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一
感恩三八婦女節
活動背景
如今的小學生從小被父母呵著護著,從不知父母生活的艱辛勞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總埋怨父母的嘮叨、麻煩,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從來不會從父母的角度,去為父母想想,體諒生活的忙碌與勞累。通過三八婦女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北京精神。
活動目的
1、創設各種教育環境,以感謝父母活動為主導,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感謝老師,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社會的情感。
2、通過開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于祖國的高尚品質。
活動準備
1、了解媽媽、長輩對我們的愛及了解媽媽、長輩的艱辛。
2、制作感恩小賀卡,并在上面寫一兩句感謝家長的話。
3、收集家長照片,制作生活短片或ppt演示文稿。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感受父母之愛,欣賞感人視頻,分享感動,學習感恩
看《汶川地震中的母親的故事》
二、話說父(母)愛:如何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我們該怎么報答父母呢?(孝敬父母)
2、我們應該怎么孝敬父母呢?以下這些同學的行為是孝敬父母嗎?
(展示課件)片段一:小李在走廊追逐,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腿受傷了,要上醫院。父母從各個地方跑到醫院,非常擔心。
你覺得這是孝敬父母嗎?(不是,沒有照顧好自己,讓父母擔心。)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敬父母的開始。
討論:孝敬父母還包括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回答)
1、注意安全,不要讓爸爸媽媽擔心
2、關心爸爸媽媽
3、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4、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請四位同學來講講自己和父母的故事ppt出圖片
四、學生朗誦《感恩父母的愛》
五、比一比:“了解父母有多少”
1、爸爸媽媽的生日分別是幾月幾日?
2、爸爸媽媽平時最喜歡吃什么?
3、爸爸媽媽最喜歡什么體育活動?
4、爸爸媽媽最喜歡什么顏色?
5、爸爸媽媽最喜歡看什么電影(電視劇)?
6、爸爸媽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話?
7、爸爸媽媽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下班?
感謝這份回報關愛,我們該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我們會的感謝呢?下面,進行感恩方法大征集。
為勞累的父母、長輩倒一杯茶,揉揉肩,洗洗腳,說說笑話;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天天反思過失,學會說“對不起”;養成生活節儉習慣,不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列一張感恩父母的計劃表,記下要做感恩父母的事……每天好好學習,給父母一個好心情;有時間多陪父母說說話,做到有事多跟父母商量;學會擁抱父母,說聲“謝謝”。體諒、理解父母,不頂嘴、爭吵,多為他們著想;耐心聽父母的批評教導,敢于向父母承認錯誤。
每天分擔些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說“謝謝”、“您辛苦了!”。父母生日時,送上一份祝福。
六、制作愛心卡
1、展示家長寄語
2、老師寄語:做老師的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你們做好人,二是希望你們學習好。剛才這首詩寫出了我們心中的最想說的話。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說聲謝謝。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實父母并不需要我們以后轟轟烈烈的去為他們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有時候關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個祝福、一句問候、一朵鮮花、一個擁抱,甚至只是一個微笑。雖然父母愛我們并不想過要什么回報,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愛,沒有我們回報的愛,這愛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甚至我們的祖國都是關心我們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愛,一個家庭才能美滿,人們在學校里、在社會里才能和諧相處;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3、齊唱《感恩的心》
七、總結
活動思考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孩子們能認識到認真學習,關心父母,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等都是孝敬爸爸媽媽的體現。但只是知道是不夠的,還需要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所以更應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刻刻把爸爸媽媽放在心上,真正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二
二、活動時間
我們的節日,端午
三、主持人
劉佳,陳素偉
四、活動流程
4,隨機提問:對于今年的端午節你將怎么過、與往年相比將有什么不同?
5,端午知識大競賽(采取搶答形式,對有關端午的科學知識進行回答,搶答時舉手示意); 6,班會結束。
五、班會總結
這次班會主持人準備充足,所以進行的較為順利。同學們也積極參與,無違紀情況,大家自由發言,認真聆聽。在班會期間,班主任也來親自參加,更組織班上專門的人進行了照相。最后對于接下來的班會將會爭取開展更加成功!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活動二】中秋話習俗
1、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2、月餅欣賞
(多媒體課件:月餅)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中秋討論會
討論:對于現在的高價月餅現象怎么看?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中秋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嘗月餅。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四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生命不可能只有幸福。
在我們的生活中,挫折并不少見,它是智者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還記得《老人與?!分心莻€倔強的老漁夫嗎?他的信條是:“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但是卻不能打敗他?!爆F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這樣的“漁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用同樣的信念實現了理想。正因為有了種種挫折的磨礪,他們的生命才顯得格外熠熠生輝。
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絕好機會,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對待它。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從29歲起,他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后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最后一次成功是在他51歲那年,他終于問鼎白宮,并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林肯沒有選擇放棄,他的鍥而不舍最終成就了一段非凡的歷史。
在命運的驚濤駭浪里,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大海里沒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經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強者。
對于我們青年一代,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一課,只有跨過一道又一道坎,我們才能奔向成功的終點。我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我們一起勇敢地接受挑戰,向著美好的生活邁步前進!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五
一、班會課設計理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币虼?,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愛父母,才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針對本班學生個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傾向,通過真情體驗,感悟親情,激發學生愛的情感,豐富情感積淀,把親情回報付諸于實踐。
二、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親情,懂得回報親情,學會感恩,學會感謝所有應該感謝的人,把對父母的愛付諸實際行動,從而推動學生更加努力、快樂的學習,回報家長、老師、社會。
三、教學方法
觀看視頻、討論、師生互動
四、教學過程
1、family的意思:(1)家庭
(2)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2、提問:(1)哪天是母親節,哪天是父親節?
(2)父母生日是幾月幾日?
(3)父母喜歡吃什么?
讓知道三個答案的學生舉手,讓學生反思自己作為子女對自己父母了解之少,反過來父母是怎么照顧、呵護自己的。
3、觀看視頻 《讓生命充滿愛》 18分鐘
4、全體學生閉上眼睛回憶這十多年來父母照顧自己的點點滴滴。(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讀以下文字)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教你梳頭發。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記得,經常逼問他們你從哪里來的。所以。所以,當他們有天變老時。當他們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請不要怪罪他們。當他們開始忘記系扣子,綁鞋帶。當他們開始吃飯時弄臟衣服。當他們梳頭時手開始不停顫抖。請不要催促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他們確在慢慢變老。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如果有一天,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走。就像,就像當年牽著你一樣。
有一天,你會發現父母有很多過錯,但他們總是盡自己所能給你的,所以,從現在開始,請好好愛你的父母,除了他們沒人會對你更好!
5、讓學生睜開眼睛,一起學習走進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
主動承擔家務;
紀念日、節日送點小禮物;
遇特別情況寫一封信表達感激;
適時為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應讓父母感覺你相信他們,多交流并經常給予贊美。
多向父母說說自己的情況,自己的愿望;
多傾聽父母的話;
遇上煩惱,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
(4)回家和外出主動給父母打招呼。
(5)時時緊記,父母只會愛孩子,決不會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6、布置作業
1.給父母送一張卡片,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2.平常多為父母倒杯水或分擔一些家務。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六
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背景:
讓同學珍惜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并保護自己的生命交通安全,是我們開展安全教育的一個目的,但絕不是終極目標。我們的安全教育班會是讓同學們知道,在安全教育班會里所學的防護知識,不僅要保護自己,更要幫助別人。在他人有危險的時刻,要能勇敢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愛心,以實際行動來關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首先要以學生了解和認識生命財產的現象、培養珍惜生命財產、熱愛生命財產的情感為基礎,方能很好地進行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教育,以致達到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
這次活動既有優點又有不足——優點如下:
1、緊扣主題,同學未 有排斥想象 豐富
2、部分互動性強
3、活動時間控制恰當,內容。
不足之處:
1、 未請同學發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2.個別同學未投入。
2、活動過程中,個別有一部分同學未融入。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七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最大意義與主旨是“團圓”。團圓與和諧緊密相連,團圓不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內心的和諧與相通。為充分發掘傳統節日,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激發廣大師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德領組、少先總隊決定在中秋節前后,開展“月圓人圓”主題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年9月15日——9月25日
三、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佳節讀月——主題閱讀
1、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詩歌、書籍,各班開展有關的晨讀。
2、舉行一次中秋主題班隊會。搜集、誦讀有關中秋的經典詩詞,在品月餅、誦古詩的過程中感悟團圓、和諧的幸福,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主題班會時間:9月15日班隊會,少先總隊將進行檢查。
第二階段:佳節憶月——交流展示
1、組織學生搜集有關中秋節的節日起源、傳統民俗、逸聞趣事、詩詞佳句的資料,各班將資料、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照片等經過精心設計,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報中,少先總隊將進行檢查評比。
2、各班可以在班內設一面“寄情”墻,學生可以把對同學、親人、老師、長輩想說想表達的情義寫紙上并貼在墻上。
第三階段:佳節賞月——實踐活動
1、開展一次“小小月餅寄深情”親子互動活動。鼓勵學生為父母制作中秋賀卡,幫長輩做家務,與家人一起品月餅、賞明月,感悟舉家團圓的幸福。
2、開展“快樂體驗”志愿者活動,少先總隊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月餅,送溫暖。
3、將“品月餅賞明月”中發生的令你最難忘記的一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第四階段:佳節思月——交流匯報
1、回顧自己讀、憶、賞月的歷程,與親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偉大的祖國在未來更加繁榮、富強。
主題教育活動時間:9月23—25日交流匯報。
知艾防艾班會記錄篇八
如何背著“殼”前行
1、正確認識自己所背負的壓力,初步形成主動磨練自己的意識。
2、樹立自強進取的信念和信心,培養勇于承受壓力的能力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讓學生初步形成主動磨練自己的意識,培養勇于承受壓力的能力。
現代社會迅速發展,升學壓力、家長期望、自我期望等各方面壓力紛紛壓到學生的心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壓力,并培養自強不息的意志力成為現代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課前準備:
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和《蝸?!?。制作課件。并提前將班會主題告知學生,要求學生對“如何對待壓力”先做一定思考。
通過埃及的一個古老的傳說引入。
有一個故事說,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上去。另外一種動物就是蝸牛。
蝸牛到達金字塔頂,主觀上是憑它永不停息的執著精神,客觀上
應歸功于它厚重的殼。正是這看上去又笨又拙、有些負重的殼,讓小小蝸牛得以到達金字塔頂。在登頂過程中,蝸牛的殼和鷹的翅膀,起的是同樣的作用。可是生活中,大多數人只羨慕鷹的翅膀,很少在意蝸牛的殼。就像我們羨慕別人能有某種天賦或特長而獲得某些成就,卻整天埋怨我們身上要背負太沉重的“殼”一樣。
那么我們身上背負的“殼”到底是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稍作歸納。這“殼”能夠擱下嗎?(明確:人要生存就必然擔負著許多責任和壓力。)
我們要如何背著“殼”前行呢?
看動畫《蝸牛與黃鸝鳥》聽歌曲,并要求同學們根據動畫中的一些啟示去歸納出自己的答案。
在學生發言后,用幻燈片展現三個小故事,并要求學生在故事中得出啟示
故事一:
德國法蘭克福的鉗工漢斯,從小便迷上了音樂,他的心中有一個始終不變的奮斗目標——當音樂大師,盡管買不起昂貴的鋼琴,但他能用鋼板制作的模擬黑白鍵盤,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竟把十指磨出了老繭。
后來,他用作曲掙來的稿費買了架“老爺”鋼琴,有了鋼琴的他
如虎添翼,并最后成為好萊塢電影音樂的主創人員。他作曲時走火入
魔,時常忘了與戀人的約會,惹得許多女孩“罵”他是“音樂白癡”、“神經病”。
他不論走路或乘地鐵,總忘不了在本子上記下即興的樂句,當作創作新曲的素材。有時他從夢中醒來,打著手電筒寫曲子。漢斯在第 67 屆奧斯卡頒獎大會上,以聞名于世的《獅子王》榮獲最佳音樂獎。這天,是他的 37 歲生日。
啟示一:要能背著“殼”前行,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故事二:
美國偉大的勵志成功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賽爾瑪陪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中的陸軍基地里,丈夫經常外出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奇熱無比,又沒有人和她聊天,周圍都是不懂英語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睆拇耍悹柆敍Q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觀看沙漠的日落,尋找到幾萬年前留下的海螺殼。
中望去,終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
啟示二:要能背著“殼”前行,其次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故事三:
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無奈之下,農夫決定把枯井填上。當泥沙落到驢子的背上時,驢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這樣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驢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腳下,變成了走出困境的階梯。
啟示三:要能背著“殼”前行,還要有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的意識。
學生談感想:
[講述]以上幾名同學談得都很好,其中某某同學提到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需要我們去擠。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學做一個會“擠”時間的人。古人有“鑿壁借光”“映雪讀書”的事例,那些刻苦攻讀的人都取得了至高的學問和成功。老一輩革命家在血雨腥風的年代也能擠出時間學習。我們有這么好的條件和環境,有什么理由不抓緊時間來學習呢?只有吃得苦,才能有成功。
同學們,雄鷹到達金字塔頂尖,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上去。而蝸??隙ㄖ荒苁桥郎先ァ牡紫屡赖缴厦婵赡芤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在金字塔頂端,人們確實找到了蝸牛的痕跡。我相信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同學們所要知道的是,蝸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只要你上去了,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
人生是一個背著“殼”前行的過程。不管殼有多重,希望同學們能夠像蝸牛那樣,化壓力為動力,憑借自己的執著和自強,爬上自己心中的金字塔。
播放周杰倫的《蝸?!?,帶引全班同學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