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一
1、讓孩子能夠明白魚是生活在水里的
2、通過畫水的曲線,鍛煉孩子小手的肌肉組織
3、培養孩子的愛心
1、白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小魚”若干;一條大魚:一面是哭臉一面是笑臉
一、引入
出示一條大魚問:這是誰啊?(幼兒回答)它怎么了?(哭臉)這個漂亮的小魚沒有家了,怎么辦呢?你們知道小魚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回答)
二、幫大魚找家
老師示范畫水(曲線):魚是生活在水里的,那我們現在沒有水怎么辦呢?老師想了個辦法,我們幫小魚在紙上找個家吧。
三、幫小魚找家
1、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小魚沒有家呢,我們一起幫他們找家好不好
2、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演示一遍,把小魚貼到畫好的“水”里
四、活動結束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在觀察長頸鹿的基礎上,學習用變換肢體動作的方式來表現長頸鹿的不同動態,體驗想象創造各種造型的快樂。
2.能根據自己的感知經驗,創造性地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長頸鹿的簡單動態。
3.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激發幼兒愛自然、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長頸鹿的ppt、大圓小圓若干、毛筆、墨汁、顏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場景布置、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長頸鹿:有個動物脖真可愛,長長的脖子伸得長,一伸伸到藍天上,想把星星當樹葉,一嘗沒有樹葉香。
二、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長頸鹿的各種動態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歡的是哪幅圖的長頸鹿,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結:長頸鹿長著圓圓的身體,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腦袋上有兩只耳朵和兩只觸角,還有嘴巴、鼻子和眼睛,它有長長的脖子,脖子上有鬃毛,圓圓的身體下面有四條細細的腿,身后還有一條細細的長尾巴,它的身上還長著漂亮的斑點。
三、游戲活動“造型變變變”:
師:“我們把長頸鹿的頭套在我們的手掌上,用手當長頸鹿的脖子來變長頸鹿,當聽到音樂時你就扮演長頸鹿,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樹葉,也可以到小河邊喝水,也可以找個舒服的地方睡覺,當音樂一停你就要擺好造型像雕塑一樣定在那里,當老師來問你時你就要大聲地告訴老師,你變得長頸鹿在干什么?”
四、讓幼兒嘗試擺一擺畫一畫長頸鹿的不同動態。
1.出示一張畫有若干個大圓的底圖,請小朋友把頭飾擺在圓的不同位置,和同伴說說擺在這里想變出干什么的長頸鹿?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變出和別人不一樣動作的長頸鹿,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商量好后就將頭飾拿開,用毛筆把你想好的長頸鹿畫出來,看誰的長頸鹿發生的故事最有趣。
2.提出毛筆畫畫時的注意事項:洗筆時動作要輕,不要甩筆,可以在小毛巾上輕輕地吸水,用顏料時一定要先洗筆再蘸顏料畫。毛筆不要畫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五、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畫出和別人不同的長頸鹿動態,并添上一些簡單的背景和提醒幼兒水墨畫繪畫時注意事項。
六、請小朋友將自己畫好的作品貼到展板上,向同伴們介紹你的長頸鹿在干什么?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三
吹泡泡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游戲,以孩子們喜歡的泡泡導入課題,讓幼兒在游戲感知的情景下展開活動,對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創新教育。針對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物體激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展開思維想象活動。活動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開展,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啟發聯想法、操作感知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創新思維,做到寓教于樂。幼兒喜歡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進行創新,所以泡泡變變變活動就為幼兒創新提供了一個小平臺。
1、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嘗試在圓泡泡的影子上添畫。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已經畫好的泡泡、水彩筆每組一筐。音樂《吹泡泡》、課件
1、以“泡泡歌”導入活動
放音樂《泡泡不見了》,教師帶幼兒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3、出示課件
4、出示已經畫好的泡泡。
看,我這里有一副泡泡留下來的影子。你們想把他們變成什么?誰愿意上來當小魔法師,在紙上變一變。
個別幼兒作畫。
5、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輕音樂)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變出各種不同的形象。
(2)用不同的顏色給泡泡變魔法。
(3)畫好以后輕輕地拿起畫,把畫黏在魔法泡泡世界里。然后坐到原來的位置上,等待一會。
(4)魔法世界時間一到就會關門。所以請聽魔法音樂,音樂結束你們就要趕緊把你們的魔法泡泡送到魔法世界哦!
6、評價
7、結束
現在讓我們帶著魔法泡泡去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吧!跟音樂《吹泡泡》退場。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四
1、初步感受畫畫的樂趣,能夠用完整的線條畫出自己的.小手。
2、通過涂色,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鉛筆,圖紙,橡皮擦,油畫棒
1、導入: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來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提問:我們的小手能干些什么?(幼兒舉手回答)
1、老師在白板上示范怎樣畫手,并提醒幼兒在化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2、發放鉛筆,圖紙和油畫棒。讓幼兒開始自己畫小手。
幼兒畫出自己的小手后,提示幼兒自己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讓幼兒掌握簡單的保護手的方法,展示幼兒的作品。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五
1、會自由選擇色彩進行瓶口印畫游戲。
2、嘗試用瓶口蘸水粉顏料印畫的方法來裝飾花瓶。
3、對色彩有興趣。
1、經驗準備:見過花瓶知道它的作用。
2、材料準備:
(1)教師用材料:準備一個沒有裝飾圖案的花瓶和一個有明顯的裝飾花紋圖案的花瓶。藝術花瓶圖片。
(2)幼兒用材料:有粘了水粉顏料的海綿的杯子(礦泉水瓶子的下半段)瓶口若干(礦泉水瓶子的上半段)、抹布。
2、交流討論:幼兒講述已有經驗。你們的家里有沒有花瓶?它是什么樣子的?
1、欣賞藝術花瓶,激發幼兒裝飾花瓶的興趣。
引導語:這些花瓶漂亮嗎?上面有哪些顏色?有誰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裝飾的?
2、感受瓶口印畫的操作方法。
(1)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想知道漂亮的花瓶是怎么裝飾出來的嗎?(幼兒觀看操作短視頻)
(2)小結:小朋友抓握住瓶身,用瓶口蘸一蘸滲有水粉顏料的海綿,然后印在花瓶的合適位置上。記住一個瓶口就蘸一種顏色哦!
1、幼兒創作。(提醒幼兒印在花瓶的外輪廓線內。)
2、教師引導幼兒用多種顏色裝飾花瓶。
3、教師巡回指導,提供幫助。并提醒幼兒注意保持畫面、桌面的干凈。
1、幼兒間相互欣賞作品。
2、教師對集體中有創意的作品,拿出來分享展示、相互學習。
師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
為了讓幼兒對操作過程有個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采用了請幼兒觀看教師自拍的短視頻的形式,較好地突破了活動難點。但仍有少數幾個孩子不會主動創作,情況有一下四種:
1.受過不太符合現代理念的繪畫指導,使孩子對自己的藝術表現力缺乏自信心,不敢動手。
2、目的性意識淡薄,無所事事。
3、傾聽習慣差,無法明確教師的要求。
4、能力因素。
以上情況,都無法急于求成,只有堅持長期有針對性地引導,一定能見到成效。具體策略有:
1、繼續給幼兒營造寬松的創作表現的環境。
2、注意幼兒目標意識和傾聽習慣的培養。
3、注意家園共育,給幼兒有更多的創作機會。
小班美術撕貼教案篇六
1、能大膽選擇色彩用印章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會互相欣賞作品,并用語言描述。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教師準備一幅大的畫有小魚的背景圖。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蓋等作印章,顏料若干盤,護衣,抹布。
3、《小魚游》音樂、錄音機。
1、幼兒隨《小魚游》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2、出示小魚圖,激發幼兒印泡泡的興趣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
3、明確用瓶蓋等印泡泡要注意的事項。
出示瓶蓋與顏料,教師示范講解。
4、幼兒印畫。
幼兒隨著《小魚游》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瓶蓋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該顏色時用抹布擦去。
5、相互欣賞并展覽幼兒作品。
同伴間相互欣賞泡泡的大小與顏色,分享集體創作成果的歡樂。
該活動可以延續到莢工區繼續進行,除瓶蓋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果蔬圖形印章供幼兒拓印泡泡;提供畫有圓形圖案的各色蠟光紙與有針眼洞的彩紙供幼兒撕貼泡泡;提供棉簽、油畫棒等材料供幼兒畫泡泡。
1、會用瓶蓋和顏料等印畫大大小小圓形的泡泡。
2、樂意欣賞同伴的印畫。