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需要作者具備較強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表達力,這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佳句摘抄,讓我們一起感受文字之美。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一
下雪了,這已經是春天的第二場雪。
碩大沉重的雪片在天空最遙遠的深處聚集,滿無邊際地飄落下來,爭先恐后地急于行使剝奪大地剛剛展露出零星綠色的使命。
天黑之后,大雪鋪天蓋地擁向大地,紛紛揚揚,擠擠挨挨,幾乎頃刻之間就蓋滿了殘雪尚未消融的大地。
雪越下越大,終于砌滿了天空,沒有留下一絲縫隙。
這是一片被稱做世界第三級的廣袤高原,位于冰雪覆蓋的大地盡頭,讓人聯想起宇宙洪荒的蒙昧之初,是遠離文明的絕地荒野,青藏高原上最荒涼的藏北草原。
帳篷是暴虐風雪之中一座不沉的小小孤島,在無垠的荒涼中像一朵即將熄滅的火苗般微不足道,似乎隨時都會淹沒在積雪大地的褶皺之間。但正像藏北草地上所有馱在牦牛背上漂泊不定的帳篷一樣,牧人一旦將它筑立在荒原之上,它就成為漫天風雪中牧人們永不舍棄的溫暖的家。
母獒圍著帳篷俏無聲息地轉了一圈,隔著牦牛毛織成的帳篷布,聽到里面傳來嬰孩細小的哭聲和女主人輕聲哼唱的歌謠。
帳篷里一切正常。它又走向帳篷后面的畜牧群,十幾頭牦牛被巨大的雪片覆蓋著,像一座座白色的小丘靜臥在雪地上,正將白天頗費力氣找到的牧草從胃里吐出來重新咀嚼,反芻的細密聲響仿佛微風吹過秋天豐茂的草地。永遠戰戰兢兢的羊群則密密匝匝的擠成一團。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二
汽車穿過一段長長的隧道,行了大約半小時,我們來到大龍湫門口。佇立而望,這是一個四面山峰環繞的天然幽谷,因為進口一座灰檐古建,又仿佛我們來到的是一個古老的千年庭院。
谷中央,有一巨峰聳立,形如仰天的鱷魚之口。導游說,這座山峰,是大龍湫移步換景的主角,隨著游人環它而行,它將呈現給游人八種不同景象,不覺大是期待。
一入景區,一股詩意便撲面而來,青山、翠林、茶田、溪流、這不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嗎!在濃蔭下的石徑上,緩緩而行,體驗著山高林密的寂靜悠然,也體驗著千年幽谷的秀姿怡放。
來時便知,雁蕩山看山不爬山,到此方深有所悟,游人尤如在庭院內散步,在樹蔭下納涼,感覺不到絲毫的疲憊與艱難,山色風光,又那里有絲毫落下的呢!
那巨峰果然變動著它的形象,隨著游客腳步變動,一會兒如沖天剪刀、一會兒似私語的情人、一會兒變成長嘴的啄木鳥、一會又如偷吃的笨熊、正看著是摯天柱桿、走幾步便變成揚起的船帆。個個形象都神靈活現、生動若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嘆!
幽谷不大,十數分鐘,我們就走出了樹林,眼前豁然開朗,現出一個磅礴狀觀的景象來。三面懸崖森森豎立,高聳入云,與天際聯成一色。崖下足有千方的空曠之地,幾無草跡,盡為大小亂石堆積,中有一潭淺水,水潭上方,山涯的頂端,隱隱有水流,流水將灰白的崖石,染成黛墨。這大約便是大龍湫的源頭,只可惜天空不作美,長期艷陽無雨,天下第一瀑布的勝景,也只能靠著想象,胡亂的感受一下了。
山涯上有許多石刻,大約都是數百年來,文人墨客留下的對天下第一瀑的贊揚之詞。本想走近細觀,看這里面是否有什么故事,無奈同行者催回,只能作罷!
歸途,于崖邊廊亭稍息,感山風輕拂,聞草木清新,不覺睡意頓起,朦朧中臆想,銀發蒼蒼之年,攜數位好友,于炎炎夏季里,移居此幽谷之中,建陋房,每日室中玩牌取樂,林中暢議天下,恰逢雨天,還可體驗一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實在快哉!
一驚而醒,悻悻而歸。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三
雖說夏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熱,但夏的傍晚仿佛一幅冷色調的名畫,別有一番風味。
晚飯過后,窗外的大樹沙沙作響,想必是有風了,便決定去新改造的老街逛上一圈。
我穿過一條幽深的弄堂,伴著鳥鳴來到老街。大概是大家怕熱,居然平素熱鬧的街,今天人很少呀!其實有風的傍晚是很舒服的,受盡暴曬的沿河的一排樹終于能歇上一會兒了,她們舒展開被曬得卷曲的葉子,沐浴著清風。
火熱的太陽變得不再那么刺眼,反而散發著溫和的光芒,渲染著周邊的云彩,也許這就是夏季特有的火燒云吧!最大一片是紅色的,紅色有深有淺:朱紅、緋紅、火紅、淡紅。周圍的云彩則是橙色或黃色的,天空對色彩的把握真是恰到好處:再深一點,就不會那么迷人;再淺一點,就不會那么亮麗。
跟我一樣悠閑的,恐怕就是老街上的街坊鄰居們了。有的頭發花白,有的拄著拐杖,他們都是多年的朋友。他們臨河而坐,手搖著蒲扇,在我看來他們已忘記了熱,我想他們已脫離喧囂,我在一個傍晚從老街找到了返璞歸真的寧靜。
不光人們很悠閑,就連水底的魚兒們也是。她們也許想乘一乘傍晚的風涼吧!于是我敲開老街上太公家的門,借來網與桶,準備大顯身手!這些魚甚是慵懶,在水中緩緩地擺動身子,就像真的怕熱。我便貓著腰,低著頭,悄悄靠近她們。在靠得足夠近的時候,我拿起網,伸入水下,一瞬間,我像“猴子撈月”般一綽,一群魚兒就被我網住了。我把她們放到水桶里,她們抖動魚鰭,歡快地游著。我拿了一根水草伸到水面上,一抖一抖的,魚兒們也許以為這是一條小蟲,便都圍了過來。我拿草一伸又一縮,魚兒們望著“美食”卻吃不到的樣子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忽然,一條魚兒從桶里跳了出來,它跳到地上,渾身沾滿了泥沙,它還在跳!一會兒,隨著一聲清脆的落水聲,那條勇敢的魚獲得了自由。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之后我便把空桶與網還給了太公。
火燒云漸漸淡去,灰黑色的夜幕降臨了。老街上的裝飾燈也亮了,夏季的老街夜晚也美麗迷人。我伴著裊裊月光結束了短暫而歡樂的老街之行。
伴著清脆的蟬鳴,我沿著弄堂回了家,我帶回家的便是心中的老街。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四
一年四季都有風,風也有顏色。
春天來了,春風暖暖的,柔柔的,吹綠了柳樹,吹綠了大地。你看,那不起眼的小草也發出了嫩芽;湖邊的柳樹也飄起了嫩綠的長發,輕輕地從人們肩上吹拂過。
枝條上,無數的小嫩芽也探出了小腦袋,好像在打聽著什么春天的信息。啊,是春風把大地吹綠了,春風是是綠色的。
當你正被這美麗的春色所陶醉時,夏天已經披著粉紅色的面紗來了。你瞧:池塘里的荷花開了,它們臉上擦滿了粉紅色的胭脂,宛如一個個美麗的少女。
荷花姑娘似乎還有點害羞呢,急忙拉過荷葉哥哥的綠衣裙遮住自己的美貌。一陣微風吹過,荷花在池子里翩翩起舞,顯得更加迷人了。
啊,是夏風把荷花吹紅了,夏天的風是粉紅色的。秋天是豐收的好季節。
你瞧,黃澄澄的稻子好像鋪了一地的金子。樹葉也變黃了,一陣秋風吹過,樹葉在空中打著旋兒,猶如一只只黃蝴蝶翩翩起舞。
果園里,各種好吃的水果也結滿了樹梢。大地也變黃了,秋天整個世界是金色的。
啊,是秋風吹綠了大地,秋風是金色的。冬天下起了雪。
你瞧,花園樹木的枝。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五
一片落葉輕輕地飄落,秋風吹過臉龐,帶走夏日暑氣,她靜靜地推開秋大門,她來如此輕柔,落葉飛舞,才知她已降臨在我身邊,帶來了一個帶來了一個美好,全新世界。
清新空氣彌漫著菊花兒清香,不濃,卻醉人心脾。
太陽漸漸收斂了光芒變得溫與起來,夕陽余暉染紅了那片楓葉林,風一吹,那曾在枝頭唱歌楓葉兒,如今卻似火紅蝴蝶那樣,在空中輕歌曼舞。用手輕輕撿起一片楓葉夾在書中,每當翻開書扉頁,就聞到了秋天那般清香。秋高氣爽,藍藍天似擦拭得一塵不染玻璃,綿綿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般。
天空蒙起了一層薄薄輕紗,飄起了蒙蒙細雨,伸出手,頃刻間一股涼意在手上跳動。凝視著這雨,這雨似煙,似霧,佇立在亭閣中不禁讓人聯想到“多少樓臺煙雨中”這種身臨其境之感。雨淅淅瀝瀝飄著,伴著風兒飄進了我內心,頓時,心中泛起了一種久違感覺,雨過天晴,雨后天空是那樣幽蘭,空氣是那樣清新。
夜幕悄悄降臨,月光也漸漸亮了,月光從云后探出頭來,用溫柔目光·俯視著大地。花兒也已困倦,收攏了花苞。只有桂花,還在靜靜散花她醉人清香。
太陽升起,旭日照耀著大地,大雁排著隊往南飛。葡萄,石榴,柿子一個個掛在枝頭似娃娃笑臉,果農們向果園里走去,臉上滿是豐碩喜悅。人生如秋。歷經春耕耘,夏生長,已積淀了幾許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有幾何?青春歲月已隨流水逐日逝去,但未來路依然漫長。錯過了就不應再失去,重要是把握機遇蓄勢而待。前面路走得不錯,后面,自信也不會壞到哪里去,你又何必悲觀失望呢?秋日多情,將五彩一路贈與;秋風多意,將颯爽一路饋送。“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詩句與秋風相伴,與落葉共舞,一起風景成生命箴言。
我陶醉于秋,我傾心于秋,因為我懂秋。我戀秋,我醉秋,因為我喜歡秋喜悅。
努力拼搏,就會收獲心靈秋天。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六
濟南有七十二名泉,有“泉城”的美稱。為什么單單是濟南為泉城呢?我想,是濟南的泉有泉韻吧。我常常自豪地說:“濟南泉水有泉韻。”
“韻”在字典中有“情趣、雅致”的意思。那么,“泉韻”就是泉水中的情趣與雅致。泉水有很多,世界上也不單單只有濟南有泉,但我敢說,世界上的所有泉水都是地下水向往噴涌,可沒有幾座城市的泉水會涌得那么有意境、有雅致。濟南的泉有時十分豪放,有時又十分文雅。它豪放在波濤洶涌,它文雅在碧波蕩漾。它豪放在龍騰虎躍,它文雅在寧靜淡泊。難怪老舍會寫濟南的《趵突泉》。因為老舍也感受到了泉水的泉韻,泉韻中的文化。
泉韻也是神秘的。你是否曾記得月光照耀下的泉水,在茫茫的夜色中,聽到了“咕嘟咕嘟”的泉水聲。此時,泉水是神秘的,泉韻也似乎成為了富有神秘感的黑色調。讓所有人在這寂靜的泉水旁也感覺到了寂寞中的一絲激動。
我為濟南的泉韻而自豪。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七
無論是葉的掙脫,還是樹的不挽留,秋葉總會一片片飄落。當秋葉飄飄,我總有一種無名的感動,我總想用筆痕刻下一片片秋葉的顫動。當我緊握筆尖,不知為什么,我的腦海又會一片空白。這或許就是宿命,盡管我一直都未相信宿命,未來也不會相信。
我愛秋葉,沒有理由,只是一種莫名的感動,但我始終相信,秋葉總有一個完美的理由讓我喜歡,只是年幼的我未曾領悟。于是,在每一個秋后,我都會望著如洗的碧空苦苦尋求這個完美的理由。歲月伴著秋葉落地的輕微撞擊消逝在那美麗的秋天,而我卻一無所獲。然后,我的心情就會如這深秋涼涼的。每逢此刻,我總會很感動。這就是秋葉在我內心的結晶,瑩潤透明,但永遠無法言狀。
時間的流里,小舟輕泛,我卻迷失了方向。我越來越感到一種空虛,一種無助,越來越愛秋葉。當秋葉飄零,我那種莫名的感動也越來越強烈。于是我在月夜夢見自己變成了一片秋葉,被樹拋棄。夢醒時分,眼角未干的淚痕告訴了我一切現實中,我就是一片秋葉,飄零在空中,隨風而舞,看似一種浪漫,一種自由,其實是一種空虛,一種無法言狀的巨痛。
于是,我將站在我的船頭,輕撥時間的流波,駛入我的那片無風港灣。雖然我不敢確信我去的方向就能到達我夢想的港灣,但我相信,只要我永遠站在我的船頭,我總能把我的夢之洋環游。當秋葉飄落,我還有那份空虛的美。但我始終相信,下一個秋天,當最后一片秋葉掙脫了樹枝,將會有一種特別的美麗在深秋的那輪艷陽下回蕩!
當秋葉飄落,會有另一種美,另一種無法預言的美!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八
秋雨,淅淅瀝瀝,一直從夜晚下到天明,陣陣涼意向我們襲來。
早晨,我們添上外套,乘車去田野邊。路邊的楊樹換上了秋裝,引人注目,有的淡黃,有的淺綠,不時有幾片小黃葉飄落下來,像一只只濕漉漉的黃蝴蝶在空中飛舞。
田野里長著一簇簇金黃色的稻谷,彎的腰都直不起來。遠遠望去,一片片稻田像一張張金色的地毯。
火紅火紅的高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低著頭站在田野里,秋風吹來頻頻地點著頭。
成排成排的玉米像把門的哨兵,挺拔地站在田野里放哨。
一串串花生、一堆堆紅薯從地里刨出來,像一個個沒洗臉的娃娃……。
秋天的田野,到處是等待人們收獲的莊稼。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九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邊時寫的一首小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遠離家鄉、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二、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寒雨連江,夜暮降臨,以凄清的景物來襯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
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三、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整首詩歌先寫草堂春色,再寫雪山江船,有動有靜,色彩鮮明,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四、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五、旅夜抒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的前四句寫自己旅途所見,創造出一個雄渾壯郁的意境;后四句是面對這壯闊宏偉的月夜江流圖和目前自身的處境抒發感慨,“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凝聚著、濃縮著詩人心中的多少悲苦和不平。詩的情景交融得妙合無痕,突出了一個憂嘆身世而又未肯忘記壯志的孤苦伶仃的詩人形象.
六、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中間兩聯重在寫景、敘事,首尾兩聯都間接寫出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十
1、從描寫景物的角度去賞析。
不同詩歌寫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間順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繪,有的則從人物感覺器官角度去描寫景物。我們在閱讀時,讀出這些角度的話,就能讀懂詩歌寫景的特色。
(1)空間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蘇軾《鷓鴣天》,上片寫景,由遠到近、由高到低,層次分明。“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先寫遠處林盡頭,高山清晰可見,再寫近處翠竹遮隱墻頭,小池塘旁長滿枯草,蟬聲四起,接下來“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見空間順序是寫景詩句鑒賞的一個角度。
(2)色彩角度。
詩歌中所寫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就收到詩中有畫的效果,鑒賞時可以從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寫景特色。王維《田園樂》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詩,紅綠相映,色彩分明,讓人聯想到一夜春雨過后鮮艷的桃花盛開,碧綠的柳絲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之中的迷人景象。“紅”“綠”兩種色彩在鑒賞時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賞析詩歌抓表示顏色的詞語,分析繪形繪色的畫面美,寫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覺器官角度賞析。
詩歌中作者寫景,往往從自身的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去寫,這就要求我們在賞析時,把詩人所見所聞所感的內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這首詩,描寫對象是雪,詩中句句寫雪,可作者依次從自己的感覺、視覺和聽覺寫來,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覺是又一個鑒賞角度。
2、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
詩人寫景時,除安排順序外,總要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最常見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寫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后者如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虛實結合(或以虛寫實),這些手法是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需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的。王昌齡《送魏二》前兩句寫實景,是送別時的環境描寫,后兩句虛景,想象別后的情景,虛實結合,擴大意境,深化主題。表現手法的運用,使詩歌更加精彩,賞析時當然不能錯過了。
3、從詩歌的結構特點角度賞析。
古詩講究起承轉合,詞一般上片寫景敘事,下片抒情議論,如果一首詩詞沒有按一般規律寫作,那在結構上就會有自己的特色,鑒賞時需要對這方面的特點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寫景,或景語作結,或前后照應好,結構嚴謹。這些都是詩歌結構方面的特色,是賞析時容易忽略的,我們一定要有結構觀念,從結構角度鑒賞詩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維的《田園樂》,依次寫了紅桃、綠柳、落花、啼鶯,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應“桃紅”“鶯啼”照應“柳綠”,使詩歌結構嚴謹,這一點同樣可以成為這首詩寫景的一大亮點,而不應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4、從錘煉字詞的角度賞析。
5、從修辭手角度賞析。
文學作品描寫景物離不開修辭的運用,修辭能把景物寫活,古典詩歌也不例外,寫景詩句中同樣也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夸張、對偶、雙關、互文、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不僅能形象生動地再現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處地表現作者感情,也能使詩歌語句整齊,體現音樂美。鑒賞時同樣不能忽視修辭的欣賞。“露似真珠月似弓”這句寫景的詩句只能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其妙處,探討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寫景的詩句如果能從以上五個角度賞析,那么,一首詩就能讀懂,讀懂詩句不管從哪個角度發問,都可以自如地回答問題。
當然,欣賞詩歌寫景的角度還有其它,無論從哪種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詩中描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一是作者運用哪些表達技巧寫景的,這些技巧的效果怎樣;一是作者借這些景物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方面都必須具體闡述,才能恰到好處的回答提出的問題,才能多角度的賞析寫景特色,才能寫出全面準確的賞析文字。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十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寒雨連江,夜暮降臨,以凄清的景物來襯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
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十二
未曾盛開,卻已枯萎,殘容留世香氣永存。
那些花兒,盛艷之后,雖已凋落,朽葉枯枝去注定驚艷于世。
那些花兒,孤零零的盛開在滿園的芬芳當中,周圍的色彩斑斕,刺眼炫目掩蓋住了它們的淡雅,同樣呼吸著世俗之氣的它們卻制造著奇異的芳香,晶瑩的露珠不會在荷葉上留下痕跡。那些花兒的臉頰上卻掛著露珠撫摸過的淚滴。弱小的枝條撐起了綻放的希望,陽光在高大的花叢的遮擋下只灑下了碎金,微風送來的情意中夾雜著其它花兒的濁氣,圍繞著它們沁人心脾的香氣被慢慢洗滌。那些花兒被世界遺忘在角落里,但那些花兒卻有世界上最高中的靈魂,它們澄清這個世界。那些花兒,生在那里,為生而生,為了自然而生!就在那里,那些花兒永遠在那里!
那些花兒,它們不懂得綻放的滋味,卻目睹著凋落的傷感,它們捕捉著空氣中飄過的香氣芬芳了自己,它們將稀少的雨水注入發脹的身軀。未見過繁華,未見過秀麗。錚錚鐵骨屹立著,它們見過壯闊,見過粗獷,它們的骨子里有一種物質叫堅強,它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一種精神叫生的希望。那些花兒,一生陪伴著大漠孤煙,一生相守著長河落日,更用一生見證著世事變遷、滄海桑田。那些花兒,不曉得一日綻放的榮耀與輝煌,只曉得牽手的狂風和滿地的沙土塑造了它們堅強的臂膀。那些花兒被驚艷拋棄在荒漠中,但那些花兒講述著曾經最美的驚艷。那些花兒,生在那里,為生而生,為了自然而生!就在那里,那些花兒永遠在那里!
那些花兒,在我們心里!
寫景抒情游記(專業13篇)篇十三
前幾天,小城迎來了另一場落雪。
清晨,站在小區的樓下等司機,不一會兒,雪便落得滿肩、滿發、滿帽都是。車駛出城區時,雪愈來愈大了,鵝毛般的雪花在天空飛舞著,撲打在車窗上。雪花灑落之處,雪地靜若處子。抬眼看去,路兩旁,不知何時已是白茫茫一片。
漫步在雪地上,風很輕微,那飄滿天空的雪花就象是雕出來的玉蝶,在寥廓的天地間飛舞,是那般透明和輕盈;風急一些的時候,它撲打著你的眼簾,瞬間便消失在視野里又瞬間出現,讓人覺得這雪精靈的撲塑迷離,像是一個夢幻。呵,雪之夢幻!我的心不禁為之怦然而動。
整個清晨,雪一直在下著。站在辦公室的窗邊,看那遠山,眼中映著一片茫茫的白色,耳邊,流淌著那首舒緩的鋼琴曲——《雪之夢》。那不緊不慢的旋律柔和而又刻骨的吹奏著,漫入內心,那些似已遠去的美好又重回到腦海里來,仍舊清晰,卻已成天地間這灰白的情緒。
偶爾,會有幾片輕盈的雪花靜靜的飄落在窗臺上,叩響心扉。仿佛一句輕柔的問候——安,好夢!
我細細聆聽它的低語,任思緒飛出好遠。此時,我真不知要以何種心境盛下這飽滿而又空曠的心之歌,夢之語。
抬眼望去,清晨那些被行人踩踏的淺淺的腳印已被落雪覆蓋,整個郊野宛若一張宣紙,那樣寂靜,沒有一絲痕跡。所有的污濁、所有的喧囂都被雪覆蓋了。難怪有人說,世間之花,唯雪花最大氣,它有一顆寬容博愛的心,對世間萬物,都傾與溫柔的撫慰。望著眼前這片潔白的世界,人的心靈又怎會不純潔呢。是的,世間的花,有哪一種能有雪花那樣大氣而瀟灑呢?“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軒轅臺。”——這是雪的豪邁和壯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雪的燦爛;“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這是雪的仁愛;“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這是雪的綺麗;“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是雪的浪漫。
雪的千萬種姿態和意境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樣的溫暖。兩個好友,在暮靄四合、陰云低垂的茅舍里,圍坐在紅紅的小火爐旁,那樣關切的低聲探問,溢滿了溫情。只是現今,酒雖然多,小火爐卻很少,知己更是難求。想要享受這樣的意境,怕是很難的了。
又有兩片雪花飛落在窗臺上,一會兒,室內空調的熱氣便將她們一起融化了。
據說,世間每一片飛舞的雪花,都在為尋找著另一片心意相通的雪花而來,如此說來,這兩片雪花該是那心意相通的兩片吧?像是一種召喚,相依相伴著又重回到那個來時的美好世界里去了,而《雪之夢》的曲子漸漸滑入一段輕盈的低音區,纏綿、憂傷,唯美,像是從那纖細感性的音符里流淌出一段凄美的絕唱......
記得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你那里下雪了嗎。
面對寒冷你怕不怕。
可有爐火溫暖你的手。
可有微笑填滿你的家。
你那里下雪了嗎。
面對孤獨你怕不怕。
想不想聽我說句貼心話。
要不要我為你留下一片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