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蜜蜂字篇一
“小蜜蜂,嗡嗡嗡……”我哼著自已編的兒歌,一蹦一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到了家,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班來了個不速之客。”“他是誰啊?”媽媽問。
我答道:“它是一只小蜜蜂,而且是一只讓全班都尖叫的小蜜蜂。”“這是怎么回事呀?”媽媽不解地問。
我告訴她:“今天上午,我們正在上語文課,我聽到一些同學在尖叫,一看,原來教室里飛進了一只小蜜蜂。俞東航還叫道:‘大家不要動,不要動。不動蜜蜂就看不見你了!’這下教室里笑聲不斷。”“真有趣,然后呢?”媽媽笑著又問。
真是一個有驚無險的課堂小插曲。
蜜蜂字篇二
我講的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蜜蜂》,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8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新課標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要求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和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
3、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這課書的教學過程,我總的分為7大板塊。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借”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1)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里,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范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窩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復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為參考,并出示課后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著重號詞語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5、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爾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6、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著奇特的本領。“詞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后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六)、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七)、課后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①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②把蜜蜂帶到兩里外放。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蜜蜂字篇三
螞蟻特別嫉妒蜜蜂。螞蟻心里一直想、連睡覺都想,我們明天一早要和蜜蜂一起出去工作,晚上回來要和蜜蜂一起回來。第二天,螞蟻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蜜蜂早上出去,螞蟻也跟著出去;蜜蜂晚上回來,螞蟻也跟著回來。蜜蜂和螞蟻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天。
可是,人們還是喜愛蜜蜂,不喜愛螞蟻。
有一天,螞蟻爬到樹枝上和蜜蜂談了一次話:
“蜜蜂,你說我們螞蟻勤勞不?”
“勤勞,當然勤勞!”
“那為什么人們只喜愛你們蜜蜂,不喜愛我們螞蟻呢?”
“因為我們勤勞為的是人類,你們勤勞為的是自己。”
經過這一次談話,螞蟻終于明白了人們為什么喜愛蜜蜂,不喜愛螞蟻了。并且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蜜蜂字篇四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兩只可愛的小蜜蜂,我給它們分別起了一個名字,一個叫武斗士,一個叫鐵頭強。
小蜜蜂長著黑黑的眼睛,頭上長兩條天線,身上長著一層絨毛,摸起來可舒服了,六只又細又長的小爪子,每天都揮舞著,好像說“ 別欺負我,我可厲害了。”它們的身上長著黑色和黃色的條紋,在大自然里可是偽裝高手呢!背上有一雙有力的翅膀,在空中飛得可精彩了。
兩只小蜜蜂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很調皮。記得有一次,我把兩只小蜜蜂放在一起,誰知它們一碰面就打了起來,武斗士把爪子伸到鐵頭強的身上,想把它推倒,鐵頭強敏捷的一飛,閃過了武斗士的攻擊,鐵頭強不甘示弱,用連環掌把武斗士打得頭昏眼花,這次鐵頭強勝利了,得意的在空中飛來飛去。
還有一次,兩只蜜蜂在一起搶蜂巢,武斗士用盡全力朝左拉,鐵頭強用吃奶的力氣朝右拉,武斗士身懷絕技,拼命的拉直身子往左,鐵頭強也不賴,用連環拉功來強,武斗士趁機發怒,一使勁就拉了回來。武斗士可高興了,“嗡嗡嗡”直唱。鐵頭強呢,卻垂頭喪氣。
從此,它們見了面就打,唉!真拿它們沒辦法。
你是不是也想有兩只這樣的小蜜蜂呢?
蜜蜂字篇五
春天到了,果樹園里的花都開了,尤其是桃花,粉得像霞,紅得像火,引來許多的小朋友前來觀賞。
一只小蜜蜂也飛過來了,一會兒在這朵花上停一下,一會兒在這朵花上停一下,還不停地“嗡嗡”叫著。
桃樹可不答應了,“喂,喂!”她叫住了正在忙個不停的小蜜蜂,“請你快離開這兒。你那雙腳干凈嗎,別弄臟了我漂亮的花衣;你那嗡嗡的叫聲實在讓人心煩,影響了賞花人的心情。快走快走!”桃樹的嗓門越來越大。
“去去去!”桃樹有些不耐煩了,“誰讓你給我傳播花粉了,你不看見有這么多人在夸獎我嗎?你的聲音真難聽,誰愿意看到你那灰不溜的小蟲蟲……”桃樹說的話越來越難聽了,小蜜蜂只好拍著翅膀飛到其他的果樹那兒去了。
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樹都豐收了,主人們忙著采摘果實,只有桃樹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兒。
于是,主人砍倒了桃樹,把它扔進了灶膛。
蜜蜂字篇六
今天一上課,老師就發給每一個同學一張紙蜜蜂和一張白紙,蜜蜂顏色鮮艷,活靈活現,非常漂亮。同學們個個莫名其妙,不知道老師這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
老師笑呵呵地問:“同學們,看看你們手中的蜜蜂和紙想到什么了?”課堂頓時鴉雀無聲,只有幾個同學慢慢地把手舉起來。
語文狀元張帥說:“我由蜜蜂想到了花和時間。因為蜜蜂采花釀蜜,但是花期是有限的,所以小蜜蜂一定要抓緊時間,才能采到最好的花蜜,如果錯過了花期,就沒有蜜可采了。”張帥就是帥,語出驚人,句句在理呀。同學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張帥,也紛紛舉手發言。
張倩說:“蜜蜂是無私的,蜜蜂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了人們的尊重。”張倩的想象力也太豐富了,連老師都嘖嘖稱贊。
我把蜜蜂和紙放到透明桌墊下面,看著沒有一朵花陪伴的孤零零的小蜜蜂,我暗暗下定決心:小蜜蜂,你放心,我要和你一樣,在學習上做一只勤勞的小蜜蜂,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讓這張白紙百花盛開,姹紫嫣紅。
蜜蜂字篇七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啟發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 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 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 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 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三、 說教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 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 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 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 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四、 說學法:
1、 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 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 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 18 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1)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 2 )列寧的家在哪里?
( 3 )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 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蜂人,首先要弄清養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4 、 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五)、學習第三段。
1 、 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 、 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六)、學習第四段。
1 、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 、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發言。
3 、 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蜂人的話?
4 、 理解“驚訝”,養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 、 指導朗讀此句。
6 、 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 、 理解“向導”,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 、 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全文。
1 、 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 、 (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導”(板書:向導)。
3 、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秀品質,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六)說板書設計:
(七)說練習
蜜蜂字篇八
在一座花園城里,住著一只勤勞善良的小蜜蜂弟弟和一只美麗可愛的蝴蝶姐姐。
春天來了,春光明媚鮮花盛開,勤勞的小蜜蜂弟弟起了個大早就出了家門采花蜜去了。可是美麗可愛的蝴蝶姐姐卻在花園里東瞧瞧西逛逛。小蜜蜂弟弟把它勤勞采來的花蜜都分給小動物們吃。蝴蝶姐姐卻把它采來的花粉帶在自己的身上,到處炫耀它的美。
蝴蝶姐姐十分慚愧,想改過自新,也做一個受人夸獎的人。
從此,蝴蝶姐姐也天天東奔西忙傳授花粉,一年后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更漂亮了,蜜蜂弟弟采的花蜜也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