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一
白馬湖文化公園不愧為文化公園,走進白馬湖公園的.大門,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中間是一條長條花壇,青草為底,野花點綴,兩邊有排列整齊的燈柱,重要的是燈柱上有古色古香的詩文。
再往里面走,會看到很多供游客歇腳的亭子,亭子里有長長的椅子。你可以坐在亭子里,看亭子外面清澈的湖水。閉眼休憩,還可以感受到從湖面上吹來的涼風,偶爾還能看到一只白鶴停在湖邊,真是十分愜意。
當然,在我看來最妙的是,白馬湖里的公廁,特別是女廁所,她不像ktv里的廁所那么金碧輝煌,但特別素雅,樸素。一進去就可以看到木窗外的竹子,綠油油的,讓人眼前一亮,心曠神怡。
白馬湖最大的亮點就是植物多,空氣清新!在城市的中心地帶,能有這么一個好去處,真是非常難得。
“水上音樂歌劇院”就設在白馬湖上!晚上彩燈亮起、音樂響起的時候最美,整個白馬湖都是五光十色的,動感的橋、發光的石頭、優美的音樂,真的很適合三兩個朋友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就算是只有一個人,有這么美的景色欣賞,也不會感到寂寞。
過橋,在橋的另一面,有一個滑冰場,還有一個音樂噴泉。白天有很多小孩子在水上玩玩具船,晚上則有人在動感十足的滑冰場上滑冰。如果你想獨處一會兒,也可以獨自在音樂噴泉旁欣賞噴泉。
濃郁的文化氣息,可以從公園里的建筑物上看出來,可以從白馬湖布局看出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白馬湖都給人一種柔和,雅致的感覺,這也是我最喜歡到白馬湖的原因之一。美麗的白馬湖、幽靜的白馬湖、熱鬧的白馬湖,都如此迷人!
但我想,白馬湖是不是可以多布置一些有遮棚的亭子,方便游客遮陽擋雨呢?白馬湖游客比較多,所以下雨天或晴天就連露天椅子都不夠,更別說有遮棚的休息場所。游客多,自然垃圾也多,我想,白馬湖是不是可以多放一些垃圾桶,并且盡量古色古香一些,在容納垃圾的同時,更能顯出其文化底蘊,彰顯文化公園的魅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正加速發展,城市公園開始在國內大量興建,常德也在近年來開始大建公園。市區已有詩墻公園、濱湖公園、屈原公園、白馬湖公園、丁玲公園等等。其中的濱湖公園地處城市中心地段,其主入口緊鄰朗州路,交通便利。我們學校就坐落在濱湖公園旁邊,我們社團多次在濱湖公園開展行走活動,觀察植被、巖石等,我們也見證濱湖公園的變遷。
濱湖公園是常德市中心唯一大型的水景綜合性公園,園內有鎖石龍、云觀亭、石拱橋、鐵經幢和宋碑等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歷史較為悠久,同時也是休閑和鍛煉身體的好去處,每天早晚都有好多爺爺奶奶在公園散步、打太極、唱歌跳舞。濱湖公園是一座以水為主題的休閑公園,有一個人造湖,可惜這里的水不流動,水質并不好。公園里的植物很多,既有郁郁蔥蔥的灌木,也有高大挺拔的喬木,營造出一個寧靜舒適的環境。公園內還有許多游樂設施,如:小型的火車、蹦極、碰碰車、游船、旋轉木馬等等,深受小孩子的喜愛,因此一到節假日,公園里滿是帶著小孩的父母們,熱鬧極!公園中,除環湖路外,還有一些小路交叉分布,四通八達,非常方便,還有公園游覽圖和明確的道路指示牌。從總體上說,濱湖公園環境還真不錯。
去年年底開始,市政府對濱湖公園進行大規模的重建翻新,對整個湖底的淤泥進行清理,改善水質,引進栽種大量水生植物和觀賞類植物,增建很多基礎設施,把硬硬的石頭路都變成軟軟的柏油路。公園里的環境更好!走在里面,更舒服!
我希望,我們的“城市花園”越來越美!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二
首先,我們來到池塘邊,池塘里有很多垃圾,魚幾乎全死了。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很奇怪。通過訪問,我們知道了,原來是小魚太可愛了,在清水里游來游去,人們都會買來一個個面包喂魚,可是人太多了,一些不講理的人該喂的喂,不該喂的也喂,水漸漸地變渾,魚兒們實在呆不下去了,可是又逃不出去,所以漂亮可愛的魚兒就死了,原來漂亮的魚塘變成了臭水塘。現在的池塘是人見人罵,一走近就有一大股臭味,人們再也不喜歡這個池塘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草坪,以前彩色的朵朵小花點綴著綠色的小草,草坪中央是石桌、石椅還稍稍透亮,小鳥也很喜歡來這里玩耍,可是現在大家把小草踩死了,把花摘走了,卻把垃圾留下來了,石桌、石椅也留下了點點污漬,垃圾越來越多,污漬也幾乎把桌子淋了一遍,好臟呀,都沒人敢來了,只有來丟垃圾的,這片草坪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廠。
最后我們來到操場上,旁邊有幾棵小樹,樹上的葉子被摘得差不多了,一個木架把一棵小樹壓彎了,樹葉黃了一大片,樹枝斷了一大截,小樹都快不能忍受了,再看看那幾棵大樹,被學生爬得滑溜溜的,樹皮掉在地上,很多樹枝被折斷了,周圍的環境也破壞得不堪入目。
為了明天我們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我覺得政府應該立下嚴格的規定,保證每個地方的綠化都好,并采取有效措施。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三
下頭是我們調查的結果,如下: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滿大街都能看見很多廢棄的塑料制品。一刮風,滿天飛舞的塑料袋把人們的視線擋住。有的掛在樹枝上,有的落到草坪中,原本清新、整潔的環境,像是感染上白色的病毒一樣,危在旦夕。我期望人們改掉亂垃圾的壞毛病,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整潔。
河水污染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不利,清澈見底的`小河不見了,人們為了圖方便,把裝有剩菜剩飯的飯盒和那些塑料袋、雞毛、磕頭等都往河里扔,到了夏天,河水會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工廠排放出來的污水,又黑又臭,他們只顧自我的利益,而不管他人的危害。造成河流污染,一條美麗的伊敏河變成了垃圾河。
空氣污染也十分嚴重,我市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氣,直入云宵,蔚藍的天空不見了,被濃濃的黑煙擋住了。它直接影響到人傘兵身體健康。
只要人人都愛護環境,爭做環保小衛士,我們就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里生存,我們的家園會變的越來越完美的!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四
綠,必須永恒綠色學校教會我們一個真理:綠,必須永恒!站在綠色學校放眼望去:晶瑩的藍天和深沉的黃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綠。
綠色這是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生命之色。看群林披翠,萬山青蔥,那一片片綠帶給我們的盡是欣欣向榮的美感。
在我們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灘,每一撮幽林里的氣息,每一種引人自省、鳴叫的昆蟲都是神圣的。樹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滲透了我們亙古以來綠色的記憶。
綠色啊!你怎能拋棄湛藍的天空、溫馨的大地?你怎能不要新鮮的空氣,晶瑩的流水?當我們醉心于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輝煌成果,高踞于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主宰者和統治者地位的同時,生態危機"狼狽猙獰的幽靈"已經開始向我們襲來。眼下,全球3億多人缺少足夠的飲用水,而人類每年仍用800立方千米的工業污水去污染著它。
清潔淡水的短缺意味著流行病、饑餓、絕望和死亡。眼下,人類的友鄰物種,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地球上消失,一片片生命的綠色化為沙垢,世界最基本的資源儲備正在我們的不屑中枯萎凋零。
眼下,每年有6億噸礦物煙塵、有毒氣體滯留在大氣中,人類頭上的天,就已經出現兩個大洞,它的直接效應就是每年出現400萬皮膚癌患者。人類抬頭看看天,它還有一小塊是藍的么?人類低頭看看地,還有幾條像樣的河流?人類四下里看看草木,還有幾株是真綠真青的?人類再看看人類自己,失去綠色意味著什么?這一切的一切,綠色學校在提醒我們。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向大自然無休止地貪婪地索取,絕不是能真正擺脫貧窮與困境的良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朝一日,我們不得不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
假如人類的人格矮化速度繼續下去,再也不能誕生出保護地球、保護自然、保護人類群體生存資格的真正殉道者。假如有人用帶著血絲的喉嚨喊出懾人心魄的呼號,而他的呼號仍轉化不了多種的同向意志--政權的,法令的,人心的,文化的,那么地球的消亡不僅是一種必然,也是不配享有任何頌歌。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對人類的招喚!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這種招喚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濃烈!這一切的一切,綠色學校在喚醒我們:生命要永恒,綠,必須永恒!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重溫去年發生在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讓人們在發展中注意生態保護,不再任意毀林開荒。環保論文21世紀是人類科學發達的一個世紀,由于現在的經濟越來越發達,從而使人們對環保的意識大大減弱。
雖然現在人類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在大力推廣要保護環境,但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國作為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我國的環境問題也首先在城市中突出地表現出來,其中水環境的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為此,如何完善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以更有效地控制我國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使城市在社會經濟方面實現全面、持續、穩定的協調發展,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人和水是分不開的。如果人體減少水分10%便會引起疾病,減少20%-22%就要死亡。
簡言之,每天中稍加間隔就需要而且是必要的水補充和排出,這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內容。對人來講水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
2的水資源是豐富的,是極其有限的。若把一桶水比為地球上的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幾滴。
人類用水量中,25%的消費被用于工業,70%以上則用于農場和牧場。農業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領域。
當今世界的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均。我們應該合理的安排水的分布,以免造成經濟的分布不平衡。
大氣污染一樣威脅著我們的環境。現在生活好了,汽車也普遍了,但尾氣的污染可少不了。
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認為,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而氣候變暖,是由于大氣中聚集了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按照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指標ppm計算,1萬年以來,其指數始終保持在約270左右,40萬年來其指數徘徊在200—280之間,可從工業革命開始以來,這個指數猛增,達到了現在的360,而且這個指數還會增加,所以還會更熱。
地球植物所釋放出大量的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嚴重的多。這并非人們所了解的樹木和植物腐爛后產生出的氣體。
這種氣體源于植物生長過程中的自然副作用,而科學家們卻忽略了這很重要一點。據初步統計,現存樹木和植物釋放到空氣中的甲烷占全球沼氣比例的10%至30%。
我們應好好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保護我們的環境,從我做起,讓我們的環境變的更加美麗。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五
住在靜觀鎮的人們都會知道,每天在“大肚子”河附近總飄著濃濃的煙霧,同時還散發著一種刺鼻的味道,使過往的行人難以呼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趁著五一節慶放假,我帶著這個問題對河道的整個污染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了解。
經過三天的了解、調查和走訪我發現造成“大肚子”河嚴重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每逢早晨或傍晚河道附近的工廠就會排放出黑黑的污水,從遠處看,河上面就像蒙了一層黑色的薄紗。還有成片成片死亡了的魚兒。工廠的煙囪因常年排放黑煙已由土褐色變得漆黑,上方的天空也由原本的湛藍色變成朦朧的灰黃色。
2、亂扔垃圾。因為沒有統一的垃圾堆積處,生活垃圾被大量投入河中,使得這條河道長期充滿垃圾。然而,如此多的垃圾并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及時處理,這反過來又讓這里的居民感到無奈,他們自己將這條河水破壞,卻又因河水污染影響他們的生活而煩惱。
3、焚燒垃圾。環保工人因嫌麻煩經常在河道附近焚燒垃圾,焚燒垃圾時散發出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有行人經過都匆匆離開了。
4、汽車尾氣。無論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在燃燒過程中都不斷排出廢氣,混雜著陣陣汽油味。
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為了居民們的健康與安全,還希望有關部門對此事引起重視,并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六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和理論研究等方法,通過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分析,揭示目前農村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強農村污染防治、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對策措施,實現廣大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生態文明
第一章緒論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首次寫入黨的政治報告,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發展。
盡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但當前,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離生態文明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群眾對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轉,這些問題危害群眾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嚴峻的農村環境形勢,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因此,針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特此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通過互聯網廣泛調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學生范圍,結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
在廣義的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態。它以人為自然協調發展作為行為準則,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態機制,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從狹義的角度來說,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現實文明形式之一,著重強調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
生態文明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
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1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遵循人類、自然、社會相互和諧發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所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而由于生態文明理論還處于不斷成熟、完善的階段,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關于生態文明的實踐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本文中的“生態文明”是指生態文明中的初級階段,主要是在工業文明已經取得成果的基礎上,用更文明的態度對待自然,努力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真保護和積極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構成現代文明體系。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與之相比,生態文明更具有基礎性和普遍性。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人類就不可能有好的物質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沒有生態環境安全,人類就會陷入生存危機。
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大多數居民都生活在農村,大多數的自然資源開發也在農村,因此,農村和農業是連接人與自然的主要紐帶,農村地區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農村的環境質量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影響城市的環境質量,農村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去污染都有可能通過食物鏈等渠道影響城市居民。
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主要有一下3點:
(3)、搞好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功能實質就是通過制度的安排和國家公共權力的運用來維系社會秩序,通過公平分配社會資源來保障個人的權益。2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必然會對我國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民主和人權等政治文明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想建設農村生態文明,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就需要切實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調查報告環境的內容篇七
:環城湖是我們聊城的一顆明珠,假期作業之環城湖環境調查報告。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城湖,我們對環城湖衛生情況進行了調查。
:8月20日下午
:環城湖畔
:陳致遠張心輝我們的媽媽
:環城湖水面污染情況
下午三點,我們帶好裝備在張心輝家門口集合。我們首先來到環城湖西北角,沿著湖畔向南走去,湖面很干凈,只是遠處偶爾飄著幾個飲料瓶或者塑料袋,我們走到金龍廣場,又向東走向雙拱橋。站在橋頂向湖面望去,湖面非常干凈,沒有看到垃圾,一些老人在湖邊放風箏,一些小朋友在湖邊追逐嬉戲,我們繼續向東走,走到北關橋附近時,看到一個垃圾站,幾名環衛工人正在處理垃圾,周圍空氣中充斥著難聞的氣味。我想起平時我們上學時這里就總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我們總是掩鼻匆匆而過。然后我們順著前面的小路來到樓北大街路東幾家飯店的后面,哪里堆放著一些垃圾。阿姨還發現了一個排向湖面的排污口,湖面的角落里還漂浮著一些腐爛的垃圾,岸邊石頭縫里草也枯死了。我們對比了一下照片,這里和西北角的水的顏色就有很大差異。西北角的水清澈,泛著一點藍色,而這里的水就略顯渾濁,有一點發黑。
通過我們的調查,我們認為環城湖水面的環保工作做的總體很好,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很高。建議對樓北大街的飯店和北關橋附近的垃圾站加強管理,給水城人民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