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的出現(xiàn)往往意味著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于世界的思考和觀點的獨特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一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每個地方的端午習俗可能大相徑庭。我的故鄉(xiāng)蕪湖在端午節(jié)有一種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從我記憶起,每個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包許多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
那么,粽子是如何制作的呢?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準備一些新鮮的粽葉(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香草葉,蕪湖大多是蘆葦葉),將粽葉先用清水洗凈,然后將粽葉放在鍋中煮十分鐘撈起。
然后,將適量的糯米和紅豆等必要食材加水浸泡約二十四小時。根據(jù)口味愛好,也可以準備諸如蜜棗、火腿、鮮豬肉等輔助食材。
通過上面兩個準備環(huán)節(jié),下面就是包粽子了。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中包好,用香草繩或細線系好,一個美味的粽子就算制作完成了。粽子竟然被奶奶可以制作成菱角形狀、斧頭形狀、三角形狀等各種形狀各異的樣子!一般一個粽子重約二百克。若放入火腿、蜜棗、紅豆、鮮豬肉,就包成火腿粽子、蜜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了,那就更加美味了。
到此大家可別以為粽子大功告成了,可以吃了。還需要最后環(huán)節(jié),將包好的粽子五個或十個一提的系在一起(以便計數(shù))放入鍋中,加水煮約一小時,當可以聞到粽葉和食材濃郁香味時,粽子就可以出鍋了。這時一般奶奶都會讓我先盡情享用這美味的粽子。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二
第一次包粽子,就像背著千斤重的貨物在茫茫原野上行走一樣,我覺得好艱難。
今年的端午節(jié)那天,我本來不想去外婆家包粽子的,因為我當時還根本不會包粽子,于是就跑到舅舅家上網(wǎng)去了,我始終認為五光十色的網(wǎng)絡(luò)世界最迷人。大概一個多小時吧,突然就聽到媽媽的喊聲:“芪芪,別上網(wǎng)了!你趕快下樓來幫我們包粽子吧!”我嘟囔著回答:“不想。”媽媽仍然問:“為什么不想下來包粽子?等我們弄熟了你就不要吃嗎?”由于過分迷戀于網(wǎng)絡(luò),我對媽媽的責問生氣極了:“我不會包,也不想學……”
過了幾分鐘,舅舅用威嚴的語氣把我叫下樓去包粽子,我才戀戀不舍地把電腦關(guān)機了。
在學包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一邊包一邊被媽媽輕聲指責:“包就包好一點,別這樣心不在焉的。多看看,多問問,多學學,將來呀,外婆、我和你舅媽都老得做不動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還不都是要你親手包粽子嗎?”好可怕的聲音啊!我不得不默默點頭起來。
粽子都包完了,她們包得既快又好,都是整整齊齊的。而我包的粽子卻是七歪八倒的,真是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呀!后來,素來做事嚴謹?shù)膵寢層职盐野聂兆又鹨徊痖_來,接著她更耐心地教我重包一遍,直到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得方方正正為止。
經(jīng)過這次考驗,我想:今后我會把粽子包好的,不論在哪個方面,我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超過別人,努力成為一個任何時候都是自食其力的人。
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jié)盡快到來!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三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陽節(jié),是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這一天,我一回家就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我覺得很好奇,就跑上前去,只見奶奶把粽葉上卷成一個牛角的.形狀,再用勺子把米裝進去,最后用棕繩扎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著奶奶包得那么容易,我也學著包起來,沒想到那柔軟的粽葉根本不聽話,放進去的米紛紛掉了出來。但是我并沒有灰心,于是又重新再來一次,可是二次、三次——唉,都沒有成功,看來包粽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粽子包好了,我和奶奶把它們放到鍋里,開始煮粽子。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都吃粽子。往年媽媽給我們買粽子吃。今年媽媽說了,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吃。
我們把準備好的江米、白糖、葡萄干和粽葉,都放在桌子上。妹妹拿來了細線,剪成了一段一段的。
我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三角形的筒子,然后用小勺子盛起江米,把江米放在張開的粽葉里,加上葡萄干、白糖、。最后把粽葉折過來,把張開的口子封好,用細線纏起來,纏的很結(jié)實,免的江米從粽葉里跑出來。
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半個小時,媽媽說可以了。
打開鍋蓋,媽媽把熱氣騰騰的粽子放在涼水里,過了一會兒,粽子涼了,我和妹妹拿起粽子,把細線打開,剝開一層層的粽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真香啊!咬一口,真甜啊,甜到了我們的心里。媽媽說:自己做的粽子好吃吧,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吃,好吃。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五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fā)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diào)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jié)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jié)日。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六
早上,我迷迷糊糊醒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于是,我起床,在香味的引導下,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大門口。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回答我說:“這是艾草,那是青蓬。這是為了驅(qū)災(zāi)辟邪。”
到了中午,我看到桌上放了一大堆材料,有粽葉、有肉、有米、有繩子……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奶奶,包粽子怎么要這么多材料,包粽子這么麻煩呀!”
奶奶說:比你看到的還要麻煩多了,粽葉要煮好、洗凈,肉切小均勻的條狀,再用鹽、醬油、料酒等調(diào)味品腌制幾個小時,米要用溫水洗凈,晾成半干,再用鹽、味精、醬油等拌勻,這樣才算做好了準備工作。“啊?不會吧,吃個粽子這么麻煩啊!”我驚訝的看著奶奶。“那個繩子又是用來干嘛的呀?”“你等下就知道了啊!”奶奶還給我保密呢!我想了想,對奶奶說:“哦,我知道了,繩子是用來裹粽子的。”奶奶對我笑了笑。
奶奶開始包粽子了,我就在旁邊看著。看著奶奶嫻熟的手法,我甚是激動,一個個精致的粽子在奶奶的巧手中而生,個個外形整齊,包裹均勻,讓我看了就垂涎三尺。每個粽子里都是很有“料”的:一塊肉、兩個蜜餞、還有板栗。
等待吃粽子的時間很是漫長,過了好幾個小時我才品嘗到了這美味的粽子。打開鍋蓋的那一剎那,一股濃郁的清香撲鼻而來,有粽葉的香味,有糯米的清香,還有肉的濃香,各種香味混合在一起,就組成了這“人間美味”。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七
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媽媽告訴我,每年的這一天每家都要包粽子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
晚上吃過晚飯,媽媽說:“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姥姥家今天晚上要包粽子,咱們?nèi)兔Π伞!蔽乙宦犚兆痈吲d地跳了起來。
到了姥姥家,一開門我就聞到了粽葉的清香,我急忙跑進客廳一看,姥姥和劉奶奶已經(jīng)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劉奶奶拿起兩片泡好的粽葉疊在一起,用剪刀剪去葉子的根部,然后把整理好的葉子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塞進漏斗里,再放上紅棗、花生和豆子,再放上一層糯米蓋上、壓實,然后把上面的粽葉折過來,把糯米緊緊地包住,接著用線吧粽子纏起來、拉緊,打上一個結(jié),一個三角形的粽子轉(zhuǎn)眼間就包好了。
我看著劉奶奶包了兩個粽子以后,心里想:“很簡單嘛,我也來試試吧!”我學著劉奶奶的樣子一步一步地包了起來,首先我拿起一片粽子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用手捏好,這時劉奶奶說:“你得把手往上捏一點,你越往下按,粽子包出來以后就越扁,你往上捏包出來的粽子就是一個飽滿的粽子了。”我聽了,重新找好位置,抓起一把糯米塞進“漏斗”里,壓實,用線綁了一圈,這是我才發(fā)現(xiàn)我包的粽子上破了一個大洞,我只好返工,我很小心地拿起一片粽葉包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和劉奶奶包的粽子放在了一起,劉奶奶包的粽子像鼓起氣來的大肚子將軍,可我包的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我害羞地笑了。
“包粽子”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坐起來可真難啊!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八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桑旁娛枪糯姼璧?泛稱。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包粽子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清代·顧太清
薰風殿閣櫻桃節(jié),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zhì),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qū)嬇f詩。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宋代·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zhì),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qū)嬇f詩。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唐·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媽媽剛準備好粽葉,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躍躍欲試地準備包幾個粽子,媽媽一把攔住我,說:“你先別著急,粽子可不能亂包,像你這樣包粽子,包幾個壞幾個,到時候再一蒸,出來就只剩粽子葉了!”聽了媽媽的諷刺,我并不氣餒,滿口答應(yīng)著聽媽媽的話,一邊又要捋起袖子繼續(xù)包。
媽媽拿起幾片粽葉,把它們分開,然后一卷,我還沒弄清楚怎么回事,一個圓錐形的筒就做好了,媽媽熟練地往里面填上了糯米,我看得一愣一愣的,這是怎么回事呀!之前的驕傲勁一掃而空,我還是得認真學呀!
看到媽媽包粽子,我的手不僅也癢癢起來:“讓我陳大俠展示包粽子*吧!”說完,我裝的像一個包了很多年的熟練工人,拿起粽葉,分開,然后一卷,我發(fā)現(xiàn),為什么我的是圓柱形底下還有洞,而媽媽包的則是圓錐形,樣子好看而且還不漏米,這回可得虛心請教了。媽媽讓我先折,先不包,經(jīng)過反復練習,終于,我一折,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只不過有點淺,包米的時候可怎么辦呀!不管了,我一不做二不休,胡亂將米塞進圓錐筒里,再加上一顆棗,再一壓,粽子包好了!可是為什么有幾個通的洞呢?我從側(cè)邊又折了一遍,這次好了,粽子被我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里面的糯米還少的可憐,哎!將就一下吧!再用繩子一綁!第一個粽子成型!但是一看我的粽子如同我一樣,骨瘦如柴,我不禁感嘆:“有其人,必有其粽呀!”媽媽聽了我的話,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我又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我吸取教訓,把粽葉分開了,再一折,果真,粽子高了不少,繩子再一綁,粽子包好了,我不禁自言自語:“這會兒長高了,真像我!”后來,我包的粽子每個都不一樣,有的高,像小山峰;有的胖,像個肥子;有的頭上歪了一點,像個畸形兒。看著我的粽子“軍隊”,心中遍是激動:在端午節(jié),我包的粽子真多呀!下一個端午節(jié),我還要包粽子。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
端午節(jié)快到了,在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的日子里,我們家的院子里打響了“包粽子大作戰(zhàn)”。
這一天,我起得很早,生怕起晚了就會錯過,一出房門,便聽見院子里奶奶,嬸嬸和叔叔們的歡聲笑語,原來他們已經(jīng)在準備材料了。他們有的在切豬肉,有的在拌糯米,有的在打咸鴨蛋,等一切工作都準備就緒了,就要開始包粽子啦!
看著那一個個咸鴨蛋的笑臉,滿臉皺紋的紅棗爺爺,挨挨擠擠的糯米以及那一籮筐青澀的“小姑娘”,昨天和奶奶去砍粽子葉的情景便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那時我和奶奶一手拎著鋤頭,一手挎著籃子,說說笑笑地來到小樹林邊,只見奶奶拿著鋤頭往上面一砍,“野菠蘿”的葉子就一點一點的往下掉,等數(shù)量差不多的時候,那些“小刺猬”跑到陰涼處,接下來要給小刺猬刮刮刺了,對了,為什么叫它們小刺猬呢?因為它們被砍下來的時候,全身都長滿了小刺,看起來就像刺猬一樣。刮完后,沒了刺的小刺猬自己跳進了熱鍋里暖了暖身子,變得柔柔的,當他們跳出水面時,粽子的香味就撲鼻而來,要知道,這可是海南粽子最特別的地方了,因為這種粽葉獨一無二,香氣自溢。
開始包了,看見他們包得那么熟練,粽子葉在他們的手里巧妙地做出一個開口封底的不規(guī)則容器,他們一手拿粽子葉,一手往容器里放各種各樣的食材,那么完美,我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大顯身手。看他們包的時候,我覺得很輕松,很簡單,到我包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這活真不容易!明明包的好好的,可是包著包著粽子的肚皮飽脹的就撐破了,里面那些調(diào)皮的小家伙一點一點的擠了出去。看著失敗了的粽子,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雜瓶,不是滋味。我正想是否放棄時,爸爸看見了,走過來教我說,“不能半途而廢,像這樣,右手拿住粽子葉,左手往里折,沿著最底層的邊緣開始卷,卷到手指一半高度的時候,放糯米,雞蛋和肉,右手繼續(xù)往上卷,再次放入糯米,雞蛋和肉,餡要壓緊一點,留下手掌那么長的時候,就開始封口,左手壓住底部,右手一定要封緊口部,不然會露餡的,最后用麻繩綁好四個角......”我學著爸爸的動作,一邊念著:“右手拿粽子葉,左手往里折......”,一邊跟著一步一步的做,可是,包了好半天,還是亂七八糟,“哈哈,你這個笨蛋,看看你,我猜你猴年馬月也包不好我!”粽子好像咧著嘴在嘲笑我。綁麻繩的時候,麻繩橫七豎八的,像頑皮的小孩,怎么也不聽我的命令。“哼,等著瞧吧!”我心里暗暗鼓勁。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吸取之前失敗的經(jīng)驗,終于,兩個漂亮的小粽子閃亮登場了。
開始煮粽子啦,自來水大哥在鍋里翻騰著,粽子小弟們你追我敢的跑了進去,幾小時后,粽子的清香就傳到了家里的每個角落,新鮮美味的粽子出爐啦!哇!真香真好吃呀!
“包粽子大作戰(zhàn)”到這里雖然結(jié)束了,但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上,我也要像今天包粽子一樣,不怕失敗,勇于嘗試,一定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端午節(jié)包粽子!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一
我和媽媽先去超市買糯米、紅豆、粽葉、肥肉、蘑菇等材料。這時我已經(jīng)迫不急待想開始包粽子了,一回到家,我就連忙把材料洗干凈,過了沒一會兒,材料就都準備好了。
我們開始包粽子了,沒想到媽媽可是包粽子的一流高手,只見她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把糯米撒下一層,再把紅豆、肥肉填上幾個,再撒下一層糯米,把蘑菇等食物再填幾個,然后把粽葉一片搭著一片,最后一折,一捏,一捆,很快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決定自己也包個大粽子,我學著媽媽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再把糯米倒下去,可是漏斗下面有個洞,“嘩”一下糯米全都漏了下來,幸好沒漏在地上,不然就要被媽媽罵嘍。我又重新卷了個漏斗,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把米倒下去,再把紅豆等材料,一次一次地填下去,可又太滿了,我挖出了一些米,又學著媽媽一折一捏,一個大粽子就被我包好了,媽媽幫我用細繩捆起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地喊到:“我成功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也感受到了學習中的快樂。
端午節(jié)那天上午7點半,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過端午節(jié)。
我們到了爺爺家后,爺爺就叫我們一起包粽子。
爺爺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會來,我這里早買了一些米和肉,包肉粽子。”爺爺說完,媽媽又開始說:“爸爸,你是不是沒有把肉浸浸味?”媽媽話音剛落,爺爺?shù)哪樉图t了。
我們把肉浸好味后,開始包粽子了。我看媽媽包得這么好,我也來包。我拿了兩片粽葉圈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一塊肉,再把一部分米放上去包成圓柱形,還沒開始系繩子,我的粽子就一下子散開了。媽媽看到了,總結(jié)說是因為肉很大,米太多,粽子葉就很容易散開。
我第二次包,就弄了一點點的肉,這次粽子沒有散開,可是媽媽又說這肉太小了,煮出來就像吃米飯似的。最后,媽媽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我包粽子,包得差不多了,叫我拿著繼續(xù)包,結(jié)果我一下子拿漏了,米撒了一些。
又嘗試了幾次,我真的學會了包粽子。這時,我知道了:不要懶,要尋找做事的樂趣,認真投入地去做事情。
星期天,爸爸要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游樂園,我搖了搖腦袋說:“爸爸,我不想去游樂園,我想和媽媽一起包粽子,這樣端午節(jié)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幫手了!”
爸爸看我那么想學習包粽子就答應(yīng)我了,媽媽說:“首先要拿出兩片粽葉,接著舀一勺米,放在粽葉中間,包好后再拿出一根線子,把粽子綁住,最后下鍋把粽子煮好就行了。”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首先從冰箱里拿出一疊粽葉,接著我們把米飯煮好,然后往粽葉里面裝一點米,一開始我包的粽子不成功,我心想:一開始沒包好沒關(guān)系,再多試幾次。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能再給我示范一次嗎?”媽媽說:“好啊!”媽媽示范完后,輪到我了,我心里想著媽媽包的過程和要小心的地方。
第二次我成功了,水煮開了,粽子放下去煮,半小時后,出鍋了,聞著香噴噴的粽子,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真想吃一口啊!媽媽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爸爸回來了,推開門,“哇!好香啊,”爸爸說,“你真棒。”
我的嘴巴都樂得合不攏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二
“粽葉買好了嗎?”“買好了!”“糯米買好了嗎?”“ok了!”“蜜棗買了嗎?”“當然買了”。
今天呀!可是端午節(jié)哦!我終于快要吃到香噴噴的粽子嘍!但是奶奶說要我親手包粽子。“哎!真倒霉!”
粽葉一插,蓋在“漏斗”上,結(jié)果由于粽葉太小,蓋不滿。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跟粽子“硬斗”最后粽子灑了一地,“身體”也全軍覆沒了。
和粽葉“搖身一變”成了胖乎乎的'“粽子小姐”。再過兩小時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嘍!想到這里我心里甜滋滋的。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三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該節(jié)日的時候,都會有包粽子的傳統(tǒng)習俗。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包粽子。
作文。
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今天上午,我和范奕均一起在家里學包粽子,之前的準備是;一碗調(diào)好料的糯米,一些粽葉,蘭草和調(diào)好料的肉。
媽媽拿起兩張粽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著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后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后已經(jīng)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的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的粽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著我的手輕輕的包粽子媽媽說“好了”,現(xiàn)在我該看一看范奕均包的粽子了,哈!她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后要多練習包粽子,你會包粽子嗎?
我們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印寢尦Uf:”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才是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煮一煮,把把準別好的糯米和大滴肉還有必不可少的花生米分別洗一洗。先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大肉,接著再放上糯米,中間再加幾個花生米,最后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我就得很好吃。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進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便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就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來了。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四
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可以觀看劃龍舟。或許有人問:為什么端午節(jié)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呢?為什么這一天要包粽子呢?為什么端午節(jié)劃的船叫龍舟呢?這其中可是有故事的哦。
在戰(zhàn)國時期,總共有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想統(tǒng)治其他六個國家,尤其是秦國,他們野心最大。而楚國的楚王,性格極為懶散,但他有一個忠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屈原得知秦國要攻打楚國,急忙前去王殿,告知楚王,并提出護國計策。然而,無能的楚王并不領(lǐng)情,還因為屈原影響他睡覺斥責了他。之后,屈原并未放棄,又去進諫了楚王幾次,但結(jié)果都一樣。無奈的屈原走在路上,看到百姓過著貧窮艱難的日子,想到戰(zhàn)爭即將來臨,自己卻無能為力,悲憤交加,心灰意冷之下投進汨羅江。人們得知心系百姓安危貧苦的愛國忠臣屈原跳江后,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他的尸體,也為了屈原的靈魂不挨餓,便紛紛把船雕刻成龍的樣子來嚇走魚蝦,然后往江里扔粽子,來祭祀屈原。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咸和甜。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jié)前一天,我唱著端午歌謠,蹦蹦跳跳地提著包粽子的材料,滿心歡喜地奔向廚房。
我先幫媽媽把糯米和干香菇泡在水里,再從袋子里拿出干貝撕成條狀。與此同時,媽媽帶上手套,把切好的五花肉放到大碗里,在上面加入料酒、老抽、五香粉,然后把它們混合起來,用手進行多次的揉搓,這樣才能入味。接著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里進行腌制,就等著明天拿出來包粽子。
“叮鈴鈴”我和媽媽早早地起床“工作”了。我們分工進行,我去收粽葉,媽媽炒干貝、蝦仁和泡好的干蘑菇。媽媽炒東西的手法可熟練了,可以讓鍋里的菜不停翻滾,讓我眼花繚亂,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整個廚房香噴噴的,估計幾十公里外都可以聞到這誘人的香味了。
過了一會兒,配料都制作完成了。要開始包粽子環(huán)節(jié)。媽媽包著,我在旁邊邊看邊學,先把粽葉卷成勺子狀,然后鋪上一層糯米,再放上五花肉、蝦仁、蘑菇等配料,最后再添上一層糯米。開始進行包粽子環(huán)節(jié):先對折,用大拇指壓緊,再對折,然后用蘆葦草把粽子嚴實地捆綁起來。我和媽媽連續(xù)做了二十幾個,最后一步就是把粽子放進鍋里煮就行了。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整個房子都是粽子香,我頓時“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順手拿起一個粽子,不顧形象地吃了起來。原本在樓上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都被粽香“叫”了下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享受著香氣四溢的美味粽子,整個房子也盈滿了喜氣洋洋的端午節(jié)節(jié)日氣氛。
端午節(jié)讓我感受到了屈原無私愛國的胸懷,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包出美味絕倫的粽子,更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美妙。
包粽子端午節(jié)(匯總15篇)篇十五
端午節(jié)時吃粽子再正常不過了。但包粽子,你們一定沒有親自嘗試過吧,那就來看看我們四年級二班的“包粽子活動”吧。
老師上午宣布消息時,教室立刻就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組里也有了明確分工,張瑞瑄、劉子岳帶米,孫慧珊帶粽葉,許琦俊帶棗,我嘛,就只能帶一雙手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三點十分,活動開始了!“前來助戰(zhàn)”的家長也帶著一雙靈巧的雙手教我們?nèi)绾伟兆印?/p>
剛開始時盆、鍋、勺“霹靂乓啷”,用媽媽買的話來說“活動開始前,你們就像小鴨子跳下水一樣,嘎嘎嘎亂叫喚。”好了,話不多說,快去包吧!
我向?qū)O慧珊要了一片寬大的葉子,綠綠的,一摸,很粗糙,再拿到鼻子前一聞,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口水不由自主的流下來,哎呀,又走神了,心動不如行動,趕緊包吧。首先在葉子根部折一個漏斗形狀,這可難不倒我,我握著根部將手一擰,一個秘密實實的漏斗完成了,再一步就是裝米了,這件事小菜一碟!我放了一點點米在“漏斗”里面,折起來,翻過去,折好后發(fā)現(xiàn)密是挺密的,可葉子松垮垮的,稍不留神米就會往下漏,那真是名副其實的漏斗了,跟粽子完全攀不上“親”呀!原因在哪兒呢?我很納悶,我使勁揪了揪葉子,一松手粽子又恢復原樣,它就像一個懶惰的小寶寶,懶散的伸伸腰露出白花花的小肚皮來。怎么辦呢,媽媽看了看,說:“嘉辰,你的米太少了!多放一點兒鼓漲漲的就不會松垮了。”“哦!”我茅塞頓開,迅速將粽子拆開,裝米時我特地裝得滿滿的,正當我折葉子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漏洞,嗯,折過去吧,但那是一個角,萬一頂破了葉子這個粽子就白包了。我試探著蓋住那個角,嘿,真成功了!米漏不出來了!我第一個粽子問世了!可我回頭看奶奶包的粽子時,又泄氣了,奶奶包的粽子,有棱有角,特標致!我的,小小的,沒有規(guī)則。這懸殊太大了。
不行,我要學會這門技術(shù),我留神觀察奶奶的做法,哦,這樣呀,我不動聲色的那了四條細長的葉子,將根部折在一起,裝上米后四條長葉子一起折,不能分開,哪邊有洞就往哪邊折,然后拇指托住(不能太用力,否則米會擠出來。)奇妙的是,這粽子不用線系,在粽子皮上用針扎一個洞,將葉梢傳過針眼,輕輕一拉,粽葉就把粽子牢牢困住了。
嗯,繼續(xù)干!我學會了新的包粽子方法,樂的合不攏嘴,可我這第“三包”進行到一半時,我一不留神將“三寶”摔在地上,立刻粉身碎骨,那場面真慘呀!我心疼的將葉子撿起來,可那些白花花的米卻無法挽回了!我再一次將“三寶”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