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班社會友情卡教案篇一
微笑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們的交往中,都需要對別人微笑,因為微笑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的表示。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通過動手的操作、語言的表達等來進行活動。并運用了課件、圖片等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微笑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幼兒感覺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來對待每件事。
1、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媽媽、愛同伴的情感。并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協調的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讓幼兒懂得微笑的重要性。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1、4個圖形娃娃的頭飾
2、課件:《各行各業圖片》各種圖片若干
3、錄音機、磁帶:《歌聲與微笑》
1、請戴頭飾的小朋友出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請了表情娃娃來做客,我們請它們做自我介紹。并和你最喜歡的表情娃娃玩。
(2)幼兒自由選擇表情娃娃玩。
(3)教師提問:哪個表情娃娃最受歡迎啊?
(4)請另外的幾個娃娃變魔術,也變成微笑娃娃,這些表情娃娃都變成了微笑娃娃,你們現在的心情怎樣啊?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微笑娃娃吧!
2、講述你平時所看到過的微笑,并說出微笑的重要性。
(1)教師:你們剛才都已經說了自己喜歡微笑的表情,那么你們還在什么地方見過誰的微笑呢?說說當時的情況。
(2)幼兒自由闡述生活中所見過的微笑。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的內容,出示相應的課件。
a、師生互問好時的微笑
b、服務行業的微笑
c、醫院里的醫生、護士的微笑
d、餐飲業服務員的微笑………
(3)師:“是啊,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在微笑的生活著小朋友看看這些圖片,圖片上的人為什么會微笑呢?教師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他們微笑的原因。
(4)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說說自己現在的心情。
(5)師生互動,音樂《幸福拍手歌》。
小朋友相應跟著老師做動作。
(6)教師小結。
講述微笑的重要性:它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體現了我們相互友善的態度。
(7)拓展幼兒思維空間,講述我們怎么幫助他們?
3、師生共舞,音樂《歌聲與微笑》,結束本次活動。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看圖講話。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表演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觀察能力和繪畫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新生幼兒的能力。繪畫形式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有笑臉,即:可以通過的調整來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畫出笑臉。讓先畫出微笑的幼兒自己講講微笑的快樂,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并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閱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么輕重,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后,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后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后教師在安排幼兒的繪畫活動時。并重點放在直到幼兒的繪畫出快樂的笑臉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于目標,更有助幼兒的掌握。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語言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小百科:在人與人之間,它是一個表達方式,表示愉悅、歡樂、幸福,或樂趣。
大班社會友情卡教案篇二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園舉行了老教師領航課的同課異教活動,要怎么去反思這些活動的意義;下面是有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反思,歡迎參閱。
學會等待 的主題。經過課題組討論決定,把它只剪切成開頭和結尾兩段,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不會使整個活動過分拖沓。
試教前,為了了解本班幼兒在生活中的等待經驗,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動中預設好的回答,我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當我問起 等待的過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時,孩子們卻一時答不上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知道。如果活動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環節還怎么進行呢?因此,為了拓寬幼兒的思維,我開始啟發道: 平時在家里你喜歡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適合等待的時候去做? 這里我雖然換了一種提問的方式,卻更加貼近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思路被打開了,回答也漸漸踴躍起來。看來,試教前不僅要準備好相關的教具,還要熟悉幼兒相關的經驗。如果經驗準備不足,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能夠為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只準備了兩天時間,但是經過課題組老師的幫助和我的精心準備,活動的效果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由于本活動的情景來自于生活,這樣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點滴,并用生活化的語言對幼兒各種各樣等待方式進行總結、概括?;顒又校變航o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 裝潢房子需要等待。 堵車需要等待。 世博會排隊的時候搭個帳篷睡會覺。 等等,可遺憾的是我沒有好好重視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語帶過,使整個環節進行得稍顯倉促,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也沒有被調動起來,這可能與我教學經驗的不足有很大關系。今后我將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失誤,努力彌補這一缺憾?;顒釉u析本次活動目標明確,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幼兒熟悉感興趣的內容,活動中幼兒積極性較高,懂得了在家、在園、在公共場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顒有问蕉鄻?,教師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花園寶寶制作成ppt課件,并采用分組繪畫討論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認同等待行為,學會在游戲中等待,體驗等待帶來的滿足和快樂?;顒舆^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緊湊,各個環節過渡自然,逐步遞進。作為年輕的宋老師,她能輕松自如的組織好各個活動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靈活的應對幼兒的回答,針對問題啟發引導,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同時,通過活動的實施,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
1、社會教育的活動應提供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要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應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
2、多種多樣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教育資源,讓幼兒學會從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個講文明,守規則的好寶寶。
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游戲中結束,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玩得開心,學的快樂的,本次活動是圍繞合作這個概念而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波的,從活動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是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的,活動通過幾個亮點有效促成預設目標的達成。
首先是材料的準備和利用,本著低成本低結構的原則,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這些材料雖簡單常見,可在活動中卻被充分利用,孩子們易于操作,并在體驗中獲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自制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簡單明了,既能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畫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讓幼兒很好地得到啟發,進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這個環節,教師無需作多的解釋,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知識,達到預設目標。
其次,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
在一些過度環節,我也做了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活動流暢。如:在開始部分,讓幼兒幫老師搬桌子環節,就直接導入了活動,而且直指活動內容,無需過多的提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直觀易懂,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在討論活動時,我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床、做值日等,用切身的體會,詮釋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結束活動,我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后,本次活動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對于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遞進式的提問進行處理,這種提問方式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也使活動更活潑有趣。
但是,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它很難十分完美。因為預設的教案與現場教學往往難以達到一致和同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環節還有待去調整和改進。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我班孩子比較活躍,在課前我強調了紀律,在討論活動時,孩子們有點約束,這種限制束縛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幼兒討論時不夠積極主動,氣氛不夠熱。
2.幼兒操作環節,應先讓幼兒自己探索,讓幼兒有一個人完成任務和兩人、多人完成任務的對比情況,讓幼兒自己從中領悟到,要完成這些任務,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團結協作才能完成好,兒不要直接讓幼兒兩兩合作演示。
3.在活動結束環節,我設計的是游戲,孩子們玩的太高興,有些鬧,應該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對個別喜歡人來瘋的活躍孩子,要有及時提醒,讓孩子懂得無論在哪兒、做什么都應守規則,讓孩子時刻有規則意識,這樣活動的內容也就更豐富。
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除了有許多的亮點部分,還應該是有一些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這些缺憾,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活力。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設計意圖】
雷雨是夏天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當打雷時,許多的孩子會驚慌、害怕。所以我從《幼兒創新智慧游戲》中《大自然的變化》這一活動中延伸出這節活動課,意在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自然現象并從容面對自然現象。
【幼兒分析】
大班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現象很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非常樂于探索周圍環境、樂于動手動腦,由于知識經驗不足,孩子對周圍的一些現象會產后恐懼心理,這需要老師引導幼兒了解自然現象并從容面對自然現象?;顒有枰o予幼兒充分的操作自由、交流合作的自由,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
【設計思路】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通過講述法,啟發提問法,情景表演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了幼兒一條線索,讓幼兒自由的講述,自由表演,我再與幼兒一起給小結,加深幼兒記憶。充分發揮幼兒是主體,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讓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充分的發揮想象。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回憶雷雨前后的變化。
2、與孩子一起探討雷雨形成的過程。
3、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雷雨的景象,并通過情景表演加深幼兒記憶;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雷雨的過程。
難點: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雷雨的景象。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與視頻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雷雨來了》歌曲導入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里開始活動課。
(聽歌曲進入活動室,坐好)
1、引導幼兒回憶并說出雷雨之前天氣、動物、人們的變化
誰能來說一說下雷雨前天空是有哪些變化?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下雷雨前,小動物們都在做什么?(做著哪些準備,說到小魚,要提水中的氧氣很少,所以游到了水面上)(看課件)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雷雨中雷、閃電、風、雨的聲音,并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出來。
下雷雨時,你聽到了什么?雷,
你能來學一學雷的聲音嗎?
他是用這種方法,你還有更好的方法來模仿一下雷來了的樣子嗎?依次說出風、雷、閃電、雨)
你還看到了什么?(閃電)閃電是什么樣子的?你能來學一學嗎?
下雷雨時,你還看到了什么?(雷雨)是大雨還是小雨?誰能還模仿一下下大雨的聲音?
小結:下雷雨的時候,你是先聽到打雷,還是先看到閃電,為什么?
那你知道雷和閃電是怎么產生的呢?
小結:天上的云彩越聚越多,碰到一起產生雷電,由于光比聲音傳的要快,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看課件)
4、幫助幼兒整理活動課的內容:表演《雷雨來了》
5、與幼兒一起探討怎樣避免遇到雷擊:
小朋友們,雷公公的脾氣很大,雷擊會給我們人類帶來許多傷害?
那怎樣避免雷擊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呢?打雷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你們知道我們的房子是怎樣躲避雷擊的嗎?(看視頻)
雷雨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許多傷害,但也會給我們人類帶來一些好處,你們知道,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哪些好處嗎?(1、凈化空氣;2、給莊稼帶來肥料)
【延伸活動】
與幼兒一起小結:打雷是一種自然現象,教育幼兒不要害怕打雷。
【活動反思】
大班社會友情卡教案篇三
該活動方案的動畫素材來自于中央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花園寶寶》,在原來的動畫片里,"小點點等小豆豆一家來野餐"這個情景非常符合我們課題組"學會等待"的主題。經過課題組討論決定,把它只剪切成開頭和結尾兩段,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不會使整個活動過分拖沓。
"這里我雖然換了一種提問的方式,卻更加貼近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思路被打開了,回答也漸漸踴躍起來??磥恚嚱糖安粌H要準備好相關的教具,還要熟悉幼兒相關的經驗。如果經驗準備不足,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能夠為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只準備了兩天時間,但是經過課題組老師的幫助和我的精心準備,活動的效果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由于本活動的情景來自于生活,這樣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點滴,并用生活化的語言對幼兒各種各樣等待方式進行總結、概括。活動中,幼兒給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裝潢房子需要等待。""堵車需要等待。""世博會排隊的時候搭個帳篷睡會覺。"等等,可遺憾的是我沒有好好重視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語帶過,使整個環節進行得稍顯倉促,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也沒有被調動起來,這可能與我教學經驗的`不足有很大關系。今后我將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失誤,努力彌補這一缺憾?;顒釉u析本次活動目標明確,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幼兒熟悉感興趣的內容,活動中幼兒積極性較高,懂得了在家、在園、在公共場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顒有问蕉鄻樱處煂⒂變合矏鄣膭赢嬈▓@寶寶制作成ppt課件,并采用分組繪畫討論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認同等待行為,學會在游戲中等待,體驗等待帶來的滿足和快樂。
活動過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緊湊,各個環節過渡自然,逐步遞進。作為年輕的宋老師,她能輕松自如的組織好各個活動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靈活的應對幼兒的回答,針對問題啟發引導,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同時,通過活動的實施,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
1、社會教育的活動應提供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要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應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
2、多種多樣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教育資源,讓幼兒學會從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個講文明,守規則的好寶寶。
大班社會友情卡教案篇四
1、 懂的微笑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知道關心他人。
2、 探索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有一定的愛心。
微笑字卡、愛心記錄卡、音樂、小動物形象。
(一)、故事導入微笑主題。
朋友。(出示微笑卡片)。
2、提問:小蝸牛為什么要給大家送微笑卡片?
和可貴。
(二)、展開部分,用微笑傳遞快樂。
1、體驗微笑:你會微笑嗎?來,笑一個。教師給幼兒拍照。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分享著微笑帶來的快樂。
2、送微笑:你想把微笑送給誰?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給幼兒足夠的表現、表達的機會)
并引導幼兒送上一句好聽的話。背景音樂《歌聲與微笑》響起。
(三)、探索多種帶來快樂的方法。
1、說說讓別人快樂的方法。除了微笑還有什么辦法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幼兒自由討論)
2、記錄各種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辦法。
好朋友。
心型墻飾,平時大家可以來講一講,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四)、結束活動。
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大家快樂的跳舞。
大班社會友情卡教案篇五
2、學會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3、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體驗為災區人民建家園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各種建構游戲材料、幼兒為災區設計的重建圖、各種包裝紙盒、音樂磁帶《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2、討論建構主題及分工合作方式
3、提出建構游戲要求
4、放音樂幼兒合作建構、教師觀察指導
5、作品展示,評價作品
6、幼兒對作品整體進行小結,并為搭建的作品命名。如:《愛心小區》、《愛心屋》
四、活動方案反思、評價
(一)幼兒發展情況評價
1、幼兒知識面得到拓寬,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主題活動來源于幼兒親身體驗過的一種自然界現象。活動前,幼兒對地震知識的了解幾乎是零。通過主題活動,幼兒了解了許多地震災害和自然界其它災害的知識,危機時刻的自救方法。在活動中,幼兒求知欲強,與同伴、教師的交往能力得到發展;通過游戲活動,幼兒能主動與教師互動,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得到增強,并在游戲中學到技能,體驗成功、快樂的心情。
2、幼兒學會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安全自救的技能得到提高。
在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高,幼兒不僅了解各種場所的避震方法,以及各種危難時刻的自救方法。通過游戲模擬,幼兒能在安全的時間內,用各種方法進行自救。
3、培養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的情感。
豐富的活動環境創設、幼兒主動參與身邊的社會活動使幼兒直接感受到每個人都在為災區獻愛心。通過我和災區小朋友“手拉手”活動,幼兒不僅能為災區小朋友獻愛心,也會關心起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如班上小朋友生病了,會打個電話問候;摔倒了,會有很多人把他扶起來;誰有遇到困難了,我來幫助你等等。幼兒學會了從身邊事做起,會關心關愛他人,得到幫助的小朋友也能深深體會到身邊人對他的關愛和幫助。
(二)教師活動中的自我反思
1、活動目標明確,圍繞幼兒的發展水平開展,環境創設與時事和幼兒的認知水平相結合。孩子們參與環境創設的主動性較高。
2、加強了幼兒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在活動中幼兒和教師一起參加捐助活動,孩子們更能體會到活動的意義。
3、活動中,家長的參與為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形成有較大的幫助。
4、活動中注重幼兒親身體驗,通過看、聽、說、做、想來讓幼兒感受愛的溫暖。
5、活動內容的安排還不夠豐富,幼兒生成了許多活動,由于知識經驗受限,無法把活動做得更大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