題是時間太長。整個活動從頭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鐘的時間,在活動中,我發現在最后的一個環節,幼兒已經坐不住了。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此外,在活動內容的設置上也要充分考慮到時間問題,合理地安排活動內容。
第二,圖片的呈現方式不當。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借助圖片的,而圖片的呈現也是有技巧的。我知道了圖片的呈現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是先出示圖片,讓幼兒先觀察圖片,教師再進行講述,以此來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第二種是教師先進行描述,讓幼兒產生想象,之后教師再出示圖片。第三種是教師先出示最后一幅圖片(如果有多幅圖片),讓幼兒產生某種疑惑,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展開前面的內容。還有一種是將所有的圖片同時展示出來,但在每幅圖片上蓋上一張紙,教師每講述一幅就掀開一張,這樣做會讓幼兒有一種新鮮感。圖片呈現的方式所謂是五花八門,除了以上幾種,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方式,無論是那種方式都要有條不紊、不浪費時間。教師只有采用適當的呈現方式,才能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課時,由于圖片比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當我講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幾幅覆蓋在上面了。這樣的呈現方式是不當的。指導老師建議,如果圖片實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講述完之后把它拿下來再放第二幅。
三、觀察圖片是引導還不到位。在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時,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應該以幼兒的想象為主,結合掛圖的畫面進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遠地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在諸多感覺中,尤為重要的是視覺,因為視覺能夠非常直接、非常明了地認識事物,察覺事物之間的差別。每上一堂課都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問題,我相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一定能夠有所提高的。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孩子們對于我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掌握。但是在繪畫的時候,可能是我過于強調兩種顏色,所以有個別孩子是一手拿一只蠟筆,兩只手一齊上陣!所以,我后來又補充道:"先用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把領子涂完,再用另一種顏色把衣服的其他部分涂完。"有不少孩子都可以根據我的要求先畫領子,再畫衣服的其他部分,顏色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但是,仍有個別幼兒用的是一種顏色,而且是領子和衣服一起涂,更有個別幼兒用了好幾種顏色……但是,總的進步,孩子們涂顏色都是越來越仔細了。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角色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濃。如果去夸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復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復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時光老人就有這樣的本事,他把一切新的變成了舊的,剛在嘴邊掛叨的“新學期”轉眼間就變成了“舊學期”,“一年級”的帽子也即將送給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了,幼兒園......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游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并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區角活動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長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
每當孩子們進入游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并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著,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游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這里,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
但是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問題一: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于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表揚是一種正面強化的方法,恰當使用能增加幼兒自信,促進幼兒提高。然而,教師在利用表揚手段時,卻常常用得不合理。
問題一:表揚方式固定夸張。幼兒回答問題后,很多教師的表揚無外乎“表現真好”、“你真棒”,“真聰明”、“很好”、“實在了不起”等。而在有些班級,經過教師的指導,幼兒會邊拍手邊說“某某某,你真棒”,但事實上卻不是發自內心地認可伙伴。這樣一成不變的表揚沒有發揮出評價的應有作用。
問題二:表揚夸張頻繁。有一次,一位幼兒回答問題后總不坐下來,教師究其原因,結果是“教師還沒有表揚我呢”。這種無目的、淺層次、低效果的空洞表揚,會使經常理解表揚的幼兒不以為然。這樣的表揚給幼兒供給了一時的、令人簡便的、膚淺的滿足感,另外也容易引起幼兒的情緒波動,影響后續的活動正常開展。
究竟怎樣才是合理的表揚呢!
1、關注學習的過程。著眼于幼兒的努力。
幼兒年齡小,對自我缺乏科學的認識和評價。所以如果將幼兒的注意引向“學習的過程”、“作出的努力”,幼兒既不會自傲也不容易自負,而會對自我擁有信心抱有期望。所以,教育者的表揚應重點指向為取得成績作出的努力。比如,“你的提高真快”、“答得不錯,加油”、“你動了腦筋,這個回答與別人不一樣了”、“今日某某小朋友能坐下來聽課了,再努力”……明確的指導不至于讓幼兒驕傲自滿,也讓其他同伴明白榜樣的內涵,使幼兒認識到是自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贊揚,幼兒今后才會更有進取性。
2、具體有指導價值,著眼于幼兒努力的方向。
表揚不是目的,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們的宗旨。比如,“坐得好”改為“某某小朋友的小手一向沒有亂摸”;“上課認真”改為“眼睛總是看著教師”;“表現好”改為“聽得認真,作業做得又對又好”;“你真棒”改為“你以前拿筆都不會,此刻已經會畫畫了”等等。
對于幼兒努力的成績不能只籠統地概括為“聰明”、“不錯”等字眼,幼兒根本不能感受到成績是經過努力才得到的,所以表揚應再有針對性一點。“你能把玩具整理得這么整齊,把活動區收拾得這么干凈,真讓教師感到舒服。”“今日,某某小朋友自我檢查出一個小問題,真不簡單!”“你的作業都寫對了,下次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
鼓勵的對象應具有全面性,既應包括那些原本好的,也應包括那些有提高的。對較具體的言行作出肯定,旨在促進幼兒繼續努力。
3、傳遞欣賞的語言,著眼于價值的體現。
表揚首先要傳遞欣賞。“你的回答很異常”、“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喜歡你這樣大膽地回答”、“你聽得比以前細致”、“我明白你會怎樣去做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會像你這樣去做”等等,讓幼兒意識到教師在欣賞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理解和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傳遞表揚的語言應當重學習資料本身而輕對形式的欣賞。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表揚也要指向學習資料,讓幼兒進一步領略學習資料本身的價值。
4、豐富鼓勵的樣式。著眼于最佳的發展。
根據幼兒不一樣的發展水平、家庭背景、階段表現能演繹出各異的鼓勵樣式,更會收到多樣的效果。如根據膽子大小、聲音高低、問題的難易不一樣給予不一樣的欣賞和期望。如,“你這兩天沒有來,還答得這么完整”、“某某已經是第三次將畫畫得這么大了”、“你的這個法子比剛才那個厲害”、“這么難的問題也沒有難倒你”、“我們班年齡最小的某某今日也做得這么認真”……竭力尋找閃光點進行肯定表揚,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一點點金,也必須肯定應對,切不可無中生有或夸大其詞,弄得幼兒也摸不著頭腦。
當然,揭短式的表揚應避免,可有可無的表揚可省掉,口是心非的表揚要杜絕,空洞的表揚、過分夸張的表揚應減少。
口頭表揚只是鼓勵的一種形式,充滿期望的眼神、支持性的點頭、鼓勵的微笑、善意的沉默、熱烈的擁抱、溫柔的親吻等都會傳遞出尊重、信任和激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另外,表揚時盡量將個體表揚與群體贊賞、直接表揚與間接肯定、公開表揚與私下鼓勵結合起來,會使表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在活動中,老師傳授了健康方面的知識;如"誰知道什么是骨骼呀"、"吃什么食物有助于骨骼增長呀",請小朋友將想象中的運動小人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后請小朋友講一講自己作品的名稱和意思。在活動中,幼兒們開心地與老師一起討論有關骨骼方面的問題,并且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畫出了他們心中的"運動小人"。
某幼兒園大二班保育員教師,在進餐這一個環節的工作有:在進餐前,保育員老師需要對桌面進行一次消毒,十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幫助每位幼兒擺好椅子,去廚房取幼兒的餐具,輔導值日生為每組發放碗或盤子,按照取飯時間去廚房端主食、菜和湯,為幼兒分完飯菜,關注患病幼兒、肥胖幼兒及挑食幼兒。
在幼兒園教育中要注意保教并重與結合。"保"是指"保育",側重于幼兒的身體與生活的養護與照顧。
"教"是指"教育",側重于幼兒的心理、智能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與塑造。"保教并重"是指保育與教育工作同時都要重視,不得重此輕彼。照顧幼兒的生活、傳授幼兒知識技能兩者同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這節課時健康教育活動,本節課主要是為了使幼兒在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并知道日常生活中英注意安全標志。同時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上課開始時,我以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常見的安全標志,冰記錄下來,接著拿出之前所準備好的圖片展示給幼兒,例如:交通紅綠燈、小心觸電、綠色食品、施工重地等標志。通過閱讀圖畫,提問幼兒在哪里見過這種標志,這個地方為什么會有這標志,加入這個地方沒有這個標志會發生呢個什么事。然后,師生共同做一個小游戲,我出示一個標志,讓幼兒迅速說出它出現哪里,是什么意思。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熟知安全標志的圖形與作用,讓幼兒能夠增強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經過這節課,我和幼兒都有所收獲。我覺得本節課設計合理,但不足之處是,沒有掌握好幼兒情緒的變化,沒有讓幼兒知道安全意識要從身邊開始。還有就是活動時間過短。以上的.不足之處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注意并改正的問題,如今以后我會虛心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大班律動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智力大沖關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里的紀律也曾多次想過去掉這個環節,可孩子們的興至極高。如果哪節課沒進行闖關游戲,他們就會問:老師,今天為什么不闖關了?我們都想闖闖關呢!于是便又將它留了下來。今天課堂上,又到了闖關環節了,如何讓未闖關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這里呢?望著他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我忽然來了靈感,說道:誰是好孩子,老師的`眼睛里就有誰。聽到這里,孩子們馬上做好了,特別是那幾個調皮蛋坐的最好。我馬上表揚了他們,想當然,我們的環節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后來,我又將此方法用于學前班,效果同樣不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愿做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們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