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案語文篇一
教學要求:
1.能說出在日常觀察中的發現;
2.能認真聽別人說話,把握主要內容,并能比較完整地轉述;
3.把話說清楚明白,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學難點:
能真實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觀察發現。
(一)課件播放書中的“三幅圖”
1.同學們在這三幅圖中發現了什么呢?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學生說,老師及時指導)
2.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不少身邊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發現。那我們每個人就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發現。有一個要求,別人說的時候,要專心聽,你要記住,你們小組的同學都有哪些發現。(學生小組交流。)
(二)好,老師特別想了解你們組的組員們都發現了什么?用“我們組的組員”的句式說,看誰記得多。(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
1.同學們說的真多,而且說得特別清楚,老師給你們一個建議,當你要說很多個同學的發現的時候,不用說每個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們組,有的同學發現了有的同學發現了還有的同學發現”句式。(指幾名學生說。)
2.聽了同學們的發現,老師對其中的一個發現可感興趣了,那大家又對哪一個發現最感興趣?(學生發言。)
3.如果你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就去問問他(發現者)到底怎么回事?(學生提問,學生解釋。)
4.我們經過交流,就會越來越明白,因此老師提議,我們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人的發現,然后以他的話題,展開交流,可以提問,可以補充,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小組交流。)
(三)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交流得特別充分,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了一些特別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讓學生說出發現,然后其他學生提問,發現者解釋。
2.老師適時介紹自己的發現。
3.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嗎?(學生回答。)
小結:同學們,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如果我們有機會親自去觀察、去發現這些有趣的植物,該多好啊!
二、總結下課。
同學們,從天到地,從地到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奧秘。這一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學反思:
學生匯報自己的觀察,將重點都定在了發現一詞上,大家都很積極,好像爭著比誰的發現最多最奇,但把“觀察中”忽視了,而怎么觀察到的,自已觀察時所做了什么,這個過程學生卻大多數都是只字不提。引導學生將自已是如何觀察到的,及觀察時自已是否認真等過程說了出來,這就為觀察的內容提供了真實性的證詞。
小學教案語文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知道“連忙”“立刻”“馬上”的意思,會用這三個詞說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受到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教育。
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
2、會用“連忙”“馬上”“立刻”說句子。
教學難點:
能理解課文大意,從中受到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教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份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出示小貓圖和魚圖)誰能用“小貓”和“魚”這兩個詞來說一句話?小貓愛吃魚,所以才會和媽媽一起去釣魚。那小貓釣沒釣到魚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貓釣魚》。(板書課題)
學習“釣”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這個字。钅+勺=釣。讓學生說幾個帶有“钅”的字。老師多媒體出示,自創兒歌:
金屬是個大家族,
銅、鋅、鐵、鋁全都有,
它們都是形聲字,
聲旁表彰形表義,
小朋友們要記勞。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讀文,標出自然段落。
2、再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把生字寶寶大聲讀3遍。
3、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交流感悟
小小青蛙和蜻蜓,
它們都是大眼睛,
請你保護青蛙和蜻蜓,
多為人們捉害蟲。
2、蜻蜓飛來了,小貓是怎么做的呢?(小貓連忙放下釣魚竿,去撲打蜻蜓。)
學習生字“忙”“竿”,它們都是形聲字,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學習。
老師用“手忙腳亂”的動作讓學生猜成語。可見“忙”是表示特別著急做某一件事。
那這句話中哪個詞可以看出小貓特別著急去撲打蜻蜓?(連忙)那么文中還有哪兩個詞也表示與“連忙”相同的意思?(立刻、馬上)
3、讓學生用“連忙”“立刻”“馬上”說句子。
老師說句子,學生仿說。(上課了,同學們連忙走進教室。上課了,同學們立刻走進教室。上課了,同學們馬上走進教室。)
4、小貓盾蝴蝶飛來了,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馬上放下釣魚竿,雙手去追蝴蝶。)學習生字“放”“雙”,“放”讓學生們組詞,說句子。從而記住這個字。
5、小貓看到麻雀飛來了,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立刻放下釣魚竿,去捉麻雀。)
學習生字“立”“刻”“丟”。“立”讓學生做動作識記;“刻”與“孩”區別識記;“丟”可以用去加一撇的方法識記。
6、書寫漢字“立”。先書空,再看電腦是怎么寫的,最后,老師在虛宮格里指導學生書寫。
7、小貓沒釣到魚,它是怎么說的呢?指導學生朗讀,要用生氣的語氣來讀。
8、貓媽媽又是怎么對小貓說呢?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說一說小貓做事三心二意,所以不會釣到魚。那怎么才能釣到魚呢?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培養做事一心一意的好習慣。
四、拓展創新
小貓做事三心二意的,沒有釣到魚,那我們能不能幫小貓來釣魚呢?做游戲“小貓釣魚”。
《小貓釣魚》是小學一年級的一篇傳統課文,這個童話故事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里聽過,情節比較熟悉。
在教學《小貓釣魚》一課中,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小貓為何釣不到魚?這是全文的關鍵和重點。學生找到“三心二意”這個關鍵詞后,我先讓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一只蜻蜓飛來,小貓看見了,放下釣魚竿,就去捉蜻蜓。一只蝴蝶飛來,小貓看見了,又放下釣魚竿,去捉蝴蝶。”進行反復朗讀。接著要求學生通過語言環境來理解這個詞。通過讀與思考學生很快明白了“三心二意”的意思,并自然想到了它的反義詞“一心一意”。想到了反義詞“一心一意”,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說明小貓一心一意釣魚的相關句子:“蜻蜓又飛來了,小貓不會捉,蝴蝶又飛來了,小貓也不去捉。”同樣進行反復朗讀,通過語言環境來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在理解了這兩個詞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進行拓展延伸:設想小貓又和老貓到河邊釣魚,小鳥飛來了,汽球飄來了,甲殼蟲爬來了,小貓會怎么做?進一步理解了這則童話中所蘊含的道理。最后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巔峰,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
小學教案語文篇三
課件設計時要充分體現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特點。利用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多感觀,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海底世界》,作為內陸地區的小孩子,他們對于海洋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利用形、聲、色俱備的現代信息技術――cai課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視聽,給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一個最佳的情緒背景。播放的聲音從“海面波濤澎湃”逐漸轉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靜謐;視頻圖像從“廣闊的海面”再到“閃爍的‘小星星’(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的深海”,在極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學生的思維立刻就活躍起來。這樣,cai課件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再現課文情景的氛圍。使文字、聲音、動畫等聲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課本插圖、投影圖片等靜止畫面。學生觀看著活動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孩子都溶入到了奇異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駕御著潛水艇或穿著潛水衣來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當看到海底“五彩斑斕的魚群”時,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進行朗讀和說話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能充分到位,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四十分鐘的效率極高。而且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昂然。
小學教案語文篇四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
2、掌握內心獨白對任務形象塑造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梳理小說的脈絡,并提煉主題。
2、學習運用反襯、內心獨白等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3、學習本文象征主義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老人的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讓學生學會直面挫折,學會堅強、勇敢、永不言棄的精神。
2、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分析故事情節,找出人物內心獨白,把握人物“硬漢”形象
教學難點:小說的象征意味;掌握內心獨白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學方法:情境法、啟發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說,所以它既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層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它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義贊歌。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評論家說:'這個樸素的故事里充滿了并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為一篇干凈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余的。”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以視頻欣賞導入]
同學們,剛才欣賞的是大家熟悉、喜歡的電視劇《亮劍》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龍論述什么是“亮劍”精神?同學們聽后覺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劍”精神簡單理解就是敢于與強大的敵人(對手)做斗爭,無論對手多么強大,都要滿腔勇氣和信心,永不放棄、永不言敗,要敢于亮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100部著名文學作品之一、美國里程碑式30部文學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亞哥“硬漢”性格和李云龍“亮劍”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翻到課文,課件顯示課題《老人與海》)
(二)走進作者:
請同學們自己談收集到的有關海明威的資料,然后教師梳理出下列核心內容識記:(課件顯示)
海明威(1899~1961),美國現代作家,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早期作品表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緒,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20世紀末回到美國,寫了不小以拳擊家、漁民、獵人等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創造了“硬漢子”性格。
代表作:《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喪鐘為誰而鳴》《太陽照常升起》等。
(三)梳理小說情節
1、教師提問:一個老人,一片大海,年邁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將有什么樣的故事發生?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概括小說主要內容。(課件顯示下列重點字詞)
攮 顎 啐
鯖鯊 脊鰭 蠶噬 舵柄 船梢 蹂躪
拽掉 榫頭 掌舵 桅桿 皮開肉綻
并注意“梢”“綻”等字的寫法;“榫”“拽”等字的讀音。
老漁夫桑地亞哥駕舟于海上連續84天,但是卻連一條魚也沒捕到,在別的漁民的奚落中,老人決定第85次出海,去尋找他自己的幸運之神。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殘骸。本文節選的就是從鯊魚出現到老人回到漁港的部分。
2、教師提問:小說節選部分共有老人與鯊魚的幾個回合的較量?對象都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五個回合,分別是與鯖鯊魚斗、與星鯊魚斗、與犁頭鯊魚斗、與星鯊魚斗、與群鯊魚斗(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課件顯示)
第一個回合:用魚叉(丟)、繩子(斷) 老人手受傷 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
第二個回合:刀子(鈍)、槳老人手傷嚴重 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個回合:刀子(鈍)、槳(斷) 受淌血 半個身子被咬爛
第四個回合:短棍 手痛得厲害
第五個回合:短棍(丟)、舵把(折) 極疲乏 僅剩殘骸
4、教師繼續提問:
學生討論后回答,發揮其自主性。
教師明確:(課件顯示)
失敗者,奮斗兩天卻一無所獲;成功者,老人在不斷的挑戰中,戰勝自我,精神上的勝利者。
5、教師提問:從小說情節中,可看出老人怎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堅強、勇敢、無畏地面對痛苦的硬漢子的形象 (課件顯示)
四、分析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說采用了反襯法和內心獨白等藝術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1、提問:學生找出對鯊魚的描寫并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覺靈敏、身子強健、戰斗武器好 (課件顯示)
2、提問:如此精細的描寫鯊魚的特征有何作用?
回答:兩者對比,反襯老人的勇敢、智慧 (課件顯示)
教師補充:何為反襯,借助于對立面之強來烘托主體性格之強。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小說中,不少地方都極力描寫鯊魚的勇猛、兇狠,從而襯托出老人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
3、提問:每一次搏斗之后,小說都寫到了老人的心理,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戰斗之后的一種緩沖,無數次心理的描寫,讓人看到老人的內心,從彷徨走向堅定,他有過后悔,但最終戰勝自己,收獲精神食量。(課件顯示)
五、重要語句的理解
怎樣理解“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解析: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內心獨白,也是此小說的核心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人桑地亞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話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前句告訴我們,人生活在自然與社會當中,必不可少要面臨一些坎坷、磨難,這些磨難、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軀體的消滅、消亡,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句,面對挫折,只要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靈,那么,人類執著奮斗的精神將永不磨滅。
六、象征意義提示:(教學難點解惑)
題目是《老人與海》,而表明上,小說是寫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經歷,但實際上,老人的形象極具概括性,他已經超越了一個人的存在,而成為了人生的一種象征。老人桑地亞哥就是“硬漢子”的代表,大海則是生命旅途的象征,鯊魚則是我們行走中的“強物”,厄運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們都要遇到挫折,被厄運所阻撓,只有經歷與“鯊魚”的較量,才能成為強者,唱出最美的歌。
七、教師小結(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
生活中,能壓倒一切的不算是強者,不被一切所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你應當首先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充實自我,以最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什么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將向什么樣的生活走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懈努力,以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
八、課外拓展:
1、從桑地亞哥身上你獲得什么啟發?
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2、閱讀《老人與海》可以領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后感(800字左右),記下自己讀書的收獲。
九、課后反思
我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只是設定線路來完成我的設計線路,要調動學生去思考,教師做引導,只有學生自己想明白的事情才會印象深刻。提出的問題不夠清晰,每一個問題都要緊密聯系課文,模糊不清的問題會打亂學生的思維,抓住學生的心理,才能引發他們積極的思考。
小學教案語文篇五
1.同學們,你們喜歡詩歌嗎?誰能來背幾首詩歌,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現代詩歌。
指名學生背誦。
2.相對于古詩來說,你們覺得現代詩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內容可能會說到:現代詩歌語言淺顯明了,形式短小活潑,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學生可能還會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經驗,若說得有理,教師都應肯定。
3、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現代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你們想讀一讀嗎?
小學教案語文篇六
新課標對于高年級習作的要求中,有這樣的論述: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內容具體,感情真實。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隨筆化寫作教學體系》中要求小學階段學生的習作要達到“真”、“情”、“趣”、“多”,基于以上認識,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從活動入手,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進行細致的觀察,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然后過渡到寫具體活動過程,達到準確、流暢地進行細節描寫,用上好詞佳句,有真情實感,培養學生思維、表達能力。
小學教案語文篇七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時,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如學習《頤和園》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功能,領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設計類似“電子公告板”的一個“課堂討論區”,由學生自學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先選擇任意一自然段學習,并且點擊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尋找正確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課文。視頻文件上的精美的圖片、美妙的音樂,使學生驚喜地發現了課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內容,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他們興趣盎然地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高潮迭起。
小學教案語文篇八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了解課文內容,根據批注,學會在閱讀中體會詞語的表情達意功能。
3、自主閱讀,學會批讀,會讀書。
4、體會課文字里行間表現出的“人獅情深”,激發學生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5、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小學教案語文篇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悟體會。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首先要相信他們的學習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3.創設情境,教師以自身的情感及有效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評價的環境。
小學教案語文篇十
2、:常見的材料有:一是根據圖畫,二是根據一個故事梗概擴寫,三是根據故事開頭進行續寫。
3、習作一:根據圖畫。
(1)先回顧第四單元的看圖:
這幅圖畫的圖意是什么?
這幅圖目的是要求我們懂得戰爭給我們帶來了災難(或日本侵略者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怎樣才能把這幅圖畫寫具體?
詳寫被炸后的廢墟,具體描寫小孩的外表及內心。
(2)出示圖畫,讓學生先把握圖意是什么,后抓住什么景物寫。(圖略)
4、習作二:
請你認真讀下面一件事情的開頭部分,合理地展開想象,續寫一個故事。
星期二早晨的晨會課開始了,四(2)班張老師組織全班學生收看學校苗苗電視臺的一周集錦節目。突然,一位老大爺顫巍巍地推門進來,氣喘吁吁地問張老師:“你們班有個叫李宏民的學生嗎?”“有啊,李宏民怎么啦?”張老師驚奇地望著老大爺。老大爺激動地說:“我可找到他啦,一個懂事、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的好孩子啊!”
(1)提問:要續寫這個故事,首先要弄懂什么?
(2):這肯定是一件舍己為人的事。究竟李宏民為老大爺做了什么事,就是我們的具體內容。
(3)提問:怎樣才能寫具體呢?
(4):要將事情的起因經過寫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